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论文(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企业经济论文范文第1篇

新经济的到来必将全面影响企业统计的各个领域,要求人们以全新的理念,重新诠释企业统计,深刻领悟新经济给企业统计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统计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为目标,在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与企业更是紧密相连的。统计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为各项职能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为防范和化解风险,发挥其预警作用,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是影响企业管理层决策成败的关键。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改革型经济。作为新经济时代核心的改革体系是一个从国际到国内、从市场到企业、从科技到产品、从管理到营销等全方位的整体概念。新经济对统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创新经济相适应,统计的成功将取决于统计的改革,要求企业统计确立新的思路,提出新的对策。企业统计改革主要体现为:一是统计观念的改革,着重体现统计对象、统计内容、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的改革。充分反映出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为谁统计、统计什么和如何统计”等问题。二是统计制度的和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机制应摆脱政府统计部门的行政管理,建立独立的企业综合信息型统计系统,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需求为目标,推进企业统计信息化的高效运行。三是统计理论的改革,统计理论改革是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国际主流经济统计理论的融合和接轨,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相结合,使统计理论更加科学。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满足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统计理论,加强统计理论的改革性、市场性和量化分析等。

扑面而来的新经济浪潮使企业统计内涵有了新的扩展与诠释,使企业统计改革成为必然。在新经济时代,我们充分体会到新经济给企业统计带来时代的变革,以创新的精神完善和发展企业统计,新经济是高科技为核心的创新经济,它迫切需要具有改革意识、现代化知识、高素质的统计人员从事企业统计工作。使企业统计充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为企业可持续、和谐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正文

新经济(neweconomy)一词最初起源于美国,进入21世纪,新经济一词被广泛使用。尽管在界定其定义时出现了多种解释,但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和高科技背景下,新经济的本质性内涵主要体现为“信息化、网络化、知识经济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特征。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以高科技创新并由此带动信息技术革命,促成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以高科技为基础的改革型的经济。

一、新经济对企业统计的挑战

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全新概念,引起全世界的重视。新经济的到来,对我们现有的工作与生活方式、生产与经营方式、学习与思维方式等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新经济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改革化的新的经济模式,新经济的到来必将全面影响企业统计的各个领域,要求人们以改革的理念,重新诠释企业统计,深刻领悟新经济给企业统计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统计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为目标,在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与企业更是紧密相连的。统计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为各项职能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为防范和化解风险,发挥其预警作用,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是影响企业管理层决策成败的关键。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改革型经济。作为新经济时代核心的改革体系是一个从国际到国内、从市场到企业、从科技到产品、从管理到营销等全方位的整体概念。新经济对统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创新经济相适应,统计的成功将取决于统计的改革,要求企业统计确立新的思路,提出新的对策,要在统计观念、统计制度、统计管理体制、统计理论上实现改革。

二、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的改革

(一)统计观念的改革

新经济首先给我们带来的是观念变革,它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统计观念的束缚,以新的理念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符合新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统计观。我们需要在观念上有哪些改革呢?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统计服务对象的改革

企业统计是为谁统计呢?我国的企业统计起源于五十年代,是以苏联的统计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统计作为计划经济的附带部分始终是官方统计的基层报表单位,其服务对象是政府。计划经济时期官方统计和企业统计服务的对象是一致的,都是以政府为主体。官方统计把企业统计作为自身的基础,以一套表的制度形成自上而下布置、自下而上的层层上报的统计模式,服务的主体都是政府。服务的目标都是为国民经济提供不同层次的统计资料,为政府提供经济调控中所需要的经济运行总量与结构变动、以及经济运行状态的统计信息。尽管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统计也有过多次变革,但统计服务对象始终是政府,也就是说企业统计一直是为政府统计的。

进入市场经济,随着政企的进一步分开,企业已逐渐地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经济行为已不再是听命于政府的指令,已经具备了独立性和主体利益追逐性。因此,企业统计目标也适应其变化,逐步形成全方位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内外部信息的独立的统计目标,其目标服务的对象则是企业本身。企业统计不应再隶属于政府,从而使企业统计和官方统计形成相互独立的两个统计体系。由于在企业内官方统计与企业统计尚未截然分离为两种独立统计,其主体未能彻底分开,因此在很大的程度上官方统计依然依靠企业统计报表作为主要的资料来源,从而形成了在企业内部两种统计行为的并存。这种并存在有计划商品经济以及市场经济初期为整个国民经济的统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经济下,这种并存则表现出统计体制改革滞后于企业机制的转换,其表现为统计主体行为方式不确定性,并导致部分统计信息的失真,从而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

在新经济下,由于官方统计和企业统计的统计主体不同和统计目标的不同,从而导致行为方式不同。作为官方统计行为,在搜集企业信息时,应尽快摆脱对企业报表的依赖,更多地依靠自身的统计力量以及依靠民间的统计机构力量,采用适当的调查方式和科学的估算方法,以获取客观真实的统计信息,其统计行为直接对政府负责。并能从根本上抑制虚假统计行为,能够有效地提高统计质量。作为企业统计行为,应摆脱官方统计的束缚,尽快建立适合本企业的统计行为方式,其统计行为只对本企业负责,其目标服务的对象就是企业,具体包括企业的决策者、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合作者、供应商和客户等。

2、企业统计内容的改革

企业统计什么呢?企业统计工作过去以企业内部信息为主,其统计内容主要是对劳动成果的核算、劳动要素投入的核算、资金存量与流量核算以及投入产出的分析等内容。其作用只是对企业内部活动的描述,对外部环境缺少必要的认识。在新经济环境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都将和企业息息相关,使企业竞争日起全球化、白热化。高科技带来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以及知识经济的到来,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和更为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企业统计内容适应新经济的时代要求,满足新经济下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面需要。

市场经济要求企业放眼于整个市场,积极拓展企业统计的空间范围,增加企业外部环境统计。而新经济要求将企业将外部环境扩展到世界经济领域,对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外资源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法律环境以及体制环境等信息加以分析和考核,不仅对环境的现状进行了解,还要针对环境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和判断。企业外部环境因素是复杂多变不可抗拒的因素,这些要素有的是确定的,带有规律性;有的是偶然的,带有随机性;有的是显性的,有的是隐性的;有的是硬环境,可以定量分析,有的是软环境,不可定量分析。新经济使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融合成统一的整体,形成全球统一市场。高科技下的信息化、网络化及知识经济又使全球性市场格局日新月异、竞争激烈。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则要求企业统计以新的理念扩大视野、放宽口径,以大统计、大信息量为宗旨,积极拓展企业统计的空间范围,增加外部环境统计,形成全面有效的企业统计信息系统。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内部信息内容也面临着变革。除了传统的成果统计、条件统计、存量与流量统计以及投入产出统计等内容外,应进一步体现出新经济信息特征。如反映高科技含量的设备科技水准统计、产品升级换代周期统计等;反映知识经济的人才创造力统计、无形资产统计等;反映信息化、网络化的企业虚拟运作统计、电子商务统计等;反映人本主义的企业凝聚力统计、企业文化统计以及反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筹措力统计、资金增值力统计、企业对资源与环境影响统计、环境成本统计、企业创新能力统计等等。

3、企业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的改革

如何进行企业统计呢?传统的企业统计分析方法以描述统计为主,调查方法基本采用全面调查,极少采用推断统计方法。新经济环境下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应体现统计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改革意识,实现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的改革,以增强企业统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统计的过程是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大环节连接的过程,是与广泛的经济信息打交道的过程,因此,企业统计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分析方法和手段面临着改革。

(1)统计调查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新经济环境下,由于企业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多变性,企业要想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仅仅依靠全面调查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对外部环境信息的采集应该更多地采用非全面调查。因此,企业应建立以抽样调查为主的统计调查体系,在采集企业内部信息时,凡是没必要采用全面调查或者根本无法进行全面调查的,均宜采用抽样调查,在采集企业外部初级信息时必须完全采用抽样调查。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对信息的记录、保存和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信息的记录和保存方式已由传统的纸载逐步转变为磁载和光载,使企业能够建立大容量的数据库。二是网上信息交流拉近了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增加了信息交流渠道。企业统计调查作为经济信息的收集过程,必将受到这种高科技所带来的影响。调查手段开始使用信息技术收集数据,如开发功能性强的互联网调查方案,资料的取得越来越多地通过电子网络来进行。建立统计调查网络平台,在系统内进行高效的统计数据信息传输,在系统外能与社会网络有效对接。

(2)统计整理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传统的企业统计加工整理是将采集的信息分门别类地设置统计台帐并加以汇总,其工作过程是以手工操作为主。新经济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给统计整理手段带来巨大的变革,数据库系统的存储、检索、统计功能取代手工统计加工整理工作,实现统计信息加工整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在高频率、快节奏、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统计要想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其信息的需求,除了进行及时、准确、完整的统计调查外,还必须进行快速、科学、有效的统计加工和整理。因此,我们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加工整理相结合,建立企业数据库系统,以数据库系统的存储、检索、基本统计功能取代手工统计加工整理工作。

(3)企业统计分析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新经济环境下统计分析方法应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传统的以描述统计和静态分析方法为主的统计模式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了,应该增加现代统计预测方法、决策方法和综合评价方法,加强企业统计的推断能力和动态分析能力。

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健全的电脑网络系统以及强大的运算能力和存储能力使统计分析工作与数据的采集和整理三大环节同步进行,从而大大缩短统计工作链,极大提高统计效率。新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统计借助于统计分析软件(如SPPS、SAS、EVIEW、STATICA等)可以充分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为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提供优质服务。

4、统计信息源的改革

由于我国部门、行业和社会组织统计间还没有形成相互合作、相互服务的良好机制,企业统计单兵作战,造成了很多丰富的统计信息资源未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传统的企业信息来源主要依靠自身的统计机构来获得,企业内部统计机构主要完成内部信息的采集。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外部信息采集成为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内容,面对庞大而又复杂的外部环境信息的采集,企业内部统计机构就显得力不从心了,特别是中小企业更是无能为力了。因此,在加强企业内部统计工作建设的同时,还要充分开辟其它的信息源,充分利用统计市场的资源,比如利用民间的调查公司、利用高校的统计力量、利用政府的调查机构,同时还要积极收集各种渠道的二手数据,充分扩展信息渠道,使企业统计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里发挥巨大的作用。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有自己特色的统计网络平台,实现统计调查手段的现代化,建立信息调查网页,使统计在线调查日常化,便于企业能够随时掌握一些常用的信息。

统计观念改革实质就是企业统计“为谁统计、统计什么、如何统计”这三个基本观念的改革,随着新经济的不断发展,统计观念也必将随之不断的改革,逐步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和要求。

(二)统计制度、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统计制度、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是提高统计生产力、改进统计生产方式的关键。新经济不仅促使人们的统计观念变革,同时也对统计制度、统计体制改革提出了时代的要求。新经济要求统计制度与统计体制以解放统计生产力、适应现代化管理为宗旨,建立健全现代化统计制度与统计体制,全面满足现代化企业统计的需要。

1、企业统计制度的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国企业管理体制、经营方式、组织形式、运行机制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我国企业统计制度改革历程来看,明显地滞后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多数企业统计依然沿用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计制度,把企业统计只理解为统计报表制度下的企业统计,对现代企业统计的职能缺少充分的认识。即使有的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了这一点,但由于现实统计制度的束缚,未能使企业统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由于现实的统计制度是两种统计行为并存,即企业统计和官方统计并行于企业中,形成相互独立的两个统计体系。现行的企业统计制度使企业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其主要表现为企业统计模式属于报告式统计,以满足官方统计报表为主,对企业自身管理的需求不足。因此,企业管理者容易产生两种倾向:一是漠视企业统计,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统计只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报表上报任务,将其视作工作中的负担。因此,以应付的心态对待企业统计,造成统计数据的偏差。二是过分“重视”企业统计,由于企业统计是上报数据,企业领导特别是国企领导将统计数据视作政绩,以权定数、虚报瞒报,造成统计数据的偏差。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内部的两种统计行为并存的统计制度已经严重制约了统计职能的发挥,一方面使官方统计数据真实程度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又使企业自身统计工作受到干扰。因此,现代企业统计应该是相对独立的自我需要的信息型统计。而政府在搜集微观统计信息时,对待大型企业宜采用垂直在地统计方式,对待中小企业则利用民间独立统计机构,以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取企业的统计信息。这样,既能较为有效地保证官方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同时也使企业统计从统计报表制度中解脱出来,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企业统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现行企业统计体制在较大的程度上还依然延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体制,政府与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统计部门作为政府的组成部门,对企业实行统计工作方面的领导职能。

市场经济下企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法人实体,企业的统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完全是企业自己的行为,政府无权干预。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机制应摆脱政府统计部门的行政管理,建立独立的企业综合信息型统计系统,以企业为核心,以市场为依托,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需求为目标,推进企业统计信息化的高效运行。

(三)统计理论改革

传统的统计理论以统计指标为主,忽略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的结合,统计分析理论停留在统计指标的结论性的总结和简单的描述性的分析。缺乏定量分析和推断分析,量化分析停留在较低处理层次。新经济环境下,统计改革应该以统计理论改革为先行,为统计实践活动提供理论上的指导。统计理论改革是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与国际主流经济统计理论的融合和接轨,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论相结合,使统计理论更加科学。建立符合中国实际、满足新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统计理论,加强统计理论的改革性、市场性和量化分析等。

(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改革意识的高素质统计队伍

新经济是高科技为核心的经济,它迫切需要具有改革意识、现代化知识、高素质的统计人员从事企业统计工作。现代化企业统计人员应具备基本素质是:

1、具有现代统计专业知识和理论基础知识。

2、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应用能力。

3、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网络运用能力。

4、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并熟悉国际统计惯例。

5、具有现代统计改革意识。

6、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分析能力。

扑面而来的新经济浪潮使企业统计内涵有了新的扩展与诠释,使企业统计变革与改革成为必然。在新经济时代,我们充分体会到新经济给企业统计带来时代的变革,以改革的精神完善和发展企业统计,使企业统计充分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为企业可持续、和谐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董逢谷,陈惠琴,胡清友.企业统计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2、柳杰民等.市场经济下企业统计改革的探讨[J].南京经济学院院报2003年3期.

3、张彦伟.企业内部两种统计行为的探析[J].南京经济学院院报1998年4期.

4、王艳明,杨海山.企业统计理论研究[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3月.

企业经济论文范文第2篇

1.网络经济的理论内涵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巨大的信息量,低成本、高效率的信息流动等等,这些都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始发生变化,新形式和新特点的经济活动在社会中涌现,人们把这种经济状况称为网络经济。网络经济最初是指网络产业经济,包括电信、电力、交通(公路、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行业。由于这些行业共同具有网络”式的结构特征和由此引发的经济特征,所以被称为网络经济”。关于网络经济”的定义,不同的经济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采用的是我国经济学家乌家培给网络经济所下的定义。他认为:网络经济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他还指出对网络经济可以从不同层面去认识它。从经济形态这一层面来看,网络经济就是有别于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由于所说的是数字网络,所以它又是数字经济。”从产业发展的中观层面来看,网络经济就是与电子商务紧密相连的网络产业,既包括网络贸易又包括网络银行、网络企业、以及其他商务性网络活动,还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网络设备和产品以及网络服务的建设、生产和提供等经济活动。”从企业营销、居民消费或投资的微观层面来看,网络经济则是一个网络大市场或大型的虚拟市场。”

2.网络经济的理论特征

网络经济阶段表现出更多的、新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1)开放互连性。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各种经贸往来都是双向互动。(2)效率高效性。信息技术令任何信息都可以转化为数字形式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进行传输。(3)经济资源全球共享化。世界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经济使市场空间加大,不仅局限于某个市场领域,甚至超越国界,深入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进行交流和相互依存。(4)经济活动虚拟化。经济活动打破传统的物理市场,在物理市场进行交易的同时也在虚拟市场也进行交易活动。虚拟商场、虚拟银行等纷纷涌现更加大了经济活动的虚拟化。

二、网络经济环境对现代企业生存的影响分析

1.企业组织结构网络化

网络经济的出现,使企业可以将员工、经销商和客户联系起来,共同构成一个相关的网络系统。网络让企业基层员工也可以听到董事长的安排,可以从任何地方立即得到很多信息,信息可及时地传播到各处。同时,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另外一个转型就是企业组织结构的虚拟化和组织决策分散化。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企业生产经营方面,主要表现为:缩短企业生产周期,交易成本的降低,扩大市场范围。

2.企业产品消费个性化

网络经济时代市场竞争的突破传统的规模生产,个性化需求出现在网络经济时代。在整个市场交易中,市场消费由被动接受转型为私人订制,消费者的需求成为市场的主导,这是网络经济时代企业扭转的一个必然趋势。当然,发展科技同样重要,但是发展科技的前提就是要满足消费者定制需求,这样才会占有市场。

3.企业竞争合作常态化

社会上各个产业因为网络经济而发生改变,它不仅是新兴产业的孕育基地,更是传统产业转型的空间。随着互联网应用的全员化,企业的商业活动逐渐由线下转为线上,企业间的竞争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首先是企业间竞争范围扩大化。网络经济环境使企业间价值创造能力出现融合现象,同行业同领域间的竞争已不在于此。其次是企业竞争要素上的改变。企业的竞争在成本和质量等要素同等的前提下,拼的就是时间和技术,网络经济的发展在销售渠道上产生了多元化,同时也及时更新产品在市场上的销售业绩,因此时间竞争变得越来越重要。

三、小结

企业经济论文范文第3篇

1.1油田企业经济结构

经济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只有保持经济稳定运行,才能确保企业市场竞争力。通过企业经济管理状况好坏,能够看到和把握企业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脉络,企业经济管理不仅是企业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企业的重要部分,相当于企业的心脏。油田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体系规划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经济管理体系完整性、统一性和连续性,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活动时,要合理调配经济资源。油田企业最高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企业内部宣传有关政策法规、经济法律以及相关经济制度,通过制定具体经济管理方针和经济管理目标,来实施对企业的内部管理。对油田企业来说,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不仅要保证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和文化相匹配,还要对经济管理者实现有效承诺。企业管理者在管理经济环节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把企业经济利润作为终极追求目标,确保企业良性发展。企业管理者需要普及有关经济知识,定期或者不定期与企业内部人员进行思想交流、开展专业培训。企业管理者还要明确规定相关工作部门职责和权限,通过权责划分,实现工作流程顺畅,通过企业内部沟通平台的建立,实现人与人和谐交流与融通,确保企业经济管理活动顺利开展。

1.2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2.1油田企业由于是老国企,对新生事物缺乏快速接收消化能力,雄厚的资本使企业对资本管理没有完整的体系,更缺乏现代企业应该具有的资金管理意识。油田企业缺少科学理论指导,没有对企业的资金进行合理的配置,在进行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一个发展良好的企业来说,企业社会筹资和用资要充分把握好现金流量,可是目前我国部分油田企业管理者却极大的忽视了对现金流量的严格管理,因为没有合理的规划和使用,资金分配严重不合理,导致油田企业不断在低水平运营,许多产品生产过剩,产量过高形成积压,这种低水平的经济活动,限制了油田企业发展,造成很多风险投资,有的已经到了负债运营的地步,大量的投资见不到回报。油田企业存在着资金链不合理情况,管理不到位,对企业各个生产、销售、经营环节没有有效衔接,许多油田企业抽出大量资金做油田长期投资,降低了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资金积压和资金不足对油田企业财务造成巨大风险。

1.2.2虽然已经出台了有关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的法律和法规,但是在油田企业内部,由于学习更新慢、消化速度不快,造成多数油田企业还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更没有应用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管理进行有效规范,油田企业经济管理问题较多,对资金内部控制也形同虚设。各个生产、销售、经营环节脱节,生产的不管销售的,销售的不管经营的,各个部门之间没有有机统一,生产部门只管具体生产,至于材料是否浪费、怎样节约与其无关。内部企业财务部门只是对日常支出、入账进行操作,对企业各项经济费用使用、支付状况没有长期有效的监督,企业资金管理混乱造成大量资金浪费。

2加强油田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加强企业投资管理

投资是油田企业外部获取资金的重要途径之一,需要重视并加强企业资金投入管理运营,在投资前要进行充分的论证,了解并掌握资金使用时间、回报价值、投入风险等情况,同时要加强对市场和行业的调研,深入了解将要投资的项目是否可行,分析出可行的投资方式,只有充分保证投资安全,才能避免出现资金浪费和资金流失情况的发生。国有企业资产增值,是国企的一部分职责,如何合理理财、管理资金,是油田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要想让国企增值就需要很好的运作,一般高投资、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均具有较高利润回报,对企业而言资金运作根本目的就是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油田企业经济管理应该围绕整体经济效益提升为总目标,把各个环节有机联结起来,加强管理,通过生产成本控制和原油产量控制,有效防止企业出现增产不增收现象。

2.2强化油田企业资金管理意识

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全面考虑企业资金使用和管理问题,树立正确的资金管理意识,对资金流向负责、对企业发展负责。企业管理者要增强资金管理使用宣传,在企业内部不断开展资金使用和投资管理知识培训和宣传,提升企业内部成本控制意识,充分了解市场动态,把握良好发展机遇,出台多项资金使用和投资方案,多角度比较,确定优质投资,按市场规律运作,不断提高企业资金增加量,确保企业固定资产增值、流动资金充裕,达到投入支出合理周转,使企业资金使用率进一步提高。

2.3抓住产品销售和资金回收

市场变化是企业经营的晴雨表,当市场出现低谷时,就会造成企业产品销售困境,直接导致资金回笼速度放慢,减少企业流动资金,占用生产资金,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压力,很容易陷入财政危机。做为油田企业,面对的是特殊的市场需求,要在市场中寻求不同的解决方案,当市场发生变化时,企业就需要及时转变经营观念,通过向市场要效益,进一步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责任考核制度和奖惩措施,确保企业良好运行,在制度刺激下,达到生产、销售、经营相统一,为企业资金快速回收创造机遇。

3企业内部资源整合

3.1企业经营的关键路线

经济管理学理论中明确了企业经营关键路线,什么是关键路线?指的就是每个企业在日常开展经济活动时,自然形成的资金流动走向和经营主线。经营点在各个环节上,就形成了企业经营关键路线,这些关键环节关系到企业长久持续的发展。做为企业经营管理者要在实践中探索,准确找到这些关键点,加大对点的控制,通过点控制,强化线控制,达到全面管理目标实现。企业可以对关键环节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投入,只要点运行正常,就能保证企业正常发展。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回头审视企业发展情形和状态,及时准确发现问题,提出改善措施。企业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经济管理不断优化过程。

3.2关键环节的动态把握

企业需要始终坚持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善于量化各种制约企业利润的因素,及时发现企业经济关键环节,针对性的进行改良,提升企业内部流程和运行质量。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需求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者需要从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企业经营状况、成本控制、影响获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找出经营关键环节。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好,主要就是自身经营管理制度存在问题,企业管理者就需要将管理重点放在企业内部生产控制上。如果产品种类较少,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企业就需要将主要精力放在市场开发上。如果是某一项成本提高导致企业获利减少,就需要加强对这一成本的控制。

4结束语

企业经济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企业绿色技术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人类为摆脱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困境,追求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物。绿色企业体现了循环经济特征,创建绿色企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1循环经济的概念及本质

循环经济是一种运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生态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程,其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污染。“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所有的物质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

循环经济是一种“三赢”经济增长模式。它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三大要求纳入统一的框架中,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准则,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良好循环,经济发展从数量型的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增长,实现经济增长、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统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重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强调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使得整个经济系统以及生产和消费的过程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

“减量、再用、循环”(即3R),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其中,减量(Reducing)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再用(Reusing)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通过再利用,人们可以防止物品过早成为垃圾;循环(Recycling)原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把终端物质运回到生产厂再带入新的产品之中。最理想的资源化方式是原级资源化,即将消费者放弃的废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次级资源化也常见,即将废弃物变成不同类型的新产品。

2绿色企业的循环经济特征

在当今世界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的时候,绿色成为人们的向往。于是人们更愿意将“绿色”同“环境保护”连在一起,如“绿色经济”、“绿色企业”、“绿色食品”、“绿色工业”等,全世界正在掀起一场绿色浪潮。21世纪将是“绿色世纪”,21世纪的企业也将是绿色企业。

作为绿色企业,它应该是在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的每个方面的绿色行为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因此,它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生产绿色产品。它是指从设计、制造、销售到回收处置的全过程中,对环境无害或危害较少,符合特定的环保要求,有利于资源再生的产品。

(2)建立绿色价格体系。企业在生产和营销方面的环保投入增加了产品的绿色成本。因此产品价格应适当上浮,这不能认为是产品涨价,而是合理的价格上浮。它反映了环境和资源的价值,保证了绿色生产的资金供给,有利于市场的公平竞争。在绿色价格的制定上,可采用心理定价法。因为人们对绿色价格有一种求新和求异的心理,认为绿色产品应具有更高的价值,他们对稍高的绿色价格从心理上愿意接受,这一点在发达国家尤为突出。如,美国绿色食品的价格比一般的食品价格高出70%~200%,在日本绿色食品价格也比一般食品价格高出20%。

(3)建立绿色销售渠道。选择无污染的运输工具,减少运输过程的浪费;选择有环保意识、有良好的用户形象的中间商进行合作,与之共同推出绿色产品。

(4)建立绿色促销。即采用绿色广告、绿色公关、绿色营销推广等手段进行促销。其中,绿色公关活动有三方面内容:一是企业内部公关,加强企业绿色文化的培育、宣传;二是外部公关,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企业的绿色成就,使企业的绿色形象得到人们认可;三是加强企业与社会的联系,企业必须随时了解社会对绿色的要求,社会也必须了解企业的绿色发展状况。

生态系统原理主要包括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生等高效、和谐两个方面的优化原理。高效原理主要是指在自然生态系统内各种复杂的食物链(网)结构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态工艺流程,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得到高效利用,并在内部消化废料;和谐原理主要是指通过生态协调使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组分间的关系和谐与融洽,使生态系统正向演替的机会最大而承担的各种风险最小。生态系统高效、和谐原理体现了自然界精巧的运营机制,为人类正确、合理地利用企业内外生态环境资源和组织企业经济活动、特别是工业生产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榜样。从理论上讲,应依据生态系统的高效、和谐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来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经济活动生态化,以取得最佳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

绿色企业的主要特征是把生态过程的特点引申到企业中来,从生态与经济综合的角度出发,考察工业产品从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到绿色消费的全过程,以其协调企业生态与企业经济之间的关系,主要着眼点和目标不是消除污染造成的后果,而是运用绿色技术从根本上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实现集约、高效,无废、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工业生产。可见,绿色企业比一般企业能更高效地利用资源和能源,以较少的物耗、能耗生产出更多的绿色产品,并能使在一般企业中被排出厂外的废弃物和余热等得到回收利用,可大大提高绿色企业的循环经济综合效率,而非单纯的经济效率或生态效率。

绿色企业在经济运行上要求具有高度的开放性特点,即其绿色原材料和半成品供应、绿色产品设计、资金来源、绿色技术创新、绿色设备和工艺流程改造、绿色产品销售等方面都要对外开放。但绿色企业在其生态运行上要求具有高度的内部封闭性,采取少废和无废料绿色技术,减少各个生产环节上物质和能量的跑、冒、滴、漏,使废物最小化并回收利用,尽可能实现闭路循环。

3创建绿色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完善绿色企业,主要有以下实现途径:

(1)通过企业技术改造创建绿色企业。我国很多企业最初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比较落后,废料产出环节多、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到后来通过对一系列现有工业技术的生态化技术改造,才使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从不合理逐步趋向合理,即大量的绿色企业是在技术改造中建成的。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利用绿色技术加快改造我国绿色企业现有的工业技术系统,这是建立和完善绿色企业的重要途径。企业技术改造主要包括:在改造落后的工艺流程中建成生态工艺;改造生产流程中的关键性设备,降低废料产出率;改造整个生产流程的控制系统,使其实现微机控制而使全流程变成无废料工艺;采用使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的先进技术等使企业变成绿色企业。

(2)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建成绿色企业。加快以生态原理为主要基础的绿色技术、特别是生态型高新技术的创新和扩散,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技术体系,是建立和完善绿色企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最终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对策、关键措施和核心问题。这要求企业真正成为绿色技术创新的主体,从宏观(国家政策)和微观(企业机制)两个层次出发,建立起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绿色技术创新的外部激励机制、内部动力机制、自身能力机制、信息传递机制等复合机制体系;针对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外部经济性、社会化及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建立起集多种职能于一身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扩散、中介和服务中心,降低创新的学习成本,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绿色企业内部的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建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风险基金;加快推广节水、节能、无废、少废和“三废”综合治理等实用绿色技术。上述都是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当务之急。

(3)实施清洁生产建成绿色企业。清洁生产其实质是一种物料和能源消费最小的人类活动的规划和管理,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或消灭于生产过程之中。清洁生产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了在生命周期内对产品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问题,带来很高的环境效益,同时还可以在技术改造和工业结构调整方面大有所为,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这正与绿色企业所追求的目标(生存、获利与发展)相一致,与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即资源的循环利用相符合。因此实现绿色企业重要途径就是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少投入、低消耗、多产出的集约化方式生产,实现生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进而走上经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之路。可见,大力推行企业清洁生产是变革以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严重污染破坏生态环境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绿色企业的战略措施和根本途径。

(4)建立生态工业园创建绿色企业。生态工业区是在某一地域上,由多个工业企业依据生态经济规律和生态系统优化原理,综合运用生态工程手段等建立的有一定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价值增值等内在生态工艺联系的工业企业群体,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一种新模式。生态工业园具有整体性、集约性和区域性特征,在设计和建立生态工业园时要把能合理利用某一类资源并具有内在生态工艺联系的企业在一定地域逐步聚集,形成较完整的食物链—投入产出链(网),提高整个系统对原料和能量的利用效率,使其组成一个生态工业园有机整体。如丹麦卡伦堡市的若干家企业通过互相连接的管道,建立了废物和热能循环利用的生态工业园,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张庆普,胡运权.我国建立完善生态型企业的主要对策及措施探讨[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企业经济论文范文第5篇

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一体化已经逐渐形成,尤其是社会转型时期,使企业都面临着巨大挑战。近年,经济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中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必须将这些问题都解决,创新一条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经济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能够顺利发展。即创新一条适应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模式是至关重要的,其也是现在企业经济管理所必须的。

2.研究方案

笔者通过对企业经济管理的现状、存在不足进行分析,并且结合社会中企业成功案例,以石油销售企业经济管理为例,对企业管理这方面提出了改进方案。希望对我国企业经济管理有所帮助,使我国企业在这个社会经济转型时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经济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企业经济管理重要性

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整合经济资源、合理使用经济资源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其是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关键,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其也是一项对于企业有着重要影响的工作,其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来进行,只有企业经济管理方面做的好,企业才会有更好的发展。可以说企业经济管理开展如何,其对于企业发展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环境在不断的变化,企业经济管理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创新,只有企业经济管理方式能够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其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也就将会有重要影响,其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能够生存的重点。适应社会发展的经济管理模式才能够保证企业经济的发展,使企业在社会经济瞬息万变的这个时代中,立于不败之地。

3.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现状

随着社会的经济环境变化,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其缺乏科学性、整体性和战略性。有很多企业其对于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是对于其都不理解,而且一些企业其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其实践中与其管理的理论知识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并没有将企业的实际情况与企业经济管理的要求进行结合,在企业经济管理与企业在经营中所面临的问题没有进行紧密的结合。同时很大企业在经济管理中缺乏创新,其在进行管理过程中,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很多企业甚至是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的目标都不明确,这样也就没有能够与之相适应的管理、监督机制了,这样没有目标盲目的进行管理,所进行经济管理的质量也就得不到保证了。而且很多企业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的内涵都理解不清楚,所以不能很好的控制企业经济管理的标准,或者是其所制定的标准过低,其目标也过于简单,而且形式过于单一,这样也就会失去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的意义。有很多企业对企业经济管理的范围进行了缩小,这也是由于其对这方面的认识不足,认为企业经济管理仅仅就指企业的会计控制,这种错误认识就使企业经济管理的工作范围大大缩小了,所取得的效果自然也就非常差了。从现在社会的经济形势来看,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其更应该重视的是管理方式,只有将经济管理模式进行改进,才会取得最好的管理效果,为企业经济管理带来帮助,促进企业经济发展。要知道企业经济管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与企业发展都密切相关的企业战略目标、组织机构的职能、人力资源等诸多方面,而单纯的进行会计管理控制势必就会导致企业发展出现问题,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三、石油销售企业经济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经济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国内的石油销售企业其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的概念都不了解,这样势必就会导致这项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而石油销售企业管理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不能很好的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由于管理人员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的认识不足,这就导致了这项工作不够严谨,在管理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

2.石油销售企业产权不合理

我国石油销售企业的规定是资产归国家所有,不过其投资来源多方面,这就导致了其在产权分割时出现混乱的现象。这就导致了石油销售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时发生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问题,使石油销售企业在运营期间出现一手遮天、等现象。由于石油销售企业是出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垄断地位,而且其产权制度特殊,这就导致了其内部财产不能算做企业运营管理范围,所以其经营项目比较单一。

3.监督制度不完善

在现在我国石油销售企业的经济管理过程中,虽然在这方面也给予了重视,不过由于监督制度不完善,所以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都是盲目的进行,并没有得到好的管理效果。

4.在进行管理中对经济管理的错误认识

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石油销售企业也与其他企业一样,对于经济管理的认识程度不高,仅单纯的认为企业经济管理是进行财务管理,这样就会导致经济管理工作不能顺利的进行,就是在进行过程中也存在很多的片面性,给企业发展带来严重不良影响。

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创新

1.加强对企业经济管理内涵的理解

企业经济管理要想更好的进行,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的内涵理解是最关键的一点。企业经济管理内涵其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的质量以及效益都有重要影响,只有将这方面深刻理解,能够做到全面把握企业经济管理内涵,才能够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管理者应当加强对这方面学习,并且多展开管理者的培训,使其经济管理思路和方式都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为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做出贡献。

2.提高对企业经济管理创新人才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在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人才竞争也是最重要的,因此必须要保证企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首先;企业要对这方面人才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其次,通过各种途径来进行这方面人才的引进;最后,企业对于招聘到的这方面人才应当予以重视,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人才展开培训,使其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企业经济管理做贡献。对于石油销售企业亦是如此,因为石油销售企业还与其他企业不同,其产权方面有特殊性,因此在进行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对于这方面更应当予以重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石油销售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3.监督管理制度应不断完善

现在很多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由于监督制度不完善,导致了经济管理中有很多漏洞。而一套完善的经济管理监督制度,其是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其也是使企业经济管理能够有效进行的关键,其也是保证经济管理质量的重点。通过企业内部制定,通过对企业内部情况的了解和分析,制定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监督制定,并且应当保证企业的监督工作能够落实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另外,对于石油销售企业的经济管理监督制度更应不断完善,现在其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漏洞,这也是导致现在石油销售企业发展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4.加快提升管理过程中的技术含量

在这个信息化、科技化的时代中,在进行企业的经济管理也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科学的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取得显著成绩。企业应当多吸取其他企业的优秀管理经验,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中应当加强科技投入,并且争取能够自主进行管理软件等的开放,使企业经济管理更科学。而对于石油销售企业这样特殊的企业,其在进行管理过程中更应当注重在管理过程中的技术含量。这对于石油销售企业的发展将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五、总结

百度搜索“360范文网”,海量范文文章任你选择!文章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7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