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贸易(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旅游服务贸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服务贸易;现状;因素

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贸易自由化的推进,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而做为服务贸易中最为重要的一员――旅游服务贸易在全球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的产业之一。旅游服务在我国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国逐渐成为旅游贸易大国。

一、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在政府鼓励和相关产业的支持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旅游服务贸易在出口创汇方面,一直居于我国服务贸易的首位。近年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在世界旅游服务贸易中的比重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也成为世界旅游服务贸易的十大国之一。这一点可以从旅游服务贸易的外汇收入看出,2000年外汇收入为162.3亿美元,2001年和2002年保持上升趋势:2001年为177.92亿美元,2002年为203.9亿美元,2003年稍微下降,为174.06亿美元,2004年突破历史新高,为257.39亿美元,2005年持续上升,为292.96亿美元。

2006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3452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2494万人次,来自旅游的外汇收入达到339.49美元,世界排行榜居第六位。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并且有很大的上涨空间。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中国旅游服务贸易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二、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

1 忽略品牌的作用

随着对外开放的进行,旅游业迅猛发展,旅游市场的争夺也日益激烈,营销和形象意识深入人心,人们开始重视借助于各种工具进行产品、企业形象设计和旅游信息的传播。但这时候,大多数商家还是停留在促销的层面上认识旅游信息传播和景点形象打造。只看到营销的短期效果,并未树立起品牌的概念,更谈不上制订品牌战略了。

2 对旅游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我国地大物博,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使得我国旅游服务业的发展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综观各地方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令人堪忧。有的地方将旅游资源闲置,开发利用程度过低;有的地方开发资源过度,导致了一系列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问题。很多地区不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打着“旅游兴县、旅游兴市”的口号,盲目招商引资,所得利润远远小于资本投入,得不偿失。更为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地方政府缺乏长期发展眼光,并未对本地市场容量和发展潜力进行评估预测,过分着眼于旅游市场的短期火爆,大力兴办宾馆饭店等高消费场所,造成旅游格局的损坏,破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旅游基础设施落后

目前我国旅游服务业的基础设施还相当落后,跟不上旅游业发展的步伐。这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交通运输线路与旅游景区之间连接的不通畅,使一些本该成为热点的旅游景区没有能够开发和利用;第二,旅游景区内的交通设施欠发达,影响了旅客的观光游览;第三,景区内的环保管理与卫生设施不尽如人意。这些问题成为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

4 位于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

我国旅游服务业发展滞后,位于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位置。就入境旅游市场来看,旅游“飞地”现象使得旅游业的利润大部分被外国旅游企业占据,而我国企业只得到了一部分。

原因在于我国大多数旅游企业跨国经营时间短、经验浅、资本少,无法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竞争。

三、发展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对策建议

1 创建知名旅游品牌

在当今知识经济和贸易全球化时代,品牌成为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资产。在激烈竞争的旅游业市场中,品牌也成为企业占领市场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不仅要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信息的传播和企业的形设计,还要在树立知名品牌上下功夫。

2 完善对旅游资源的开发

应本着旅游服务业可持续发展原则,达到旅游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和谐发展,加强对旅游景区的资源和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这样做必然要求旅游业与旅游景区的自然环境、规划布局以及文化习俗等方面保持和谐的关系。对于实力弱的地区,可以实现强强联合,走区域合作的道路,谋求共同发展和进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旅游市场。

3 加强对景区的基础建设

旅游服务贸易范文第2篇

但由于各种原因,印度国际旅游服务贸易长期存在明显逆差。近几年来,中印两国贸易迅猛增长。但无论是一般贸易还是旅游服务贸易,印度都处于逆差状态。本文从历年的数据出发对印度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中印之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以减少两国因旅游服务贸易不平衡而造成的矛盾,促进两国经贸合作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印度;旅游;服务贸易;中国;合作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非常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现有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28处,数量仅次于意大利、西班牙、中国、德国和法国。旅游业是印度政府重点发展的产业,是仅次于软件外包的第二大服务产业,其收人占印度gdp比重的6,为印度提供了4,200多万个就业岗位,并带动了酒店、航空等相关行业的发展。①近年来,印度入境旅游人数逐年递增,旅游收入不断增加。但是,长期以来印度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处于与其旅游资源和经济实力不相称的状态,而且由于印度的出境旅游人数远远大于入境人数,使印度旅游服务贸易对缓解建国60多年来一直存在的巨额进出口贸易逆差贡献不大。

、印度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和特点1.印度旅游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较低无论是从入境游客数量还是所赚外汇收入来看,印度在全世界所占份额都比较小,旅游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较低,与其拥有的旅游资源数量和质量不成比例。根据印度旅游局的相关统计,印度入境旅游人数从2003年的273万增长至2008年的528万,占世界国际旅游人数的比例从0.39增长至0.57,国际排名也由51位上升至41位。从世界国际旅游收入和印度入境旅游收入对比来看,印度的人境旅游收入也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44.63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117.47亿美元;在世界国际旅游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从0.84上升到1.25,04,国际排名也由37位上升到第23位。②从统计数据中,我们看到印度近几年来的进步,尤其是国际入境旅游收入增长迅速;同时我们也看到,印度旅游服务贸易总体仍然比较落后。

2.印度旅游服务贸易受季节影响明显印度大部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为凉季(10月至翌年3月)、暑季(4月至6月)和雨季(7月至9月)三季。由于暑季酷热难耐,有时气温高达50℃以上,时有热死现象发生,不适合户外旅行,因此4—6月为旅游淡季。雨季虽然温度有所降低,但连绵的雨水造成洪水肆虐、道路中断和疫病流行。7—8月为国际旅游旺季,但雨季的存在使印度入境游客数量受到明显影响。lo月到次年3月是印度一年中最好的旅游季节,人境游客一般占到全年的约6o。③旅游的季节性是制约印度旅游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3.印度入境旅游对英、美两国的依存度过高印度的主要客源地为西欧、北美以及邻近的南亚诸国。由于历史文化的联系以及存在大量印度移民等原因,英、美两国长期以来是印度的主要客源国。2006年到2008年,西欧和北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境游客分别占印度入境游客总数的53.o8、53.01和51.92,其中英国游客分别为734,240人、796,191人、787,197人,占印度入境游客总数的16.519,6、15.67和14.679/6;美国游客分别为696,739人、799,062人、827,866人,占15.67、l5.73%和l5.43%。①可见,印度入境旅游对作为远程客源地的英、美两国依存度过高。

4.印度旅游服务贸易长期存在明显逆差印度是一个旅游文化和资源大国,然而,出境游客却长期超过入境游客。2005年到2009年,印度的出境旅游人数分别为718万、834万、978万、1,087万、1,107万人次,入境人数分别为392万、445万、508万、528万、511万人次。②旅游业不但没有为国家带来大量的外汇盈余,反而成为一个外汇的漏斗,这令原本已经长期处于外贸逆差状态的印度更加雪上加霜。

虽然印度与美国、英国的旅游服务贸易有很大的顺差,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到中东各国和新加坡等国进行劳务输出,但中产阶级前往国外探亲访友、旅游消费和购物仍是造成旅游服务贸易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从贸易漏损的流向来看,印度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主要来自新加坡、泰国、中国大陆、香港和马来西亚等。

5.印度与中国大陆间存在严重的旅游服务贸易逆差,但比例在缩小近年来,中印两国无论是进出口贸易还是旅游服务贸易,印度都处于逆差地位。从长远的政治和经济角度考虑,平衡发展有利于提高双方合作的积极性和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由于中国早在1978年就开始改革开放,而印度直到1992年才进行改革,中国经济的发展程度明显高于印度,因而早先中印旅游贸易呈现明显的单边性,主要以印度到中国的商务和购物旅游为主。随着印度的开放,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到印度从事商业和旅游活动。自2003年印度成为中国公民自费旅游目的地以来,中印之间原先的单边流动格局出现明显改变,中国游客成倍增长,中国在印度入境旅游中的地位明显上升。2005年到2007年,印度到中国大陆旅游人数分别为356,460人、405,091人、462,450人;中国大陆访问印度的人数为44,897人、62,330人、88,103人。③虽然目前两国在互访人数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但从发展趋势来看,比例在不断缩小。

二、印度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1.旅游宣传不足,旅游形象不够鲜明印度虽然自1948年就成立了旅游交通局,但对旅游宣传推广一直不够重视。直至2002年,为了吸引外国人到印度旅游,印度旅游局才推出了“不可思议的印度”的大规模旅游促销活动,采用印刷品、广播和电视广告的形式进行推广,还在英国、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户外巡演。自2003年开始,印度就已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地,但印度在中国的宣传广告直到2007年“中印旅游友好年”才推出。在中国,有关印度的旅游节目少之又少,以致中国人对这个近邻的形象感知模糊。总体来说,印度在全球的旅游推广还不够,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而且电视导游、电影等软性广告缺乏。印度的旅游景点也很少有自己的专门网站,在机场、火车站以及景区都很难找到相关的宣传介绍资料。由于印度不注意国家旅游形象的推广,提到印度大家都有“穷、脏、乱、差”的印象。2009年获得八项奥斯卡金像奖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展现了印度丰富的文化遗产,但印度肮脏、落后、野蛮,充满暴力和犯罪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加深了人们对印度“脏、乱、差”的印象。

2.宗教文化冲突不断,游客安全感低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现有印度斯坦族、泰卢固族、孟加拉族、马拉地族和泰米尔族等1o个大民族和几十个小民族;约有80.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12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此外,还有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等;印度的语言也异常繁杂,宪法承认的就有10多种,可以说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人种、宗教、语言博物馆”。众多的民族、种族之间由于语言和宗教信仰的不同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国内纷争不断,特别是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从未停止。再加上国内的恐怖事件,如2008年孟买恐怖袭击事件,经常性的火车脱轨、飞机失事报道以及不稳定的印巴关系等,都让游客缺乏安全感,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印度旅游造成了负面影响。

3.旅游基础设施落后、投入不足印度基础设施落后世界有名。交通、住宿、电力、文化娱乐设施乃至公厕建设等方面的投人都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印度旅游业的发展,也对印度的旅游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1)航空等交通设施。航空对印度旅游服务贸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国主要有德里、孟买、金奈和加尔各答四大入境机场。据印度旅游局的统计,从1996年到2007年,印度入境游客中有8o以上是通过空运进入印度的,德里和孟买机场的入境游客占到5o一70左右。2007年,四大入境机场入境人数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为:德里31.4,孟买23.8,金奈10.3,加尔各答3。①但目前,除了德里机场进行了升级改造外,孟买机场运力已严重饱和,航班延误乃是家常便饭,金奈和加尔各答机场更有待更新升级。

印度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航班都不足,尤其是国内航线票价居高不下。中印两国虽然占世界总人口的1/5,但2002年以前,两国问没有直通航班。

目前,两国间的航班和航点也不多,仅有新德里与北京、广州、上海,加尔各答与昆明以及班加罗尔与成都的往返航线。中印之间由于航空瓶颈的存在,旅游服务必须经新、马、泰等国或香港中转,增加了旅游的时间和交通成本。铁路为印度最大国营部门,拥有亚洲最长的铁路网,位居世界第四。截至2010年6月,铁路总长度6.4万公里。但印度铁路设施陈旧、路基薄、事故率高、运输能力差,超载严重,列车晚点普遍。印度拥有世界第二大公路网,截至2010年6月总长度332万公里。但公路总体质量较差,普遍等级低,全国只有两条不足100公里的高速公路。新德里、阿格拉和斋普尔是印度旅游的“黄金三角”,彼此相距200多公里,但三个城市间尚无高速公路或高速铁路连接。除了每天一班的德里一阿格拉快车只需两个多小时外,其余无论火车还是汽车,都需要4—5小时。中印虽然为亚洲邻国,有着漫长的边境线,但因长期存在的边境纷争以及喜马拉雅山等天然阻隔的存在,彼此间尚无公路或铁路直接相通。 (2)住宿、餐饮服务和电力设施。住宿和餐饮服务在旅游业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到2007年,印度有一星酒店53家、二星231家、三星587家、四星116家、五星81家、豪华五星93家、公寓酒店5家、分时度假酒店1家以及遗产酒店83家,约有设备良好的酒店客房83781间。其中,遗产酒店由旧的城堡、皇宫、大宅院发展而来,把现代酒店的舒适性、奢华性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是印度旅游的一个特色。②但印度酒店业总体发展滞后,客房不足、价格偏高,这直接导致旅游成本居高不下,而且三星级以下酒店提供的住宿膳食及卫生条件往往不够标准,难以令人满意。由于经济开放度不高,印度饮食主要限于本国风味,就连国际连锁的麦当劳虽然进军印度时间较早,也直到近期才开始加快开店步伐。印度的中餐馆数量更是有限,而且有明显的印度味,卫生条件也不甚理想。而且,印度电力设施落后、供电不足,导致旅游城市停电现象时有发生。

(3)文化娱乐、体育、疗养和购物设施。目前,印度对国际游客能提供的文化或休闲娱乐设施比较有限,还基本上处于观光旅游发展阶段。

南部海滩城市的度假旅游设施虽然有一定基础,但总体来说,数量仍然有限,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特别是夜间旅游购物或娱乐设施。目前,除了新德里有针对游客的旅游纪念品夜市外,其他城市的设施还比较缺乏。

4.入境政策过于严格,旅游签证手续繁琐签证是任何到印度旅游的外国人必不可少的事情。目前,除了对尼泊尔人免签证外,其余国家的人都必须预先办好签证才能赴印度旅游,费用一般为5o美金,而且由于签证的办理一般都在签证服务中心进行,还要缴纳一定的服务费用,耗时一般5天以上。对中国护照,除了支付331元签证费以及165元的签证服务费,还设置了很多无形壁垒。直到2010年,印度才开始对芬兰、日本、卢森堡、新西兰、新加坡五个国家的护照持有人引入有效期为3o天的旅游落地签证,口岸限于德里、孟买、金奈及加尔各答。从政策和程序上来看,相对于中国、东南亚等亚太国家,印度旅游签证政策显得过于刻板和严格,限制了游客前往。

5.旅游服务信息化和专业化程度低,与国际不接轨印度虽然是全球重要的软件外包承接大国,有着众多的软件人才,但由于通讯设施陈旧和电脑等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目前网络服务很不发达、网速缓慢。印度旅游信息的网络化传播严重滞后,以致游客很难通过网络获取印度旅游地、住宿、机票及必要的交通信息。

另外,旅游业虽然开始成为继软件业之后的第二大服务产业,但印度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跟不上旅游业发展的步伐,国内专业旅游人才匮乏。电脑和网络等技术在旅游和饭店管理等方面普及不够。旅游业也缺乏商务、管理和法律人才的加入。

三、中印旅游服务贸易合作的必要性及其对策中印两国同为文明古国,作为近邻,自古就有着非常密切的往来。近几十年来,两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随着中印关系的逐步改善,两国在经贸、文化等领域的合作和交流迅速发展。2009年,印度成为中国的第九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有了明显提高。2006年以来,中印贸易的情况发生逆转,印度由出口顺差开始转为贸易逆差,并有逐年扩大之势,2009年中国对印度的贸易顺差已达159.6亿美元。①贸易的不平衡引起了印度对华贸易摩擦不断。而作为一般贸易重要补充的中印旅游服务贸易,印度也处于逆差地位。两国互访的人数近年来成倍增长,但总体来说,印度到中国旅游的人数远远大于中国去印度旅游的人数。这种贸易的不平衡导致印度对中国充满戒心和猜疑,加上近几十年来的政治和边界纠纷等原因,造成两国人民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对此,两国必须通过合作解决双方存在的问题,争取建立和谐的双赢关系。中印两国的旅游服务贸易合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通过双边合作,有针对性地加大印度旅游在华的推广力度近几年来,中印旅游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增速也有明显提高,但印度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仍是一个陌生的国度。印度从2007年开始在中国开展“不可思议的印度”的旅游宣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针对性还不够,缺乏旅游市场细分。目前,印度在中国的旅游推广主要以观光和文化旅游为主,重点在新德里、阿格拉和斋普尔旅游黄金大三角,而南部的喀拉拉邦的回水泻湖、科钦和果阿的海滨等以及西北部印控克什米尔的休闲度假旅游推介明显不够。在客源地的市场推广方面,印度应该加强在北京、广东和上海的重点推介,特别是应根据中国出境游主要以团队为主的特点,与旅行社合作进行旅游推介。在宣传手段方面,除了直接的广告和海报外,还应与主要客源地的电视台和报社合作,通过旅游节目或专题报道、印度电影播放等,对印度旅游地、旅游景区进行软性宣传,特别是要注意加强网络宣传。

2.通过文化交流,增加中印相互了解印度与中国都有着非常灿烂的文化遗产。.2006年“中印友好年”期间,印度考古和遗产局组织了100多件珍贵文物来华,在北京、郑州、重庆和广州进行了巡回展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了促进双方的相互了解,这样的展览合作,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并在更多的城市进行巡展。另外,除了文物展之外,还可以组织印度旅游摄影展、印度文化节、印度美食展等加强中国人对印度的兴趣和了解。

3.印度应重新调整签证政策,争取对中国人开放落地签证甚至免签2010年以前,印度对所有国家的人要求提前办理签证,其签证程序的繁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游客前往。2010年,印度开始对芬兰、日本等5国公民进行落地签证试点。2011年将扩大到柬埔寨、越南、菲律宾、老挝和缅甸的护照持有人。与之同时,印度对华签证的政策却未见任何松动。印度由于担心中国劳工和技术人员占领印度市场,对商务签证和工作签证给予严格限制。在旅游签证方面,一般耗时一个星期,而且还要提供一万元的存款证明、单位证明、往返机票和行程单等,程序繁琐,时间成本较高,签证和服务费用之和明显高于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尼泊尔和印尼等国,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人前往印度旅游,不利于中印两国旅游服务贸易逆差的缩减。相对于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尼,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更低,印度应该借鉴他国经验,给予中国公民落地签证政策,以增加中国游客。

4.加强双方公路、铁路的连通工作,增加双方的航点和航班数量中印两国至今没有直接连通的公路或铁路。

通过陆路进入印度的游客一般先到尼泊尔,然后再从陆路转到印度。目前,中国方面非常希望能建立与南亚次大陆连接的公路和铁路系统。随着青藏铁路的开通以及拉萨一日喀则铁路的建设,中国铁路与印度和尼泊尔铁路接轨已不再是梦想。2006年,随着中印乃堆拉山口边贸的开放,两国之间终于开通了一条陆上交流通道。由于乃堆拉山口与印占锡金首府甘托克只有48公里,与印度东北部的交通枢纽西里古里也只有200多公里,如果印度能够放弃战争思维,中国铁路和公路将通过亚东口岸出境接人印度和整个南亚的铁路网;云南方面也可以通过建设昆明一大理一密支那(缅甸)一雷多(印度)铁路实现与印度对接;而中尼印铁路将可以把拉萨、加德满都与印度联系在一起。这样必将增加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往来,降低旅游成本。航空是目前中国游客进入印度的主要方式。据统计,2005年有98.8的中国游客是通过空运进人印度的,2007年为98.5,2008年为98.4。①但目前中印两国之间的航班和航点明显不足,中国与印度南部城市之间航线极少。为适应度假旅游和商务旅游的需要,中印还可以考虑开通广州一金奈一特里凡特琅、广州一海德拉巴、深圳一班加罗尔、拉萨-an德满都一新德里等航线,并恢复孟买一上海航线。两国还可以在开放航权的基础上引进廉价航空如亚洲航空或捷星航空,开通两国其他城市问的航班。

5.增强双方在酒店、餐饮和旅行社等行业的相互了解与合作酒店、餐馆和旅行社是重要的旅游服务贸易机构。目前,印度旅游和餐饮服务虽有一定的基础,但与国际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印度酒店的性价比相对中国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城市也无法相提并论。目前,印度的经济型酒店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需求,而中国近几年来形成了7天、如家、汉庭、锦江之星等经济酒店,对印度旅游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旅游服务贸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旅游 服务贸易 就业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8-0194-03

一、服务贸易与旅游服务贸易的内涵

服务贸易一词最早出现在197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一份报告中,理论上对服务贸易概念的研究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两个方面定义服务贸易:一是从服务的基本特征出发,认为国际服务贸易是一国居民与另一国居民之间就服务进行的国际交易,而不管该交易发生于何地,在这个总描述性定义下对服务贸易进行分类定义;二是认为国际服务贸易是国与国之间服务业的贸易往来,将无形贸易划分为要素服务贸易和非要素服务贸易,在无形贸易中扣除要素服务贸易即为通常所说的服务贸易。就其实质而言,服务贸易是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以无形商品为标的的国际交换活动,也称无形商品贸易。其目的是通过提供非物化劳动以满足服务接受者需要并获得的报酬。其形式主要包括运输、保险、金融、文化娱乐、旅游、转让与咨询等。服务贸易一般分为“过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流动”和“商业存在”四种主要类型。

旅游服务贸易是服务贸易的组成部分之一。服务贸易理事会对服务贸易的分类中规定旅游及相关服务包括以下几项:宾馆与饭店,旅行社及旅游经营者提供的服务,导游服务和其他旅游服务,即实现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整体组合。在服务贸易中旅游服务贸易一般与运输服务贸易、商业服务贸易一起被称作传统服务贸易,是各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实质而言,旅游服务贸易指不同国家之间的旅游服务提供者和旅游服务消费者之间进行的运动形态的使用价值的交易过程,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从业人员向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旅游服务并获得相应报酬的活动,既包括外国旅游者的入境旅游,又包括本国(或地区)旅游者的出境旅游。

二、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阶段

从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历程看,呈现出起步晚、基础弱而又发展快速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起步阶段(1949―1965年)。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旅游服务贸易处于缓慢的起步阶段,国家尚无足够的精力发展旅游业,旅游市场规模比较小,景点规模小,接待设施不足。1964年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标志着我旅游服务贸易开始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但旅游服务贸易的定位是以“政治和外事接待事业”为主,在功能上仅仅是政治外交的附属品,尚不能算一个独立的产业。(2)停滞阶段(1966―1978年)。这一阶段主要是由于国家处于“”和拨乱反正阶段,由于国家以政治运动为中心,旅游业受到较大的冲击,绝大部分文物古迹遭到毁灭性破坏,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处于停顿和倒退的状态。(3)迅速发展阶段(1978―1999年)。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这一时期旅游服务贸易的定位主要在于发展入境旅游赚取外汇,不提倡甚至抑制出境游的发展。1986年中国旅游业发展“七五”计划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增加外汇收入,促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的口号,这标志着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真正实现从政治接待型向经济创收型的转变。1992年中国政府明确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至此中国旅游业转变成为出口创汇型产业,而对出境旅游,国内旅游采取的是“不宣传、不提倡、不鼓励”的政策。国家方针政策的确立使得中国入境旅游迅猛发展。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地位和经济功能得到了确立,但出境旅游发展迟缓,旅游服务贸易发展表现出不平衡的特点。(4)成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及休假制度的改革,出境旅游开始渐成气候。1997年国家旅游局适时地提出了“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积极发展国内旅游、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方针。到2011年4月,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到了140个,随着出境旅游的蓬勃发展,中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定位已经从创汇逐步转向了旅游服务产业自身的协调发展,旅游服务贸易体系开始逐步的完备,旅游服务贸易的各项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旅游服务贸易逐渐走上成熟的道路。旅游服务贸易开始走上平衡性发展道路。

三、旅游服务贸易对地方就业的作用分析

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服务贸易的开展对就业的拉动效应明显,旅游服务贸易的就业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旅游直接就业人数,主要包括目前中国旅游统计中公布的直接就业人数包括旅游住宿、旅行社、景区、旅游车船公司等其他旅游企事业单位的就业人员;二是旅游间接就业人数,包括直接为游客服务以及与旅游密切相关的餐饮、娱乐、铁路、航空、公路、水运、公共设施服务等部门中的旅游就业人数;三是旅游经济就业人数即从业人员总数,这个概念最宽泛,是通过旅游经济活动所拉动的就业人员总数。

旅游服务贸易就业有其自身的特征,一是旅游就业容量大,就业门槛相对较低。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是促进就业的主要途径。旅游业是集传统与现代、生产性与生活性特征于一体,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服务业,具有劳动密集型特点,吸纳社会就业的能力比较强。不少旅游就业岗位的门槛比较低,对各种层次的劳动力都有很大的需求。尤其是旅游交通、旅游餐饮、旅游商品、旅游景区、旅行社和导游等领域,多数就业岗位对学历和年龄要求并不苛求,也适合于相当一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2009年,中国旅游就业总量近6 000万人,约占全国就业总数(7.64亿人)的7.8%,旅游业正在成为吸纳社会就业的基础性产业之一。二是旅游就业关联带动性强,就业成本相对较低。旅游业是以人的流动和消费为基础的综合性产业,关联性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相关产业、行业的发展,因而能够更多地创造就业机会。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行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4.3元;旅游行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社会就能增加5~7个就业机会。旅游业的这一关联作用在旅游城市、旅游景区体现得尤为突出。一个地区通过景区开发来发展旅游,能够为当地城乡居民提供大量的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是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在许多旅游景区周边,围绕旅游服务而兴办的商店、旅店、餐馆鳞次栉比,有效地带动了社会就业。三是旅游就业方式灵活多样,适合不同人群就业。旅游业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旅游就业的多样化特点。比如,旅行社对知识程度的要求相对较高,比较适应于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人员就业;宾馆饭店是技术密集型和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容量较大,就业层次较多,每座中高档酒店的就业容量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以上企业的就业容量,吸纳就业人员可达上千人。旅游景区、乡村旅馆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就业容量大,就业门槛低,有利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农副土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多数门类的就业门槛较低,比较适应妇女、中老人就业。

近年来,中国政府日益重视旅游产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2008 年8 月21 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商务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国应通过建立和完善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政策体系,广开就业渠道,优化就业结构,完善就业服务,强化就业管理,以旅游产业的发展推动就业增长,支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到2015年,形成就业与产业协调发展的机制,旅游就业规模从目前的6 000万人增加到1亿人左右。

四、旅游服务贸易促进就业的措施

促进就业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也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世界旅游组织把旅游对就业的贡献列为旅游对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作用之一,1997年《马尼拉宣言》、2000年《海南宣言》、2001年《大阪宣言》都强调发展旅游对促进就业的突出贡献,提出“旅游业是21世纪创造就业与保护环境的引导产业”。世界旅游理事会1993年提出:“全世界范围内,旅游作为一个整体已经成为世界上创造新增就业机会最多的行业”。世界旅游理事会的报告指出,2010年,全世界旅游就业人数已达到2.54亿,将有9%的社会就业依赖于旅游业。通过旅游服务贸易来促进就业需要国家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尤其要注重旅游业对促进就业的特殊作用。

(一)加快发展旅游服务贸易来扩大旅游就业规模

努力保持旅游服务贸易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要加大海外宣传促销力度以旅游服务贸易发展来带动就业增长。根据现有发展速度,中国将在2015年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和世界第四大旅游客源地国家,这些都要求我们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加快完善旅游产业体系,推进旅游要素体系、旅游目的地体系、旅游产品体系、旅游安全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鼓励旅游新领域、新业态发展,鼓励开辟交通运输旅游航线,大力培育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旅游业,扶持非公有制旅游企业和中小型旅游企业加快发展,培育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国家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的范围内,建设一批就业容量大、符合市场需求的大型旅游项目。

(二)拓展旅游服务贸易产业链条,优化旅游就业结构

全面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处理好提升产业素质与扩大产业规模的关系。继续发展旅游住宿、景区、餐饮、旅行社服务和交通服务等相关企业。加快发展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旅游文化娱乐、旅游装备工业等,增加就业比重。提高旅游业创新能力,鼓励创业和发展灵活就业。鼓励发展旅游咨询、规划设计、广告营销等,开发知识技术含量较高的旅游产品与就业岗位。积极发展国际旅游市场,加强国际旅游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境外游客到国内旅游。从而充分挖掘旅游市场的就业潜力。

(三)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旅游就业能力。

面对快速发展的旅游服务贸易,要系统分析国际旅游市场特征,加大对新成长劳动力、农民工、妇女、贫困地区劳动者和失业人员旅游就业培训力度,对有创业愿望、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加快培养中高级人才、复合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急需人才,壮大旅游职业经理人队伍。加强旅游行政、企业、院校骨干人员的教育培训,培养一批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人才。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规范职业资格认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整合各类教育资源,鼓励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建立教育基地,逐步形成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相结合的旅游教育培训体系。鼓励高等学校根据市场需要调整专业方向,提高旅游教育培训的质量与针对性,培育一支多层次多专业的旅游人才队伍。

(四)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政策

政府根据当地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情况,合理确定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就业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就业专项资金可按规定用于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小额贷款贴息等。积极研究完善旅游相关税收政策,认真落实国家促进就业以及鼓励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税收政策。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完善信贷管理制度,对符合信贷条件的旅游企业或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拓宽旅游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旅游企业和中小旅游企业的金融支持。发挥小额担保贷款的积极作用,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

参考文献:

[1]毕燕,等.广西旅游业就业效应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0,(11):168-171.

旅游服务贸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旅游服务贸易 国际旅游岛 现状 对策

一、海南旅游服务贸易的现状

1、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动态。本文选取全省旅游收入、国际旅游收入、全省接待旅游人数和境外旅游人数四个数据来显示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动态。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要素方面建设不足。海南旅游资源缺少有效和深度的文化性开发。海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低,旅游资源的优势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大多数旅游产品的开放是粗放型和劳动密集型,主要是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民风、海岛生态、热带雨林等比较脆弱的生态类型,深层次的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较少。

(2)旅游服务信息化不健全。旅游信息化建设停留在旅游网站、电子商务的发展、办公自动化、智能化等初级领域。网络营销也缺乏技术支持,成熟的新型旅游电子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服务能力弱,旅游信息内容一般涉及旅游目的地、景点、饭店、交通旅游线路和旅游常识等,根据旅游者的特点和需求组合定制旅游产品,提供个性化旅游线路建议等方面做的好的企业几乎没有。此外,在消费者的旅游途中,很少有为其提供购、食、住、行等信息服务的好中介,旅游信息化程度十分低下。

(3)环境保护意识薄弱。旅游者生态环保意识淡薄,加上一些海滨旅游地超容量接待游客,造成海滩垃圾遍地,海洋水体遭受污染,造成岛上生态环境恶化。旅游卫生、安全设施条件与国际标准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4)旅游服务管理水平低。在政府层面上,目前海南省的服务贸易管理机构是海南省商务厅的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处,但旅游行业的管理在旅游委,这造成了宏观指导和协调服务的乏力。另外,旅游服务贸易的管理方式上也相对滞后,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海南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

在企业层面上,海南旅游服务企业规模小,无法产生规模效益,跨国经营程度低,尚未形成较大的国际市场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在旅游饭店、旅游救援等其他产业要素上,基本没有跨国经营的步伐。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旅游专业人才在培养和引进的规模及质量上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5)国际旅游岛政策的利用不足。为了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给予了很多优惠和试验性的政策,如,“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企业债券,设立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在海南试办一些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探索发行竞猜型体育和大型国际赛事即开型”;“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用地自主开发旅游项目试点”等等,海南旅游服务相关方面在利用政策方面还应该更大胆些。

二、建设国际旅游岛对发展海南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

1、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在海南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增长的基础,决定了服务贸易的结构。旅游业作为支撑海南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所占分量越来越重,极大地拉动了海南经济的快速增长,而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明显带动了直接和间接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第一,从旅游服务产业的宏观功能可以看出,旅游服务产业是关联度较高、涉及面较宽、带动力较强的产业,相比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和第三产业,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处于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的核心地位,发挥着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作用。旅游消费直接投向的是吃、住、行、游、购、娱等6个经济部门,而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不仅为交通、宾馆住宿、餐饮、景区景点和商品贸易带来客源和市场,而且间接地带动和影响着农业、工业、城建、文化等行业的发展,还刺激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升国民经济的作用。

第二,从旅游服务产业的波及和连带效益上看,相对其他产业,旅游业的效益不仅表现在旅游收入上,还体现在社会效益上,即利用旅游经济的综合性特点,通过对旅游服务贸易业的投入和开发,带动一定范围内的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例如,海南旅游服务业与房地产业的互动作用在这几年表现得很明显。不少经济条件优越的国内游客利用黄金周旅游期间在海口和三亚等地购置房产,带动了海南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房地产已逐步成为海南房地产业在国内促销的优势和品牌。

第三,从旅游服务业的特殊性来看,旅游业的广泛性和丰富性决定了旅游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统计分析表明,旅游本行业就业人数与相关行业就业人数的比例一般为1∶5,所以旅游业的繁荣能够吸纳更多的就业人员,形成地方就业的主渠道。至2012年底,海南旅游服务业就业人员达193.91万人,占全省就业人数的比例达40.07%。

2、建设国际旅游岛对发展海南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服务业的建设,就是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海南经济各方面的服务业的建设。海南旅游服务贸易的好坏也是评价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个指标,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与海南旅游服务贸易之间既相互促进又互相制约。

旅游服务业是海南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海南拥有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建设国际旅游岛,有利于海南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最大程度发挥海南的环境优势,发展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经济。建设国际旅游岛能促进海南旅游服务贸易的扩大开放与国内外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能够吸引外资,加快海南的城市化进程,推进海南的全面发展,实现海南经济的腾飞。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海南旅游服务的资源比较单一,这一因素严重制约了国际旅游岛的建设。

建设国际旅游岛一方面使海南的旅游服务贸易获得更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机会,在参与合作与交流中可以学习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与国际接轨,不断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海南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以便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比如,离岛免税政策能极大增强海南旅游的吸引力,有利于扩大旅客购物规模、提高旅游购物档次和人均消费增长,更重要的是改善海南旅游环境,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体制创新,推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加快海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开放,国外旅游服务企业集团进驻海南,加剧了海南旅游服务业的竞争,对本土旅游服务企业造成巨大的压力,有的本土企业甚至面临破产倒闭的危险,比如,海南的航权开放政策就可能会吸引国内外航空公司在海南国际航空运输市场的运力投入,刺激海南航空运输业务的超常规增长的同时也使海南本土的航空公司面临强大的竞争。

三、海南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1、充分利用好中央政府给予海南的国际旅游岛政策。充分用好中央政府给予的政策是建设好国际旅游岛和发展海南旅游服务贸易的首要对策。在《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包含有在投资融资、财税、土地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海南的政府和业界都应充分去利用,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可以略带试验性的超前。

2、加强交通建设。随着海南旅游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海南的交通也应该加大建设以适应游客的需要。加大进出岛的交通和岛内旅游公路等的建设。由于入境旅游人数越来越多,在交通建设方面各大工程开工的时候考虑将标准定高一点。

3、加快旅游信息化的建设,着力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以信息化建设为新手段,实现旅游业的新跨越。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普及信息化知识,重点实施一批信息化应用项目,开展信息化与旅游业融合试点,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推进旅游业创新发展,大力提升旅游综合服务能力;积极鼓励各旅游部门逐步实现接入网、通信基站等资源的有偿共享。

4、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旅游服务贸易人才培养。加快旅游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政府要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投资力度,在财政、税收和信贷等方面给予足够的政策支持。二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短期培训,使其更熟悉GATS的有关条款和规定;鼓励大专院校开展与旅游服务贸易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加开旅游服务贸易课程。

5、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上,开发旅游资源并树立旅游服务产品品牌形象。坚持合理保护的原则,利用海南的地理优势,开发的资源应体现层次、质量型、内涵丰富型等特点,由单一的浏览观光型向复合型、多功能的旅游景区建设发展。树立旅游产品品牌形象,根据海南自然资源的优势,可打造新的旅游路线。

6、加强旅游服务行政执法。旅游部门应自觉适应依法行政的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工作透明度,广泛接受旅游企业、旅游者、新闻舆论监督;要推进旅游市场监督与世贸规则的接轨,参照国际水准和要求提高旅游执法水平;要加快国内法规与国际组织合作承诺的接轨,旅游部门的执法要接受外商投资企业的监督。

7、完善旅游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为了对旅游服务贸易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营造良好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宏观环境,制定好旅游服务贸易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海南省有必要建立统一的旅游服务贸易管理和协调机构,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并负责制定旅游服务贸易的立法及发展规划、政策协调以及明确服务业各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等事宜。

【参考文献】

[1] 张川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初探[J].绿色科技,2010(10).

[2] 史玉江: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8.

旅游服务贸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概况

1、旅游服务贸易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2007年旅游服务贸易都是我国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占全部服务贸易量的1/3到1/2。

2、我国的高额贸易顺差一直是富有争议性的话题,而旅游服务贸易则存在双面性,即入境旅游可以赚取外汇;出境旅游可以促进居民境外消费,弥补贸易差额,缓解国际贸易摩擦。1980~2007年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年平均增长率17%。2007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13,18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47亿美元。旅游服务贸易为我国的创汇增收做出了很大贡献。与此同时,我国的出境旅游快速发展。1997~2007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持续增长。2007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到3,400万人次,旅游花费约235亿美元。

3、旅游服务贸易持续增长。除2003年因我国发生“非典”疫情造成旅游服务贸易下降外,近年来我国旅游服务贸易持续增长,其中旅游服务贸易总量年均增长率14%,旅游服务贸易出口总量年均增长率13%,旅游服务贸易进口总量年均增长11%。

4、我国发展旅游服务贸易的潜力大。我国发展旅游服务贸易的潜力很大,除2003年我国因发生“非典”疫情入境旅游人数增长为负数外,其他时段增长率皆为正数。其中,1995~2006年入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率为9%;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率约为18%。

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析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即TC指数,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又称比较优势指数CAI,是行业结构国际竞争力分析的一种有力工具,总体上能够反映出计算对象的比较优势状况,它是一个剔除了各国通货膨胀等宏观总量方面波动的影响,也排除了因国家大小不同而使得国际间数据的不可比较性,因此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之间比较优势指数具有相当的可比性。其计算公式为:CAI=(Xij-Mij)/(Xij+Mij),Xij为i国家第j种商品的出口,Mij为商品的进口。取值范围为[-1,1],当CAI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均水平,进出叉明显;当CAI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越接近1越大,行业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行业竞争力小。如果等于-1,意味着该国第j种商品只有进口;如果等于1,意味着该国第j种商品只有出口。测量一国旅游服务是否具有竞争力,也同样可以用该指数。用10个国家的旅游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计算该指数,结果如表1。(表1)

从表1可知,前五国的CAI指数为正值,表明都是旅游服务贸易的净出口国,出口竞争力很强,具有比较优势,西班牙的竞争力最强。中国的CAI指数不到0.2,说明具有相对微弱的出口竞争力;CAI指数一直为负的有日本、加拿大、英国和德国,都是净进口国,因而出口竞争力处于劣势地位。从年度变动趋势看,美、德指数变动较小,其旅游贸易出口竞争力较稳定。法国和加拿大缓慢下降,说明其虽是出口强国,但竞争力逐年有所削弱。意、英呈大幅波动状态,说明该两国旅游服务贸易的出口竞争力都不稳定。中国一直处于上升态势,出口竞争力逐年增强。中国旅游服务国际竞争力若要赶上并超过美、法、西、意等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还任重道远。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分析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美国经济学Bela.Balassa于1976年提出的一个具有较高经济学价值的竞争力测度指标,它可用来衡量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量占世界该类产品出口量的比重。其公式为:RCA=(Xij/Yi)/(Xmj/Ym),其中Xij表示i国j类产品出口额;Yi表示i国全部产品出口额,即包括商品出口额与服务贸易出口额;Xmj表示世界j类产品出口额;Ym表示全世界产品出口额。在服务贸易中,Xij则为i国服务贸易出口额;Xmj为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其他符号的含义不变。这个指数反映了一个国家某一产业的出口与世界平均出口水平比较来看的相对优势,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如果RCA指数大于2.5,则表明该国服务贸易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介于2.5~1.25之间,表明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如果RCA介于1.25~0.8之间,则认为具有中度的国际竞争力;倘若RCA

从表2可知,西班牙的RCA指数在2.5以上,是旅游服务贸易最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美国、意大利介于2.5~1.25之间,表明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法国的大部分介于2.5~1.25之间,也表现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墨西哥、英国、中国RCA指数介于1.25~0.8之间,具有中度国际竞争力。而加拿大、日本和德国一直在0.8以下,是旅游服务贸易较弱的国家;另一方面,从10个国家的RCA指数整体变化趋势来看,西班牙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表明其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美国、意大利、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的RCA指数相对平稳,这几个国家的旅游服务贸易处于比较平稳的状态。中国的RCA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从中度变到了微弱。与传统的欧洲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还略低一筹。从总量上看,中国的旅游服务贸易是逐年上升的,但旅游大国并不意味着就是旅游强国。我国要扭转服务贸易的长期逆差状态,旅游服务贸易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提升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优势的对策

1、充分利用和整合我国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进一步提高人才素质,实现资源集约优化管理。鉴于旅游业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无论是旅游机构的服务人员与游客的关系,还是游客之间关系的协调,都需要旅游业从业人员有良好的素质。提高人才素质,在一定意义上是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进一步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包括提高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服务人员的素质。因为决策者素质的高低会影响产业发展方向,管理者素质的好坏会影响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服务人员素质的好坏会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形象。

2、发展旅游服务贸易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国际旅游服务业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旅游业属于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依赖型服务,从某种程度上讲,旅游资源的开发是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因为这种开发往往会影响资源的原生态的风貌,所以开发与维护的矛盾是发展旅游业的长期性矛盾。因此,我国发展国际旅游服务业应坚持可持续性与以人为本的统一。

3、提高旅游信息化水平,延长旅游服务贸易的产业链,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在信息化时代,旅游体系已不仅仅是旅游景点、交通、饭店等空间个体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以信息为核心,由众多旅游设施、交通部门、金融部门参与,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由旅游产品信息传递引起的旅游者流动。信息传递成为游客、旅游资源供给者和商三要素动态交流的桥梁,加快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国际旅游服务产业链建设是提升我国国际旅游业竞争力的捷径。

上述就是360fanwen.com小编通过网络搜集整理关于旅游服务贸易(精选5篇)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6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