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试用期转正总结(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会计试用期转正总结范文第1篇

20XX年3月4日,我满怀希望和激情来到了深圳市视凯威光电有限公司,通过面试与领导的交流之后,最后确定我在公司的财务部工作。转眼间,三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我的试用期也结果,在此转正申请的同时,对自己过去三个月的工作情况予以总结。

通过这些天的学习和工作,让我受益匪浅。首先,让我获得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的机会,使我明白没具体的实践经验,一切理论都是空谈,在工作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会计理论有了新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合作、协调有了新的体会,要想做好工作,首先要学会怎么样去做人。

为人处事方面,财务部门是一个要求细腻的部门,整天与数字打交道,所以不允许粗心。大家都清楚,财务部都是女同事多,男同事比较少,所以我心里还会有些紧张,心想,会不会与她们格格不入呢,没有共同语言呢。我刚进入公司的第一天,自己办公室的同事对我就很热情,对我很是照顾,使我感觉,自己先前的担心完全是庸人自扰。这是一个融洽的集体,团结的集体,和谐的集体,亲切的集体。我很感动,对待同事自然也是怀着感激之情,用最真诚的心与同事交流着。与他们一起上班,感觉轻松自在,不像其他公司那样,同一办公室同事一天都没有几句话说。工作期间,他们帮过我很多,包括工作上的和生活上的,经常有工作上的问题请教他们,他们都是很耐心的帮我解答,下班之余,大家也会一起聊天,谈论自己的收获,或是心情。领导对我也很照顾,经常会问我有没有什么困难,有困难就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我们是一个集体。而对于领导的话,我是完全服从。与其他部门同事之间,见面也都会打招呼,与宿舍的同事关系相处得也很好。总的来说,这三个月的时间,我与同事的相处是很融洽的,能够很快的融入他们,大家一起工作,相互照顾。

工作业务方面,在来到视凯威之前,我是在一家国企的财务部门工作的,由于分工比较细,我一直都是接触的销售会计这一块的业务。因此,我的熟练技能也比较单一。而来到视凯威之后,由于公司是刚起步的,配套软件还没有到位,因此只能用手工记账,而且还要操作全盘的账务。刚开始着实压力很大,虽然在学校的理论都掌握的扎实,但毕竟实际工作跟理论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而且我也有差不多两年没有用手工记账了,手工记账的一些要点也有一些生疏。然而,领导对我的信任令我信心满怀,不管怎样,我都不能令领导失望。因此,我只能在工作的同时,不断的去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三个月的财务工作,从编制记账凭证到登记账薄,出具财务报表,全部都是手工处理,由于我的认真和勤劳,每次都能及时准确的完成领导交待的任务,提供相关的财务数据,因此,我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还是比较满意的。这段工作时间中,我接触到了税务,行政,成本,材料,销售,报表等几大类的内容,接触到了我以前没有接触的知识,感受到了以前没有感受到的气氛。

会计试用期转正总结范文第2篇

一、我国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应予规范的基本会计问题

(一)对金融工具终止确认的标准作出规定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关键环节在于“真实出售”,即证券化发起人将经过组合的贷款卖给特设机构(SPV),从而将贷款回报风险同贷款发起人自身的风险相隔离。对“真实出售”的认定涉及到证券化在财务报表上的列报方式,如果贷款转让是一项融资,则转让人所获得的资金被当作负债处理,贷款仍保留在资产负债表上;如果转让被看作是出售,则贷款账面价值将从资产负债表上划去。证券化作为一项创新金融工具,在贷款转移过程中,发起人银行可能仍以各种方式与已转移的贷款或受让人发生关联,该贷款组合的转移能否被确认为销售,从而在资产负债表上终止确认?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美国第125号财务会计准则报告均认同“金融合成分析法”,即当企业不再“控制”已转让的金融资产时,应将相应的转让交易核算为一项“销售交易”;反之,则应核算为一项“融资交易”。我国是否认同“金融合成分析法”,对于“控制权”转移如何把握,会计准则应给出比较易于操作的、具体的标准,以便于尽早帮助准则使用者判别证券化交易的实质及规范会计处理、报表编制。

(二)对贷款转移的会计处理作出规定

目前贷款转移在国内已经出现,但对其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会计准则尚未规范。这里涉及的一个会计问题是贷款公允价值确认问题,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贷款买卖双方公平交易自愿达成的价格。在现行剥离不良资产实务中,银行将已发生事实减值的贷款按账面价值确认长期债券投资成本,按期结计投资收益,这种处理方法尽管操作简单,但高额收益计入当期损益有悖于稳健原则,对于银行来说,贷款剥离损益即转让日贷款公允价值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予以体现。

对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来说,在我国金融工具市场不活跃的国情下,可以研究采用国外金融市场中已比较成熟的技术??折现现金流分析和期权定价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在买卖双方协商基础上确定贷款出售价格并结计损益。同时,建议对损益表目前的栏目和内容进行改进,单独设置反映贷款转移或处置损益的项目,以便于增强损益表可理解性和有用性。

(三)对证券化带来的会计报表合并问题予以规范

为证券化交易而建立的特设机构(SPV),其作用在于破产风险隔离,存在形式多样,与发起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利益联系。比较典型的情况是在高级一次级证券发行方式下,发行人/特设机构发行两类资产支持证券??高级证券和次级证券。高级证券优先享有相关贷款的现金收入,所有的损失将首先由次级证券承担,当高级证券持有人得到完全支付的情况下,次级证券才能被支付,发起人通常通过保留次级证券(低信用证券)来承担信用风险。由贷款组合产生的现金流量在偿还高级证券固定数额的本息后,剩余利润全部归属次级证券持有者。这时发起人就通过承担风险成本和接受方案的剩余利益而获得交易的剩余风险和报酬。根据现行以控制权作为判断合并与否的会计标准,对于证券化结构下如何判定发起人与发行人/特设机构的关系,以正确判定特设机构应否并入发起人会计报表内,会计准则应给出操作性强的、具体的判断标准。

(四)规范证券化结构下会计信息披露

建议会计准则对住房抵押证券化结构下会计信息披露作出规范。具体地说,就是要求披露贷款转让的金额及转让目的、转让所产生的损益,有否回购协议及条款,以使证券化从一开始就走入比较规范的轨道。

二、对商业银行试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会计问题的思考

从会计实务角度对商业银行试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行设计,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考虑:

(一)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会计处理方案设计原则

由于证券化基础设施并不完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我国的推进还难以做到一步到位。商业银行在特设机构(SPV)难以在短期内建立起来的宏观背景下,在其内部尝试这一创新金融工具,从会计处理角度面临的两个现实问题首先是如何对待“真实出售”问题,其次是如何在避免混合收账的前提下,确保收款程序迅速而高效。

1.关于“真实出售”,笔者建议在现行实务下,核算处理宜绕过贷款出售带来的损益确认问题。理由如下:首先,如果商业银行是在其内部尝试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并承担最终风险,由于其几乎不存在破产风险,虚拟特设机构不论在形式上成立与否,都不会是准证券化结构意义下具备资格的特设机构,因此“真实出售”也就不再具有存在的基础;其次,从技术处理角度看,在证券化较普遍的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化是一种市场行为,对贷款转移的判定和交易损益的确认计量,具有较为客观的基础。在我国商业银行总分行体制下,即便在总行设立虚拟SPV或类似机构,由于总分行之间不是一种公开市场环境下的平等交易关系,因此其贷款转移价格只能是“非正常交易”价格,其实质是总分行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其确认的技术难度很大,并且在相关税收政策不明朗的环境下,还会带来税收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会计准则尚未出台等现实条件下,人为对贷款转让按出售进行处理,即难以体现“真实出售”在证券化结构下所起到的作用,又人为加大证券化交易成本,意义不大。

2.在避免混合收账的前提下,确保收款程序迅速而高效,这是与证券化结构下商业银行作为发起人同时作为服务商所承担的操作风险相联系的。在证券化过程中,发起人要不间断地对所转让的贷款提供服务。借款人按期向发起人支付贷款本息,发起人须将所收得的款项及时正确入账,将收到的资金定期交给发行人,对于不能按期支付本息的借款人努力寻求补救措施。发行人与发起人通过契约达成此种责权关系,发起人为此获得服务费。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总分行制与西方国家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结合我国现实,研究总分行制下如何避免混合收账,及迅速有效地集中贷款库本息以偿还债券本息,是一项崭新而有意义的课题。笔者认为在此问题上,我们应与提高会计处理科技含量相结合,通过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和技术手段为贷款库收贷收息及上划提供保障。

(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贷款库账务处理方案及比较

我国商业银行试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会计核算面临的难点问题是如何进行贷款库的核算,以避免混合收账,确保贷款库收回本息及时正确集中于总行。结合上文,笔者就贷款库核算提出两种账务处理方案:

方案一:(入选贷款库)贷款账保留在分行。贷款账仍然保留在经办行,总行不建立贷款账,经办行定期将收得的贷款本息以借款(或其他)方式转入总行专设存款账户,用于偿还债券本息或进行投资运作,同时,由总行对贷款库所涉及的分行依据其贷款本息实收情况进行单独考核并支付服务费。对涉及到的与披露有关的会计信息专设科目,由总行通过行内信息系统予以掌握。

此方式适应“分步尝试,逐步到位”的我国商业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的业务特点,对贷款库本息收回情况通过财务手段进行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账务处理结果的真实性,同时由于不存在对账环节,降低了会计操作成本。

方案二:(入选贷款库)贷款账集中到总行,经办行辅之以表外账,总分行之间定期对账。在总行设立(入选贷款库)贷款账,总行和经办行之间建立委托关系,总行以账面价值转入(入库)贷款,在账务处理上表现为分行在总行存款增加,总行住房抵押贷款增加,经办行负责收取贷款本息、登记表外账并按期上划总行,由总行记入相应账户,总行和经办行定期对账,以保证双方账务处理准确一致。此方式下,对贷款库专设一级科目以满足披露需要。

此方式在形式上将证券化结构的特点体现得更为明显,但在贷款转移环节,由于总行将发债所得资金用于弥补相关分行,从而限制了调度发债资金的自由度,并且传统方式下对账环节的存在,加大了会计处理的繁琐程度。

在我国商业银行试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会计处理问题上,笔者认为应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在满足“分步尝试,逐步到位”的业务现状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核算成本。在不设立具备资格的特设机构(SPV),由商业银行内部试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情况下,要求贷款库账务处理取得准证券化结构下的隔离效果是不现实的。

会计试用期转正总结范文第3篇

三年来,转售企业用户数快速增长、业务收入逐渐趋稳,但也受实名制管理、信息诈骗、垃圾短信、骚扰电话、财务危机等诸多问题困扰。2017年,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难题,成为关乎转售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一方面,虚商需要总结经验,发挥优势,在各种压力中坚守阵地;另一方面,也需要找准方向,积极进取,应对新时期的新挑战,从而实现由试点向“转正”的质变。

规模全球领先

2016年底,移动转售业务用户总数达4300万户,据保守估计,2017年移动转售用户将保持平均每月净增100多万户的发展势头。截至2017年2月底,用户总规模已突破4600万户。

“单一国家、单一品牌做到4600万用户规模表明,我国已经占据了全球虚商业界的领先位置。”中国信通院规划所电信行业研究部主任许立东表示。

转售用户净增份额占比33%。2016年度净增用户数2317万户,占全国净增移动用户份额的33%,2015年净增份额达48%。许立东指出,考虑到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资源和实力,净增份额达到33%,其实是“一个超预期的结果”,表现了“突出的鲇鱼效应”,显示了转售企业较强的竞争力。

东部地区转售用户占比43%。不久前l布的《2016我国移动通信转售业务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2016年移动转售业务呈现用户规模大、增长速度快等特点。其中,东部发达地区业务发展较快。用户规模最大的前五个省(区、市)分别为广东、浙江、江苏、山东和北京,其用户数之和占全国移动通信转售用户数的43%,其次是河南、上海、辽宁、河北,用户数均已超过200万户。

基本格局已定

截至2016年底,在41家正式放号的转售企业中排名前十位企业转售用户数约占全部转售用户数的80%。共19家转售企业用户数超过50万户,其中超过400万户的4家,200万-400万户的4家,100万-200万户的3家,50万-100万户的8家。用户数超过50万户的19家转售企业收入合计占比超过90%。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虚拟运营分会会长苗建华指出,41家放号企业中排名前十位的企业用户数占全部用户数的80%,这表明转售业务用户发展集中度越来越高,领先企业实现了群体突破,这恰好符合“二八定律”。2017年,这种集中化趋势将会进一步强化,市场格局基本成型。

许立东也表示,从行业结构上看,虚商行业的基本格局已经确定。转售用户正向大企业集中,虚商行业排名靠前的几家企业已形成了“第一集团军”,排名靠后的企业要想从用户数上超越排名前几位的企业已经非常困难了。

“应该清醒地看到,先发企业有先发优势,能汇聚大部分优质用户;后发企业也有优势,能避免试错成本。但经过三年试点,目前也应该观察得差不多了,思考得很清晰了。大概有10家企业用户数在5万户以下,如果这些企业还不发力的话,迟早要退出这个市场。”许立东说。

收入持续增长

虚商行业被认为是“砸钱不见利”的行业。无可否认,目前绝大部分转售企业还处于亏损状态,但这一状况从去年开始正逐渐改变。

不同程度盈利已经实现。据了解,蜗牛移动、话机世界、阿里通信、小米移动、北纬蜂巢互联、鹏博士等均不同程度实现了盈利。其中,远特通信、小米移动、贵阳朗玛等实现了当季盈利,个别企业实现了累计盈利。据了解,2016年底,蜗牛移动累计结算收入超过7亿元,成为结算收入最高的转售企业。

收入总体呈增长趋势。统计显示,2015年上半年,转售业务总体收入随着用户规模的猛增呈现增长态势,从2015年7月起,转售业务单月总体收入突破1亿元。2016年4月,转售业务单月总体收入突破2.09亿元。此后,由于实名制落实力度加大,转售企业用户增速放缓,同时ARPU值持续下降,但2016年4月-12月,连续8个月收入趋稳,维持在2亿元/月左右。

话音收入占比超过50%。《白皮书》分析指出,从收入占比来看,2016年移动通信转售的话音收入占比维持在50%-53%,远远高于基础运营商(30%左右),说明引动转售用户消费偏向话音,这与资源池转售模式下数据流量批发价格较高、转售企业可操作空间较小有关。

进入价值运营新阶段。许立东指出,从转售企业的健康发展轨迹来看,前三年是第一阶段,是用户拓展期,冲用户、做大规模是这一阶段的任务,目前“第一集团军”的大企业已经完成。这一阶段需要企业实现现金流或资金的自给自足。第三年至第五年是第二阶段,是价值运营期,转售企业需要规模和价值并举,着力提升用户价值,实现当季利润为正。五年以后是第三阶段,转售企业将实现累计利润为正,完全收回投资。许立东认为,目前,一些大企业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需要通过客户运营实现ARPU值平稳增长。

试点目标基本达到

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副司长陈家春日前表示,经过三年多的试点,我国移动通信转售业务正处在试点转正式商用的关键阶段,三年来,转售业务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试点预期目标初步达到,为正式商用奠定了基础。这是对转售企业当前业绩的高度褒奖。

吸引民资超31亿元。扶持民营资本实质性进入基础电信领域是移动转售业务试点的目标之一,目前,这一目标已基本达成。统计显示,转售用户达到4600万户,占我国移动电话用户的3%以上。三年来,转售企业直接投资超过31亿元,间接经济贡献约96亿元,带动上下游新增就业岗位超过5万个。

创新激发市场活力。陈家春表示,移动转售企业在试点期间积极创新,也激发了市场活力,其中转售企业推出的流量不清零、无漫游费、零月租等方案,推动了资费降低和服务改善。一些转售企业开展跨界融合创新,丰富了服务类型,为下一步正式商用进行了有利探索。

苗建华指出,转售企业在资费计划、流量服务等方面的“微创新”,如个性化定制、套餐多人共享、话音流量互转、流量不清零、流量可交易等,基本上成为转售企业的“标配”。2016年转售企业还针对流量重度用户推出流量套餐,在节假日开展流量促销活动,此外,转售企业还大力拓展国际漫游和物联网相关业务,借助eSIM卡技术探索新业务,捆绑智能终端,通过跨界融合创新开辟了新的业务领域,表现出了“真正的活力”。

三年试点期,转售企业也从来不缺少压力。除了试点申报、IT系统对接、各省备案、批发价格、码号分配、码号识别、功能开放等大部分已经有效解决的问题,转售企业还被实名制、信息诈骗、垃圾短信、骚扰电话、财务危机等问题深深困扰。各界压力迫使转售企业寻求创新、加强监管、规范经营,“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正式商用前夕,虚商企业在试点期暴露的这些问题无法回避。

重发展、轻管理

实名制乱象严重影响虚商品牌形象。去年上半年,随着一些电信诈骗案的曝光,虚商号段“170”一度成为通信信息诈骗重灾区,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暴露了转售企业用户实名制落实的漏洞,同时也暴露了虚商在依法合规经营方面的问题。

主管部门相继与2016年4月和11月出台了《关于加强规范管理 促进移动转售业务健康发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打击防范通信信息诈骗工作的实施意见》,加大监管力度。从2016年底的抽查暗访来看,违规比例已从2016年7月的30%下降到11%。

陈家春表示,转售企业应进一步落实实名制登记工作,深刻认识到实名制是政策的红线,对于转售企业而言,落实实名制既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法律义务,也是树立品牌形象、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

“实名制是虚商必须迈过去的一道坎儿,实名制问题解决不好,对虚商来说可能存在着生存危机。”苗建华指出,各个虚商企业一定要严格落实实名制,力争使实名制问题得到根本好转。

许立东表示,转售企业在实名制落实上“没有任何折扣可打”。许立东说,主管部门要求包括基础运营商在内的所有运营商,在2016年底实现实名率100%,这是非常高的标准,而且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整个监管环境要求虚商企业投入更多精力在管理工作上。

创新能力不足

转售企业的创新能力仍需加强。创新是移动转售企业生存的根基,要在竞争中谋发展,转售企业面临着不小的挑战。陈家春指出,转售企业创新能力参差不齐,部分企业仍以单纯的批发转售为主,服务内容没有特色的问题依然存在。

为此,陈家春建议,移动转售企业应努力锻造差异化的经营能力,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双创”等国家战略,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找准定位,在业务、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方面积极探索。

服务质量不高

服务质量和长期服务保障问题亟待解决。服务质量是转售企业发展用户、留住用户的关键。陈家春指出,个别企业客户服务能力跟不上,服务投诉处理不及时,长期服务保障能力欠缺,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苗建华建议,转售业界领先企业在用户规模已相当可观的情况下,下一步应该把提升用户价值作为工作重点。这就需要转售企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增强用户黏性和用户满意度。

资金风险增大

理想状态下,财务表现良好的转售企业将经历净现金流为正、当季利润为正、累计利润为正等几个阶段。当前,大部分转售企业尚未实现当季盈亏平衡,一些企业面临的资金风险越来越大,甚至陷入欠款危机濒临倒闭。

3月初,拥有500万转售用户的分享通信曝出“1.64亿元大额欠款”、“债转股失败”,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引发员工工资停发、用户利益受损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而早在2016年5月,另一家虚商华翔联信就被控股方挂牌出售,主要原因可能正是业绩亏损。

许立东表示,前三年是转售企业的用户拓展期,在这个阶段,转售企业一定要保证现金流或资金的自给自足。一些爆出负面新闻的个别企业,正是资金链断裂引发的发展困境。

这些发生在正式商用前夕的财务危机事件也给整个转售业界敲响警钟:如果长期亏损经营,不能尽快实现盈亏平衡,又缺少稳定充分的资金来源,转售企业将面临日益严重的资金风险。

对此,苗建华表示,转售企业在发展中要注意控制风险,在可承受财务压力下稳健发展,维持未来几年健康良好的财务状况并具备长期发展能力,平衡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的关系。

值得庆幸的是,当前,在诸多压力和挑战面前,大部分转售企业都选择了坚持、坚守、积极应对,在经历“寒冬”之后迎来新的春天。

临门一脚的进取

在创新驱动方面,2016年,转售企业通过业务服务的不断“微创新”赢得了用户,带动了行业整体发展思路的变化。2017年,转售企业将在发展新阶段不断提升创新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核心竞争力。国际业务、可穿戴设备捆绑、物联网解决方案以及资源整合、跨界融合等方面,将是2017年转售企业创新发展的重点方向。

在规范经营方面,2016年下半年,转售企业在渠道管控、落实实名制方面投入巨大精力,大部分企业实现了年底“100%实名”的既定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17年D售企业将着力通过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将实名制管理工作常态化。

会计试用期转正总结范文第4篇

为人处事方面,财务部门是一个要求细腻的部门,整天与数字打交道,所以不允许粗心。我刚进入公司的第一天,之前公司财务室的同事对我很热情。我很感动,对待同事自然也是怀着感激之情,用最真诚的心与同事交流着。与他们一齐上班,感觉简便自在。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财务人员试用期工作总结,请笑纳!

财务人员试用期工作总结1时光荏苒,踏入__从事销售会计工作已经快两个月了,转眼间试用期已接近尾声,在这将近两个月的工作中,我既体会到了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那种新鲜感,又感觉到了工作的艰辛和劳累,

在这段试用期中有喜也有忧!喜的是和同事们工作相处得十分融洽,学到了很多之前没有接触到的、学不到的东西,自身实践经验、工作本事得到了提高;忧的是自我还有太多的知识需要学习,许多方面还有待于提高。

两个月来,我深深体会到,工作时,用心、专心、细心、耐心四者同时具备是多么的重要,体会到了公司每一位同事的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让我更加的警戒自我,必须要把工作做好做细。每个公司的制度和规定在细节上虽稍有区别,但大体方向和宗旨却都相同。所以,很快我就适应了那里的工作流程,尽量配合大家的工作,融入了__这个大家庭,并认真做好自我的本职工作。我喜欢那里,并且很愿意把那里当作锻炼自我的平台,和公司共同发展,做出自我最大的贡献。我所在的财务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挑战的部门,我要认真学习岗位职能,做好自我的本职工作,努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要做好一份工作,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职责心,有了一份职责在身上,就会努力去完成它,并尽量做到完美。团队精神是每个公司都倡导的美德,我认为,公司要发展,彼此的合作协调是很重要的。没有各个部门和各位同仁的相互配合,公司的工作进程要受到阻碍,工作效率会大打折扣,公司效益自然会受损,这样对公司和个人都无益处的。

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业务知识,经过多看、多学、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我的各项业务技能。提高自我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并在工作过程中慢慢克服急躁情绪,进取、热情、细致地的对待每一项工作。最终,感激大家给了我这次机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工作,做好个人工作计划,争取将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财务人员试用期工作总结2不知不觉中三个月的试用期很快过去了。回首这三个月的工作,自我在工作和学习中都有了长足的提高,同时也存在缺点。工作中我喜欢用笔记录下自我成长的足迹,总结自我的得与失,三个月试用期总结如下:

一、工作方面

(一)财务方面的工作

我认为财务工作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从小事做起,从细心做起,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1、记账:出纳工作从简单的审核票据,粘贴票据等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已经付了的单据都要在其上头盖好“现金付讫”的章。

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做好记账凭证,每笔已经发生的业务,及时记账,及时记录记账明细,已备查询。在以后的工作中个人报销的原始单据要有个人签字。

2、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刚开始登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时会出现不一样程度的错误,如借方写成贷方,贷方写成借方,以及因为粗心的缘故把记账凭证漏写,在出现错误和问题的时候我及时改正,并做好工作心得。

记账时必须不能分心,认真做好分析,在填写每一笔业务的时候都要认真、细心,在心境急躁和不平静的时候不能做记账方面的工作。对于记错账的情景下,怎样修改也从赵姐那学到一些经验。

现金日记账要记录好每笔发生的业务,而银行存款日记账则要明确各个银行的业务,每笔业务要根据发生银行的不一样而登录。

3、做报表:目前主要做的报表是每周的财务收付存报表、每月的流水账明细。

(1)财务收付存报表:每月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做好财务收付存报表。此报表周一交予赵姐审核,刘经理核准。一般情景下我都在前一周的周末做好,并根据审核无误记账凭证和现金、银行存款做好核对工作,次周的周一向接将表打印。刚开始因为对此项工作不是很熟悉,经常出现账目不准和不平衡,且备注中的数目不能随之相应的调整,主要是预付货款及存货余额要随着在外资金的变化而变动。经过一月的调整后,这项错误基本很少出现了。每周一,将报表传给王经理审阅。在此之前经常会漏写记账、审核、核准人的名字,可是如今发邮件之前我都会仔细的核对,漏写记账人员的名字情景如今也很少出现了。

(2)每月的流水账明细:流水账的登记和核对一般在做好财务收付存报表和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前提下,根据记账凭证仔细地入账,每月月初与现金和银行的账目都能一致。此项工作越来越熟悉,并且越做越快。

4、其它细节方面的工作

(1)票据:目前主要开的单据有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电汇、入账单。这四种票据的要求十分高,无论是填写方面还是盖公章方面,若出现错误填写都要加盖“作废”章。

(2)支票方面:刚开始在票据填写和加盖公章时,经常出现错误,如日期没大写,单位名称和金额没顶格写,填写不规范等问题。经过一个多月的熟悉,规范此方面的工作。同时,根据需要到银行提取备用金和办理银行入货款账等业务。

(3)电汇:货款主要经过电汇付出,在实施的过程中积累了主要付款单位的各项明细,如单位名称、账号、汇入行名称、以及传真。填写名称要和其单位名称一致,一个字都不能漏写。

(4)入账单:主要的入账单有收到货款收入的转账支票和每月发放工资时的入账。

(5)税务:对于发票审核和交税金有了初步的认识。

(6)关于增值税发票的开据:此项工作有一点小小的了解。

(二)其它工作

(1)每周固定的会议记录:根据每周一的例会,尽快整理好会议纪要,并让刘经理修改和审核,大家签字后传给黄先生和王经理,此工作当天完成。

(2)相关人员接待:对于公司外来人员,主要做好接待方面的工作。

(3)其它工作:如交公司话费、审核公司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年审、工商年检等等。

二、学习方面

虽然此刻做的工作与学校学的知识有所不一样,可是我并没有感到灰心和气馁,不会的地方不断向赵姐请教。去学习最新的《企业所得税》。财务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我还需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

三、思想方面

工作与学习很重要,但良好的心态是搞好工作的前提。工作中我不断的摆正自我的心态,以乐观的心态去应对一切,这不仅仅使我的工作开展很顺利,同时与同事之间的相处十分融洽。

以上是这三个月的工作总结,当然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足:

1、知识方面的匮乏:财务方面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这方面的知识仍要不断的加强。

2、记账: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时会出现漏写和填写方面的错误,更改时比较麻烦,在业务不断熟悉的过程中,类似的错误出现率也越来越少。

偶尔的时候在记账凭证上会漏写附件多少张,但随着业务的熟练以及检查,出错率逐渐减少。

3、单据的填写:在填写单据方面曾出现过不一样的小问题,如填写不规范、盖章不合理等问题,随着经验的积累,此类问题已很少出现。

以上是我在试用期的工作总结,感激赵姐和刘经理在工作中给予我的巨大帮忙和鼓励,感激其他同事的鼓励与合作。在以后工作开展过程中,我将会熟悉更多的相关业务,用笔记录自我的成长足迹,不断鞭策自我,不断成长。

财务人员试用期工作总结3现如今转正的时间已经是到了,对于我个人来说,我是十分地期待这一天,也就意味着我在公司的工作收获到了肯定,也是在公司的发展更上了一层楼。此刻我便是将自我这一段日子的工作做一个简单的回顾与总结。

在思想上,我已经得到了全面的转变,真正的在会计行业站好脚步,我始终坚持着学习的心态,认真的在自我的岗位上去学习,去做好自我的工作。当然对于工作对员工的要求与管理制度,我都是有牢记在心中的,所以我便是都有严格的遵照着该有的方式来成长,来更好的促成我更好的转变。虽然在自我的工作中总是会有不少的缺点与不足的出现,可是我都是有及时的反思,为自我在工作上的成长与提高做更多的努力。

在个人的技能上,一向以来我都是有摆正自我的心态,认真的去做好自我的工作,加倍努力的在其中去成长,让自我对自我的工作有更好、更深刻的认识。当然我也明白会计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并且有多项的东西是需要去学习的,所以我都是有摆正自我的心态,让自我在工作中,甚至是在生活中都坚持着学习的态度,以期能够将这份工作做好。经过这几个月的时间,我已经是完全能够在工作中做到较好的应对,自我的工作任务也都是能够完成好,当然这些都是与同事与领导对我的辅导相关联的。也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才促成了我较好的发展。

在人际交往上,进入到公司的这几个月中,我渐渐的与身边的人相识,并且也是各位老员工在工作上帮忙了我很多,才让我在这份工作上有这帮的成长与提高。虽然大家在工作的时间都是认真的在对待自我的工作任务,可是在闲暇时间都是相互间帮忙,一齐玩闹的朋友,我很喜欢这样的相处模式,不仅仅让我在工作上有提高,也能够丰富我的日常生活。

对于这段时间在工作上犯下的错误,所幸都是在领导的检查下让我有所明白,也得到了立即的改正,所以我在工作上还需要更多的耐心与努力,在平时的时间就应当多多学习,将必要的技能都学习到位,如此才能够在工作上更好的进行。

当然我也很是期待自我能够成为公司的正式的会计,我会努力地去成长,在自我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做好领导交代的工作,让自我得到较大的成长与奋进。当然我也十分地期待自我能够有较棒的收获,真正的在社会上有所成绩,变得优秀起来。

财务人员试用期工作总结4在咱们企业里面待了这么几个月,我最终就要从一名试用期员工转为一名正式员工了,在这三个月里面,我一向紧紧跟随着部门里面的老员工,在工作的时候认真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来工作,这样才能保证自我快速的熟悉咱们企业,也能减少一些工作上的失误。按照公司的要求,我现将这一段时间的工作情景总结如下:

我是在_月份的时候来到咱们公司的,那时候还是找工作的旺季,所以我也顺利地进入到了公司里,毕竟我还是有过不少的工作经验的,所以只需要给我一点时间,那我就能够尽快的胜任会计这份工作。其实,想当好一个会计,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除了要保证自我的专业技能始终都能维持在一个高度外,还得让自我在工作的时候坚持好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虽然我在平日里的工作只是统计一下公司的账目,计算各项开销,可是这是要求我不能出现错误的,哪怕仅仅只算错了一点点,但只要和对不上账,那么我就得尽快找出遗漏点,然后再加以修正,不然我就对不起大家对我的信任,也是对会计工作的失职,所以无论如何,我都要保证自我在工作的时候聚精会神。

在公司里面,我是一向被老员工__所带领的,她是咱们公司里面的老会计了,诸多的事宜都会询问一下她,只要她觉得没啥问题了,那么我的工作肯定是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差错了,所以我在平日里十分喜欢向她讨教一些经验。我在这几个月里面,一向都是在工作中坚持了良好的进取性,每一天都能准时准点赶到公司,然后按照要求完成好每一天的工作任务,为了更好的提升自我的个人本事,我还会在下班回家之后继续在网上学习探讨一些和会计工作有关的知识,只求能让自我的工作效率提高的更快一些。此刻,我感觉自我已经较为熟悉咱们公司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了,我在转正之后会继续坚持此刻的这种学习劲头,争取早日为公司承担更多的职责。

以上便是我对于自我这个试用期的工作总结了,此刻的我对于咱们公司的业务还不是很了解,可是我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接下来的工作中的,相信在这一年里,我能在工作上取得更大的进展,让大家为我的提高感到欣慰!

财务人员试用期工作总结5我十分荣幸的得到了在__工厂会计正式员工的职务,在经历了三个月的辛苦工作之后,最终是让我如愿以偿的转正了,在这三个月的试用期内,我的个人本事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为了让我在转正之后能更好的为自我的单位奉献个人价值,我给我三个月的试用期工作做了以下总结:

一、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我虽然是名牌大学毕业,可是我为了增加自我的工作经验,我首先还是选择了来到工厂的财务部门来锻炼自我,我丝毫没有因为的工作学历而看不起任何一个人,要论工作经验或者是对工作的态度,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比我强,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会把自我的工作资料跟同事们无缝衔接,随时坚持沟通,保证不会出现工作失误的现象,并且财务室的同事们也受到了我热情性格的熏陶,原本安安静静的工作氛围,变得热火朝天了起来,大家开始变得喜欢跟相关的同时交接自我手上的工作资料,从而提高的工作的效率,改变了工作方式之后,财务室整个的工作进程都加快看了许多,他们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众志成城。

二、虚心求教,端正态度

在刚任职的时候,我自认为能够把分内的工作做好,可是却因为工作经验的不足,徒生了许多麻烦,比如说账单汇总出现差错,员工们的工资统计审核出现错误,免不了财务室的直系领导对我进行批评,可是事后却让大家一齐帮我把问题解决了,我后面的工作时间里,就老老实实的不懂就问,虚心的向自我的前辈请教问题,我明白了,在那里逞强对我没有半分好处,只能让我得不到半点提高,从此,我就安分守己的做好自我的分内的工作,明白了,我们是一个团队,每一个人的岗位都有他存在的意义,端正自我的工作态度真的十分重要。

三、工作慢慢步入正轨

最终一个月的工作就开始变得得心应手了,我还是十分惭愧的,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彻底的把这份工作适应,也是到了最终一个月才能够理解自我的工作量,我之前是断然不可能在下班时间之前把自我的分内的工作完成的,徒有财务会计的知识才是不够的,亲身体会之后,慢慢累积工作经验才是最重要的,每一天对自我来说都会是难得的锻炼,日渐精进的工作本事,让我感到了充实,现如今,我已经把工厂的财务工作了如指掌,在自我的工作基础上也能够做到帮忙其他人了。

会计试用期转正总结范文第5篇

内部控制制度是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内部控制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促使审计工作从详细审计发展成为以测试内部控制制度为基础的抽样审计。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审计实施的范围、方法和重点,节约审计时间和审计费用,同时也扩大了审计领域,完善了审计的职能。这是现代审计的重要特征。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在审计中的重要性,审计人员有着较一致的意见,而对于内部控制性质本身的认识却并非完全相同,

目前我国相关的审计准则尚未出台,国内常用的内部控制的概念是以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使用的概念为蓝本产生的,1995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等五个组织组成的专门委员会对内部控制所下的定义为:“内部控制是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目的在于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当的法规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这个定义是广泛的,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

本文着重探讨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及相关内容进行制度基础审计的测试与评价。

2.内部控制的原则

为保证内部控制达到其预期的目的,内部控制的设立和运行一般应满足五项原则:即独立性原则、内部牵制原则、效率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反馈原则。

⑴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是指控制方和被控制方应该相互独立,即设置岗位时应使具有不相容职务性质的岗位相互独立,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⑵内部牵制原则

内部牵制原则是指内部制度的设计必须使每项主要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的处理过程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个人去负责办理,使单独的个人或部门对任何一项或一组主要会计事项或经济业务没有完全的处理权。内部牵制主要采取上下级纵向牵制,平行部门和人员间横向牵制以及交叉复核牵制等方式防范错弊和发现错弊。

⑶效率原则

效率原则是指内部控制应力求做到以较少的控制成本达到最大的控制成效,使各单位的各项工作程序化、规范化。如果某项控制措施所用成本大于实施该项措施所取得的经济效果,则该项措施一般应当放弃。

⑷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内部控制设计应遵循系统论原理,单位内部控制是各种管理制度的有机集合体,是全方位的,连续的和相互关联的。内部控制与执行者形成内部控制系统,其中人的因素是内部控制得以有效发挥的关键因素。

⑸反馈原则

反馈原则是控制论的基础,没有反馈就没有控制。在内部控制中,应包含相对于信息流的“触发器”,当它接受到反馈的信息时,能够进行分析并启动相应的控制程序。内部控制的反馈作用能够保证单位对非正常现象及时作出控制和修正。

3.内部控制的要素与方式

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监控。其中控制环境是最基本的要素。内部控制的方式主要有:

⑴环境控制

环境控制主要是指管理层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风格、授权和责任分配的方式、胜任能力以及员工的素质等因素对内部控制所起的作用。

⑵制度控制

制度控制是指通过制定各项制度来达到控制的目的。如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主要表现为会计人员是否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从事自己的业务:真实记录所有有效的经济业务;对经济业务用货币作计量单位进行正确计价;适时对经济业务的细节进行全面核算,将经济业务按照正确的会计期间加以划分和反映;财务报告能够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等情况。

⑶程序控制

程序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其控制目标而建立的,通过程序、政策而实施的控制。包括业务的授权和核准控制、凭证的设置、流转与记录控制、帐册、报表、文件等资料的记录控制以及资产的收付存控制等。

⑷职责控制

职责控制是指对于组织内部的不相容职务必须进行分工负责,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兼任,以避免或减少错弊的发生。应当做到授权批准与执行分离,保管与记录分离,保管与清查分离,执行及记录与审计及稽核分离,牵制性相关帐户的记录相分离等。

⑸内部审核与审计控制内部审核是指财务主管或业务人员对会计记录等经济信息进行检查核对,以确定其正确性的控制。如将资产和债务的实际数与帐存数进行核对;对相关的帐证、帐帐、帐表进行核对,并使用调节和分析等方法进行比较,以增强内部控制的实效性,防止程序控制中因时间推移而产生的疏忽和舞弊,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制度控制的系统性风险。审计控制一般是指内部审计对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及相应的会计业务所进行的监督和控制。它具有独立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它是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4.控制路径和控制点

控制路径是指内部控制实现的过程,通常与业务循环相对应,每一项业务循环一般又以货币形式表现为特定的资金运动,因此控制路径也可以说是与资金流相对应的。控制点则是指在业务活动中必须加以重点控制的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存在着发生错弊的可能性,所以在这些环节必须设计控制措施,以防止错弊的发生。一般控制点通常与资金状况的变动点相一致,而关键控制点一般则与资金流转过程中的权属变动点相对应。

二、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概念

内部控制系统是单位内部在实现管理目标过程中建立的各项内部控制要素的总和,这是一个有机构成的整体。就企业而言,从完全控制的观点来看,这一系统通常包括:行政管理控制、生产管理控制、质量管理控制、供销管理控制、劳动管理控制、财会管理控制、情报信息反馈控制和内部审计控制等子系统。

制度基础审计是世界各国审计人员普遍采用的一种现代审计方式,它是指审计人员的工作是建立在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和评价基础之上的一种审计方法。具体而言,它要对影响经济活动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查、测试和评价,以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重点,并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采取防范措施和改进办法,从而使单位的经济活动在健全、有效和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监控下,取得良好的预期结果。具有审计职能的组织机构(包括国家审计机关、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以及具有规定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是制度基础审计的主体,被审计单位或项目内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各项要素,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客体。

制度基础审计以国家、政府管理机关、上级主管部门及本单位所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指标标准等规范性文件为审计依据,重点审查内部控制制度的各个主要控制环节,目的在于发现控制制度中的薄弱环节,然后针对这些环节扩大检查范围,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这种审计方式可以发现一些工作设置和工作程序中的错弊和不合理现象,进而可对相关问题实施审计并就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制度基础审计是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科学的审计方法,它区别于传统的帐项审计,是审计发展的更高阶段。帐项审计是用传统的审计方法,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为对象,对相关的帐目进行审核,以检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随着现代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经济业务量也日益增加,传统的帐项审计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需要,大量的审计实践使审计人员逐渐认识到:企业会计资料所反映的会计信息的正确性直接受制于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内的各项基础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采取了以对内控制度的测试与评价为内容的制度基础审计这种科学的现代审计方式。它是结合抽样审计方法对内部控制系统通过调查了解、初步评价、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等步骤全面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从而不仅可评估内控制度的可靠程度及实施审计的风险程度,而且为实施审计做好了必要的前期准备工作。

同时制度基础审计也不同于以后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来的风险基础审计,后者是在对内部控制制度测评后,着眼于对产生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在可承受的误差范围内实质性测试或实施审计的重点、范围和水平。它使用了大量分析方法,且贯穿审计全过程。我们同意这种观点:即风险基础审计还只是一种观念上的审计,在审计实务中并未得到广泛运用,(尤其是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制度基础审计程序在审计实践中已得到或将会得到非常广泛的运用。

三、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程序

制度基础审计的基本程序包括调查了解、初步评价、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和评价总结五个步骤:

1.调查了解首先审计人员必须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较为综合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制度基础审计一般是以被审计单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为前提的,倘若被审计单位没有内控制度或者内控制度缺项太多,是不宜采用制度基础审计的,如果经过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存在一定的内控基础,便可作进一步较深入的调查了解。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观察、询问和检测三种方法。观察就是指审计人员亲临现场,察看被审单位内控制度的实际状况,如岗位分工、实物保管和作业流程等实际情况,并做好现场记录。

询问是指按照预先准备好的调查提纲,向相关人员进行查询,并做好调查记录。检测是指实际人员根据需要对较为重要的内控制度进行抽样检查,并做好审阅记录。在调查了解完成以后,根据收集的工作底稿进行整理和汇总,以文字表述为主,辅以内控制度调查表和内控作业流程图,力求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现状进行较为准确和全面的描述。

2.初步评价为了对被审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初步评价,首先需对适用于该单位的内控制度系统的规范模型进行设定,设定的依据一是内控的各项原则,二是该单位的经济业务结构以及行业和单位的具体特征。然后将调查了解所得的实际内控情况与规范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现状与模型之间在控制范围、控制路径、一般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然后对其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合规性作出初步的综合评判。初步评价的目的在于确定针对被审单位的内控现状有无必要对其全部或一部进行符合性测试。若其全部或一部存在下列情形之一,一般不宜对这部分实施符合性测试:其一,经调查确认现存的某些内控制度与规范的内控模型的差异项目太多或差异程度太大,如果对其实施测试将承担极大的过度依赖风险。其二,从前期调查了解到,由于内控的虚弱,为降低审计风险至可接受的程度,在审计测试中将投入的工作量远大于实施审计中拟可减少的工作量。

3.符合性测试符合性测试是指审计人员对初步调查了解中已确定其存在且认为有

必要进行测试的那部分内部控制制度所进行的实际有效程度的一种检测。在测试中对被审单位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逐一加以检验,然后作出符合、不符合、以及符合程度好、较好、一般、较差等评价,一般应就符合率或不符合率等指标得出量化的结论。符合性测试的路径一般有两种选择:对业务流转范围较大,且各业务间关联性较强的单位可采用按业务流转路径来进行检测各一般控制点和关键控制点的符合情况,即为横向型测试,这对一般的工商等企业单位较为适用;而对于业务点比较分散,工作职能与社会公众联系很紧密,更强调各个职能部门的制度及人员的岗位责任的单位,如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可采用纵向型的测试,即可以职能部门为单元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

4.实质性测试实质性测试是在符合性测试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是按照内控制度符合程度的强弱,抽取不同的样本量,对其进行数量和金额方面的检测,检查它与正确值的偏差,符合性好的少抽,符合性差的多抽,然后根据对样本对象测试的结果推断总体、测定总体的差错率和抽样结果的可信任程度及评估对其实施审计所存在的风险程度。就测试对象而言,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应在符合性测试的范围以内,而实质性测试的路径与前期符合性测试时所采用的路径相同。实质性测试的重点是内控制度中的关键控制点以及内控制度符合性较弱的一般控制点。

5.评价总结在完成了以上测试步骤以后,根据测试记录底稿和计算分析底稿可得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综合性的评价意见。

四、制度基础审计测试的主要内容

制度基础审计的核心工作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与评价,对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会计控制制度的测试则主要是指对与会计核算规程及会计核算对象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

以下拟以工业企业为例,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测试的主要内容作较为深入的探讨。

(一)对会计核算规程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测试的主要内容:

国家政策规定所有企业单位必须按照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以及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经济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管理特点,在合理设置会计机构和对人员适当分工的基础上,通过“设置会计科目”、“借贷记帐法”、“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帐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正确核算和反映经济活动的实际内容,并加强会计核算的内部控制,确保会计记录和财务资料正确可靠,确保企业的财产安全和有效使用。因此,会计核算工作是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会计核算过程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的审计监督,不仅能对经营管理工作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同时也是保证企业经济活动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根据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对会计内控制度中会计核算规程内控制度的测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对会计核算机构和人员分工情况的合理性进行测试

对会计核算机构和人员分工情况进行的测试,是通过检查会计核算机构及人员依法独立行使会计职能和落实会计准则及财务通则的情况,测试和了解会计核算机构的设立和人员的分工是否符合“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内控原则。

2.对经济实体核算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情况进行测试

建立会计核算内控制度是保证经济活动有序进行的一项基础工作,其主要的核心内容就是对收入、费用、利润的核算情况进行控制和监督。所以强化对各项收入实现、费用构成及利润分配等核算办法的检查测试是会计核算内控制度测试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中:一、检查其是否建立相对稳定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核算办法;

二、检查其核算工作是否正常合规,是否按照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的要求,真实、合规地记录反映及核算有关的经济事项;

三、通过对企业的资金流、物资流等内容的审查,结合会计机构和人员分工在会计核算中所起的作用,测试会计核算对企业各项经济活动是否起到应有的管理和控制作用。

3.、对会计核算内部控制环节的测试

与对经济业务流程的检查测试相类似,对会计核算流程的测试,关键是做好对几个重点内控环节的检查和测试,具体为:

一、通过对经济实体中构成会计核算内容的各项资料的取得与流转程序的测试,检查其是否符合授权批准及内部牵制等内控原则;

二、通过对“审核环节”的测试,检查会计核算业务是否受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财经政策的有效制约;

三、通过对“结算环节”的测试,检查会计核算事项是否按照会计核算制度规范的要求执行;

四、通过对“复核环节”的测试,检查会计凭证、帐册、报表等会计核算资料在内容与形式上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是否得到程序上的有效控制;

五、通过对“记帐环节”的测试,检查会计核算是否按照正确的帐务设置和“借贷记帐法”的规则执行;

六、通过对“财产清查环节”的测试,检查在会计期末是否正常定期地进行财产清点、帐实核对和帐务处理,以确定会计核算能否对会计资料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七、通过对“分析环节”的测试,即通过对财会人员就会计核算的结果━━━━财务会计报表以及会计记录中相关数据所进行的静态的与动态的财务分析进行测试,检查其在财务分析环节中所反映的主体、途径、方法、内容和效果,分析评价企业在会计核算结果的综合性分析和运用中,对于改善经营活动和加强企业管理等方面,是否起到应有的内部反馈和控制的效用。

(二)对与会计核算对象有关的内控制度测试的主要内容:

1.对资产方面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

〈1〉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实物形态的资产。其来源主要包括:购置、自行建造和投资人投入等。固定资产购建业务部门及基建、设备、机修、技术和会计等部门,一般应对以下的内控环节进行检查测试:

①是否建立固定资产内控制度,明确不同的授权批准权限。是否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年度预算和计划制度。

②固定资产投资是否由生产部门或其它被授权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编制购建计划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任务书和项目预算书等书面文件,并经企业分管领导批准。

③是否由设备部门、基建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工作,在进行资产购建、工程承包或发包时是否经签订条款齐全的合法合同。

④固定资产竣工后,是否由独立的验收部门组织验收,并出具验收报告和项目竣工结转通知单。会计部门结转时是否分清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增值税进项税额是否未予扣减。

⑤固定资产是否建立归口分级管理制度,各职能部门是否分设台帐和明细帐,并定期进行核对。

⑥是否有专职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保养和大中修理工作;会计部门是否正确列支大修理费用;各职能部门接受外来修理劳务时是否签订合同。

⑦固定资产减少是否经技术部门鉴定或有关职能部门的审核,并办理授权批准手续;固定资产调拨手续是否健全,并建立严格的门卫管理制度。

⑧是否定期盘点固定资产,编制盘点清单,形成书面报告,以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毁损、报废、封存和不需用等情况。对于具体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主要可以分为固定资产购置和固定资产处理两个关键环节。

⑴对购置固定资产内控制度的测试要点:

①测试固定资产购置的计划和预算,包括对专项工程和基本建设项目的购置预算控制是否合理、可行。

②测试购置预算控制中的职务分离制度是否落实。

③测试列入计划的购建项目是否有需求部门或单位的申请,并是否经职能部门和领导的审核批准。

④测试固定资产购建的预算计划的制定是否有配套的资金渠道,是否存在项目已到,资金仍不落实的情况。

⑤测试项目可行性报告的内容是否真实、可靠,是否由生产、技术、工程财务和审计等职能部门分头把关和审核。

⑥了解固定资产的购建预算计划和各单项的审批是否符合规定的程序,项目执行人(责任人)是否同审批人有重叠的情况。

⑵对处置固定资产内控制度的测试要点:

固定资产的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报废、转让和内部转移。

①测试是否建立处置固定资产的各级管理部门,并明确和落实各自的处置权限。

②测试固定资产报废和转移是否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和权限执行,报废处理是否经过技术鉴定,盘亏处理是否经过批准。

③检查固定资产的报废和转让在会计核算中是否将变价收入与固定资产净值的差额作为单位的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处理。

④对固定资产的转移(包括单位内部转移)检查其是否做好各部门间同步的登卡和登帐手续,是否按规定手续办理转移。可对固定资产转移项目的帐、卡、物实行抽查,以检查其符合制度的程度。同时检查其在会计核算中是否正确登记

和核算。

2〉对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存货是企业拥有的,经过生产制造,最终以产品对外销售的在储备阶段和生产周转过程中的各类实物形态的流动资产,包括原辅材料、备品备件、外发加工材料、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存货在企业流转过程中一般经历采购、领用、生产制造、外发加工、完工入库、销售出库、期末盘点以及废次材料和半成品的处理等阶段。由于存货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数额很大,因此存货的内部控制是企业流动资产控制的重点之一。存货控制的流程一般分为:采购控制、外发加工控制、收货验收控制、完工成品控制和存货的计价、保管控制等环节。

⑴对存货采购控制的测试

①检查企业是否建立存货采购的内控制度,是否对各职能部门进行合理的具体分工,明确各自的授权范围、审批权限和所承担的责任。在执行职务分离制度方面重点检查测试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请购计划的制订、会签、审定与请购计划的执行人之间是否实行职务分离;其二,采购业务的审批、经办、付款和核查等工作之间是否实行职务分离;其三,采购存货的经办人员与存货验收人员之间是否实行职务分离。

②检查使用部门是否按实际需要编制采购计划和填制请购单,计划部门和存货管理部门是否根据生产计划和实际库存情况对采购计划和请购单认真审核。

③检查采购部门是否按照被批准的采购计划实施采购,财务部门是否对采购计划的资金运用加以预算控制。

④检查采购人员是否根据授权发出定单,检查购买大宗物资是否签订条款齐全、内容合格的购销合同。

⑤检查在存货采购过程中是否有限价采购制度,经济批量制度和对供货方的评审制度,以避免资金方面的缺损和过量资金的闲置,力求达到既满足生产周转需要又可降低资金占用的合理的动态平衡。

⑵对存货验收和存储控制的测试

①检查到货以后,是否由专门的部门组织验收,据实填制验收单和损溢报单。对数量短缺、质量不符等情况是否及时退货或索赔。

②技术部门对原辅材料和备件进货的质量和技术性能等是否有检测、验收制度。存储部门是否据实签收货物,填制入库单,登记台帐。是否将货物按类存放,填写标签。月末是否及时汇总并与采购部门核对已到和未到货物的清单,是否分类登记并定期清理在途物资。

⑶对存货发出控制的测试

①测试存货发出的手续是否完整,检查发出存货有无对方签收,有无审核制度。

②检查企业月末盘点制度是否落实,领而未用的材料月末是否办理假退料,销售退回的产品是否按制度规定进行验收登记和核算控制。

③检查是否定期清理生产部门退库的废料和边角余料。

④检查期末在产品的盘点制度是否完善,有无审核制度。

⑷对存货计价控制的测试

①检查存货计价核定的人员与执行存货收付的人员是否实行职务分离。

②检查会计部门是否依据审批文件、合同、验收单、入库单和发票等原始单据所记载的历史成本价对存货计价,登记凭证和帐簿。

③检查存货计价在采购环节中所形成的计划价格和实际价格的差异是否按时进行转帐处理。

④如果存货的单位定额成本(或单位计划成本)与单位实际成本差异较大(一般在10%以上)时是否予以及时调整,以保证成本核算与利润核算的准确性。

⑤检查企业在存货领用或发出时是否存在随意改变成本核算方法的情况。

⑸对外发加工材料控制的测试外发加工是指企业基于技术或经济上的考虑委托外单位对本单位提供的材料或半成品作进一步加工的业务。该业务涉及外协办、工艺技术、采购、仓储和会计等部门。

①审查是否建立外发加工业务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明确授权范围和审批权限。

②检查是否实行外发加工业务的职务分离控制制度。

③检查是否设立专门的外发加工的归口管理部门(如外协办等),是否有分管厂长对外协加工计划的审批控制制度。

④检查外协办是否根据授权签订外发加工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书面通知采购和仓储部门备料。

⑤检查工艺技术部门是否提供加工方应遵循的零部件技术参数、原料定额和损耗定额等指标,并由技术部门定期检验与分析各类工艺技术定额的实行情况,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和符合实际。检查会计部门的加工费核定程序和结算方式是否按规定执行。

⑥检查外加工发货是否按批取得加工方的签收回单,仓储部门发料是否按“委托加工领料单”限额发料,做到计量准确,单据齐全,并办妥出门证手续。

⑦检查对于外发加工业务中发生的因签收回单手续不全造成的追索责任,是否明确负责人,是否存在相应的控制制度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⑧检查仓储部门在签收时是否填制“委托加工收料单”,是否有专职部门检验加工产品的质量和掌握废次品率是否超标,并出具验收报告。会计部门是否按实收崐合格品数量支付加工费,对超定额、超废次品率的情况有无制约措施。

⑨检查外发加工材料和加工完成的材料制品是否建立台帐统一管理,是否有定期、逐批的核销控制。

⑩检查委托方是否定期派人去加工点盘点,将盘点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并是否定期与加工方核对收发存数量。对盘盈、盘亏是否查明原因,明确责任。

〈3〉对应收帐款控制的测试

应收帐款是指企业在对外销售产品、材料和提供劳力等业务中应向购买方收取的帐款,它是企业的外部债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对应收帐款的控制,对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有重要意义。对应收帐款控制的测试主要分为:应收帐款确立的控制测试;应收帐款核对的控制测试;应收帐款分析的控制测试;应收帐款调整的控制测试和应收帐款催讨的控制测试。以下对分析和催讨应收帐款这两个关键控制点的测试要点加以重点阐述。

⑴应收帐款分析的控制测试

①检查企业是否对应收帐款帐户使用帐龄分析的方法分析各欠款户欠款时间的长短,从中分析可能发生坏帐的可能性,便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催款,加速资金周转。

②对欠款时间长的欠款户结合销售部门的业务经营控制和管理控制,测试销售合同的履约率,检查分析合同未履行的原因。测试企业对于大宗销售业务的购货方是否经过资信调查,在购销合同中是否订立有关违约责任等制约性条款。

③检查企业是否进行应收帐款总额变动分析和具体欠款户的欠款变动分析,并是否及时制订相应对策。

⑵对应收帐款组织回收控制的测试

①检查企业是否组织建立欠款催讨工作组,并制定催讨计划,对应收帐款中年限长、金额大、笔数多的客户采取行之有效的具体对策对其所欠款项进行催讨。

②检查对应收帐款欠款户是否建立债务人的一户一卡制度,及时准确地反映债务人的债务发生和债务偿还等情况。

③检查单位是否在降低挂帐比率方面建立销售与帐款回收的经济责任制度,措施落实情况如何,是否在制度上建立起追讨欠款减少坏帐损失的激励机制。

2.对负债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

〈1〉对流动负债控制的测试

流动负债是指企业为维护或补充生产经营正常运转所需要的临时性和短期需要而向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借入的资金。这种债务的偿还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或在一个经营周期以内。

(1)检查企业经营者对财务部门的筹资行为是否有正常的授权制度,授权内容是否完整,即包括:短期筹资额度、还款方式、特定用途、贷款利率幅度、还款期限和还款计划等内容。

(2)检查企业的短期筹资是否纳入现金流量的预算控制,是否分别按季度、月度对现金流量进行预算控制。

(3)检查应付帐款的入帐是否以取得和审核各种必要的凭证为基础,主要是供应商的发票和仓储部门的入库单,并检查两者之间是否相一致。

(4)检查帐务设置中对各种流动负债业务的分类是否正确,总帐发生额和余额与各明细分类帐的余额和发生额之和是否相等。

(5)检查购货中对享有折扣的交易业务是否订有制约制度,是否将所有折扣入帐,对付款业务可采取抽样测试。

(6)检查应付帐款的支付中是否经财务经理或其他被授权人签字批准,对重大交易事项的付款是否取得总经理的签字批准。

(7)检查对应付帐款的支付有无定期稽核和审计制度,重点检查测试有无针对虚假还款以套取现金或挪用银行存款资金等非法行为的防范措施和专项制度。

(8)检查对应付款项是否订有预算和稽核制度,是否已将其纳入季度和月度的现金流量支出预算之中。

(9)检查是否订有同债权人的定期对帐制度,并检查核对人与付款执行人是否实行职务分离,检查核对中应以债务人的记录和业务执行人员的业务记录为基础。

(10)检查应付票据的出票是否纳入审批控制范围。

(11)应付票据是到期即付的一种负债,应检查其是否纳入企业的月度现金流量支出的预算控制。

(12)对于应付帐款的注销应检查是否按照国家财政部门规定的制度执行。

〈2〉对长期负债控制的测试

(1)检查对长期负债的借入和归还是否建立授权批准制度,并指定财务经理或其他被授权人负责。

(2)既然长期负债是企业经营发展资金的重要来源,其利息支出又构成企业的重要开支,因此应检查是否将其纳入年度现金流量预算的控制范围。

(3)检查长期负债的利息支出是否按会计制度的规定正确列支。

(4)检查长期负债中涉及担保、抵押等事项的业务是否一事一报,是否由公司总经理审批。涉及大额的担保或抵押事项是否执行由董事会决策的制度。

3.对所有者权益项目内控制度的测试

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公式,如果审计人员能对经济实体的资产负债进行充分的审查,并证明资产负债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比较全面,资产负债的运作是严格按照内控制度的要求实施的,资产负债的会计资料所反映的内容基本是真实的。则从一个主要侧面为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正确性提供了依据。此外,对所有者权益本身也应建立和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对所有者权益内控制度的测试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1)测试经济实体股本金额的变动是否经股东大会、董事会或产权拥有者的批准认定。

(2)测试股权交易及股利分配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经济政策的规定。

(3)测试企业是否实行了权利和责任的明确划分,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等授权机构和经济实体管理机构各自的权利与责任是否有清楚的界定。

(4)测试股权转移合同的签订和股票过户等环节是否有制度控制和约束,其是否能有效杜绝欺诈行为的发生。

(5)测试经济实体是否建立严密完善的文件记录和执行程序等制度,以真实、完整、规范地反映股本的变动和股利的分配情况。

4.关于资本经营控制的测试

〈1〉对长期投资控制的测试

长期投资是指企业为获取中长期利益,以有价证券或实物为形式,投资期为一年以上的资本性的投资行为。

(1)检查长期投资项目的立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投资管理部门是否有合法的书面授权,是否编制项目投资计划和逐项制订可行性投资方案。

(2)检查是否经公司技术职能部门对可行性投资方案进行技术论证,并提出可行性方案的评估报告。

(3)检查公司财务部门对可行性方案进行的财务论证和对预期效益的评估在内容和依据方面是否正确、合理和充分。

(4)检查是否由公司董事会对长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方案、技术评估报告和经济评估报告进行认真细致的审核,是否有规范的决策程序和完整的审批文件记录。

(5)检查在长期投资项目被批准以后,在执行过程中有无责任制控制。如是否由公司的投资管理等专职部门负责项目的全程管理,由总师室对项目的技术质量负责把关,由财务部门对项目的资金运作实施控制,由审计部门对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竣工验收和工程项目的财务收支、预决算等实行全面的内部审计控制。

〈2〉对股权管理控制的测试

股权管理控制是指企业对投出资产所形成的参股、控股公司以及对下属子公司的股权管理和对上述企业所持股权的增减变化以及股权收益的管理和控制。对其测试的内容主要为:

(1)检查是否建立和明确股权管理的专职部门━━对外投资部或被批准授权进行对外投资和经营管理的经济单体。并是否建立和有效执行对股权投资的监督控制制度。

(2)检查公司是否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对持股企业派出董事并取得同所持股份相称的决策权。

(3)检查董事会派出到参股公司的董事其权利是否完整、充分。如是否能依法享有参与该企业的投资决策、经营决策和股权收益分配决策等权利,并且是否依照法律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享有股东所应当享有的其他所有权利。

(4)检查对外投资管理部门或被授权、委托进行股权管理的经济单体,是否按期提交对外投资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报告和当期的财务报告。

(5)检查公司财务部门是否定期编制对外投资收益分划表,投资收益分划表是否如实反映应得投资收益和实得投资收益,是否按国家财政部门的规定汇总编制会计报表。

(6)检查公司的对外投资部门是否对股权收益回报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7)检查公司董事会是否授权内部审计机构对股权变动和股权管理等实行全面的内部审计监督。

〈3〉对资产重组控制的测试

资产重组是指以实物资产为主要媒介形态,以净资产为实质内容对资产所有权实行变更的行为,如破产、兼并以及以所有权转移为标志的资产置换等。

对资产重组控制的测试主要为:

(1)检查董事会在作出资产重组的决策之前是否经过周密的前期调查和充分的分析研究。

(2)因资产重组涉及资产权属的变更,因此应检组、置换事项是否在国家

有关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以内。

(3)检查资产重组或置换中关联方的所有权人代表是否办理过合法的确认手续

并是否订立合法的合同文件。

五、关于制度基础审计的评价

〈1〉制度基础审计评价的意义和目标

制度基础审计的评价是在制度基础审计中,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查和测试所得结果的评述。是审计人员在调查了解、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结束后所作出的结论意见。其中,最重要的是在完成全部测试以后所作的综合性评价。由于审计环境和审计客观发展阶段的局限,在我国制度基础审计在实际工作中并未形成一种独立的审计类别,而是作为应用于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专项审计等审计类别中的一种审计手段或审计方法。因此,制度基础审计的综合评价主要是为实施各种具体审计服务的。

制度基础审计评价的目标,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所要达到的总体目的。这些目标包括:

1.完备性即指经过评价,揭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其承担的经济控制功能,是否完备、健全。

2.实效性即指经过评价,揭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得到实施,并起到它应有的效用。

3.经济性即指经过评价,揭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度设置与运行过程中其制度成本是否低于实施控制后所能减少的非正常经济损失或所能增加的经济收益。

4.一致性即指经过评价,揭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在连续的若干个会计期间内,在以上三个方面(完备性、实效性和经济性)是否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同或相近的水平上。

5.安全性即指经过评价,揭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来自内部和外部干扰的条件下,能否仍然安全地发挥其正常的控制功能。

〈2〉制度基础审计评价的步骤

在制度基础审计的过程中,当调查了解、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这其中的每一步完成以后都要作出评价,这三步评价是相互关联的,而且是逐步深化的,其具体的评价步骤如下:

1.经调查了解后,描述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在与规范模型比较后,对其健全性作出初步评价,并确定是否进行下一步的符合性测试。

2.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符合性测试,然后对被审计单位执行内控制度的符合性以及有效性进行评价,并确定实施下一步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对象和数量。

3.进行实质性测试并作出评价,实质性测试实质上是对符合性测试和评价的进一步检验和认证。

4.总结性评价最后的总结性评价包括以上全部调查和测试的结果,是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全面的综合性评价。

〈3〉制度基础审计评价的基本内容

为使制度基础审计在项目审计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制度基础审计的评价应当围绕其审计目标展开,并将其具体化,即应针对以下五个方面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具体的评价:

1.健全性对于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不同情况可分别作出健全、部分健全和不健全等评价意见。

2.有效性对于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不同情况可分别作出有效、部分有效和无效等评价意见。

3.合理性对于内控制度的合理性,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不同情况可分别作出合理、部分合理和不合理等评价意见。

4.一贯性在审计时间范围内,根据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在先后不同时期实现以上三项标准(健全性、有效性、合理性)的不同情况分别作出一致和不一致等评价结论。

5.稳定性对于内控制度的稳定性,根据被审计单位抵御来自内外干扰的状况,分别作出稳定、比较稳定和不稳定等评价意见。

在作出以上各项评价意见时既要有总体的和定性的评价结论,也要有具体的和定量的评价结论,同时还可根据需要列举出典型的例证。制度基础审计评价的内容除了以上要对内控制度本身进行评价外,同时应根据对内控制度测试的方式和结果,评估内部控制制度的可信度,估计实施审计时可能存在的系统性审计风险以及确定经济资料(包括会计资料)的可利用程度等。

〈4〉制度基础审计分析评价的方法和要求

按制度基础审计评价方法的性质和内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定性分析评价的方法,第二类是定量分析评价的方法。在定性分析评价方法中又可分为总体分析评价、分部分析评价和列举分析评价等方法;在定量分析评价方法中有绝对值分析评价、相对值分析评价和统计分析评价方法等,如符合率测评、可信度评估和风险值评估等分析评价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这两种分析评价方法往往需要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和透彻的反映。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评价一般应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全面性全面性是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评价应做到完整反映,即对调查与测试的结果应当充分地加以分析评价,实质性的问题不应有所遗漏。

2.重要性重要性是指对于内部控制制度中的关键性的制度必须有明确的分析评价和揭示。

3.公允性公允性是指审计人员在测试和评价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职业态度,这虽然是属于审计基本准则的范畴,但是在作分析评价时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十分基本的要求。

4.可靠性可靠性首先是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分析评价结论必须以审计人员在调查和测试中所确定的审计底稿为依托;其次,对所取得的取证底稿必须经过认真的检验与复核,以保证其具备可靠的证据力和现实的证明力;其三,在对多个相关取证底稿进行综合时,计算必须要正确,分析推理必须要符合逻辑,这样才能取得具有充分证明力的审计工作底稿,也只有在这些底稿的基础上才可能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出较为可靠的评价意见。

〈5〉关于制度基础审计评价结果的使用

以上就是本文全部内容,愿我们如花绽放,不负韶华,学员们,加油!(来源:360范文网 http://www.360fanwen.com)文章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9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