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标 考试大纲 考试说明 高考真题 教学思路 复习计划 有效模拟

2016年安徽省高考采用全国统一命制的新课标Ⅰ卷,新课程改革后,我省考生第一次迎来了全国统考试卷。我们高中教师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我省高考七年没有使用全国卷,全国卷的考纲、考试说明和考题,需要我们学习和研读;我们的教学思路和复习计划需要调整和完善,我们的学生练习和模拟训练需要重新命制和修订。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我省高考化学复习备考的建议,仅供广大高中化学教师参考。

一、学习考纲、读懂说明、研究考题

1.学习《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弄清高考化学要考查的能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高中化学课程核心素养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学习高中化学教师要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这些核心素养就是高考化学要考查的能力。

2.学习《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明确高考化学要考查的内容,2016年10月教育部正式颁布了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其中化学学科的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发生了一些变化:①选考模块的调整。2017年高考化学《考试大纲》将原来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调整为2个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②内容表述的调整:有机化学必考部分增加了“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掌握常见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化学基础模块增加了“根据信息能设计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物质结构与性质增加了“晶体结构与性质”。

3.学习《2016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考试说明》最重要的部分是化学考核目标、内容和题型示例,教师要彻底搞清楚高考的考试内容和难度要求,教师要吃透《考试说明》的全部内容,指导和带领学生进行复习备考。

4.从高考真题中寻找高考学科考查的重点和特点。全国新课标Ⅰ卷理综化学部分的试题相对稳定,不回避以往的重点和热点。同安徽卷相比,化学平衡难度加大,化学实验考查比重加大,化学计算要求提高;同安徽卷相比题干简洁,信息明确,减少了陌生情境的引入,降低考生的阅读难度。这些对于我们把握2017年高考化学命题脉络具有指导意义。

二、调整教学思路,制定复习计划

1.调整教学思路。2009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省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有必修两个模块,选修五个模块。在教学中高一年级学习必修模块,高二年级学习选修模块,高三年级复习备考。在实践中高一年级教学时间紧,高二年级学习任务重,高三年级学生复习累。现在《考试大纲》选考范围进一步缩小,对考生来说就是考试内容的减少,学习负担的减轻。高一、高二年级化学教学计划进行相应的调整,必修二的《有机化学》可以安排在高二年级学期学习,高二年级第一学期学习选修4和有机化学必考内容,第二学期学习选考内容。

2.制定复习计划。合理规划三个轮次的复习,使高三复习形式形成一个整体,做到:一轮“展开面”,二轮“提上线”,三轮“重规范”。化学科第一轮的系统复习在高二年级第二学期5月份开始,第二年3月份结束,历时8个月的教学时间。系统复习要全面落实《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考纲规定的每个知识都要认真把握其内涵和外延,不遗漏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的复习,基本技能的培养和基本方法的训练。3月至5月分安排第二轮专题复习,解决知识间综合和融合,逐步提高学生审题能力、解题能力和分析能力。专题复习不宜太多,必须是高考化学的重点和热点。高三最后1个月进行第三轮复习,将知识点高度概括,使能力升华,帮助学生解决非智力十分问题。教师要了解、分析、研究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找优势、找漏洞、找毛病。

三、有效课堂、有效训练、有效模拟

1.有效课堂。任何一科成绩的提高根本在课堂。教师要写好方案,明确这节复习内容与考纲知识点的联系,了解复习内容在近年来的考题中出现的情况及考查的题型特点,牵线梳辩,建构知识体系。复习课要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复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有效训练。精选例题习题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选编“精”、“新”、“活”、“透”的问题,对于巩固所复习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解题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有效模拟。精选全国各地高质量的试卷进行模考,在针对性模考中让学生了解高考、感悟高考,“体验”高考。我省合肥市的二模做的非常好,也很成功,值得各个地方学习和借鉴。今年高考用全国新课标Ⅰ卷的省有:福建、河北、河南、湖北、V东、江西、山东、陕西,我们可以从这些地方筛选出优秀试卷组织学生模考。模考后教师要认真阅卷,写阅卷分析,提出改进意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个性化要求,对出现问题编制针对训练。

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范文第2篇

一、精心研究课标和考试大纲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命题是在课标指导下进行的,试卷的命题不再如以前把教材作为蓝本,而是以《课标》为依据,因此《课标》是我们研究高考最具价值的法规性文件。高三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标》,以《课标》来指导复习,把握模块中的知识范围和深度。教师应关注《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重视基础知识,强化主干知识,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凡是《课标》、《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和目标层次,在复习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有些内容《课标》要求,《大纲》不作要求则不需重视,如:“细胞膜的制备”福建省考纲是不作要求的,在复习中教师就可以略过。模块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不同的版本有不同的优点,在复习中教师要用《课标》指导学生精读教材,不必面面俱到,有些内容不作要求,就应对学生说清楚,而有些内容则应加以拓展和延伸。如:人教版必修1中提到的“蓝藻是自养型的生物、绝大多数的细菌是营腐生或寄生的异养生物”等内容,因为新陈代谢类型在《课标》中不作要求,所以在复习时教师就不必再作更多的强调。教师应正确处理好选修和必修的关系,不需要将选修教材内容去深化、去扩展,而应更多地从学科内的综合角度注意四本书知识间的有机联系。

二、加强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的培养

《课标》明确强调:学生应“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的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同时新考试大纲重新对高考所要考查的能力进行了界定,明确了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在能力要求中的地位。无论在科学研究还是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模型和模型方法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9年福建省理综卷第5题就充分体现了新课程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要求。

题目: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左下图为实验示意图。右下图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本题虽是一个新情境题目,但作答信息都蕴藏在题目的文字和图中,要求学生沉着冷静,细致读题、读图,找出关键词,还需从坐标图中获取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比较,作出正确判断该题,考查了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能力”。这道试题是2009年福建高考理综生物试题的一个亮点,也是对新课改理念的一个很好体现。因此,在高三复习时教师加强对学生有关模型构建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三、渗透新课标理念,注意实验探究能力培养

新《大纲》注重对科学的方法和过程的考查,明确提出“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例如,旧《大纲》中实验要求:“(11)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在新《大纲》则为:“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2009福建理综生物试题,选择题第1题,非选择题26―I就是很好的例证。选择题第1题,学生仅靠“背实验”是不够的,必须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才能正确作答;第26-Ⅰ题侧重考查考生“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学生要正确作答,必须掌握好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考查了考生“实验与探究能力”。

新《大纲》必考部分的实验19个,选考部分的实验4个,而旧《大纲》的实验总共17个,新《大纲》探究实验的数量增加较多。在复习时注重能力的培养,提高实验能力是考生高考取胜的关键。《大纲》中对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都有明确、具体的要求,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全程备课,将这些目标分解到各阶段的复习教学中,确定培养各项能力的适合的学习内容,分步到位,落实《大纲》规定的学生活动。教师应强化实验技能训练,杜绝“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复习方法,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根据所学知识适当拓展实验,设计实验等,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应重视在复习中进行新课程理念的渗透,对新课程理念和目标,做到科学地思考、准确地把握、理性地渗透。教师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渗透到课堂中,紧抓基础性、时代性、人文性的特点,避免灌输式教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四、关注新课程增加的内容

新课程增加的内容更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这应引起师生重点关注。如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增加了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关注日常生活、医疗、环境保护、经济活动等方面内容增加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Ⅱ)、植物激素的应用(Ⅱ)、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Ⅱ)、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Ⅰ)、生物武器对人类的威胁(Ⅰ)、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Ⅰ)等;生物科学发展增加了群落的演替(Ⅰ)、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在旧考纲只是简介而在新考纲中为(Ⅱ)的层次,“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在新考纲的要求更加细化、层次更高等。

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范文第3篇

自2007年宁夏、山东、海南和广东四省区参加了首次新课程高考以来,截止到2011年高考,共有宁夏等十几个省、区加入到新课程全国理综卷(2009年以前称为宁夏理综卷)高考行列,湖北省将于2012年首次参加新课程全国理综卷高考。新课程全国理综卷生物高考已进行了五年,五年的理综生物卷中,究竟涉及到了哪些考点?哪些考点考查的频率比较高?考生应该如何应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希望对广大考生理综生物备考有所帮助。

一、新课程全国理综生物卷呈现的特点

1.总体上保持大纲版全国理综卷多年命题的特点和风格

从近五年课标理综生物卷来看,除了考试内容上有少数(主要是选修部分)与大纲版全国卷不同外,如果单从每道试题的命制特点与测试目的来看,与全国卷的试题没有太大的差别,与大纲版试题一样主要有以下特点:⑴全面测试学科基础知识;⑵突出能力测试;⑶重点知识重点考。如细胞代谢、遗传定律、调节和生态等依然是高频考点;⑷与图表有关的试题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测试的试题形式;⑸实验命题亲近教材高于教材;⑹简答题的难度远高于选择题,区分度也高于选择题。

另外,全国卷考试内容基本不超出《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每年试题总在稳步推进。如从2007年开始,试题的开放性大幅下降,2008年选择题难度增加,2009年简答题由2道变为4道,命题更加强调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联系,自2010年始,则完全抛弃高答题开放度的试题。

2.知识要求没有提高,能力要求没有降低

从知识方面看:《考试大纲》上规定的考点数量在减少;教材上的考点没有比原大纲版教材讲得更深更广的,除少数试题涉及新增加的内容外,一般试题对大纲版高考来讲也不超纲。

从能力要求看:课标版《考试大纲》与大纲版《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基本一致,但课标版大纲能力要求稍有增加。如理解能力增加了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及数学方式描述生物内容”;实验与探究能力增加了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加了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一点从试卷上也有所体现,课标版高考每道试题难度不比大纲版的高考容易,有些试题的难度可能更大。

3.选修权重稳定,命题方式不变

除必考内容75分外,选考连续五年稳定为15分,而且都是简答题。分别依据选修一和选修三的内容各命制一道,且往往围绕着一个考点展开。

4.知识要求没有超出新课标人教版教材

课标和考纲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并不是很具体,决定了新课程高考所考内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所考内容是不同教材的交集;二是所考内容主要是教材中的重点、主干知识,也是考纲中的重点;三是试题解答涉及的知识深度与广度都要求不高。从近几年高考来看,内容没有超出人教版教材的知识深度和宽度,但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内容对高考来讲,显得稍微宽泛一些。

二、近五年高考宁夏及全国理综卷生物必考内容究竟考了些什么

从上面所列试题考点分析以及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必考内容中,试题出现频率最高的考点是:细胞代谢、遗传的基本规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种群和群落。这四部分内容不但出现的频率为1,而且分值比例大,这些内容是世界各地中学生物学领域的主要学习内容。这体现了高考重点考查主干知识的特点。同时我论文联盟们从三个模块分值中还可以看到,模块1与模块3的考查在必修三个模块中所占的比例要大一些。如在必考题的75分中,必修1、3模块中的考题在历年试卷中赋分及在必考题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07年分数为61分,占81.3%;2008年分数为59分,占78.7%;2009年分数为57分,占76%;2010年分数为56分,占74.7%;2011年分数为67分,占89.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探究性试题的背景在细胞代谢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以及这些知识之间内在性关联度高的特点,并不一定是知识上考查的差距。

三、2007~2011年高考宁夏及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题量与图文信息量统计分析

从下表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0年全国理综生物卷,无论是题量、文字量,还是图表信息等都在不断加大,说明高考对考生的阅读能力(反映在试题文字量上)、获取信息的能力(反映在

转贴于论文联盟

图表的数量上)等能力要求在不断提高,2010年到2011年高考题趋于稳定。这种现象说明高考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在不断增强,同时也说明命题模式日渐成熟、稳定。选考题题型及分值一直保持相对稳定,要求考生从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命制的两道选考题中任选一题做答,赋分15分。

四、2011年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简评

2011年高考新课程全国理综卷生物科试题整体上保持相对稳定,题量继续沿用了6+4+1(2)”的超量命题、限量做答的必考加选考模式。试题的命制既注重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以主干知识为载体,又坚持能力立意,突出了对考生多种能力的考查。命题内容来源于教材而又略高于教材,是对教材知识的迁移深化,且迁移中有变化,变化中有创新。题目整体难度适宜,与2010年基本持平,在无偏题、怪题、难题的基础之上,围绕主干知识点展开。试题特点如下:

1.抓纲扣本强基础

2011年命题遵循考纲,紧扣教材,强化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充分体现了回归教材的命题趋势。大部分选择题和部分非选择题的情景来自教材或教材的拓展,如第1题是《分子与细胞》模块p40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的变式,第4题是《分子与细胞》模块p6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的变式,第6题是《分子与细胞》模块p18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p26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p115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组合,30题是对《分子与细胞》模块p48资料分析中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和《稳态与环境》模块p37体液免疫”内容的考查,39题是对《生物技术实践》模块p15~19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内容的考查,40题的第3小题是对《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p109~11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内容的考查。必修1是学习必修2和必修3的基础,理科综合生物试卷中必修1的内容占了44分,几乎占了一半的分值,这一点也体现了重视基础内容考查的特点。熟悉的考题情景很好地缓解了考生的紧张情绪,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考试信心,方便得分。

2.主干知识重点考

2011年高考试题,仍体现了对细胞代谢、生命活动调节、遗传变异、生态、微生物培养、生物实验等主干知识重点考查的特点。如第3题和29题考查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第1题和30题的第一部分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论文联盟第5题和30题的第二部分考查生命活动的调节,31题和40题考查生态,32题考查遗传内容,第1、4、6、39题考查实验内容。

3.注重与生活相联系

2011年高考试题紧密联系实际,贴近社会生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充分体现生物学科的价值。如31题和40题的生态问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还突出考查了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与方法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的注重与现实生活联系”的基本理念,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就是知识,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和生活方式。39题以石油污染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微生物知识,进行制备培养基、接种以及筛选目的菌的能力,也体现了要爱护环境和关注生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

4.平凡试题显神奇

2011年生物试卷的29题和32题,表面上看很熟悉,但考生动笔后,感觉不好得分。如29题考查c3和c5含量的变化;32题考查杂交和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的相关问题。实际上29题的第2小题的第⑴问和第4小题提问的角度发生了改变,平常的模拟试题基本都是在分析不同co2浓度下c3和c5含量变化的原因,而这两问是要求分析相同co2浓度下c3和c5含量不同的原因,应该从暗反应过程中c3和c5化合物摩尔浓度的变化趋势去分析,否则就会出现错误分析的严重后果。从考试结果看,该题难度0.45(数据来自湖南省考试院),是生物试卷中较难的一题,其难度仅次于32题。32题看上去和2010年新课标卷的遗传题大体相同,实际上这道试题重在考查考生运用系统分析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考生能从一对等位基因到两对、三对、四对甚至多对等位基因进行分析,具有把分离比转化成数学通式并进行分析的能力,这一试题的分析难度最大,文字表述要求很高。考试结果是,难度:0.27(数据来自湖南省考试院)。这是2011年生物试卷中最难的一道题了。

5.强化获取信息的能力

获取信息的能力”是考试大纲规定的一项重要内容。12道生物试题中,有4道试题是通过坐标、图表或遗传图解等形式来表示的,为的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31题要求学生能从所给的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画出食物网,尤其是要能从材料中挖掘出狐捕食野兔”这一隐蔽信息,否则画出的食物网就不够完整。

五、2012年备考建议

1.思路清晰,乐观备考

高考命题以考纲为准绳。备考时要坚持以考纲为指引,抓纲扣本、夯实基础。备考中,考生要认真研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原则和趋势,深入领会高考命题考意图,选择一些高考原题精练,注重方法的提升。新课程理念下的高考试题,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命题总是以考生为敌,为难考生。实际上新课改下的高考,命题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立意,使考生能够在情绪稳定而又自信的状态下进行考试,把自

转贴于论文联盟

己的真实水平表现出来。因此考生心态要平和,要乐观备考。只要我们拥有努力,高考就一定不会负我。

2.步步为营,目标明确

一般来讲,高考备考大致分可为三个阶段:①一轮复概到3月底结束;②二轮复习4月底结束;③三轮复习即综合模拟训练5月底结束。

考生要明确每一个阶段的核心任务。如一轮复习,要注重夯实基础,疏通教材中的每一个考点,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备考中,要对整个中学生物学知识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在梳理知识建构知识网络的同时要通过生物科学思想的渗入,即沿着科学家的发现过程建立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例如,对孟德尔定律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3:1和9:3:3:1这些知识点上,而是要理解孟德尔为什么要做豌豆杂交试验?在他的杂交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做了哪些假设?为什么有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概念?是在什么情境下提出的?豌豆的性状为什么是常染色体遗传?3:1和9:3:3:1是如何得出的?比如第32题只要抓住乙×丙和甲×丁两个杂交组合中,f1自交后f2性状分离比红色:白色=81:175,并利用通式(3:1)n进行变通,就可得出3n=81或f2代中红色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3/4)n=81/256或4n=256,即n=4,这样题目就容易做了。单纯的识记背诵知识,不理解生物学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不可能在新情境中来使用这些内容的,也就不可能适应新的高考试题。对重点知识不仅要理解,还应做到归类熟记、熟能生巧。

二轮复习,要做到穿针引线,形成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将各个考点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立体网络。三轮复习,要注重有效训练,提高解题速度,总结解题方法。形成细致、规范的答题习惯。

3.研读考纲,不走弯路

把握备考方向是备考的前提。《考试大纲》体现了高校对入学新生的基本要求,是高考命题、备考和评价的依据。它规定了考试的性质、考试内容、命题要求和考试形式。如果我们将高考看作是一场游戏,那么《考试说明》就是我们要遵守的具体的游戏规则。它对命题者和考生都具有约束力。《考试说明》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说明:一是考什么,二是如何考,三是考多难。《考试大纲》相对稳定,上下年之间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每年大纲颁布的都比较晚,一般在新的大纲还没有拿到之前,利用头一年的大纲指导我们的复习备考是没有问题的。

把握考纲变化以及细化考纲:研读考纲,就是要准确掌握高考所要考查的知识内容(考点),明确考纲关于考试的能力要求、考试范围以及考生应对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把握考纲在能力要求方面和知识内容广度、深度的变化情况,用考纲精神指导复习备考工作。实施新课改以来,生物《考试大纲》已明确地把能力要求细化为四大能力”,将考查的知识范围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予以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要求”栏目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进行说明。为适应新课标要求,考试大纲对考试范围也做了相应调整,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与大纲版考纲相比,新课标考纲显得更为规范、具体,指导性更强。通过研读考纲,把握考纲的这些变化,对明确复习目标,提高复习效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4.夯实基础,强化主干

从考查内容来看,生物学科主干知识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如细胞代谢、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生物与环境等学科主干知识,关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与此同时,备考要以教材主干知识为线索,考生要善于根据知识点的层次性和内在联系,对分散的知识点进行提炼、梳理、归纳,挖掘出隐含于其中的规律、原理,考生要主动构建知识结构体系,使知识系统化。

5.培养能力,突破瓶颈

重视理解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生物考查的知识内容,没有超纲、超本,但题目考查的知识内容比较隐蔽。其题目的设计思路是题干素材来源于生产、生活、科研以及科学实验方面的真实材料。材料的表面形式非常广泛,以示意图、曲线图、装置图、表格、图表、文字形式的资料题出现,文字形式的资料题设置阅读量大,图形、图表较为抽象难懂;因此,必须重视培养考生理解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

注重创新能力培养。新课程大力倡导考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考中也会有所体现。在复习备考中,考生要善于利用已有知识去发现新问题、探究新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如在复习与蛋白质有关的知识点时,我们可思考这样的问题:高中学过的与蛋白质有紧密联系的概念有哪些?这样去思考可大大激活我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注重综合应用能力。在复习时,要注意试题的积累、变形、重组、分解、综合,要善于对图形、曲线等非文字进行分析,能合理地进行相关的图文转换。例如,同一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设问、思考、解决,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图表,去深入剖析,挖掘出图表中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促进知识的综合和深化,并把教材中有关系的、相似的图表进行比较分析,寻找区别和联系,使知识更系统和完整。再把教材中的文字转换成图表,做到能以该图表为中心进行知识拓展、辐射。这样既增强了识图、读表能力,又促进了知识的深化和发散。

培养实验和科学探究能力论文联盟。实验是培养考生科学思想、方法、态度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提高实验和设计能力首先要夯实实验的基础知识。首先,我们不仅要知道实验怎么做,更要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能真正理解实验程序,学会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分析,掌握生物学实验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方法。其次,要通过一些典型的例题,归纳总结出科学实验的一般规律:a.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b.选择实验材料和对象,分析实验条件;c.设计实验程序(考虑是否需要设置对照实验,考虑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d.进行结果的预测分析,得到正确的结论。最后,考生要能自主进行实验设计。这一过程可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进行。转贴于论文联盟

6.规范训练,铸造成功

每年考试结束后,总有很多考生的估计分数与高考真实分数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或多或少与考生答题不规范有关。因此考生要进行规范训练,形成严谨、细心的答题风格,将非智力因素降到最低限度。

⑴精选训练题,切忌贪多。从各个学校备考的情况看,贪多现象仍十分严重,并且盲目追求高、难、偏、怪”。这些做法不仅增加了我们不必要的负担,而且很容易产生备考疲劳。更重要的是,还会养成答题不认真或形成思维定势等不良习惯,特别是那种答题时一看就会、做题时一做就错的问题将严重制约考生真实水平的发挥。

⑵狠抓审题能力培养。从往年高考答卷情况分析看,因审题能力弱及解题不规范造成高考失分的现象非常严重。有些考生平时做题不计其数,但高考时往往主观臆断,会因题目较易、较熟而轻视,或把题意看反导致不必要的失误。在平时的复习中,一定要认真审题,做题时把关键字、词看清读懂,审题要仔细,避免因题意理解错误而使解答背道而驰。高考生物题信息来源广泛,题设障碍巧妙,有的题目解题条件隐蔽,有的故意设置迷惑条件。平时的训练和调考,考生要培养抗无效信息干扰的能力,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辩明试题指向,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审题时具体要做到:一是抓住关键词句,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二是学会避陷阱、破定势,要善于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三是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将所给信息进行合理转换。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小心。一定要注重答题方向感的培养。

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范文第4篇

山西大同教委教研室(037044) 许传明

天津市第八十二中学(300170) 张埴

1996年5月, 国家教委颁发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新大纲)。 同年8月,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在山西省大同市召开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普教处主任和教研室主任 以及人教社有关负责人参加的“普通高级中学新课程方案研讨会”。会上宣布将于1997年秋季在山西、江西、 天津市开始使用新教材,进行新课程方案的试点工作。作为高中二年级开设的生物课,当前抓紧学习新大纲, 为在1998年秋季按照新大纲的要求来试用新教材进行教学,有着现实的意义。现就初学新大纲的一些体会,试 对高中生物新大纲的特点做一浅析,供同行参考。

新大纲分为五部分,即教学目的、课程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考试、考 查、教学评估及教学设备,内容突出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21世纪”的总体要求。

依据《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修订本)》(以下简称旧大纲)编写的现行高中生物(全一册·人教 版)教材内容,体系完整、知识系统性较强,内容与课时吻合。但更多讲述的是经典的生物学知识,较少联系 当前迅速发展的生物科学新成果;在实验课的安排上,仅有5 个实验,且有一实验为选做,实际只要求完成4个 实验, 因而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科学素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世界观的培养。新大纲所反 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则更新了部分传统的理论性内容,如删去了“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证据”等 专题,代之以“现代的生物进化观点简介”内容。此外,更扩展了有关环境、营养、保健等联系实际的知识, 且增强了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思想教育。体现出了时代要求的特征。现从下列7个方面来浅析其特点。

1.知识体系作了较大调整

旧大纲对高中生物必修内容侧重的是讲述生命科学规律,对高三年级的选修内容则为复习高二年级的知识 和初中的生理卫生内容,不仅知识体系重复,更体现出是为适应高考的需要而学(选修教材内容系高考所划定 的考试范围)。新大纲将旧大纲的8个单元调整为10个单元, 又将“生命活动的调节”内容移至“生物的生殖 和发育”之前讲述,体系略有修改,使内容顺理成章,通过各单元间内在联系使学生接受新知识。而选修内容 体系则以全新的知识为主线,选取了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细 胞与细胞工程”“遗传与基因工程”等。反映出新大纲有着适应21世纪现代化科学的特色。

2.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三方面要求

旧大纲只是提出了教学内容,而无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新大纲则在教学目标问题上,首次从知识、思想 、能力3 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知识教育方面:要在打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 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并对现代生物科学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思想教育方面:要继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加强科学世界观教育,以形成生物的进化 观点和生态学观点;还要加强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促进对保护生物资源之重要性的认识。

能力培养方面: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动较活跃,思维方式即将定型,因而一方面要重视基本技能 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和自学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 理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3.教学的知识点有所更新

新大纲对教学的知识点有较多的更新。原则是:在突出基础性,对基础知识进行精选的前题下,要体现出 知识的先进性,要加强知识的实用性,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还要重视与九年义务教育知识的衔接性。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指出:“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说明了高中仍应着眼于 基础教育。因此,新大纲对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进行了选择,删去了当今学术界已经不用和使用价值不 大的,诸如原生质概念和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内容等,保留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结构的基本单位 、关于生命活动的本质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与环境关系等基础性的知识,还增添了动 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加强了与九年义务教育知识的衔接。此外,新大纲还选择了一些理论较浅且易被学生 接受的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先进知识,如细胞的分化和衰老、细胞的癌变、无公害绿色食品、生物净化等 ,填补了现行生物教材在知识先进性和实用性方面的不足。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新大纲选取补充的新知识点,普遍具有实用性。除重视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生活实际的联系外,更从理 论联系实际出发,在讲解某个知识点后,配合安排了相应的学生实验或实习。有利于实现“要使学生……知道 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这一教学目的。例如,必修课中,在讲“组成生物体的化合 物”知识点后,配有“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在讲“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知识点 后,安排有“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实习;在讲“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知识点后,配合了“调查或观 察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实习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在实践应用上的示例。在选修课中联系生产和生 活的新知识则更多,如“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实验”“微生物的营养和生长” “学习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实验”“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和“几种果蔬V[,c] 含量的测定实验”等,都是教给 学生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典例,体现了国际上“科学—技术—社会”(STS)的现代教育思想。

5.强调科学素质的培养

旧大纲在教学目的中仅提出了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新大纲则提出了科学素质的培 养要求:“要使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科学素质”。在教学目标中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了“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要求。

科学素质的培养包括了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手段、科学精神、科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对 于生物学科来说,通过实验和实习,能够兼顾多方面的科学素质培养,因而是培养科学素质的可行途径。

从数量来看,旧大纲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实习,只有必修课的5 个(选修课的实验为初中生理卫生课和必修 课的重复)。新大纲的必修课则安排有25个实验和实习,选修课又安排有6个。 各种不同实验项目无疑是对各 种科学方法、科学手段的培养。

从类型来看,旧大纲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实习只有一种定性的、验证性的观察实验类型。新大纲的实验类型 除保留了观察实验, 还增加了5种新实验类型:定性分析类型(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定量分析类型(几种果蔬V[c]含量的测定);模拟探究类型(性状分离比例几率的模拟,模拟通过分子杂交 鉴定人与猿间的亲缘关系);自行设计类型(植物向性和感应性现象的实验设计,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基 本技术类型(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些不同类型的实验必然有利于科学思维能力的培 养。

6.增加了灵活性

旧大纲对于每单元的知识点有较详细且具体的规定,限制了教学内容的拓展。新大纲则是概括性地提出了 应讲的知识点,并未明确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上有着较大的伸缩余地。例如,“高等动 物的个体发育”问题,教材应涉及哪些卵裂阶段和有关内容,新大纲不似旧大纲有详尽规定,因而教师教到何 种程度,就有了相当的灵活性。既有利于“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写实施,还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各类学校和不 同学生学习情况的需要,进行灵活教学。

此外,对某些难度稍大的知识点(基因连锁与互换规律、光合作用碳代谢类型简介、酶工程简介等),新 大纲将之安排为选讲内容,对某些需用时较长的实验(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有性杂交试验 等),新大纲又将之列为供学生选作的内容,充分显示出新大纲有着弹性的特点。

7.完善了教学大纲的功能和作用

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范文第5篇

新大纲分为五部分,即教学目的、课程安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考试、考 查、教学评估及教学设备,内容突出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21世纪”的总体要求。

依据《全日制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修订本)》(以下简称旧大纲)编写的现行高中生物(全一册·人教 版)教材内容,体系完整、知识系统性较强,内容与课时吻合。但更多讲述的是经典的生物学知识,较少联系 当前迅速发展的生物科学新成果;在实验课的安排上,仅有5 个实验,且有一实验为选做,实际只要求完成4个 实验, 因而不利于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科学素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世界观的培养。新大纲所反 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则更新了部分传统的理论性内容,如删去了“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证据”等 专题,代之以“现代的生物进化观点简介”内容。此外,更扩展了有关环境、营养、保健等联系实际的知识, 且增强了对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思想教育。体现出了时代要求的特征。现从下列7个方面来浅析其特点。

1.知识体系作了较大调整

旧大纲对高中生物必修内容侧重的是讲述生命科学规律,对高三年级的选修内容则为复习高二年级的知识 和初中的生理卫生内容,不仅知识体系重复,更体现出是为适应高考的需要而学(选修教材内容系高考所划定 的考试范围)。新大纲将旧大纲的8个单元调整为10个单元, 又将“生命活动的调节”内容移至“生物的生殖 和发育”之前讲述,体系略有修改,使内容顺理成章,通过各单元间内在联系使学生接受新知识。而选修内容 体系则以全新的知识为主线,选取了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免疫”“细 胞与细胞工程”“遗传与基因工程”等。反映出新大纲有着适应21世纪现代化科学的特色。

2.明确提出了教学目标的三方面要求

旧大纲只是提出了教学内容,而无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新大纲则在教学目标问题上,首次从知识、思想 、能力3 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知识教育方面:要在打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知道如何运用生物学知识来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 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并对现代生物科学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势有所了解。

思想教育方面:要继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加强科学世界观教育,以形成生物的进化 观点和生态学观点;还要加强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促进对保护生物资源之重要性的认识。

能力培养方面: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动较活跃,思维方式即将定型,因而一方面要重视基本技能 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和自学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 理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创造能力。

3.教学的知识点有所更新

新大纲对教学的知识点有较多的更新。原则是:在突出基础性,对基础知识进行精选的前题下,要体现出 知识的先进性,要加强知识的实用性,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还要重视与九年义务教育知识的衔接性。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指出:“生物课程是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学科类基础课程”,说明了高中仍应着眼于 基础教育。因此,新大纲对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进行了选择,删去了当今学术界已经不用和使用价值不 大的,诸如原生质概念和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内容等,保留了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结构的基本单位 、关于生命活动的本质和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与环境关系等基础性的知识,还增添了动 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加强了与九年义务教育知识的衔接。此外,新大纲还选择了一些理论较浅且易被学生 接受的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先进知识,如细胞的分化和衰老、细胞的癌变、无公害绿色食品、生物净化等 ,填补了现行生物教材在知识先进性和实用性方面的不足。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新大纲选取补充的新知识点,普遍具有实用性。除重视教材内容与生产实际、生活实际的联系外,更从理 论联系实际出发,在讲解某个知识点后,配合安排了相应的学生实验或实习。有利于实现“要使学生……知道 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应用”这一教学目的。例如,必修课中,在讲“组成生物体的化合 物”知识点后,配有“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在讲“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知识点 后,安排有“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实习;在讲“环境污染对生物的不利影响”知识点后,配合了“调查或观 察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实习等。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理论在实践应用上的示例。在选修课中联系生产和生 活的新知识则更多,如“生物固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实验”“微生物的营养和生长” “学习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实验”“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和“几种果蔬V[,c] 含量的测定实验”等,都是教给 学生如何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典例,体现了国际上“科学—技术—社会”(STS)的现代教育思想。

5.强调科学素质的培养

旧大纲在教学目的中仅提 出了关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培养的要求。新大纲则提出了科学素质的培 养要求:“要使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科学素质”。在教学目标中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了“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要求。

科学素质的培养包括了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手段、科学精神、科学思维能力等方面。对 于生物学科来说,通过实验和实习,能够兼顾多方面的科学素质培养,因而是培养科学素质的可行途径。

从数量来看,旧大纲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实习,只有必修课的5 个(选修课的实验为初中生理卫生课和必修 课的重复)。新大纲的必修课则安排有25个实验和实习,选修课又安排有6个。 各种不同实验项目无疑是对各 种科学方法、科学手段的培养。

从类型来看,旧大纲安排的学生实验和实习只有一种定性的、验证性的观察实验类型。新大纲的实验类型 除保留了观察实验, 还增加了5种新实验类型:定性分析类型(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定量分析类型(几种果蔬V[c]含量的测定);模拟探究类型(性状分离比例几率的模拟,模拟通过分子杂交 鉴定人与猿间的亲缘关系);自行设计类型(植物向性和感应性现象的实验设计,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基 本技术类型(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些不同类型的实验必然有利于科学思维能力的培 养。

6.增加了灵活性

旧大纲对于每单元的知识点有较详细且具体的规定,限制了教学内容的拓展。新大纲则是概括性地提出了 应讲的知识点,并未明确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在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上有着较大的伸缩余地。例如,“高等动 物的个体发育”问题,教材应涉及哪些卵裂阶段和有关内容,新大纲不似旧大纲有详尽规定,因而教师教到何 种程度,就有了相当的灵活性。既有利于“一纲多本”的教材编写实施,还可以适应不同地区的各类学校和不 同学生学习情况的需要,进行灵活教学。

此外,对某些难度稍大的知识点(基因连锁与互换规律、光合作用碳代谢类型简介、酶工程简介等),新 大纲将之安排为选讲内容,对某些需用时较长的实验(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有性杂交试验 等),新大纲又将之列为供学生选作的内容,充分显示出新大纲有着弹性的特点。

7.完善了教学大纲的功能和作用

(来源:360范文网 http://www.360fanwen.com)文章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87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