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银行工作总结(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社区银行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旅游立市战略,以向社会提供安全、普遍、快捷、优质的银行卡服务为目标,通过加大银行卡产业扶持力度、完善用卡环境、加强持卡人权益保护和规范市场运作秩序,不断完善银行卡品种和功能,扩大受理范围,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最大限度降低风险,从而推进我市银行卡产业良性发展,为宜居宜业宜游、富庶文明和谐的新打造优良的金融服务环境。

(二)实施原则

政府推动、行业自律和市场机制相结合;长远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自主发展和逐步规范相结合;加强银行卡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培育用卡习惯、促进刷卡消费相结合;打击银行卡违法犯罪、提高银行卡风险防范水平和加强持卡人安全教育、维护持卡人合法权益相结合。

二、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一)总体目标

自年起,利用三年的时间,通过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分步推进、滚动发展的方式,市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市场专业化程度高、发卡机构和专业化服务机构运转有序、受理市场完善、银行卡业务和科技水平不断创新的银行卡产业发展体系,向全社会提供安全、普遍、快捷、优质、多样的银行卡服务。年底,全市发卡数量新增150万张,总量达到500万,人均持卡量约为2张/人ATM机新增130台,总量达到580台人均机具占有量约为2台/万人;新增银行卡受理终端机具4000台,总量达到9000台人均机具占有量达到30台/万人;银行卡特约商户新增4000家,总量达到8500家,全市商户普及率达60%重点商务区、主要商业街区、二星级以上酒店、3A级以上旅游景区、二级以上医院及周边地区的公路收费站、加油站等服务网点力争全部实现可刷卡消费。剔除房地产、批发类等大宗交易后,全市刷卡消费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要达到35%以上。银行卡同城跨行交易成功率达到99%以上,异地跨行交易成功率达到98%以上。同时将河区整体打造成为全国刷卡消费优秀示范区把1-2条特色商业街区建成全国刷卡消费无障碍优秀街区每个县区有一条以上街区(市场)建成全省刷卡消费无障碍示范街区(市场)市级示范街区、示范市场达到10条(个)左右。市银行卡受理环境建设和产业发展水平跃居省前三位,全国中小城市中位居前列。

(二)阶段目标

年,新增银行卡50万张,新增ATM机45台,新增银行卡受理终端机具1200台,新增特约商户1200家,全市商户普及率达到40%全市年营业额100万元以上的宾馆、购物、餐饮类商户都能受理银行卡消费业务。新增1200家商户中,餐饮类新增450家,酒店宾馆类新增100家,商场类增加400家,旅游景点类增加10家,其他类型商户增加240家。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刷卡消费所占比例达到25%左右。银行卡同城跨行交易成功率达到97%以上,异地跨行交易成功率达到96%以上。

年,新增银行卡数量50万张,新增ATM机45台,新增银行卡受理终端机具1300台,新增特约商户1300家,全市商户普及率达到50%全市年营业额在50万元以上的宾馆、购物、餐饮类商户都能受理银行卡消费业务。新增1300家商户中,餐饮类新增350家,酒店宾馆类新增150家,商场类新增300家,旅游景点增加20家,其他类型商户增加480家。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刷卡消费所占比例达到30%左右。银行卡同城跨行交易成功率达到98%以上,异地跨行交易成功率达到97%以上。

年,新增银行卡数量50万张,新增ATM机40台,新增银行卡受理终端机具1500台,新增特约商户1500家,全市商户普及率达到60%以上。全市重点商务区、主要商业街区、二星级以上酒店、3A级以上旅游景区、二级以上医院及周边地区的公路收费站、加油站等服务网点力争全部实现可刷卡消费。年营业额在30万元以上的宾馆、购物、餐饮类商户都能受理银行卡消费业务。新增1500家商户中,餐饮类新增400家,酒店宾馆类150家,商场类300家,旅游景点20家,其他类型商户630家。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刷卡消费所占比例达到35%左右。银行卡同城跨行交易成功率达到99%以上,异地跨行交易成功率达到98%以上。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对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根据政府部门职能分工和银行卡业务发展需要,对年成立的市银行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进行调整。由市政府主管副市长任组长,由市政府主管副秘书长、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和人民银行中心支行行长任副组长,市人行、发改委、财政局、地税局、工商局、旅游局、公安局、城管局、规划局、商务局、工信局、银监分局、交通局、卫生局、文广新局、教育局、文明办、广播电视台、电力公司等有关部门主管领导,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电信企业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全市银行卡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统筹银行卡产业布局与发展,协调各成员单位积极落实各项责任,努力推动社会资源共享。领导小组在市人行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市人行支付结算主管副行长担任,成员为市金融办、市人行主管科长,银联主管领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管行长(主任)及银联商务业务部总经理。办公室主要负责银行卡推广普及的具体工作,如制定银行卡产业发展实施细则;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推广情况和重大事项;对银行卡产业发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等。同时建立银行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工作进展情况通报会,分析银行卡产业推广应用过程中遇到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二)制定出台产业激励扶持政策。以市场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指导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宾馆、餐饮等行业,水、电等公共事业以及烟草、批发等现金流量较大的领域全面受理银行卡。

1研究出台财税支持政策。市财政局、地税局要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结合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出台的相关政策,积极研究制定我市扶持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银行卡产业发展过程中,财政部门予以支持和保障。自年起,市、县(区)财政每年要视财力状况安排资金,用于刷卡消费无障碍街区建设、银行卡宣传推广、外卡受理环境建设等。税务部门自年起,允许特约商户将受理银行卡所支付的手续费作为经营费用在税前列支,不再纳入计税基数。

2强化刷卡消费对商业经营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自年起,新开发建设或开业的特色景观街区、商业街、大型批发零售市场、商场等机构,应把承诺刷卡消费作为商户准入条件。各级工商、卫生、旅游、文化等管理部门应在颁发行政许可、登记、年检的同时,广泛宣传引导商户受理银行卡,培育刷卡消费意识。旅游局要积极推进旅游景区、乡村旅游景点、农家乐餐饮娱乐等场所受理银行卡。市人行、工商局、文明办等相关部门要将能够规范受理银行卡作为特约商户参加诚信商户、文明单位等各项评比的必备条件。

3对安放ATM机和设置ATM机广告标识的规划、城管等部门要给予支持,优先布点,免收占地费。开展银行卡宣传活动时,广电部门要对银行卡宣传费用进行减免,城管部门要减免活动场地费并允许在街头、固定场所外张贴悬挂必要的宣传标语。

4规划局、商务局在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特色街区、商业网点建设和改造中,要充分考虑金融支付环境建设要求,确定布放银行卡机具的场所和布线路由,并由电信运营企业负责铺设线路。市人行、银联等部门和单位要提前介入、主动对接、搞好配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大型的特色景观街区、商业街和批发零售市场,至少应当规划安装1台ATM机或设置一个金融服务网点。

5降低银行卡交易通信费。对安装POS机的商户,自年起,电信营运企业对每笔刷卡交易收取通讯费0.03元,以后视发展情况逐步有所降低。

6银联和各发卡(收单)行的省级管理机构要加大对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自至年,银联要对景区、农村等行业、地域实行优惠费率。各发卡(收单)行要积极争取省级管理机构降低对的银行卡受理机具考核指标,特别是对于特定旅游区要免除考核指标。

7实行奖励优惠政策。各发卡(收单)行要建立适当的奖励机制,组织开展刷卡抽奖、积分兑奖等优惠活动,鼓励刷卡消费行为。政府对在银行卡产业发展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相关部门、金融企业和特约商户给予表彰。

8各收单机构要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每年月份前对机具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维修,至少对特约商户负责人和收银人员进行一次全面培训。

9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和旅游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业务合作,增强银行卡的旅游服务功能。鼓励银行卡收费对旅行社、景区售票商户和宾馆饭店参照超市和加油站档次进行计费。

(三)加强银行卡市场管理监督。一是进一步规范银行卡受理市场。市人行要推动建立市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公约,明确银联、各发卡(收单)机构、持卡人、特约商户、专业化服务机构等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对于违规设置商户扣率、不合理套用公益类MCC码等问题,由银联负责通知整改,未按期整改的由银联按照《省收单机构违规设置MCC商户手续费清算暂行办法》等规定进行处理。二是切实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市人行负责推动、构建我市银行卡风险防范机制;与市银监分局共同监督银行卡发行、使用和受理规则的执行情况;联合市公安局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预防和打击银行卡违法犯罪行为,确保银行卡产业和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各发卡机构要建立健全银行卡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和银行卡案件的报备、预警、通报制度,坚决杜绝无序竞争和盲目发卡,使发卡数量与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各收单机构要完善受理终端管理,提升受理市场风险控制能力,严防犯罪分子利用终端机具开展伪卡盗刷、套现等不法活动。三是建立联合监管机制。1领导小组要组织市人行、工商局等相关成员单位,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我市ATM机、POS机的使用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对于机具故障问题,由市人行责令发卡(收单)收单机构限期整改;对于特约商户无正当理由或者编造理由拒绝刷卡消费、向消费者索要手续费等行为,视为不正当经营或欺诈,按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原则,由领导小组责成相关成员单位处理。2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招募50名持卡人和50名特约商户的收银员,作为义务监督员,及时反馈POS机具的运行情况。同时将工商局消费投诉热线(12315作为刷卡消费投诉电话,建立实用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和信息反馈渠道,切实保护银行卡持卡人和特约商户的合法权益。

(四)大力改善农村金融环境。深入贯彻落实人总行《关于改善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的指导意见》和《省农村支付服务环境改善工作规划暨示范县工作目标及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全面优化农村地区银行卡服务环境。自年至年,选取昌黎、卢龙等县(区)特色批发市场作为试点。通过为批发市场安装ATM机和POS机,网点柜台开通银行卡跨行交易,使得批发市场60%以上交易使用银行卡进行结算。同时对条件成熟的乡镇安装ATM机和POS机,为广大农户日常交易和发放各种财政补贴提供便捷渠道。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市人行负责制定实施。

(五)努力改善外卡受理环境。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我市外卡受理市场建设,为境外持卡人提供最广泛的外卡受理服务,不断提升我市国际旅游城市形象。财政、旅游、工商等部门要在费用补贴、景区建设、市场管理等方面对外卡受理环境建设提供支持。市人行负责外卡受理环境建设过程中的协调、监督和管理,并与市银监局、市公安局、银联共同监测和防范在受理外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商业银行要充分发挥在外卡受理市场建设中的作用,积极拓展外卡受理商户,促进外卡在旅游服务业的广泛使用。全市四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各大旅行社、大型商场、超市以及外国游客较为集中的宾馆、餐饮、购物场所、银行网点,必须安装可受理外卡的ATM机和POS机,张贴中、英、俄三种语言的外卡受理标识。

争取到年末,市各收单机构全部完成EMV迁移改造,能够受理带有Visa维萨)MasterCard万事达)AmericanExpress美国运通)JBC等标识的国外银行卡。同时能够受理外卡的特约商户要达到商户总量的15%能够受理外卡的ATM机数量要达到ATM机总量的85%所有新布放的外卡受理终端要确保符合EMV标准和能够受理符合《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年版)标准的银行卡,使境外游客能够安全、放心、便捷地提取人民币现钞和进行刷卡消费。

(六)完善银行卡品种和功能。一是扩大银行卡受理范围。由政府各有关部门督促其管辖的水、电、天然气、暖气以及民航、铁路、公路售票、医院、学校、社保、加油站等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或现金使用量较大的领域受理银行卡,彻底解决百姓缴费难问题。此基础上,大力推动城市一卡通建设。通过借鉴宁波、武汉、石家庄等成功试点经验,由政府牵头,市人行、交通局、教育局、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电业局、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煤气总公司、自来水总公司等部门共同配合发卡机构,市开发建设并推广城市一卡通卡。一卡通要在公共交通收费(公交、出租车等)公用事业收费(水、电、气、有线电视、电信)金融应用(消费、取现)旅游消费(代替门票、旅游积分)医疗、社保(五险管理、医保待遇、养老待遇)油气收费、税控管理等领域广泛使用,使得居民既可方便地持卡缴费,又能轻松实现身份验证、流动消费支付、存储各类信息等功能,真正实现一卡在手,生活无忧二是积极推广公务用卡。按照市财政局与市人行于年月制定下发的市市级预算单位公务卡管理办法》市级所有预算单位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政府机关要起带头作用,对于能够使用银行卡结算的公务支出,不得采用现金支付,否则不予报销。同时各预算单位要建立与银行卡支付相配套的财务报账制度以及检查通报制度,不断培养持卡人用卡习惯。力争到年底,基本实现市、县(区)各级政府及各行政机关日常办公费用支出,如:交通费、燃料费、差旅费等,均采用银行卡支付结算。

(七)积极开展刷卡消费无障碍区建设。为体现刷卡消费的示范效应,打造精品工程,要大力开展刷卡消费无障碍街区建设工作,并以此为切入点,整体提升我市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水平,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金融服务环境。年,巩固提升河石塘路市场与保二路,重点建设海港区太阳城街区、金街购物广场;年,重点建设山海关古城明清一条街;年,重点建设海港区金三角商业街。各县(区)要确定本地区发展目标,完成刷卡消费无障碍街区建设工作。

社区银行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美国社区银行的定义 在美国,社区银行通常是指主要从事传统银行业务,为当地居民、中小企业和农户提供存款、贷款和结算服务的商业银行。社区银行不是法律上的概念,美国没有在法律上对社区银行进行界定,而是在实践中由监管机构根据一定的标准将所监管的部分银行机构划定为社区银行。 美国银行监管机构对社区银行的定义各有不同,且随着银行业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如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作为规模较小的州立银行的监管机构,将资产规模10亿美元以下作为确定社区银行的主要标准,但对于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上的银行,若满足贷款在资产中占比超过33%、核心存款在总资产中的占比高于50%、在少于4个州设立机构等条件,也会列为社区银行;对于资产规模低于10亿美元的银行,如果没有贷款或核心存款、境外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比高于10%、特定领域资产占比超过50%,也不列为社区银行。货币监理署作为国民银行的监管机构,将所监管的银行分为三大类:资产规模在250亿美元以上的为大型银行,资产规模在250亿美元以下80亿美元以上的为中型银行,资产规模在80亿美元以下、主要从事传统业务的银行为社区银行。货币监理署采用的银行分类标准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如2004年以前,货币监理署将资产规模在250亿美元以上的银行界定为大型银行,50亿美元至250亿美元界定为中型银行,资产规模在50亿美元以下的银行界定为社区银行。美联储在不同时期对社区银行的定义也有所不同。伯南克在2009年的《金融危机和社区银行》演讲中,将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下的银行定义为社区银行;而在2012年的《展望社区银行的未来》演讲中,则将资产规模100亿美元以下的银行定义为社区银行。 美国监管机构区分社区银行与其他银行的主要目的在于据此配置监管资源,确定监管标准、频率和深度。如货币监理署专门成立大型银行监管部负责大型银行的监管,成立中型银行和社区银行监管部负责中型银行和社区银行的监管。在监管实践中,根据银行的规模、业务复杂程度等因素采用差异化的监管标准,如《多德-弗兰克法案》基本不适用于社区银行。同时,对社区银行的监管强度和频率也有所不同,对其实施更为简化的现场检查程序。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如果以资产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下为基本标准,截至2011年年末,美国共有社区银行6700家,占银行机构总数的91%;资产总额1.42万亿美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10.2%;存款约为1.18万亿美元,占银行业存款总额的11.6%;贷款8740亿美元,占银行业总贷款的11.2%。不同规模银行机构的数量、资产、存款和贷款情况见表1。 值得注意的,美国国会通过的《社区再投资法》并不只是适用于社区银行,而是适用于所有存款类金融机构。1977年,为解决低收入群体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美国颁布了《社区再投资法》,要求享受联邦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包括所有商业银行和储贷机构)履行社区再投资的义务。监管机构从贷款、服务、投资三个维度,持续评估其为社区提供金融服务的情况,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批准设立分支机构等市场准入事项的依据,评估结果将同时对外公布,以加大对银行社区服务的外部激励和约束。 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历程 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与其历史上长期采取的单一银行制度密不可分。在单一银行体制下,商业银行不得设立分支机构,使其服务的客户和地域范围受到了严格的限制,为社区银行的产生提供了制度基础。同时,美国实行的分业经营、利率管制等其他金融管制措施,也为社区银行的发展提供了空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政府不断放松金融管制,以及金融创新不断发展,科技水平持续提高,社区银行的数量大幅下降,在美国银行业总资产的占比也不断降低,但其仍然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总的来说,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前。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对银行经营地域、业务范围和利率方面实行严格的管制。这些管制措施为社区银行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一是在设立分支机构方面,1927年颁布的《麦克法登法》(McFaddenAct)禁止商业银行跨州设立分支机构,一些州还限制银行在州内设立分支机构,使得当地金融市场很少受到来自外部的竞争,小银行的数量不断增加。二是在利率管理制度上,1929年美联储颁布的利率管制Q条例规定,除了10万美元以上可转让定期存单外,所有的存款都应有利率上限,这使得区域外的银行不能以价格竞争的方式向区域内渗透,为小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三是在业务范围上,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Glass-SteagalAct)明确规定除美联储规定的证券(如国债)外,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证券承销和投资业务,这有助于促使社区银行专注从事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并在区域存贷款业务领域中保持主导地位。在上述制度条件的支持下,截至1980年,美国有14078家社区银行,占商业银行机构总数97.51%;社区银行资产总额,在行业中占比为33.4%。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放松管制(尤其是利率管制)和技术进步是这一阶段银行业经营环境的两大特征。社区银行的发展开始受到挑战。一是放松管制的政策使得社区银行面临更多的外部竞争。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利率突破上限以及后来出现的货币市场基金,使得受Q条例制约的美国商业银行存款大量流失而面临经营困境。为此,1980年,美国颁布了《存款机构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废除了Q条例有关利率管制的规定。与此同时,尽管法律仍然限制跨州设立分支机构,但一些州通过相互签订协议的方式允许银行控股公司跨州并购,使得大型银行可以通过并购的方式跨州经营,加大了社区银行的竞争压力。同期,美国还颁布了《高恩•圣洁曼法》(Garn-St.GermainDeposityInstitutionsAct),允许商业银行开设货币市场存款账户,有限制地开展投资银行业务和公司债券承销等业务,这扩大了大型银行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大了社区银行的经营压力。同时,美国政府开始逐步放开对储贷协会的经营限制,允许储贷机构开展商业贷款业务,使社区银行在这一领域直接面临竞争。二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改变了金融市场的融资模式,提高了大型银行的竞争优势,使其能够更加灵活地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进一步挤压了社区银行的生存空间。三是科技和金融技术创新改变了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方式,进一步增大了大型银行的竞争优势。例如,信贷评分卡技术作为新的风险管理技术得到广泛推行,改变了消费贷款和小额商业贷款的审批模式,大幅减少了小额贷款的审批成本,使得大型银行可以更容易进入这一市场。在上述因素作用下,美国社区银行的数量有所减少。截至1990年,美国共有11692家社区银行,占商业银行机构总数的95%,资产总额在行业中占比为33%左右。#p#分页标题#e#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一阶段是美国银行业进一步放松管制(尤其是废除跨州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和大整合时期。第一,放松管制措施的进一步推行,使社区银行面临更多的外部竞争。199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里格—尼尔法》(RiegleNealAct),废除了《麦克法登法》有关跨州设立分支机构限制条款,允许国民银行跨州设立分支机构,这使得社区银行直接面临着大型银行跨州分支机构的竞争,同时也使其面临跨州并购的压力。1999年,美国国会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FinancialServicesModernizationAct),修改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相关规定,在保留《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有关商业银行不得直接从事证券承销和投资规定的同时,允许商业银行通过控股公司的方式从事证券承销和投资业务,这使得大型银行的竞争优势更为明显。第二,信息技术和金融工程技术的广泛运用,给社区银行的传统服务模式带来了挑战。如网络银行的出现给银行客户提供了新的服务渠道,在提高银行经营效率的同时,也使金融客户不再依赖于营业网点。由于大型银行往往能够更快采用新技术,进一步增加了其经营优势。第三,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尤其是金融市场的脱媒”,改变了美国企业的融资模式,客户越来越多地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使间接融资比重不断降低,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占居民总金融资产的比重不断下降。研究表明,金融脱媒对社区银行的影响大于大中型银行。其主要原因是社区银行更多依赖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金融脱媒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金融市场的投融资模式,减少了社区银行存款来源和贷款投放,使其直接面临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经营空间进一步收窄。 上述因素使得美国社区银行的数量大幅减少,从1980年的14078家降至2011年的6700家,其资产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重也从34%下降至10.2%左右。 然而,美国社区银行近年来的变化需要进一步分析。尽管表面看来,社区银行的数量减少,资产份额下降。但是,社区银行仍然在美国银行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美国银行体系中90%以上的银行仍然是社区银行。同时,社区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小企业和农业发展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地域分布上看,社区银行仍然是社区、偏远地区或山区金融服务的重要提供者;从市场份额情况看,尽管社区银行总体市场份额下降,但在某些特定领域(如按揭贷款、商业房地产贷款等)仍旧占据着重要份额。进一步分析社区银行的数量变化也可以看到,其数量减少并非意味着大量社区银行难以持续经营而倒闭,而是并购和倒闭两种方式导致了社区银行数量的减少,其中并购导致的占社区银行总数的54%,倒闭的仅占社区银行总数的11%。这表明,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美国社区银行体系在分化整合的同时仍然保持了很强的生命力。 美国社区银行的经营模式及其可持续性分析 社区银行经营模式的主要特征以服务当地社区为总体市场定位。社区银行主要专注于为有限区域内的企业和居民提供服务,其资金主要来源于社区,也运用于当地。社区银行这种扎根当地、服务地方市场的特点,有利于其建立较为稳定的客户关系,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股权结构和组织架构相对简单。与大型银行股权多元化、分散化的特点相比,社区银行主要以当地投资者和该行管理人员为主要股东。同时,社区银行分支机构数量较少,组织结构较为简单,这有利于其减少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研究表明,运作良好的社区银行的非利息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0.57%~0.59%,而大型银行则平均为0.61%。 主要从事传统银行业务,盈利来源以净利息收入为主。社区银行主要从事存款、贷款和结算等传统银行业务。据统计,截至2010年末,社区银行的贷款占其总资产的平均比例达64%,而大型银行为52%。社区银行较少从事高风险的复杂业务,基本不做衍生产品业务,资产证券化业务占总资产的比例也不到1%。据统计,82%的大型银行都向其客户销售共同基金,而从事该业务的社区银行比例低于53%。大多数社区银行也不从事网络银行业务,而是依靠传统的网点开展业务。社区银行主要经营传统业务的特征使其盈利主要来源于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的比重较低。据统计,社区银行利息收入占总资产的比例平均比大型银行高出23个百分点,其中小型社区银行的比例更高,比大型银行高出85个百分点;其非利息收入占总资产的比重为0.67%~1.05%,而大型银行的占比达2.49%。 负债以核心存款为主,资金来源较为稳定。社区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为核心存款,而大型银行则主要依赖于发行商业票据、金融债和同业拆借等批发资金。据统计,社区银行核心存款(企业结算性存款和小额定期存款)占其总资产的平均比重达79%,而美国其他类型银行仅为50%。由于核心存款一般能享受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保险,其稳定性使得社区银行维持较好的流动性水平,也有利于社区银行和存款客户之间建立稳定的业务关系。社区银行还可从存款及相关服务中获得一定的费用收入。 注重运用个性化的软信息”,净息差水平相对较高。社区银行是10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贷款的主要提供者。该类贷款占社区银行贷款总额的比例达17%,而大型银行仅为5%。社区银行的审贷人员在标准化的信用记录和财务数据基础上,还会综合考虑各种个性化的软信息”。与大型银行的贷款申请材料多由总行的审贷委员会集中审批不同的是,社区银行对相关信息的获取更为便捷,所以能够较快做出信贷决策。同时,社区银行极少采用资产证券化的方式,而倾向于将贷款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上,以与贷款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据统计,小型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贷款占其总资产的比重不到1%,而大型银行则达到23%。由于主要从事个性化的服务,社区银行净息差水平明显高于大型银行。据统计,大型银行的净息差一般为3.29%,而社区银行的净息差水平却往往在3.72%和3.96%之间。 资产质量整体较好,资本充足率处于较高水平。社区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整体好于大中型银行。据统计,危机前,社区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水平为0.6%~0.7%,而大型银行的平均水平为0.9%。社区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7.52%,而大型银行仅为12.61%。较高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弥补了社区银行在风险管理技术方面的不足,有利于有效抵御银行面临的各类风险。社区银行的经营模式与大中型银行经营模式的比较见表2。#p#分页标题#e# 社区银行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社区银行具有资金来源稳定、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较高等优势,但是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时,其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提供的金融服务品种相对单一,难以满足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二是对信息科技和金融工程技术运用较少,难以支持复杂金融产品的开发及风险管理需求;三是风险集中度相对高,由于社区银行的资金来源和业务开展主要集中于相关社区,缺乏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和客户,相关社区经济波动很容易给社区银行的正常经营带来冲击;四是缺乏多元化融资渠道,难以满足不断上升的资本要求。 社区银行经营模式的可持续性分析 尽管社区银行在金融危机中面临诸多挑战,但仍是美国金融服务的重要提供者,尤其是农村社区、小型城镇和城市社区的主要金融服务提供者,使其成为美国银行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执行主席MartinGruenberge在2012年2月份的一次演讲中指出:尽管美国社区银行的资产仅占整个银行体系的14%左右,但其对农业和工商企业提供的小额贷款占全美小额贷款的40%。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机构的研究表明,每年都有新的社区银行设立,且这些社区银行运营状况良好。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1992年至2003年10余年间,其监管的银行中,有1250家为新设立的社区银行,除150家被兼并外,其余1100家仍然保持了独立的社区银行经营模式且运营良好。联储工作人员的一项研究也表明,上述新设银行往往是在本地银行被外地银行收购或两家以上的本地银行合并的情况下设立的,新设银行能填补银行收购或合并导致的对小企业和个人的服务空白。 社区银行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也表明其经营模式具有可持续性。尽管社区银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整体表现却好于大型银行:一是财务表现好于大型银行。从2009年第三季度末的数据来看,社区银行的净息差、资产回报率、股本回报率、核心资本充足率等均高于大型银行。二是信贷违约率虽有所上升,但仍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2006年资产规模1亿美元以下银行的信贷违约率为0.14%,1亿~10亿美元银行的信贷违约率为0.13%,虽然到2009年第三季度末分别上升为0.83%、1.23%,但仍低于同期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监管的银行2.71%的平均违约率。三是虽然倒闭和亏损机构数量有所上升,但比例仍低于大型银行。2009年第三季度末,1亿美元以下银行的倒闭比例为0.51%,1亿~10亿美元银行的倒闭比例为1.42%,远低于100亿美元以上银行2.68%的倒闭比例。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危机中大型银行紧缩信贷,而社区银行贷款额度不降反升,社区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逆周期信贷供给作用。据美联储分析,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社区银行资本充足率处于较高水平,从而避免了由于资本不足而导致的信贷紧缩。另一方面,社区银行对本地市场、企业客户的管理情况更为熟悉,并可根据客户需求量身定做信贷产品,能够迅速发挥替代作用,满足本地企业的贷款需求。此外,在资产证券化市场枯萎的情况下,原本依赖证券化提供资金来源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开始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社区银行可以利用其资金优势替代其金融服务,满足客户的信贷需求。 社区银行的上述表现表明,其经营模式是具有可持续性的。社区银行通过服务居民和小企业、主要从事传统银行业务和注重加强运用各种软信息”开展信贷评审的经营方式,能够较好地满足社区企业和居民客户的需求,提供周全、灵活的金融服务,并在金融服务中获得较好的收益。对社区银行和其他类型银行业绩表现的深入分析表明,社区银行的经营模式能否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取决于其管理水平的好坏。美国监管机构的研究表明,运营良好的社区银行的股本回报率在16.14%~17.25%,高于大型银行15.45%的平均水平;资产回报率在1.28%~1.43%之间,高于大型银行1.25%的水平。 启示与借鉴 实践证明,社区银行在美国是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经营模式。建议我国银行业充分借鉴美国社区银行发展经验,鼓励我国商业银行改变一味做大做强的经营理念,明确自身市场定位,实现差异化发展,满足实体经济多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积极推动中小银行发挥贴近社区、层级简单、与客户关系更为持久等优势,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积极支持所在区域经济发展。但是,也应当注意到,我国当前的银行业状况和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与美国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应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监管政策,加大财税政策和货币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加强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社区银行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一、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信贷支持力度,确保辖区金融稳定,为地方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全州人民银行将正确处理好落实宏观调控政策与支持地方发展的关系,依照国家宏观调控要求,更加关注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和运行趋势变化,灵活动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切实履行好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调控管理职责,支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增加有效信贷投放,保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积极拓展其他融资,力争2012年全州银行业新增融资资金30亿元,着力支持全州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正确处理好增加有效信贷投放与控制物价上涨的关系,贯彻落实好“总量适度、审慎灵活、定向支持”的货币信贷调节要求,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把握好信贷资金投放的力度、节奏和投向,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创造有利的货币条件;正确处理好金融改革发展与金融安全稳定的关系,坚持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生命线,以推动深化金融改革为抓手,不断提升辖区金融机构经营稳健性和风险防范水平,继续推进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着力推动农村产品服务创新,积极构建科学有效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工作机制,有效维护辖区金融稳定,为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二、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力求在金融支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上有新突破,促进地方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2012年是我州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桥头堡建设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兴边富民、扶持人口较少民族规划和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深度贫困群体脱贫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入实施,将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也为我州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全州人民银行将紧密结合辖区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做大做强信贷总量;积极推动融资方式多样化,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辖内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努力实现其他融资快速增长,着力优化融资结构,着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力求在金融支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上有新突破,促进我州地方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发挥金融整体功能,力求在更好地支持工业园区和实体经济发展上有突破

结合辖区实际,认真落实《云南省支持工业园区建设金融服务指导意见》等相关配套制度,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市场培育、银企对接、服务方式和产品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等方面积极推进,组织引导商业银行重点对落地园区的企业加大信贷融资支持力度,使工业园区真正发挥带动、示范效应,支撑全州经济快速发展;围绕金融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则,突出政策导向,引导商业银行利用银团贷款、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二)强化工作措施,力求在支持桥头堡主阵地建设上有新突破

认真组织实施《云南省人民银行系统支持服务桥头堡垒建设指导意见》,结合辖区实际和基层人民银行职能职责制订《西双版纳州人民银行支持服务桥头堡建设的实施意见》,围绕做大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推动金融改革创新、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和防范金融风险等重点工作,着力提高金融支持服务桥头堡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建立金融支持桥头堡建设情况监测报告制度,确保支持和服务桥头堡建设的各项金融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为支持和服务桥头堡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三)改善民生金融,力求在促进和谐社会上有新突破

积极发展民生金融,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和谐,积极争取财政政策支持,推动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在优化信贷结构中的杠杆作用。继续做好经济社会薄弱环节信贷支持,贯彻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妇女、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残疾人等群体创业促就业;进一步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普通商品房住房建设的金融支持;加大对民族地区的金融支持,继续发挥金融支持扶贫开发的积极作用。

(四)深入推进“一创两建”,力求在提高农村地区金融功能上有新突破

全面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即“一创两建”)是全省人民银行结合云南省“三农”发展需要,在破解“三农”金融服务问题上的重大举措。2012年全州人民银行继续组织推动“一创两建”工作,抓住农村担保抵押物不足的关键环节,推动金融机构从扩大抵质押物范围、创新抵质押模式方面着手着力进行农村金融产品创新,2012年涉农贷款增量上不低于上年水平、在增速上要高于当年各项贷款平均增速;抓住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关键环节,要求金融机构从加强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创新惠农支付服务方式方面着手着力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2012年要进一步扩大“惠农支付服务点”的布局数量,显著提高惠农卡的发卡数量及交易量;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农户信用信息和信用评价管理系统,扎实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新活动,着力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2012年农户信息采集面和入网农户要大幅增加。

社区银行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细分市场,建立档案 根据市场环境、客户及竞争情况,细致分析存款市场客户群体,将资金组织基础工作做实、做细、做精。要求各营业网点建立客户信息档案及客户存款分析档案。对存款市场变化情况、客户结构、额度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大额资金变动情况及同业竞争情况,按旬进行分析记载和备案。

明确重点,强力营销 稳定存量客户、营销优质客户,拓展潜在客户,实行分层营销,差异化管理,做到“三个转变”即:实现由“存款营销”向“客户营销”转变,由“资金营销”向“账户营销”转变,由“单一营销”向“多元营销”转变。要求各营业网点开展“扫街式”、“地毯式”营销活动,杜绝营销死角。

完善考核,正向激励 进一步优化存款绩效激励机制,将存款考核重点放在日均、月均存量及市场份额考核上,注重存款增长的有效性和平稳性;开展存款竞赛活动,根据各时期存款形势,开展阶段性存款竞赛。

抓住热点,捕捉信息 做到“三个围绕”,即:围绕“长吉图”、“长吉一体化”和“长东北”战略以及九台“三城两区”建设,密切关注九台老城、空港新城和卡伦新城开发建设及征地拆迁信息,为重点区域重点存款大户提供资金、结算、现金、信息等全方位金融服务,培育新的存款增长点;围绕九台“二三产业并举”战略,密切关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挖掘重点行业、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的存款潜力;围绕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密切关注财政性客户往来关系、结算渠道、机构设置、领导变动及同业竞争情况,针对不同单位特点,进行专业化、综合化、差别化攻关。

优化服务,提升品质 大型网点增设大堂经理,加强对客户指引和营销,适时将柜员分为VIP专区柜员和普通柜员,提升网点主动营销和差异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大文明规范服务考核力度,坚持业务知识、服务技能、服务礼仪培训的制度化和标准化,推行“限时服务”、“微笑服务”。同时,根据不同客户需求,适时为其提供免费用、短信提醒、个性卡号选择、上门服务、贵宾绿色通道等特色增值服务,提升客户忠诚度。

通过上述五项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6月30日,全行各项存款余额已达1179553万元,较年初上升109128万元,增幅10% ;较同期上升333511万元,增幅39%,为全行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九台农商银行召开党员代表大会顺利完成换届工作

吴超

7月22日,中国共产党吉林九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总行六楼会议室隆重举行。全行99名党员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会议由九台农商银行张海山行长主持,会上高兵董事长向全体代表做了题为《加强党的建设 奋力跨越赶超 为打造一流的现代化商业银行而努力奋斗》的党委工作报告。罗辉监事长宣读了《九台农商银行2008年至2011年党费收缴使用情况报告》。

大会按照《中国共产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规定,经过代表们的充分酝酿和民主选举,投票选举产生了九台农商银行党委委员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并在随后分别召开的党委、纪委第一次会议上,选举高兵同志为党委书记,高中华同志为党委副书记;罗辉同志为纪委书记,丁彪同志为纪委副书记。

全体与会代表认真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党委工作报告,一致认为报告实事求是地回顾和总结了过去三年来的工作,肯定了成绩,总结了经验,明确了未来一段时期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大会自始至终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充满了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浓厚氛围。本次党员代表大会顺利完成了九台农商银行党委换届工作,进一步增强了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和领导作用,为实现全行未来三年的发展目标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九台农商银行开展社区共建助推社区文化建设

吴超

7月27日下午,九台市福星广场舞翩翩、歌嘹亮。一台由九台农商银行与九台街道办事处、九台市文体局、九台市民政局共同举办的纪念建军85周年双拥文艺演出在这里隆重举行。此次双拥文艺演出邀请了九台市人民武装部及驻九台市吉林省军区教导大队的领导、官兵们共同观看了文艺汇演。同时,精彩的演出还吸引了广大市民的驻足观看,不仅活跃了居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陶冶了居民高尚情操,还使广大居民充分认识到了“双拥”工作的重大意义,促进了军政军民关系,推动了“双拥”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今年,九台农商银行实施了“社区共建”工程,主要是以“加强社区文体基础建设、环境卫生建设、扶贫救困建设、思想道德建设、健康生活建设、普法建设”等为主体,与地方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共建文明社区,履行社会责任。此次文艺演出是九台农商银行社区共建的一部分。目前,与长春市委宣传部以及九台市相关部门达成了合作协议,共建长春市“十大文明社区”和九台市“两大文明社区”。

河北永清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到九台农商银行考察

吴超

8月1日,河北省永清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张金龙理事长、副主任冯宝祥及机关部室经理、信用社负责人一行17人就农村商业银行组建及经营工作到九台农商银行调研考察。

九台农商银行热情接待了永清联社考察团一行,并在九台农商银行高新支行三楼会议室举行了座谈会。会上,永清县联社一行首先观看了九台农商银行专题宣传片,随后高兵董事长就九台农商银行基本情况及服务县域经营方面的做法向考察团一行进行了详细介绍。在听取介绍后,考察团对九台农商银行在组建短短3年多取得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并诚挚邀请九台农商银行有关领导到河北永清县联社参观指导。双方还就股金管理等工作进行了交流探讨。

九台农商银行张海山行长等领导陪同调研。

德惠联社举办“榜样的力量”员工主题演讲比赛

王中峰

2012年8月3日,德惠联社举办了以“榜样的力量”为主题的员工演讲比赛。全辖各社的26名选手参加了比赛。

选手们通过对榜样的理解和对自己身边榜样的讲述,领悟了榜样的真正内涵,通过对榜样的信仰和自身的努力,形成人人争做榜样,人人努力成为榜样的良好氛围。通过一轮主题演讲和一轮即兴演讲,王博等7名选手分获一至三等奖。

九台农商银行获“年度最佳品牌形象”奖

何景阳

社区银行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社区银行的界定

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2012)对社区银行进行了如下的界定,“社区银行主要在有限区域内从事存贷款业务,并依赖于关系融资方法,通过与客户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来获取特定的信息”。在判别标准上,FDIC提出了以下几个量化指标:(1)资产规模在2010年底少于10亿美元;(2)贷款与总资产之比大于33%;(3)核心存款与资产之比大于50%;(4)分支机构数量多于1家,但不超过75家;(5)分支机构设立的州不超过3个;等等。

不过,与其本来涵义相比,目前国内所指的社区银行,并不是针对机构的整体属性,而只是关注对社区客户所提供的服务本身。目前在这一领域中备受关注的几家银行,在机构属性上(从规模、业务结构以及客户结构来看)与真正意义上“社区银行”相去甚远。

不管概念上如何去判定,对“社区银行”关注度的上升,反映了中国银行业在过去一段时期中的一个重要趋势,即普遍加大了对零售银行业务的发展力度。这一调整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一方面,市场竞争日渐加剧,银行在拓展传统大企业客户时所面对的挑战(来自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越来越多,议价能力和获利空间为此受到较大削弱,亟需拓展新的客户和收入来源;而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无论是总量还是类型)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零售银行业务的市场潜力开始逐步显现。在这种背景下,更多的银行(特别是之前更侧重大企业客户的大型银行)试图介入小银行的传统领地,拓展所谓的“社区银行”服务,已成为很自然的战略选择。

不过,尽管发展的方向是确定的,但有一些问题,比如,“社区银行”业务的经营状况究竟如何?与一般意义上的银行业务相比,竞争优势何在,潜力到底有多大?大银行在这一领域的迅猛发展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等等,仍待进一步探讨。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回顾美国社区银行业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演进轨迹,对相关问题做一个系统的梳理,以期对中国银行业(特别是地方小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美国社区银行业概貌

根据上述FDIC的界定标准,截至到2011年底,在FDIC投保的社区银行共有6794家,比1985年减少8869家。考虑到同时期内新成立的社区银行为1740家,26年间,美国社区银行数量累计减少超过10000家,占1985年全部社区银行数量的67.73%。与此同时,大银行(非社区银行)的数量同样有所减少,从2238家下降到563家,扣除新增牌照,累计减少1921家,下降幅度更是高达85.83%。银行数量大幅减少,反映了美国银行业竞争加剧、市场份额日渐集中的趋势。

银行数量减少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即破产倒闭、合并、被兼并以及其他因素。其中,绝大多数破产倒闭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储贷协会危机和2008年至今的次贷危机期间。合并与兼并的高峰则出现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中期,都是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时期。90年代中期之后,社区银行合并的步调大幅减缓(见表1)。

银行数量急剧下降意味着行业集中度大幅上升。从1985年至2011年,美国银行业总资产从3.7万亿美元上升到13.9万亿美元,增长近4倍,大型银行的扩张速度则远远超这一水平。目前美国最大的4家银行集团,即美洲银行(BOA)、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花旗银行(Citigroup)和富国银行(Wells Fargo)在1984年的资产总额约为2280亿美元,市场占比约为6.2%。而到2011年末,4家银行的资产总额已达到6.1万亿美元,增长近30倍,市场份额高达到44.2%。

与大银行的迅猛扩张相对应,以社区银行为主体的小银行的市场份额则明显下降。1984年,社区银行的资产规模占全部银行业比重约为38%,到2011年则下降到14%。从时间上看,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早期,社区银行的市场份额下降较快,与银行业危机直接相关。在平均规模上,社区银行与非社区银行之间的差异明显扩大,1984年,非社区银行的平均规模约为社区银行的12倍左右,而到2011年,非社区银行的平均资产规模达到214亿美元,而社区银行的平均规模仅为2.9亿美元,二者间的差距扩大到74倍。

从网点数量看,社区银行的占比也明显下降。特别的,在所考察的时期内,与大银行网点数量持续增加相比,社区银行的网点数量则一直呈稳步减少态势。网点总量从1984年的43680家下降到2011年的35851家,每家机构的平均网点数量略有上升,从3.3家增加到了5.3家。而非社区银行的网点总量则从1984年的40658家稳步上升到2011年的62329家,每家机构的平均网点数,从17.2家大幅增加到111.7家。

社区银行的经营特点

传统上,社区银行是以零售业务(小微企业与个人)为主,并以关系融资作为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不过,在过去二十多年中,随着银行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大银行在零售业务领域的急速拓展,极大地挤压了传统社区银行的生存空间,不得不通过业务调整加以应对。总体上看,在此过程中,社区银行的风险偏好明显上升,一是资产平均期限有所延长,通过期限错配加大来提高收益;一是在零售业务以外,积极拓展工商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业务,这与大银行的调整方向正好相反。1984年,零售贷款(含对个人的住房抵押贷款)占社区银行全部贷款之比为61%,到2011年末,下降到36%,而同一时期,大银行的零售贷款占比则从35%上升到了54%。

更具体地分析,在几类主要贷款中,社区银行的抵押贷款、消费贷款占比明显下降,对工商企业贷款则保持平稳,与此同时,商业地产贷款占比则大幅提高。与之相对应,大银行的抵押贷款与零售贷款占比稳步上升,商业地产贷款略有下降,而工商业企业贷款则大幅下降,其他资产(含证券投资)占比则明显上升。从资产配置情况看,社区银行的业务模式相对传统和单一,对信贷的依赖程度甚至还有所提高,而大银行资产多元化的趋势相对明显。

由于机构数量众多,且所处的地区间差异也很大,社区银行的业务侧重也有很大的分化。根据不同机构的业务特征,FDIC将社区银行划分为7种不同的类型,即抵押贷款类(个人抵押贷款占总资产比重超过30%)、消费信贷类(信用卡等消费信贷占比超过20%)、商业地产类(商业地产信贷占比超过30%或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比超过10%)、工商企业贷款类(工商企业贷款占比超过20%)、农业贷款类(农业贷款占比超过20%)、多专业类型(符合前述5种类型标准的两种以上)以及非专业化类型(不属于任何一种类型)。从发展趋势看,在1984~2011年期间,商业地产类机构数量占全部社区银行的比率从2%大幅上升到24%,工商企业类机构和消费信贷类机构则明显减少,占比分别从11%和9%下降到2%和1%。

社区银行的业绩状况

用税前资产收益率(ROA)比较,在90年代中期之前,美国社区银行的经营状况与大银行基本持平,但在之后的时间里,其经营效率方面的劣势日益明显,差距逐渐加大(见图1)。到次贷危机期间,两类银行的收益都出现了大幅下降。平均来看,在1985~2011年期间,社区银行平均税前ROA为1.05%,显著低于大银行的1.31%,也低于银行业整体平均水平(1.25%)。

对利润作进一步的分解后,可将社区银行与大银行之间的盈利差异归结为几个主要原因:一是社区银行收入结构相对单一,非利息收入占比较低,缺乏收入增长的来源;二是利率市场化所导致的存贷利差收窄,对社区银行收入产生了更大的冲击;三是社区银行与大银行的经营效率差距日渐扩大。

从收入结构角度考察,社区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明显低于大银行(见图2)。在1985~2011年期间,社区银行非利息收入与总资产之比为0.85%,远低于大银行的2.05%。究其根本,是因为社区银行业务模式单一,拓展非利息收入的能力相对有限。从与大银行的分项比较来看,除了储蓄账户服务收费与大银行大体持平外,在信托收入、金融市场收入、服务收入以及证券化收入方面,社区银行都明显偏低。

从趋势上看,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从90年代早期开始,美国银行业的净利差水平一直在稳步下降。尽管在大多数时间里,社区银行的净利差都高于大银行,但由于收入结构的单一性,净利差收窄对其产生的冲击明显高于大银行。

在经营效率方面,社区银行与大银行的差距日益扩大。以效率比率(Efficiency Ratio)来衡量(非利息支出除以营业净收入),在考察期内,社区银行的经营效率在90年代中期之后开始逐渐降低,而且,与大银行之间的差距开始逐渐扩大,并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初达到最大。根据效率比率的构造,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释社区银行经营效率的下降,一是非利息支出相对较高;二是总收入增长相对较慢。从实际数据来看,收入结构单一导致总收入增长缓慢,应是更主要原因,这说明,在过去20多年中,银行业范围经济的特征在不断增强。

社区银行的风险与资本

当然,尽管整体业绩表现落后于大银行,但社区银行仍具有一些明显的比较优势,特别是信用风险相对较低(见图3)。在考察期内,社区银行的坏账损失(核销率)全面低于大型银行,在信用卡、个人住房按揭、农业贷款和消费信贷方面更显突出,信用成本仅为大银行的一半左右,甚至更低。这一情况,反映了社区银行所倚重的关系融资技术,在特定领域的风险防控方面有其独特优势。

尽管实际信用损失较低,但社区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却长期高于大银行,或许除了覆盖风险外,社区银行将持有较多的资本作为增强客户信心的一种手段。从趋势上看,从90年代初开始,美国银行业整体的资本充足率迅速上升,这与巴塞尔协议实施有直接关系。相比较而言,社区银行平均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更高,基本维持在15%以上,高于大银行的13%左右。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二者间的差异显著缩小。

留存收益和外部融资是银行获得资本金的两个主要渠道,相比而言,社区银行更依赖于收益留存,大银行外部融资占比则相对较高。在1984~2011年期间,留存收益在社区银行总资本中占比到了48%,而同一期间,大银行资本金构成中留存收益只占29%。从时间趋势来看,在经营平稳的时期,留存收益是社区银行资本的主要补充渠道,而在经济波动较大,特别是危机时期,银行盈利能力大幅下滑,内源融资能力下降,对外部融资的需求明显增强。此外,在银行发展较快的时期(如兼并),也会有较大的外部融资需求。

在外部融资方面,除了传统的股权融资外,美国监管当局还允许银行发行信托优先证券(Trust Preferred Securities,TruPS)来补充资本,在次贷危机爆发前,此类证券成为美国银行业募集资本的重要途径。尽管在规模上,社区银行发行的TruPS与大银行不可同日而语,但在2000~2007年期间,通过TruPS募集的资金仍占到了社区银行外部融资的一半。针对一些规模较小,不能在公开市场直接发行TruPS的社区银行,一些投资银行还开发出了相应的担保债务凭证(CDO)工具,将其进行打包发售。

2007年之后,次贷危机的爆发对TruPS市场造成了致命打击,市场规模急速萎缩。此外,“巴塞尔协议Ⅲ”也对银行资本做出了更为严格的界定,大大削弱了TruPS的价值。为此,2007年后,美国政府设立了两个计划来为银行进行临时性资本补充,一个是2008年启动的不良资产处置计划(TARP),在该项目下,财政部专门成立一个资本购买计划(CPP),用于直接购买金融机构的资本,其中也包括社区银行。另一个则是2010年创立的小企业信贷基金(SBLF),该基金中,有300亿美元可用于购买社区银行的资本,以改善小企业的信贷可得性。

总结与启示

总的说来,在过去20多年中,因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和几次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银行业经历了深刻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趋势是银行业集中度明显上升,大银行(特别是超级大银行)的市场份额大幅提高。与之相对应,以社区银行为主体的小银行的生存空间则受到较大挤压。概括起来,在此期间内,社区银行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银行的“社区化”转型,直接侵蚀了社区银行的传统领地。随着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的不断发展,“社区化”业务中所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缓解,这为越来越多的大银行介入该领域提供了便利,同时,大银行在资金成本以及运营效率上的比较优势开始逐步显现,导致竞争日渐激烈。

第二,利率市场化对社区银行造成较大的负面冲击。从90年代早期开始,美国银行业的净利差水平一直呈稳步下降趋势。当然,由于目标客户议价能力上的差异,在大多数时间里,社区银行的净利差水平都要高于大银行,但由于客户需求和收入结构相对单一,受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却更为明显。

第三,城市化水平提高也削弱了社区银行的客户基础。在考察期内,美国人口向大都市区聚集的趋势仍在继续,且保持了较快的速度。对于机构分布和业务重心主要在小型县域和农村地区的社区银行来说,这一变化意味着客户以及业务机会的持续流失。

第四,互联网金融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广义上的互联网金融,既包括网络技术在银行业服务中的广泛引用,也包括近来比较受关注的互联网企业对金融业的渗透。总体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地理区域,克服了传统银行服务在距离上的不经济,由此给客户提供了更多的转换服务机构的选择。在这种新的环境下,社区银行网点下沉的优势将受到较大的挑战,考虑到互联网渠道极低的成本,这种潜在威胁或许相当严重。

当然,在面临众多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能看到社区银行所具有的一些独特优势,特别是其所倚重的关系融资模式,在现代银行业的竞争中仍显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凭借这种融资模式,社区银行在局部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上仍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远高于大型银行。而同时,在信用风险的控制上,社区银行的表现也全面优于大型银行,坏账成本相对较低。

尽管并没有明确的“社区银行”分类,我国数量众多的地方中小银行(包括大部分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以及村镇银行在内)基本都具备社区银行的主要特征,如服务对象以本地客户(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为主,业务模式相对传统,更依赖重视客户“软信息”的“关系融资模式”,等等。长期以来,这些中小银行都是支持我国地方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市场准入放松以及大型银行的“社区化”战略,中小微企业及零售客户领域的竞争开始日趋激烈,而且,城镇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也给部分地区的中小银行形成了较大的挑战。所有这些,与美国银行业曾经的经历并无二致。考虑到以上这些趋势在未来仍将持续甚至强化,那么,美国社区银行业在过去二十几年中的变迁,或预示着我国中小银行未来发展的轨迹,为此,中小银行自身以及监管部门都需提早研究和应对。

从小银行自身来讲,一是利用关系融资模式的优势,以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夯实客户基础,以应对市场竞争;二是提高业务能力,适度拓宽非利息收入来源,优化业务结构;三是强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四是要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商业银行发展要求的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制度,拓展资本金补充机制,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好了,这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社区银行工作总结(精选5篇)全部内容,希望大家看完这篇由小编精心整理的内容后,能对社区银行工作总结(精选5篇)相关文章有所了解,解决你的困惑。(本文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6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