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范文第1篇

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在动力。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创新的重要意义。创新是时代的呼唤,创新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创新也是个人自我发展的必备素质和未来竞争的前提。一个国家拥有创新人才的多少,将决定经济发展的快慢和科技进步的大小。当学生明白了创新的意义后,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创造动机和责任意识,自觉地为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和美好的人生去创造。

应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确定探究课题,自主探究,自主得出结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不论是学生探究的能力,还是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创新精神,都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逐步形成。

二、在搜集思考中求最佳

中学生已经养成一个问题连续思考并产生多种想法的好习惯。针对这一特点,教师拟定一个问题供大家讨论,集思广益,待大家充分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方法后,教师从中选择出共识,得出一个最佳方案,这种思考方法与学习方法的作用在于,学生讨论选择中都会提出有创见性的独特见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在热烈的讨论中迸发出创新的思想火花。这些设想与建议是地理课本中找不到的,是学生自己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创新意识思索出来的,也体现了学生集体的智慧。

三、将相关学科知识运用到地理教学中

作为自然学科,在地理学习中还要运用其他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相关学科知识并恰当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促使学生创造能力和多方面思维能力的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是对教材的补充和延伸,教师要有的放矢,恰如其分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打破常规求创新

现在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课堂上的知识转化成现实中的问题,以提问的方式讲授知识。这类问题的提出会使学生不拘泥于固有的思维定势,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摆脱了固定思路的束缚,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并有创造性地认识地理现象,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热情。教材中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是已知的、现成的,常常是一个答案。仅对教材中已有的标准答案进行记忆,思维会在定式化了的、封闭狭窄的、受到各种限制的单轨思路上发展而导致思维的刻板僵化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这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十分不利。教师要注意搜集克服思维定势的信息并设计独具匠心、激发学生探究心理、打破思维定势倾向的问题,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相反方向、不同途径去思索和探讨。

五、培养综合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思维类型,而是多种思维方式的综合。创新活动本身是一种探究活动,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包含着许多曲折反复的因素,因而需要有多种思维方式的参与。只有突破刻板思维的约束,综合灵活地运用多种创造性思维方法,才会有非同寻常的创造。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综合。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没有综合,认识不能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紧密结合的。

为此,地理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各种地理现象的分层剖析,将各个组成部分的特征辨析清楚,再加以综合概括,这样既能获得完整的知识,又能激发和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开拓学生视野,提高思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就必须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让学生将所学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地理课外活动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而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它是更广阔、更生动、更富有吸引力的大课堂。

综上所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相信,在高中地理中不断深化创新教学,一定会为学生开辟出一片创新教育天地,为21世纪培养出更多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论文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21世纪,知识创新及其创造性的应用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而其中,创新能力是创新教育的核心。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思索。

创新能力的培养关键在基础教育,学科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地理教师要不断探索教育规律,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适应地理教学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涌2006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学教育;

[2]秦彩军2004浅谈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教育实践与研究;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理形象思维;形象性;思维方法;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1-0240-02

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中要求在地理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同时,根据高考考试目标和能力要求,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更强调考查学生对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从所给的图表、数据、材料等提供的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断、归纳、预测;分析、说明成因;解决问题。地理形象思维能力是学生地理综合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利用地理图表,培养学生的地理形象思维是一个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学生综合能力形成的有效、快捷的途径之一。

目前人们对于地理形象思维的培养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一是由于形象思维具有形象性、直觉性、整体性、概括性等特征,在传统心理学中,一直把形象思维归于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认为形象思维一定要过渡的抽象思维。这些观点反映到理论方面,表现为对地理形象思维的内涵、方法、能力目标体系,以及两种思维结合的途径等都不是非常清楚。另一是认为表象就是形象思维,反映到教学中,表现为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直观教学混淆,形象思维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仅局限于图文结合的阶段,忽视教学中地理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只有澄清这些认识,才有利于推动学生地理形象思维的培养。

1.对地理形象思维的再认识

认知心理学把思维看作是人脑的信息加工过程,即:思维是人们借助于表象或概念,通过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进行信息加工的认知过程。它能从已知信息推断出未知信息。因此,学生的思维过程必然包括接受、存储、加工和输出信息的全过程。显然思维处于核心地位,它参与并控制人获取信息、储存信息和输入、输出信息。确立这样的观点将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地理观察力、读图能力训练效果不明显的难题。

从逻辑学和意识心理学为出发点的"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这个定义广泛地被采用,它既适用于抽象思维,也适用于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是人类的理性认识,它们都是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产生的。形象思维就是运用分解与组合、类比与形象概括、联想、想象等方法,对已有的表象和图形进行加工处理,用语言、图形和艺术形式表达思维结果的一种认知方式。它具有形象性、整体性、概括性、跳跃性、直觉性和情绪色彩。

由于形象思维最基本、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形象性,人们把它混同于感性认识,因此很容易根据感性认识要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理推出"形象思维一定要过渡到抽象思维"这个结论。事实上,形象思维既然叫思维,那它就应该具有思维的基本属性――概括性和间接性。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可以因工作的性质和思维习惯而高度发展,它们是平等的,不能说有高、有低。

发展心理学认为理性认识不一定都表现为抽象形式,如一些科学成果的图像表达如示意图、函数图像和几何图形等。形象性的认识也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如科技发明、艺术创作、建筑师和服装设计师的成果,是经过他们精心的思考和加工的结晶,难道能说这是感性认识吗?形象性和概括性是可以统一的。这样的例子在地理学中非常多,其中典型例子就是地图。地图是一个按比例压缩的客观世界的模型。在传递空间和环境信息方面比单纯的语言描述更准确,具有形象性、整体性和概括性。概括性和形象性的统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表达这些信息的符号、图形并不完全是地面事物实际形态的缩小,而是按照地物形态的基本特征加以概括,使其典型化,用规则图形表示。一些地面上没有明显形状的现象则多采用象征性的图形。这就容易使读者看到符号就联想到实际的形状或特征。其二,地图上所表达的地面状况是经过取舍和概括的结果,即制图综合过程。这种取舍和概括都不是任意的,要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制图区的景观特征,选取和强调主要的、带有规律性和典型性的,舍掉次要的、非本质的,在有限的图面上,以图形表示出制图区域的基本特征和制图现象的主要特点。因此地图上所负载的信息是有关研究人员对地理事物的特征和内在规律的认识,属于理性认识,是一种科学的概述。

2.地理形象思维的主要方法及培养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理思维;逆向思维;综合分析

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调整自身学习习惯,独立自主地学习地理,提高自己的地理应用能力,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在深刻理解人地关系、认识当前环境问题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教学改革地理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学科以其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基础性、实用性等特点,在能力培养过程中具备一定优势。地理知识涵盖内容广阔,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的综合,在适应解决应用性和能力型的命题设计中,具有潜在功能;在分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发展的问题中,都离不开有关的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在教学中要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对生产、生活、社会、科技等方面的联系,这是当前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地理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早在70年代末已提出,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曾在1983年于洛阳召开过有关培养能力的学术年会,在促进地理教学功能的转变,从传授知识到知识、能力、思想教育三者并重,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991年《中国考试》第三期曾发表当时教委副主任何东昌同志的一个批示:“高考应注意考查能力”,后来《中国考试》还出了增刊,谈各学科能力培养的有关问题。可惜在1993年后地理学科在高考中取消了,在学科内培养能力的问题受到一定影响,当然也有很多教师在探索教学改革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今天地理学科在高考改革中恢复了应有的地位,有了发挥自己优势与潜能的机会,如何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以适应新的需要,就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了。

二、地理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现代地理教学与传统地理教学的重要差别之一,就在于现代地理教学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几年高考文综卷主要注重对地理基础和主干知识的考察,尤其突出对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考查,可见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然而在现实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欠缺,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做法:

(一)情景教学,设置疑问,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由于地理教学内容时空广远,各种尺度的地理空间内差异都很大,推理能力对地理学科十分重要,培养难度也较大,容易出现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提问要有层次、难易适度、有趣味性,要提示学生如何去想,指出解题思路。提问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把所学知识转化为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中,进而引入问题,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问题”本身所包含的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养成读图、用图的习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地理教学中用到的图像类型非常多,在各学科教学中是最突出的。地图是地理学科独特的图像,是学好地理的最有效办法。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看图的方法,从地图上发掘并获得信息,从而去直接或间接地解决问题,还要教给学生把学到的地理知识转换成图形的技能,使学生养成图文互换的习惯。要形成熟练准确的图文转换技能。根据实际需要,宜图则图,宜文则文,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综合分析能力。

(三)注重课堂讨论交流,培养地理判断性思维的能力

针对学习中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可以邻座、分组、全班讨论,共同探讨,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在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时应注意,准确地选用地理概念,正确把握概念之间的关系,要辩证地看待地理教学过程中的判断避免判断的绝对化,在地理教学中也可以用错误判断案例,来提高正确的判断能力,增强对判断失误的免疫力。

(四)组织校外活动,拓展活动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空间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过程中具有优势的智能培养任务,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多尽量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地理空间能力所依赖的不是空无一物的几何空间,而是大千世界多姿多彩的地理空间,充满各种地理事物和空间关系,是人类生活的环境。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应始终与周围空间相联系,使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大自然,把课本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在实践中的用处,从而增强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五)灵活运用,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范文第4篇

一、 培养学生能力必须以学科知识为基础。

学科能力是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现实的具体的学科能力总是与一定的学科知识结构相联系,所有学科问题的理解、推理、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过程的展开必须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离开了学科知识,就会成"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然而知识的积累,不应理解为知识的简单叠加,它所追求的是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当一个个单项知识经过积累和发展,升华为能力的前提条件便具有了。因此,掌握政治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极为重要,培养学生能力必须以掌握学科知识为基础才能得以进行。

二、 重视概括能力的培养

所谓概括,是指在思维上将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事物或将某种已分出来的一般的共同特性结合起来。一切学科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以概括为基础,学生的学科能力正是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基上通过概括化而形成的。可见,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灵活迁移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他们以大量感性材料中提炼中心内容的归纳综合能力,并逐步提高其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 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就其品质来说,包括思维的清晰性、缜密性、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灵活性等。它们体现了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个性差异。我们说要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等思维能力,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作为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突破口,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研究反复实践,大量质疑和释疑。例如,可以选择概括性和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或材料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清晰性,缜密性和深刻性;选择能进行发散、逆向和迁移的内容设置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和独立性等等。

四、 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提高政治课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力,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科学驾驭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找准教学内容与培养思维能力的结合点。要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一切信息、资料、书籍、教具、媒体都可以做为教材,即“大教材”)中包含大量可资利用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优质资源。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许多知识,本身就是人类科学思维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人类的科学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把他们挖掘出来,并结合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使其融人学生的思维中,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课实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培养学生归纳和演绎相统一的思维方法

科学认识是一个由个别到一般(归纳)、又由一般到个别(演绎)的反复过程。政治课教材的编写采用了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是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这些思维方法的有效资源。这些思维方法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能力的重要方面。

l、归纳方法是从个别或特殊的事物概括出共同本质或一般原理的逻辑思维方法,其目的在于透过现象认识本质,通过特殊揭示一般。其基本步骤是: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抽象概括。

高一《经济常识》与现实经济生活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较强这个特点,有利于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思维能力:

案例:认识价值规律。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t)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条件调查统计某几种生活用品或其他商品在较长时间(一年以上)的价格变化。

(2)要求学生对调查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取舍、归类、列表、分析价格变化或不变的原因。

(3)要求学生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

这样学生从生活中可感知的事实、现象出发,逐步认识抽象的价格规律,这种学习方式和认知方式,符合认识发展的规律,比单纯的课堂讲授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其效果更是死记硬背所不可及的。

2、演绎是根据一类事物具有的共同属性、关系、本.质来推断该类事物中个别事物也有此属性、关系和本质的思维方法和推理方式。

演绎作为逻辑证明的有效工具,由于它周密的逻辑规则,使得推理明确而严密,反驳确凿而有力,具有不可抗拒的逻辑力量,引导学生以此作为逻辑证明工具,必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思想政治课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的教学,常常是培养学生演绎思维的有利教学时机。

案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学中,可进行这样一段推理: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竟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经济是市场经济。

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所以,必须实行依法治国.、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和鼓励公平竞争护主义,反对人治,反对闭关自守,反对不公平竞争和地方保

3、因果联系归纳思维

因果联系归纳法就是要尽可能多地枚举引起一事物产生的原因(或者尽可能多地枚举一事物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探索事物的因果联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重要使命之一。平时教学实践中的“为什么”、“意义”、“作用”之类的思考便是这种思维方法的运用。

案例:分析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的原因:既要考虑生产力方面的根本原因,又要考虑所有制结构的直接原因,还要考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既要探究其对生产力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还要探究其增强企业活.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探究其有效防止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作用;也要考虑实践上的原因。这样才能深刻领会和把握我国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也可以通过做练习题培养启发学生的这种思维。

案例:(不定项选择题)2002年,中国吸引的外资达到500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外商把中国作为理想的投资地,这是因为(ACD)

A、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B、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C、中国是有潜在的巨大市场D、中国的人民币汇率稳定

(简析:一个地方成为理想投资地,最重要的理由是投资环境和投资回报。ACD三项是良好投资环境和较高投资回报的条件,B项不能作为理想投资地的理由。

二、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的培养

分析与综合是抽象思维的基本方法。只有对事物各种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一而真正的认识事物。只有对事物各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地认识整个客观对象。

1.、分析思维方法的培养

分析方法大体上有四个层次: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和系统分析,是思想政治课最基本的思维方法之一,也是思想政治课学科能力的重要内容。

(1)明确分析内容

分析的目的在于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为此需要分析事物的各种矛盾,分析不同过程、不同阶段矛盾的各个方面的特殊性。

引导学生对事物的各个因素、方面、属性等进行分析。

案例: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分析两个基本要素: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对宏观调控的分析,必须考察其具体手段即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引导学生对事物或现象在时间发展上进行分析。

案例:认识货币的产生,必须分析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即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出现一般等价物—金属货币的产生;分析货币的发展,须将其分解为自然状态的货币—铸币—纸币—一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掌握分析程序。大体分为以下三个环节:解剖整体、研究部分、寻找联系。

解剖整体,即将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包括空间部分,时间部分,各个方面等)。

研究部分,即深入分析各个部分的特殊本质。如深人分析市场机制的内涵、外延、地位、作用、优点、弱点等。寻找联系,即进一步分析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如找出计划与市场的内在联系。

(3)把握分析要点。所谓分析要点,就是部分不同于整体的特点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相互区别或相互联系的特点。它常常是时空的分界点一、状态的突破点、因素的区分点或联系点。寻找合理的分析要点是对整体进行分析的依据,是运用分析方法的关键。

2、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所强调的角度不同,但都是重要的思维方法,“认识了部分才能更好地认识整体”和“认识了整体才能更好地认识部分”是同一个原则的两个方面,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辩证结合,它们的主次关系也是随着人们认识的发展而相互转化的。要完整地认识客观事物,是一个反复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的过程,是在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中不断完善的。

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做分析说明题和论述题,也是培养启发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思维的有效方法。

案例:论述题

运用经济常识回答

(1)上述两个表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应当如何认识这些现象?

思维培养精讲:

解答问题(1):要求分别对两个表的数据进行分析与综合。对表1:从纵向分析,可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人水平大幅度增长”的结论;从横向分析,可得出“城镇居民收人的增幅大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有较大差距”的结论。对表2:从具体数字,可得出“城市居民家电类产品的消费量已趋于饱和”的结论;从横向分析对照,可得出“农村居民家电类产品的拥有量还较少”的结论。

解答问题(2):要求对两个表中的数据以及在问题(1)得出的结论进行综合。对照表1和表2,寻找两个表的联系和表2所反映出的问题的原因,可得出“对家电产品的消费量与收人水平高低密切相关”的结论;综合表2及注释内容,可得出“目前家电产品在农村的普及率远未达到1997年城镇水平,家电产品在农村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的结论。综合表1、表2及注释内容,可得出“要开拓农村家电产品市场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结论。

政治科学科内综合以及政治科、历史科、地理科三科知识的综合,也是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思维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智力与能力的突破口”。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但中学思想政治课多年来受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在思想政治课方面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充分的发展。表现在学习和解决问题时,存在思想上的惰性,懒于思考,等靠思想严重。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政治课教学的形象和意义。

以上的文章内容高中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精选5篇)就是小编最近整理出来的,查看更多高中地理 培养 精选相关文章请访问360范文网。(本文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98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