授信客户经理总结(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授信客户经理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信用等级;贡献等级;授信等级;评判系统

实现风险最低化与效益最大化的有机统一,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永恒主题。从我国商业银行当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经营活动的主导业务看,关键是正确解决信贷业务运营中的客户风险最低化与客户贡献最大化的结合介质问题。这一结合介质,需要同时具备两项功能性要件,一是既能体现客户的贷款风险程度,又能反映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程度;二是商业银行可以运用它进行信贷资金合理配置的优化选择。笔者认为,构造同时具备这两项功能性要件的结合介质的目标模式,应当是客户授信等级评判及其应用。

一、创建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的经济意义

所谓客户授信等级,是指商业银行对客户依据其信用和贡献状况而作出的授信先后顺序及满足程度的差异。

客户授信等级与信用等级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显著区别的概念。从联系性看,两者都具有一定的对客户信用好差程度及类别的评价和辨识,体现商业银行在信贷上对客户实行竞争、维系、淘汰的价值取向,都是商业银行据以掌握和决策贷款行为的重要工具。从区别性看,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两者所涵盖的概念外延不同。客户信用等级只涵盖客户的信用好差情况信息;客户授信等级既涵盖客户的信用好差情况信息,也涵盖客户对商业银行收入和盈利贡献度状况信息。二是两者的评判所使用的依据不同。对客户信用等级的评判,注重安全性或风险性,依据客户的经营管理、财务运行状况等来进行评判;对客户授信等级的评判,除了考虑客户信用等级评判所依据的客户的经营管理、财务运行状况等因素外,还要重视客户对商业银行收入和盈利贡献度情况,从而实现盈利性与安全性的有机统一。三是两者所具有的功能和效用不同。在信贷客户选择上,若应用客户信用等级来选择,则同一信用等级的客户在次序上当毫无差别;如果应用客户授信等级来选择,那么,即使是信用等级相同,只要是客户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贡献度不同,就会生成不同的选择次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创建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并以此进行客户信贷授信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经济意义。

首先,创建客户授信等级系统,是完善信贷风险效益管理机制的质的飞跃。效益与风险是银行信贷活动这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既存在矛盾,由必须追求统一。银行信贷效益是信贷客户对银行所作出的效益贡献(优良客户对银行所作出的是正效益贡献,劣等客户对银行所作出的是负效益贡献)。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强化金融风险管理意识,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得到很大改善,风险管理技术也有长足的进步。但是,信贷效益管理意识却依然比较淡薄,信贷效益管理机制基本上没有建立,更谈不上建有形式科学合理、运转灵敏高效的信贷风险效益管理机制,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着贷款质量的稳定改善和信贷效益的根本提高。因此,很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贷款风险与信贷效益有机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加快信贷风险效益管理机制的根本性完善,使信贷经营管理实现安全管理与效益管理的最佳统一。

其次,依据客户授信等级进行信贷授信,是整合贷款资源配置盈利性与安全性的现实出路。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习惯于粗放经营,十分重视信贷数量的快速扩张,忽视信贷资产的风险控制,加上深受诸多银行不可直接控制的历史原因、制度变迁原因的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至今还处于25%的高位,远远高于国际银行公认的正常水平。在金融市场加速开放的今天,高不良贷款率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保持市场竞争力、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大障碍。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银行机构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已经比较重视信贷风险控制。但是,大部分银行机构还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往往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进行单向选择,有些支行片面追求信贷资产质量,机械地追求贷款零不良,以致信贷业务持续萎缩,经营效益居低不上,反过来又制约了信贷资产质量的提升,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业务发展、经营效益之间的恶性循环;也有些支行为了完成眼前的存款和利润指标,提高工作业绩,依然我行我素,无视信贷资产风险,盲目发放贷款,导致不良贷款边清收边发生,边剥离边发生,边核销边产生,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思想上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理念,行动上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机制。

客户授信等级所内涵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资本增值理念,体现了控制风险与提升效益的内在统一。收益最大化是银行追求的终极目标,但这个收益是风险可承受的收益,而不是风险价值过大的收益,更不是无视风险的收益。安全是银行经营贷款业务的前提目标,但这个安全是有利于业务发展和扩大收益的安全,而不是不讲求效益的安全,更不是负效益的无风险或低风险。客户授信等级所反映的收益与风险间的辩证关系,统一了银行各层面管理人员、经营人员的识别风险和效益、计量风险和效益的标准与语言,从而可以对不同风险水平、不同收益水平的信贷业务进行比较,可以较好地调整银行信贷资产结构和发展方向。商业银行通过运用以客户信用等级为核心的信贷风险和效益管理技术,将在风险可承受下的信贷收益最大化理念渗透到银行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和日常工作行为中,成为其上下统一的牢固认识、自觉动力和行为准则,加上合理有效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安排,保证业务发展、风险控制、效益提升的高度统一。

再次,应用客户授信等级系统,是实现发展、效益、安全“三赢”目标的客观需要。在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效益是核心目标,发展是基础目标,安全是前提目标。效益是发展和安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离开了效益,再快的发展和最大的安全也毫无意义;发展是效益最大化的基础,没有发展,也就谈不上效益的最大化;安全是发展和效益的约束性条件,只有安全经营,才能确保发展的可持续运行和效益的可持续扩大。那么,如何实现发展、效益、安全“三赢”目标?从信贷资产经营方面看,首要的关键环节是构造一个集发展决策、效益决策和安全决策一体化的信贷资产资源配置决策的操作系统。而客户授信等级所内涵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资本增值理念,顺应了信贷资产经营所追求的发展、效益、安全一体化的客观需要。通过应用客户授信等级系统,从客户的经营管理和财务运行状况等因素构成的贷款风险性、对商业银行盈利贡献度所体现的贷款效益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据以进行信贷资产资源配置的客户优先序排列和选择,更有利于促进信贷资产经营中发展、效益、安全三相目标的协调统一。

二、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的基本构想

评判客户授信等级由两个方面因素决定,一是客户信用等级;二是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

(一)客户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判

近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对于贷款风险防范和化解问题已经高度重视,不断改进客户信用等级评价的方式和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但是,从目前的客户信用等级评判体系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客户财务风险这一核心因素在信用等级评判中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所占的指标权重太小。二是客户信用等级评判指标体系不够科学。过度偏重于传统偿债能力指标,过度偏轻于现金流量指标,把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等作为基本指标,却把现金流量作为修正指标;基本评判指标偏少,而修正指标偏多。修正指标过多,往往会修之过正。尤其是在当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情况非常广泛和严重的条件下,修正指标越多,将造成评价结果失准可能性越大。三是客户信用等级评判指标的外延缺乏必要的限制,通常是照搬照套客户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上的数据。然而,若对指标的外延不加必要的限制,往往会导致评判结果失真。四是评价指标数据来源存在缺陷。目前各银行在使用财务指标时,其数据来源主要是客户提供的财务报表,由于社会上大量存在的财务报表“粉饰”现象,即使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过的报表,其可信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信贷管理人员专业的局限性,一定程度上对报表的主观判断性较强,这些因素造成了考核指标合理性和权威性的降低。

从商业银行角度讲,客户对贷款风险的影响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客户的财务风险;二是客户的经营风险;三是客户的道德风险。因此,用作商业银行贷款选择和决策的重要依据的客户信用等级,在评判上应当综合考虑客户守信程度、客户财务风险程度、客户经营风险程度三个层次因素,最大限度地揭示出信贷客户的财务风险程度、经营风险程度和道德风险程度,并综合反映出信贷客户的贷款安全性态类别。

1、客户守信程度层次因素。可以通过重合同守信用、依法纳税、及时还贷程度三个因素进行反映。一是对客户的重合同守信用情况进行调查与评价。向供货单位了解客户合同履行情况,拖欠货款金额、拖欠时间,有无债务纠纷。同时,走访当地工商部门,了解客户的合同履行情况,核查客户有无工商部门授予的近期“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二是对客户的依法纳税情况进行调查与评价。向税务机关了解客户的纳税情况,有无欠税、欠税金额及拖欠时间,有无偷、逃或抗税的违法行为。三是调查统计客户在本行贷款额、本息归还情况,有无欠贷欠息情况,有无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客户守信程度的评分方法为:

客户守信程度=[(重合同守信用程度×0.3+依法纳税程度×0.2+及时还贷程度×0.5)×及时还贷程度]×100%

其中,重合同守信用程度=实际得分/标准分×100%

依法纳税程度=实际得分/标准分×100%

及时还贷程度=(1-贷款发生逾期或欠息的笔数/贷款发放总笔)×100%

重合同守信用程度、依法纳税程度、及时还贷程度的值域均为大于等于0与小于等于1之间。显然,客户守信程度的值域也在大于等于0与小于等于1之间。

为了便利地将客户守信程度应用于客户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判,有必要根据客户守信程度数值,对客户守信程度的等级进行粗分处理。可以将客户守信程度划分为5级:守信好(客户守信程度数值达95%)、守信较好(客户守信程度数值80%~95%)、守信一般(客户守信程度数值60%~80%)、守信较差(客户守信程度数值40%~60%)、守信差(客户守信程度数值不到40%)。

2、客户财务风险程度层次因素。从客户角度看,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资金运动中不确定的因素给企业带来的风险,或者企业在理财事务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所带来的风险。从商业银行角度讲,考察、分析和评判客户财务风险,根本目的在于将其用作进行贷款选择和决策的重要依据,故客户财务风险的评判指标体系,应由现金流量债务比率、资本利润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周转率、资本负债比率等5项指标构成。

(1)现金流量债务比率。它是指客户在评判日起的1年以内可以用来偿还债务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到期债务本息总额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为:现金流量债务比率=现金流量净额/到期债务本息总额×100%。

(2)资本利润率。它是指客户在一定时期内(如1年)所实现的利润总额与资本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为:资本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总额×100%。

(3)流动比率。它是指客户短期资产净额与短期负债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其中短期资产净额是指短期资产总额剔除不能使用的材料及在产品、滞销的产品、有问题的应收帐款等以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流动比率=短期资产净额/短期负债总额×100%。

(4)流动资产周转率。它是指客户在一定时期内(如1年)所实现的销售收入总额与流动资产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为: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总额/流动资产月均余额×100%。

(5)资本负债比率。它是指客户所拥有的资本总额与负债总额之间的比例关系。其计算公式为:资本负债比率=资本总额/负债总额×100%。

上述5项财务指标,是从5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反映客户有关偿债能力方面的财务状况。如果要总括揭示和反映客户有关偿债能力方面的财务运行的综合性风险状况,则还应做两件事:一是合理设置各项指标的比较标准;二是将各项指标与比较标准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进行综合。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构建客户财务风险评判模型,即:

p=1-y

y=σ(bixi/xij)

上式中,p表示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5个变量(xi,i=1,…,5)分别表示选定的5个财务指标实际值(现金流量债务比率、资产利润率、流动比率、资产周转率、资本资产比率);xij表示第i个变量指标的标准值;5个系数(bi,j=1,…,5)分别表示现金流量债务比率、资产利润率、流动比率、资产周转率、资本资产比率的权重系数,且σbi=1。为防止个别指标特好或特差,导致评判结果的不合理性,特别约定0≤xi/xij≤1.0。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p的数值越大,表明客户财务风险也越大;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p的数值越小,则客户财务风险也将越小。

为了便利地将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应用于客户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判,有必要根据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对客户财务风险的等级进行粗分处理。可以将客户客户财务风险划分为7级:风险很大(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达0.9)、风险大(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0.75~0.9)、风险较大(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0.6~0.75)、风险中等(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0.4~0.6)、风险较小(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0.25~0.4)、风险小(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0.1~0.25)、风险很小(客户财务风险综合指数不到0.1)。

3、客户发展层次因素。可以通过资本增长率、生产能力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盈利增长率四个方面因素来反映。

(1)资本增长率。它是指客户评价期所拥有的资本数额比基期的增长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资本增长率=(评价期资本数额/基期资本数额-1)×100%。

(2)生产能力增长率。它是指客户评价期所拥有的产品生产能力比基期的增长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生产能力增长率=(评价期生产能力/基期生产能力-1)×100%。生产能力具有设计生产能力与实际生产能力之分。单纯以设计生产能力或实际生产能力来评价客户的生产能力,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采用设计生产能力和实际生产能力加权平均法,或许使评价更加合理。因此,上述生产能力增长率的计算公式又可以转形为:生产能力增长率=设计生产能力指标权重0.3×(评价期设计生产能力/基期设计生产能力-1)×100%+实际生产能力指标权重0.7×(评价期实际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1)×100%。在实际操作中,生产能力通常以工业总产值表示(不变价)。

(3)销售收入增长率。它是指客户评价期所实现的销售收入比基期的增长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收入增长率=(评价期销售收入/基期销售收入-1)×100%。

(4)盈利增长率。它是指客户评价期所实现的盈利数额比基期的增长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盈利增长率=(评价期盈利增长率/基期盈利增长率-1)×100%。

上述4项资本、生产、市场、盈利指标,从4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反映客户有关发展能力方面的状态特征。如果要总括揭示和反映客户有关发展能力方面的运行状况,还需合理设置各项指标的比较标准,将各项指标与比较标准进行对比,并将结果进行综合。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构建客户发展状态评判模型,即:

q=σdtxt/xtr

上式中,q表示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4个变量(xt,t=1,…,4)分别表示选定的4个发展状态指标实际值(资本增长率、生产能力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盈利增长率);xtr表示第t个变量指标的标准值;4个系数(dt, t=1,…,4)分别表示资本增长率、生产能力增长率、销售收入增长率、盈利增长率的权重系数,且σdt=1。为防止个别指标特好或特差,导致评判结果的不合理性,特别约定0≤xi/xij≤1.2。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q的数值越大,表明客户发展状态相对越好,对银行信贷经营活动也越有利;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p的数值越小,则客户发展状态相对越差,对银行信贷经营活动的益处也相对越小。

为了便利地将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应用于客户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判,有必要根据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对客户发展状态的等级进行粗分处理。可以将客户发展状态划分为5级:发展好(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达1.15)、发展较好(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0.80~1.15)、发展一般(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0.50~0.80)、发展较差(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0.20~0.50)、发展差(客户发展状态综合指数不到0.20)。

4、客户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判方法

建构客户信用等级的综合评判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对经过综合评价确定的客户守信等级、财务风险等级、发展状态等级分别确定系数;运用加权平均法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定量综合评估;根据定量综合评估结果和有关评判标准,对客户信用状况作出等级判断。

(1)总行(或一级分行)制定客户守信、财务风险、发展状态各个等级的系数。例如,将客户守信、财务风险、发展状态各个等级的系数确定为:

表1 客户守信、财务风险、发展状态各个等级的系数确定表

客户守信层次 财务风险层次 发展状态层次

客户守信等级 信用等级系数 财务风险等级 信用等级系数 发展状态等级 信用等级系数

守信好 1.00 风险很大 0.10 发展好 1.00

守信较好 0.80 风险大 0.20 发展较好 0.80

守信一般 0.60 风险较大 0.35 发展一般 0.60

守信较差 0.40 风险中等 0.60 发展较差 0.40

守信差 0.20 风险较小 0.70 发展差 0.20

风险小 0.85

风险很小 1.00

(2)根据经过综合评价确定的客户守信等级、财务风险等级、发展状态等级及相应的系数,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定量综合评估,我们以客户信用等级综合系数值定量反映客户信用程度。客户信用等级综合系数值的定量计算公式为:

客户信用等级综合系数值=(0.3×客户守信层次的信用等级系数+0.5×财务风险层次的信用等级系数+0.2×发展状态层次的信用等级系数)×客户守信层次的信用等级系数

(3)据定量综合评估结果和有关评判标准,对客户信用状况作出等级判断。

表2 客户信用等级类别评判标准表

客户信用等级类别 客户信用等级综合系数值y 客户信用等级类别 客户信用等级综合系数值y

aaa y≥0.95 a 0.65≤y<0.70

aaa- 0.90≤y<0.95 a- 0.60≤y<0.65

aa+ 0.85≤y<0.90 bbb 0.50≤y<0.60

aa 0.80≤y<0.85 bb 0.45≤y<0.50

aa- 0.75≤y<0.80 b y<0.45

a+ 0.70≤y<0.75

(二)客户对银行贡献等级的综合评判

信贷客户对商业银行的贡献等级,应当从信贷资源回报率、经营成果依存度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和评判。在现实经济金融生活中,经营成果依存度较大而单位资源回报率不高的信贷客户屡见不鲜,单位资源回报率较高而经营成果依存度不大的信贷客户也为数不少。然而,商业银行为了实现风险可承受条件下的盈利最大化,必须紧紧抓住经营成果依存度较大的客户,并努力提升单位资源回报率。因此,我们考察、分析和评判信贷客户的贡献度时,既要重视信贷客户为商业银行的盈利额(营业收入额)占该行盈利总额(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大小,也要注重商业银行所取得的信贷客户营业收入(盈利)与投入该信贷客户的信贷资源、成本资源之间的比率大小。

1、经营成果依存度的评判指标及计算方法

经营成果依存度,是指单个信贷客户为商业银行的盈利额(营业收入额)占该行盈利总额(营业收入总额)的比重。经营成果依存度的数值越大,表明该客户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贡献越大,从而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和效益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越重要。经营成果依存度可以通过盈利依存度、营业收入依存度2个指标来反映。

(1)收入依存度。它是指单个信贷客户为商业银行的营业收入额占该行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某信贷客户收入依存度=该信贷客户提供的营业收入额/某商业银行营业收入总额×100%。其中,信贷客户提供营业收入额=贷款利息收入+存款收益+中间业务收入。收入依存度的经济意义为:数值越大,表明单一客户的收入贡献在全行收入中的份量越大;数值越小,表明单一客户的收入贡献在全行收入中的份量也越小。它是评判该客户是重大客户、一般客户的一项重要指标。

(2)盈利依存度。它是指单个信贷客户为商业银行的盈利额占该行盈利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某信贷客户盈利依存度=该信贷客户提供的盈利额/某商业银行盈利总额×100%。其中,信贷客户提供的盈利额=贷款利息收入+存款收益+中间业务收入-存款利息支出-资金成本支出-分摊的经营管理费用支出-(贷款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营业税率及附加。盈利依存度的经济意义为:数值越大,表明单一客户的盈利贡献在全行盈利中的份量越大;数值越小,表明单一客户的盈利贡献在全行盈利中的份量也越小。它是评判该客户是重要客户、一般客户的首要指标之一。

2、信贷资源回报率的评判指标及计算方法

信贷资源回报率,是指商业银行投入客户的信贷资源与所取得的营业收入、盈利之间的比较关系。它是商业银行进行信贷资源空间配置优化选择和评价信贷资源配置效益的核心指标。信贷资源回报率可以通过贷款综合收益率、贷款盈利率2个指标来反映。

(1)贷款综合收益率。它是指单个信贷客户的营业收入额与贷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某信贷客户贷款综合收益率=该信贷客户提供的营业收入额/该信贷客户贷款平均余额×100%。贷款综合收益率的经济意义为:数值越大,表明单一客户的信贷资源在综合收入方面的回报率越高,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益也相对越好;反之,亦然。它是评判该客户信贷资源配置效益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

(2)贷款综合盈利率。它是指单个信贷客户的盈利额与贷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某信贷客户贷款综合盈利率=该信贷客户提供的盈利额/该信贷客户贷款平均余额×100%。贷款综合盈利率的经济意义为:数值越大,表明单一客户的信贷资源配置在盈利上的回报率越高,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效益也越好;反之,亦然。它是评判客户信贷资源配置效益高低的一项核心指标。

3、客户对银行贡献等级的综合评判方法

上述营业收入依存度、盈利依存度、贷款综合收益率、贷款综合盈利率4项指标,从4个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反映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的状态特征。如果要总括揭示和反映客户有关对银行的贡献度的运行状况,还需合理设置各项指标的比较标准,将各项指标与比较标准进行对比,并将对比结果进行综合。在此基础上,运用综合指数构建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评判模型,即:

r=σ(hnxn/xnv)

上式中,r表示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综合指数;4个变量(xn,n=1,…,4)分别表示选定的4个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指标实际值(营业收入依存度、盈利依存度、贷款综合收益率、贷款综合盈利率);xnv 表示第n个变量指标的标准值;4个系数(rn,n=1, …,4)分别表示营业收入依存度、盈利依存度、贷款综合收益率、贷款盈利率的权重系数,且σrn=1。为防止个别指标特好或特差,导致评判结果的不合理性,特别约定0≤xn/xnv≤2。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综合指数r的数值越大,表明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相对越好,对银行扩大信贷盈利总额越有利;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综合指数r的数值越小,则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相对越差,对银行扩大信贷盈利总额的作用相对越小。

根据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度状态综合指数和有关评判标准,就客户对银行的贡献作出等级判断。

表3 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类别评判标准表

客户贡献等级类别 客户贡献等级综合系数值y 客户贡献等级类别 客户贡献等级综合系数值y

aaa y≥1.50 a 0.55≤y<0.60

aaa- 1.30≤y<1.50 a- 0.45≤y<0.55

aa+ 1.00≤y<1.30 bbb 0.35≤y<0.45

aa 0.80≤y<1.00 bb 0.25≤y<0.35

aa- 0.65≤y<0.80 b y<0.25

a+ 0.60≤y<0.65

(三)客户授信等级的综合评判。

建构客户授信等级的综合评判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对经过综合评价确定的客户信用等级、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分别确定系数;运用加权平均法对客户的授信等级进行定量综合评估;根据定量综合评估结果和有关评判标准,作出客户授信等级判断。

(1)总行(或一级分行)制定客户信用、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各个等级的系数。例如,将客户信用、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各个等级的系数确定为:

表4 客户信用、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各个等级的系数确定表

客户信用等级 客户对银行贡献等级

客户信用等级 信用等级系数 客户对银行贡献等级 贡献等级系数

aaa 1.00 aaa 1.20

aa+ 0.90 aaa- 1.10

aa 0.85 aa+ 1.00

aa- 0.80 aa 0.90

a+ 0.75 aa- 0.80

a 0.70 a+ 0.75

a- 0.60 a 0.70

bbb 0.50 a- 0.60

bb 0.10 bbb 0.50

b 0.00 bb 0.20

b 0.10

(2)根据经过综合评价确定的客户信用等级、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以及相应的系数,对客户的授信等级进行定量综合评估,我们以客户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定量反映客户授信程度。客户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的定量计算公式为:

客户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客户信用等级权重0.4×客户信用等级系数+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权重0.6×客户对银行的贡献等级系数

(3)根据定量综合评估结果和有关评判标准,作出客户授信等级判断。例如,可以把客户授信等级划分成甲、乙、丙、丁四大类,甲、乙、丙三大类又可分为a、b、c、d、e级,总共划分为16个等级。

表5 客户授信等级类别评判标准表

客户授信等级类别 客户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y 客户授信等级类别 客户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y 客户授信等级类别 客户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y

甲a y≥1.10 乙c 0.65≤y<0.70 丙e 0.30≤y<0.35

甲b 1.00≤y<1.10 乙d 0.60≤y<0.65 丁 y<0.30

甲c 0.90≤y<1.00 乙e 0.55≤y<0.60

甲d 0.85≤y<0.90 丙a 0.50≤y<0.55

甲e 0.80≤y<0.85 丙b 0.45≤y<0.50

乙a 0.75≤y<0.80 丙c 0.40≤y<0.45

乙b 0.70≤y<0.75 丙d 0.35≤y<0.40

三、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应用案例

现以某二级分行2002年末的8个法人客户实际数据为样本(见表6、表7),来介绍说明上述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的具体应用方法。

表6 2002年客户守信、财务风险、发展情况表

项目 计量单位 客户名称代号

a b c d e f g h

1、重合同守信用程度 % 100 96 95 98 85 88 80 65

2、依法纳税程度 % 100 100 90 95 90 92 85 75

3、及时还贷程度 % 100 100 96 100 83 100 86 67

4、现金流量债务比率 % 368 296 119 245 127 181 95 77

5、资本利润率 % 34 31 13 18 24 4 -17 -42

6、流动比率 % 105 68 107 142 57 127 92 78

7、流动资产周转率 % 383 331 136 130 218 152 93 116

8、资本负债比率 % 77 41 51 88 30 32 40 29

9、资本增长率 % 15.2 10 5.6 20 6.5 4.8 3 0

10、生产能力增长率 % 17.5 25.3 10.3 31.7 9.8 4.6 1.7 2.5

设计生产能力增长率 % 15 26 12 30 6.5 0 0 0

实际生产能力增长率 % 18.5 25 9.5 32.4 11.2 6.5 2.4 3.6

11、销售收入增长率 % 19.2 18.5 10.3 28.6 10.5 5.4 1.5 2.1

12、盈利增长率 % 20.1 15.4 8.5 21.6 6.4 -1.5 -104 -111

表7 2002年客户对银行贡献情况表

项目 计量单位 客户名称代号

a b c d e f g h

收入依存度 % 3.10 1.50 1.20 0.80 0.30 0.30 0.15 0.13

盈利依存度 % 3.60 1.80 1.40 0.85 0.40 0.20 0.10 0.11

贷款综合收益率 % 5.96 6.05 5.84 5.96 6.12 5.76 3.51 2.96

贷款综合盈利率 % 4.50 4.03 3.95 3.61 3.50 3.40 1.82 1.52

再假定各有关指标的比较标准值和权重系数分别为:

表8 各有关指标的比较标准值和权重系数情况表

项目 权重 标准值 项目 权重 标准值

现金流量债务比率 30% 200% 销售收入增长率 35% 10%

资本利润率 15% 25% 盈利增长率 25% 15%

流动比率 20% 120% 收入依存度 25% 1.5%

流动资产周转率 20% 250% 盈利依存度 30% 1.6%

资本负债比率 15% 75% 贷款综合收益率 20% 5.3%

资本增长率 20% 5% 贷款综合盈利率 25% 3%

生产能力增长率 20% 10%

根据上述样本数据资料,我们就可以运用前述客户授信等级的评判方法,对这8个客户的信用等级、对银行贡献等级、授信等级进行如下计算评判:

1、根据表6所列的样本数据资料,以及表1、表8所列的权重和标准值,可以计算出这8个客户的信用等级综合系数值;根据表7所列的样本数据资料,以及表10所列的权重和标准值,可以计算出这8个客户的贡献等级综合系数值。再根据表9所列的8个客户信用等级、贡献等级综合系数值数据资料,以及表10所列的8个客户的信用等级和贡献等级、表4所列的与各种信用等级和贡献等级相对应的系数,可以计算出这8个客户的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计算结果如表9所示:

表9 8个客户信用等级、贡献等级、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情况表

项目 客户名称代号

a b c d e f g h

客户信用等级 1.000 0.880 0.740 0.880 0.690 0.770 0.540 0.370

客户贡献等级 1.700 1.152 1.012 0.818 0.648 0.588 0.328 0.281

客户授信等级 1.120 0.960 0.840 0.840 0.730 0.740 0.320 0.120

2、根据表9所列的8个客户信用等级、贡献等级、授信等级综合系数值数据资料,以及表2、表3、表5所列的评判和划分客户信用等级、贡献等级、授信等级标准,可以评判这8个客户的信用等级、贡献等级、授信等级。评判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 8个客户信用等级、贡献等级、授信等级评判结果情况表

项目 客户名称代号

a b c d e f g h

客户信用等级 aaa aa+ a+ aa+ a aa- bbb b

客户贡献等级 aaa aa+ aa aa- a+ a bb bb

客户授信等级 甲a 甲c 甲e 甲e 乙b 乙b 丙e 丁

从表10可以看出,客户b与d的信用等级相同,皆为aa+,若仅依据信用等级进行贷款优先序决策,则两者均为同一位次;客户b的授信等级为甲c,客户d的授信等级为甲e,前者好于后者2个等次,依据授信等级进行贷款优先序决策,则客户b先于客户d。客户c的信用等级为a+,客户d的信用等级为aa+,前者差于后者2个等次,若仅依据信用等级进行贷款优先序决策,则客户d先于客户c;客户c与d的授信等级均为甲e,依据授信等级进行贷款优先序决策,则两者均为同一位次。这就是说,即使信用等级相同,如果贡献等级不同,那么授信等级也不同;即使信用等级落后,若贡献等级领先,则授信等级也有可能同位甚至领先。

四、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确保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充分发挥应有的效用,还需要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客户授信等级要与贷款管理相结合。一是要将客户授信等级作为贷款经营决策的根本性的重要依据,按照客户授信等级的好差序列,排出客户贷款的先后序列,决定贷与不贷、先贷后贷、贷多贷少、期限长短、利率高低。根据客户授信等级制定差别性的信贷政策,将乙b及其以上级客户列为重点竞争性客户,其中甲类为重中之重,丙a至乙c级客户列为适度竞争性客户,丙e至丙b列为择机适度支持或限制客户,丁类客户列为严格限制和退出客户。根据客户授信等级制定差别性的管理层级,把甲a级客户列为总行的重要竞争性优质客户,甲c及其以上级客户列为一级分行的重要竞争性优质客户,乙b及其以上级客户列为二级分行的重要竞争性优质客户。运用客户授信等级,合理确定贷款价格。通常,商业银行采用成本加利润的方法,并考虑客户信用等级,在与客户谈判的过程中确定贷款价格;在对收益和风险分别进行判断的基础作出贷款决策。这种方法忽略了信用资产在其寿命期间信用质量会出现变化这一事实,没有考虑信用资产的非预期损失,没有将风险与收益统一起来。运用授信等级管理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决定该笔业务贷与不贷,确定有关贷款条件。二是运用授信等级管理技术,提高信贷资源配置和管理的效率。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和组合管理仍有较大的盲目性,缺乏有效的分析和比较的工具。运用授信等级管理技术,可以克服盲目性,提高组合管理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将有限的信贷资源在各个层面、各类客户、各种产品之间进行优选配置,对银行的总体风险和各类风险进行总量控制。依据对客户授信等级的动态监测,对客户授信等级或有明显不利趋势的信贷资产及时采取措施,通过调整信贷资产结构,力求银行总体上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收益的最大化。三是信贷员要在客户授信等级评判和识别的基础上,要对客户财务风险对贷款风险的影响程度趋势进行分析,并研究提出防范客户财务风险向贷款风险转移的对策与措施。

2、妥善处理客户授信等级评判中的盈利额统计数据。授信等级评判有关客户对商业银行所贡献的盈利额测算中,随着分客户业绩评价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贷款利息收入、存款收益、中间业务收入、存款利息支出、资金成本支出、营业税及附加的数据都不难取得,问题的关键性难点是客户贷款应分摊的经营管理费用支出如何科学合理测算。尽管通过分客户业绩评价系统可以从中查到客户贷款应分摊的经营管理费用支出数据,但问题的核心是分客户业绩评价系统对于客户贷款应分摊的经营管理费用支出分量假设的科学合理性置信度不高,且更重要的是在授信等级评判有关客户对商业银行所贡献的盈利额测算中,花费大量的精力去测算分摊贷款的经营管理费用,其现实意义微乎其微。这是因为,在现实经济金融活动中,经营管理费用与贷款数量规模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与贷款客户数量的显著正相关,等量贷款的多个客户的经营管理费用必将大于单个客户,粗放经营管理贷款的费用支出相对大于精益经营管理。也就是说,不宜用贷款费用率来各客户的贷款经营管理费用。同时,银行对贷款客户的费用支出有一些是可以分清和直接计入具体客户,但绝大部分是无法分清和直接计入具体客户的。再说,授信等级评判既服务于老贷款客户排序和信贷决策,也服务于新贷款客户的信贷决策,而新贷款客户哪来有关贷款的经营管理费用数据的过去时。何况,商业银行贷款性经营管理费用支出与从贷款客户获取的盈利总额的比率极小。因此,授信等级评判有关客户对商业银行所贡献的盈利额测算中,可以将客户贷款的经营管理费用忽略不计。

3、合理确定客户授信等级评判中的资金成本率。所谓资金成本率,是指商业银行筹集单位负债资金所耗费的成本(包括利息和费用支出)水平。资金成本率的选择决定于客户授信等级评判之层级,如果客户授信等级是在总行的统一框架下进行,全行集中统一评判出客户授信等级序列,则应当选用全行平均的资金成本率;如果客户授信等级由各一级分行组织实施,一级分行集中统一评判出所辖范围内的客户授信等级序列,那么,应该选取一级分行平均的资金成本率。基于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庞大,管理链条长、半径大,且各个一级分行筹集负债资金的成本水平相差显著,为了更好地同时兼顾客户贡献评判和一级分行经营业绩评价,比较合理的选择是,将客户授信等级由各一级分行组织实施,一级分行集中统一评判出所辖范围内的客户授信等级序列,并由一级分行选用其全辖的平均资金成本率。

4、合理确定客户授信等级评判中有关指标的标准值。在客户授信等级评判中,有关指标的标准值确定方法与技术问题至关重要。不同的确定方法和技术,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标准值水平,从而给客户的授信等级的评价带来不同的影响结果。笔者认为,根据更有利于系统性、全局性、层次性、效率性、便捷性一体化的客观需要,对于有关指标的标准值确定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与技术:一是分层级制定有关指标的标准值。一级分行负责制定所有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值,带领二级分行进行客户授信等级评判。总行负责制定列为总行的重要竞争性优质客户——甲a级客户的二次评判标准值,根据各二级分行推荐的列为总行的重要竞争性优质客户——甲a级客户名单,运用有关指标的二次评判标准值,评判是否符合、应否列为总行的重要竞争性优质客户。二是采取特殊方法与技术确定标准值。由一级分行组织人员对近五年来贷款质量优良的所有客户进行财务风险指标、发展指标的统计分析,采用强制加权评价数作为评判的标准值;通过分客户业绩评价系统对全辖所有贷款客户进行贡献指标统计分析,以贡献从大到小为序选用处于第30%位客户的水平作为评判的标准值。列为总行的重要竞争性优质客户——甲a级客户,由总行根据一级分行推荐总数情况,以从大到小、从好到差为序选用处于第50~60%位客户的水平作为二次评判的财务风险、发展、贡献的标准值。

5、切实解决客户授信等级评判因素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问题。客户授信等级评判,是一种量化计算分析,它有利于清晰、直观地揭示和反映信贷客户的守信程度、财务风险程度、发展程度、以及对商业银行盈利贡献程度状况,其前提条件是客户的财务报表、经营报表、商业银行帐户中的客户盈利贡献所反映的数据,以及向有关方面所收集的客户守信状况信息必须准确。因此,在运用前述的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之前,必须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客户的财务报表、经营报表是可信的,或者是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于目前企业财务报表、经营报表虽经注册会计师审计,但其置信度依然不高的,仍有不少企业的财务报表存在较大的失真现象,有必要增加弥补性措施。信贷员要加强对客户经营、财务状况的现场检查和实地询问,对企业报表所反映的资产要进行实地盘查,以及时掌握客户财务的准确数据;要将客户的“银行借款报表”与“纳税报表”、 “审计报表”相互勾对,相互印证,发现相互矛盾的数据,必须深入查找分析原因;要重视审计报告情况,如果客户频繁变更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提出的是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则客户的财务报表数据很有可能存在较大的“水份”,需要认真查找核实,及早揭示客户财务风险。同时,要逐步提升财务核算层次和统计核算层次,进一步完善分客户业绩评价系统,使分客户对银行贡献度评判所必需的基础数据资料能够由评判行直接通过大机提取生成。

6、建立客户授信等级评判和监控制度。一是要制定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的基本制度和操作规程,客户授信等级甲a应当报总行审批。二是提高客户财务风险、发展态势、对银行贡献情况的监测频度,对每一信贷客户的财务风险、发展态势、对银行贡献状况都要按月进行监测。三是监测评判的内容应包括客户信用和对银行贡献状况的运行趋势评判。四是要从制度上规定信贷员完成并上报客户信用和对银行贡献状况评判与监控分析报告的时限。五是要制定和落实客户授信等级评判和监控的岗位责任制,建立客户授信等级评判和监控责任人制度,并加强客户授信等级评判和监控职责履行情况的检查、稽核和考核,力促客户授信等级评判规范化、监控到位化、竞争高效化,从而更有效地确保信贷业务发展、安全和效益的三相协调跨越。

[参考文献]

[1]贺书婕.穆迪公司及信用评级制度.城市金融论坛,2000,(8),(9).

[2]于立勇,周 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衡量的一种新标准.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9).

[3] 范 南,王世纬.creditmetric模型及其对我国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借鉴.金融论坛,2002,(5).

[4]邢敦忠.客户信用评价在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应用.2002,(2).

[5]朱子云.关于贷款效益风险综合管理的探讨.财经理论与实践,1996,(1).

[6]约瑟a•罗培斯,马可r•圣登勃格.信用风险模型有效性的评估方法探析.国际金融研究,2002,(9).

授信客户经理总结范文第2篇

风险细分之一:集团客户方面

性质不明确。我国对集团客户的界定,多依据国务院及各部委颁布的法规和部门规章,零散且权威性不够。《公司法》规定公司可设立子公司,但对母子公司之间关系、关联交易的限制缺少规定,尤其没有界定母子公司持股比例和相互投资的限制。立法的滞后导致银行对集团客户的法律性质和运作方式认识不清,对集团内部法律关系无法准确识别,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其组织结构和经营状况作出准确评价。

注册资金严重不实。集团客户中存在大量虚假出资行为。重复验资、先出资后抽逃、注册资本不到位等现象严重。

财务不实。主要表现为:合并报表与承贷主体报表不分,制作合并报表未剔除集团关联之间的投资、应收应付款项,夸大了承贷主体的资产、销售收入和利润;母公司财务报告未披露成员单位之间的关联交易、相互担保情况等,形成财务泡沫;提供虚假报表等等。一些集团客户为包装上市,往往通过关联交易随意调整集团内各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使银行很难准确掌握客户的真实负债以及财务效益情况。

利用非正常关联交易逃废银行债务。集团客户不同于一般松散的企业联合体,特别是一些家族式集团,核心企业一般根据契约或股东协议,甚至以秘密方式,向其关联企业委派关联人作为经营者关联企业的途径。现实中常见的非正常关联交易行为主要有两种,一是转移定价。如子公司以低于市场价将产品或劳务出售给母公司,或将母公司的损失、负担转嫁给子公司。有时,母公司也会向子公司暂时转移利益,损害债权人利益。二是母公司与子公司人格混同。母公司直接调配子公司资产,或在改制中采取硬性划拨,将资金和优良资产划到相对优良的成员企业,将不良资产和债务划到相对劣质的成员企业中。

盲目投资和过度举债,引发系统性风险。一些集团客户为追求规模效应,往往利用其控股地位随意调动集团成员企业资金,并利用集团规模优势取得银行大量贷款,过度负债,盲目投资,涉足不熟悉的行业,造成系统性财务危机。

风险细分之二:授信管理方面

经营观念存在偏差。一是对集团客户认识存在误区。易受虚假报表或合并报表资产规模的迷惑,忽视集团客户本身固有的风险,对集团客户经营风险、系统性风险、行业风险、法律风险认识不足,把握不准,迷信集团客户规模,把集团客户等同于优良客户。二是市场营销存在误区。实践中常见的是如果一家银行向集团公司授信采取信用方式,就会迫使其他银行降低门槛,放宽贷款条件,发放信用贷款。三是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的特殊性关注不够,对其出现的新特点、新不足,对集团客户授信管理粗放,缺乏一整套灵活有效、针对性强的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管理办法。贷后审查往往局限于对承贷主体单笔业务的审查,简单以母公司的信用评级、授信作为向子公司发放贷款的依据,用单一客户的管理方式管理集团客户,忽视对集团整体风险控制。

信息不对称,使银行无法准确掌握客户资金流向,贷后管理出现失控。一是统贷统还模式不利于银行监控。大部分集团客户实行跨区域经营,为控制风险,节约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集团往往对内部企业资金统一调度,一些紧密型集团客户还采取统贷统还模式进行融资给银行贷后监管造成困难。一些集团客户成立了财务公司或内部资金结算中心,统一调度集团内企业资金,当贷款进入集团内部后,银行很难对贷款的实际使用情况和资金流向进行跟踪。二是关联交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造成银企信息的严重不对称,银行事前很难掌握和监控关联交易的具体信息,贷后管理基本失控。三是多头开户和交叉贷款,造成重复授信,多头授信。集团各成员企业利用银企之间、各家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及时,在不同地区、不同银行多头开户,多渠道融资,使得银行很难从总体上把握企业的真实负债,难以控制信用投放总量,重复授信、多头授信现象十分普遍。

不注重抵押资产的变现价值和担保能力审查,担保流于形式。集团客户一般信用需求量大,很难提供足够的资产抵押,动产质押不易监控和操作,又无法找到有代偿能力的保证人。在这种情况下,集团公司为股东担保、集团成员之间互保、连环担保现象十分普遍。这种形式的担保存在以下:一是抵押不办登记。一些集团客户贷款数额巨大,由于登记费用较高,银行过分迁就企业而不办理登记手续,导致抵押无效,丧失了第二还款来源。二是母公司以子公司的财产设定抵押。尤其是家族式管理集团,可对集团内部财产随意支配、使用和调拨,母公司经常以自己的名义将子公司的财产设定抵押。三是母公司为子公司提供担保,由于其自身大多不是实体,多数情况下不具备担保能力。子公司为母公司提供担保的效力也不确定。因此,集团客户如何落实好担保条件,是当前信贷管理中的一个难点。

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和退出机制。一是对集团客户偿债能力的重大事件不敏感,对非正常关联交易关注度不够,信息沟通不及时;二是发生风险后市场退出不及时。

风险防范措施

集团客户风险控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由于其在性质和运作等方面的特殊性,在集团客户授信业务中必须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事前风险防范”的原则,加强对重大关联方和关联交易的系统管理,从客户在关联企业中的地位、各成员企业法律关系以及对银行债权的影响程度出发,客户的主体资格、产权归属、股权结构和关联交易,统一控制集团授信总量。

把对组织结构、资本构成、注册资本到位情况的分析作为贷前调查重点。首先,在组织结构方面,要摸清集团客户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治理结构,及时掌握客户、重大关联方的主要业务往来,理顺集团成员之间的法律关系。其次,在资本构成方面,必须准确查实客户和重大关联方注册资金、股权分布的真实情况。对因股东虚假出资(包括以实物出资不办理过户手续),母子公司业务混同、账务混同或财产混同,脱壳经营等原因可能被法院认定不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坚决不与其发生信贷关系;已经发生的,应尽快落实出资单位或母公司的连带责任。第三,深化财务指标分析。集团客户的合并报表和承贷主体的财务报表应经具备资格的注册师事务所审计。在贷前调查阶段,客户经理要准确核实集团和各成员企业的真实资产、负债、财务状况,严格根据核心资产确定承贷主体和授信额度。对不按时提供财务报表、提供虚假财务报表或财务管理混乱、重复记账、虚增资产的集团客户,要停止业务合作。

控制授信总量,做好借款人结构安排。一是严格控制集团客户整体授信总量。仅对集团成员分散授信,而不对集团总体限额进行控制,可能导致集团客户授信总量的重复和高估。实践证明,通过对集团整体经营性资产、主营业务、现金流分布以及关联关系分析核定集团整体授信总量,一方面可防止分散授信情况下夸大集团客户的信用承受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关联交易只是使有关利益在集团内部进行分配,统一考察集团整体承受能力可消除集团内部因控制方式而造成的人为影响。二是要做好借款人结构安排。在集团客户统一授信管理中,除了核定集团整体授信总额外,还要对授信总量在集团各成员之间的分布(借款人结构)作出详细安排。

提升管理层次,加强贷后管理。商业银行应针对集团客户的特殊性制定贷后管理办法,加强对集团客户的贷后管理。首先,在协议约定时,注明客户的关联信息告知义务以及违约责任,包括客户必须提供关联方名称、关系,并在关联交易发生一定期限内将财务、负债、账户和具体交易信息全面及时告知银行;重大的关联交易应事先征得债权银行的同意;要求客户的董事会成员个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其次,要重点监控借款人的关联交易构成,注意剔除因关联交易引起的非正常利润因素,严格监控关联交易中有关资产(资金)的无偿或低价转移行为,尽可能通过设立限制性条款来约束对银行授信不利的非正常关联交易。第三,严格控制核心资产,对出现变动异常或存在转移情形的,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担保。第四,要提升贷后管理层次。对跨省、跨地区大型集团客户授信管理应上升到总行和省分行,属地行配合,上下联动,信息共享。集团整体授信总量由母公司或核心企业所在地银行统一掌握、调配。跨国、跨省集团客户的授信必须由总行统一核定,并负责在各成员企业之间分配具体额度。此外,还要防止集团性客户多头套取银行贷款的行为,在同一地区实行主办行制度,杜绝交叉贷款。对信用余额特别巨大的大型集团客户,要建立定期考察评价制度。

授信客户经理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集团客户;风险限额控制;风险限额的新模式

一、风险限额(最高授信额度)的概述

为防范集团客户授信风险,实现信贷资产资源有效配置,2003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指引》要求商业银行对集团客户授信应遵循适度原则。即“商业银行根据客户风险大小和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合理确定对集团客户的总体授信额度,防止过度集中风险”。《指引》明确将“一家商业银行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控制总额超过商业银行资本余额15%以上”的情形规定为“超过风险承受能力”的情形。根据《指引》精神,各商业银行相继出台了相关的风险限额(最高授信额度)控制标准。而以集团净资产为基数,以信用等级为调节系数的最高额度风险控制成为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控制的主要措施(方法),即集团客户授信风险限额(最高授信额度)=集团净资产×集团信用评级调节系数,所谓风险限额(最高授信额度)就是银行根据借款人的资信及经济状况,授予其一定期限内的贷款额度.集团净资产=集团资产总额—集团负债总额,而集团信用评级调节系数是在信用评级[信用评级就是由独立中立的专业评级机构,接受评级对象的委托,根据“独立、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以评级事项的法律、法规、制度、有关标准化规范化和财务报表为依据,运用科学严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评级对象履行相应的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进行调查、审核、比较、测定和综合评价,以简单、直观的符号(就是AAA、AA、A、BBB、BB、B六等)表示评价结果,公布给社会大众的一种评价行为]的基础上,商业银行按历年客户资料对信用评级等级分别进行确认的净资产的折扣数(0-1之间)。

二、目前集团风险限额模式的缺陷

由于风险限额(最高授信额度)=集团净资产*集团信用评级调节系数,使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决策建立在客户净资产规模和信用评级的基础上。但是,随着集团客户交叉持股、偏离主营业务的大规模兼并扩张以及盲目涉足境内外期货等现象的普遍出现,商业银行信用授信的风险日益多样化。现有的风险限额控制模式的局限也就日益显露出来。

(一)集团客户方面的风险隐患

集团客户信用风险是指集团客户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集团客户信用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集团内部,主要包括公司治理、经营方式和信誉等;二是集团外部,主要包括行业政策风险和市场环境风险。由于集团和银行存在信息不对称,加之银行在与集团客户的博弈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不得不满足客户提出的种种条件,使得集团客户授信的信用风险加剧。

1、关联交易风险

信用评级是评估债权按时足额归还的可能性。但现实中,集团客户有可能通过关联交易改变信用评级的基础指标,误导银行对它做出错误的授信决策。其表现形式主要为:

第一、利用关联关系编制不实报表。为顺利通过银行贷款的资信审查,集团往往利用关联交易操纵申请贷款企业的赢利状况、粉饰财务报表、掩盖真实情况。在银行不了解集团客户真实关联性质的情况下,会放大对集团客户的风险限额。

第二、利用关联交易转移资产。当控股股东分别以金字塔结构或交叉持股方式持有多个子公司的股权时,其在集团内将采取对自己利益最大化而非集团价值最大化的原则进行资源配置。在金字塔股权结构的集团客户中,控股股东可能将资源从最下级公司转移到上级公司;在交叉持股的集团中,控股股东会将资源从现金流权益低的公司转移到权益比例较高的公司中等。对于负债融资在公司的配置也是一样,控股性股东往往利用子公司从银行借款,然后再转移到其控制的其它公司或关联方手中;或是通过关联担保,从银行套取资金,间接地实行资产转移。而不论采取何种手段,资产转移的结果都是导致公司信用发生转移,并最终将信用转嫁到各贷款银行,增加银行风险。

第三、利用关联交易进行集团客户盈余管理。集团客户盈余管理的第一步有可能通过操纵关联交易膨胀盈利,即通过关联购销、资产转让、资产租赁、托管经营等,将关联方的利益转移至集团客户,以在短期内人为地提高其经营业绩。第二步是操纵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关联方对关联交易信息不知情,或者根据已公开披露的关联交易信息无法判断其交易性质,因此关联方利益集团往往通过不披露关联交易信息或在公开报告中隐瞒真实交易达到其操纵目的。

2、或有负债风险

或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潜在义务,例如担保,担保作为一种特定的经济行为,其初衷是减少风险,但集团内关联担保,使不考虑对外担保的风险限额反而增加了银行信用风险,使授信额度远远超过集团客户实际偿债能力。

3、行业风险

一般集团客户授信从收集材料到上报审批少则2-3个月,长的达5-6月。而对集团的信用评级往往以上一年度的年财务报表为基础,实际是集团客户上年度信用等级情况。而用上年度的信用等级去预测未来1-2年的集团客户风险状况,显然忽视了行业经济周期风险。不同行业其行业经济周期差异较大。为控制行业周期风险,商业银行已将集团客户授信期限进一步缩短。但不考虑行业特点的授信周期不仅造成基层工作量加重,对风险控制也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4、集团客户授信范围和集团法人治理风险

集团客户具有关系复杂、范围不易界定、关联交易隐蔽、风险转移(传递)性强等特征。商业银行授信业务首先应明确集团客户范围,严格区分正常和非正常的关联交易,全面掌握企业关系及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和严格控制最高授信额度。

授信客户经理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存款保险;保险制度;银行授信业务

Abstract:Theconvergenceofloans,financialinstitutions,isthemarketingofcreditandloansintotheshowthesametrends.Atpresent,thebankingfinancialinstitutionsintheloaninputmarketingcompetinginthenationalindustrialpolicytosupportthedevelopmentoftheindustry,policybanks,state-ownedcommercialbanks,aswellasjoint-stockbanksareactiveinthefollow-uptomajorclients,andengageinthesamecompetition,thereisnodifferenceintheachievementofdevelopment,Bankloansconvergenceismoreprominent,shouldattachgreatimportancetoandtakecorrespondingmeasurestoguardagainstpossiblerisks.

Keywords:depositinsurance;insurancesystem;bankcreditbusiness

一、贷款趋同现象成为银行授信业务的一个显著特点

从内蒙古自治区的情况看,金融机构授信大客户主要集中在工、农、中、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及交通银行。贷款趋同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客户主要集中在4家国有商业银行。截至2004年9月末,上述6家银行授信大客户共有181户,评估授信额度1115.87亿元,实际贷款865.44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总额的52.47%,其中:4家国有商业银行支持的大客户166家,占大客户总数的91.71%;授信额度1109.27亿元,占大客户总授信额度的99.41%;贷款余额613.3亿元,占大客户贷款总余额的70.87%。二是贷款在客户、行业和地区间的集中度较高。9月末,6家行前10位客户贷款余额394.46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总余额的23.92%,占大客户贷款总余额的45.58%。国家开发银行大客户贷款占该行贷款余额之比达97.39%。从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电力、交通、煤炭、通讯等行业,9月末贷款余额为582.01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总余额的35.29%,占大客户总贷款余额的67.25%。从地区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3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9月末3个地区大客户贷款余额578.56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总余额的35.08%,占大客户总贷款余额的66.85%,其中:呼和浩特市的大客户最多,达40户,贷款余额370.46亿元,占大客户总贷款余额的42.81%。三是大客户多头授信现象较为普遍。在181家大客户中,有44户在2家以上银行有授信,有的甚至在5家银行有授信,多头授信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解决银行贷款趋同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改革经营方式,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商业银行要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借鉴国际通行的规则和做法,把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加强结构调整和提高业务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改变多年来重同质竞争、轻差异化发展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改进对客户的服务,推进银团贷款和俱乐部贷款,完善项目融资,学会风险定价;大力调整资产结构、产品结构、客户结构和收入结构,提高规避风险和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培育和扩大优良信贷载体,改进金融服务,促进银行信贷总量适度和结构平衡。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信贷营销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既要搞好对大客户的金融服务,更要重视对中小企业等弱质产业和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要加强同企业的沟通,遵循市场法则,根据客户的需求,研究开发量身定做的服务产品,培植和发展潜在客户市场,积极主动地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正常的信贷支持,提高金融服务经济、服务消费的水平和质量。

授信客户经理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存款保险;保险制度;银行授信业务

一、贷款趋同现象成为银行授信业务的一个显著特点

从内蒙古自治区的情况看,金融机构授信大客户主要集中在工、农、中、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及交通银行。贷款趋同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客户主要集中在4家国有商业银行。截至2004年9月末,上述6家银行授信大客户共有181户,评估授信额度1115.87亿元,实际贷款865.44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总额的 52.47%,其中:4家国有商业银行支持的大客户166家,占大客户总数的91.71%;授信额度1109.27亿元,占大客户总授信额度的 99.41%;贷款余额613.3亿元,占大客户贷款总余额的70.87%。二是贷款在客户、行业和地区间的集中度较高。9月末,6家行前10位客户贷款余额394.46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总余额的23.92%,占大客户贷款总余额的45.58%。国家开发银行大客户贷款占该行贷款余额之比达 97.39%。从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电力、交通、煤炭、通讯等行业,9月末贷款余额为582.01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总余额的35.29%,占大客户总贷款余额的67.25%。从地区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3个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9月末3个地区大客户贷款余额578.56亿元,占其各项贷款总余额的35.08%,占大客户总贷款余额的66.85%,其中:呼和浩特市的大客户最多,达40户,贷款余额370.46亿元,占大客户总贷款余额的42.81%。三是大客户多头授信现象较为普遍。在181家大客户中,有44户在2家以上银行有授信,有的甚至在5家银行有授信,多头授信的现象较为普遍。

二、解决银行贷款趋同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改革经营方式,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商业银行要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借鉴国际通行的规则和做法,把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与加强结构调整和提高业务创新能力结合起来,改变多年来重同质竞争、轻差异化发展的经营方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改进对客户的服务,推进银团贷款和俱乐部贷款,完善项目融资,学会风险定价;大力调整资产结构、产品结构、客户结构和收入结构,提高规避风险和培育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培育和扩大优良信贷载体,改进金融服务,促进银行信贷总量适度和结构平衡。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信贷营销工作,深入调查研究,既要搞好对大客户的金融服务,更要重视对中小企业等弱质产业和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要加强同企业的沟通,遵循市场法则,根据客户的需求,研究开发量身定做的服务产品,培植和发展潜在客户市场,积极主动地为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提供正常的信贷支持,提高金融服务经济、服务消费的水平和质量。

好了,本文就介绍到这里,愿我们如花绽放,不负韶华,学员们,加油!(来源:360范文网 http://www.360fanwen.Com)文章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22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