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建设成效(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班级建设成效范文第1篇

一、准确理解班级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班级文化?所谓班级文化,就是班级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同学接受与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活动准则以及其他可以教育、规范、激励学生的价值与制度体系。

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以由浅入深地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班级物质环境文化,是指班级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环境。如班徽的绘制、口号标语以及名人名言的布置等。班级的物质环境能够迅速为学生提供视觉刺激,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表层班级文化。二是班级制度文化,包括班级的组织结构和班级的管理制度,是精神文化的产物。三是班级行为文化,是指在师生中形成的拥有共同理想、信念的行为准则和做事方式。四是班级理念文化,也是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是在班级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师生共同持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班级文化建设的成败,关键取决于班级理念文化(精神文化)是否成熟,它是班级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效,把思想品德课的相关教学内容渗透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去,关键在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的确定。

二、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相关内容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

如前所述,班级文化建设的成败,关键在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的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是班级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那么,班级文化的软实力又是什么呢?班级文化软实力就是班级理念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度,就是班级理念文化发挥作用的程度。通俗地讲就是一种“氛围”,也可以概括为一个字:“场”。笔者相信,被班级师生高度认可的班级理念,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磁场,这种磁场虽然无法被人们看见,但只要进入班级,就进入了这种氛围和“场”,同学们的心就会被紧紧地吸引到一起,产生一种强大的合力和共同向上的力量。我们把这种根源于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的看不见的力量称作班级文化软实力。那么,如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形成这种“场”,从而有效提升班级文化软实力呢?实践证明,密切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相关内容,确定能够被班级师生高度认可的班级文化建设理念非常关键。

思想品德课中有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的基础,是提升班级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正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述的那样,班级文化建设也特别需要一个共同理想来凝聚力量,需要一种精神鼓舞斗志!笔者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在班主任工作中坚守一种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强烈的目标意识,全力以赴的向上精神!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笔者在历届班级工作中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在理念确定后应该怎么建设班级文化呢?

三、引导学生制定班级总体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营造班级文化的浓厚氛围——“场”

班级总体目标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共同理想。有效的班级目标能凝聚全班的力量,形成浓厚的氛围——“场”,从而把整个班级团结在一起。为保证班级目标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必须处理好班级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关系。

班级建设成效范文第2篇

学风是高校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一所大学的灵魂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班级和宿舍为主阵地,通过加强班级建设、宿舍氛围培育,达到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的浓厚风气,以此来感染、影响和鞭策学生,是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班级宿舍建设;学风建设

班级和宿舍作为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其环境和氛围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下面以怀化学院通过将班级和宿舍建设作为两个主阵地”,以积极营造良好的班风和舍风来加强学风建设为例,从两个阵地”学风建设的目标、思路、方法和内容等方面来探讨班级、宿舍建设,促进学风建设。

一、两个阵地”学风建设开展的主要目标

怀化学院以班级和宿舍建设为主阵地,通过加强班级建设、宿舍氛围培育,达到营造一种比、学、赶、帮、超”浓厚学风,以此来感染、同化、影响和鞭策学生,促进学校学风建设发展。学风建设目标包括:一是加强班级建设,促成良好班风形成。良好的班风对每一位学生有着积极的鞭策、激励作用,两个阵地”学风建设通过全力打造向上、浓厚、和谐稳定的班级风气,引领学生健康成长。二是营造宿舍氛围,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宿舍氛围与宿舍成员的专业学习、行为养成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联系。两个阵地”学风建设通过构建宿舍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三是班风舍风奠基础,学风建设铸新篇。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任务,既要在宏观上建立长效机制,也要在微观上激活各要素的积极作用。两个阵地”学风建设以培养良好班风舍风为出发点,以点及面,通过构建班级和宿舍的常态化建设模式,推动学校学风建设。

二、两个阵地”学风建设开展的思路

2012年以来,怀化学院两个阵地”学风建设逐步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阵地”四项建设”的开展思路。一个中心:以营造良好学风为中心;两个阵地:以班级建设为阵地,以班风促学风,以宿舍建设为阵地,以舍风促学风;四项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活动建设。

三、两个阵地”学风建设开展的实践方法

第一,以营造良好学风为中心。怀化学院两个阵地”学风建设贯穿于活动总体构思、思想宣传引导、具体实施过程、交流总结经验各环节。4年来,组织校级活动21次,系(部)级活动150余项,树立和表彰各类典型376个,受活动直接影响的学生累计达到3万余人,培育了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校园氛围,打造了务实、活跃、创新、和谐的学习风气。第二,以班级建设为阵地,以班风促学风。从某种意义上说,班风是学风的缩影。怀化学院先后开展了学风优良示范班和学风优良标兵班评选、我的班长我的班”展评、班级建设论坛等活动,编写了《班干部工作指南》等教材。围绕学风建设这个中心,规范了班级建设的内容,提升了班级建设的内涵,树立了班级建设的典型,引领了班级建设的方向。第三,以宿舍建设为阵地,以舍风促学风。怀化学院先后开展了宿舍文化节、百佳文明宿舍、百家学习型宿舍。活动与学风建设、校园文明建设、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为学校学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两个阵地”学风建设开展的内容

(一)制度建设

学风建设具有长期性,单靠一两个会议或者文件无法保证成效。两个阵地”学风建设以贯彻落实《怀化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十条意见》为根本,通过学生基层班级建设的活动实施方案构建班级、宿舍建设的整体框架,以《怀化学院学生班级建设条例》《怀化学院学生宿舍管理条例》等文件为依托,形成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健全的制度体系,确保学风建设的正常进行。

(二)组织建设

班级建设要坚持以班级党支部(党小组)、团支部和班委会为学生工作的基元,明确党支部(党小组)、团支部、班委会的工作职责,发挥各类组织在班级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注重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提升他们的自身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

(三)文化建设

两个阵地”学风建设注重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包括建立班级宿舍学生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建设等,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精神文化建设包括创建班级口号、宿舍公约、班训、班徽等形象文化,开展有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培育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浓厚的学习气氛。

(四)活动建设

两个阵地”学风建设注重活动平台的搭建。4年来,建设体系和平台进一步完善,优良学风标兵班和特色宿舍评选已成为重点工作。学校对各系(部)开展的班级、宿舍建设活动给予大力支持,活动的品牌效应突显,切实有效地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向心力,塑造了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班级风气。

作者:焦音凯 单位:怀化学院

参考文献:

[1]南江辉.关于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1247-1250.

班级建设成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班级建设管理 网络平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班级是高校重要的施教和管理阵地,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及其他各种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思想活动和思想交流所依赖的集体。在学校层面,班级是学校进行有效纵向管理、实施有序教学组织的主要基础; 在学生层面,班级是大学生接受素质教育、加速社会化的主要环境。科学、有效地开展班级建设管理,有助于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教育超重压力,充分发挥高等教育资源的最大功效。但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继续深入,高校班级观念有所淡化,措施有所弱化,功能有所退化。针对此种情况,高校学生工作者必须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措施,以强化班级建设为目标重构班级建设管理的全新工作体系。

一、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突破困局的可行性选择

(一)高校班级建设管理“三大”困境

一是信息衰减。目前,高校普遍采用“学校―辅导员―班干部―班级成员”信息传递模式向学生个体传递信息。但是,信息传递载体以口头为主并且传递层次过多,极大地影响了信息传递的真实度和准确性,容易导致信息失真甚至信息失效。二是沟通不畅。由于高校弹性学分制的实行,“同班不同学”的现象一直客观存在,使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普遍缺乏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三是管理缺席。由于工作压力和工作难度的加大,辅导员无暇顾及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班级建设管理,辅导员大多将班级建设管理工作委派给班级干部。

(二)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突破困局的可行性选择

面对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的困局,基于网络的班级建设管理平台应当成为一种可行性选择。一是网络管理平台能够突破管理层次的障碍,真正实现“点对点”的信息传递,绝对保证信息传递的真实度和准确性。二是网络管理平台能够克服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班级成员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深入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三是网络管理平台能够为班级成员营造虚拟的“网上班级”,引导班级成员全面参与到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中来。四是网络管理平台能够为辅导员提供有力帮助,使辅导员能随时随地了解班级情况,精确掌握班级各方面的即时数据与历时数据,准确把握班级的当前状态和发展情况,以便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班级建设管理工作。

二、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网络平台的构建思路

高校班级建设管理平台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对与班级建设管理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整体数字化处理,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对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形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与统一的权限控制的班级建设管理工作平台。

(一)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网络平台功能实现模块

基于网络的高校班级建设网络管理平台包括会员注册管理、信息与管理、班级日常事务管理、班级创优业务管理以及搜索引擎五大基本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图1 班级管理平台主要功能模块

一是会员注册管理模块是班级建设管理网络平台的底层架构,用以注册生成虚拟网络班级; 二是信息与管理模块为各班级提供良好的立体式展式平台,每个班级可通过独立的班级子网站班级基本信息、新闻信息、优秀事迹以及班级相册等; 三是班级日常事务管理模块以网络化手段实现班务公开化、班费公开化以及资源共享等班级日常事务管理操作; 四是班级创优业务管理模块实现高校先进(优秀)班集体评优工作的方面积极争先创优; 五是搜索引擎模块对各类信息和数据进行有效整理归类,支持各级用户根据自身权限的不同进行信息检索。

(二) 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网络平台用户设置层次与管理范式

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网络平台核心主体是自然班级。按照现有高校班级管理的基本状况,基于网络的高校班级建设管理平台设立学生工作处用户、院系用户、辅导员用户、班级管理员和一般班级成员五级用户层次。五级用户围绕班级中心,对班级产生指导、监督、管理等有效作用,可以促进班级的建设和发展。

学生工作处用户层次主要负责平台的系统管理维护和班级建设指导监督; 院系用户层次对本院系内的班级按专业、年级进行统一规划性管理; 辅导员用户层次主要负责所管辖班级的工作指导、监督管理、日常事务处理以及班级创优业务的受理等; 班级管理员为班级管理平台的主体用户,全面开展班级建设工作; 一般班级成员可全面参与班级建设,并对班级工作的开展进行民主监督,如图2所示。

图2 管理网络平台

通过建立班级建设管理网络平台,将班级管理网络化、系统化、快捷化,拓展班级管理的空间和深度,大大提高了规范班级管理和实施班级考核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三、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网络平台特点验证与延伸效果

(一)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网络平台特点验证

成都某所大学自2008年研发并启用班级管理系统以来,完整实现了班级建设管理等五个方面的主要功能:一是实现了对班级各方面信息的适时采集和管理;二是为每个班级提供了展示班级风采的网络空间;三是辅导员和导师能适时、有效监督和审核所管理班级的工作情况;四是各院系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适时查询各班级详细情况;五是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辅助决策支持。从系统运行过程来看,基本达到了系统预期设计目的。

(二)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网络平台延伸效果

基于班级建设管理网络平台的班级建设管理工作,尤其是在开展创建先进(优秀)班级活动、实施班级考核制度与措施两个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条理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绩优更加明显,切实推动了班级建设管理。一是基于班级建设管理网络平台,开展创建先进(优秀)班级活动,推动班级管理标准化。再次,要求从班级思想教育、学风建设、班级管理、班级活动开展、班级特色与创新六个方面提出创建计划。最后,要求各班级在创建过程中,逐步完善符合本专业实际的班干部选举、班会、班级活动、班费使用等规范化制度。学校从“四个结合”的角度出发,建立科学的班级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班级评优相结合,将考核标准与创建目标相结合,将考核过程与创建过程相结合。通过科学的考核,有效地调动各个班级参加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在创建过程中的创造性。

四、构建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网络平台的现实意义

班级作为一个集体,是大学组织功能开发与拓展、教师与学生进行教育信息交流最基本的平台,对大学生能力发展和潜能开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班级建设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积极构建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网络平台的实施与开发,不仅合理规避了传统模式中高校班级建设管理中客观存在的明显弊端,而且还拓展了以班级为主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模式,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化内涵与拓宽渠道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班级建设成效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组织认同; 组织文化; 凝聚力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8-144-002

依托班级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实质是充分利用班级文化这一载体,通过班级文化的导向、约束、熏陶等教育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健康、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托[1]。

近年来,苏州大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班级的学生人数显著增多。在庞大的班级组织中,形成亲密团结的同学关系和昂扬向上的文化气氛面临新的挑战。在班级管理中加强班级文化的建设,提高班级成员对班级组织的认同感,能有效地促进班级成员集体意识的形成,并内化为个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本文通过分析班级文化与班级凝聚力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助于探求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有效途径。

1.组织文化与组织认同

1.1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尚无统一定义,综合诸家观点可归结为: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所共同拥有的使组织区别于其他组织的价值观体系,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起指导作用。其由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特有文化形象。其中,价值观是其核心要素。

1.2组织认同

组织认同是指组织成员在行为与观念诸多方面与其所加入的组织具有一致性,认为自己在组织中既有理性的契约和责任感,也有非理性的归属感和依赖感,以及在这种心理基础上表现出的对组织活动尽心尽力的行为结果。

1.3组织文化与认同的关系

组织文化对组织认同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组织文化具有内外两种功能,一是内部整合功能,组织成员会发展出一种集体认同感并明了该如何有效地一同工作;二是外部区分功能,组织文化作为组织成员的共有价值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从而将自身的组织与外部其他组织加以区别开来,确认并增强对本组织的认同感。

另一方面,培养和发展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有利于组织共同文化的深化。组织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一旦产生,就会心甘情愿地把组织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当作自己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从而形成和深化组织文化和意识,即广泛共享的信念、价值观有助于组织成员之间达成共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进而对组织认同和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2.班级组织文化与组织认同

2.1相互作用

班级作为组织的一种形式,其文化的构成与内容同样符合组织文化的特点。

首先,班级文化的教育功能是通过环境布置、活动计划与实施、人与人交往、兴趣培养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帮助学生形成价值观念、道德情感与意志、班级舆论与氛围,培养和发展智力与非智力水平,增强审美意识与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班级文化在其形成的过程中,让彼此亲近的学生或师生之间产生了归属感觉,彼此形成认同。

其次,班级文化的社会功能是使学生在班级的独特文化生活中,并通过班级文化中的有效互动实现个体的社会化。通过发挥制约和示范、凝聚和导向、平衡和保障、激励和创造功能,在学生求学与做人的过程中实现由他律转向自律。在班级文化对价值观的选择、扬弃和创造中,使班级成员共同价值观逐渐得到认同,形成主流精神与班级氛围,进而产生思维与行为定势,形成学生性格。在对班级文化内容的创造中,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关系,形成信任维度,促进认同。

2.2实现方式

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而精神文化建设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对于班级文化的物质文化,广义上是指班级成员存在与创造的一切物的因素的总和,包括各种设施与教室布置所形成的环境。狭义的班级文化的物质文化,仅指班级中的各项设施。其中教学设备的配置和教室环境的布置,通过必备基础设施和教学辅助设施的配置,优化教室环境,都可以促进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班级价值观,在班级文化中属于精神文化的深层次内涵。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形成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这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基础。也只有为全体成员认同并遵循,这种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班级文化才能变成无形的精神力量,使班级成员有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思想作风,一致地为实现班级的目标而奋斗。班级价值观的形成,是班级中的全体成员在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价值认同,它的形成也是有一定的过程的。

班级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为班级舆论、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的建设。一个班级的制度文化的形成,要经过“树立――服从――同化――内化”的过程。在制度文化的“树立”过程中,由学生们充分公开讨论后确立;在“服从”阶段表现为各个成员在班级舆论的压力下,表面转变自己的思想与态度,服从群体的规范准则,这种服从并非自愿,但班级里的榜样的示范作用与舆论的压力,会使个体出现规范所要求的行为,此时,应多表扬学生的个体行为,促进从众和模仿行为的出现;在“认同”阶段,个体把群体规范、舆论吸收过来,在心理上与之趋向一致,此时教师要保持对学生行为评价的公正性,促进学生的认同感;在“内化”阶段,个体已经开始把自己认同的东西与自己的心理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变为自己的价值而并入价值体系当中。建设班级的活动文化,必须注意四大原则:首先是“主体性”原则,即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参与策划活动,让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其次是“发展性”原则,即活动要能激活学生的身心系统,有效地促进发展。三是“社会性”原则,即活动要能够将学生的学习生活与一般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校内也与社会紧密结合。第四是“多样性”原则,即活动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样才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

3.苏州大学班级组织文化与认同分析

3.1意义

近年来,随着苏州大学办学规模的扩大,各班级的学生人数也有较大规模的增长。以笔者所在的社会学院2010级劳动与社会保障班为例,班级66人的规模,大大高于一般的高校班级规模,甚至远超一些中学班级规模。在如此庞大的班级组织中,若想让班级成员自发地形成亲密团结的关系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在班级管理中加强文化建设,引导班级成员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大班级的凝聚力。

使每位班级成员都积极融入班级、支持并参与班级活动的认同感,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的作用必不可少。班级文化具有很强的凝聚力量。班级成员在班级这一生活空间创造出具有自己班级特色的独特文化,使班级文化成为班级成员共同价值取向、心理意识、文化习性的体现,从而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和班级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起到了集体教育的作用[2]。

3.2现状

理论上,规模较大的组织很难自发形成凝聚力和认同感,而实践也证实了这一点。以笔者所在班级为例,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同学们往往结成亲密而小型的团体活动。这种团体通常只有4-6人,在生活方式、兴趣偏好等方面有极强的相似度,经常集体行动,互相维护成员的利益,内部认同感很强。然而以整个班级为单位观察,发现同学在班级集体活动中的积极性很低。春秋游是极为鲜明的例子,6学期中,班级仅举办过2次,且参与率均不超过40%。这表明在没有下意识建设班级文化、以此提高班级凝聚力的情况下,同学很难自觉形成对班级的认同感。

另一方面,在面对较松散的班级关系时,老师和同学也很少意识到依靠建设班级文化来解决的重要性。老师往往采用劝说或依权威施加压力的方法督促同学参与班级事物;班委常假以学校或学院的名义对同学进行强迫。这些方式总是治标不治本,故而一直未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3.3分析

班级文化建设,特别是班级精神文明建设对增进班级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这点往往被师生所忽视。班级文化并非单一苍白,它包括班级舆论、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等维度,想要建设好,需多方位努力。班级文化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引导、示范和修整,期间需要辅导员的耐心引导和倾情付出,需要班干部发挥核心带头作用,需要对良好风气的鼓励与弘扬,需要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同时积极开展学习竞赛等活动,培育优良学风。只有多管齐下,标本兼治,才来渐渐形成一个班级相对稳定的文化。

4.应对措施

综上所述,强调班级文化与班级认同的有机统一在班级建设管理之中举足轻重。而针对苏州大学特殊的班级情况,也要在普适的原则之上探求特殊的处理方式。

4.1重在实践

班级中,教师与同学均要重视以班级文化促班级凝聚力的方法。依照建设精神文明的方式,首先建立大家认可的相关制度。之后,不应将规章束之高阁,克服惰性和阻力执行下去,保障制度的实现。这时要以正面肯定为主,激起同学遵守的愉悦感和成就感,譬如在组织春游中,给予报名参加的同学一些物质奖励,奖品不仅是一种利益,也代表班级对其行为的肯定。渐渐形成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习惯后,这种气氛将对同学之后的行为产生引导。

4.2关注“少数派”

无论在哪个阶段,班级中成员的行动都难以完全一致。一般同学都完成班级文化的内化时,总有极少数不走同一路线的“少数派”同学的行为更值得关注。这就要求班级管理者认真了解其思想、动机,并从完善班级文化不足与引导“少数派”观念两方面同时着手,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而不是一味强迫同学改变,反而产生负面效果。

4.3潜移默化

无论班级文化建设,还是班级凝聚力建设,都是日积月累渐渐形成的,不是一日之成,一蹴而就。润物细无声是最智慧、最温情也是更易于被大学生所接受的方式。在温和理性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修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养成良好的遵纪守法习惯,要从一开始的班级制度建设逐渐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制度文化建设,最终达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也能保证方法的科学合理。

5.结语

优秀的班集体离不开班级文化的建设。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素质,挖掘学生的潜能,还能强化道德认同感,增强集体组织强度,提高班级凝聚力,有利于优秀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班级文化对增强班级凝聚力的作用,探讨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旨在为新形势下高校大班级管理提供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班级建设成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班级创新团队 建设

一、前言

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指出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在学校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确实,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教育管理工作基本以班级作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将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融合,成立一个创新力强、凝聚力强的班级团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高职院校辅导员要意识到建设班级创新团队的重要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实践。

二、班级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深化扩招政策,在校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综合素质也参差不齐,这就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难度。完全照搬照抄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坚持因材施教,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有鉴于此,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的理念,竭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班级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高职学生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管理好了班级,才能促进院系乃至整个学校的有序运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高职生的个性越来越明显,他们追求自我,对他人往往漠不关心,缺少一定的团队精神。这就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直接的挑战。辅导员必须加强班级管理,建设班级创新团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升整个班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班风、学风中得到健康成长。

三、辅导员开展班级创新团队建设工作的策略

建设班级创新团队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淡化个体之间的激烈竞争,强化他们的整体合作意识,形成课内、课外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良好局面。做好这项工作有着广泛而深远的意义,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发挥辅导员的积极作用

作为建设班级创新团队的核心人物,辅导员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班级良好氛围的创设、优质学风的形成,都离不开辅导员的高效管理;班级学生求同存异、团结协作,养成强烈的责任感与集体感,同样也离不开辅导员的有力引导。然而,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高职生对辅导员的认可度不尽如人意。部分高职生认为辅导员在管理班级方面比较松散,觉得辅导员对班级工作投入的精力不够多、工作能力不够强等。有鉴于此,要想建设班级创新团队,辅导员首先要提升自身的素质,更新自己的思想,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为学生树立表率作用。

一方面,辅导员要从思想层面意识到建设班级创新团队的重要性。只有在思想层面重视了,行动方面才会有动力。高职院校可以安排辅导员参加专门讲座或交流沙龙,让他们对新时期班级团队的育人作用有清醒的认识,使辅导员意识到自己在班级创新团队建设中的核心作用,促使他们为班级团队建设工作起到“掌舵手”的作用。

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加强建设班级创新团队的实践能力。要想顺利建设班级创新团队,不仅要在思想层面高度重视,还需要辅导员具备扎实的实践管理能力。辅导员要发挥民主作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让每个学生都沉浸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和生活,使他们主动担负起班级管理的任务。

2.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古语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建设班级创新团队的重要路径。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明确指出:“要想维护一个国家的统治地位,一要靠军队,二要靠制度,军队是保障,制度是约束。”班级创新团队建设不仅要发挥辅导员的作用,更需要制度的约束。辅导员要根据班级具体情况,为班级成员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为准则和考勤制度,使班级成员的行为有据可依。

一方面,辅导员要制定班级绩效考核制度,即采用特定的指标,结合班级管理目标,对班级团队实现各种任务目标的工作实效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绩效考核项目应该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绩、获奖情况以及寝室文化建设等。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要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尽量减少误差。至于个人绩效考核结果与团队绩效考核结果,要采取“双向并轨制”,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挂钩,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为了班级发展而不断努力。

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制定“班级月汇报”制度。即辅导员在每个月初将班级主要工作安排张贴在教室内,督促学生执行,然后在月末进行比较点评。这种制度可以体现班级工作的计划性,发挥班级全员的作用,还能加强民主监督作用,提高班级团队的威信。在月末时,学生可以按照班级工作计划进行自我评价,指出自己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以期在下一阶段更好地完成任务。

3.建立奖罚机制

正所谓“其设赏有厚薄,其立禁有轻重”。为了顺利建设班级创新团队,辅导员还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奖罚机制。在制定奖罚机制时,辅导员必须参考学生的意见,要和学生干部、学生代表一起商讨、磨合,形成一套适合本班级的奖罚标准。奖罚标准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如果奖励标准高,让绝大多数学生觉得可望不可及,会逐渐减弱他们的进取心,甚至失去自信心;惩罚机制也要适度,不能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如果惩罚过重,可能会让犯错误的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使他们感觉不到班集体的温暖;如果惩罚过轻,也起不到应有的威慑作用。另外,辅导员还要重视学生的自我内化过程,一旦发现学生违纪,要先善意提醒,给予他们自我纠正的机会,不能立即给予惩罚。

四、结束语

班级创新团队建设工作是一项动态性、长期性的工作,控制难度大,系统性很强,这就对辅导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辅导员要时刻注意提升自己的修养,完善工作方法,主动探索班级创新团队的建设规律,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参考文献】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班级建设成效(精选5篇)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对你有用。访问360范文网了解更多班级建设 精选 成效相关内容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98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