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减贫工作计划(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扶贫减贫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讲几点意见:

10月18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扶贫开发大会,出台了含金量极高的《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及10个配套文件,鲜明地提出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奋斗目标、着力重点和具体措施。明确我省分两步实现扶贫攻坚目标任务,第一步,扎实推进“33668”扶贫攻坚计划,大力实施“六个到村到户”和“六个小康建设”,到2017年末,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300万人以上,按照省定标准24个贫困县、375个贫困乡镇脱贫“摘帽”,5800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第二步,认真落实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保护、加强教育、社会保障兜底等“五个一批”扶持措施,到2020年末,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实现623万现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群众收入迈上新台阶,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县研究出台了《关于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及11个配套文件,这12个文件将作为指导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政策性文件。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结合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出台的“1+10”政策文件,把落实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的“1+11”文件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组织各级干部认真学习领会,深刻理解和吃透精神实质,全力抓好贯彻落实。

今年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安排部署,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和基础设施“六个小康建设”,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一是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大幅增加。目前我县已争取到财政扶贫项目18个,到位财政扶贫资金9064.8万元。二是贫困人口大幅减少。1—10月,我县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025万人,占全年目标任务的94.53%。三是“33668”扶贫攻坚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四是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成效显著。在11月4日全省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情况统计表中显示,我县在全省88个区县中干部遍访人数为4255人,居全省第一,访问贫困户户数36886户,居全省第二,访问贫困村次数242次,居全省第三。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首轮贫困村贫困户的遍访工作进度较慢,部分乡(镇、街道)完成较差。遍访贫困户录入率低于50%的有2个镇、街道,其中双塘街道贫困户遍访任务为1041户,实际录入64户,占比为6%;鹦鹉溪镇贫困户遍访任务为2549户,实际录入510户,占比为20%。遍访贫困村录入率低于50%的有3个乡镇,其中__镇遍访任务为14个村,实际录入2个,占比为14%;鹦鹉溪镇遍访任务为19个村,实际录入2个,占比为10.5%;长坝镇遍访任务为10个村,实际录入1个,占比为10%。二是贫困户信息不精准,存在逻辑错误。系统中超过120岁的有6人,其中孙家坝镇3人、大坝场镇1人、长坝镇1人、天桥乡1人;小于0岁的有7人,其中青杠坡镇2人、天桥乡1人、思林乡1人、兴隆乡1人、鹦鹉溪镇1人、__镇1人;贫困村登记表中女性贫困人口填写为0的村有25个,其中__镇9个、__镇14个、枫芸乡1个、大坝场镇1个;林地面积填写为0的贫困村有30个,其中__镇14个、__镇14个、枫芸乡1个、大坝场镇1个;收入大于贫困线(2884元)未脱贫户数有3户,其中板桥镇、凉水井镇、杨家坳乡各1户;非低保户领取了低保金的有23户,其中大坝场镇21户、板桥镇2户。三是贫困村计划出列、贫困户计划脱贫标注不完全。贫困村计划出列年份未标注的有76个,其中:__镇18个、鹦鹉溪镇15个、__镇10个、思林乡8个、青杠坡镇8个、大河坝镇7个、大坝场镇4个、塘头镇4个、香坝镇2个;贫困户计划脱贫年份标注率低于30%的有11个,其中大河坝镇22%、枫芸乡25%、合朋溪镇27%、胡家湾乡24%、三道水乡29%、双塘街道25%、天桥乡21%、亭子坝镇22%、鹦鹉溪镇24%、许家坝镇24%、香坝镇22%。四是数据填写不完整。全县有1602户贫困户未填写银行账户,其中:鹦鹉溪镇663户、大坝场镇413户、许家坝镇390户、三道水乡93户、塘头镇25户、大河坝镇11户、胡家湾乡3户、思唐街道1户。五是身份证号重复人口较多。其中塘头镇707人、__镇179人、大坝场镇171人、鹦鹉溪镇149人、大河坝镇113人、青杠坡镇105人等。

(一)切实开展精准扶贫“回头看”工作。

1.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一是看扶贫对象准不准。对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拉网式全面认真核实,逐户逐人彻底核清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贫困原因。对尚未建档立卡的其他农村贫困人口,一并进行全面清查核实,通过程序上级确认后补充建档立卡,确保扶持对象精准。继续认真开展财政供养人员、工商注册人员、购置车辆人员和在__、铜仁购买房屋人员等“四类人员”信息比对和复核清理工作,所有问题这次必须全部解决。二是看脱贫需求清不清。按照“四个一批”的要求完善帮扶措施(即,通过产业和就业发展一批:包括城镇化、旅游业、建筑建材业、山地高效农业、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产业园区带动和能力素质提高8项措施;通过扶贫生态移民安置一批:包括小城镇、产业园区、重点景区、县城及县城

规划、就地就近搬迁5项措施;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主要是低保保障兜底措施;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主要是医疗救助措施),并按年度拟定帮扶项目计划,解决好“怎么帮”的问题。对贫困乡、村、组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乡施策,制定明确、具体、可行的整乡帮扶、整村或整组帮扶措施,并准确记入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三是看指标数据是否齐全。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档案(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是否资料齐备、数据详实、管理有序;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信息登记和贫困户收入管理数据是否全面、准确、合理。四是于11月28日前全面完成信息平台核查任务。五是对重新核实的贫困人口及相关工作,实行由村支两委主要领导向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书面承诺、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于11月28日前向县委、县政府书面承诺,县委、县政府于12月5日前向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书面承诺。2.扶贫项目管理实施“回头看”工作。一是看扶贫项目安排是否精准,是否集中瞄准贫困村、贫困户。要对2014年和2015年扶贫项目覆盖到贫困村和贫困户情况开展认真核查,解决建档立卡和项目安排“两张皮”的问题,消除大而化之、撒胡椒面、面子工程、优亲厚友、扶富不扶贫等突出问题。二是看项目是否严格按照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项目批复的实施方案进行实施。三是看项目的进度快不快,质量好不好。四是看群众对项目实施的满意度高不高。五是看“第一支部书记”在项目管理中是否做到全程参与项目申报、全程指导项目实施、全程加强项目监管、全程督促项目评估等“四个全程参与”。

3.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回头看”工作。一是看资金是否使用精准,是否安排到贫困村、贫困户,并在“信息平台”项目管理系统上做好到村到户项目资金及报账进度、项目覆盖农户及项目地理信息等备案工作。二是看是否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的要求规范使用和管理,保障资金的安全。三是看是否按照要求实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4.2015年计划乡镇“摘帽”、贫困村和贫困户出列“回头看”工作。一是看帮扶机制实不实。健全帮扶机制,落实帮扶责任,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落实好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做到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帮扶责任人“两个全覆盖”;解决好人员选派不好、工作任务不明、驻村时间不够等问题,切实做到因村派人;解决好帮扶责任流于形式、帮扶效果差等问题;解决好非建档立卡贫困村中贫困户帮扶责任人落实不到位、措施不到位的问题。二是看脱贫成效真不真。准确反应2014年、2015年减贫成效。主要核实2014年贫困人口脱贫标识及后续跟踪管理情况,2015年扶贫开发信息采集、减贫计划落实情况(含贫困人口计划脱贫、贫困村计划出列)、减贫摘帽乡镇的标识。对贫困村、贫困户退出的标准和程序精准度进行随机抽查核实等。探索对贫困乡镇减贫摘帽以及贫困村退出开展第三方评估核查。三是要坚持“三个按照”对贫困人口实行动态管理,即:按照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对贫困人口进退实行动态管理;按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要求,对贫困人口进退实行动态管理;按照国家贫困退出机制指导意见中“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的地区,凡纳入低保的家庭,视为脱贫人口”的意见,对低保人口进行动态管理。四是要巩固扶贫成效。对2014年以后脱贫的人口,如有返贫迹象要进行后续跟踪管理。对纳入2015年及以后脱贫计划的贫困户要认真落实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原则上计划脱贫人口在当年应享受到国家政策扶持(包括投入的各类公益性项目)。

(二)切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考核。

1.减贫摘帽暨巩固考核验收工作。一是已经实现“摘帽”的17个贫困乡镇,按“贫困发生率年度下降4.3个百分点以上”的标准,按照县级年度评估核查、报市级年度复查的方式进行,确保稳定脱贫。各乡(镇、街道)的减少贫困人口计划年初已经下达,要提供可靠真实资料,按照程序录入贵州精准扶贫信息平台。二是尚未实现省定标准“摘帽”的杨家坳乡、兴隆乡2个贫困乡,必须在2015年末实现“摘帽”目标,通过县、市两级验收。

2.贫困村出列考核验收工作。贫困村出列执行国定退出标准。以贫困发生率和村级集体经济为主要衡量指标,在实现“贫困发生率年度下降4.3个百分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低于3万元”两个指标时,即可退出。今年,我县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计划安排有71个贫困村出列,其中:宽坪乡、亭子坝镇、青杠坡镇、三道水乡、天桥乡、合朋溪镇、鹦鹉溪镇、板桥镇、胡家湾乡、大坝场镇、枫芸乡、凉水井镇、关中坝街道、双塘街道、塘头镇、许家坝镇各2个村,兴隆乡、杨家坳乡、长坝镇、思林乡、大河坝镇、__镇、文家店镇各3个村,香坝镇、孙家坝镇、__镇、瓮溪镇各4个村。贫困村出列任务已在贵州精准扶贫信息平台备案标识,各乡(镇、街道)要根据工作要求和流程,按照出列程序,准备好相关资料,千方百计确保贫困村如期出列,由县扶贫办于11月15日前出台考核方案。

3.贫困人口脱贫出列工作。贫困人口脱贫以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有安全住房、家庭无辍学学生为主要衡量指标。凡贫困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当年国家贫困标准(今年贫困线标准为3028元),即视为脱贫人口。今年,我县计划减少农村贫困人口3.2万人,各乡(镇、街道)要按照减贫工作流程,对照在建档立卡中标识今年要脱贫的农村贫困户完善资料,各乡(镇、街道)既要有脱贫人口花名册,又要有减少贫困人口的专题报告,经过县扶贫办审核后及时录入贫困户信息平台,确保完成减贫任务。

(三)切实抓好扶贫项目资金管理。

1.扶贫项目资金监管工作。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建立完善扶贫项目立项、审批、实施、验收、评估等管理制度和监管程序。一是按时拨款报账。项目实施单位要按项目实施进度拨款报账,实行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不挪用、不滞留。通过对5个报账试点乡镇的检查,发现存在问题很多,如未采购、未招投标及委托实施的项目内容与批复方案不一致等。二是加强管理。县扶贫办要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开展项目、资金监管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专项检查和重点抽查。三是强化监督。县审计、财政、纪检等部门要组织开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专项督促检查工作,要做好扶贫项目的廉政档案建设,确保扶贫资金

高效安全。2.扶贫项目实施工作。一是抓好已建项目的管抚。对已建好的核桃、油茶、精品水果等项目要按照方案进行管抚,县扶贫办要及时将管抚费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二是抓好在建项目的实施。各项目实施单位要按方案实施项目,按时拨款报账,县扶贫办要抓好督查,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发挥效益。三是抓好竣工项目的验收。对已竣工的项目,项目实施乡(镇、街道)要进行初验,然后申请县级验收。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项目单位申请县级验收的项目进行验收,必要时可采取第三方验收的方式进行。

3.2016年扶贫项目申报工作。一是建设好项目库。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结合县整体规划、本地资源、扶贫对象需求和精准扶贫要求,扎实开展项目编制工作,县扶贫办要抓紧建设扶贫项目库,将质量高、可行性强的项目列入县级项目库。今后县级审批项目原则上从项目库中筛选。二是抓好对接。县扶贫办及有关部门要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工作,积极争取各类扶贫项目列入“十三五”规划。

任务已经明确,现在关键就是狠抓落实。全县上下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以务实高效的作风、以强有力的工作执行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一)强化责任落实。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要履行“主体”责任,始终把精准扶贫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党政主要领导同志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亲自安排部署、亲自检查督促、亲自核实把关。各乡(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要履行“主抓”责任,把主要精力和到位的项目资金安排在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上。要认真实施好“1+11”配套文件,明确目标、规定时限,层层分解责任,确保取得实效。各级干部要履行“主帮”责任,按照“三严三实”要求不折不扣做好帮扶工作,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二)切实加强监督监管。县督查局要安排专门人员定时对全县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专项督查,重点对乡(镇、街道)和部门工作开展、人员到位、工作效果进行督查,对措施得力、成效明显的乡(镇、街道)和部门要给予通报表彰;对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成效不明显的乡(镇、街道)和部门,要通报批评,并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县财政、扶贫等部门要加强对扶贫资金的全程监管,严格落实资金报账制、公示制和拨付制,实行专户、专账、专人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县纪委、审计等部门要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监督,对贪污、侵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扶贫减贫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双包”暨精准帮扶工作,根据省、市系列脱贫攻坚精神要求,我办结合自身实际特制定2020年度帮扶工作计划如下。

一、帮扶指导思想

以《扶贫论述摘编》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县委、县政府2020年度脱贫攻坚总体部署为统领,以促进贫困村集体增收和群众增收为目标。努力改善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促使贫困村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扶贫途径,切实提高贫困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和素质,动员和组织全局力量参与扶贫攻坚工作,为该村实现全面小康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奠定基础。

二、帮扶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单位包村工作。我办经常深入贫困户开展帮扶活动,既当服务员,又当联络员,及时收集社情民意,加强与镇、村和原单位的沟通联系,推进精准帮扶取得实效。

2、继续做好干部包户工作。我办建立帮扶责任人帮扶台账,帮扶责任人坚持每月到贫困户走访慰问,通过走访慰问、谈心交心、加深感情,增强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和信心,进一步加强对帮扶责任人的管理和要求。

3、继续做好入村调研工作。办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每两个月到包保的贫困村进行调研,宣传扶贫政策,认真听取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扶贫专干及村两委的工作汇报。认真落实《开展五级书记遍防贫困对象推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制定可行的每月遍访计划,配合村委会制定好乡村振兴规划,重点在产业就业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双基建设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开展遍访调研,将五级书记遍访工作落到实处。

4、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帮扶工作。充分利用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突出“土地”扶贫,对该村“散、乱、空”村庄进行摸排后,优先按增减挂钩组卷上报,及时拨付增减挂钩经费。对该村的村民广场公共设施用地,采用2018年增减挂钩周转指标报批,消除违法占地。对该村的养殖业、种植业等设施农用地及时组卷报批。

三、帮扶工作措施

1、压实压紧责任。帮扶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在帮扶走访工作中要亲自部署,带头落实,全面推动帮扶工作的有序开展。

扶贫减贫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农村工作会后,专题召开全市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工作会,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上午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已经明确了今年扶贫开发及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主要任务和主要措施。下面,我强调四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不断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政治责任感

过去的10年,是我市扶贫开发力度最大、贫困农民受益最多、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十年累计投入各类扶持资金25.96亿元,减少贫困人口65.3万人,减幅达74%,超全省减幅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由的1248元增长到3976元,贫困群众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大幅改善,农村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十年扶贫成效显著,但由于我市自然条件差,发展基础薄弱,灾害频繁,扶贫开发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按照人均纯收入1600元以下的扶贫新标准,全市还有贫困人口75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31%,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全市还有88万人迫切需要移民搬迁,扶贫部门的工作将更加艰巨而繁重。目前,随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科学发展执政理念的不断深入,各项支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也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今年中省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三个重点、三个确保”的资金投入方向,支农资金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中央在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会议上,确定了对包括“秦巴山区---六盘水地区”在内的全国六大特殊类型困难地区实行集中连片扶贫新政策,我市扶贫开发将获得新的政策扶持;省委、省政府非常注重陕南循环发展,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特别是制定了《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为我市扶贫开发提供了新机遇。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我市成功经验表明,只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快速提升我市农村整体发展水平,实现统筹城乡的快速发展,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机遇,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增强历史使命感,自加压力,负重奋进,把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奋战十年,基本消除我市的绝对贫困现象;再战三年,实现新农村建设整体新推进,使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突出重点,强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突破进展

扎扎实实做好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对保持我市经济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至关重要。各级各部门必须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翻番”“六个跃升”总体目标,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按照国家对未来十年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75万贫困人口脱贫这个重大目标和88万人移民搬迁这个重大任务,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程,切实按照扶贫力度只能加强,不能松懈;投入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削弱;扶持政策只能强化,不能动摇;扶贫标准只能提高,不能降低;农民收入增长只能加快,不能停滞的基本要求,努力把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和水平。一是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增加扶贫投入。资金投入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支撑。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将本级财政新增财力的5%用于扶贫开发配套资金,这个要求既是中省对扶贫工作的要求,也是方市长在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明确提出的要求,希望各县区会后抓好落实。二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学会策划、包装扶贫项目,积极与中省各项政策对接,尽可能的多渠道争取项目,多渠道争取资金,加快扶贫资金的投入。三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尽其力、各记其功”办法,通过整合专项扶贫资源,实现“内合”;通过整合行业扶贫资源,实现“外捆”;通过整合社会扶贫资源,实现“社联”。市上扶贫资金捆绑方案经市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原则通过,有关各部门要主动衔接,根据各自职能编入行业规划,做好项目支撑。四要壮大社会扶贫力量。充分利用现代各类媒体,宣传扶贫现状、宣传扶贫政策、宣传扶贫典型,营造浓厚的社会大扶贫氛围。通过宣传鼓励、表彰奖励、政策激励等方式,积极调动各企业单位、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及个体法人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特别是进一步做好中省部门联县扶贫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支持;大力开展千企千村扶助行动,组织动员更多的企业参与扶贫,一包三年,真帮实联,形成全社会共同扶贫的强大合力。二是真抓实干,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扶贫开发的核心目标就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一要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发挥连片扶贫开发作用,实施产业规模发展,使扶贫地区的农业生产向发展现代设施高效农业转变,不断增加农民产业性收入。二要转移好劳动力,积极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三要充分利用信贷扶贫、互助资金及其它资源,积极鼓励、引导、扶持农民进行自主创业或从事二、三产业。四要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带动和反哺农业农村发展,让贫困群众真正成为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创建者、受益者。三是突出重点,千方百计让群众安居乐业。当前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就是88万贫困人口的移民搬迁工作。当务之急要做好移民规划,规划要切实做到科学合理,有前瞻性、可行性、操作性;在移民搬迁方向上,要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可以跨县区搬迁,相关县区、部门要搞好配合服务工作;在工作推进上,扶贫、发改、国土、住建、民政等部门要通力合作,一张蓝图、“一盘棋”,形成搬迁合力。同时要做好搬迁后原住地的生态恢复,注重搬迁下来后的发展问题,加大对搬迁户的产业发展扶持力度,让搬迁户实现“安居乐业”。四是科学规划,千方百计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说到底就是缩小贫富差距,这与扶贫开发的宗旨是一致的。当前重点是结合中省扶贫开发规划和我市整体发展规划,修订和完善“十二五”扶贫规划和新十年扶贫规划,将连片扶贫开发、农业综合开发作为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主要手段,将移民搬迁与农村城镇化、社区化、工业化紧密结合,实现以扶贫促城乡统筹发展。

三、紧扣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市跨越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工作组成部分。新一轮全市共启动108个市级重点示范村,由123个市直部门包抓,启动304个县级示范村,由县区负责包抓。“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20个字的指导原则仍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奋斗目标。

一是统筹做好发展规划。新农村示范村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平台,示范村建设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规划,涉及各各方面,需要全盘考虑。各帮扶部门要切实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指导好帮扶村编制科学的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将村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等统筹考虑,对接配套,减少盲目性,努力使产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服务体系、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使新一轮的新农村建设体现统筹城乡要求,体现农业现代化要求,体现以人为本要求。

二是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我市以平利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经验吸引了诸多外地人参观学习,白河、石泉、宁陕、岚皋也在这方面积累了好的经验,这些先进典型的基本经验要继续总结,发扬广大。当前,新农村建设要克服浮躁、厌战情绪,关键是要落实好市县包抓这个良好的机制。各包抓单位主要领导要将新农村帮扶工作列入最重要议事日程,亲自过问、亲自调研、带头到村开展工作;分管领导及驻村干部要饱含真情,立足村上实际和农民迫切要求,千方百计,全力以赴,真帮扶、求实效。

三是保障好资金落实。新农村建设重点在上下资金的扶持,在帮扶的基础上,要以县为单位,统一规划,整合资金,分步实施,使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全面得到改善和提升。当前主要是加强项目跟踪,确保帮扶和整合的资金兑付到位,避免“空头支票”现象发生。

四是做好主导产业培育。有了主导产业就有了发展增收的基础。产业发展是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重点,要将新农村建设与农业产业化、连片扶贫开发、乡村旅游等相结合,围绕本县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培育一批能人大户,夯实主导产业规模,成立组织能力较强的合作社等专业组织,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的经纪人,有条件的可以发展加工企业。以此推动示范村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快速致富。

四、强化责任,奋力推进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

扶贫减贫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1、继续争资争项。由于我市贫困村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但目前上级下达我市的扶贫资金仍然不多,为此,我们将积极对接有关政策,继续跑省进京,争取更多的资金项目和优惠政策落户。

2、启动万人移民搬迁扶贫项目。我市生活在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生存条件很差的需要移民搬迁的贫困群众有24541人,为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结合生态移民、易地搬迁、深山区、库区移民,建设一批高标准移民集中安置点,编制了《市万人移民进城进园集中安置计划书》,今年已通过省办评估,争取该项目列入国家扶持计划,努力将搬迁扶贫工程打造成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工程。

3、强化扶贫项目管理的科学性,提高扶贫效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扶贫项目管理机制,对扶贫项目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对一些重复的程序进行就简删繁。如对10万元以下小的扶贫项目,可在做设计预算时同时进行评审;对一些较大的扶贫项目,如修几公里水泥公路,应允许提前实施,分年度给予拨款。扶贫项目是民生工程,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中缴纳税赋的问题,建议根据赣财农指【2012】80号文件要求,对扶贫资金项目实行减免税收的政策,使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更大的扶贫效益。

4、加强扶贫和移民项目工程质量的监管。扶贫和移民项目是民生工程,代表着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关怀,必须把工程质量放在扶贫和移民工作的首位,视质量为扶贫项目的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建立市、乡、村、组四级扶贫和移民项目工程质量监管网络,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各负其责;将全市17个乡镇划为四个工作片,定分管领导和科室,每个项目指定一名扶贫和移民办干部跟踪落实;同时建立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对平时检查监管和验收中发现有偷工减料和“豆腐渣”工程的施工单位或承包人,一律列入“黑名单”,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5、继续抓好扶贫和移民各项工作。对49个重点村整村推进工作,争取上级增加扶持资金;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壮大我市特色扶贫支柱产业,增加贫困户收入;精准确定贫困对象,积极开展帮扶到户等社会扶贫工作;争取上级安排中央公益试点项目1000万元;继续抓好库区移民后扶项目建设,争取更多的移民村、贫困村土坯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加强科技扶贫、“雨露计划”工作;强化扶贫工作队伍建设。

二、部门主要职责

贯彻执行上级党政关于扶贫开发、老区建设和移民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扶贫开发、老区建设和移民工作的重要举措;负责全市扶贫开发、老区建设和移民工作政策的调查研究和检查落实;负责全市扶贫开发、老区建设和移民统计监测工作。

三、市扶贫开发工作简况及有关数据

1、简况:1994年撤县设市,国家取消了我市重点贫困县待遇,扶持资金大量减少,经过多年竭力向上争取,2007年国家批准为西部大开发政策延伸县(市)、2011年列入全国特困片区——片区,现有“十二五”省定扶贫开发重点村49个,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在阔别十七年后又重返国家扶贫攻坚主战场。我市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截至2013年底我市农村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仍有104786人;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需要移民搬迁的贫困群众仍有24541人;全市仍有128个村(居)未得到整村推进扶贫,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繁重。

2、扶贫和移民主要工作内容:(1)整村推进;(2)库区移民(主要是大中型水库移民后续扶持);(3)搬迁扶贫(包括深山移民、地质灾害移民、易地搬迁、生态移民);(4)社会扶贫;(5)科技扶贫(包括“雨露计划”、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6)产业扶贫。2013年上级投入我市各种扶贫项目资金6022.57万元。

扶贫减贫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调研基本情况和总体评价

此次调研选取了丽水市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松阳县、龙泉市和云和县,考察了部分乡镇,走访了一些低收入农户、扶贫重点村、资金互助会联合会、扶贫易地搬迁社区、企业,并与相关部门的同志进行了座谈。

总体来看,2000年以来,浙江省不断探索城乡一体化的扶贫新思路新方法,取得显著成绩。扶贫开发理念实现了重要转变,扶贫开发方法着力于把农民组织起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扶贫改革试验区以扶贫开发为切入点,在“四化同步”背景下,探索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途径,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扶贫开发理念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基本完成由消除绝对贫困到减缓相对贫困的转变;二是较好实现由减缓区域贫困到减缓区域贫困与人群贫困并举的转变;三是积极开展由农村扶贫向统筹城乡扶贫转变的探索。

产业扶贫方式实现了“三个组织化”:一是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和技术支持体系,把低收入农户组织起来,构建具有一定规模和品质优势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二是通过来料加工经纪人、来料加工点(企业)和农村电子商务,把低收入农户组织到农村工业化体系中;三是通过扶贫资金互助会,把低收入农户组织起来,为他们提供合作金融服务。

扶贫改革试验区实现了“两个赋权”:一是通过“三权”抵押、流转,赋予农民更充分的财产权利,为推动农村金融服务创造条件;二是通过集体资产折股到户到人,明晰农民在集体资产中的份额和权利,为统筹城乡要素流动创造制度基础。

2000年以来,浙江省农民收入增长较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一体化发展态势明显。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4254元增加到2013年的16106元,年均增长10.7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2006年最高时的2.49:1,降低到2013年的2.35:1。2013年,全省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6178元,其中29个欠发达县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6082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6.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

浙江省扶贫开发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2000年以来,浙江省积极探索符合本省实际的扶贫开发道路,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决定性作用,逐步探索出一套扶贫开发的新模式。

(一)努力构建减缓相对贫困的新格局。

经过十多年的自主探索,浙江省逐步深化对扶贫内涵的认识,不断完善扶贫理念,实现了从以“保障基本生活、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为目标的消除绝对贫困,向以“缩小收入差距、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的减缓相对贫困的转变。

浙江省1996年全面建立城乡低保制度。2000年以来,该省对扶贫瞄准及扶贫标准进行了4次调整。2000年参照国家扶贫标准占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确定以乡镇为单位,农民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乡为扶贫对象,扶贫标准远高于全国当年贫困标准(625元)或全国的低收入标准(865元);2003年同样以乡镇为单位,确定农民人均收入2366元以下的乡为扶贫对象;2008年以后,扶贫对象直接瞄准低收入农户,将扶贫标准提高到2500元(2007年);2013年再次将扶贫标准提高到5500元,省内发达地区自定扶贫标准,市级最高扶贫标准为9000元,县级甚至达到10000元。

经过不同时期的调整,浙江省扶贫标准确定机制基本定型:即每届政府首年,按照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左右和不少于农村户籍人口10%的要求,制定扶贫标准,认定扶贫对象。2008年以后,主要考核低收入人口收入增长情况,不再考核贫困发生率下降情况。每届政府五年内的扶贫对象相对稳定,总体上摆脱了因调整扶贫标准造成的贫困人口“增了又减,减了又增”的循环和困惑。

在实现2008―2012年“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目标之后,浙江省2013―2017年“低收入人口收入倍增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17年,29个欠发达县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达到10000元以上(现价),70%以上低收入农户(“低保”户除外)家庭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相对差距呈缩小趋势;所有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达到5000元以上,低收入农户的人均教育、医疗消费实际支出(减去政府补助部分)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与当地农村居民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全面覆盖;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

(二)从减缓区域贫困到减缓区域贫困与人群贫困并举。

扶贫理念的转变,带动了扶贫区域、扶贫对象和扶贫政策的变化。

从“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开始,浙江省扶贫的区域瞄准就逐步从贫困县下沉到贫困乡镇,再到低收入农户,实现了工作重心的逐步下沉。而从2011年以后,浙江省把扶持欠发达区域加快发展与帮扶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相结合,一方面先后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和“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另一方面又出台了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特别扶持计划”。目前,全省有欠发达县29个,其中列入“特扶计划”的重点欠发达县12个;全省低收入扶贫对象176万户、417万人,其中省定扶贫标准下的扶贫对象134万户、318万人;全省还确定了6386个扶贫重点村,其中欠发达地区5000个。低收入农户都完成了建档立卡。

“特扶计划”已实施两期,第一期为2011―2013年,第二期为2014―2016年。目前,省财政对其中最困难的6个重点欠发达县每县每年支持2亿元、300亩建设用地指标,对另外6个重点欠发达县每县每年支持8000万元、150亩建设用地指标。功能上,“特扶计划”侧重提升区域内公共服务水平、强化内生发展能力。第一期“特扶计划”对12个重点县支持财政资金50.4亿元,加上其他渠道的资金,总投资161.3亿元,其中用于扶贫开发类项目18.6亿元、产业发展类项目63.2亿元、公共服务类项目79.5亿元。

“收入倍增计划”是贯彻中办发〔2013〕25号文件精神的有力体现。功能上,侧重通过小额信贷、来料加工等促进产业发展和创业就业。“收入倍增计划”主要任务包括“五大工程”(产业开发帮扶、就业创业促进、农民易地搬迁、社会救助保障、公共服务提升),其主要举措包括“五大行动”(金融服务支持、区域特别扶持、山海协作助推、社会帮扶关爱、改革创新促进)。“特扶计划”与“收入倍增计划”相互呼应配合,实现了区域发展和到村入户的有机结合。

除了行业扶贫、结对帮扶和山海协作投入的资金之外,从专项扶贫的角度讲,浙江省在财政和信贷资金的使用上,大体上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特扶计划”,每年投入财政资金16.8亿元,年初下达90%,其余10%根据年底绩效评估结果进行奖补。二是扶贫小额信贷,支持产业扶贫工作的开展,主要是通过财政贴息带动,每年14亿元左右。目前正向低收入农户普遍发放“爱心卡”,并通过信用评估,对低收入农户实行授信服务,以强化普遍的到户帮扶机制。三是扶贫易地搬迁,每年搬迁6万人以上,需要补助资金5亿元左右,分别用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个人补贴部分。

(三)积极开展农村扶贫到统筹城乡扶贫的探索。

2008年起,浙江省在农村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在城镇实施“城镇低收入家庭增收工程”,实行整个省域的统筹城乡扶贫。目前扶贫系统的工作范围,主要是随着扶贫易地搬迁和农村人口城镇化,从农村向城镇延伸。

浙江省的扶贫易地搬迁,是农村扶贫向城镇延伸的组织载体,主要促进农村人口向县城、中心镇、小城镇、中心村四个方向转移。总体上是以全省29个县的5000个扶贫重点村为范围开展的,大体每年6万人,本轮的省财政补助标准是人均8400元。

方法上,在坚持自愿搬迁的前提下,实行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整体搬迁,并结合零散搬迁;在安置方面,根据农户需求,特别是低收入农户的需求,设计大小不同的户型,对无经济能力的农户提供廉租房。安置小区临近工业园区,方便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做好幼儿园、小学的建设,保证迁入户子女入学。搬迁户在原居住地享有的土地山林承包权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相关权利不变。坚持“一户一宅”的原则,易地搬迁农户在搬迁后应拆除原住地旧房,实行宅基地复垦,产生的建设用地指标由县政府统一调剂,相关收益主要用于易地搬迁小区的配套设施建设。

松阳县筏铺易地搬迁小区从2005年开始实施,分四期建设,计划安置下山搬迁农民1200户、5500人左右,现已完成安置农户594户、2493人,其中来自高山远山11个乡镇的有190户、814人。小区建设30套农民公寓房一幢,用于整村搬迁困户申请租住。搬迁户基本实现了充分就业,采茶工月收入3000-8000元,来料加工者月收入1000- 4000元。小区99%的农户参加农村合作医疗,15%的农户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小区住户的儿童享有与市镇居民同等的入学待遇。

(四)产业扶贫的“三个组织化”。

1、农业产业组织化,提质、增效、致富。浙江省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合作社、龙头企业的作用,培育特色农业产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乡土科技人才,带动县域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培育具有扶贫功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到扶贫重点村建立农产品基地,鼓励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引导龙头企业吸纳低收入农户就业、专业合作社吸收低收入农户入股。

龙泉市把黑木耳作为全市特色农业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建立起“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2013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9.49亿元,其中来自木耳的产值占1/3,农民就业和收入的1/3来自黑木耳。带动龙泉市黑木耳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是浙江省天和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全国扶贫龙头企业,2013年产值1.04亿元,食用菌自营出口居全国第三。公司通过1600亩标准化基地带动农户500户,订单生产3200亩,带动农户1.5万户。

2、农村工业组织化:多元来料加工产业扶贫模式。来料加工是浙江省扶贫产业发展的一大特色,浙江省政府要求,来料加工要对易地搬迁小区和扶贫重点村实现全覆盖,目前这两个覆盖率已接近90%。

浙江省已形成集中加工与分散加工相结合的来料加工组织模式,把进城进镇农民和留村农民紧密地组织到产业链中,建立了多元化来料加工扶贫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各地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温州、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优势,由扶贫部门与妇联密切协作,发挥妇联的组织优势,培育来料加工经纪人,经纪人负责业务订单、培训从业者、组织生产。

近年来,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很快,在销售农产品、加工品,带动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方面开始显现独特作用。丽水等地发挥共青团作用,引导和培育农村青年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创业。目前,来料加工与电子商务开始结合,来料加工经纪人通过电商平台展示样品、承接订单、购买原料、寄送成品,昔日主要发挥中介作用的经纪人开始转变为自行设计、自主经营的创业者。

作为“家门口就业工程”的来料加工业,已成为低收入农户持续普遍较快增收的大产业。上轮扶贫五年,29县累计发放来料加工费268.8亿元,培育来料加工经纪人11648名。2013年,29县来料加工从业人员105万人,发放加工费92.1亿元,人均年加工费收入超过8000元。

在云和县,来料加工对易地搬迁小区和扶贫重点村的覆盖率已双双达到100%。俊浩箱包来料加工厂覆盖全县1.3万人,其中80-90%为女性,30%为低收入农户,共有69个一级经纪人和700多个二级经纪人,覆盖全县168个行政村,每个村平均约5个经纪人。一级经纪人的主要角色是接单、分配给二级经纪人,并对二级经纪人进行培训;二级经纪人负责去村里安排加工和培训。来料加工促进了低收入农户增收,从业者年人均收入达到12000元。

3、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化,立足于满足低收入农户的金融需求。2013年,29个欠发达县组建扶贫资金互助会620个,当年借款2.4万户(次)、2.8亿元。龙泉市竹畲族乡率先探索建立了乡扶贫资金互助会联合会。

乡级资金互助会联合会是浙江金融扶贫的创新举措之一,是在已有的村级资金互助会的基础上,在乡镇一级建立的资金互助会联合组织。联合会对村级资金互助会实行运行安全监管、资金余缺调剂和风险防范救助,不直接开展借款业务;联合会实行农民民主管理,由参加联合会的村级资金互助会代表选举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和监事均为各村农民)。

龙泉市竹乡资金互助会联合会于2013年4月成立,由10个村级资金互助会组成,共有会员905户,其中低收入农户400户(含低保和五保户100户),互助资金总量303.95万元,其中省财政原渠道扶持资金100万元,特扶资金110万元,会员股金93.4万元。联合会的成员――10个村级资金互助会累计借款211户、260.9万元,已到期还款56户、38万元,资金占用费收入0.64万元。

(五)扶贫改革试验区的“两个赋权”。

丽水市是2013年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的三个全国首批扶贫改革试验区之一。丽水扶贫改革试验区以“四化同步”为背景,紧紧围绕城镇化进程中扶贫开发这个主题,把明晰产权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此次调研主要涉及“三权”抵押和集体资产量化折股。丽水市委、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都非常重视,改革氛围热烈浓厚,投入力度大,对全国扶贫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先导性。

1、“三权”抵押。丽水市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山林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赋予农民更加完整的财产权利,提高农户的融资能力和财产性收入。承包经营权抵押设置了“向金融机构抵押”这一前置条件,规范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凭证抵押的方式,避免了农村高利贷、农民失地等潜在风险的产生。

松阳县是茶产业大县,2013年茶叶种植面积11.3万亩,产量1.02万吨,产值9.05亿元。松阳县各乡镇通过对农户茶园的资产评估,向茶农发放“茶园资产评估证”,证书上标明了茶园的位置、边界、面积、品种、整体评估价值等。茶农本人凭借评估证可以向信用社抵押获得10万元以下的小额循环贷款,并享受基准利率优惠和财政贴息。10万元的贷款一年可少付3600元利息,并可获得2400元财政贴息。到2013年底,全县共办理“茶园资产评估证”8108本,抵押贷款余额超过1.5亿元。

2、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折股到户。扶贫改革试验区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主要通过四个步骤推进,包括: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界定成员、明确股东;确权固化、量化股权;搭建平台、规范流转。其中,村民与社员身份界定、集体资产股份量化等制度安排,进一步强化了合作经济的性质,也为下一步产权流转交易奠定了重要基础。目前,围绕扶贫易地搬迁所发生的产权、户籍、社区等相关管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以上改革项目的设计,完全是适应城镇化发展的需要。此外,农村产权流转网上交易平台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仅使得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信息化、便利化,而且有利于流转的农用土地连片集中,促进规模化。

对全国扶贫开发工作的启示和建议

浙江省的扶贫经验和做法对推动全国扶贫工作有借鉴意义,也对当前的扶贫工作提出了进一步改革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实施扶贫工作分类考核办法。根据中办发25文件的精神,应不断完善扶贫工作考核机制,同时结合各地实际,实施扶贫工作分类考核办法。目前,浙江省等东部省份基本进入减缓相对贫困的新阶段,其它地区尚处于由消除绝对贫困向减缓相对贫困的过渡阶段。前者的扶贫工作侧重于缩小发展差距,而后者仍把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重点任务,因此,扶贫工作考核要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差异性和实际发展水平,用一成不变或“一刀切”的方式既不符合实际,更容易挫伤这些地方扶贫改革的积极性。对于东部发展较快省份减缓相对贫困所进行的创新和探索,要充分肯定和鼓励,并给予必要的支持。

(二)充分发挥产业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浙江省产业扶贫的“三个组织化”,为精准扶贫的实现形式提供了有益尝试。这是“不走的工作队”,通过农业经营、农村工业、合作金融的组织化,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精准帮扶,既能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导向作用,又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扶贫易地搬迁中对低收入农户的倾斜政策,也值得充分肯定。

(三)继续探索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导向。浙江产业扶贫主要依靠信贷资金,财政资金则更多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倾斜。国家财政扶贫资金关于“70%到户,70%用于产业”的规定,的确值得进一步探讨。产业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对扶贫小额信贷进行担保、贴息、奖补,可以带动更多金融资本用于产业扶贫。产业扶贫过多使用财政资金,容易使贫困农户滋生依赖思想。

(四)注重培育合作金融健康发展。农村金融改革要建立“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三位一体的格局,当前,对创新商业性金融举措考虑较多,而对发展合作金融考虑较少。开展资金互助是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的重要形式,是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新尝试,乡级资金互助会联合会的创办值得关注。乡级联合会如果直接开展借款业务,就突破了村的“熟人社会”界限,风险就会明显增大。因此,要特别明确以下两点:一是乡级联合会不能直接开展借款业务,它的职责是对成员互助会的运行安全进行监管,在成员互助会之间进行资金余缺调剂,应该建立风险防范救助机制。二是乡级联合会依然要实行民主管理,由各成员互助会代表选举理事会和监事会,所有理事、监事都应是农民,乡镇干部不能担任理事长,也不能干预其具体业务。

以上就是关于扶贫减贫工作计划(精选5篇)的所有内容。(来源:360范文网 www.360fanwen.com)文章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66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