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课程改革(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英语新课程改革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实验稿;2011版新课标;课程改革;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10-0037-04

在进入21世纪以后,教育部开始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在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也正是在《实验稿》的基础之上,整个中小学的英语教育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但是在十年的改革中,《实验稿》也存在一些需完善之处。于此,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2011版新课标),这对于《实验稿》是一种有力的补充和完善。同时,从2011版新课标的内容发展也能够洞察过去十年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的成果和问题。

一、2011版新课标的发展

2011版新课标在很多方面都延续了《实验稿》的思路,包括总体框架、设计思路、课程理念和总体目标等。与此同时,其也对部分地方作了修改,这些修改对《实验稿》是一种发展,更是突破。

(一)强调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001年《实验稿》中提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而2011版新课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英语课程有利于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尽管《实验稿》也提到人文性,但是可以看出其主要还是追求将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工具,这也是长年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事实。2011版新课标则正式提出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首先,英语课程作为工具要求学生去掌握这门语言。其次,英语课程的人文性表明在将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掌握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对外来文化的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二)减少学习内容、灵活课程开设

就笔者对两次课程标准对学习内容的分析来看,2011版新课标在学习内容上大为减少。《实验稿》中对各年级掌握的词汇量要求为:小学700个,中学1600个,高中3500个。而在2011版新课标中,小学词汇量是600到700个,初中是1500到1600个,高中是3300个。仅仅从词汇量来看,新课标减少了学习内容。

尽管两次课程标准都提出在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但实际上在全国各个地方,英语课程开设时间并不相同。于此,2011版新课标提出:“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各地可根据师资条件、资源配置等情况,制定本地区的课程实施方案,确定小学开设英语的起始年级及小学和初中毕业时应达到的级别要求,特别是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要充分考虑师资力量的配备和教学条件等因素。”在这一程度上讲,新课标对于课程的开设灵活性更大,更加注重地域性的差异。

(三)增强新课标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

笔者在对比两个版本的课标时发现,2011版新课标在课标附录中增加了大量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的增加有利于一线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把握,也更有利于增强新课标的操作性。

(四)改变对“任务型教学”的表述

在《实验稿》中,已经有关于“任务型教学”的提法:“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描述让很多教师认为《实验稿》否定了其他教学法,只提倡“任务型教学”。于此,2011版新课标提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选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样的提法就避免了一线教师的误解,也更为严谨。

除此之外,2011版新课标还在许多地方作了改变,由于比较细微,笔者在此不再一一叙述,在后文中会有涉及。

二、经验与问题并存:十年英语课程改革

2011版新课标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未来英语教育的展望和指导,同时,从课标的修改情况也能够洞察出十年来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之处和问题所在。

(一)经验:十年改革的成功

在全国统一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下,英语基础教育改革也迈入了自己的轨道。在十年中,英语课程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些成功的经验也是未来英语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

1.英语教育人文价值的凸显

与语文课程相比,英语教育的人文性一直受到忽视,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英语课程仅仅是作为工具而存在。但是,从《实验稿》明确提出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开始,英语课程也逐渐改变作为工具的一条腿,而成为工具与人文兼具的两条腿。在英语课程中,人文性理应得到彰显。学生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陶冶自身情操,培养个性,都是人文性的体现。同时,英语作为外语,还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影响。通过对英语的学习,学生对外来文化理解和鉴别,逐渐形成自身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文化也能够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些也都深刻影响着人文性的形成。在2011版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英语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对人文性的坚持也表明对此理念的认同,更体现出英语课程改革在这一方面的成功。在某种程度上说,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是将来英语教育发展的一大特点。就笔者对教师的访谈结果看,人文性等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实质上已经融入教师的脑海中。尽管在考试制度的压迫下,教师在很多时候不得已而需要采取很多灌输的教育方式,但是教师在课堂之余都会学着去反思,去寻找符合教育理念的更好的教育方式。人文价值与教育理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过去的十年课程改革,英语教师已经在这方面有所改变。

2.多种教学方式并存

在以往,由于众多学者对凯洛夫教育学的误解,造成了凯洛夫教育学的教育方法在中国成为简单的讲授法,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课程改革之前。在课程改革中,诸多专家开始学习美国和日本,寻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一些明显的效果。目前,除了简单的讲授法之外,还有诸如讨论法、情景教育、任务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并存。也正是这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了英语教学的发展,而学生在这些新的方法中更加发展了主体性,身心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当然,新的教学方式的发展并不否认传统讲授法的优点,相反,讲授法在目前还是最重要的教学方法。笔者从《实验稿》和2011版新课标对任务型教学的描述中分析到:英语教学鼓励多种教学方式,在注重讲授法的重要地位的同时,也希望教师多采用更多的先进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3.多元评价方式形成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传统评价往往以分数为唯一标准,评价对象主要限于学生。这样的评价方式在英语课程改革中是被抛弃的。从《实验稿》开始,已经倡导多元评价方式并存。在十年中,教学评价逐渐走向一个多元的趋势,表现在:分数依然是主要评价方式,但已经不是唯一的标准;更多的评价方式逐渐展现出来,如表现性评价等;评价对象由学生变成学生、教师、教材甚至是课程标准等。甚至在2011版新课标的附录中增加了评价方法和案例。

(二)问题:不容忽视的存在

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这十年的英语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成功经验,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关于英语教育的问题却依然存在,这些问题也要求对英语教育进行更深的改革。

1.区域性差异造成英语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笔者在前面已经分析了新课标和《实验稿》之间关于课程开设的差异,这里主要是以地区之间的差异为依据而定的。我国人口众多,城市与农村之间差距也非常明显。而英语作为一种外语,对各种条件的要求远远大于其他课程。就目前国内英语课程开设的情况分析,在城市或者一些条件好的农村地区,英语课程在幼儿园阶段已经开始开展,进入小学就正式开设;而在大部分农村地区,英语课程还是在小学三年级时候开设,实质上很多农村地区的小学英语课程更多体现在形式上,真正的教授英语课程还是在进入中学后。除去城市农村的差异外,我国还有诸如东部和西部的差异等。就笔者的调查发现,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英语教育水平差异非常明显。如,一些东部地区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能够无障碍地与外国人进行交流,而一些西部地区学生在初中才开始接触英语,并且他们的英语学部分还处在“哑巴英语”阶段。

由于地区差异造成的英语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并不能完全依靠英语教育本身的改变来得到解决,这更多地需要国家综合国力的发展以及地区差异的缩小才能得以根本地解决。从新课标的发展我们能够看到课标对此问题已有所洞察,在制定上也提出了灵活的方案。

2.课标的操作性和执行力存在偏差

在我国教育界,一直存在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脱节。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也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却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如果说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某种脱离的话,那课程标准应该起到联系二者之间的桥梁作用。就课程标准制定来讲,其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教育实践的引导下制定的;在作用上,课程标准应该对教育理论进行“消化”,体现出先进的理论思想,并能够很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最为重要的是,课程标准所面对的主要对象是一线教师,因此其必须具备很强的操作性。而长期以来,课程标准似乎总是面临着“可有可无”的尴尬情况。20世纪90年代,教师对课程标准几乎是脱离的;到了21世纪以后,课程标准才开始被重视,教师也开始逐步学习和理解课程标准,但遗憾的是,教师对于《实验稿》的把握和理解还都不能深入,这一方面与教师的理论知识欠缺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实验稿》本身在制定上存在操作性不强的问题;在2011版新课标中,尽管部分地方作出了修改,甚至在附录中加上了操作案例,但是在正文中很多地方仍然缺乏明确性,更需要专家的解读和教师自身的理论理解。从这个过程中,笔者认为,多年来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离并没有因为课程标准的制定而得到解决,加强操作性将是未来课程标准的发展方向。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课程标准本身作出的努力,只是这样的努力还需要加大。另外,多年以来畸形发展的考试制度也制约了课程标准的执行力实施。在考试的重压下,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去执行课程标准的某些要求,而只能选择传统的增加分数的方式来讲授知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醒专家,仅仅寄希望于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能够带来较好的变化是不现实的,还需要在症结上“下药”。

3.英语教师专业化尚不完善

新课程改革在改革路径上主要着力点在学校和教师身上,通过改革学校和教师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笔者在前面提到,作为压抑着教师和学生的考试制度目前还无法得到较大力度的改革,因此改革需要从学校和教师身上入手。)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改变原来的形象,必须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在过去的十年中,教师专业能力的确得到了部分改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在招聘新入职教师时,提高了学历、专业知识等要求;另一方面,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加大了对教师的在职培训。通过这两个主要方式,教师专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些新的教育理念至少开始在教师脑海中形成。但是,这种改变仅仅是表面的,众多教师还是停留在以往的专业水平上,他们无法在考试制度的打压下寻找到一种能够提高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好方法。(笔者以为,如窦桂梅这样的老师在中小学中属于现象存在。)近年来,在中小学,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师还是处于紧缺阶段,因此在广大农村地区,英语教师专业化水平还相当低,这不仅体现在教育理论水平低下,更表现在英语专业知识不够。对在职教师的培训无法保证能够让每位教师都获得提高。往往是本身优秀的教师去接受培训,再回来将主要思想以讲座形式介绍给其他教师,这样的培训注定是片面的,也不具备普及性。总的来看,英语教师专业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还很不完善,这需要在未来的课程改革中加大力度。

(三)新的挑战

从《实验稿》到2011版新课标,英语课程改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之中,英语课程改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还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2011版新课标对英语课程改革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和挑战。

1.本土抑或舶来:英语教育的立足点之思

可以说,在英语教育中怎样处理好本土观念和舶来思想,一直是个争论不休并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英语教育的立足点的问题,它直接关涉着英语教育的整个发展方向。就目前来看,国内的英语教育建立在第二语言学习理论上,基本上采用国外关于第二语言学习的理论进行教学。除却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在文化上,英语教育也更多选择外来文化作为教学文化。《实验稿》和2011版新课标都强调要坚持立足于本土,兼收并蓄。然而,怎样将本土文化和理论融入英语教学中依然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2.考试制度对评价方式的制约

在十年的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是比较重的转变,传统以分数为中心的评价方式正在发生改变。目前,已经有多种评价方式并存,这对英语教育来讲是极大的改变。然而,我们也深深地明白,在高考制度未发生真正改变的情况下,要让多种评价方式真正走入评价体系中恐怕还是不切实际的。这正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与现实考试评价的实际操作尚不能很好地协调的原因。这就要求教师学习评价的理念,而不仅仅限于评价方式。即使是采用传统的分数评价方式,教师也可以在这之中加入现代评价新理念,以此来推动评价方式的改革。诚然,要促进评价方式的真正改变需要进行考试制度的调整,这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结语

2011版新课标标志着英语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开始,回首过去十年,英语教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笔者在对两版英语课程标准进行分析以及对一些中小学英语教师进行访谈后发现,英语教学十年来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也还有很多问题存在。没有哪一次课程改革是完美的,也正是这些问题引领英语课程改革迈向新的方向。众多中小学教师表示,在十年中,他们从英语教学的门外踏入门内,开始逐渐地接触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除却教学本身,他们还以研究者的姿态审视课程改革,不断地反思,摸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随着《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未来的十年是值得教育理论者和实践者期待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荣风静.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目标对比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3).

英语新课程改革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英语创新 自主学习

传统的英语教学过于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过多关注学生如何掌握更多的英语技能和技巧,如何取得更高的英语成绩。而新课程改革则将英语教学的重点转移到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方面,通过创新英语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了学生的英语素质。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和目标

(一)教学重点

英语课程改革指出,英语教学要改变传统模式中只注重英语知识的讲解和过分关注英语习题的分析这一弊端,强调学生要学会运用英语,提升英语的实践操作能力,认为英语教学应从学生的兴趣、情感和认知水平等方面出发,开展一种学生体验、参与、实践、交流和互动的教学模式,重在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和运用能力,强调通过英语课堂的学习,使学生的英语情感态度和英语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课程改革目标

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英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喜欢学英语,树立起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勇气,通过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方法,培养学生之间互助合作的精神,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基本可以对学过的英语知识进行简单运用,尤其是在口语交际、情感态度、价值追求等方面获得整体的发展。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包括英语语言的知识积累和英语语言的技能训练,而情感态度的提升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再有英语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依赖于英语教师教学策略的运用。这三个方面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为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新课程改革下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创新

(一)更新教学观念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教学改革也在不断进行之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要按照素质教育的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英语素质水平。英语教师要逐步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更新英语教学理念,转变英语教学方式,将新课程的改革思想纳入到英语教学中。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初级阶段,英语教师还不能完全接受新的教学模式,往往表现为教学形式有所改变,而根本的教学理念仍然是陈旧的,呈现为一种换汤不换药的畸形模式,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很好,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差,结果可想而知。究其原因主要是英语教师还没有真正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还蒙受应试教育的严重束缚和影响。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英语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所以,广大英语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深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思路,让自己变成学生学习英语的引导者,而不是主导者,认识到学生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中心。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才能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英语教师要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素质

新的英语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一方面源于教育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是由英语课程的特点所决定的。英语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复杂性的特点,学生对英语的认识除了课堂学习以外,还和生活实际联系得非常紧密,和其他学科的关联性也很强,所以,英语教师不但是专业型人才,还要是全能型人才。因为在当前的英语教学活动中,只单单精通英语学科已经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所以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以外,还要具有教法上的创新意识,要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英语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三)改变传统教师角色,创新教学方式

英语教学本身是一门语言教学,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够达到基本的听、说、读、写水平,能够简单地运用所学的知识,达到英语教学课程的基本要求。新课程改革就是为了实现英语教学的目标,在课程设置、知识结构的编排上注重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言语技能,逐层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教学方式上要有所转变。以前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教师是英语教学活动的“主角”,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英语教学也只是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言语能力的培养。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英语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四)融洽英语教学的气氛

要提高教学效果,英语教师除了在课堂设计上要有所创新以外,还要注意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的营造,在轻松、融洽、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知识和在沉闷、严肃、死板的教学气氛中学习知识效果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英语教师要注重融洽的英语教学氛围的营造。英语教学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营造一种活泼自然、无拘无束的轻松的课堂,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自然会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广大英语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改革创新,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逐步提高英语素质水平,达到英语学习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英语新课程改革范文第3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 英语教学 影响

英语教学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英语教学的观念、目标、内容、策略、手段、评价等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以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初中英语新教学大纲提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全球化使外语日益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

一、浅谈新课程改革的理论

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积极主动地发展。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课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进一步改革并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新课程理论的要求:

(一)面向全体学生

以前的课程,是面向部分学生的。而新课程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二)关注人文素养

以往的课程,过于注重“双基”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应试,过于注重意识形态的教育,忽略了对学生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的培养。课程改革后,教学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历史感,使学生汲取历史智慧,认同民族文化,具备开放的世界意识。

二、当前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老式的大班教学

在我国目前的初中阶段,尤其是农村学校,主要是大班教学,每个班都是50―60人,我们的英语教学也就是随堂就班。在大班,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相互沟通的机会很少,情感联系就会减弱,教师难以照顾每一个学生,这样就会使少数学生有被老师和集体冷落的感觉,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都很明显,不同的需求会导致心理冲突,影响课堂气氛,形成消极甚至是抵触情绪,使课堂教学难以顺利、有效地进行。

(二)传统的教法模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位置,成为知识灌输的对象,个性潜力也被扼杀,这种状况既阻碍英语教学的开展,又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平时教师在上课时常用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台录音机、一张讲台,或至多简单地用一用多媒体,就构成了一节课。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和展现自我能力的时间和机会,因变成信息的被动接收者,甚至成为“漏勺”,成为做题的机器,造成大部分学生只会做题却不能在实际需要中灵活自如地活用英语,久而久之,他们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

二、新课程改革对初中英语教学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如此多的新的教学理念,对于我们每一个老师都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们应怎样迎接这次课改,怎样把握住这次机会,怎样在英语学科教学方面推动这次课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找到突破口。

(一)明确英语课改目标

我们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把“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放在教学目的的首位。而新制定的课程标准要求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放在首位。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口语交际”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改变英语教学方法

在我们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自由练习很少,口语、听力非常差。现在我们应该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咨询报告将教育定义为:“教育就是学习,教育是主体性的学习,教育是终身性的学习,学习将由维持性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由此看出,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非常重要的。

1、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我看来,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进行学习、思考,从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活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中学生爱动,善于模仿,记忆力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因此,授课时应力求语言精炼、准确、流利、风趣,并不断穿插一些抑扬顿挫的语调、时快时慢的语速、忽高忽低的手势及喜怒哀乐的各种表情。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置,情景注重教学情趣化,给学生以愉快的情绪体验,促使学生向着目标不断前进。

2、要活化教材,学以致用。

所谓活化教材就是动态地处理教材――既动态地分析教材、研究教材,从而借助教材这个载体及时地、科学地把新知识、新信息、新方法传授给学生。把教材的内容知识变成真实的情景去说、讲、演、唱等。让学生在真实的英语语境中学英语,说英语。同时,不要局限教材内容的编排,可以把教材的知识系统化,进行整体教学。

3、全班分组教学

根据初中生在心理上有较强的求知欲、表现欲、求成欲这些特点,我们可以把教学班全班学生大体按座次编排成学习小组。全班学生共分成若干小组,把每组学生序列编号,注意上、中、下各层学生的组合搭配,每组设一个组长。每节课都要以小组为中心进行会话、表演、讨论,最后归纳总结,这样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由参与,自由表达”。[ 张仁贤:《感动教师的119个教育故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年7月版,第80页。

作者简介:罗杰,女,汉族,重庆涪陵人,工作单位:成都市金堂县三溪镇初级中学校

]小组展示结束后,评出优胜者并予以鼓励。

4、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给学生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

三、善于培养学习兴趣

英语新课程改革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 物流英语 文化培养

随着中国入世的成功,进出口贸易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走向世界,在这样的背景下,货物运输和对中国以及中国的企业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物流货代公司如雨后春笋,急需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外语能力的高职毕业生来充实队伍,特别是动手能力强、知识面广的通才。

我院自从对09级学生实行公共英语教学后,在学生第四五学期开设了各专业的行业英语课程。笔者担任了物流专业的行业英语教学工作,也是改革后的一个全新专业英语课程。高等职业教育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培养的人才需要最大限度地符合未来职业的要求。然而高职高专的公共英语教学如何与行业相结合,以及强化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的实用性、职业性,这些都是我在教学改革初期所思考的问题。

首先,是在新课程改革中一定要尽量摒弃传统物流英语“精读式”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身受到专业英语教材少而不精的局限,物流专业英语课程中所学习内容有着浓厚的专业色彩,文章的形式和风格过于侧重阅读和翻译。由于课程的安排原因,物流专业的学生只上了其中几门专业后,学校便安排了物流专业英语课程。由于学生对教材中的许多专业知识不了解,给他们翻译和理解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同时,教师因为本身业务水平的局限,只能依靠教参对学生进行传统式的讲解词汇、语法,分析文章结构。这样就会导致老师在备课授课中非常疲惫,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头绪,只能一味地被动接受,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不能将所学的行业英语应用到,使得自己的专业价值大打折扣。

新课程改革下的物流英语教学应该与行业结合紧密,充分体现了高职高专英语教育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的教学理念。因此,我在备课的初期明确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即首先要教授的是在运输业背景下与英语国家客户及合作伙伴进行正确的、合乎语言习惯的交流。全体备课老师把很多教材集合成“模块”,进行单元式教学。每个单元分别有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在教学中提供一个独立的话题,涉及运输企业中的一些日常工作,如货物的包装、集装箱运输和货运等。在课堂中,我让学生进行练习,如打电话、写商业短文、审核文件等。电话沟通在运输企业内是一种主要的交流方式,因此能使用正确、流利的语言进行对话是非常重要的。口语练习既有对话形式也有讨论形式,通过反复操练,不断纠正错误表达,学生可以逐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在对话练习中,学生既可以巩固本单元中一些简单的英语语法内容,又可以提高口语能力。

课前我们要求学生收集与案例有关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围绕这些专题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并尽量用英语进行比较和讨论。这样能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自我表达和书写能力的提升,并且也为之后的英文论文写作、文摘和商业书信的教学打下基础。

英语的读写技能是中国学生的强项,但是说的话让对方听懂就需要语言的综合英语能力。首先是语言本身,由于我们课程改革后教学中融入了很多来自于真实工作场景下的真实语言材料,包括电话交谈、面谈、公司对外宣传材料、公司对内工作文书等职场等内容,几乎涵盖了物流从业者在内的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要求学生以一个从业者的身份来演练自己的英文而不是机械的学习。另外,在授课中,注意了对学生知识面的扩充。无论是对所涉及行业中需要使用英语进行工作的情景以及各种情境下的常用的句型、词汇、专业术语,还是对国际交往中最容易引发沟通障碍的文化差异以及由于缺乏了解可能引起的的商务礼仪失误,在课堂教学中都针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进行灌输和培养。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主要是是短文阅读,内容是案例分析必备的背景知识,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专业内容,熟悉专业词汇。因为阅读材料都是难度大,如公司介绍、专业采访、广告文字等。对于阅读部分以往教学枯燥的特点,我要求学生分组准备与该文章有关的材料,使得学生自己了解课文的内容。这样学生事先认真预习形成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在课上以翻译,提问题,或者由每组学生讲解的方式进行学习。师生之间形成共同学习的互动式教学方式。老师对于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分析和总结,故此学生可以熟悉句型和专业词汇。

改革后的物流英语课程增加了课堂教学气氛,促进了学生们的参与兴趣,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第一,是词汇量的问题。虽然我们把专业英语的词汇定位在一千字左右,对话部分和习题部分口语性强,所以词汇也多为常用词,阅读部分和写作练习词汇量很大。另外,牵扯实际业务中的专业词汇、行业术语及人名地名词汇复杂。由于高职学生的高中基础不是很牢固,所以词汇对于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难度。为了弥补专业上的不足,学生可以最好读一两本中文版的专业书籍,以掌握专业知识,熟悉专业词汇。第二,语言用问题。对于学生而言讲英语不难,难的是用英语交流。说的话写的文章要让对方听懂看懂,这就需要组织和安排。比如说用英文指路,要表达清楚已非易事,而打电话进行生意上的洽谈甚至讨价还价,作笔记要做到边听边记,边整理。这些对于高职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新课程改革后的挑战。第三,是对于人文地理和文化习惯的不甚了解也形成物流英语教学中的难度。

总之,改革后的物流英语课程应该是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动口即朗读、背诵、对话和演示;勤动手即要写,写单词、写句子、写段落、写文章,这种心身连动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专业英语的授课和学习效果。物流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必须打破传统的精读教学式模式,增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升自身英语素质,进而提高学生在听说译写各方面的能力,使其更好地将英语和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帮助学生的职业发展,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是我们对于教学结果的希望,也希望我们的同学们通过努力获得收获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Astrid Oelke.物流英语.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6.

[2]任淑霞.关于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田.山东农业教育,2007,(2).

英语新课程改革范文第5篇

要迎接新课程的挑战,我们就要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发展专业能力与知识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实际上就是强化教师自我发展的终身化意识,主要表现在:

首先,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广泛的反思性教学实际上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对业务不断提高、对自我不断发展,以促进教师发展朝终身化方向发展。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的成长愿望,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养成教师的专业气质。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专业判断力,使英语教师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克服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那么受益的学生就远不止一堂课、一个班级。

自我发展的终身化要求知识必须不断更新,那么英语教师的备课就要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班级、学生的不同而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每一堂课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陈出新,无形中培养了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识。英语教师要力图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提高自己教学质量、指导课堂教学、拓宽自己专业眼界的机会,因为无论一个教学过程多么好,都可以改进或改革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其次,要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教后感,有规律地反思成功或失败的经验。

要经常分析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创新,把学生的需要与长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一旦养成终身的自我评估习惯,教师将不断地挑战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把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和赋予课堂教学以活力当作自己的责任。,挖掘学生和当前语言教学的知识深度,开拓他们知识的内容广度,促进学生和教师的认知发展。要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教学是一个发展的领域,所以英语教师要经常研究教学实践,精通专业人文知识,同时还要了解英语教学的前沿问题,跟上学科的发展,通过创新,通过各种方式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 追求、探索自己不熟知的领域,自觉养成终身研究的习惯。

再次,英语教师要不断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形成自己的教学行为原理,促进终身自我发展。

要经常与同事交流、参加集体备课和研讨课,以类似的研究强化终身型的学者气质。另外,为更新自我知识,还要积极地与其它学科教师进行有效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积极寻求同事的帮助,以教师和学习者的身份继续发展自己。同时,要参与同行教师的教学,欢迎同事以他们的观察帮助自己做自我评价,或学习其他在教学上富有经验的教师,从而提倡内部合作与团队精神,实现跨学科、跨层次教学。

新课程要求我们从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长期以来,我们高中英语教学都是围绕着高考这根指挥棒,目的是为了高考能够出好成绩,因此,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目的,忽略了语言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是培养公民素质的重要过程,它既要满足学生心智与情感态度的发展需求以及高中毕业生就业、升学与未来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国家的经济建设与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高中阶段的外语教育有多重的人文与社会意义。”从这里可以看出,新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目标,共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好了,这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英语新课程改革(精选5篇)全部内容,希望大家看完这篇由小编精心整理的内容后,能对英语新课程改革(精选5篇)相关文章有所了解,解决你的困惑。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88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