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心得体会(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在懵懵懂懂中我与大连鸿祥共同走过了三年半的时间,回首走过的路,作为一名企业家,自己真的是很惭愧,走了很多弯路。2010年可以说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与《弟子规》结缘、与传统文化结缘,让我很幸运的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企业经营的方向。

说实在的,什么是传统文化呢?我琢磨"传"就是传承,"统"就是统一。一个家通过家规、家道的承传,达到统一和谐的目的。其实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最大的体会就是企业就一个家,企业文化就是家的文化。企业其实真的就像一个家,老总就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员工就跟孩子一样,一个企业老总不仅仅是个管理者、还应该是员工的亲人、员工的老师。正如《三字经》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如何教?教什么?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学习传统文化之后,慢慢的好像一点点找到了答案,就教我们中华五千年古圣先贤的优秀文化,从自己做起,身教大于言教。

以前没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最让我头痛的问题是员工的频繁流动,员工来了走、走了来就象走马灯似的,员工的不断跳槽、工作的不断交接真的对企业是弊大于利。从去年5月份开始员工每天早晨通过半小时的晨会学习《弟子规》、学习《孝经》,我与员工共同反省对父母孝道的落实。员工通过学习通过反省深深体会到"居有常、业无变".体会到自己工作安定、身心健康能让父母少了多少挂念。从学习传统文化后,每月公司都举办一次《感念师恩——大连鸿祥员工分享会》,记得有一次恰巧是员工的生日,我们请来了员工的母亲,这位80后的年轻男员工第一次给母亲跪拜磕头,感恩母亲把他带到这个世界、感恩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育大,员工集体送了他一个洗脚的木盆,希望他能常常给母亲洗洗脚,大家在泪水中唱起了《感恩一切》的歌曲。自己也通过学习深深体会到孝道对一个家庭、一个社会的重要意义。09年十一的时候我第一次给所有员工的父母写了一封信,并让员工带回去一个红包给父母,我说这是"孝金",希望我们都能感念父母的恩德,过节上班后员工带回来父亲的一封信让我至今难忘,这位长辈希望我能坚持传统文化的学习并带动全公司的员工都能学习落实传统文化。

"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企业的家文化的起点。从去年下半年到到现在员工通过学习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改变对人、对事的自私自利的一些看法,很多时候大家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能更全面的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企业的稳定性大大强化了。

以前我头痛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的和谐,员工之间经常为琐事计较,怎么样才能让企业更有凝聚力?我觉得一个家之所以是港湾,是因为永远都有父母无私的爱的海洋让你任意停留。一个企业也是如此,老总要用无私的爱和感恩的心让员工感受到,我从自己做起有两点:第一就是要改掉自己发火的毛病,"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让企业这个磁场充满了爱和感恩;第二就是我拿出对待自己儿子的爱心对待我的员工,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从道理上明白了,最重要的是从心上做,力行真的是很艰难的事情。有时候忍不住还会发火,但会很快回头并给员工道歉。记得我们全体女员工刚学完《女诫》后,女员工开始轮流自己做饭做菜,我也每天中午都上去吃,很多年轻的女员工从没做过家务,但是做起来都很高兴,菜做的不是很好吃大家也都包容着吃了。有一天我做在办公室就琢磨,自己怎么这么差劲,就没想到给员工做点好吃的,教教女员工怎么做饭呢!于是自己那天中午就亲自下厨做了两个菜,员工格外高兴,就像兴奋的孩子似的全都吃光了,紧着说好吃,后来就告诉女员工怎么做饭更有味道、怎么配菜。往年年底我们都是出去吃饭店,今年大家在12月31日那天都聚到一起一同包饺子,我订了个大蛋糕,上面写着"我们是一家人",大家在一起真的就象一家人吃年夜饭那样开心极了。那一刻,我想这不就是企业的凝聚力吗?爱是什么——爱就是用心时时感受别人的需要。

每天晨会我都会与员工一同念感恩词,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恩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感恩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恩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感恩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感恩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长了你的见识;感恩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每每念到这些,我都会释然很多,因为现代的人真的很容易抱怨、烦恼,原因不外乎上面几种,当你在面对上面的境界都能心存感恩之心的时候,自己的心态一定就会平和许多。我很感恩投诉我们的会员,因为每一次投诉都让自己看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都能够更加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以前我对不学习传统文化的员工会很烦恼,觉得那么好的文化你为什么不学呢?自己生闷气、抱怨,但现在自己则很释然,觉得正是他们的存在让自己看到自己的问题,"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正因为自己做的不好,不是很好的学习的榜样,当然无法感染身边的人提起兴趣,他们就是我身体力行弟子规的推动器。

传统文化的学习最关键的是改变了我对财富的看法,正如《大学》里所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为财土、财有吉凶。记得有位销售经理曾经困惑的对我说:"我不知道您到底希望我们做什么,我们的工作不就是不断提高销售额吗?!"我说其实我们以前对金钱的看法都是不正确的,不能为了赚钱而赚钱,不该赚的钱赚来的是灾祸。其实企业如同一棵大树,树有树根、树枝、树叶,会开花结果,我们希望果实长得繁茂,那么方法不是在果实上下功夫、应该是在树根上下功夫,企业财富大树的树根是什么呢?就是我们这个企业全体员工的德行,懂得做人的道理就懂得做事了道理,就能够将事情处理得有智慧,就懂得如何剪枝修叶,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这个员工好像恍然大悟似的频频点头,但实际上明白道理是一回事,真正能在生活中去落实,真的是很难。很多时候员工当时很明白,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将所学的全都抛到脑后了,结果办了糊涂事情,钱是赚了但出问题了会员投诉。脑子里要时时刻刻有这个弦,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人只有天天读圣贤书、天天想圣贤事,才能在做事的时候习惯性的考虑自己做的是否符合圣贤的标准。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任时光匆匆流去,岁月侵染几层烟火,我心依缱绻几分墨香,于一盏茶的间隙,手捧一书,在光阴的罅隙捡拾几片落红,问一场繁华落寞后的归宿是否是今生无法逃脱的宿命。然却寻遍千般皆不是,微觉情深为心困。

偶然熏得花香为风起,时而深的智慧为博知。若不是世间种种缘分结识于相逢的路途,就不会有共赏烟霞、同度良宵的机会。也许,昨天的我依然在探问温煦的阳光今日打在谁的脸上;也许,今天的自己依旧在为昨日的琐事耿耿于怀;也许,此刻的我在键盘上敲打着往日的无奈和彷徨……但有一点我始终坚信,那一次受益或许不是终生的却是深刻的。自从接触传统文化后,我常常思考,这一生的多数所得所习,或许在冥冥之中早已安排好了的,若不然,每一个个体普世的道理怎会有共性了?与此同时,我也发觉差异化在习得的知识的同时是必然的。学习传统文化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具体而言与人、与自然。

为人之道,不容小觑。人活一辈子,寻求的最终意义纵然无法摸清,却也基本知晓为人之道的重要性。论语里曾说君子是为人的一个方向标。但是世间百态千变万化,众生百相迥然不同。如何让众生心境的参差不齐修得齐头并进,共度幸福人生了。我想那必然是修心、知性、感念、物化、行知方可蓦然回首探寻人生幸福的真谛。然而在这过程中传统文化之道无时无刻不行在心中,用在其中。

回想起自己的那次经历,虽说奇妙,却也生发着几分感恩,几分欣喜。自从偶得传统文化之道的洗涤,心境渐觉清净,内心诸多喜怒哀乐也知是身心无所依傍,内景无所展望所致。故而知晓其本源,方觉刹那间心蓦地清明,原来智慧均在古圣贤为人之道的言论里。说起为人之道,从字体而言,是可以比拟为两个相投的个体相互携手才能描绘"人"字的立。而在与人之道时,知其最重要的是为德之心,人之伦常、人之关联皆是人之本性所发。而这其中的各所及之道理都源于传统文化留给我们的,是我们祖先长期积累的经典。学习这些道理后便觉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尤其是在卷帙浩繁的书籍里传递下来的传统文化更是让我们现代人受益匪浅。若春风拂过大地,润泽着万物回春的向荣,似夏荷沁带着几分清雅,酥醉着行人驻足流连,传统文化的精髓何止这般的迷人和令人沉醉在其中了。想到世间万物的和谐相处,不由得觉得为人当因入万物的智慧之中。当将其自己植入一片静谧的天空下是否会陶醉着眼前的风景,是否会想那自然的和谐是如何运行的如此完美了?豁然开朗便知,在传统文化的天道之理里早已将任何自然之循环之道融入在其中。

常言道话不投机半句多,人不学不知道。若此刻净出尘世,不求闻讯世间种种,我想那必是清修者寻到万物皆空之想,万物皆因一场繁华而落幕。而这起源于人与自然的一种自生自导的果。众生都是修心之人方可名万物皆有最好的归宿,然众生却不得其扼要之精。故而觉传统之精华不慎重要,故而丢弃学习的能动意识。自从学习天道之本后,我时常省内而看外。尘世非渡空境,而知世道之理,万物运行之本,非为道呼所名,而晓其义。人与自然万物若行之合一,当会皆大欢喜。如果我们一味的索取,甚至在基本的规律面前不合乎自然的法,那后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最大受惠的是人和万物的共生体,而不是人本身孤立的个体。顺乎自然之道,我发觉认识是在失去时变的宝贵。如我们真的在抓住时就明理之源,自然会在发生前仅仅握住,那时就已然与不和规律的线相交,也渐渐更加和谐自然。至于人与万物皆因一场相遇而关联,何苦破坏彼此对于个体本有的认识。我想自然的事物本身不再重要,若不然,惊讶怎会出于不自然的感觉了。人与自然,难分离,人与万物皆由自然道法运行。素来平添几度离合,不因四季的更替,不因人的改变,这既是自然,也是人与自然可以共存的最基本的法。

恰逢春雨润无声,一场雨落添新颜。沉寂许久方可知,有些相逢是缘。来到学校的时日,一直对传统的文化存于心,却不想那久之未曾滋润的心,适逢甘露降入心底。那份小小的感动是有的,那份战战兢兢的心情是迫切的。学校的几次学习使我原本的初心有了种新的回归。回想当时初中的日子,那时的感觉意犹未尽。现今虽然少有触及,却也明这些道理对人生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

轻轻地我走了,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那手,却带不走那份感动。如果说一次远行意味着下一次新的征程的结束,我愿将那份心底最虔诚的感动影响着更多的人,将心底最美的风景分享给和我下一次一路同行的人。前方之行,无所顾及。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路,我看到了志同道合的人,这一路不说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的落寞。这一路有你们,这一次不说道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来一切都是如春花般绚烂,似夏荷般淡雅,犹秋叶般静美,当雪梅般凌然。心在远方,路在脚下。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这一路走来我们感恩老师的辛勤付出,更觉得学弟学妹们——你们的努力更加让基地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受到更多人的感动,影响到更多的人。"行百里者半九十",继续前行,继续带着学习传统文化的理念去践行,去影响更多的来者。

风轻轻掠过我的耳畔,我打开掩合的书,慢条斯理地行动起来。那一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彷佛在我心里来回的传递一个信念,那就是:"终于等到你,还好没放弃。"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2012年11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在南山举办的第21期“中华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交流会。通过几天来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收获颇多。所见所闻所感归纳有三:感动、感叹、感恩。

首先,我想说的是:四十多年来参加的会议不可计数,经过的培训也不胜枚举,大多是这样一种景象:满眼看去会场里睡觉的、打电话的、看小说的、聊天的、空座位的比比皆是。考虑再三归纳如下:讲座不够精彩,服务不够到位,组织者与参会人员极其陌生。

而这次的学习班组织形式是空前的,服务态度是空前的,义工们身体力行的影响力是空前的,讲座老师的感召力是空前的。

感动-----来自于义工们的微笑服务与忙碌的身影。

记得第一天来到南山银都度假村的情景。车门打开,走下车的那一瞬间感动便扑面而来。我的皮箱在我还没跨下车的时候被一位记不起模样的义工接过去拎到了餐厅接待处。从没遇到的热情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我不相信我的眼睛但我相信我的感觉,我遇到热心人了,我只这么想……

在第七组报到处我见到了仪态端庄的李姝仪老师,登记完之后又是另一位义工带我来到了后来几天成为我“家”的宾馆。房间一尘不染,与穿着印有“和谐社会从我心做起”字样衣服的义工们开始平凡接触:门打不开、没带拖鞋、需要被子、需要暖宝宝……我惊诧于他们的彬彬有礼,惊诧于他们的体贴入微,惊诧于他们竟然不只是对我好的热心人而是真正把我当成了自家人,当成了兄弟姐妹……就在那个下午我真真切切在家以外的地方找到了家的感觉,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就像会议议程表中写到的那样------23日,迎亲人。

我感动,感动教室里给我们端茶倒水的身影,感动为我们掀起门帘儿的白发苍苍却慈祥可亲的老阿姨。感动厨房里为我们精心准备营养餐的和蹲在六大盆水边为我们洗刷碗筷的忙碌身影。更感动于卫生间内为我们准备的贴心小护垫。

在这之前不管出门到哪里,随身携带的卫生用具要多全有多全,总嫌宾馆床上、卫生间、桌子上哪哪都是大肠乙肝小肠艾滋病。这次一样,床单、被套、一次性桌布啥的都带齐了。该铺的铺,该不用的绝对不碰。(学习心得 )可就从第二天中午起,我就开始为我所做的一切由脸红到自责到感觉自己的内心好肮脏——亵渎了义工们无私的爱与亲亲的关怀。被子铺的整整齐齐,睡衣叠得棱角分明,马桶盖上多了两包我急需的东西,洗手池的台面上滴水不沾,洗漱用具摆放得整整齐齐,那种温馨、干净、整洁绝非是宾馆服务员所做的表面工作,只有家人才可以为你做到。干净的让你那么放心舒心开心。我真幸运,在这个天寒心冻的季节来到了这个空气清新,纯净美丽的没有杂质的“世外桃源”,感受到了天堂的人享受的礼遇。我和我的同伴们被深深感动了。我想,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魅力吧。

感叹-----来自于所有隔屏授课的老师们。

孝悌,谨信,爱众,亲仁。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中华传统文化;第一次端身正坐地学习《弟子规》;第一次一天听10个小时的课却身体快乐,心里快乐。短短五天,我懂得了:“人生天地间,百善孝为先”。“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真正含义。授课的老师们言谈中无不渗透着幸福快乐,而他们的快乐幸福感又无不因为泛爱、亲仁而得来的。分享着他们的喜悦,分享着他们的泪水,也分享着他们的收获。这些人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能带给人快乐的快乐生活,真不虚为“幸福人生”交流会之名哪。是啊,该到让物欲横流,唯利是图见情见爱见真纯的时候了。该到了让我们的下一代认祖归宗的时候了。我感叹于我们的至圣先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瑰宝。

感恩-----来源于这几天的学习让我懂得了如何更好的去感恩自然,感恩祖国,感恩身边的人和事,更重要的是感恩父母。

当我们很小的时候父母没嫌我们脏过,吃我们剩下的饭菜,洗我们拉在裤子里的屎尿。 当我们长大以后无论我们美与丑,富贵与贫穷,在他们心里我们依然是他们的牵挂与最爱。如今他们老了,我们为他们做了些什么?在我们因某个节日或纪念日渴望得到鲜花、礼物的时候,在每每感叹人生时告诉自己“女人,要对自己好点的时候”,在周末或无由头的与朋友与爱人相聚餐厅酒吧举杯碰撞着祝福的时候……

感恩,不该是猛然想起的;感恩,不该是转瞬即忘的;感恩,更不该是“等以后再说”的借口或理由。

《弟子规》----"入则孝"中云: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我们不曾对照检查过。

我感恩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诲,感恩义工们无言的示范,感恩身边一切值得感恩的人和事!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古为今用、与时俱进、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先进文化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深厚丰富的文化滋养。

激发中华精神的时代活力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内核与精华,是民族生命力、修复力和创造力的根本源泉。千百年来,中华文明孕育出以爱国主义精神、自强奋斗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为代表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懈奋斗,使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得以薪火相传、浴火重生、历久弥新。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并根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历史任务,不断激发这些民族精神的时代活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继承和发展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与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密不可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坚定不移地践行爱国主义伟大传统,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使命,高举反帝反封建旗帜,不畏强暴,不惧牺牲,前赴后继,顽强斗争,带领全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以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最为壮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革命伟大篇章。另一方面,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荡涤传统爱国思想中的封建性、狭隘性、局限性因素,将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相统一,将热爱祖国与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相统一,使爱国主义的阶级基础不断扩大、思想内涵不断丰富、精神境界不断升华,始终与中国革命步伐同调共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继承和发展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华先民很早就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积极进取、刚健有为、勇往直前的内在动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赋予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国内外敌人的封锁,我们党发起大生产运动,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基本实现了解放区的自给自足和经济自救;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美帝国主义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我们党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勇决定,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一穷二白、一贫如洗的经济和工业基础,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以非凡的奋斗精神初步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工业交通体系。

继承和发展了改革创新精神。改革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深沉而悠久的民族禀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实现了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带动了科技、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创新发展。在理论创新方面,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固本培元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在制度创新方面,我们党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制度建构与时展相统一,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从苏维埃制度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单一公有制再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我们党始终在为不断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而努力探索。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党始终铭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从一穷二白”到建立起完备的工业体系;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研发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从复兴号动车组列车、港珠澳跨海大桥到超级计算机、人工智能、云技术、互联网+”,我们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实现了从追赶到反超再到引领的伟大飞跃。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在继承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奋斗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升华其思想内涵,创造了一系列新的精神品质: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遵义会议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这些精神融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时代追求和价值理想,是传统精神的时代呈现和最新发展,为我们克服千难万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无比坚韧的信念支撑和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升华中华思想的治理价值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创造和积累了大量关于治国理政、修身养德、生存发展的思想、经验和智慧,为中华民族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方法和理论武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度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思想的继承、扬弃和发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文化滋养。

继承和发展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命。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民本思想作出新阐释。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我们党确立起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将为民做主”的古代观念转化为人民当家作主”的现代认识,将民惟邦本”的价值理念转化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民贵君轻”的政治理想转化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和制度实践。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朝着富裕文明的美好生活不断迈进。革命时期,党带领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全国人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改革开放以来,党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十八大以来,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继承和发展了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大一统思想,捍卫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继承大一统”思想,将其所蕴含的国家统一、民族独立、人民团结等思想元素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结合起来,建立起维护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维护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格局、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大统一的历史文化根基。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将捍卫和促进国家统一、维护和增强民族团结作为党的重要使命和任务目标。在捍卫国家统一方面,我们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我们党提出一国两制”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构想,顺利实现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怀抱。与此同时,我们党与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和势力展开坚决斗争。特别是在台湾和港澳问题上,我们党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一方面领导建立起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把发展经济作为民族工作的立足点,大力开展援藏、援疆建设,大力改善民族地区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形成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的发展局面。另一方面,我们党不断深化民族团结的思想认识。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些思想是对大一统”思想和传统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代中国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正确精神指引。

继承和发展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存理念,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思想所蕴含的生态自然理论,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结合起来,用以指导建设新中国的实践活动,并根据不同的时代条件,不断予以发展、深化和完善,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党就提出绿化祖国”美化我国人民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七八十年代,我们党发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的号召;九十年代,我们党将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概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正是对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生存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指引。

提升中华智慧的世界意义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树立起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使命,继承和发扬以和为贵、协和万邦、仁者爱人的价值理念,确立和平外交路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和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同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为解决当前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继承和发展了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价值理念,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百年来,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亲仁善邻、协和万邦”的外交之道,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抗战时期,党领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改革开放以后,党积极营造和平发展环境,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抬头,中国威胁论”甚嚣尘上的国际局势,多次强调我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重申中国将毫不动摇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继承和发展了仁者爱人”立己达人”的价值理念,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自身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把扶危济困、厚往薄来的优良传统与国际主义精神结合起来,大力援助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为它们争取民族独立、发展经济民生等提供了巨大、无私的援助。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开启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征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不断迈进,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发出一带一路”倡议,这是我们党顺应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时代要求,顺应各国人民过上更好日子的强烈愿望而作出的时代抉择,是对仁者爱人”立己达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继承和发展了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处世哲学和海纳百川、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历经5000余年绵延不绝而历久弥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海纳百川的非凡气度和求同存异的交往理念,能够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取长补短,吐故纳新。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文化保守主义、文化霸权主义不断涌动。我们党从中外文明交流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提出以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态度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促进各种文明平等相待,互学互鉴,兼收并蓄,推动人类文明实现创造性发展。

继承和发展了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当今世界,全球化浪潮迅猛发展,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与此同时,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霸权主义、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不断抬头,战乱恐袭、饥荒疫情此起彼伏,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全人类的前途命运。深刻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创造性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这一思想是对天下为公”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源自中国,泽被世界,既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又为人类文明宝库注入了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为回应当今世界的时代之问作出了中国解答。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百年来,我们党不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百年来,我们党不断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民族精神的时代活力,生发中华思想的时代价值,围绕当前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传统文化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 中学生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中学生违法犯罪率呈直线上升趋势,思想品德已成为当前中学生最严峻的问题。加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因此,我们要努力开创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局面,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中学生德育教育范畴,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良好的发展。

1 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的优良传统文化。其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宗法、古文、诗词、民族音乐、民族戏剧、国画、书法、射覆、传统节日等等;这些在历史特殊的环境下所形成的各种文化习惯和文化积淀都称之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发展,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人们的思想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也不断地得到刷新,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气概,从而进一步提升了传统文化的价值,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地得到传承,那些合理的、优秀的成分也逐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被历代人们所延用。因此,传统文化被视为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它对培养年轻一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注重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是由许多民族经过互相融合后形成的统一整体。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抵抗外来侵略,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豪言壮语,以及“投笔从戎”,“精忠报国”的爱国行为,都在激励着无数英烈和勇士们,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2)提倡厚德载物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华民族就像长江、黄河一样具有博大的胸怀、宏伟的气度。他高瞻远瞩,襟怀坦荡,有宽容和博采众长的气慨,既能坚持原则,又能兼容并包,正直无邪,公正无私,具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谦虚谨慎、温良恭俭的传统美德;有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这些对于造就中学生的优秀品质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

(3)注重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中国传统文化将世间万物看成一个统一整体,追求的是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和睦共处。在人与自然方面,传统文化讲究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天人合一”的和谐统一观;在人与社会方面,传统文化讲究“和睦共处”的基本原则;在人与人方面,传统文化讲究“以和为贵”的为人处世法则。可以看出,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

2 加强中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2.1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中学生树立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爱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中国古人提出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等等都是在倡导一种为国家、为集体献身的精神。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中华民族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外敌入侵事件,这种抵御外侮的行为无意识地将集体主义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更加坚定地维护了中国民族的团结统一,这充分地显示了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与集体主义是两个不同层次含义,爱国主义是在集体主义的土壤中滋生出来的,是集体主义的升华;而集体主义又是实现爱国主义的基础,是爱国主义生长的母体,不断地促进着爱国思想的提升。在中国历史上,有关体现爱国主义的名言比比皆是:清代的顾炎武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主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这些都显示了强烈的为民族和国家社会而献身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中学生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地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爱国主义情操。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的时候,懂得将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个人的利益放在次要的位子,不能以损害集体的利益来谋取个人的利益。当两者发生矛盾时,自觉运用集体主义的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使个人的追求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更为适应。同样,集体主义观念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的基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促使中学生将爱国情感转化成切实的爱国之举,通过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将有限的生命奉献于无限的爱国主义实践行动中。

2.2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思维方式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型,在这次变革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撞显得更为剧烈。这就使得我们在考虑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同时也考虑到体现社会主义原则问题。也就是说,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可忽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中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之所以重要,乃是因为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不仅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而且是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动力,对于构建现代化的思想体系是不可缺少的。

2.3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中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提高他们为国奉献的精神。一个具有爱国热情的中学生同样也具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都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民族精神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产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塑造民族的品格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作为民族精神的主体(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越悠久,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则越深邃,民族精神就越高昂,所产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就越强烈。这就决定了要培养中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传统文化教育是关键,培养他们刚毅奋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怀等等,使中国年青一代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情飞扬。

3 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如何促进中学生的德育发展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和事业的接班人。对中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培养他们爱国、爱党、爱人民的伟大情怀。同时,也是培养他们发扬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在教育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民族主体意识和民族文化修养。

3.1加强学校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重要作用就是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人才,为振兴民族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发挥自身的优势。学校是教育的母体,教育是学校的灵魂,可以想象,教育对于学校来说其地位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教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对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必须处在一个战略性的高度看待传统文化教育问题。

3.2培养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是向世界展示了一幅厚重而宏伟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画卷,令人震撼而又倍感亲切,也勾起了世界人民包括广大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这为我们进行传统文化宣传教育提供了一个绝佳机会。在21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被科学技术带来的利益所迷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却少之又少,从而形成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年青一代最为明显。因此,对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学校应大力发展传统文化教育,向学生讲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讲清学生自身肩上所负有的责任,树立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让学生知道没有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没有中国的独立品格。如果离开了传统,割断传统文化的血脉和根,就会迷失自我、丧失根本。

3.3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之一是整体主义精神:“修身、齐家、 治国、 平天下”是维护国家社会整体;孝敬父母、悌爱兄弟是维护家庭整体;“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是人类大同世界的最朴素想象。这无不体现出以集体主义为主的爱国思想,告诫了每一个中学生应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整体精神,在处理一些事物上应始终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主义情怀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中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能有效地促进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同样具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也能有效地深化其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光有爱国情怀而没有去实践的奋斗精神是万万不行的,理论加实践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这就说明在培养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通过发扬刻苦学习、奋力拼搏、 自强不息的精神将爱国主义情怀推向至高点。

参考文献

[1] 朱术.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思想品德教育,2005(5).

[2]唐利荣,庞坚.为学生开启中华文化“精神家园”之门――中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论坛.基础教育研究,2009.5.

[3] 石丽红,王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少年道德教育.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12(4) .

[4] 崔金贵.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青少年德育教育.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10(4).

(来源:360范文网 http://www.360fanwen.com)文章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6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