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习题及答案(实用3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桃花源记习题及答案(1)

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13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每句用“∕”画一处)(2分)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无丝竹之乱耳

小题2: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往来无白丁 ④无案牍之劳形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小题4:有人认为无论是甲文中虚构出的“世外桃源”还是乙文中作者的隐居自娱其实都反映出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2)无∕丝竹之乱耳

小题1:⑴交错相通 ⑵通“邀”,邀请 ⑶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⑷使……劳累。

小题1:⑴老人小孩都安闲快乐。(或:老人小孩,都休闲愉快,自得其乐。)

⑵这是简陋的居室,只是因为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小题1:不同意。【甲】文通过对“世外桃源”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厌恶战争和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乙】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保持高尚情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小题1:试题分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这句话的.含义是“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一一告诉了他们”,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分解为“谁,做了什么”,即“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2)“无丝竹之乱耳”的含义是“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分解为“没有什么”,即“无∕丝竹之乱耳”。

点评:给文言句子划分节奏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中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一是理解文意。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正确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二是分析语法结构。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找宾语或补语,再考虑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小题1:试题分析:(1)“交通”古今异义词,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古义:交错相通。(2)“要”,通假字,通“邀”,邀请。(3)“白丁”,一词多义,此处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4)“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联系原句来理解,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会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1)时,要注意把“黄发”(老人)、“垂髫”(小孩)、“怡然”(安闲的样子)这些字词翻译准确。翻译(2)时,要注意把“斯”(这)、“惟”(只是)、“馨”(品德高尚)等翻译准确。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小题1:试题分析:【甲】文描绘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乙】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联系文章内容和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来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桃花源记习题及答案(2)

文言文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用“/”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每句停一处)

⑴忘 路 之 远 近

⑵太 守 即 遣 人 随 其 往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⑴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阡陌交通,鸡犬相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闻之,欣然规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⑴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桃花源的美景。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5.村中人为什么要嘱咐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忘/路之远近;⑵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2.⑴不要说,(更)不必说;⑵交错相通;⑶与人世隔绝的`地方;⑷计划,规划。

3.(村中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4.⑴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直属。”

⑵“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5.害怕外人知道后会来扰乱这里宁静祥和的生活。


桃花源记习题及答案(3)

桃花源记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9—23题。(共计12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囷。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如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囷:这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斫:砍削。樵:柴。薪:柴禾。

18。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4分)

①落英缤纷 ▲ ②阡陌交通 ▲

③深入忘反 ▲ ④可试如水中 ▲

19。翻译句子。(4分)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译文: ▲

(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译文: ▲

20。“开明朗然”与《桃花源记》中的 ▲ 一词相仿。(1分)

21。“深山中有人迹”,根据是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1分)

22。结合课文分析作者虚构桃源美景的真实用意?(2分)

参考答案:

18.①繁多的样子 ②交错相通 ③同“返”,返回 ④到、往。

19。(1)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园竹林之类。(2)深山中有人存在的'迹象,他们觉得很惊奇。

20。豁然开朗

21。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

22。 桃花源的生活环境优美,“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等,而且社会风尚淳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真实用意在于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桃花源这个美好的淳朴的理想社会的向往。(意思对即可)

以上就是360范文网的小编对桃花源记习题及答案(实用3篇)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看完之后能有所帮助。(本文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90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