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论文(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新时期;农村小学;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以往的新时期指的是改革开放之后,但是随着世纪的跨越,现在的新时期指的是21世纪[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越来越认识到发展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普及基础教育,促进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加强科教兴国的战略措施。在这种时期的影响下,学校不断改革其管理模式,来适应社会现状的发展,本文主要将农村小学作为研究重点,分析新时期下农村小学的管理模式,促使其能够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一、农村小学管理的现状

农村小学是在农村建立的学校机构,为了响应国家基本的九年义务教育而普遍存在。随着二十一世纪的来到,即新时期,国家不断重视教育的发展,加大对基础教育的财政支持,不断促进教育的发展。但是农村小学由于地处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相应的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水平低下,教学体制不完善,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等因素,造成农村小学的管理比较落后,不利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没有体现出现代教育教学的目标。因此,需要对农村小学的管理给予重视,完善农村小学的管理,促进国家整个教育体系的完善。

二、新时期农村小学的管理模式

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无论什么企业或者组织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模式,管理模式是经由管理理念进行构建,由五个部分组成的管理行为系统构成,这五个部分为: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标准、管理工具以及管理流程[3]。对于学校而言,管理模式就是学校通过一定的规章制度,采用课堂教学的方法,对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遵循课堂纪律和教学制度,形成整个学校的管理模式。在新时期的大背景下,为了促进农村小学教学的发展,必须要制定与现在社会发展相适合的管理模式,主要需要以下三方面的的改进措施

(一)提高教师自身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增强学校教学质量

目前农村小学教学主要延续的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由于地域和环境的限制,一些农村小学还达不到国家要求发展的标准,因此,在农村小学教学中,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就直接决定了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4]。为了增强学校的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

1.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管理

学校的发展肯定有优势的一方面,同时还有劣势的一方面,对于学校完善教育中的不足,就可以对教师进行针对性管理,一方面促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以及利用教师来弥补学校教学中的不足。比如:学校校长对每个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本身优势进行了解,然后有针对性的对教师进行管理,假设学校在数学教学方面比较落后,就可以加强那些数学知识比较好的教师的管理,来增强学校的教学质量。

2.重视教师文化素养的表现

由于小学时期的孩子,思维体系还不是很健全,对于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充满好奇心,容易去进行模仿和学习,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就不能给学生起到一个积极的示范作用,如果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较差,就会造成学生对其进行模仿,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比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总爱停顿、重复,随着学生对教师言行的模仿,学生也会出现说话总是重复的现象,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因此,需要重视教师文化素养的表现。

3.教师需要对新时期的教学要求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

随着新时期的发展,学校不断进行各种形式管理模式的改革,为了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在农村小学中,教师需要对新时期的教学要求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以便于更好的开展教学,促使学生的学习和现代教育要求想适应,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比如:在新时期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农村小学的教师就需要对新课改的内容进行掌握,从而教给学生最新的课程内容,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二)优化学校的基础设施,改善学校的环境

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的基础设施是不可比的,农村小学由于交通地域、经济水平等原因,学校内没有足够的基本设施来供学生进行学习和使用。在新时期,国家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不断加大在教育上的财政支持,特别是对农村教育给予很大的支持,优化农村小学的基本设施,改善学校的环境,让学生不只是学习书本理论知识,还能进行相应的实践,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同时促进学校的优化管理。

(三)加强学校校长的管理能力,促使学校的管理有效开展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最高管理者,在新时期,为了完善学校的管理,需要学校校长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对学校的整体管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学校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决策,要在传统教学的管理模式发展适合现在教育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学学生适合社会需求的能力。校长的作用相当于是整个农村小学的总指挥者,因此,加强农村小学校长的管理能力,就能够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研究新时期下农村小学的管理模式。随着21世纪的来到,国家越来越注重基础教育的发展,加强学校的管理,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的开展,所以国家不断进行教学的改革,改变学校的管理模式,促进学校更好的进行教学目标任务。完善农村小学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农村小学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促使学校的管理和社会需求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加措.新时期农村小学渴望创新型科学管理[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1,(11):128-128.

[2]孙忠庆.浅谈新时期农村小学管理[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1,(5):121-121.

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改背景 农村小学校长 教学管理 困境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257-02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教育已经渐渐成为我国极为重视的一个方面,其关系着我国的长期健康发展。特别是在近几年,农村教育事业尤其显得不容忽视,这当中,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和革新更是当务之急。唯有深入了解我国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采取有效策略解决掉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整体提高我国教育水平。

一、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幸福感

介于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下,我国的许多农村小学教学都存在着一些很具自身特点的问题,其中就包括教师缺乏幸福感这个问题。由于农村整体教育基础不够好,缺少了对教师的关心和指导,以至于许多的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生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肯定,直接导致教师幸福感的缺失。这种情况严重影响到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热情,进而使得对教师的管理出现众多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对于农村小学教学管理来说是非常致命的。

2.政府支持办学的力度不够

在我国,还有许多的农村地区,政府对其的办学支柱不够,教育辅助资金不到位,相关教育部门在资金上不给于足够的帮助,会直接影响到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由于这些地方的教育部门没有对教学补助引起重视,使得许多小学的配套设施和管理人员严重缺乏,而这种现象是极为严重的问题。如果相关政府教育部门不能把办学任务重视起来,那么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工作将无法有效开展起来。

3.对教师的培训引导不够

另外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校长对学校教师的培训和引导工作做得不够,因而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不够。校长平时对教师缺少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培训引导教师工作的目的性和积极性,使得教师不能提升自己的觉悟和素养,从而无法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也就无法教育好学生以及培养出优质人才。

二、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水平的意义

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已是我国整体教育事业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其价值意义相当重大。打造优良的教育团队,培养优质的未来人才,是极大有助于国家长远健康发展的工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对于农村小学校长而言,是具有时代重任的工作,也是值得花费大量精力去研究落实的工作。只有完善这项工作,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水平才能实现突破提升,进而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最终促进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三、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突破提升的策略

1.相关教育部门加大办学力度

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农村小学校长的教学管理工作离不开相关教育部门加大办学力度的配合,这才是突破提升教学管理质量水平的重要所在。只有相关教育部门落实强化办学力度,加大对农村小学的各项补助支持,才可以让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水平能有实质性提升。具体地讲,就是要相关部门根据各个村落的实际情况和教育现状,做好相应的办学工作,给予足够的教学资金,让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在硬件上有足够保证。此外,还要对农村小学校长展开教学管理意识培训和指导,做好积极鼓励的工作,让校长真正把自己当做是全校师生的“家长”,从而在教学管理工作上可以尽心尽力,而这一点正是在软件上保障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水平提升的关键。

2.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幸福感

从提出的问题中已经看到,农村小学教学管理过程当中,如果教师的幸福感极度缺失,就会对整个教学管理工作造成极大影响。农村小学教师缺失幸福感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包括了其待遇不够好,还有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关心,以及社会各方面给予的帮助支持不够等。因此,想要提高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质量,就必须要重视教师的幸福感问题,只有教师幸福感强了,才能尽心尽力辅佐校长搞好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所以说,可以针对三个点进行改善。

第一,要改善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必须给予足够的工资以及应得到的补助,这样才能在基本上提高教师的幸福程度,从而让教师可以安心工作,辅佐校长完善教学管理工作。

第二,校领导及相关部门要多关心教师,要给予足够的尊重,要体现出教师的神圣和重要性,不能忽视了教师的情感。

第三,学校还要积极开展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互动工作,要多传输教师辛苦的信息给学生家长,进而提升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

3.加大培训引导教师高效工作的力度

自古以来,教师就是教育管理的核心机器,唯有优良的教师团队,才能打造优质的教学管理团队,才能成为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实现突破的基石。故此,农村小学校长应该定期对教师展开思想工作指导,并且开展相关素质能力的培训工作。制定落实一个严格且合理的评优制度,对教师的工作进行真实可靠的评审,积极鼓励教师热情投入到教学管理工作当中的同时,尽可能规避一些教学上的懈怠情绪。同时,农村小学校长还可以定期安排教师进城参加教研活动,借鉴优质的教学管理模式,从而使教师成为自己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得力助手。

4.提升自我教学管理工作能力

作为一个校长,其自身就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管理能力,才可以把这项工作做到最好。针对这项重要工作,农村小学校长必须时刻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要坚持自我升华与监督,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农村小学校长在平时就需要多看看相关资料,多采纳一些有意义的意见,并且借鉴一些别处成功的教学管理模式及方法,再结合实际融入到自己的学校当中。同时,坚持明确自己的工作目的和时代任务,不敷衍、不逃避,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落实执行。

结束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工作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工作,它需要学校的校长严格把控。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提供有效见解,使我国农村小学校长在新课改时代背景下能高效完成教学管理工作,进而完善我国的整体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张文超,李玲.多重制度逻辑下农村学校新课改实施困境研究――以C省BM小学为例[J].教育导刊,2015,06:21-25.

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校长 素质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中国经济转型期进程加快,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的调整,带来了人们生存环境的变化,使每个人的心理、情感、认知判断等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城乡一体化的推进,需要城市和乡村在同一个平台上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农村教育是关键。农村的中小学教育作为人才成长的基础阶段,对于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基本素质和生存手段,实现城市、乡村的共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一基础性的教育阶段中,农村的中小学校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和生命互动的教育责任,而中小学校长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价一个学校,先评论他的校长。”[1]在一定外部条件诸如政策法律、法规、师资、教材、校舍、设备、资金投入等具备后,校长便是一个学校成败的决定因素。因此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校长队伍结构的变化,使得校长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国际视野、新理念、综合能力等诸多方面面临新的挑战。

中小学校长素质是一种职业素质,是指校长从事领导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稳定的综合品质。农村中小学校长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完成历史赋予的责任?农村中小学校长怎样才能高效地实现素质结构的转变?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文试图较为系统地论述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素质结构及在现有情况下提高素质的基本策略。

二、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素质结构

校长素质包括的内容很多,涉及很多方面。首先校长应是一种具体的角色,他应该是一所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教育者、自我发展者。其次校长角色本身应具备一些最基本的能力,比如学校战略管理能力、一般管理能力、教育能力、自我发展能力等,具体来说应包括政策分析与运用能力、学校发展策划能力、制定学校发展规划的能力、现代学校制度设计能力、教学与课程管理能力、科研与科研管理能力、学习与资讯能力、反思能力、自我调控能力、道德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只有校长们具备了这些最基本的能力,学校才能按其自身的规律正常地运转。第三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中小学校在发展水平上还滞后于城市的中小学,这还要求农村的中小学校长要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具备为农村教育事业而奋斗的决心和使命感。因此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素质结构应为:

1、政治思想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是农村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首要素质。它主要分为三个层次:(1)政治上,指校长应具有的立场、信念和觉悟,这是校长的政治本色,它要求校长要全面理解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这是由教育的政治功能所决定的;(2)思想上,主要指校长的办学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教育理论的素养,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有了正确的教育思想,才能有正确的教育行为和办学行为;(3)品德上,农村中小学校长应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和为农村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同时要深深地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种人格力量,它是校长形成崇高威望的重要因素。

2、岗位知识素质。岗位知识素质是指校长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知识的总和。由于学校是传授知识的重要场所,学校管理具有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所以要求校长应具有广博的知识。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知识;既要有基础知识,又要有专业知识;既要有传统知识,又要有现代知识。这些知识不但要建立在学校管理的要求之上,而且要构成一个网络,形成一个层次化的知识体系。即要建立以教育管理为核心的,广博与专精相结合的知识结构。

3、岗位能力素质。能力属于心理学范畴,通常指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农村中小学校长的能力应从校长作为学校管理者的角度,围绕管理的需要来进行考虑,应将校长能力素质的构成分为核心能力、通识能力和增效能力三个方面。

所谓核心能力,是校长具有的创新能力。它要求校长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而应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上,在观念和操作上突出创新精神。国外学者认为,一个校长必须面向未来,他关注的不是过去,也不是现在,而是未来[2]。校长必须敢于承担风险,勇于改革,把献身精神与敢冒风险的创造活动融为一体。从对成功校长调查分析来看,探索、研究、改革、创新是成功校长教育实践的共同特点。

所谓通识能力,是校长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必备的主要能力。包括决策能力、指挥能力和组织能力。在决策能力方面,特别强调校长要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从经验决策向科学决策转化。在指挥能力方面,强调校长要有驾驭全局的能力,保证指挥的统一性和权威性。在组织能力方面,强调校长要善于把分散的人、财、物等管理资源在学校的时间和空间中组织起来,合理配置,形成良好的组织行为。这样才能保证学校这个实体的正常运转。

所谓增效能力,指可以使通识能力和核心能力增强效果的能力,主要包括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控制能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监督、制约。而主要表现在对学校管理的目标和现状了如指掌,时刻把握两者之间的目标差,一切管理的制度和措施都是旨在缩小目标差。协调能力,是校长要善于对一切管理资源合理组合,达到和谐统一、整体优化。

这三方面的能力素质是校长有别于一般教育者的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校长之所以成为一校之长,保证一个学校正常运作的能力条件。

4、个性心理素质。校长的个性心理素质是指校长在管理学校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如校长的需要、兴趣、动机、气质、性格、能力等,它反映了校长的整体精神面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校长积极进取的动力源泉。学校能否办出特色,形成独特的风格与校长的个性发展直接相关。所以,有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以上政治、知识、能力、心理四个方面的素质是现阶段对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基本要求,这四个方面的素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坚定的政治信仰所形成的责任感、使命感是知识素质和能力素质形成的先决条件,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则会促进校长能力的综合水平提高,建立校长良好的个人形象和人格魅力,以促进学校各项方针政策的有效实施,因此这些素质综合构成了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素质整体。

那么在现阶段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素质结构,加快农村教育的发展,应采取哪些必要的措施和策略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的问题。

三、提高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的策略

对农村中小学校长素质结构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和校长们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有效的成果。

1、目标分段定位,加强培养力度。所谓目标分段定位是指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主管农村基础教育的行政部门要立足本地区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实际状况,根据校长素质发展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差异性等特征,确立具体的培养目标,加大培养力度,为校长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按照校长的成长规律。校长个体一般要经过职前预备期(5—7年中层干部)、上岗后的适应期(2—3年)、职称期(3—4年)、成熟期(这是校长熟练驾驭教育规律,在实践上和理论上取得成就,大有作为的阶段)这样几个校长成长的必经阶段,但每个阶段多长时间,具有个体的差异性。校长又是一个职业群体,在不同阶段的素质水平,决定校长队伍素质的层次性。一般来讲,划分为合格校长、骨干校长(好校长)和优秀校长几个层次。根据校长素质的层次性,确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实行分段培养和培训。不仅要增强培养的目的性,还要为校长确立明确的进取方向,鼓励他们通过主观努力不断从低层走向高层次。

2、深化教学改革,保证培训质量。中小学校长培训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校长培训的实质是最大限度地开发校长的人力资源。国外学者认为,它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入活动[3]。我国中小学校长培训是国家教育部统一组织的学习活动。“八五”期间,开展百万校长的岗位培训,“九五”期间又开展了百万校长提高培训,“十五”和“十一五”新一轮的提高培训已经开始。这么大规模的全员培训,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优越性。广大农村中小学校长在接受培训的过程中,已经把参加培训看作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最佳途径。

3、加强终身学习,自觉锤炼提高。校长素质的发展过程,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过程,是校长在教育管理实践和学习中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勤奋学习和实践锻炼是校长成长、成熟的重要途径。

首先,校长要勤奋学习,善于思考。任何校长的真才实学都是靠学习获得的,包括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和向他人学习。养成刻苦学习的良好习惯,日积月累,就会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校长,不仅要勤奋学习,而且还要善于思考。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将学习获得的社会和个体经验,通过大脑的分析、概括上升为思想、理论,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思与学相比,思更加深入到事物的本质。熟悉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才能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更好地指导工作和实践。

其次,校长要勇于实践,塑造自我。校长成长过程主要在学校,基础在实践,他们是在干中学习,干中成长。组织培养是其成长的外部条件,参加培训可避免实践中的盲目性。但是培养与培训决不能替代成长。一切管理的真谛,比如用人之道,管理艺术等,都要自己在实践中体验。校长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如何,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也要由实践来检验、证明。实践是理论的用武之地,是造就和锻炼校长素质的大熔炉。

校长的成功与完善,离不开社会实践和教育管理实践;同时,也离不开自己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及自我修养。自我修养是自我管理、自我塑造的过程。“学会如何治理世界——首先学会如何管理我们自己”[4]。随着社会的进步,自我管理将成为学校管理的基础。校长首先应成为学校中自我管理的楷模。不断发现自我、展现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地创造一个新的自我。

农村中小学校长的素质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完成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我国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全集[m].湖南教育出版社, 47

2.张新平译.学校经营管理:一种规划的趋势[m].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34

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学校体育;改革;哲学反思

农村学校主要是指县以下的由镇乡一级政府直接管理的乡村中小学校,其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开展农村的义务教育。目前,我国现有普通中小学866万多所,农村约占89%,在校中小学生1亿6 900多万,农村约占74%。学校体育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农村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国民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也关系着我国新一代农民的整体素质。

一、目前农村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面临的窘境

1学校领导对体育重视不够

(1)名义上虽有校长分管体育,但实际上许多分管校长分而不管,对随意占用体育课尤其是毕业班的体育课听之任之,有些地区毕业班根本没有开设体育课。

(2)校领导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漠不关心,只抓升学率,无视学生体育活动和身体健康状况。

(3)体育课质量基本无人关心,校领导只对文化课感兴趣,体育课可有可无。

(4)分管领导对体育课多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数年不听、不看体育课是常事。

(5)有的学校领导甚至把抓体育工作与教育质量对立起来,使学校体育工作变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工作。

2师资不足

(1)具有专科或专科以上学历的体育专业教师不足,很难保证教学质量。

(2)体育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男、女体育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女教师寥寥无几。

(3)师资培训力度不够。在农村学校,体育课一般被认为是副科,体育教师很难被列入师资培训的范围内。

(4)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比较片面,体育教师付出的劳动得不到认可,不能同工同酬。

3.教学问题突出

(1)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科学性、灵活性;体育考试项目的确定不够科学、灵活、全面。

(2)体育课开课率低,随意性大。大多数农村学校把体育课纳入了教学计划,列入了课程表,但名副其实的体育课开课率相当低,往往把体育课当成室外活动课,让学生自由活动,或者把体育课当成“自习课”,玩一玩,放松一下,有一名老师监护就行。尤其是村级学校,开课随意性更大,有的班主任对上体育课是随心所欲,想上就上,想不上就不上,体育课名不副实。

二、哲学思考

笔者认为,在认识上,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依然存在;在社会评价与管理上,对农村中小学的体育工作还缺乏一

套科学规范、严格公正的评价标准和管理机制;在经济上,资金投入不足是目前农村体育教学落后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领导的态度和爱好

“小城镇体育,大社会问题——来自我国小城镇学校体育的调查报告”中向我们揭示这样一个现象:校领导对体育的态度,对某个体育项目的特别爱好,也能使小城镇学校体育硬件有所变化。苏州横扇小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和对篮球的特殊爱好,导致了人均GDP并不被看好的横扇镇,在人均球类数指标上,超过人均GDP第一的上海中小学。

对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来说,他们已形成一条“规律性”的认识,即领导的态度和爱好成为决定一切的因素,并已内化为人们的价值取向。改革的成败竟完全取决于少数领导的态度和爱好。

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目标是公民社会。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走向公民社会的重要途径。当我们感叹世界文明进步的同时,审视我国的教育改革特别是农村学校体育的改革,我们也意识到公民社会的目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2.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缺乏整体性和配套性

体育,使人的生命系统按其自然本性而正常发育、成长,避免畸变伤损,圆满地实现生命全过程的预求;使生命系统按照人类社会的需求,在体质、体能、体型、体力等等方面发生合乎目的的相应变革、强化或优化,适应不同形态人的活动的需要。农村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应该是通过“五育”的整体性推进来实现的。目前我国农村学校教育的改革却偏重于智育和德育,漠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显然有悖于教育的整体性规律。

体育是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是一个系统,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整体结构中各个因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的综合体,如果单独一个方面,孤立起来就不可能得到发展。在农村,学校体育与农村体育构成了一个体育文化整体,但事实却是农村体育与农村学校体育属于不同的条块,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教育政策“城市取向”,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大,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的今天,我们一味地强调城市文化所代表的时代文化对农村的导向和表率作用,长期奉行的整齐划一思维模式,事实上造成了我们在教育取向上的单一化。由于教育的话语权、决策权集中在城市阶层,也潜在地使得我们的教育政策和主流话语更多地带有“城市取向”。

没有对先进理论的了解和掌握就不会有先进理念的形成,与此同时,先进的理论并不代表先进的理念,因为理论转变为理念需要一个过程。教育领域特别是学校体育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体育教育教学的执行者必须先接触和了解理论。能不能接触和了解理论,有三个问题:第一,想不想知道?第二,从哪里知道?第三,有没有条件和办法知道?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体育教师就面临着这三个问题。

今天我们的农村学校体育课堂的情形是:标准的课程,规范的教学,有力的控制,等等;学生的自由、天性、创造力就在这样的教学中逐渐丧失殆尽。在这个问题上,教育本身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三、农村学校体育改革的理性回归

农村学校体育对中国农村和农民现代化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这主要体现在:农村学校体育是不可替代的教育生态环境要素;是不可替代的生活方式教育;是最具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教育方式;是最具现代性的先进文化传播器;是联结学生与自然、学校与社会的文化纽带;是促进体育文化传承,推动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后盾;是教育国际化的推进器。

1.构建主体性意识,依法教改,依法治体

李泽厚先生认为,人类通过漫长的历史实践终于全面地建立了一整套区别于自然界而又可以作用于它们的超生物族类的主体性体系。但是由于传统文化中上尊下卑思想的长期影响和现实社会体制内的等级压迫,造成了广大农民及农村体育教师主体性的缺失,使得学校体育工作和改革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经常发生,却少有人问津。学校体育工作和改革,尤其在农村,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人治。例如,对学校体育经费,《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只做了一些原则的规定,如“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应当安排一定数额的体育经费”,“在经费上尽可能对学校体育给予支持”等。但学校体育经费具体给多少,还是有关领导说了算。张校长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就可能多给一点,李校长不太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就可能少给一点。如果体育教师胆敢提出不同意见,就用“要顾全大局”、“服从整体规划”等大话来压你,如果不服就给你“穿小鞋”,甚至搞打击报复。

要改变学校体育改革尤其是农村学校体育改革因领导的好恶而变化的局面,必须构建农村学校体育各主体的主体意识,依法治教,依法治体,真正做到:第一,完善现有的教育制度和法律,制定新的制度和法律,具体明确农村学校体育中各个主体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第二,加强制度和法律的宣传,唤醒农村学校体育改革中各主体的主体意识,增强他们、特别是教师主体的法律意识,用法律维护学校体育的地位和教师自身的利益与地位。第三,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农民加强对教育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改革,维护司法公正。

2.整体推进,倡导终身体育,促进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

辩证联系的思想要求用整体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一方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没有部分便没有整体;另一方面,整体的属性、功能并非各部分属性、功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新的特征和功能的整体。

因此,农村学校体育改革必须整体推进,倡导终身体育,促进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为此,第一,农村学校教育各主体要充分认识到“五育”是一个整体,偏废任何一育都不利于农村社会进步和农村人口的全面发展。第二,树立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一样重要的观念,体育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是现代教育的主体。第三,教学内容需贯彻终身体育的理念。利用学校教育12年的时间(小学到高中阶段的学习)改变一个人的思想,12年的时间足可以让一个人接受终身体育的思想,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第四,以农村学校体育为依托,推动农村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3.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因地制宜,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拓展新的空间

对于一个以“三农”为主要成分的国家来说,没有富于特色的合宜的农村学校体育模式及相关的政策倾斜,应该只是一种遗憾,而对于在理论和实践上本已存在巨大差异的农村学校体育来说,“城市取向”的学校体育政策,使得本是乡村传统体育文化最为丰富的农村,遗弃和背离了他们原本有价值的体育文化资源,这不仅仅是体育工作者们的遗憾,更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悲哀。因此,农村学校体育改革要解决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不管是教师还是教育政策制定者,必须勤于学习,掌握和培养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开展创造性实践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关部门应尽可能地建立创新机制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和氛围。农村学校体育教师要勇于探索,因地制宜,采用新的教学手段,拓展新的教学空间。如农村有山、有水、有着城市所不具备的大自然,让学生去爬山不会比枯燥的“跑圈”运动量小;让学生在田野里抓蝴蝶,听到的笑声或许是最开朗的。农村学校应尽可能地根据广大农村的实际情况开展能够让学生真正喜欢的体育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这种“兴趣”能够陪伴他们一生。

参考文献:

[1]刘志民,丁燕华小城镇体育,大社会问题——来自我国小城镇学校体育的调查报告[R]体育科研,2004(1):62~75

[2]孙庆祝,等农村学校体育——发展农村体育的必由之路[J].体育文化导刊,2004(8):53~55

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小学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小学是这个奠基工程的主体部分。从事这项伟大工程的小学教师,工作最辛苦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但管好农村小学的重任在校长肩上,从这个意义上说,农村小学校长更辛苦。本文主要分析农村小学校长管理艺术。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长;管理艺术 有一个好的校长就有一所好的学校,校长在一个学校中作为领头人,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小学校长优秀的管理胜任能力,乃是他们取得优质经营绩效的根本。农村小学校长要紧紧把握住育人这个主旋律,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真正把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教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一、农村小学校长进行学校管理创新原因 管理创新,就是按照时展的要求,学校放弃旧的管理模式和与之相应的方式和方法,创建新的管理模式和相应的方法,以实现学生学业进步的目标。农村小学校长是农村中小学学校管理创新的领导者、组织者、承担者,是创新的主体。农村小学校长进行农村学校管理创新原因有二:(1)管理活动具有很大的时效性,管理者所面临的是一个动态、多变的世界,今天成功的经验,明天不一定适用。管理活动的三要素:管理者、管理对象和客观环境,均在发展变化着;相关的条件、因素也在发展、变化着;因而管理者必须从变化着的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因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去开展工作,管理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目标、手段和方式等方面的创新。(2)管理活动具有很大的随机性,经常的面临着大量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也必须创造性地去对待和解决。 二、农村小学校长具有的管理素养 在一所具有较完备的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的学校实施品牌管理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但是还需要校长能准确地为学校定位,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抱有坚定的信念,最终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如果定位欠准确,容易形成“表面功夫”,学校宣传搞得热闹,学校发展成效不大的局面。其中校长的管理素养是非常好重要的,对于农村小学校长而言,应具有以下素养: (一)校长要有新课程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校长一定要走在这场变革的前列,领导好新课程改革。农村小学校长首先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确立新的教育目标,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管理方式中陈腐的东西,引领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用教学方式的改变带动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新的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评价体系。 (二)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加强教师教学创新 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要求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各项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严格按照“师德八条”要求自己: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无私奉献、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二是必须加大教研教改的力度,以新课程培训、评优课、新教师过关课、展示课、示范课等形式开展听、评、改活动,转变教育观念,确实改变教学方法。三是必须熟练地掌握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备好课、上好课,优化教学内容,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方法,让农村孩子也能像城市孩子一样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接受最优质的教育,达到40分钟最大限度的利用,效益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校长要以情感人 校长以情感人,就要走出办公室,走进教师的工作中、生活中、情感中,理解教师、尊重教师、关心教师。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用对待学生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诚心对待教师、管理教师,对教职员工不分高低贵贱,不分亲疏远近,不欺弱惧强,靠威信而不是权力来管理。校长要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水平,也要对教职员工的家庭状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业务技能、生活习惯等方面了如指掌。能够经常深入到教职员工中去,善于与教职员工沟通思想,掌握教职员工思想动态,理解教职员工所急、所想、所愿。真心实意地为教职员工着想,把出发点放在对他们的关心体贴和照顾上,构建领导,朋友,荣辱与共的多层面关系,让学校成为“家”的延伸,心灵依托的港湾。 当然,当好农村的一名小学校长还需要更多方面的要求和更高的能力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调动更广泛的教职工积极性,才能得到各级领导对你工作的支持,才能使学校稳步发展,才能赢得社会对学校的好评,才能逐渐缩小城乡学校的管理水平。因而,需要对农村小学校长管理艺术进行创新。 三、农村小学校长管理艺术创新的对策 (一)管理中要体现人文关怀 校长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经常把教师看成是具有各种需要的人而不是工具。一方面,要求教师必须自

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努力工作:另一方面,作为校长,也要给教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要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不要管得太死,让教师能自由支配自己,根据自己的好恶有所选择地工作和学习。要设身处地地为教师着想,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承认每一个人的价值;要尊重教师的各种合理需求,注重感情交流和投资。 (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决策需要承担风险?决策就是对决策者心理素质的全面考验。没有充分心理准备的决策是不成熟的决策,没有充分心理准备的决策者是不称职的决策者。那么,农村小学校长应该怎样提高决策的心理承受能力呢?一是要加强决策熏陶,多看一些成功决策者的人物传记,学习他人驾驭风险的经验;二是要加强心理考验,有意识培养吃苦精神;三是要胸怀开阔,少计较名利,树立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气概;四是要未雨绸缪,超前做好决策的各项准备工作,使自己时刻处于决策的主动地位。 (三)农村小学校长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 跳出狭小的学校教育范围,摆脱就学校论学校,就教育论教育的思维模式。教育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农村小学校长必须清楚,农村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真正的质量是不仅要体现在对农村学生的现在负责,也应当体现在对农村学生的将来负责,也就是说,应当挖掘农村学生的潜能,为农村学生的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创新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创新的潜能,只要开发得当,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不同层次的创新型人才苗子。 总之,实行民主管理,形成民主氛围,农村小学校长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营造民主氛围,尊重人、善待人,避免居高临下的说教,要主动听取意见,采纳群众建议。政治上信任同志,生活上关心同志;业务上帮助同志;工作上支持同志;为教师学生多办实事,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抓质量,促普及,以良好的教学质量求得群众的信任。学校有事与大家商量,集群众智慧于一体。校长要勇于顶大梁,挑重担、敢于负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事事处处做出表率。善于当好参谋,给村干部提出好的点子,想出好的办法,引出好路子,做出好榜样。 参考文献: [1] 孔炜,杨东主编.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化胜任特征研究[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2. [2] 刘登霄等主编. 西部高等教育与课程改革[m]. 甘肃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4. [3] 李春山,杨雪梅主编. 农村小学校长对学校的有效管理[m]. 北京出版社,2007.11. :www.lunwenwang.co

关于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论文(精选5篇)的介绍就到这里,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农村小学学校管理论文(精选5篇)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对你有用。访问360范文网了解更多农村小学 学校管理论文 精选相关内容(本文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2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