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工作要点(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一、夯实基础重点抓好机构完善,壮大队伍,规范管理工作

1、抓标准化创建。按照市县两级安全生产机构标准化创建要求,重点抓好园区安监站标准化创建以及企业安全生产办公室标准化创建工作。

2、壮大安监队伍。在现有两位班子成员抓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增加一名分管工程的领导专门负责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同时增加一名专职安监员。

3、完善管理体系。重点抓好企业安全员的管理体系。建立安监员信息互通平台,企业生产制度建设平台。

二、强化监管重点抓好打非治违、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

1、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活动。协助业务部门载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活动4次,净化安全生产环境。

2、开展安全隐患集中大排查活动。主动邀请安监、消防、质监等职能部门开展安全隐患集中大排查4次。每半月组织全体园区干部职工对园区企业安全隐患排查一次,并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台帐。

3、加大安全隐患整改力度;实行领导包案整改。挂牌销号整改,使隐患揸得出改得了。对小隐患由蹲点干部现场督促整改,一般隐患由挂片领导督促整改,较大以及特大安全隐患上报安委会职能部门督促整改,做到小隐患不出企业,一般隐患不出园,大隐患不出县。

三、突出重点重点抓好敏感时间、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工作

1、抓好春节全国两会以及节假日等敏感时间的安全生产,抓好领导带班制度的落实,以及安排好值班。

2、重点抓好危化企业,消防重点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建立危化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制度,规范危化企业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台帐。

3、抓好特种设备的年检,操作人持证上岗情况以及陶瓷企业煤气发生炉的检查。

四、营造氛围重点抓好宣传、培训工作

1、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利用条幅、宣传车、出宣传栏、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对安全生产进行大力宣传,使安全意识深入每位员工的脑和心。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为全面、及时了解全市重点工业园区发展情况,更好地为市委、市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市政府决定建立全市重点工业园区统计制度。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重点工业园区统计的范围、对象和内容

(一)统计的范围和对象。市政府确认的“1+6”工业园区内所有企业法人单位及所属产业活动单位。“1”即经济开发区(包括航空产业园),“6”分别为:京山经济开发区和宋河、钱场工业集中区;沙洋经济开发区和后港、纪山工业集中区;钟祥经济开发区、胡集经济开发区和双河江北工业集中区;东宝工业园和洋丰肥业城;化工循环产业园和麻城工业集中区(不包括石化);屈家岭工业园区。

(二)统计内容。由市统计局会同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按照全市重点工业园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工业产值和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外贸出口、税收收入等统计指标。

二、重点工业园区统计工作的组织实施

重点工业园区统计工作由市统计局负责,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地统计部门按照重点工业园区报表指标体系,根据园区和企业上报的“一套表”资料以及专业统计资料和部门资料,对本地纳入统计的重点工业园区资料进行整理和汇总,上报市统计局。经济开发区及航空产业园资料由经济开发区经济局汇总填报。

三、重点工业园区统计工作的有关要求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四年前, 陕西县域工业园区蹒跚起步,开创了县域工业集聚发展的崭新模式;四年后的今天,陕西省县域工业园区实现了奇迹般的跨越式发展,各县市培育出极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形成了新的理念、新的机制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也为西部地区县域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当下世界经济、中国经济正在发生着重大转变,未来的陕西经济将走向何方,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我们今天如何认识县域工业园区,因此,“县域工业园区未来的发展对陕西意味着什么”将成为陕西全省关注的重要课题。

工业园区是推进县域城市化、工业化、实现循环生态发展和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的重要载体,其辐射带动作用已成为加速区域经济转型、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力量。

据了解,近年来,陕西中小企业促进局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快速发展的整体布局,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倾力引领全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重点扶持全省100个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对全省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使工业园区成为了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初步走出了一条集“科技创新、经济循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一体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产业集群发展初见成效,工业强县战略成效显著,各县市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

政府重视力促园区大发展

10月23-24日,陕西省政府在兴平市召开县域工业集中区创新发展现场会,安排部署推动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工作。这是陕西省首次召开以县域工业园区发展为主题的全省大会。副省长李金柱出席并讲话强调,全省各地要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省战略,推进市场主体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和产业融合,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尽快实现“12381”发展目标。

此前的10月9日至10日,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深入咸阳兴平市、礼泉县工业园区调研,了解产业布局、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配套服务情况,特别关心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情况下工业企业如何实现平稳较快发展问题。他强调,要抓住机遇加快县域科学发展,坚持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县域工业化、城镇化,重点抓好产业和园区,依托园区招商选商,构建县域特色现代产业。他还指出,要适应市场变化,加强技术创新,应用先进设备,强化生产协作和产品配套,努力使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取得良好效益。赵正永省长10月17日在陕南调研时强调,要坚持做大工业的思路,加快构建强市富民产业体系,尤其要坚持以园区为承载,抓龙头企业、抓产业延伸、抓循环发展,加快提升工业化水平。

陕西省中小企业局局长丁义安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谈到,早在2008年11月,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创了陕西省县域工业园区建设的新起点。几年来,陕西省各地市、各部门以规划建设县域工业园区为重点,制定、落实相关配套措施,推进县域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扶持100个县域工业园区建设,先后涌现了一批批产业定位明确,规划质量不断提高的工业园区。如旬阳县准确定位生态工业集中区发展路径和方向,走出了一条“关联配套,循环发展”之路。

据丁义安介绍,陕西省各地市把加快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抓手,先后通过完成重点县域工业园区规划编制;加大投入,大力推进县域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广泛招商引资,积极发挥项目带动作用等举措,推动全省园区经济迅猛发展。四年来,各类县域工业集中区已发展到近200个,聚集各类中小微型企业超过10万户,从业人员近100万人。

工业园区成为县域经济发动机

四年多来,陕西县域工业园区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一批骨干企业落户园区,主导产业规模初步形成,名符其实的成为了县域经济的发动机。

陕西省中小企业局县域工业处处长孟尉校向本刊记者介绍说,陕西省县域工业园区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持续加快。2011年,建成面积214.93平方公里,全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实现营业收入2654.68亿元,同比增长43.92%;工业销售产值(当年价格)2407.88亿元,同比增长42.23%。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重点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4个,超过50亿元的17个,超过30亿元的26个。100个重点园区平均年营业收入27.94亿元。

与此同时,入驻企业、项目数量明显增加。截至2011年底,全省重点建设县域工业园区企业数3904个,同比增加750个,其中投产企业达到2827个,同比增加438个;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达到1089个,同比增加164个。目前,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在建和拟建项目340多个,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拉动发展潜力巨大。

2011年,全省重点县域工业园区从业人数51.5万人,有15个园区从业人数超过1万人;实缴税金104.89亿元,利润总额191.17亿元,同比增长28.27%,社会贡献明显。

孟尉校还介绍说,“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县域工业园区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依然保持了稳中求快的良好发展势头。全省县域工业园区实现营业收入2549.99亿元,同比增长31.26%,特别是铜川、安康、商洛、汉中等市工业园区引进和建成投产了一批骨干项目,实现新增产能,活力凸显,四市重点建设县域工业园区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分别达到93.48%、90.26%、70.53%、66.84%,成为全省‘稳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量”。

陕西县域园区发展进入新阶段

扶持和建设100个县域工业园区,是陕西创新发展理念,取得改革开放新突破而进行的一次大胆实验。陕西县域工业园区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己,跨越发展,铸就了诸多不凡业绩。

全省83个县(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45.7%提高到2011年的56%。陕西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43.34%提高到2011年的50.5%,已占据“半壁江山”。

李金柱副省长在此次会议上讲到,近年来陕西省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成绩斐然,呈现出规模大、数量多、速度快、投资高、效益好、贡献多的发展特点,工业园区的发展活力逐步显现,园区经济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新的增长极。

本刊记者采访发现,在推进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中,各地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总结归纳为资源带动型、主业带动型、龙头带动型、关联合作型、科技推动型五种业态形式和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政企合作型、援助建设型、多元筹资型五种运作模式,但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陕西省工业园区仍然存在起步晚、园区定位不明确、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

李金柱副省长因此强调,陕西省要在“十二五”末实现全省经济总量翻番,必须要坚定工业强省战略,高度重视园区经济,充分发挥我省的资源比较优势、基础产业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把工业集中区作为壮大能化和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升冶金、纺织、医药、食品等传统行业和发展金融、物流,产品设计等服务业的重要平台,推进市场主体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和产业融合,不断提高园区经济总量。

陕西省中小企业局县域工业处处长孟尉校在县域工业园区调研时也指出,县域工业园区要转变观念、开阔思路,集中精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地园区要按照“新理念、新目标、新产业、新机制”的要求,以更大力度更快步伐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孟尉校特别强调:“对于县域园区来说,产业是第一竞争力,园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产业的竞争,园区要坚定不移地把产业升级作为首要目标,以产业升级带动县域经济社会全面转型。”

发展创新型经济、知识型经济是县域园区推进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要继续完善以产业为基础、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支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大力促进资金、技术、院校、人才、载体、平台等创新要素有效整合,加快产业集聚、人才集聚、资金集聚、项目集聚、技术集聚、平台集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以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升级。

十二五实现“12381”目标

依据《陕西省县域工业化“十二五”发展规划》,陕西把发展县域工业园区作为壮大县域经济,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和途径,再通过3至5年的努力,将全省重点县域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县域特色的产业聚集区、生态循环经济区、科技创新试验区、城镇化拓展新区和城乡统筹一体化示范区。

陕西要求各级政府把发展壮大园区经济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提上政府议事日程,通过科学规划、科技支撑、科学推动的发展路径,实现“12381”宏伟目标,即争取到“十二五”末实现1万亿元的营业总收入,建设200个工业集中区,重点培育30个过百亿的工业园区、80个过50亿的工业园区,吸纳100万人就业的目标。

要求各地创新发展目标,进一步修编完善规划,突出园区的产业特色和集群发展。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上中下游产品相关联的产业链。筛选确定一批规模相对较大、发展前景较好的优强企业,进行重点培育扶持,形成园区发展核心。充分发挥园区招商平台和载体的作用,建立项目库,推动招商引资,主动吸引和承接国内外的产业转移。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一、长沙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特点

自1991 年国务院首批批准设立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拉开了长沙开发区建设的序幕。截止2013年底,全市形成了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四区八园”(含工业集中区)的骨干园区格局,其中部级开发区4个、省级园区8个,每个区县(市)都有1~2个省级以上园区。“四区八园”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74个,完成产值5772.8亿元,实现增加值1549.3亿元。

(一)发展速度较快,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工业园区是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发展速度快于全市水平,积极引领工业快速发展。2013年园区规模工业完成产值5772.8亿元,是2006年的8.2倍,年均增长31.9%;实现增加值1549.3亿元,是2006年的7.4倍,年均增长速度达26.5%,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速5.4个百分点。

(二)总量占比较高,增长贡献不断扩大

在“园区兴工”战略的引领下,全市工业逐步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园区的承载功能和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成为了全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2013年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达58.4%,比2006年提高10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0%。园区共有规模工业企业1074家,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44.6%,其中亿元以上企业667家,占全市的55.6%;200亿元以上企业4家,占全市的80%;规模工业企业前100强中,园区企业占了83家。

(三)科技投入较强,创新程度不断提升

园区企业对创新能力和产品转型升级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研发经费投入较高,推动效果良好。2013年,园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99.9亿元,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9%,比全市规模工业的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科研投入推动了产品、工艺的创新,2013年园区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1874.1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96.1%;新产品产值占园区产值的比重达32.5%,比全市平均水平高8.9个百分点。园区企业高技术产品增加值达281.7亿元,占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8.2%,比全市平均水平高7.1个百分点。

(四)发展质量较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从产业发展看,第二梯队力量加大,多点支撑逐步形成。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等行业快速发展,园区工业经济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一业独大”的局面有所改善,多点支撑的格局初步形成。2013年,园区33个大类行业中,增加值占比超过5%的有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5个行业。5大行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占比为34.2%,比2012年减少8.7个百分点;其余4大行业占比为30.3%,比2012年提高6.8个百分点。

二、长沙园区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一业独大”难改,影响平稳发展

近十年来,长沙工业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中联、三一为龙头的工程机械业高速增长,同时也造成了“一业独大”的局面,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长沙经济的走势,过度依赖以专用设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工程机械业的问题比较突出,为长沙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埋下了隐忧。2013年,园区专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34.2%,是第二大行业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近3倍,比占比超过5%的其他4个行业合计占比(30.3%)还高出3.9个百分点。2013年园区规模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速下降4.5%,影响园区增速下降2.2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速为13.9%,近10年来第一次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二)目标定位不清,影响长远发展

对于单一园区来说,由于资本、土地、管理等资源有限,不宜发展太多的产业,应明确目标,集中力量抓住1-2个重点产业,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才能做大做强,实现园区快速发展。但是,长沙大部分园区,特别是小园区,缺乏长远规划,没有明显的龙头行业,目标定位不清晰,主导产业散乱,带动作用不强。2013年,除了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浏阳经开区、望城经开区外,其他园区第一大行业增加值占比均低于50%。从前两大行业看,天心经开区占比为51.0%,雨花经开区、暮云开发区、浏阳集中区、隆平高科技园、金霞开发区均低于50%,金洲集中区低于40%,反映出主导行业不明,产业集中度低。

(三)投资招商偏低,影响持续发展

近年来,长沙工业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在25%~30%之间,低于同期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2013年,长沙工业投资占比为32.0%,低于全省水平10.6个百分点。“四区八园”工业投资虽然比上年增长26.5%,但比园区全部投资增速低11.2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的比重为53.2%,比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占比低4.2个百分点。同时,长沙工业投资产业层次偏低,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轻工等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比重仍然偏低。2013年,在全省确定的12大优势产业中,长沙的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汽车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主导产业投资所占比重仅为19.7%。

(四)人力资源缺乏,影响科学发展

从园区管理看,缺少专家型领导和管理人才,园区的行政化趋势日益明显,成为领导干部的“安置区”,园区管理人员懂经济的不多,缺乏工业发展思维,加之园区考核成果没有完全与干部运用挂钩,考核体系中对工业发展指标有所弱化,园区发展工业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干事创业的氛围和工作激情。从企业发展看,企业高素质人才紧缺,用工有效供给不足。2013年园区规模工业拥有专业技术人员5.9万人,比上年增长4.4%,低于规模工业从业人员增速1.0个百分点。2013年企业景气调查情况显示,22.5%的企业认为“劳动力供应不足或技能欠缺”导致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成为仅次于“订单不足”的第二大影响因素。

三、加快长沙园区产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一)统一工业发展“首位”思想

工业是社会物质的主要创造部门,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速度、规模和水平,在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下,仍然需要大力发展工业,推动长沙经济转型创新发展。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没有第二产业的高度发展,没有第二产业创造的利润作支撑,第三产业就成了无源之水,很难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然是长沙经济的“第一推动力”,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疲软、国内“三期叠加”的情况下,更加需要发动工业经济这个“引擎”,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

(二)统筹规划园区发展战略

要立足全市的宏观发展统筹规划,谋篇布局,确定全市园区发展战略。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加大对各园区的空间、产业和项目统筹力度,整合发展资源,避免同质竞争。加大空间统筹力度,出台全市工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科学布局园区发展空间。加大产业统筹力度,根据工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和各园区现有的产业基础,科学确定各园区的产业分工和主导产业。二是明确产业重点。围绕园区五大主导行业,加快推进产业优化调整,大力推动电子信息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创新与生产,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合理控制有色金属加工业的发展,稳妥推进两型发展、绿色发展;促进专用设备制造业转型发展,努力稳住生产,有效化解经济下行风险。三是提升产业层次。以高端发展提升产业层次,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导、扶持和培育力度,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信息产业及节能环保产业,集中优势资源实施优先发展,抢占产业链高端,新推一批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推动产业高端化。

(三)做大做强园区主导产业

各园区要根据全市工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和现有的产业基础,坚持工业立园、特色兴园,科学确定产业分工和主导产业。一是确定主导产业。要根据现有产业基础和长远发展目标,本着错位布局和优势发展的原则,确定主导产业,集中力量重点发展。既考虑单个园区的资源、能力局限,又考虑可持续发展,每个园区基本确定三个主导产业。除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浏阳经开区和望城经开区前三个行业的聚集度已达到60%以上外,其他园区产业聚集度低,规模较小,必须重新进行规划,确定主导产业。二是加大项目引进。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促进立园兴园,特别是对于主导产业不明确、经济总量较小的园区,要加强主导产业项目的引进,以一个大的项目实现一个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要加强招商部门、产业部门、建设部门和各园区之间的沟通协作,针对园区需求和产业发展,重点引进谋划和实施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成长性好、投资规模大、生态环保的新项目、大项目,全力提速项目储备和开工。三是促进集群发展。以产业链集群发展引领园区目标,着力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推动园区产业由单纯的企业集聚向主导产业突出、配套产业链齐备的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框架、支柱产业为支撑、拳头产品为重心、配套产业为依托的园区工业集群体系。

(四)因地制宜完善配套服务

各园区要根据自身的发展进程和建设力量,加快产业开发覆盖范围的配套服务,让园区成为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城市工业经济综合体。一是要推动提标提档。要追求高水准、高档次,以好的软硬环境,增强对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的吸纳能力。要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注重园区发展的功能配套,要象打造城市新区一样建设和管理园区,全面提高园区开发档次和服务水平。二是要实施满园扩园。力求做到园区规划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公共服务就覆盖到哪里,项目布局就延伸到哪里,标准厂房就建设到哪里,做到签约的项目抓紧开工、闲置的土地依法收回,实现高强度、高产出、高效益开发。三是要加强生产服务。要加快仓储、物流等服务平台建设,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行业协会的建设,提高园区企业的产品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工业园区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一、建立重点产业园区分档机制,推进园区加快发展

为加快产业园区发展建设,促进产业园区晋位升级,结合实际,将我市重点产业园区按照工业经济总量划分为四档进行评定。

(一)重点产业园区必须具备的条件。

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及批复要件;园区发展战略及实施方案;园区管理机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工作制度和服务体系;起步区基础设施达到“五通一平”及以上标准。

(二)重点产业园区的分档标准。

一档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含100亿元);

二档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含50亿元);

三档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含10亿元)。

培育期工业园区标准:对未达到三档标准的工业园区,但符合以下3个条件之一的即可纳入培育范围,列为重点监控园区,享受重点园区相关政策,且限定5年培育期(2011—2015年)。

(1)有国家和省、市正式文件批复;

(2)涉及“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新战略;

(3)每个区、县(市)至少保留1个产业园区的原则。

(三)园区分档的评定程序。

全市重点产业园区每年评定1次,评定工作要对园区执行《市产业园区鼓励和限制产业目录》情况进行审核,并按照园区分档标准重新进行认定。具体评定程序由区、县(市)组织申报,市工信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统计局等部门对重点产业园区进行审核评定,对符合标准的纳入全市重点产业园区管理。

二、建立产业园区政策导向机制,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度

(一)明确各园区鼓励类产业和限制类产业。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按照《市产业园区鼓励和限制产业目录》,支持符合产业发展定位的园区,引进和扶持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企业,通过产业链的配套和延伸,助推主导产业快速裂变扩张,带动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对园区限制类产业严格控制,不准进入,尤其是严格限制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淘汰类的产业进入。对《市产业园区鼓励和限制产业目录》鼓励和限制类之外的产业项目,各园区可根据各自总体规划自行发展。

(二)鼓励类产业政策。

优先保障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用地。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各区、县(市)新增的建设用地指标,要优先保障重点产业园区用地,最大限度满足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用地。

重点支持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市和区、县(市)均应设立支持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导向资金,其中市级导向资金从市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中安排。导向资金重点支持工业园区融资平台、技术研发检测平台、公共检验检测平台、公共信息平台、公共环保平台、公共展示平台等方面建设,为园区内企业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服务。加大对园区投资项目的支持。对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和新兴战略产业投资项目,市里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给予重点扶持。在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时,给予优先申报。对列为部级、省级、市级重点投资项目的给予专项资金扶持。加大对园区工业企业的扶持。对符合产业发展定位的园区内优势龙头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首台(套)、技术中心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市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民营企业担保中心等担保机构,对申请银行贷款的企业优先提供融资担保;市直各有关部门的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园区工业企业的发展。引导、支持企业向园区集聚。鼓励三环内搬迁的工业企业向产业园区集聚,搬迁企业必须到市工信委报备,由工信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我市鼓励和限制类产业发展定位,指导企业搬迁到可以准入的园区。有关部门要为符合产业发展的入园工业企业和项目的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对搬迁工业企业,参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完善市对区分税制财政体制方案的通知》有关规定,生产型市级重点税源企业实施整体搬迁或异地新建分厂,从新企业投产年度起3年内,按企业新增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缴纳情况对园区给予适当奖励。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各产业园区按照各自区位、资源等优势,结合产业发展定位制定招商引资相关政策。对园区在招商引资中招到的限制项目,由市工信委负责协调到可以准入的园区,招商引资项目投产后前2年的经济指标和税收归招商引资园区,2年后归落地园区。

(三)限制类产业政策。建立园区限制类产业项目报备制。进入产业园区的项目原审批程序不变,各相关部门要按照《市产业园区鼓励和限制产业目录》严格把关;各产业园区管理部门对进入园区被列为限制类目录的项目必须到市工信委报备。强化对限制类产业项目的管理。各产业园区按照全市产业发展规划和定位,严格控制限制类产业。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淘汰类的产业项目不准入园。对不执行《市产业园区鼓励和限制产业目录》,引进限制类产业项目的产业园区,取消对其各项政策支持,同时对其主要领导亮黄牌通报批评。

三、建立健全园区管理工作机制,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一)明确产业园区管理职责。

按照我市新战略总体要求,规范和加强对产业园区的管理。市工信委负责全市产业园区的布局规划、产业导向、政策协调及管理工作。产业园区的设立、扩建和调整由市工信委会同市发改、国土、规划、环保等部门进行审核。各区、县(市)政府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管理省级产业园区,参照部级产业园区的管理模式,明确管理职责。

(二)建立一条龙服务工作机制。

各区、县(市)政府对区域内省级及以下产业园区在规划、土地、环保、项目等审批权限方面,采取驻区审批或实施全程代办等方式,建立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

(三)切实提高园区管理水平。

建立园区企业入驻和发展“绿色通道”,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建设中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同时完善园区统计工作。各产业园区要建立园区统计报表体系,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动态发展变化情况,并认真做好统计监测分析工作,建立产业园区信息网络化体系,切实提高园区管理水平。

四、建立园区考核机制,促进园区整体水平提升

(一)建立考核指标体系。

建立产业园区年度考核指标体系,重点考核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及增长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增长率、新上工业项目总数,工业集中度、鼓励类主导产业所占园区比重,投资强度等主要经济指标。

(二)明确考核主体。

由市工信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统计局等部门负责对重点产业园区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五、建立园区晋档达标奖惩机制,促进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对分档和提档晋级的产业园区,从新型工业化发展资金中按以投代奖方式给予适当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园区内鼓励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奖励资金等。其中,奖励服务、招商等有功人员的奖励资金不超过30%。

(一)分档奖励的标准。经审核确认纳入全市管理的重点产业园区,能够完成年度各项责任目标任务的分档给予奖励:

一档园区完成当年各项责任目标任务,给予200万元奖励;

二档园区完成当年各项责任目标任务,给予100万元奖励;

三档园区完成当年各项责任目标任务,给予50万元奖励;

培育期工业园区完成当年各项责任目标任务,给予30万元奖励。

(二)提档晋位的奖励标准。对提档晋位的园区给予一次性奖励:由二档园区晋位一档园区的给予100万元奖励;由三档园区晋位二档园区的给予50万元奖励;培育期工业园区在培育发展期晋位三档园区的给予30万元奖励。

(三)对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中有一项未完成的园区,不予奖励。

(四)限制类产业作为否决项,如发现限制类项目进入园区取消奖励。

(五)市工信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统计局建立重点产业园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制度。对当年未完成责任目标任务的园区领导干部,给予通报批评;对连续2年未完成责任目标任务的园区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对连续3年未完成责任目标任务的园区领导干部,建议调整。

六、其他事项

好了,工业园区工作要点(精选5篇)就介绍到这里,愿我们如花绽放,不负韶华,加油!(来源:360范文网 http://www.360fanwen.Com)文章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85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