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舞蹈教育论文(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是从舞者的教学经验和自身实践的感受出发,根据高师舞蹈教育中的缺失,来弥补高师舞蹈教育中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高师的舞蹈教育体系。

培养舞蹈师资,这个问题在高师舞蹈教育中,虽然从理论上得到了统一的认识,但是在具体的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的实施上,依然是按部就班地沿袭以往的教学模式,朝着大专院校、中等学校的目标而进行。学生在整个大学四年舞蹈专业的学习中,接触的都是成人化的、专业的舞蹈教育,很少接触他们将要面临的教育对象。尤其是中小学的舞蹈教育,在高师的舞蹈教育中几乎为零。这不能不说是高师舞蹈教育中的一个严重的缺失,它使高师的舞蹈教育显得不完整。

高师的舞蹈教育不但要为大专院校、中等学校培养师资,而且还必须贴近中小学的实际,为中小学培养舞蹈教育人才。原因是:其一,以往为中小学培养师资的任务是由中等师范学校担任的,但随着中等师范的取消,对中小学舞蹈师资的培养就毋庸置疑地成为高师舞蹈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其二,从目前全国的舞蹈教育来看,各地中小学和职业中等学校舞蹈师资极为匮乏。据调查,在这些学校中,舞蹈本科毕业的教师占有比例几乎是零。舞蹈教师都是由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和以往师范学校或幼师毕业生担任的。其三,从人才就业市场的前景看今后高师舞蹈教育的发展空间,目前虽然大专院校、中等学校舞蹈教育师资还很欠缺,但随着各高校舞蹈专业的开设,各高校、甚至各中等学校的舞蹈师资将会得到极大的缓解,高校和中等学校对舞蹈师资的需求也会逐步趋向饱和,因为它和中小学的需求量是远不能比的。加上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改变以及就业市场中,中小学对舞蹈师资的需求潜伏着巨大的就业契机。因此,高师舞蹈教育在今后的教育着力点应放在为中小学培养综合性的舞蹈教育人才上。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教学与择业就业协调发展的有利机制,形成良性循环。其四,舞蹈是一个对生理、身体自然条件要求较为苛刻的专业,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体发育生长的最佳时期,无论在身体的柔韧性还是在动作协调性的培养上,都是舞蹈教育的最佳时期,它是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优秀舞蹈人才的重要基础园地。因此,重视中小学舞蹈素质教育就是重视对舞蹈人才的培养。

一、舞蹈教育专业的教材建设应根据培养目标贴近中小学实际,具有师范特点。

目前,在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教材体系中,没有形成较为全面科学的教材体系,大部分教材都是沿用专业院校的教材,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针对性较差,缺少师范特点。尤其对于怎样提高和培养一个合格的中小学教师的舞蹈综合能力方面,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教材。

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教材建设,要从教材改革入手,构建既具有理论又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知识体系。教材内容要紧密结合现当代的教育特点,充分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展与舞蹈文化相关的专业与学科,以满足各类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学需要,使舞蹈教育的教材更加丰富和系统。在学习舞蹈编导课程时,可对学生进行儿童舞蹈创编知识方面的教学,有目的的讲解儿童舞蹈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以及与成人舞蹈的区别,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上掌握更多的舞蹈教育常识,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转贴于

二、高师舞蹈教育应与中小学挂钩,建立实习基地,进行开放式的教学。

要使学生真正达到在讲台上是个称职的老师,在各项文艺活动中是个出色的创作者和组织者,仅限于课堂的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突出高师舞蹈教育的师范性,使学生能够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高等师范和中小学之间应建起一条互相了解的通道,而不应是目前的相互脱节。应与中小学的教学挂钩,建立教育实习基地,进行开放式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施,首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能力的培养。作为舞蹈教师的教学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才能逐步形成。在中小学教育基地的实习中,学生接触的教育对象不再是书本中枯燥的概念,而是一个个有思想、有行为、活生生的生命群体。学生只有在教学中,通过不断的接触、熟悉他们的教育对象及心理特征,才能较好地掌握教学规律,把握教学原则,提高教学能力。因此,高师舞蹈教育中舞蹈创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舞蹈教学中,如果能和中小学挂钩,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舞蹈艺术实践,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内外的舞蹈活动,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热情。学生在亲身参加中小学的艺术活动中,通过运用课堂学习中掌握的创编知识和技巧,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方法,将自己积累的儿童舞蹈语汇创作成舞蹈作品,就能在具体的创作、排演过程中去检验自己的创作水平,不断提高舞蹈的创编能力。再次,学生的组织能力、管理水平也能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学生们通过教育实习基地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明确了学习目的,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学习各门课程在今后工作中的重要性,及时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社会需求的距离,调整所学专业结构,弥补自己的不足,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一方面对高师舞蹈教育也起到了一种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大力发展中小学舞蹈教育,努力提高中小学舞蹈的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中小学舞蹈教师队伍。这就要求高师舞蹈教育在教师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师舞蹈教育只有培养出大批具有活跃而丰富的创新能力、多层次结构、适应大、中、小学舞蹈教育不同层级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将高师舞蹈教育的改革落到实处,从而为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平.舞蹈课程标准.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02):25.

[2]何群.高师舞蹈教学概述.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02):28.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高师舞蹈教育 课程设置 改革

高师舞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中小学舞蹈教师,虽然我国高师舞蹈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养了许多专业舞蹈教师,但是在现实发展中,仍存在着不利于中小学专业舞蹈教师培养、不能有效适应舞蹈教师专业化发展、不能充分满足舞蹈教师人才市场需要等诸多问题。当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在当前新一轮教学计划改革背景下,为了培养新型的舞蹈教师,满足中小学师资要求,适应教师人才市场的需求,高师舞蹈教育专业教学计划中的舞蹈课程设置十分需要做出相应的调适与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艺术教育在前苏联教育体系的影响下,舞蹈教育一开始就形成在文化领域,是以培养职业舞蹈表演人才为主要任务的。在传统学校基础教育中,舞蹈教育一直处于一种附属和依从的地位,最初是舞蹈与体育结合,后又和音乐教育相联系,直到1996年底,福建师范大学音乐系第一个开设舞蹈教育本科专业,后又相继在陕西师大、河北师大、延边大学、首都师大等高校开设。但是,课程设置要么照搬专业院校,要么沿袭原来音乐系的教材和课程设置,没有专门为高师舞蹈教育撰写设置的大纲和与之配套的教学目标、手段,以至出现偏重技能技巧训练,忽视舞蹈理论学习,偏离培养中小学教师的需要等问题,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舞蹈教育的重要尺度。一个舞蹈教师的才能应当是全面的,从实际需要来说,我们可以概括为四点:1、舞蹈教师应具有舞蹈演员的表演才能,即不仅要具有准确规范的舞蹈动作和技能技巧,而且要具有简洁明确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清楚地解说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名称、技巧。一个不会跳舞的人无论如何当不了优秀的舞蹈教师;2、舞蹈教师应具有编导的创造才能。一个没有创造和创新能力的人是不能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因为“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成长”;3、舞蹈教师应具有舞蹈理论家的思辨能力。舞蹈教师不是光会跳就完事了,他要分析教材,制定教学内容,必要时还要整理教材,编写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分析教学过程,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对象,而这一切没有逻辑能力是不行的。他需要理论,尤其是需要理性认识舞蹈的能力,需要理论家的思维方法,可以说,舞蹈教师的思辨能力越好,他的教研水平、科研水平也越高,他的实际教学也会越有条理,效益也会越好;4、舞蹈教师应具备普通教师的教学能力。普通教学的规律,一般教学的原则、过程和方法与舞蹈教学也是相通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共性规律。一个舞蹈教师所具备的普通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舞蹈表演人才不具备的。这种综合素质高、一专多能的创新型师资的培养,自然需要系统的、科学的、规范的课程目标定位,即高师舞蹈教育主要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的舞蹈师资,并非技艺精湛的演员。在以上几方面的要求下,我国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应做出以下几点改革:

一、增加舞蹈相关课程的比例

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大致由舞蹈相关课程、音乐基础课、教育类课程等组成,其中占很大比例的是音乐基础课程,可培养学生“专业”的舞蹈相关课程远远少于音乐基础课程。这样的结果就是毕业生具备“多能”,但“一门专业”的专业性不强。具体表现为:舞蹈技能技巧不足、舞蹈理论基础薄弱、舞蹈创作能力不强、舞蹈教育实践较少等等。为了改善“专业性不强”的现状,应适当压缩综合音乐基础课程,增设与舞蹈相关的实用课程,合理地扩大舞蹈相关课程在专业课程结构中的比例。

二、加强舞蹈理论课程比重

我国高师舞蹈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理论基础普遍较弱,舞蹈技能技巧课程明显多于理论课程,虽然这与舞蹈理论课程的发展程度有关,但这同样说明我国高师舞蹈教育还存在“重技巧轻理论”的现象。

舞蹈技能技巧的提高与发展离不开舞蹈理论基础。改革和发展舞蹈理论课程,要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例如:开设《中国舞蹈发展史》、《舞蹈基础理论》、《舞蹈编导常识》等课程,向学生讲授舞蹈艺术概念、定义、种类、题材、美学特征等有关舞蹈艺术认识论方面的内容,讲解舞蹈作品如何根据音乐进行的构思、创作,舞蹈动作的提炼、发展、变化;舞剧、舞段的形成等。此外,还要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将相近的学科知识内容进行重新解构,不再过分强调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从而扩展舞蹈理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三、增设舞蹈实践与创作课程

实践课程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学生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内容,应付变化极快而又日趋复杂的社会生活,有利于学生尽早地参与教学与研究。所以,在培养有综合知识、能力结构、富于创造力和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方面,此类课程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在活跃基层文化、普及舞蹈教育等方面都需要个人具备编导方面的能力,舞蹈编导课程在提高学生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塑造艺术人格以及创造性的思维方面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专业课重要的补充,二者缺一不可。由此可见,增设创作与实践课程是专业课程改革的重点。

四、广泛开拓专业领域

多元化的社会需求要求高师舞蹈专业要培养出能够满足这一需求的多方面的舞蹈专业人才,而师范院校作为一块拥有得天独厚的多元化求知环境的阵地,就能够使舞蹈专业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中吸收广阔的、丰富的知识。如何利用好这种氛围和知识环境,则是当前高校舞蹈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

许多学舞蹈的学生,其实还具有多方面的天赋,例如,有的会唱歌,有的善表演,有的爱好书法绘画,有的精于语言表达。他们不满足于单项冒尖,而有志于施展多方面的才华。这些学生年轻好学,兴趣广泛,具有很大的潜能。我们应该在舞蹈课程设置上配合他们的需要,在专业课之外,可以开设美学、文学、哲学、音乐、表演艺术等课程,并与学分制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些自我选择的空间。从而使学生的艺术修养更加全面,专业知识得以从舞蹈领域向其他艺术领域横向发展,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一个人的学识越丰富,修养越全面,就越能增强自己的理解力和表现力,这样对学好舞蹈教育专业是大有好处的;其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学生具备开阔的眼界、广博的知识、灵敏的思维、丰富的联想和开拓的精神,这样,就能激发出学生创新的思想和行动;再次,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力。现在学生就业压力较大,多学一门知识,多掌握一手技能,就多一份竞争力,就多一次机会。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要尽可能立足于开发学生的天资与潜能,注重素质的全面化,培养“多面手”,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五、师范能力与舞蹈专业知识同步发展

高师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未来的中小学教师,所以要以中小学舞蹈教师应具备的才能和能力来进行课程设置。学生师范能力的训练要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体现舞蹈知识与师范能力、学与教的教育取向,并向生理、心理、师范性的三维舞蹈观念转变。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改革高师舞蹈教育中陈旧的、不合理的教育体系,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系统的舞蹈教育学科,不仅仅要从原有的教材和教育模式走出来,而且要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及就业市场的需求,挖掘出与其他学科相通的认知规律,体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培养,把握舞蹈教育的最新动态和信息,不断提高更新教育、被教育者的舞蹈水平和理念,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可持续发展的舞蹈人才,这就是现代教育发展中对舞蹈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

当前,在高等师范舞蹈教育学科的建设上,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其一直停留在十分初级的阶段上。这种现象暴露出舞蹈教育的许多弊端和矛盾,不利于舞蹈人才的培养,限制并阻碍了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与时俱进的今天,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形成舞蹈教育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生源素质低下,给舞蹈教学带来困难;其二,教师对于舞蹈本体文化认识的欠缺,使舞蹈教育显得单薄;其三,教材使用的随意性形成教学的不严谨。

针对高师舞蹈教育中的这些现象和问题,笔者认为应当改革高师舞蹈教育中陈旧的、不合理的教育体系,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系统的舞蹈教育学科。

一、改革教育体制,舞蹈教育从源头抓起,提高生源素质和质量

学生舞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舞蹈人才的培养。提高全民素质必须从基础教育的根本上做起,只有这样,艺术教育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才能并驾齐驱,从而进人教育领域的一个新的层面。因此,改革旧的教育体制,舞蹈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这对于改革舞蹈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舞蹈人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和基础。因为,其一,舞蹈是一个对生理、身体自然条件较为苛刻的专业,中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发育生长的最佳时期,无论在身体的柔韧性还是在动作协调性的培养上,都是舞蹈教育的最佳时期。实践证明,在这个年龄段的舞蹈教育效果高出其他年龄段的几倍。其二,由于舞蹈生源的文化素质和水平较低,因此在招生过程中,一些舞蹈基础、水平较好的考生因为文化课分数线的限制,与大学失之交臂。根据以上情况,在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上,加人舞蹈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全民的素质教育,同时也能提高舞蹈生源的文化素质和专业质量。因为这种舞蹈的学习是与文化课同步进行的,而不是与整体的教育断裂开的,同时这种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能够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形势和社会的需求。

二、拓展和加强舞蹈教育学科建设

在大力提倡和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现出来。我国著名的舞蹈理论家资华摘曾在《面向21世纪舞蹈学科建设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应用学科的建设大都与舞蹈教育紧密相关,依然需要突破‘经验叙述’、‘教材整理’、‘技艺传授’的水准,克服杂芜、繁琐、重复现象。强化对普遍规律的科学提炼,少而精准的传授方法,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意识。”当前的舞蹈教育现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与时俱进的今天,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21世纪舞蹈教育的发展,对我们的学科提出新的挑战。新世纪的舞蹈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拓展当前的学科体系,以开放的学术视野和眼光,开设与舞蹈相关的综合艺术表演专业和增加新的学科课程,如:公共事业管理学、教育学、解剖学、力学、生理学、生化学、心理学、运动医学、传播学、人类学等,使舞蹈学科教育在知识面和学术性上更加广博而厚重。在人才培养和基本素质要求方面,必须适应当前舞蹈教育由职业教育向全民教育推展,也就是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换的新的发展趋向;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科学系统的舞蹈教育学科,不仅仅要从原有的教材和教育模式走出来,而且要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和需求,适应当今的教育规律,挖掘出与其他学科相通的认知规律,体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培养,把握舞蹈教育的最新动态和信息,不断提高更新教育、被教育者的舞蹈水平和理念,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可持续发展的舞蹈人才,这就是现代教育发展中对舞蹈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与文化修养

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不是表现在你拥有大楼的多少,而在于你拥有具有真才实学的、有威望的名师的多少。学校之间的竞争,最根本的是教师之争。师资力量的厚薄,才是衡量一所大学水平的真正标准。师资是教学的关键。舞蹈教师不仅需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它是一个综合性的人才。笔者认为舞蹈教师应具有以下条件:

1.具有表演和示范的能力。舞蹈是人体文化,动作是舞蹈的特性。舞蹈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其教学内容充分地表演给学生看,做好示范,是舞蹈教师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2.具有舞蹈编导的创造能力.在高师的文艺活动中,舞蹈教师要不断地创作舞蹈作品,组织学生演出和比赛,进行艺术的实践,提高自己和学生的舞蹈及创作水平。

3.具有坚实的舞蹈理论基础。作为一个舞蹈教师不仅要会跳、会编,而且还要对舞蹈本体文化以及相关的知识有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充分正确地把握舞蹈教学的特点。

4.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作为舞蹈教师的创造性,不仅体现在对教学内容即舞蹈艺术作品的再创造上,而且更体现在把舞蹈教给学生时所采用的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上,并能够在舞蹈教学上,较好地掌握教学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具有分析和研究教材的能力以及对教学内容准确无误的、高度精炼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本身的责任心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当前舞蹈师资极度匾乏的情况下,可采用以教师自修为主或请进来,走出去。将一些在舞蹈教育和理论上有权威的专家请进来,进行专题讲座和报告。让教师进行短期的培训和进修,不断吸取世界先进文化和科技,广泛参加舞蹈文化活动的各种交流,及时把握和了解舞蹈文化发展的动态与方向,不断地丰富自己,以提高舞蹈的教学质量。

四、教材的建设应根据培养目标贴近中小学实际,具有师范特点

科学系统的教学必须有科学系统的教材作为前提条件。目前,在高师舞蹈教育的教材体系中,没有形成较为全面科学的教材体系,大部分教材都是沿用专业院校的教材,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针对性较差。对于怎样提高和培养一个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舞蹈综合能力方面,却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教材。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在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对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舞蹈教育能够使学生的左右脑平衡发展,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力。舞蹈不仅是一门艺术,还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全身心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大脑充分得到全方位的锻炼,需要舞蹈的不断激发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于抽象思维比较强的学生来说,让他们接受一定的舞蹈训练,让他们通过舞蹈感受到不同的思维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们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舞蹈教育也是净化心灵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只有内心拥有丰富的感受,才能自然的在舞蹈表演中真实的表现出来。

(二)舞蹈教育能够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形体气质

作为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不仅能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而且通过舞蹈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很好的表达出来。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们的身新得到很大的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独特的气质,学生们的审美意识也会不断的提高和增强。人们通过对自身仪容仪表的追求运用到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能够做一个灵魂的舞者,从而对艺术有全新的领悟。

二、我国高校的舞蹈课程的普遍情况

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舞蹈进行教学,因此要不断地开展各项舞蹈类的活动。舞蹈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舞蹈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增进信息的不断交流和文化的传承,能够让学生们以不同的高度去感受生活,从而产生对美感的强烈支持,能够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普通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舞蹈教育的改革。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近年来,各个高校都已经陆续开设了更多的舞蹈课程,比重也在不断地增加。虽然各个高校舞蹈水平不一致,但是把这些舞蹈课程进行分类,可以划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对没有音乐和舞蹈的专业课高校而言,音乐、舞蹈作为一门选修课出现在课程之中,学生们学习最多的是街舞和交谊舞,授课的时间为大约一个学期,一周课程主要设置在周六或周末,两节课程;另一类为

三、存在的问题

对于舞蹈教育的价值,长期以来没有从根本上得到人们重视。绝大多数人认为,舞蹈专业只是为了培养那些日后可能会从事舞蹈行业专业人员的培训。对一般同学来说,并没有实际的作用。舞蹈课程一直作为各个高校的选修课,各高校的负责人并没有意识到舞蹈的重要作用。从小学到大学教育,舞蹈都没有正视的被列入必学的课程之中。也有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之中增设了舞蹈教学的内容。但是从舞蹈教学的多元化角度来看,所谓的智能,就是舞蹈的能力,它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活动为智能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在对舞蹈进行学习的时候,也是在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舞蹈智能化的发展对体育和音乐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际交往和自我认识的过程中,舞蹈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人员表示,在舞蹈的诸多价值中,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对自我的认识和成长。在舞蹈的学习中能够让学生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在不断地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和成长。舞蹈教育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我国普通高校中,舞蹈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生源的基础太差。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对舞蹈相关的知识教育几乎是空白;少数的学生接触过舞蹈教育虽然是在学校所学的,但对舞蹈教育知识的了解是通过课余的舞蹈表演。这使得高校的学生在舞蹈教育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缺陷,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2.缺乏适合的教材。舞蹈教育过程中使用的教材是不规范的,就目前的状态而言,在我们国家还没有任何一本教材能够完全的针对各个高校所使用,在各个院校中的教材都是不统一的,有的选用的是专业的舞蹈教育教材,有的是根据自身的艺术实践所选用的教材,或者是将以往的节目重新翻版给学生。这些做法都是未尝不可的,但是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存在片面性和盲目性。

3.舞蹈作为一门辅助课程而言,教学课时的安排非常有局限性。在舞蹈教育真正落实的基础上,还会有其他活动对其影响。目前各个高校的舞蹈发展水平都是不统一的。有的高校有自己的舞蹈团队,发展相对成熟;而在有的高校中,舞蹈的普及范围依旧是狭窄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教育中都没有接触过舞蹈教育,因为他们从未上过舞蹈课程,舞蹈课程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门选修课,学生排练舞蹈是为了应付表演,但是这些单一演绎的舞蹈动作因为缺乏创新,通常情况下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对于那些发展较为成熟的舞蹈团体来说,排练舞蹈的目的也在于此。

四、现状分析与解决措施

本文研究的立足点(背景)是:传统高校舞蹈教学观念往往只是停留在辅导专业课教程,即针对性设置基本形体课,往往忽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民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且成为检验高校舞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而且高校舞蹈教育肩负着培育舞蹈专业从事人员的使命,其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在师资力量上也有一定的保障。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灌输式”教育方式,强硬的灌输给学生舞蹈知识、动作、技能等,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力。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洪流的不断前进,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高校舞蹈教学在师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革新,且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不断的提升学生与社会的接轨度,从而便于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对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论文浅析了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并为出现的问题寻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教育问题)

1.生源质量差。普遍我国高校的艺术生生源质量较差,舞蹈学生也不例外,在进入大学之前,面对压力重重的高考,为了获取较高的分数,顺利的进入艺术院校,在其教育方面,往往重视艺术动作的培养,忽视文化素质教育,且在高校录取分数上,艺术分所占比例比较大,导致重视形体忽视素质教育的现象出现。而且往往是集中一段时间训练,没有长期的舞蹈基础训练,甚至部分学生未经受过任何的专业舞蹈训练,在集训的时间段内,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及教育几乎为零,导致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较差,除此之外,这些学生的年龄早已经超过了舞蹈训练的最佳时间,身体的柔韧度以及软开度不够,甚至未曾开发,这样为高校舞蹈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

2.高校舞蹈教学重视理论传授,忽视舞蹈技能培养,舞蹈训练的排课时间短。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在舞蹈实践课上的安排比例比较小,每周大概只有一个课时,也就是两节课的时间,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舞蹈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舞蹈技能的掌握,也不能有效地使学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会逐渐的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不利于高校舞蹈素质教育的发展。

3.课程结构不合理。高校舞蹈教学应该是以舞蹈实践为重,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舞蹈教学依旧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往往设置了大量的理论课程,在教材上也是大篇幅的理论知识,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舞蹈案例以及活动设置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学生舞蹈综合素质提升的需求。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问题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列举。

(二)问题的解决策略

1.保障生源质量。国家教育相关部门应该调整高考,建立舞蹈形体与文化素质同等重要观念,合理的分配艺术分和文化分。对喜爱舞蹈,有意愿进入高校学习舞蹈的学生,应当端正其学习理念,从小训练基本功,不能为了应付高考而去参加所谓的集训,保障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从小感受舞蹈的魅力,高校在招生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片面的衡量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之前,在其教育方面,要准确的把握社会发展需求,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素质的人才,从而保障生源质量。

2.明确教学目标。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培育高素质、高技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便于学生毕业就业的复合型舞蹈专业人才,并且要不断地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锻炼方式,如上岗前参加综合素质培训、进修等,树立理论服务与实践的教学观念,重视实践教育。除此之外,教学目标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也就是与时俱进,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既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又要满足学生内心需求,即在满足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制定出有利于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

3.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目前,我国的高校舞蹈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过于理论化,比较枯燥乏味,因此,为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增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将过于死板的理论知识转换表达方式;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舞蹈魅力,学生通过观看、欣赏舞蹈表演,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审美情趣,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铺垫。除此之外,加重舞蹈实践课程比例,能够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从而不仅优化教学内容,而且能提升教学质量。

4.合理安排课程。课程的合理设置,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保护学生的内在需求。舞蹈实践课的比例必须增加,可以每周进行3次舞蹈实践,且实践的形式和内容不同,可以组织学生或学生自己组织舞蹈队进行舞蹈表演(包括舞台剧、唯美的伴舞、舞蹈形式的音乐剧等),可以邀请舞蹈专家、教育家、人民群众进行观看、赏评,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及时更正学生的缺点,通过一次次的检验、磨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以及心理素质,为舞蹈素质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5.丰富教学手段。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且这种教学方式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如今,我国的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为我国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条件。因此,单一的教学方式要改变,且要不断的丰富教学手段,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无时空限制、视频、动画、语音等优势,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如在理论课上,对于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理论知识点,教师可以事先调查相关资料,将其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利用网络视频的解说,简化理论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加高效、优质的理解掌握知识,并鼓励学生自主讨论研究,将其融入到自身的五大训练之中,从而转化为舞蹈实践的内在动力,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能够加深理论知识点的渗透,从而保障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在舞蹈实践课上,教师可以借鉴网络视频的优势,改变传统的舞蹈动作,融入新的舞蹈形体元素,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恰当的配乐,使得学生集中精力融入到实践学习中。除此之外,学生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之后,可以为学生创设或提供一些实地演出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舞台掌控力、心理素质等,这样能够有效的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6.加强师资力量,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师资力量是教学成效的重要保障因素,师资力量的强大与微弱,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作为学生的标杆,其素质的高低影响学生素质培养。因此,为了有效地实施高效舞蹈素质教育,必须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教师上岗前,均要进行综合素质摸查及培训,上岗之后,学校要为教师搭建更多的综合素质拓展平台,如定期开展交流会,教师之间进行密切的交流,传授教学经验;创设培训班,要求教师审视自身能力和素养,及时纠正教师存在的问题等。可以聘请社会上专业的舞蹈家担任教学工作,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取社会信息,掌握社会发展对舞蹈专业人才的内在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目的、方法等,这样不仅能够补充教学力量,而且能够与社会发展及时接轨,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同时有利于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且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能够全面的带动全民素质的提升进程,对我国的整体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总之,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对症下药最为关键,准确的把握问题,循序渐进的改正,才能推动其质变。

五、结束语

小学舞蹈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多国高等舞蹈教育模式比较

一、美国舞蹈教育模式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便陆续开设了学士和硕士学位,40年代就有了博士学位。因此说,美国是舞蹈教育大众化起步较早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90年代起,进入普及阶段。随着政府资助比例的逐年上升,美国公民得到了普及性舞蹈教育。在美国高等艺术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舞蹈教育作为辅的国民素质教育手段,被名正言顺地列入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之中。进入21世纪,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美国更是把舞蹈与科技融合起来,把许多原本虚构的想法变成了现实,使舞蹈迈入了新纪元。由于美国舞蹈教育起步早,发展快,所以分科较细,包括专业的舞蹈教育、师资类舞蹈教育、高科技舞蹈、大众舞蹈教育,以及包含舞蹈的艺术文化教育等。美国的高等舞蹈教育打破了单一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多学科交叉学习并以大量的理论知识作为根基,体现了综合培养人才的目标。

美国没有悠久的舞蹈文化传统,舞蹈资源多来自欧洲与拉丁美洲,代表性的舞蹈主要是现代舞、现代交响芭蕾舞及美国土风舞。美国的现代舞是20世纪初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现代文艺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它宣扬人性、破除羁绊,不断更新自由的舞蹈风格,吸纳了不同层面的人士参与,客观上推进了舞蹈的大众化进程。

具体来说,美国的芭蕾学校旨在培养不同层面的舞蹈演员,学习的课程主要有:技巧课、特殊舞蹈、双人舞、话剧、普拉提(一种集瑜伽、舞蹈、体操的身体训练)以及现代舞。毕业生大部分去纽约市立芭蕾舞团。此外,纽约市的朱利亚德学院舞蹈系和纽约州立大学珀切斯分院舞蹈系这两处,也以培养高、精、尖的舞蹈表演演员为目标。

美国高等舞蹈教育大众化较突出的学校代表为NBU(杨伯翰大学)。NBU大学是美国文科名校,也是一所宗教大学。在这所著名文科大学里设有专业舞蹈教育和公共舞蹈教育两个学科。专业舞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演员、教师,所学的课程主要有芭蕾基训、现代舞、编舞技法、瑜伽、国际舞蹈史、音乐史、舞蹈研究、20世纪音乐、解剖学、运动学、美学、社会学、即兴创作、作曲、制作等。NBU的公共舞蹈教育是面向全校学生进行的普及性教育,课程以俱乐部的形式安排在每天中午的两个小时里,学习具有美国风土特色的交谊舞。舞蹈俱乐部对学生的个人条件不加任何限制,不论高矮、胖瘦、健全、残疾的学生,只要对舞蹈有兴趣就不拒之门外。公共舞蹈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精神,不歧视残疾人,强调人人自由、平等的思想。这个理念也深深灌输于美国高等舞蹈教育中,深刻体现了艺术大众化的社会现象。

美国的高等舞蹈教育也是发展比较顺利的国家。除了国家对人才培养战略政策支持外,学费、募捐、捐赠等民间投入与政府逐年加大的资助,也使美国高等舞蹈教育的素质化、大众化发展得以实现。培养演员的美国芭蕾舞学校打破了单一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其课程设置体现了综合素质培养的理念。文科大学专业舞蹈教育除了开设芭蕾舞、现代舞、编舞技法课之外,更加注重多学科的交叉。理论学习比重较大,较宽泛,是一个既能掌握不同舞种技能,又能从事理论研究,更能自主作曲进行舞蹈创作的教育体系,也是体现高水平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模式。但唯一不足的是,美国文科大学专业舞蹈教育没有把美国土风舞和印第安人舞蹈以及美国黑人舞蹈融入教育体系中,实为缺憾。

二、法国舞蹈教育模式

法国是芭蕾舞形成与发展的摇篮,世界芭蕾舞通常用的术语多来自法国。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支持建立世界最早皇家芭蕾舞学校以来,萌芽于意大利的芭蕾舞种子就在法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经历五六百年历史的洗礼,法国舞蹈教育发展更加完善、成熟,不仅学校里有完整的舞蹈教育体系,而且法国政府制定了《舞蹈教育法律》,将舞蹈教育法律化。

在法国,舞蹈教育有四种形式:职业舞蹈教育、职业性舞蹈教育、学前舞蹈教育、更高层次舞蹈教育。这四种舞蹈教育形式彼此链接、环环相扣,从宏观角度来看,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舞蹈教育体系。

1.职业舞蹈教育以法国巴黎舞蹈学校、马赛舞蹈学校、尼斯舞蹈学校为代表,主要学习芭蕾舞和现代舞,人才培养目标为演员。

2.职业性舞蹈学校是专业与业余紧密衔接的学校。这些学校遍布法国各省各地,称之为业余音乐舞蹈学校。培养对象为小学生、初中生中具有舞蹈专长的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芭蕾舞、现代舞、爵士舞。学校采用淘汰制,有舞蹈才能的学生学习芭蕾舞和现代舞;对舞蹈有兴趣但才能不足的同学则学习爵士舞。初中毕业生中,有舞蹈天赋的学生可报考职业舞蹈学校,其他同学可将舞蹈作为训练形体与气质的业余爱好。

3.综合职业舞蹈学校的代表为国立音乐舞蹈学院。主要课程有:芭蕾舞、现代舞和舞谱。学习年限三年或四年。毕业生主要从事演员、编导和研究舞谱工作。

4.法国学前舞蹈教育是一种舞蹈启蒙式教育,基本是人体动律、舞蹈节奏的训练,主要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舞蹈教育。

5.法国更高层次的舞蹈教育类似于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或是说类似于MFA(艺术硕士教育)。这种高层舞蹈教育学校在法国有四类:培养芭蕾舞演员的国立舞蹈中心;培养现代舞演员的国立现代舞中心;培养舞蹈师资国家舞蹈教育学院与培养舞蹈理论研究者和舞蹈市场管理人才的巴黎第学舞蹈系。

法国舞蹈教育主要靠国家公立学校,以政府财政为主。法国经济发达,而且也重视舞蹈教育。从上述来看,法国舞蹈教育已呈全面铺开状态,从低到高,环环相扣,形成比较完整的舞蹈教育体系。不仅如此,为规范舞蹈教育事业,法国还制定了《舞蹈教育法律》,确立舞蹈教师资格证的考试,考试通过者才可以在芭蕾舞、现代舞、爵士舞这三个舞蹈领域内执教。同时还有一些硬性规定,如舞蹈教学场地基本设备要符合舞蹈技术需要:地板、镜子、把杆和防水设备等。获取舞蹈教师资格的标准是,除了要求学生专业技巧达到职业舞蹈院校的程度之外,还要求学生必须修满音乐基础知识、舞蹈史、生理解剖学和舞蹈教学法共600学时的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人体动作科学分析和人体动作训练的方法以及理清舞蹈与音乐的关系,能够独立承担不同层面的舞蹈教学工作。

重要的是,法国舞蹈教育是比较合理、完善、规范的教育体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也有不足,法国舞蹈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舞蹈教育的内容略显得单薄,未与其他学科联袂,人才模式仍停留在固守传统的基础之上。

三、英国舞蹈教育模式

英国是欧洲发达国家,高等舞蹈教育大众化起步早,并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成立了“全国舞蹈教师协会”,吸纳了各层面舞蹈教育人才,随着政府的教育改革法和全国教育科目表出台后,使有舞蹈才能的年轻人进入大学深造,接受高质量的舞蹈教育有了保障。英国舞蹈教育呈现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传统的职业演员教育,课程以芭蕾舞和当代舞为主;第二种是体育舞蹈,亦普及教育,所学的课程以国际标准舞为主。学生参加由“全国舞蹈教师协会”组织的考试可分别获得不同级别的教师资格证,通过者可担任不同层面的国标舞教学工作;第三种是大学舞蹈教育。英国大学舞蹈教育以培养舞蹈师资为目的,学习的课程主要有: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舞蹈史论、创作音乐、戏剧等,是一种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所学内容较为宽泛,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与同类相比,是较为完善的舞蹈师资教育的建构体系。

四、芬兰、丹麦、德国舞蹈教育模式

芬兰是欧洲较为发达的国家,但是其舞蹈教育素质化、大众化起步较晚,且只限定在儿童舞蹈教育发展方面。政府投资并出面组织从事儿童舞蹈教育的师资培训所学的课程主要有:芭蕾舞、当代舞和民间舞,而且均为初等水平,专业质量不高。丹麦舞蹈教育在丹麦文化部和教育部的经济支持及政策鼓励下,呈现出舞蹈教育全面铺开的趋势。其舞蹈教育为演员教育、师资培训和普及性教育。在丹麦政府支持下,丹麦于2000年组建了舞蹈教育协会,课程主要围绕教师资格所认定的科目,大部分科目与体育运动有关。

五、南非、日本、加拿大舞蹈教育

南非、日本、加拿大分别处在不同地域,其经济实力也不相等。但它们对舞蹈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及舞蹈素质教育、大众教育的发展速度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南非的舞蹈教育只限在小学、中学之中,而且是必修课。但是,由于南非教育界相对不够重视舞蹈师资的培养,因而造成中小学舞蹈教育课程均由非专业舞蹈教师来担任。因此,舞蹈教育质量不高,且只注重学生表演而忽视对其创作力的开发。

日本舞蹈教育与南非相同,中小学舞蹈教育基本由体育老师担当,这些体育老师曾在大学和私人舞馆接受过一些舞蹈训练,但所学科目带有局限性。此外,政府对国立大学舞蹈教育的投入极少,因此,日本国立大学及著名私立学校很少有舞蹈系科,演员的培养及舞蹈师资的培养均落在私人舞蹈学校中,因此,呈现单一化的现象。

加拿大过去为舞蹈的荒漠,虽然有享誉世界舞坛的高水平团体,但仅是演员培养模式的结果。目前,加拿大舞蹈素质教育开始得到政府的支持,但舞蹈教育课程在教学大纲中的位置尚不稳定,中小学教育体系中没有舞蹈课。职业演员的舞蹈教育以芭蕾和现代舞为主,普通大学的舞蹈教育课程以舞蹈编导为主,整体课程的内容不够厚重,再加之政府资助不足,师资培训及老师资格认证等没有及时展开,造成舞蹈普及教育的局限性。

通过多国高等舞蹈教育模式的比较,有些现状值得我们思考:第一,一些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舞蹈教育并大力普及舞蹈学习,让舞蹈成为大众娱乐的主要项目。他们不断丰富高等舞蹈教育的成分,使各种类的舞蹈教育分工具体、目标明确;第二,有些国家,其舞蹈教育现状,缺乏设备、师资、课程设计成为普遍事实,也成为了限制其舞蹈教育发展的客观条件。第三,舞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有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还不够重视舞蹈素质教育,舞蹈仅成为那些国家中少许人生活的偶尔娱乐,这反而导致了其国家人们经济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相互失衡。

总之,各国都在努力探索舞蹈教育的多元化模式,并以质量为标尺,使之体系日趋完善。美国舞蹈教育家安娜·格林·吉尔伯特很关注舞蹈普及教育,她说:“什么是舞蹈教育的倾斜点?……首先我们应该把世界舞蹈界的带头人都联系起来,并坚信要为青年一代提供有质量的舞蹈教育……通过艺术教育和政界人士的共同合作和努力,艺术有可能倾斜,世界范围内全面的艺术教育,将会改变艺术面貌以及社会的面貌,在二十一世纪,舞蹈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安娜·格林·吉尔伯特的呼吁回答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人类的文明进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作为艺术门类重要组成部分的舞蹈,在推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人们更喜爱用肢体语言来宣泄情感,于是,各国纷纷寻找适宜于本国的舞蹈教育模式,逐步从高等舞蹈教育过渡到大众舞蹈教育。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舞蹈教育凭借着悠久的舞蹈文化积淀,以强盛的势头迅猛发展。几十年以来,我国也摸索出了一些比较规范的舞蹈教育教学模式,如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代表的专业院校高等舞蹈教育;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师范类大学高等舞蹈教育;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综合类大学高等舞蹈教育等。

不过,我国的舞蹈教育体系内部机制循环也面临着压力,来自转型期的机遇与挑战要求舞蹈教育体系有机调整。中国舞蹈教育应努力在本土化氛围中优化教育资源,并借鉴一些先进国家的教学模式,使其适应中国艺术发展现状,更符合国民对舞蹈事业的要求。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持续的、不间断的探索,中国舞蹈教育必定会在世界舞蹈教育之林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四海编译.美国芭蕾教育掠影.转载于舞蹈.2004年第4期.

[2]郑慧慧.体验法国舞蹈教育.舞蹈.2004年第7期.

以上的文章内容小学舞蹈教育论文(精选5篇)就是小编最近整理出来的,查看更多教育论文 精选 舞蹈相关文章请访问360范文网。(本文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94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