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小实验作文(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三年级小实验作文范文第1篇

2002年8月,经山东省教学研究室批准立项,山东省东明县第一实验小学正式启动了“古诗文”教改实验课题。学校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了“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古诗文的兴趣”“作诗与填词”“诗意画的创作”等子课题研究。全校普遍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学生一般能背二三百首,多的能背五六百首,有个叫王臻的学生,能背一千多首诗。在背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赏诗、评诗,然后开始作诗、填词、对对子、文配诗、诗配画、画配诗等诗文创作活动。我校的经验已在菏泽市全面推广,并获省教科所、省教研室颁发的全省教育科研成果奖。

一、编写教材

教材编写本着“六二一一制”原则:诗占六成,词曲占两成,古文占一成,格言、谚语占一成。在诵读古诗文的同时,低年级搭配歇后语和成语,中年级搭配格言、谚语,高年级搭配名人佳句。在探索实验的基础上,2003年10月编写出第一套6册中华诗文诵读校本教材――《小学生诗词曲文诵读》。2009年3月,在第一套教材的基础之上又编写出第二套3册校本教材――《少儿国学读本》。

二、落实措施

1.实验内容

低年级(一、二年级):以每学期20个周计,一、二年级在校两年时间共计4个学期80个周,每周诵读诗文1~2首,格言谚语1~2条。低年级诵读诗文总量为80首(篇)左右,格言谚语50~80条。

中年级(三、四年级):在校两年4个学期80个周计,每周诵读2首(篇),共计100首(篇)左右。巩固理解已学过的词条150条左右。

高年级(五、六年级):以词曲、古诗为主,节选部分古典启蒙教材,加上优秀现代诗文,仍以80个周计,学生可诵读80~100首(篇)。

综上总计,小学6年,可诵读经典古诗文420~500首(篇),格言谚语、圣贤名言200条左右。

2.实验周期:8年

第一阶段(1年):自2002年8月~2003年7月,为启动阶段。

学校从低中年级四个教改实验班入手,召开家长会、教师座谈会、学生代表会,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听取一些专家、学者的合理化建议,统一认识。这一时期,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立足教改实验班,分析、探讨出古诗文诵读作为选修课的学习方式及理论基础;确定三个子课题:如何激发“读古”兴趣,作诗填词,诗配画。

第二阶段(5年):自2003年8月~2008年7月,为课题研究的深入阶段。其主要任务是《小学生诗词曲文诵读》作为校本教材在全校推广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修订完善,在全县、全市推广。组建教改教师档案,定期举办赛诗会和文配诗、诗配画、画配诗创作艺术经验交流会,并且通过设立考级标准,使一大批“小诗人”应运而生。学校在主教学楼走廊内开辟了“小诗人”长廊,创建校园特色文化。

第三阶段(2年):自2008年8月~2010年7月,为实验的总结、验收阶段。

3.上好五种课

(1)古诗文知识专题讲座。

该课型旨在培训教师,引领广大一线教师筛选出最适合学生的诵读篇目,引导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并在诵读的基础上,在“积累”与“运用”、“诵读”与“写作”诸多领域,进行深入探讨、交流并提升一些有价值的成功经验。

(2)对课。

其内容是学习怎样对对子,学习作对联。作为一门课程,它主要以“属对”方式展开,即一人出上句,另一人对下句。六年级一班的黑板上每天都有学生出一句上联让大家对下联,如李新出的上联是“井底之蛙见识短”,王治对的下联是“程门立雪尊敬深”,段康对的下联是“雏鹰展翅天地宽”,张舒对的下联是“揠苗助长目光短”……由于思考角度不同,一句上联有时能引发一个班几十个同学对出不同的下联。对课的内容一般有:名联欣赏、趣联故事、上联征对、师生自由“属对”、学生对联作品展示、地方特色对联趣话。

(3)画配诗课。

学生先画一幅画,然后根据画的意思,赋诗一首。五年级三班的崔芳涛为同桌的一幅《回春图》题了这样一首诗:“一场春雨,两声春雷。三只燕子,百草吐翠。千人播种,万物春回。”

(4)作诗填词课。

诵读足够多的篇目、初步了解一点韵律和平仄之后,方可研究吟诗填词。学习作诗一般经过三个步骤:品读原版诗,知其个性;“克隆”原版诗,练其本领;超越“克隆”,大胆创新。六年级三班曹粤雯同学的《万福公园观感记》一文的开篇就是一首自创的 “藏头诗”:

东明好

东方武校赛一中,明贤双语加玉成。

万人称颂五得利,福星源于西瓜城。

公路铁路样样有,园丁小区显威名!

(5)诗文欣赏评点课。

对有关课文,让学生用诗歌进行点评。六年级四班黄媛为《倔强的小红军》所写的点评诗为:“小红军,善良心。其举动,让人吟。心灵美,教人民”。六年级五班张乾为课文《鸟情》所写的点评诗是:“喜鹊通人性,令人太吃惊。日日与我伴,个个说聪明”。通过评诗,学生学会了抒发见解的方式,学习的积极性也逐渐提高了。

(6)搞好考评。

我校要求学生每日诵读中华诗文10~15分钟,一般安排在晨读课上,称为“读古”。我校古诗文考评机制如同大学英语考级,每年举办一次,根据年级段和诵读的篇目,分笔试和口试两种形式,共设5个级别:小能人、小名士、小诗人、小学士、小博士。学生可视自己的诵读情况,自由申报,自愿参加。会背50篇,经考评即可授予“小能人”称号,每增加50篇晋升一个级别。目前50%的学生被命名为“小能人”,310名学生被命名为“小名士”,160名学生被命名为“小诗人”,62名学生被命名为“小学士”,15名背诵超300篇的学生被命名为“小博士”。要戴“小博士”帽,需过口试、笔试、即兴创作、问题答辩四关。

三年级小实验作文范文第2篇

一、白汉双语教育情况

多年来白汉双语教育实验工作主要在大理州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剑川县开展,在西中小学和石龙小学进行。

(一)西中小学:从双语教学拓展到三语教学

西中小学的双语教育工作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开展的是白汉双语教学实验工作。时间是1986年6月至1992年7月,实验周期为6年(小学1~6年级)。该实验工作根据西中村是白族聚居村且白语是当地的通用语言的语言使用实际,针对当地学生由于生活用语和学习的文字脱节,而出现学习汉语文困难重重,以及学生入学率低、巩固率低、合格率低的严重现象而开展的双语教学工作。实验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各部门的支持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西中小学白汉双语教学实验工作,从“语言隔阂”这个民族教育的主要矛盾,也就是从民族教育的实际出发,认真探索民族教育的特殊规律,探索以民族语文教学为中心的民族教育改革经验;采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培养能力为主线的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在一年级进行100%的白文教学,以后逐年降低白文教学比例、增加汉文教学比例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四年级以后按全国统编教材,以白族语言文字为辅助,逐步过渡和推行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当地教师经过认真研讨、反复探索后认为,“先白后汉”是途径,“白汉并重”是重点,“以白带汉”是关键,“白汉俱通”是目的。因此,从实验一开始,任课教师就狠抓白文的音、形辨认,严格训练规范的书写,并用白文在教材中出现的汉字上直接注音的同时还用白文注释汉意。通过一个学年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借助母语文独立阅读课文,而且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激发。随着实验工作的开展,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成绩都较好。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原定的教学计划也作了调整,对白汉双语文的教学比例进行了合理安排。如原计划一年级只教白语文,不教汉语文,但经过一个学期的白语文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白语文的基础知识,全班绝大部分学生都会拼读、拼写。任课教师抓住拼音白文方案和汉语拼音方案近似的特点,从一年级第二学期就教授部分常用汉字,并用白文拼音给汉字注音释意,把两种语文有机结合起来,既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为以后的汉语文学习打下了必要的基础。同时,由于实验成效显着,任课教师就适宜地将原计划定为五年级才全部过渡到汉语文学习的时间提前到了四年级,并在每周安排了2~3节的白语文课程以便复习和应用〔2〕。这个过程被概括为“先白后汉,白汉并重,以白带汉,白汉俱通”(十六字方针)的教学原则〔3〕。1992年7月,经过一个周期(6年)的实践,西中小学白汉双语文教学实验班毕业,参加了大理州小学升初中汉语文统考,成绩居全校第一、全乡第二。考入剑川一中初中班的学生比率占该校录入一中初中学生的80%。实验班4科平均总分居全乡同年级平均总分第一。西中小学白汉双语文教学实验取得的显着成效,也得到了国内外有关部门及省、州教育部门的一致赞誉〔4〕。第二个阶段是开展白汉英三语教学试验。为推动白族农村地区的双语教育工作,促进当地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在已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剑川县县委和教育局多次研究后决定在西中小学开展白汉英三语教学试点工作。这项工作将双语教育拓展到三语教育,积极探索在民族地区开展民汉英三语教育的经验和模式,通过白汉英三种语言的教学达到传承白族非物质文化和促进县域基础教育发展的目的,是解决白族地区城乡教育差距的一种有益尝试,是落实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激发农村小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举措,满足了当地教育的实际需求〔5〕。在2012年2月15日举行的西中小学白汉英三语教学试点工作启动仪式上,县委领导希望西中小学在各级各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认真做好白汉英“三语教学”试点工作,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以点带面,逐步在全县村庄完小加以推广,促进全县基础教育的发展。自此,西中小学的双语教育工作又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石龙小学:国际合作开展双语教育的成功典范

2003年6月,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云南省民语委)与世界少数民族语文研究院(SIL)东亚部签署了关于合作开展“白语文工作项目”的意向性协议,同年12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正式立项在剑川县实施,主要开展以白汉双语文教学为主、兼顾白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的白语文工作。该项目在剑川县石龙村小学开展的白汉双语教学实验工作,主要包括在学前班开展两年的白语文教育后,在小学一至三年级开展通过借助白语文掌握并促进汉语文学习的双语教学工作,最终达到通过学习白语文帮助少数民族儿童开发智力、拓展思维、提高汉语文学习水平的目的。具体是在学前班使用项目专门编写的白文教材,第一年基本使用白语和白文进行教学,内容非常全面,包括语文、数学、美术、体育、自然科学、生活常识等多学科的内容,到了第二年开始增设汉语口语课,逐渐引入汉语教学。到了小学一年级,以国家义务教育的汉文教学内容为主,白语作为课堂的主要教学辅助用语,每周安排5节白文课加强和巩固汉文教学中的知识难点和重点。以后逐年减少白语文课程的比例,至四年级就完全进入汉语文教学。

石龙小学的学生在接受了两年的白语文教学后,不仅熟练地掌握了白语文,而且通过白语文学习了相关知识。2007年7月,学前班进行了一次数学和语言测验,成绩出来后,来自澳大利亚的SIL外籍专家毕丽丝认为学生们取得的成绩和澳大利亚的同龄孩子差不多。村里孩子们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孩子们觉得一进校门就听不懂、看不懂,读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开展了白汉双语文教学后,学前班的孩子们在第一年就显得非常喜欢上学,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热情也很高,回到家里也会很自信地向父母、家人展示他们在课堂里学到的内容,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倍增〔6〕。

与前一个阶段在西中小学开展的双语教学工作不同的是,这次的实验工作是中外合作的项目,使用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外方专家根据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结合白族农村地区的实际制定的,使用的教材是外方专家和本地的双语教育工作者共同编写的,内容大多为项目点所在地发生的事件,与孩子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学前班的教师是通过在项目点举办白文培训班选出来的本地青年,虽然他们都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但通过项目的培训,她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体态语言和教学方法等都可以与城市的幼儿教师媲美。

尽管目前石龙小学白汉双语教学工作全面评估还没有开展,但在不通或少通汉语的少数民族地区低年级开展双语教学的优势已凸显,特别是在学前教育取得的成效已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肯定,并探索出了在民族地区开展学前双语教育行之有效的成功模式。剑川县石龙小学白汉双语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也促成了云南省教育学会少数民族教育专业委员会、SIL和云南省民语委于2010年6月签订了“关于在云南省实施零障碍双语教学项目的合作协议”,合作时间为10年,将在白族和傣族地区推广使用石龙小学的双语教学模式和经验

二、白汉双语教学教材建设

多年来,剑川县在开展白汉双语文教学实验工作的同时,还编写了许多相关的白汉双语教学教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西中小学白汉双语文教学教材

西中小学在开展白汉双语教学实验过程中,先后由剑川县民语委、剑川县西中小学编写了《白汉双语文教学教材?语文》(两册),由云南民族出版社于2000年4月和2001年10月出版。两本教材根据1993年6月修订后的《白族文字方案》(草案),参照九年制义务教育教材小学语文的编写体例,结合白族地区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和小学学生的特点编写。主要由白文方案和白族调、白族儿歌、白族民间寓言故事、传说、景物和人物介绍以及教师创作等少儿文学知识组成,是西中小学双语文教师多年来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教材将汉语文知识与白族传统文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在促进学生两种语文知识水平共同提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思想,陶冶了学生爱家乡、爱民族、爱民族优秀文化的情趣,是非常实用的白汉双语文教学教材〔6〕。

三年级小实验作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词切分;学优生;学困生;眼动

中图分类号:B8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12)06-0525-06

1引言

词空格在拼音文字的阅读中起重要作用:词空格提供自下而上的视觉信息帮助读者切分词,促进词汇识别,还能引导读者的眼睛运动,计划“何时”眼跳(when)和下一次眼跳的位置(where)(Perea & Acha,2009;Rayner,Fischer,& Pollatsek,1998)。在英文阅读中,删除或用字母、数字等替代词空格,读者的阅读速度会显著下降(Malt & Seamon,1978;Morris,Rayner,& Pollatsek,1990;Rayner et al.,1998;Rayner & Pollatsek,1996;Winskel,Radach,& Luksaneeyanawin,2009),眼跳幅度会变短(Rayner et al.,1998)。另外,西班牙语和德语的研究结果与英文研究一致(Inhoff,Radach,& Heller,2000;Inhoff & Radach,2002;Perea et al.,2009)。

有研究者采用空格研究范式考察在无空格文本语言中插入词空格是否会促进阅读(Kohsom & Gobet,1997;Sainio,Hyn,Bingushi,& Bertram,2007)。Sainio等(2007)考察空格在日文阅读中的作用,发现当读者阅读纯假名文本时,插入词间空格可以促进词汇识别;而阅读平假名和汉字混合的文本,插入词间空格没有促进阅读,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汉字提供了词边界线索,所以空格的效应没有显现。Kohsom等(1997)发现在泰语词之间插入空格提高了读者的阅读速度。

第32卷第6期闫国利等词切分对语文学优生与学困生阅读影响的眼动研究心理学探新2012年汉语书写系统中,汉字是基本的书写单元,缺乏清晰的词边界标记(如空格)。汉语词的词长不同,对《人民日报》语料库中的词进行统计,双字词所占比例最多,为64%,使用次数占所有词语使用次数的比例为56%;单字词比例最少,只有5%,但使用频率较高,为40%(李江波,,陈祖舜,2006)。因此汉语读者无法根据字数找到词切分线索。汉语没有明显的物理线索标记词边界,读者如何进行词切分和识别呢?探讨词间插入空格能否促进阅读,可以理解读者阅读过程中的词切分和识别,有利于探讨阅读的基本信息单元问题。

有研究采用空格范式考察了词空格在成人汉语文本阅读中的作用。Liu,Yeh,Wang和Chang(1974)发现词间插入空格不仅没有促进阅读,反而使阅读速度变慢。而Hsu和Huang(2000)发现词空格能够减少读者的阅读时间,对难度较大文章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但不影响阅读理解正确率。分析认为由于使用的研究方法不同(仪器和测量指标),结果很难直接进行比较。有些研究者以眼动仪为记录工具,探讨词空格在句子阅读中的作用。Inhoff,刘伟民,王坚和符德江(1997)让被试阅读三种呈现方式的句子:正常无空格,词间空格和随机空格,发现三种方式下的眼动模式没有差别。针对Inhoff等(1997)研究中使用仪器采样率偏低(50 Hz)和空格过小(半角空格)的缺陷,Bai,Yan,Liversedge,Zang和Rayner(2008)作了改进,使用采样率较高的Eyelink Ⅱ(500 Hz)记录读者的眼动轨迹,让被试阅读四种呈现条件的句子:正常无空格、词间空格、字间空格、非词空格的文本(均为全角空格),发现词空格没有干扰也没有促进阅读,并认为这是因为文本呈现方式的不熟悉导致的干扰与词边界信息产生的促进作用之间发生权衡,还发现字间空格和非词空格干扰了阅读;另外,为了消除空格改变文本信息的空间密度对阅读产生的影响,改用阴影标记产生相同的四种条件,重复了空格范式研究中的结果,由此推论汉语阅读的基本信息单元是词。

也有研究者进一步探讨词空格在汉语初学者阅读中的作用。Bai等(2008)以阅读经验比较丰富的大学生为被试,发现词空格没有促进也没有干扰阅读,但对阅读经验较少的初学者来说,他们对空格文本和无空格文本的熟悉度差异不大,空格对阅读的促进作用是否明显呢?沈德立,白学军,臧传丽,闫国利,冯本才和范晓红(2010)使用与Bai等(2008)相同的文本呈现方式,考察空格对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的影响。与成人实验结果的趋势一致,阅读词间空格文本和正常文本一样容易。还比较小学三年级学生中阅读技能高者和阅读技能低者阅读空格文本的差异,发现词空格没有促进阅读,但非词空格对阅读技能低者的干扰大。Blythe,Liang,Zang,Wang,Yan和Bai(2010)考察小学生在正常无空格和有词间空格阅读条件下学习新词的眼动特征,表明在词间空格文本下学习新词更有助于他们对新词的掌握。这些结果表明读者阅读词空格文本和正常文本一样容易,词空格对小学生学习新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沈德立等(2010)关注词空格对汉语初学者阅读的作用,“初学者”采用小学三年级学生,原因是他们阅读经验相对有限,以此来控制文本熟悉性对阅读的影响。但笔者认为,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经验相对丰富(语文阅读学习有两年),对文本相对熟悉,不能很好地控制文本熟悉性对阅读的影响。因此,以下研究采用小学二年级学生,以减少文本熟悉性对阅读的影响。另外,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已表现出差异,这可能与他们阅读中能否正确切分词有关。因此,假设(1)在词间插入空格,有利于小学二年级学生阅读。因为插入空格能帮助他们划分词边界,提高词汇识别的速度,从而提高阅读速度。(2)非词空格呈现条件干扰阅读。(3)同时给语文学优生和学困生提供词边界线索,词边界线索对学困生的帮助更大。

2实验

2.1被试

对于语文学优生和学困生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因此,该研究采用如下方法筛选出的被试作为学优生和学困生:

(1)统计天津市某普通小学二年级学生(共四个班)的两次学期语文成绩,找出每个班语文成绩前五名和后五名的学生,共40人。请该小学二年级语文老师对这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行评估,最终选择了32名学生,其中语文学优生16人,语文学困生16人,这些学生年龄在8~9岁。母语均为汉语,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且均不知道该实验的目的。

(2)将每个学生的两次重要语文考试成绩进行平均,对两组被试的语文成绩进行t检验。表明学优生的语文成绩(M=97.9)显著高于学困生(M=86.5),t(30)=-8.1,p

(3)对这32名学生进行瑞文智力测验,结果表明所有学生智力水平正常。

2.2实验材料的编制

(1)根据二年级语文教材的水平编制103个句子。所有句子由两名小学语文老师认真阅读并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评定,标出二年级学生可能不认识的字、词或者理解有困难的句子。删除被标记的句子。

(2)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2005)对词进行切分。如果句子中有些词的切分有分歧,则删除该句子。

(3)根据(1)和(2)筛选,选出48个实验句,句子长度为9个字。24名不参加后续眼动实验的小学二年级学生在3点量表上对句子的难度进行评定。删除两份无效量表,难度评定结果为1.078(1=我能明白这句话的意思;3=我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2.3实验设计

实验为2(学生类型:语文学优生、语文学困生)×4(呈现方式:正常无空格、字间空格、词间空格、非词空格)的两因素混合设计。文本呈现方式:(1)正常无空格是指句子以正常文本形式呈现;(2)字间空格是指在每个汉字之间插入空格;(3)词间空格是指在每一个词间插入空格;(4)非词空格条件,在不同字之间随机插入空格,使相邻的字构成非词。空格占一个汉字的空间。研究发现,采用阴影和空格标记词边界的研究结论一致,所以研究只使用空格范式(Bai et al.,2008;沈德立等,2010)。实验材料举例见表1。

表1实验材料举例

正常无空格条件我每天帮妈妈取牛奶。字间空格条件我每天帮妈妈取牛奶。词间空格条件我每天帮妈妈取牛奶。非词空格条件我每天帮妈妈取牛奶。材料呈现:正式实验共48个句子,包含四种条件,每种条件下有12个句子。实验条件按照拉丁方顺序进行轮组。每一组内句子随机呈现,每个被试只会读到一个句子的某一空格条件。正式实验前,先让被试读8个练习句以熟悉实验程序。另外,根据实验句内容设置12个阅读理解问题,要求被试作出“是或否”的回答,“是”或“否”的比例各占50%。

2.4仪器

使用SR Research公司生产的Eyelink II眼动仪记录被试的眼动轨迹,采样率为500 Hz。实验刺激呈现在19英寸的CRT显示器上,分辨率为1024× 768,刷新频率为85 Hz。被试眼睛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75 cm。刺激以宋体形式呈现,每个汉字的大小为1.2 cm × 1.2 cm(在正常的无空格条件下字间距为0.1 cm),每个汉字成0.91°视角。

2.5程序

对每个被试单独施测。被试进入实验室熟悉环境后,给被试呈现指导语:“每次在屏幕上出现一个句子,要求被试认真阅读,理解后按键翻页。有些句子后有一个理解判断题,需要按键做出是否判断。” 整个实验大约持续20分钟。

2.6数据处理

使用SPSS13.0对32名被试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所有数据进行被试分析(F1)和项目分析(F2)。

2.7结果

以上数据结果表明:首先,反映句子整体加工的时间指标总阅读时间在正常条件、词空格条件、字空格条件均没有差别,表明读者阅读这三种文本一样容易,非词条件干扰阅读。其它指标如平均注视时间、平均眼跳幅度和总注视次数受文本单位空间信息密度的影响。其次,学生类型主效应在所有指标上显著,即语文学困生比学优生需要更长的平均注视时间和总阅读时间,平均眼跳幅度短,总注视次数多,这表明理解率相同时,学困生比学优生对句子的加工困难。再次,阅读时间的交互作用表明非词空格对学困生的干扰更大。

3讨论

3.1词切分对小学二年级学生句子阅读的影响

在沈德立等(2010)探讨的词切分对汉语初学者句子阅读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词切分对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影响,因为与小学三年级学生相比,二年级学生识字量更少,阅读经验更少,容易排除文本熟悉性对阅读的影响。另外,小学二年级学生已表现出学生类型的差异,猜测这可能与他们能否正确切分词和识别词汇有关,因此重点探讨词切分对语文学优生和学困生阅读不同呈现方式文本的影响。

该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是词空格能否促进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结果发现小学二年级学生词间空格和正常无空格条件的总阅读时间相同,这表明词间插入空格没有促进阅读,与Bai等(2008)成人的研究结果相似。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字空格条件和词空格条件在总注视次数和总阅读时间上也没有差别,表明小学二年级学生阅读字空格文本和词空格文本效果相同,这与以往研究(Bai et al.,2008;沈德立等,2010)结果并不一致,他们发现成人和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词空格文本比字空格文本容易。总之,研究结果与引言中的假设(1)并不一致,小学二年级学生阅读词空格文本、字空格文本和正常无空格文本的效果相同。

Bai等(2008)解释了为何词切分没有促进阅读,认为词切分产生的促进和对空格文本不熟悉产生的干扰之间发生权衡。该研究采用年级更低的被试,降低对正常文本的熟悉程度,减少文本熟悉性的干扰,按照Bai等(2008)的逻辑,似乎词空格应该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但结果与该假设并不一致。那么,如何解释研究结果呢?笔者认为小学二年级学生和小学三年级学生,甚至是成人阅读策略可能不同,小学二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量非常有限,阅读水平比较低,更倾向于采用逐字阅读的策略,因此表现出正常、词空格和字空格文本没有差异,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模式与成人相似,他们倾向于采用以词为单元的阅读策略,因此词空格文本和正常文本阅读没差异。

该研究关注的另一个问题为非词是否干扰阅读。词间空格和非词空格条件的句子物理长度相同,结果发现词间空格条件的平均注视时间和阅读时间少于非词条件,平均眼跳幅度大于非词条件,表明与词间空格相比,非词干扰阅读。另外还发现字间空格的阅读时间少于非词空格,也表明非词干扰阅读,与以往研究(Bai et al.,2008;沈德立等,2010)的结果一致,也符合该研究预期。

3.2词切分对小学二年级语文学优生和学困生句子阅读的影响

所有眼动指标上发现学生类型的主效应,与语文学优生相比,学困生阅读任何条件的文本时,平均注视时间和阅读时间更长,平均眼跳幅度更短,注视次数更多。这说明学优生阅读策略好于学困生,帮助其迅速识别单词,提高阅读效率,而且这种阅读水平的差异,在初学阅读阶段就明显表现出来。这与以往研究(沈德立等,2010;Hiki,Bertram,Hyn,& Niemi,2009)的结果一致,阅读技能低的读者需要更多的注视时间和注视次数。

尽管语文学困生加工句子比学优生困难,但他们阅读过程的眼动模式是否相同?在平均注视时间和总注视次数上,空格条件和学生类型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表明语文学困生和学优生在这两个指标上眼动模式相似。而在平均眼跳幅度、总阅读时间上出现交互作用:学困生阅读词间空格文本与字间空格文本平均眼跳幅度的差异小于学优生,表明学困生阅读时区分这两种文本的能力差,词空格并不比字空格更容易阅读。总阅读时间上的交互作用发现,对学优生而言,词空格的主效应不显著,他们阅读这四种文本一样容易;对学困生而言,非词空格条件的阅读时间显著长于正常无空格条件、词间空格条件和非词空格条件,后三者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非词对学困生阅读的干扰更大。

总之,研究结果表明语文学困生在阅读任何条件下的句子时,效果都不如学优生。非词空格的设置对语文学困生的干扰更大。

3.3研究结果对汉语阅读基本信息单元问题的启示

拼音文字书写系统中,词是基本的书写单元和意义单元,自下而上的物理线索——空格提供词边界标记帮助读者切分词和识别词。而汉语文本则不同,它是由等间距的汉字构成,缺乏可见的词边界线索,增加了读者描述词边界的难度。

该研究对阅读基本单元问题探讨的贡献。Bai等(2008)和沈德立等(2010)采用空格研究范式,发现成人和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词空格文本和正常无空格文本一样容易,而字空格文本和非词空格文本则会干扰阅读,由此推论词是阅读的基本单元。该研究采用相同的范式考察词切分对小学二年级学生阅读的影响,发现他们阅读词空格文本、字空格文本和正常文本效果一样,非词空格干扰阅读。这说明对初学者而言,在阅读经验相对有限,文本熟悉程度低时,字或词都可能是他们的信息单元。这可能与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阅读策略有关,与阅读熟练程度高的成人相比,由于他们阅读水平低,有可能采用逐字阅读的策略,词单元的优势很难表现。

由此可见,读者阅读基本单元的探讨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字或词哪个更基础受很多因素影响,以后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4结论

三年级小实验作文范文第4篇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强调和提倡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学习方式变革的主流,特别是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正在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合作学习方式的逐渐推广,有很多新问题随之产生,给广大教师对新型的学习方式的形式和课堂教学的组织带来许多困惑,导致语文合作学习方式出现了新的盲区。为了改变过去只追求学习方式的形式而轻视学习的效果;改变过去只过多地采用单一的合作学习的方法而轻视合作学习方法中的具体要素;改变只过多地强调小组合作学习而轻视其他合作学习形式等,我们学校经过认真学习《走进新课程》(关文信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推进新课程》(陈旭远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反复研究确定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 研究合作学习效果的实验,通过学生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一方面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探究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反思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论对教师的观念与认识,还是对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背景

19世纪早期,美国的一些学者开始研究合作学习并运用于实践,杜威创办的芝加哥实验学校就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柏克赫斯特实施的道尔顿计划的三个原则之一便是合作。到了20世纪70—80年代,合作学习在美国的研究和应用已相当广泛,8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

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在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90年代在一些学校中开始采用,但真正在我国引起重视还是在新世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之后。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不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最重要的。当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已经成为新时期学习的主流,《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具体阐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课程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手段

㈠主要研究内容

1.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和学习方式

在我国,近几年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人们都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动性学习,它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一般分为三种类型:⑴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⑵小组合作学习;⑶教学活动过程中全员性的合作学习。在这三种合作学习中,目前中小学教师用得最熟悉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小组合作学习是最基本、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时,可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任务,采取不同的小组合作形式,也就是说,小组合作学习的小组绝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调整。

2.在什么情况下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及内容采取不同的合作方式,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分工、课外活动的合作学习以及资料的采集积累,同时小组的成员也不是固定的,可根据具体情况自由组合。因为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适合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知识的前后联系以及所涉及问题的性质诸多因素而定。

3.如何确定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

这里主要研究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当好“平等中的首席”;怎样指导学生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分工,为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优越条件,搭建愉悦的平台,对学生的表现和成果给予鼓励性的评价与肯定。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不参与,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教师该怎么办?

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起集体意识、互助意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是每个实验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小组合作学生中,以旁观众者的身份自居的学生,一般说来,这样的学生属于学习兴趣较低,合作学习的目的中较大一方面就是帮助这部分学习提高学习兴趣,所以在开展这种学习方式的时候,要以这部分学习为中心,在合作中予以重视,取得成绩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和表扬,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学习合作中来。

选择恰当时机是有效交流的保证。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这种合作氛围下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

㈡研究方法及手段

1.分好小组。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突出它的异质性。每小组由4—6个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2.明确任务。在进行合作学习时,先要明确学习任务与目标,用很短的时间,协调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积极实践,动手操作的习惯等。

3.进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如果处理不好优生与差生的关系,非但达不到目的,相反会加剧两极分化,优生更优,差生更差。活动中,每人要各司其职,既是学习者的参与者,又是活动的组织者,使每个学生都平等合作,快乐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学习效率。

4.合理评价。小组合作的学习重在学习过程,因此学习评价也以自我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只要对自己的某一方面满意,就是合作的成功。同时互评也能增强小组的凝聚力,使学生能以正确的态度继续学习。

5.资料收集。资料收集是贯穿于小组学习其中的,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可在准备阶段进行,也可在活动之间运用,也可能在合作之后需要收集。总之,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六、实验假说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相比,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如教师权威的淡化和决策的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生;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兴趣、能力将有很大的提升,效率比常规的教学方式方法效果好,但是,大班中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过多的小组使教师不能很好分组与管理。

七、实验教师、实验班级及使用教材

㈠实验教师

吴昊,本科,中教一级,教龄27年,初一语文备课组长。

王艳哲,专科,中教二级,教龄5年。

郭秀芳,专科,中教一级,教龄18年。

陈 波,本科,中教一级,教龄17年。

王 娜,本科,教龄2年。

马月华,本科,中教二级,教龄6年。

㈡实验班级

初一年级组1—10班。

㈢使用教材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八年级(下册)。

八、研究步骤(周期)

本课题实验周期为三年(2005年2月—2008年2月),采用实验研究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

1.第一阶段(2005年2月—2005年9月),实验准备阶段,主要把握现状,形成方案,修改方案,探索方案的可行性、实践性,并开始启动实施。

主要工作:⑴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的课改理念,汲取外校先进教学经验,运用到本课题研究中来;⑵确立首批实验班级及实验组织机构,分别制定实验计划和实施方案;⑶举行开题论证会,布置实验计划;

2.第二阶段(2005年9月—2007年9月),计划实施与研究阶段。

主要工作:⑴各实验班采取得力措施,创设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给予各方面必要的保证;⑵要重视实验研究的过程、管理,课题负责人深入实验研究第一线,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掌握实验进度,进行具体的指导帮助;⑶建立实验档案,重视资料积累;⑷建立课题研究的必要的规章制度,对实验过程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⑸注意不断总结、交流经验,适时搞好实验的阶段性成果评估汇报,发现典型及时总结推广;⑹每年各级参加教育行政部分组织的新课程岗位培训,不断提高研究人员的科研素质和实验水平。

3.第三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月),总结成果与结题阶段。

主要工作:⑴实验教师汇总实验材料,撰写论文1—2篇;⑵写出实验总结材料,形成课题的结题报告。

九、现有基础

九三局直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四年制)初级中学,是九三地区龙头学校,也是一类学校之一。现有40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语文专业教师23人,其中中教高级教师 14人,中教一级教师 76人,实验年级组10个教学班,520名学生,语文专业教师6人,年龄及教龄特点中青年结合,6名教师全部进行了新教材培训,并获得了合格证书,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较强,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热爱教育科研事业,坚持真理,学风严谨,教师合作教学意识不断增强,做到了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从目前的教学中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参与不主动。由于学习不同的性格、家庭背景及情感体验,很多时候程度好学习能积极参与,很好活动,部分学习不能很好地与别人交流,胆怯、羞涩或以旁观者的身份自居,使学习合作流于形式,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二活动中缺乏平等的合作精神,在一些活动中,由于学生年龄小,不能从大局出发,再由于独生子女自我约束意识弱等本身的性格特点,难免会在合作中发生矛盾,出现争执,表现出各人争功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在平时的学习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沟通与交流,树立榜样,合理引导。

十、实验经费

三年级小实验作文范文第5篇

我是工作在敬仲镇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普通教师,xx年7月毕业于山东省淄博第二师范学校幼师专业,并被分配到敬仲中心小学任教。

在工作的五年时间里,我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地做好一个教师的本职工作,认真完成学校领导交给我的任务,虚心向各位老教师和优秀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并注意不断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的书籍,充实自我。在学校中,我担任的是语文教学的工作。从一开始的二年级语文教学,我便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由赵美花老师指导的“小语整改”实验。在实验中,我大量阅读了各种有关书籍,并认真向学校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和学习,多次观看优秀教师的观摩课录象,参加学校组织和镇、区组织的听课活动。同时,赵美花老师也多次到我校进行课堂教学指导。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各位教育前辈的帮助,我班学生的语文成绩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同时我也在我校开展的“教案改革”研讨会上执教了一节区级公开课,受到于会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就在这一学期和学年的结束,我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在以后的三年中,我继续担任这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继续实践着“小语整改”实验的优越性。在这三年中,我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一直在镇统考中名列前茅,我也连年被评为“镇教科研先进个人”“镇优秀教师”“镇教学新秀”和“镇教学能手”。

从xx年开始,我便担任了学校语文教研组长的职务,负责全校的教育科研工作,特别是诗文素养实验的研究工作。从潍坊实验小学学习回来,我便投入到该实验的紧张工作中去。搜集古代诗词,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古诗,根据难易程度编排成册,与另外几位教师一起编印了学校的实验教材《小学生诗文佳作选》共五册,并在全校进行了这项实验的推广。去年,我担任了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同时继续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长职务,并负责学校诗文小组的训练工作。在这一年中,我牺牲了大部分的休息时间,研究教学,组织学校诗文小组训练。工夫不负有心人,在我的努力下,我所教四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在镇组织的竞赛和统考中分列第一和第二,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同时,在我训练的诗文小组中,所有学生都能背诵古诗词300首以上,有六个人突破了500首。在今年七月份,区里组织的“基础教育现场会”上,区委书记和市教委副主任亲自检查学生背诵古诗情况,并做出了高度评价。在济南市教委组织对我校的参观中,省统战部领导对我校的视察中,我所组织的诗文小组展示均受到各位领导和教师的好评。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我的年终考核成绩被评为“优秀”,并被学校推荐评为“区优秀教师”。

在工作中,特别是在自己取得成绩的时候,我还善于总结自己的各种经验。在教学之余,我认真撰写各种教育论文,先后有许多篇文章在各种征文中获奖。其中,《论现代语文教学与诗文素养实验的结合》《古典诗词与现代教育的结合》等多篇论文获省创造教育研究会论文三等奖和一等奖。同时,我非常重视班内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我所教的许多学生在征文比赛中获奖。如:王新培同学在二年级时写的《动物运动会》,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的看图作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孟晨同学在五年级所写的《游马踏湖》获“关爱淄博”征文二等奖;去年,有五名同学在全国校园文学征文中获奖,我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三年级小实验作文(精选5篇)的详细内容,大家通过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三年级小实验作文(精选5篇)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吧。(本文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68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