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主要风俗(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端午节的主要风俗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日本;端午节;风俗;差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中国的端午节至少在公元4世纪就已传到日本,经过千百年来日本文化的沉淀、改变,无论是意义还是风俗,已经与中国的端午节相差甚远。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端午节风俗的比较,总结出两国端午节风俗的异同,并简单分析其成因。

一、中国的端午节

1、端午节的起源

中国的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其起源分为:“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孝女曹娥说”等几种。其中比较为中国百姓所接受的是“纪念屈原说”,现了人民对于这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满腔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的缅怀之情。大家怀着对屈原的无限崇敬与追念,将端午节这个节日发扬光大。

2、端午节的风俗

据相关考证,中国的端午节最早起源于南方,逐渐传到北方后,亦得到了北方人民的喜爱与重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端午节的习俗并不完全相同,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挂艾叶,驱毒辟邪。艾叶,又名艾草、艾蒿。由于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精油,所以能产生特殊的芳香,可以驱蚊驱蝇,净化空气。并且中医经常以艾蒿入药,可以理气血、暖子宫、祛湿寒。因此,每到端午,家家户户均在门上悬挂艾叶,用以驱毒辟邪,这一风俗至今仍然被完好的保留了下来。

(2)吃粽子,祈愿安康。“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 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除此之外,在长江流域地区,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健康长大。

(3)赛龙舟,追思先哲。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现在,赛龙舟不单单是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出人们心中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日本的端午节

1、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传入日本的确切时间已无从考证,但可以确定的是,端午节是由遣唐使传回日本的。由于当时的遣唐使多是富家子弟,因此一开始端午节在日本是带有贵族气息的节日。进入江户时代后,才逐渐演变成了大众化的节日。由于明治维新,日本废除了旧历,改用公历,因此在日本,端午节也由原来的农历五月初五,变成了现在的公历5月5日。

2、端午节的风俗

日本端午节的习俗由传入之初,经过千百年的文化浸染,已经发生了很多改变,其风俗习惯与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在门口插艾叶和菖蒲,预防火灾。在中国,艾叶是用来驱毒驱虫被悬挂于门眉。而在日本,由于房屋多为木质结构,因此插艾叶和菖蒲这一习俗就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预防火灾。

(2)喝菖蒲酒,洗菖蒲浴。由于日本在端午节时期进入了梅雨季节,气候异常闷热潮湿,易引发传染病。因此人们会在端午节时,用菖蒲的根和叶子泡酒喝,并用浸泡菖蒲的热水洗澡沐浴。日本民间认为菖蒲具有解毒、治胃病的功效。因此喝菖蒲酒,洗菖蒲浴能够祛病强身。

(3)供奉粽子和柏饼。在日本,人们用糯米粉制成面团,里面不添加任何东西,用竹叶包裹成长方形后,再以竹叶的细梢部分进行捆扎,蒸熟后使用,软糯香甜。柏饼是用柏树的叶子包的带馅的年糕。由于柏树的枯叶会在新叶长出之时掉落,因此被认为具有“去旧迎新”的美好寓意。端午节吃柏饼,目的是祈愿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

(4)悬挂“鲤鱼旗”。日本端午节的独特之处是,挂鲤鱼旗,摆武士偶人。日语中,“菖蒲”与“尚武”的发音相同,因此被视为男孩的节日。所以,每到端午节,有男孩子的家庭要挂出鲤鱼形状的旗子,有一个男孩挂一条。从鲤鱼旗的数量可以知道此户人家有多少个男孩子。家里还要摆出相应数量的武士偶人,表示孩子未来能成为武士。不过,有的日本学者认为:原始的武士偶人可能是用来转移污秽和灾难的,就是把它们扔到江河大海里。这和中国民间的“躲避灾星”、“扔灾”习俗是一致的。

三、风俗差异的成因

中国端午节的风俗经过几千年文化的洗礼,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而日本的端午节虽然时间教中国短很多,但是风俗的变化之大已经与中国的传统含义相距甚远。究其原因,可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

1、文化内涵的不同。中国的端午节主要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日本起初虽然全盘吸收了中国的仪式和习俗,但是思想上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延续。因此体现在风俗上才出现了前面所提到的若干差异。

2、的不同。中国的很多风俗都是来源于道教的民间信仰,例如挂纸葫芦、系五彩线等。而在日本却完全没有这样的信仰基础,因此这方面的风俗差异较大。

3、民族特性的不同。端午节在日本已经演变成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男孩节,这一演变充分体现了日本的民族性。也说明日本对于其他外来文化并不是简单的收容,而是具有选择性的学习和模仿,同时融入自身的民族特质。(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参考文献:

[1] 小林茂美.日本民俗研究大系.国学院大学,1983.

[2] 林芬蓉.端午节供考[J].比较民俗研究,1990.

端午节的主要风俗范文第2篇

文化背景与传承发展

作为“吴根越角”的嘉兴,端午文化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时期。嘉兴的端午习俗具有“吴越文化”、“稻作文化”和“水乡泽国”等深厚背景,凸现了江南水乡独特的传统文化。2008年6月,“嘉兴端午习俗”被列为首批“浙江省民族传统节日保护基地”,入选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月15日,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及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四川等17个省(市、区)的上百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在嘉兴举办的2010中国端午习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嘉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武亮靓在致辞中指出,嘉兴端午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较高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民俗学价值。近年来,嘉兴市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高度出发,制定了《嘉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深入挖掘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已经连续八年举办裹粽比赛和龙舟竞渡,在保护和传承嘉兴端午习俗的生态性、多样性、独特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2008年,端午节成为我国法定假日;2009年,中国端午人选‘世遗’名录。端午节能超越春节人选‘世遗’名录,说明其重要性和影响力。因此设立研究基地顺应天时。”清华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刘晓峰,对于选择在嘉兴设立全国首个“中国端午文化研究基地”表示了肯定。刘晓峰认为,嘉兴地处吴根越角的独特区位优势及其富有江南特色的端午习俗均为嘉兴端午文化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嘉兴端午习俗和伍子胥有着深厚的渊源。嘉兴是伍子胥练兵之地,嘉兴人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南宋时期,龙舟竞渡已在嘉兴形成一定规模,成为端午最重要的节庆活动。明清时,嘉兴的龙舟竞渡达到了鼎盛。清代大学者朱彝尊曾在《午日吴门观竞渡》一诗中写道:“胜日衔杯罢,轻舟解缆初;尽传迎伍君,不比吊三闾。”可见,嘉兴的龙舟竞渡也是纪念伍子胥,且规模不亚于楚地纪念屈原。

端午吃粽子,在嘉兴的历史更为悠久,考古发掘与史前文化研究证明,嘉兴地区是我国稻作最早的起源地之一。早在七千多年前,嘉兴人栽培水稻就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两千多年前,粽子的雏形“角黍”正式出现。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吴风越韵”的水乡特色令端午习俗成为嘉兴人民极为重视的一项民俗。嘉兴端午习俗,有门上挂“三草”(大蒜、艾叶、菖蒲),午饭吃“五黄”(黄鱼、黄鳝、黄瓜、黄泥咸鸭蛋、雄黄酒)以及吃粽子等。嘉兴是一个河道密集的水乡泽国,历史上的嘉兴居民,无船难以出行。还形成了与水共生的奇异习俗,如端午日让蛤蟆上灶、嘉善丁栅一带吃篙秧粽等。

自古以来,嘉兴有“泰伯辞逊之遗风”、“夏禹勤俭之余习”。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嘉兴地方风俗融合吴越文化背景。嘉兴学院教授李瑞明认为。嘉兴端午节俗在宋之前。与以苏州为代表的吴地端午习俗有着天然不可分的历史渊源,但与苏州相比,既相承又改作。比如嘉兴“儿童以雄黄涂面塞耳,或书王字于额”,苏州则以雄黄酒“染小儿额、胸、手足心”。嘉兴端午节俗在演化过程中,积极吸收异地的价值观念,来丰富节俗文化内容,如对苏州端午“伍相”纪念的吸纳,体现了涵容性。

民俗文化作为“草根文化”,成长于民众中,离不开特定群体的生活方式与情感文化,与民众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体现普通大众最本真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嘉兴端午文化节俗,如何在维护其特有“文化基因”前提下,合理构建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新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发展自身的文化形态,满足今天民众的精神需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认为,嘉兴具有端午文化研究的优越条件,有着丰富经验的当地学者要与民俗学专家一起,切实做好田野调查,深入探索传统节日尤其是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嘉兴人民端午文化自觉很高,应该在“基地研究”的基础上,让端午这个节日变得更加神圣和崇高,成为老百姓真正喜欢的节日。

端午文化研究,也受到了世界的瞩目。在东南亚一带,已形成了端午文化圈,显然,世界端午文化有着渊源联系。日本的端午节是祈求男童平安成长的节日,5月5日这天许多人家将菖蒲及艾草捆绑成束,插在自家屋顶3处。当天还将菖蒲放在水中沐浴(称之为菖蒲汤);大约在18世纪末期至19世纪初,开始悬挂鲤鱼形状的旗帜(即鲤帜),这缘自中国“鲤鱼跳龙门”的传说。韩国江陵端午祭是向乌金替神祈愿,乌金簪神具有治水的神秘力量。新加坡也保留着吃粽子、赛龙舟的端午习俗,还举办端午诗人节,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民俗跨越了国家。可见其在国际的影响,超过了春节,因为春节流传在中华民族和华侨中,而端午文化变迁却影响着许多东南亚国家,我们从中认识到端午文化的国际化、多样性,以及对于提升人们心灵境界和幸福指数的重要性。作为端午节重要食品的粽子,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承与创新的象征,而嘉兴粽子担当起这个重任,如今“五芳斋”粽子已经走向了世界。

民众欢庆与城市品牌

传统节日是“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也是维系历史与现代的纽带和沟通民众情感的桥梁。其传承主体主要由民俗事象传承人、社区和政府组成,其中政府担当起主导作用。2008年,嘉兴端午习俗被列为浙江省首批传统节日传承基地,加之嘉兴市国际友城韩国江陵端午祭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给嘉必这个端午民俗异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名城以深刻触动,也唤起了政府与民众极大的文化自觉,打响“过端午,到嘉兴”的城市节庆品牌。

赛龙舟、包粽子、祭伍相、民俗表演大巡游、踏白船等具有浓郁嘉兴特色的端午习俗文化,让四海宾朋尽享传统端午的无穷韵味。6岁的女孩“乐乐”来自北京,这个端午节,父母带着她来到嘉兴观看了一系列民俗活动。乐乐的母亲说:“孩子喜欢体验热闹的欢腾场面,嘉兴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参与活动,以及生气勃勃的城市面貌和充满热情活力的市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6月16日,端午节正日。2010中国嘉兴端午民俗表演大巡游,把今年端午民俗文化节推向高潮。早已期待的9岁女孩陈斯亮由父亲陪伴,来到中山路建国路交界处观看节目,陈斯亮父亲在嘉兴一家箱包厂工作,他告诉记者,他们

一家从江西来到嘉兴,已在嘉兴定居8年,希望能够留在这个幸福的城市。

嘉兴悠远的传统端午习俗,浓缩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令外地游客兴奋,也让嘉兴市民由衷地欢欣。60多岁的夏阿姨穿着桔红色绣花真丝上衣,看起来不过五十多岁的样子,她说,“今年的节目比以往精彩,一年比一年好看。”

嘉兴民间艺术家龚德康热爱剪纸艺术,他的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比赛中获得大奖,并被授予首批“浙江省优秀民间艺术人才”。在今年端午节,他专门创作了《端午壶》等剪纸作品,受到了游客和收藏者的欢迎。

“2010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举办了六项主体活动和十项群众性活动,呈现了一个个热闹非凡、异彩纷呈的端午节庆场景:南湖水面龙舟竞渡、百舸争流,月河古街精制香囊、纳福避邪,大街小巷粽香四溢、欢乐祥和,巡游方队载歌载舞、气势恢宏……

6月13日晚,2010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开节仪式暨文艺晚会在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前的七一广场举行,在舞蹈《虎虎生威》中,嘉宾和虎娃们现场演绎嘉兴端午点雄黄习俗;歌舞《吉祥酒歌》汇集了藏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彝族、蒙古族、苗族等民族代表性祝酒歌,醇厚酣畅;36名手持彩灯、踏歌起舞的姑娘给嘉宾送上祈福安康的香囊;歌舞《花开中华大家园》将56个民族的文化有机融合,暗合端午习俗文化从嘉兴到江南、从江南到大中国,表达了中华民族崇尚团圆的愿望。在第二个板块的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栏目“嘉兴端午特别节目”中,“江南才子队”、“蚕花美眉队”、“高校精英队”这三支海选产生的嘉兴民间文艺团队大比拼,并融人了诸多嘉兴端午元素,充满创意想象,洋溢着青春活力。

6月14日至15日,由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省市和嘉兴本地的26支龙舟队参加了“五芳斋”杯全国龙舟邀请赛,在南湖和环城河,“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的精彩场面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大连乾龙飞虎龙舟队表现出色,勇夺500米直道竞速和7500米环城河拉力两项比赛冠军,同时获得团体总分第一。

6月14日上午和15日上午,端午祭的两场祭祀――神龙祭和伍相祭分别在南湖畔祭龙坛和伍相祠举行。据闻一多先生考证,端午节是吴越民族祭祀龙的节日。龙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无论天涯海角,中华民族以“龙的传人”为荣。伍子胥性格刚毅,直言不讳,作为一位心忧国家的爱国者形象被人们所怀念。嘉兴至今保存着与伍子胥有关的纪念意义地名,如南湖胥山、秀洲吴越国界桥、嘉善千泾塘、平湖水仙庙、海盐尚胥庙、海宁海神庙、桐乡天花荡、纪目墩等。73岁的伍尚颜从海南风尘仆仆赶来,追踪先祖足迹来到这座处于“首尾吴越,襟带苏杭”的江南名城,他显得兴致勃勃。世界伍氏宗亲总会联络处主任伍廉湛来自美国,他告诉记者,伍子胥后裔分布在世界94个国家,拥有700多万人。世界伍氏宗亲总会还专门创办了《胥山月刊》,称之为“伍氏家书”。

6月15日,还举行了嘉兴市伍子胥研究中心成立仪式,原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以及将军的女儿伍一曼等伍氏后裔出席了会议,该研究中心主要任务包括整理伍子胥与嘉兴的历史文化资料、举办伍子胥学术研讨活动、参与国内外伍子胥研究学术活动、密切与世界伍氏宗亲会的联系等,成为伍氏后裔研究和纪念伍子胥重要基地。

6月15日至17日,国内外民俗文化专家学者和嘉兴史志、文化工作者以“中国端午习俗流变与嘉兴节日文化传承”为主旨,以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伍子胥与嘉兴端午为切入点,举行2010中国端午习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嘉兴),就吴越文化背景下的嘉兴端午习俗形成、流变、保护、挖掘与传承展开学术研讨。

6月16日上午,2010中国嘉兴端午民俗表演大巡游在嘉兴市区主干道中山路精彩呈现。大巡游通过“嘉兴记忆”、“水乡风情”、“秀美江南”、“节日狂欢”四个板块19支表演方队、5辆彩车,以动态表演与静态展示并存、文艺表演与情景再现互补、演员与观众互动、定点表演与行进表演结合的巡游方式,达到欢乐祥和、严谨有序、气势壮观、艺术感染力强的表演效果,体现了嘉兴地域民俗风情的原生态,展示了嘉兴优秀传统文化。

6月17日,2010中国南湖踏白船表演赛暨端午民俗文化节闭幕式在南湖举行,24支参赛队伍通过直道竞速、障碍赛、抢荷花等趣味性表演,再现嘉兴民间水上运动盛况。

端午节的主要风俗范文第3篇

20xx端午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1一、活动背景:

让学生充分了解各地在端午节里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这节日的渊源,形成,民间各种不同的庆祝方式以及其中所承载的中国所独有的文化内涵,以此来体验的意义;体会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人人都是班级大家庭的成员,应该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同时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目的:

1. 初步了解端午节的名称、起源及节日风俗习惯。

2. 通过了解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体会家庭欢乐、生活甜美的幸福。

3.通过对节日的了解使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搜集,整理,比较,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以及语言概括和表达能力。

三、活动时间:端午节前两天

四、活动准备:

1、将学生分为4组,分课题收集世界各地端午节的节日和风俗习惯,以及端午的相关资料。

五、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搜集有关端午节的名称、由来、端午节的传说故事等等。

二、调查访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家乡过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三、端午节故事演讲。

第二阶段:以班会形式进入活动

一、情境导入

激情朗诵有关端午节诗歌

二、进入活动主题,交流感悟

第一主题:话说端午

1、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2、端午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

3、端午诗词佳句知多少

第二主题:端午实践活动

粽子、香袋

1、感受粽子的香甜和香袋的美。

2、学习用折纸做的五彩粽。

3、体验劳动和分享的乐趣。

4、设计别致、精美的粽子。队员们每年是怎样过端午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端午的民俗活动)

引出——赛龙舟,端午食粽。

5、举办食粽宴

师:端午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粽子?往年你和谁一起吃?

20xx端午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2活动目标:

端午节是中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同学们对端午节的印象只是吃粽子、挂香包、看划龙船,从来没有深入去认识端午节,本活动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的去认识端午节。整个活动设计先从端午佳节的习俗切入,让学生去寻找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动手做香包,以及认识端午节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进而让学生在吃粽子之余,关心一下自己,如何让自己吃得更健康,在看划龙船之余,也能体会一下团体同心的重要性。

活动准备: 赛龙舟录像 各种香袋及做香袋的材料 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活动过程:

一、全体立正、各小队整队

二、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人数

三、出旗、奏乐、敬礼

四、唱队歌

五、主题活动开始:

(一)端午奇缘话习俗。(可以通过上网、查阅书籍等方式了解。)

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跟端午有关的知识和风俗都可以说,以幸大转盘的形式随机上台介绍,也可回答下面的问题。

1、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生动地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各种起源故事附后)

(二)外来学生说说自己家乡过端午的习俗。(班上7位外来学生)

(三)做香袋比赛。

(主持人):同学们,佩香袋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每到那一天,小朋友的脖子上挂上了妈妈为自己做的各式的香袋,心里乐滋滋的。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做香袋,看谁的手最巧,做的香袋最漂亮。将自己做好的香袋送给妈妈或长辈。

活动前准备:

1、材料:碎布、棉花、香料粉、丝线(或中国结细线)。

2、工具:剪刀、针、缝衣线。

3、将碎布画上自己喜欢的形状,如:圆形、三角形、桃形、动物形等。

4、剪下相对的两片。

5、做法:

(1)用线将三边从反面缝合,留下一边。

(2)翻过来,塞入沾有中药店买回来的香料粉的棉花。

(3)将最后一边缝合,再加长绳装饰即完成。

学生动手做香包,然后进行评比。

(四)与诗共舞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各小队表演诗朗诵。

(每一小队自行准备,形式可以自主创设)

(五)观看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同学们,你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龙舟竞渡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

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 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 。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想谈谈自己的想法吗?

队员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辅导员讲话:

同学们,今天的活动搞得非常成功,在此向你们表示祝贺。老师高兴地看到同学们参与的热情,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对信息、资料的搜集能力。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近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老师相信今年的端午节大家一定会过得特别有意思。到时候我们再一起来包粽子,表达一份我们对屈原的怀念。

七、呼号。

八、退旗、奏乐、敬礼。

九、宣布活动结束。

20xx端午节活动策划方案范文3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有两千多年来的风俗习惯。端午节同时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端午节。

活动日期: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

活动地点:**

活动目的: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活动内容:

1. 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具体内容如下: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习惯视频

2.包粽子

(主持人):**,在端午节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之一,粽子的味道不用说了,是十分美味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包粽子的。今天我们就自己动手一起来包粽子,看谁的手儿最巧,包的粽子最漂亮。

材料:糯米、去皮绿豆、肉粹、粽叶、粽绳。

方法:

1. 将粽叶折成漏斗形

2. 在漏斗形的粽叶里放入适量的糯米、去皮绿豆以及肉粹。

3. 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粽叶的两边把那个比较长的粽叶向糯米这边压成一个三角形。

4. 将粽叶包好后用准备好的绳子把它绑紧。

5. 蒸煮。

三)诗歌朗诵

(主持人):**,你们有谁知道端午节也是什么节?不知道吧,告诉大家端午节也是诗人节,诗人写了很多赞颂端午的诗歌,下面请看诗朗诵表演。

第一:xx朗诵。

第二:小组朗诵。

第三:女生齐诵。

第四:男女朗诵。

第五:大家齐诵

(诗歌内容附后)

四)观看赛龙舟录像。

(主持人):**,你们到过汨罗江吗?看过龙舟竞赛”吗﹖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汨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赛龙舟可以说是端午节的高潮。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 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

(播放赛龙船庆端午的视频。)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录像,我们来谈谈自己的想法吧!

**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

七.吃粽子

请评委根据粽子的样式,口感评价。并且评出最佳包粽子大王;最好吃的粽子;以及最会吃粽子大王。

八、领导讲话:

**,今天的端午节过得很有意义。**高兴地看到同学们心灵手巧的一面,感受到学生的参与的热情,强烈的表现欲望以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少年对信息、资料的搜集能力。同时也非常感谢家长对我们活动的热情参与。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近距离接触了端午节,对它有了更深的认识。

七、活动结束

附活动资料:

1、故事概况。

(1)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2)曹娥寻父尸

东汉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仅十四岁的她沿江豪哭,经十七日仍不见曹父尸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后两尸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迹,乡人群而祭之。

(3)伍子胥的忌日

端午节的主要风俗范文第4篇

岁时民俗的传承,指的是民俗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有的某一核心内容的传播与继承。不l司时代、不同地域的岁时民俗,之所以被认为是同一个岁时民俗,不唯在于它们拥有大致相同的时间及节俗事项,更关键的乃在于它们拥有同一个主题。世界上各类岁时节日的最初形成,除了岁时这个因素外,都有一个重要的核心,而这个重要的核心往往就是该岁时节日的主题。

人寿年丰、如意吉祥是人类永远的追求,但是由于发展的局限,导致了人类乞灵于神异的必然,这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尤其如此。人们在各个特定的时日举行各种不同的宗教祭祀活动,并围绕不同祭祀的核心,派生出大量的节俗活动,呈现出综合的多样性,但其内容都可以归结为两点:祭神、赛(酬)神。具体则包括供奉、祈祷、酬谢、娱神、驱邪、神示,等等,在让神灵满意的同时,也使众生满意,以至于在民俗学界,对岁时节日有“退化了的宗教”的称呼。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中外传统节日,如中国的元旦、元宵、清明、寒食、端午、中秋、腊

八、除夕,中国彝、白、拉祜等族的火把节,藏族的雪顿节,傣族的泼水节,等等;外国的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户神节、惠风节,等等,均与宗教仪式有关,无非是主题不同罢了。端午节的起源发展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关于中国的端午节之起源与主题,虽然历来说法不一,有“恶日”说、祭祀历史人物说,现代I司一多则考证为“龙的节日”,但归结起来均与祭祀信仰有关,其中举办的林林总总的节俗活动,亦皆关乎信仰,譬如我们最有印象的竞龙舟和食粽子就是这样。先说龙舟竞渡,关于其起源,文献有不同的记载,但无论是为了驱逐邪恶、招迎屈原(或伍子胥、孟姥、曹娥等)之魂,还是祈求丰瞀,都是所发动的。即便单单认为它是一种竞技游戏,也属于宗教中娱神娱人的一种仪式。发生在端午节的其他竞技游戏,如汉族的斗草、踏百草,苗族的赛马、斗牛,满族的射柳,等等,也是如此。再说粽子,一般记载是投向水中祭屈原的供品,还有学者考证是祭享能决疑、占吉凶的水中神兽獬豸的供品,总之是祭祀仪式的供品。再如端午节的商贸活动,从表面上看,可能是最远离宗教祭祀内涵的了,其实也是从属于祭祀活动的,因为其形成就是应购买端午节令物品之需,而且自古以来它还有一个专门的名称:药市。因为端午为“恶日”,为了趋利避害,除了进行精神上的驱邪,还要有物质上的驱邪作配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奏效。人们当然可以自行采药,但是社会毕竟有分工,所以端午前后,节日中要用的驱邪药物便成了最重要的贸易物质,交易端午节令物品的市场自然要命名为“药市”了。至今不少地方还在举办这样的药市,如湖南永州、广西靖西、福建宁化的端午药市,都是远近闻名的节日性药市。总之,端午祭本来就是端午节题中之意,中国的端午节最初也应该是一个端午祭。

现在,让我们再来具体比较一下中国的端午节与韩国端午祭的主题。综观中国各地各民族的端午节俗,不出祭祀祈祷、辟邪压胜、竞技游乐、商业贸易等类型,后两者为从属性的,暂置勿论,且先让我们看看其祭祀祈祷、辟邪压胜的对象是什么,也就是那些纷繁复杂的端午节俗活动背后深沉的文化心理根源是什么。

《礼记·月令》载:“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蕤宾。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小暑至,螳螂生,(贝鸟)始鸣,反舌无声……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是月也,农乃登黍。是月也,天子乃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说明五月乃是阴阳死生分出之月,要祭灶,专职的长官要祭山川百源,要用盛大的音乐隆重地祭天,要祭贤明的掌管农业的古代上公句龙与后稷以祈求五谷丰登,天子还要祭祖。《史记·孟尝君列传》记载孟尝君之父田婴因其五月五日生,令其母抛弃他,其母私下把他养大,引得田婴发怒,理由是:“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唐司马贞索隐引《风俗通》日:“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俗称恶月。”又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蹋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以五彩丝系臂,名日辟兵,令人不病瘟。”唐储光羲《观竞渡》云:“能令秋大有,鼓吹远相催。”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载:“濒江诸庙皆有船,四月中择日下水,击画鼓,集人歌以榷之,至端午罢,其实竞渡也,而以为攘灾,民之有疾病者,多就水际设神盘以祀神,为酒肉以犒擢鼓者,或为草船泛之,谓之送瘟。”诸如此类的文献记载非常多,不再赘举,俱可见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妨害生命,所以要举行各种祭祀和巫术活动来祓除灾难,祈祷幸福平安。至于为什么认为五月及五日为恶,五月为阴阳生死分判之时,大概是远古时的一种基于天文历法的自然观念吧。

韩国的端午祭,其“祭”的内容如何呢?从韩国考察归来的贺学君所写《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以江陵端午祭为例》有翔实的介绍,笔者在此且撮其要转介于下。江陵端午祭由以地区的首长为献官的“儒教式祭仪”和巫人的“巫俗祭仪”两部分结合而成。前者包括山神祭、奉安祭、迎神祭、朝奠祭、送神祭等一系列祭祀,融“大关岭山神祭”与“村庄城隍祭”于一体,“祈求免除洪涝干旱与疾病,风调雨顺粮食丰产,禽畜繁盛”。对于后者,贺氏具体列举了19种代表性祭仪:

据之,韩国端午祭主题与中国古代对于五月、五日的认识,以及相应要举行的祭祀仪式并无多大的不同。其带有官方性的“儒教式祭仪”,当从属于《礼记·月令》所载之官方祭仪;其民间性的“巫术祭仪”,当从属于《荆楚岁时记》等所记之民间祭仪,不过更加详细具体。而且,我们可以注意到,祓除瘟疫、祈求人寿年丰的目的,在韩国江陵端午祭中,也是那样的强烈。因此,韩国的端午祭也许更符合端午节的原意。

中国是一个民俗文化蕴藏非常丰厚的国家,相关典籍记载简单,并不代表民间的遗留就简单,无数的田野调查告诉我们,民间文化不仅常常与文献记载相对应,更常常能够弥补文献的不足。对于像端午节这样还活着的民俗,依然保有许多出人意料且活生生的端午祭仪并不是不可能,只是需要我们去认真调查开掘而已。

二、从岁时节日的变异性特征看,端午节的内涵大于端午祭

岁时节日的变异,指的是岁时节日民俗在时间和空间上传承中的变动。由于时代的变迁,地域的不同,造成了民俗节日在传承上的不断变异,没有变异的民俗是不存在的,变异使民俗得以传承。

在时间的流逝中,围绕着一定的主题,强势的岁时节日不断添加新的内容,其原有的一些内容则可能渐渐淡化。现存的那些节日民俗无一不是历史上的强势民俗,呈现着丰富多彩的面貌。端午节在中国至少有两千多年的传承,其中的不少活动就是经过了不断的整合变迁过程的。譬如端午重要节俗龙舟竞渡,就有分别在端午、寒食、清明、上巳、重阳、元宵举行的文献记载,现在则除了浙江仍有零星的寒食、清明竞渡,就只有端午的竞渡了,而且被整合为为招屈原之魂、纪念屈原而举行;端午纪念的人物,古来也有介子推、屈原、娥皇、女英、孟姥(风神)、阳侯(波神)、越王勾践、伍子胥、曹娥等不同记载,而当今占主导的是屈原。又如前所述,粽子本是祭享能决疑、占吉凶的水中神兽獬豸的供品,现被整合为祭奠屈原的供品了。但流传至今的中国的端午节节俗活动中,还有不少仍然是与屈原毫不相干的,譬如佩香囊、采药、系五色丝、插艾、插香蒲、扎艾虎、吃五黄、贴五毒、游百病……因此可以说,中国人的端午节不仅是祈福攘灾、重生卫生、欢乐愉快的节俗活动,还具有纪念伟大的屈原、弘扬爱国精神的政治意义。因此,单从祭屈这一点看,中国端午节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大于韩国的端午祭的,也具有更为感人的力量。

另一方面,随着横向的空间的变迁,环境、民族、历史、文化、科技、生产等等状况的不同,在相同或相近的主题下,同一名目的岁时节日的民俗活动也会有显著的不同。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的土地上,不仅东西南北地域差异大,而且多民族共生始终是历史的常态,因此,在中国不同的地域上,不同的民族中,不唯存有不同的岁时民俗活动,就是相同的岁时民俗,也呈现出特别丰富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譬如五月五日为通行的端午节时间,湖南、湖北、四川一带则称五月五日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端午节俗活动在十天以上。“五日竞渡,楚俗所同。至十五日名日大端阳。食角黍、饮蒲酒如前。十

三、十

端午节的主要风俗范文第5篇

1、端午节我们是要吃粽子的,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习俗。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米中掺杂、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2、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3、岳阳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祠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端午节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

4、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5、过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屈原。这种说法流传的最广。楚王在宠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屡劝不改,反被流放。在放逐途中,屈原听到秦国连败楚国,国家命运危在旦夕,于是在五月五日投河,就有了现在的端午节。

6、我瞪着两只眼睛茫然地看着奶奶,奶奶似乎明白了什么,慢悠悠地给我讲述有关端午节的一些知识: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是开端的意思。每个月有三个五日,即初五、十五、二十五。所谓端午”就是头一个五的意思。

7、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8、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9、中国历史悠久有许多传统节日,如:元旦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其他节日,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端午节,因为我端午节过得最快乐。

10、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2、包粽子、登山、采艾蒿屈志从俗、阖家团圆、欢歌笑语、粽叶飘香、香嫩糯米、鲜美夹心

13、今天过得真快,让我明白了很多知识,也知道了许多民间风俗,让我感到很开心很快乐地过完这个端午节。

14、我们边吃边听老师给我们介绍端午节的由来,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我还知道端午节有包粽子、做香袋、插菖蒲、赛龙舟等习俗呢。

16、端午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17、每到端午节,秭归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18、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源于古时候,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去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19、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有许多的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熏苍术、喝雄黄酒……据说是为了辟邪。至今,端午节在中国人民心中仍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赛龙舟。

20、端午节在中国人民中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21、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

22、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23、午日节、女儿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五蛋节等等。雄黄酒、赛龙舟、人声鼎沸

24、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以上关于端午节的主要风俗(精选5篇)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人生之路是漫长而多彩的,就像在地平线上的茫茫大海上航行一样。有时它会风平浪静;但有时它会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继续存在,我们就可以继续沿着自己的路线航行。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80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