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案(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孙权劝学教案范文第1篇

孙 权 劝 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资治通鉴》的有关常识。

2.积累文言词汇、文中的成语,理解文意。

3.正确朗读全文,读出人物语言的身份、情态,分析人物性格。(重点、难点)

4.领悟学习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感启动

1.导入新课

很多伟大的领袖都强调过学习的重要性,列宁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毛泽东主席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都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早在三国时期有位伟人也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那就是吴国国君孙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体会读书学习的重要性。(板书:《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2.预习指导

(1)掌握本文有关文学常识。

(2)正确朗读全文,尝试读出人物语言的身份情态。

(3)识记本文涉及的两个成语的现代含义。

(4)根据书下注释尝试翻译全文。

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是()

(时期)杰出的( )家和( )家( )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到( )共( )年间的史事。书名是当时皇帝宋神宗定的,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解释成语含义:

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抢答,按组加分,纠错加分。】

二、解题生疑

根据题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1)孙权是谁?

(2)劝谁学习?

(3)为什么劝?

(4)劝学结果如何?

三、读文求解

1.学生齐读文章,寻找答案。

(1)吴国国君

(2)吕蒙

(3)卿今当涂掌事,读书大有所益

(4)吕蒙进步惊人。

【 抢答,按组加分,纠错加分。】

2.再读释义。

(自由朗读文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口述)、评价)(自学3分钟,小组合作2分钟)

(1)叙述性语言:译文

(2)孙权:译文

(3)吕蒙:译文

(4)鲁肃:译文

四、三读析人

1.怎样分析人物形象?(刻画人物的方法)

2.分析文中人物语言展示人物什么身份、性格、心理。【评价的同学有感情的朗读该人物语言】(自由朗读文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板书、评价)(自学3分钟,小组合作2分钟)

(1)孙权:身份();性格();心理( )。

(2)吕蒙:身份();性格();心理( )。

(3)鲁肃:身份();性格();心理( )。

五、求异思辩

如果孙权劝学无效,吕蒙不学习,结局会怎样?(展开你的想象运用简短的话语进行说明)

六、学以致用

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或启示。(用一句话说明)

七、班长总评

学科班长总评

八、教学反思

课堂实践后发现的问题:

1.学生对于文学常识的审题过于仓促,导致很多同学都没有完整的回答出本题答案,在下次的授课中,应先给学生10秒钟的审题时间,之后再进行抢答。

2.据题生疑中学生又提出了新的有价值的问题“怎样劝的”,也应该给予确定。

3.朗读由原来的三读:初读理解大意;再读释义;三读析人;增加到四读深入理解,设置在人物分析之后,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课文。

4.人物分析,学生板书的答案书写不是很规范,无条理,所以改用表格的形式,更加明晰。

5.题目《孙权劝学》既交代了人物也交代了本文情节,吕蒙就学和鲁肃鉴学亦是如此。所以在讲解人物形象时同时也交代了文章情节。

6.文章情节有详有略,由此应该引到文章写作手法的讲解。

孙权劝学教案范文第2篇

1 采用多媒体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的优点

1.1 用课件可让学生更快进入课堂情境。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为之所感,为之所动,产生共鸣,尽快进人问题情境的角色之中。也就是通过“激其情,奋其志,启其疑,引其思”,引起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所面临情境之间的冲突或矛盾,引起学生的注意、关心和探索行为。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意境的展现引入新课,不仅能诱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而且使情景交融,师生共赏那“美妙的和谐”,享受到“无穷的欢乐”。

比如教学《孙权劝学》,先放映有关 “司马光砸缸救人”和“孙权劝学” 的漫画片,让学生看图说话,然后简介作者及课文背景:

A、作者简介

B、《资治通鉴》简介

C、关于吕蒙

D、三国形势

以引入课文,学生很快就能进入状态。

1.2 采用多媒体教学更方便对文言文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

仍以教学《孙权劝学》为例。譬如翻译下列句子,解释加点词并了解其语气: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钻研经书当博士吗!

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以往的事情罢了。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啊!

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

用课件演示,就方便多了。

1.3 采用邮箱和QQ,更方便学生的预习和师生课外交流。

仍以教学《孙权劝学》为例。上课前,先让学生自行翻译课文,并把翻译的文。学生还可以利用QQ向老师请教很多文言文学习上的问题。

2 虽然多媒体教学与众多其他教学手段相比有着独特的优点,但对于总的学习目标和全体学生来说,不存在一种普遍优于其他手段的教学手段

今天提倡多媒体教学,决不是要否定传统的教学手段。各种手段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他们是相互补充、取长补短的关系。就像粉笔+黑板、幻灯投影、电视教学等教学手段一样,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之一。将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将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尽管采用多媒体进行初中文言文教学好处多多,但也有几个漏洞,需要加几个补丁:

2.1 要更加注重让学生直面课文。

也就是说,在阅读上,要让学生诵读课文,要背的一定要及时背出;在问题研究上,一定要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不要睁眼说瞎话。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

一是读。要让学生在读中译句解意。让学生利用注解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读懂词义,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读出句意、段意和文意。在读中积词攒句。掌握语言规律,从字、词、句、篇到语、修、逻、文的积累。

二是研讨。如,《葫卢僧判断葫卢案》中的“葫卢僧”是谁?你千万不能说是贾雨村。因为如何审理判断这件案子,全是原来的小沙弥(僧)、现在的门子出的主主意;而且贾雨村也不是“僧”。再有,《孙权劝学》中,鲁肃为什么要“拜蒙母”,与吕蒙“结友”?也不能泛泛泛而谈,认为是鲁肃重感情、讲义气。那是鲁肃敬重吕蒙现在的非凡的才干和谋略。

三是在文言文翻译这一块,现在有许许多多的老师钟情于鼓励学生“猜读”。确实, “猜读”能鼓起学生翻译文言文的信心与勇气,能激发他们翻译文言文的兴趣;但是,在教师点评时,一定要忠实于教材, 忠实于原文。如翻译《伤仲永》中的“贤于材人远矣”,“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贤于”应该是“比……贤”也就是“胜过”的意思;“受于”是“从……接受”的意思。

2.2 要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

如个人预习,同桌合作,小组讨论、全班共研及学生进行表演等。

如进行《陈涉世家》的教学时,对于其中较为复杂的起义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夜学狐鸣,置帛鱼腹两件事,如果只从书上文字的意义上进行翻译,学生会感觉很难懂。不若课前指导学生进行表演,通过形象的动作语言表现事实,在理解意思或背诵的时候配合进行,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快速、准确的了解事情的经过。

孙权劝学教案范文第3篇

一、课前导练,温故知新,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通过导学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发现问题越多,就说明他的学习能力越强。”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也是教师操作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先导,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关键。到底如何编制导学案亦是教师困惑的问题,通过这次培训,我校教师弄清了导学案的编制方法和技巧,使我校导学案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实效化。我们在课前指导学生依据导学案预习课文,温故而知新。使学生依据导学案,将所学知识设计成学习的蓝本,依据知识的难易程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化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发现问题,独立思考,将解决不了的问题带进课堂,现在小组内解决,为合作探究奠定了基础。

二、科学分组,合作探究,大胆展示,彰显个性,让高效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精彩舞台

语文课堂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应指导学生具体深入地思考读物的质量和深度,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词汇和结构作出反应。”这样,思辨活动就成了最重要的一种语文课堂活动。我们班48名同学,按照学习程度的不同每8个人分成一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有组长、组名、组训。有的叫“晨曦之梦”,有的叫“春华秋实”……有个小组的名字叫NO.1,他们的组训是“争当NO.1,超越无极限”。老师还把教室前后的黑板分为六个版块,在板书时间,各组同学能够在自己的版块上一展身手,写下自己独有的感受,精彩的创意,放飞自己七彩的梦想。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研究性的教学氛围。同学们在学习小组里时而凝神思考,时而激烈讨论,老师巡视其间,精心指导、耐心点拨。在和谐、宽松的氛围中,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展示着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生怕自己错过了每一次机会。每个同学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答对了,给你加2分,答错了仍然加1分,因为你很勇敢。听,他们说得多好,句子生动有趣,紧扣主题,还用上了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当然,大家读起课文来音色纯美、语句流畅、感情充沛、绘声绘色。课本剧表演更是有板有眼。看,在学习《孙权劝学》这一课时,五分钟的准备后,我们班“晨曦之梦”组的“孙权”、“吕蒙”“鲁肃”昂首阔步地走上了讲台,“孙权”语重心长地劝“吕蒙”好好学习,“吕蒙”自豪地告诉“鲁肃”:“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孙权劝学的故事被完美地演绎,同学们在笑声中掌握了知识,在快乐中受到了教育。

三、发现不足,质疑点拨,创新进取,收获新知,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收获快乐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和导学案设计中,更要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要充分地了解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了解自己所教学科、所教内容,特别是要了解需达到的目标。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去设计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能够解答的问题,使他们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都有成就感,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四、当堂评价,及时反馈,发现问题,尽快解决,让科学评价成为高效课堂的助推器

孙权劝学教案范文第4篇

福建银行厦门银元票

福建银行成立于民国3年(1914年),由原福建官银局改组而成,总行设于福州南台下杭街,首任总理刘崇伟。福建银行在泉州、厦门、漳州等地设有分行。厦门分行于民国7年6月设立,行址设在厦门市镇邦路。厦门分行先后发行过三套票面图案为福建风光的银元票。民国11年,福建督军兼省长李厚基下台,福建银行因发生挤兑而倒闭,所发行的银元票成为废票。

福建银行厦门银元票发行的第一套纸币称“美钞版”,由美国钞票公司代印,面额为壹圆(图1)、伍圆、拾圆3种。票面主图案均为厦门五老峰南普陀寺,其中壹圆为蓝色、伍圆为绿色、拾圆为棕色。纸币上没有印制发行时间。

南普陀寺为闽南佛教胜地,寺庙始建于唐代,当时称泗洲寺。清初因战乱寺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捐资修建,新建的大悲阁所供奉观世音菩萨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似,遂更名为南普陀寺。现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大悲殿、藏经阁等建筑,雄伟宏丽,富有闽南特色。南普陀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素有“五老凌霄”之誉,是古代厦门八景之一。

第二套纸币票面无印刷厂名,由于行名“福建银行”为楷书体,故称“楷书版”。该版仍分壹圆、伍圆、拾圆3种面额,票面主图案均为左边马尾罗星塔、右边福州于山(另有一说为福建船政学堂)。

第三套纸币称“隶书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代印,票面无印刷厂名和发行时间,目前仅发现伍圆、拾圆(图2)面额两种,票面主图案均为厦门将军祠牌坊。该牌坊位于现厦门将军祠路一带,此地原矗立着数座牌坊,其中有表彰施琅、施世骠父子的“功高大树”“爱永甘棠”牌坊,和表彰威略将军吴英的“勋祟山海”牌坊。这些牌坊规制宏伟,雕刻细腻,是古时厦门的一处标志性建筑群。牌坊及附近的祠堂等建筑于1853年闽南小刀会起义和抗战期间被毁。

漳州民兴银行纸币

漳州民兴银行成立于1928年4月,当时北伐军新编第一师张贞部进驻漳州,张贞利用国民政府拨给的经费及各项税收,同时招集部分商股在原漳州农工银行旧址创办民兴股份有限银公司(又称民兴银行),发行有壹角、贰角、壹圆、贰圆、伍圆和拾圆6种面额的纸币,由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承印。其中辅币壹角(图3)、贰角为竖式,票面印有漳州芝山古亭及牌坊图案;主币壹圆(图4)、贰圆、伍圆为横式,币面图案是漳州威镇阁(即八卦楼)。民兴银行主币除了发行漳州名胜版外,还印有孙中山头像版,目前发现有壹圆、拾圆面额两种。民兴银行纸币主要在漳州、厦门、龙岩、同安等地流通使用。

漳州芝山位于漳州市区西北隅,原名登高山。明洪武年间发现山上有紫色灵芝,故名紫芝山,简称芝山。芝山上林木繁茂,浓荫蔽日。山有三峰,峰上各筑一亭,名威镇亭、仰止亭、甘露亭,合称芝山三亭。芝山上胜迹众多,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登临吟咏,留下许多优美诗篇。威镇阁位于漳州战备大桥南端桥头,始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时漳州知府罗青宵利用城墙东南角楼改建而成。楼阁为木结构三层八角形,八面开窗,取象八卦,故又名“八卦楼”。威镇阁历经沧桑,屡毁屡建。清顺治九年(1652年),郑成功部与清军大战漳州城,威镇阁被毁。乾隆二年(1737年),漳州知府刘良璧依旧制重建。1967年,威镇阁在“”武斗的炮火中受损严重,1970年兴建漳州战备大桥时拆除。1999年重建,成为古城漳州的又一亮丽景观。

厦门劝业银行纸币

厦门劝业银行成立于1940年2月,行址设在大汉路(今中山路)365号。厦门劝业银行是由日军扶持的伪政权组建,首任董事长殷雪圃,不久殷离职,由伪厦门市长李思贤继任,吴瑞昆任经理,周肇春任副经理。厦门劝业银行在鼓浪屿、金门等设有办事处,所发行的纸币充当了日军对厦门实行经济掠夺的工具。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厦门劝业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随着日本的投降而告终。

厦门劝业银行成立前,厦门日伪政权曾发行一种印有“厦门特别市政府”的纸币,面额有壹分、伍分两种,票面图案仿福建银行纸币上的金山寺图案。厦门劝业银行成立后发行了壹分、伍分、壹角、贰角、伍角共5种面额的纸币,其中壹分、伍分票面为湖光阁楼(今厦门中山公园思衡厅)图案(图5),壹角为厦门中山公园南门图案(图6),贰角为中山公园南门纪念碑图案(图7),伍角为南普陀寺天王殿图案(图8)。

孙权劝学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师长 谋臣 二律背反 直谏

二律背反(antinomies)是18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的哲学基本概念。指两个各自依据普遍承认的原则建立起来的、公认为正确的命题之间的矛盾冲突。用二律背反的理论来解读张昭身上的师长与谋臣的角色冲突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个好的师长为了他的学生、弟子能成才、成器就必须严格,因为每个人生来不可能是完美的,需要在老师的教育和打磨之下,不断地改过自新,才能不断地进步成熟,所以,中国古人向来崇信“严师出高徒”。而且师长的地位是在弟子之上的,弟子对老师的尊奉就像侍奉自己的父亲一样。我们从孔门弟子在对待孔子的态度上就可见一斑。

而谋臣在中国儒家的伦理规范中是要求绝对服从于君主的权威的,这也就是儒家强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礼,一种等级秩序。君权是至高无上的,作为谋臣,直谏往往会触犯君威,会被指责为以下犯上。这样的谋臣前途命运幸运的情况下是不被重用而郁郁不得志,若遇到性格残暴不仁的君主时还会丢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张昭辅佐孙策、孙权兄弟二人开创并巩固了东吴政权,是东吴的开国元勋。张昭作为孙策、孙权兄弟二人的谋臣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他作为孙策、孙权兄弟二人的师长就有些隐蔽而不易被人察觉。其实我们从张昭的人生轨迹中是可以发现张昭终其一生都在努力当好孙策、孙权兄弟二人的老师的。这一点,首先是由于孙权的哥哥孙策极为赏识张昭,孙策对张昭极其信任和重用,甚至像历史上齐桓公视管子为“仲父”一样对待他,他遂与孙策结为兄弟,“升堂拜母”,孙策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孙策临终时嘱咐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由于孙策的赏识,再加上年轻的孙权在刚刚接替孙策的大业时,又是张昭一手扶上马的,张昭也就逐渐地认同了这种师长与谋臣的双重角色。加之作为一位饱读儒家诗书的儒士,当他感到自己遇到了心目中真正的人生知己,可以终生追随,值得自己去辅佐的人主时,他认为应该竭其一生的精力,用其智慧,效忠于孙氏基业。哪怕自己的直谏在孙权听起来不那么顺耳,并因此影响他自己的仕途利益(张昭一生并没有升为丞相),但他仍要竭尽愚忠,死而后已。

张昭是一个读书人的出身,史书上记载张昭从年轻时就“博览众书”,尤专精于《春秋左氏传》和《论语》,喜欢评品历代旧君王之事。他为人高傲,“弱冠察孝廉,不就”,后来刺史陶谦推举他为茂才,他也拒绝,惹怒了陶谦,将他拘禁起来,多亏赵昱倾心营救,他才得以脱险。这说明他看人眼光极高,一般的人他都看不上,所以,直到张昭遇到孙策,他才算真正找到了可以终身追随的将军。孙策死后,张昭又尽心辅佐孙权,恪尽职责。孙权对他也不薄,“权以昭旧臣,待遇尤重”。平日里,张昭不拘言笑,“容貌矜严,有威风”,“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可以感知到张昭说话时气场很甚,由于他内怀圣人之道、正义之道,所以言辞气势夺人,在场的人无不深受威慑,正如孟子所说“吾善养浩然之气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充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不仅孙权有些惧怕他,“举邦惮之”,吴国的臣民都有些畏惧他。在孙权的心目中,张昭是一个严肃的师长,令人敬畏。《三国志·吴书》张昭传中记载: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於原野,校勇於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

有一次孙权乘马射虎,老虎突然向前攀持孙权的马鞍。事后,张昭极为忧愤,生怕孙权不知自己身肩大任,“变色而对曰”,脸色极其严肃,指出了人君之道在于驾驭群臣英雄,仅凭勇力去与猛兽老虎较量,万一失手,岂不让天下人笑话?这番话说得孙权颇为羞惭,在张昭面前竟然像一个犯错的的学生一样,连忙认错:“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可是,事实上孙权并不是一个任老师、任张昭摆布的英雄。这之后孙权专门做了一个射虎的车,乘着车无所畏惧地去射虎,“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其实,孙权与张昭在射虎的态度上都有一定的道理。孙权作为武将之后,又适逢“豺狼满道”、群雄并起的乱世,要想在众豪杰当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凭借武力与智慧打拼天下,不断壮大自己的地盘,所谓自古以来君王都不废田猎,从西汉汉武帝到东汉光武帝,再到曹操“逐鹿中原”,田猎是君王平日里练兵的演练场,只有平时就不断地培养勇敢大胆的性格与意志,摆脱懦弱与胆小,到了真枪实战时才会无所畏惧,指挥若定,从容拼杀。孙权不是一介书生只能文不能武,而是英武勇猛的少主,连曹操都甚为钦佩:“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而张昭为一介文士,以为君王最重要的品质并不在于武艺的高强,而在于驾驭群贤的能力,历史上“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最终不就败倒在武艺逊于他的刘邦手下了吗?再加上他感觉自己有托孤的重任,唯恐孙权有个闪失,所以张昭拳拳忠心溢于言表,去忽视了孙权的身份是君王,自己的身份是大臣,应采取委婉的进谏策略:对孙权的尚武精神不应该一棍子打死,完全否定,在劝谏时,可以首先肯定孙权作为吴国君王的盖世英武,这本是一件好事,是吴国的骄傲,也是吴国将有好的前途的希望所在。然后再进言射虎要大胆而谨慎,要把安全保障措施做到位,因为孙权您是我们吴国的群臣和百姓的龙头哇!

张昭总的来说书生气很重,是一个管教严厉的先生。而在政坛中,权力、权威始终是第一重要的,这是政坛中的一条定则,绝非孙权所创。君王首先需要的是政治权威,而不是一位老师,因为君王如果失去了权威就不成其为君王了。张昭却恰恰在这一点上犯了禁,在众人的面前屡次扫了孙权的颜面,孙权怎么会重用他为相呢?或者可以这样评价,张昭作为孙权的老师还是成功的,甚至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孙权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严厉的老师,就像严父一样,孙权才会一直走得较稳重,一步一步成熟起来,成长起来。但同时张昭又是孙权的臣子,直言冲撞君王,使君王的政治威信受到影响就是未能恪尽臣子的本分。尽管在他看来,他的进言都是“忠言逆耳利于心”,他进“忠言”才是真正的忠臣,哪怕会因为得罪孙权而使自己的利益受损,但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直谏理想。他的直谏过于理想化,没有站在孙权所处的地位和身份去考虑。在孙权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他不仅需要像张昭这样的直谏,也不能缺少委婉的谏言以维护他的君王地位。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中还记载了一次日常的饮宴场合,张昭又一次毫不留情地批评了孙权酣饮之过:

权於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昭对曰:“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权默然,有惭色,遂罢酒。

饮酒作乐这件事可大可小,只要不是天天如此狂饮烂醉,肉池酒林,偶尔松弛一下,娱乐一下,这在君王中是很常见的,但是,张昭却担心孙权会天天这样,渐渐堕落下去,最终像纣王“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孙权不愧为大丈夫,真英雄,听了张昭的斥责不仅没有恼羞成怒,而是“默然,有惭色,遂罢酒”。张昭的一席话似乎是醒酒的良药,顿时解了孙权的酒,孙权猛然清醒,无比惭愧,君王也是人呐,非圣人也,孰能无过,过而能改,真英雄也!孙权或许确实需要张昭这样一位耿直的“硬骨头”、“刺头”来发现他身上难免的缺点与不足,这一点,孙权想得明白,但是孙权会重用张昭吗?不会。因为君王可以犯一时错,但如果他还有权威的话,他还可以挽回暂时的败局。一旦政治权威丧失了,君王拿什么挽回败局呢?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中还记载这样一件孙权与张昭较劲的史实,这段史实耐人寻味:

权以公孙渊称藩,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渊为燕王,昭谏曰:“渊背魏惧讨,远来求援,非本志也。若渊改图,欲自明於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於天下乎?”权与相反覆,昭意弥切。权不能堪,案刀而怒曰:“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於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昭熟视权曰:“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於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横流。权掷刀致地,与昭对泣。然卒遣弥、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权恨之,土塞其门,昭又於内以土封之。渊果杀弥、晏。权数慰谢昭,昭固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权载以还宫,深自克责。昭不得已,然后朝会。

在劝谏孙权不要过于轻信公孙渊的不只张昭一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记载:“举朝大臣,自丞相雍已下皆谏,以为渊未可信,而宠待太厚。”别的大臣也劝谏过孙权,众大臣们不像张昭那样偏执,不可理喻,不可思议,却不知张昭潜意识里一直把自己当做孙权的老师,甚至是父亲,所以,他说:“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於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爱之深也就会恨之切,他有一种恨铁不成钢、恨子不成器的心理在里面。而孙权对张昭的感情也很复杂,一方面孙权把张昭当做自己的谋臣,而在深层次里孙权又因为与张昭是多年的患难之交而实际上是把张昭视为自己的老师,甚至是父亲,所以孙权才会对张昭说:“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於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说完孙权“涕泣横流。权掷刀致地,与昭对泣”,这是一个相当感人的场景,孙权与张昭二人在经过前面那段各自赌气、较劲的暴风雨之后,彼此都发现自己是真爱着对方,尽管这种真爱在张昭那里又表现得像一个老小孩一样又固执,又十分地可爱。我们要知道,孙权也不是一个圣人,他也有猜忌心和杀伐心,《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中最后对孙权有一段总体的评价:“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於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哉?”孙权连儿子都赐死,对张昭这样固执、这样顶撞他,都没有向他下毒手,可以想见他们二人之间是怎样深厚的感情!

好了,这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孙权劝学教案(精选5篇)全部内容,希望大家看完这篇由小编精心整理的内容后,能对孙权劝学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有所了解,解决你的困惑。(本文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22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