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心理学论文(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职业心理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心理障碍主要表现防治措施

1当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成长阶段是人生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最大特点是波动性和迷惘性,他们正逐步进入成年人的社会角色,但对社会、家庭而言,因其经济不独立,思想不稳定,世界观尚未成型,实际仍是“未成年人”。

这个时期心理障碍常表现为偏执、自负、多疑、焦虑、冷漠、狭隘与狂妄等。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他们的心理活动有其特点,在生理,不断向上进取;另一方面对精神情绪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比较弱,容易产生极不稳定的日间杂波。当主观和客观发生矛盾,情绪受到挫折时往往悲观失望,甚至无法解脱,紧锢在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致使心理失常而患病,轻者不承认自己有病,虽说能坚持上课,但是成绩十分不理想;重者会做出残害自己或者危害社会的事情,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害四名同学案就是个特别的例子。我校也有患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中有的休学或者失学,有的甚至长期不愈,不仅自己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更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我校有一位男生,无缘无故的焦虑,导致严重失眠,到我校门诊部求治,却查不出任何毛病。整日生活在焦虑不安的痛苦之重,这样的学生如果遇到特殊事情的激发特殊因素的刺激,难免会产生超常规的行为,这些都提醒我们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疗,改变以往“见病不见人”的旧生物医学模式和形而上学观点。

2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2.1适应能力差

2.1.1难以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心理落差大

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所面临的人生第一次考验就是自我心中的落差感。他们同样十年寒窗,他们同样怀着更高的梦想,想象着通过高考能够达到人们价值观念中所说的金榜题名。然而高考下来,无论是基于什么因素,他们未能达到梦想中的“登堂入室”,无奈之下选择了原本没有什么特殊级别差异化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但这种落差不自觉显现在他们的心中。落差之二便是新生活的较大改变,大学校园远比中学校园面积大,楼群林立,是个小社会。我国高校采取的是住宿制,步入大学即意味着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过集体生活。在中学除了学习,一切事情都由家长代劳,加上独生子女骄生惯养,上大学后,一切亲力亲为,适应能力不强的就会经常被孤独不安、焦虑所困扰,尤其是习惯了农村生活环境的大学生到喧闹的城市后,易产生压抑和自卑感。如一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满眼灰色的楼群产生厌恶情绪,大脑反应慢,经常出现忘记返回路线的情况。

另外,大学生活的压力让学生觉得自己再不是天之骄子,一枝独秀。校园是个小社会,不是一尘不染的圣地;奖学金的评定、入党、提干等等竞争初见端倪,书呆子不受欢迎,个人的风采和魅力最重要,不再有人把你当作宝贝,很可能从过去的宠儿沦为不起眼的小角色。从个人中心的小圈子到无穷无尽的网络中这一环,不能很好完成社会化转换,必然产生挫折感,因此很多人进入大学新奇过去后就甘于平庸,雄心壮志不复存在,所谓“60分万岁”不是罕见现象。

2.1.2对学业的不适应,对如何合理平衡职业技能学习和综合素质学习的不适应

职业心理学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生,自我认知,自卑

在近三年的德育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和《职业道德和法律》这两门课程时,笔者发现大多数中职学生的自我认知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最突出的一个表现就是自卑心理普遍存在。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看不到自我的不足,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如今,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格和健全的心理素质也成为教育者的重要任务,因此,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自我认知过程中的自卑心理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中职学生自我认知过程中自卑心理的表现

我们知道,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首先要进行自我认知,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职业生涯规划论文,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而部分中职学生自我认知存在误差,认为自己毫无优点,有的只是一大堆缺点,因此不可能确定什么职业奋斗目标,以后只不过是混碗饭吃罢了,不需要作什么职业生涯规划。还有一部分中职生认为自己有优点,但是优点比较少,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方法和步骤,依据自身的条件,根本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而在学习《职业道德和法律》这门课时,其中有一个互动项目,就是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同学选出一个代表,大家都写这名代表的优点。这个活动在各个班级进行得都比较成功。但是在所有的班级进行这项活动时,都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如果选出的代表是班干部或者学习较为优秀的同学,其他同学写的优点他大多都认为比较符合自己,但是如果选出的代表是班级成绩不太好或者经常受到老师批评的同学,当他(她)听到其他同学写的优点时,他往往认为是同学们在嘲笑他、讽刺他,因为在他的心目中认为自己没有优点,是一个坏学生”,正是对自己的极端不自信,导致这类学生在听到大家评价他的优点时,往往有些气急败坏。

以上两个例子突出表现了中职学生自我认知过程中存在着极大地偏差,而这种偏差出现的重要原因就是自卑心理的根深蒂固。

二、中职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

中职学生大多都是16—18岁,正是花样年华,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美好时代,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却如此自卑呢?通常自卑心理的产生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的原因。内在原因主要体现在人的性格偏差上,有以下几种性格特征的人,如;小心眼、内向、孤僻和偏见论文格式模板。这种人本能的看不起自己,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明明自己有很多的优点,但总是妄自菲薄,总认为别人就是瞧不起自己,天生就比他人差。在中职学生中,这样的学生有一定的比例,但不是主要的部分。从笔者的调查了解来看,中职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原因,更多的来自外部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学习成绩差,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职业学校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成绩都不太好,可以说从小学到初中都不是好学生,好孩子。他们学习成绩差,厌学情绪严重,学习兴趣低职业生涯规划论文,体会不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从而造成他们没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应试教育指引下,部分教师对学生只看重分数,而忽视了育人,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教学上存在着轻视,教育上存在着歧视,他们是被边缘化的群体。在这种压力下,他们大都认为自己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失败者,自卑倾向日益严重。

其次,家庭教育的失败或缺失。

当前,大多数中职生都来自于农村,在他们幼年时,父母迫于生活的压力,纷纷外出打工,他们大多都是和自己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我们一般称这些孩子为留守儿童”。由于祖父母一般都溺爱孩子,对孩子管教不力,加上父母亲情的缺席,使这些孩子根本不可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在这种状况下,缺乏管教的留守儿童”长大后,大多数成绩不好,不太遵守校规校纪,于是经常会受到在外辛苦打工的父母的严厉指责。正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败或缺失,导致学生孤立,消极对待生活和学习,从而走向否定自我的自卑困境。

再次,社会上对职业学校误解的影响。

目前,虽然中职教育得到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但是社会上对中职的一些错误看法仍然存在这消极的影响。进中职无为,学技术无路”的思想还存在于一部分人头脑当中,由此引发对中职学生冷眼瞧、偏心待等现象。因此,外界舆论的压力也是造成中职学生自卑心理的主要成因之一。[1]还记得有一次上课,学生说,老师,咱们学校叫农校,多难听呀,出去我都不好意思说我是农校的。我以前的同学都很好奇,说农校都是学种田的。我看咱们学校以后要是升格了,可一定要把农业两个字去掉。”学生的话,其实正是社会上很多人的看法。

除上述主要原因外,还有诸多因素。如有家境不如人,家庭经济较困难,互相攀比而产生的自卑。还有的学生认为家长没能力,无权又无关系,做什么事都不如人而自卑。还有的女生认为自己外形不如人而自卑。更需指出的是,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出人头地”的风气越来越盛行,受其影响,学生之间不比学习,而比外表,这也是造成某些学生自卑的重要原因。也有部分学生,对社会职业生涯规划论文,对工作认识不足,当受一两次挫折后,就怀疑自己,出现悲观情绪。当长期被自卑感笼罩的中职学生,不仅心理活动会失去平衡,生理上也会引起变化,生理上的变化反过来又影响心理变化,更加重人的自卑心理。

三、中职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调试方法

那么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使中职生走出自卑的泥沼,增强自我认同感,重拾自信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实行鼓励教育,多表扬学生。在面对认为自己毫无优点的自卑学生时,老师应该认真地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有或多或少的区别,你没发现,只是你缺少发现的眼睛,或者自我谦虚罢了。老师在任何时候,即便在批评学生时,都应该首先指出学生的优点,然后再指出他的错误,当然要用较为委婉的语气指出,可以用如果你能……就更好了”,或者用一种幽默的语言说出你对他错误的不满,以便尽可能少地伤害学生敏感的自尊心。长期遭到批评和指责的学生,如果能够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相信自我认同感会逐渐得到增强。

其次,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向学生灌输正确的成才观论文格式模板。应该让学生明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评价一个人是否成才的标准不是考分而是个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只有那些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平时多给学生讲一些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企业家成功的例子,让他们懂得职业教育尽管在培养人才的出发点和时间与其他普通教育有所不同,但它们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澄清中职生在人才观上的片面认识,促使他们更新观念,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再次,鼓励学生表现自己,寻找自己的潜能。要真正除去学生自卑心理,重塑他们的自信心,就必须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切实的行动,引导学生从已实现的事情得到鼓舞,增强信心。在集体活动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力所能及、把握性较大的事情,给学生以表现和施展的机会,让他们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从而有效地克服自卑。

最后,积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针对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职业生涯规划论文,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通过各种渠道时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给予他们适度的挫折教育”,提高他们在面对各种挫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样他们才能将自己的不满、困惑升华为斗志,才不会被失望占据了斗志。时刻以你行,我也行”的信念去开拓人生境界,去积极进取,从而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2]此外,学校要开设心理教育课程和设立心理咨询辅导室,针对学生的心理现状,系统地、科学地、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课程学习,并对出现的心理障碍及时予以疏导和缓解,保证学生在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能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消除自卑心理的阴影,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业,积极主动地走向社会。

总之,教师应根据各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和教育。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帮助学生挺起自信的胸膛,积极乐观地学习和生活,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过应当明确的是,授之以渔”比授之以鱼”更重要,教师的职责不是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重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的方法,教会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才是根本。

中职学生自我认知过程中的自卑心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中职教育工作者长期面临的难题,这一问题解决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职教育的成败。这一问题的解决,也是解决中职学生厌学问题,行为不良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应该充分重视。只要我们能积极面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积累经验,相信不久的将来重回自信的学生会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陈东明,中职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4)

[2]王健生,学校心理教育全书—自卑的心理调适[M]. 北京:九洲出版社.2005

职业心理学论文范文第3篇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新课题,采用边学、边干、边探索、边总结的做法:

(一)深入调查研究学生的心理形成与发展

除了学校教育外,还有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就家庭环境来说,我们调查发现以下几种问题:家庭独生子女依赖,自私、不能吃苦、生活自理能力差;富裕家庭子女乱花钱、贪享受、高消费、勤俭观念差;破裂家庭子女情感受挫折,缺乏家庭温暖,孤僻,自卑;不良家庭子女棍棒教育,经常被训斥,打骂,逆反心理重。在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分析、心理疏导,使学生能深切地体会到自己的心理健康与自己成长和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只有营造一个互相信任、相互尊重的氛围,师生之间才能容易进行思想沟通,才能产生情感交流和共鸣、发生情感感应和情感支持等作用。

(二)确定实验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多学科理论的综合为依据的,在价值取向、具体目标、教育内容和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特点,与德育工作有所不同。我们结合基础教育性质和特点,制定了实验方案,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培养学生有“自我意识、群体意识、学习意识”。

(三)构建课程体系

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现在课程体系里并融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有机渗透到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潜在课程中,构建“尊重、激励、合作、愉悦”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单一的学科结构的限制,弥补教学大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完善教学目标体系。

(四)呼唤乐学回归

乐学是我国优良的教学传统。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学生产生了怕学、厌学、甚至拒学情绪,扼杀了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如果学生在学习中缺乏成功感、自信心,就会妨碍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老师要注意学生学习心态的平衡,寓教于乐,实现成功教学、和谐教学,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慰和满足。

(五)协调师生关系

教师上课时会在课堂上有很多方面的表现,教师各方面的表现都能被学生观察到、注意到、进而仿效。如果一个教师心理不健康,就容易出现暴躁、焦急、恼怒的情绪,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会缺乏爱心,缺乏责任感,从而使课堂教学中产生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产生不稳定的情绪。所以要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克服师道尊严,教师决不能讽刺挖苦,也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因为这样做就会让学生对教师疏远甚至畏服,最后导致出现逆反心理。

二、在职业学校中要建立起必要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

在职校中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职校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保证。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校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机制上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建立舆论导向机制

1.舆论导向。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既需要用现代教育理念做指导,也很有必要更新观念,转变旧的传统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

2.理论指导。在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必须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地学习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等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循序渐进地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老师、家长,尤其是有实验班的学校老师、学生学习,提高理论认识。

3.目标导向。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健壮的体魄,正常的智力,并且有较好适应能力,把他们锻造成为新世纪的新人,总体要求是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教师心中必须有明确的培育目标,在家长心中必须明确孩子发展的方向。

(二)评估机制每学期可以建立两次“负担监测”制度

通过座谈、抽样调查、普查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业负担、心理负担进行分析、研究,及时反馈、调控,从素质教育目标出发,建立学校管理规程。通过每年的“评先”,每学期的考核以及职称评定、各种奖励活动,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实验,大胆探索,对改革实验有成效的给以奖励。

(三)参与机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

1.领导重视。我校的实验得到了各方面有关领导的支持、关心。领导经常亲临班级,鼓舞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2.专家指导。建立了实验领导和课题研究机构,学校建立了课题实验领导小组,并请专家教授作为我们课题组的顾问,开展指导。

3.教师、学生积极参与。全校每个年级均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师人人有课题。老师们积极投入实验,热情很高。

职业心理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职业道德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230-02

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推广,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于提升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高职学生如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学内容职业化——突出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而其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实效性的提高必须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因此,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必须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整合,以“一线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基点,以企业对人才要求为要素构建若干内容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主题突出、鲜明的教学模块,变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以正确的人生价值教育为主线,加强意志品质、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心理抗压能力等关键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职业选择、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原则与规范进行教育,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是职业道德,作为高职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道德观。

(二)结合专业、岗位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的共性表现为社会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共同职业道德要求。职业道德的个性即行业职业道德,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道德要求。行业规范往往是从事该行业人员必备的职业道德。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共性的范围,还应该进行个性化的行业职业道德教育。高职学生只有集共性与个性道德品质于一身,才能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引入行业职业道德,丰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结合专业及岗位群的要求开展教学,让学生明确将来从事的职业或岗位应该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三)引入企业文化理念,增强学生的职业价值认同

当前,相当一部分高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就业后被“炒鱿鱼”,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高职学生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而企业文化是职业道德的有效载体,为了做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对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要把现代企业文化引入教学内容中注重、突出敬业、责任、创新、服从、守时、沟通、吃苦、细心等职业态度的教育与培养。根据企业文化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遵守企业的生产流程,培养质量意识、遵守企业的安全生产制度,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按企业要求规范学生言行举止,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二、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注重职业道德行为的培养

要充分重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创新和完善课堂教学形式,是教育方法创新的一个具体方面,要在保持传统讲授法优势的前提下克服讲授法的不足,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授课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融“教、学、做”于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因此,一是打破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旧三中心”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的“新三中心”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从以往被动的客体地位提升为积极的主体地位。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正确、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之后,运用灵活多样新颖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可以根据职业道德的教学内容和特点采用专题讲授、上台演讲、课堂讨论、主题演讲、专题辩论、角色扮演、影视教学、参观调查、社会实践等方法。通过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常态化——加强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

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是在职业生活中积累、培养的过程,职业道德只有在职业道德训练的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升华。高职学生作为“准职业人”,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养成仅靠课堂教育是难以实现的,只有让学生到实践中去领悟、体会和感受,才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过程中便显得格外重要。目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其主要问题不是缺乏理论知识,而是在行为能力上。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有了较深的理解,关键的问题出现在“知行合一”上。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把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兴趣,促进高职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活动设计:一是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选取不同的重点与难点,设置不同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上与企业的要求相衔接,把企业要求职工的行为规范作为培养高职生日常行为的部分规范要求。二是选用案例时选取与专业相关的案例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行业职业道德的认识。三是不管是课堂纪律还是实践活动的纪律按照企业的纪律要求进行设计。

四、考核方式过程化——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

道德评价是人们依照一定的标准、根据和方法,对某种社会道德、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的价值和性质进行判断,以达到扬善抑恶目的的一种特殊评价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目的不仅让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采用适当的方式,从理论教育入手,同时让理论来指导学生的行为,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达到知、情、行的统一。因此,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考核要更加关注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过程而非结果。从评价主体来说,实现评价主体多样化,改变单一评价主体为多方评价主体,采用任课教师评价、辅导员评价、同学评价及自我评价相结合。从评价方法来说,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改变单一评价方法为全面的、多角度的评价。即坚持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理论考试与日常行为表现相结合、平时作业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评价办法。从评价内容来说,职业道德的教育既是内化的过程,更是外化的过程。坚持理论认知与日常行为相结合、课内表现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通过考核方式的改变,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力求知行统一。

五、建立校企互动的教育途径——让学生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感悟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过于强调教师主导地位,过于强调课堂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道德行为体验;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灌输式”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对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教学过程存在着知行分离的教育困境。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教育困境,就要不断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把职业道德教育过程向企业延伸,不断丰富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校企互动的教学模式。因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把企业文化引入课堂,建设具有职业化特征的课堂教学,还应进一步深化与企业的合作,以校企合作为突破口,不但要“引进来”,而且还要“走出去”,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身临其境地感受企业文化,切身感受企业生产经营中员工所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了解岗位所需的职业道德。通过校企互动,可以培养学生关心企业、了解企业、研究企业、服务企业的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吸纳优秀的企业文化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甚至把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学生到企业实习、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起到导向的作用。

六、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示范化——为学生树立职业道德的榜样

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教师是关键。教师作为一个职业人,其所作所为都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正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德高为师,学高为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立场、道德修养、敬业精神、创新意识、治学态度及日常行为举止对高职学生都有着最直接、最强烈的影响,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及以身立教的思想,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抽象的道德标准、行为习惯内化为教师的道德行为及职业行为习惯,并在言行举止中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直接楷模与巨大的教育力量;同时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及学校对教师的职业要求,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企业制度、企业文化、职业核心价值观、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要求,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及学校办学特色和育人要求,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探讨教学改革,把教材体系变为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充分发挥企业员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榜样作用,使学生在学习、工作及生活中不断感悟、内化,从而不断提高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珏.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许倪倪,肖杰.如何将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带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J]·文教资料,2009,(1).

[3]应金萍.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培养机制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9,(3).

职业心理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8S”理论;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纵观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2011-2015年)指出:护理事业的主要目标正在由前一个五年的“以健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向“‘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发生改变。

初中起点的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随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拟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培养出的五年护理毕业生在理论知识动手操作能力等刚性素养方面,人文素养、行为习惯和心理素养等软性素养与优质护理服务的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已经成为五年制护理毕业生顺利就业的瓶颈。护理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教育,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在社会需要的护理人才不仅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有丰厚的人文素养和良好的心理素养,这是为人之本,从业之基,执业之要。未来护理人才的竞争将是在硬性护理技术基础上软性护理素养的较量。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渴望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这无疑对护理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尝试将企业上广泛应用的“8S”理论尝试性引入到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中,通过有效干预,着重培养、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软性素养,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目的。

五年制护理学生在校的学习中,在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培养上侧重实施“前4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升操作技能等刚性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护理的基本功;在软性职业素养的养成上侧重“后4S”(素养、安全、节约、学习),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内涵,培养他们的隐性素养。

(一)运用“前4S”管理 理论操作要兼顾

课程的设置,可以将护理教育课程分为普通类(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类(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人际沟通、护理礼仪、计算机等)及专业类(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三大模块,根据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组合。课程的实施,采取学分制的形式、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办法,以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的形式组织教学,使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逐渐脱离旧有模式。

实训基地要营造真实的医院氛围,尽可能贴近医院、贴近临床,从技术、管理水准以及质量安全等方面模拟医院环境,并突出职业素质训练,让护理学生在一个仿真的医院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训,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清洁习惯开始。指导教师可以让学生组长监督学生清扫实训场地,维护保养医疗设备。清扫要全面彻底,以保证保持实训室干净明亮。实训过程,注重强化基础训练,动作规范,举止得体,指导老师要充当裁判员的角色,让学生勤于动手,严格管理,形成真实医院工作环境的氛围,在实训课日常教学的最后一个程序,指导老师可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归纳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从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加以改正提高。从而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训基本功,长久规范促成良好习惯的养成。

(二)运用“后4S”管理 提升学生软性素质

以活动教育人,以形象影响人。中高职学生来校绝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技能,还必须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文素质,是一种软实力,是隐形的,是护生从内心深处散发出的气息,良好的人文素质,能超越药物的治疗,有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学人文主要靠内化,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就是一个良好的内化过程。我们应加强对护理专业教师的人文学科知识的灌输,使护理专业教师能有意识地把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学融会贯通起来,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讲授专业同时,润物无声地提高护士生的人文修养。

高职学校跟初中、高中不同,专业知识、人文素质的学习培养不仅仅拘泥于课堂,学习很重要,但不是学生生活的全部。通过第二课堂----“校园课堂”开展专业兴趣小组,演讲、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营造健康向上、人文丰厚的校园氛围,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文素质,实现教育目标。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着力从制度、精神、环境、行为等方面构建校园文化,促进学生在护理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

以第三课堂----社会课堂为外延。现实的情感体验永远比理论的说教对人的教育效果更深刻、更持久。可以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组织学生到医院,进社区、福利院,护理实践基地等社会场所,开展参观学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对护理职业崇高性的感性认识,使学生能够在耳闻目睹中亲身感受和体验人文精神,从而端正学习护理的态度,树立牢固的护理专业思想。

目前,高职护理学生的培养模式仍然是常规的以理论教授为主、而且很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研室与医院教学长期分离,高职护理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未来护理人才的竞争将是在精湛护理技术基础上人文素养和心理素养的较量。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一员,肩负着为医疗卫生行业培养一线高素质技能型服务人才的使命,护理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向医疗机构培养合格护理人才。将“8S”理论引入到五年制高职护理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可以在提高其刚性柔性职业素养,锻炼其职业能力,培养德艺双馨的护理职业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 教育科学 2007-01-01

[2]《学习“8S” 管理精髓的心得》(沈玲 企业信箱 2008年12月19日)

[3]《中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以潍坊市某护理学校为例》(邱建明 鲁东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论文2015年1月)

[4]《木桶理论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阚师鹏 价值工程 2004年第9卷)

[5]《浅谈“新木桶理论”在护理队伍管理中的运用》(蔡红霞 大家健康 2013年5月)

[6]《新解木桶理论与企业培训的重点》(周俊 培训广场 2008年6月)

上述是360fanwen.com小编通过网络搜集整理关于职业心理学论文(精选5篇)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66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