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平台管理办法(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科技平台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第一条 为了奖励在xxx范围内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做出一定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根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创新奖励暂行办法和xxx省广播电视局科技创新奖奖励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xxx内的集体和个人。

第三条 本办法奖励的范围包括:广播电视技术领域内科技创新成果及与广播电视事业有关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推广及转化等。

第四条 申报总台科技创新奖的项目,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一) 应用与广播电视事业有关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计等)并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省内首创的;

2、本行业先进的;

3、经实践证明具有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二) 在推广、转化已有的科技成果工作中,做出较大贡献并同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三)在工程建设、设备研制和技术改进中,采用新技术,并同时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

(四)在广播电视技术运行、维护、管理中,编制科学的、先进的规范、规程、标准,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第五条 申报科技创新奖的项目,必须应用于实践一年以上,证明其功能和性能可靠,并持有使用单位、部门出具的证明。

第六条 拟申报科技创新奖一等奖的项目,应经过有关部门鉴定。

第七条 对成果有明显争议的项目,在争议未解决前,不得申报总台科技创新奖。

第二章 奖励标准及办法

第八条 总台科技创新奖按其所奖励项目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难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

一等奖项目在技术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指标应达到或接近同类项目的省内先进水平,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作用很大,并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二等奖项目在技术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或接近同类项目的省内领先水平,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作用显著,并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等奖项目在技术上有创新,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指标应达到或接近同类项目的台内先进水平,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较大,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第九条 获得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的项目,由xxx授予奖状、证书和奖金。奖金如下:

一等奖:8000元

二等奖:6000元

三等奖:4000元

第十条 获得一等奖的项目由总台择优推荐申报省局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十一条 广播电视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其业绩记入本人档案,作为业绩考核、职务晋升、专业技术职称评审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三章 申报和评审程序

第十二条 申报科技创新奖,由总台内各部门按照本办法规定择优申报;总台下达或委托的项目可直接申报。申报单位每年于7月1日至7月31日向总台技术管理部申报本年度科技创新奖项目,逾期不予受理。

第十三条 凡申报总台科技创新奖的项目,须打印填写《xxx技术创新奖申报书》(见附件),报齐应有附件,同时以电子文档格式储存于软盘中。技术管理部审查合格后予以受理。

第十四条 几个单位共同完成的项目,由第一完成单位组织联合申报。

第十五条 总台科技创新奖由技术管理部归口管理。评审委员会由主管台长、技术管理部主任和各专业评审小组组成,评审委员会主任由主管台长担任,技术管理部主任任评审委员会秘书长。

第十六条 评审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将所有项目分类为广播中心、电视中心、无线发射与传输、网络传输四个专业。

(二)在总台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中按专业抽取5—7人组成评审小组,组长由评审委员会主任指定。

(三)评审小组组长向评审小组成员介绍情况,若需要项目完成人代表应到会答辩。

(四)评审小组应根据项目的水平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写出评审意见及建议等次,报评审委员会评定。

(五)技术管理部对评审结果复核后行文上报主管台长批准。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经评审委员会评定和主管台长批准的拟授奖项目即在总台内予以公告,项目异议受理期为自公告之日起五个工作日。若无异议,即行授奖。

第十七条 获奖项目,如发现有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者,经查明属实,即撤消其奖励,追回其奖金,并建议有关单位、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科技平台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一、明确工作目标,今年科技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一)以实现监管技术变革为目标,积极组织“银行监管信息系统”推广。分局专门成立了推广工作领导小组,设置了确保该系统顺利实施的培训教育、监督考评、技术保障等多个工作组,在系统试运行时,又采取明确分工、各司其责、领导督促、科技把关等工作措施,从而圆满完成今年三个子系统的推广:一是该系统的基础工程“机构”、“高管”子系统于2月正式上线运行,如期将辖内723家银行机构、303名高管人员纳入自动化管理。截至11月,共录入基础数据1026条,实现网上审批事项127次。在基础数据录入中,科技部门承担了大量的数据审核和改错工作,共修改、补充数据661条。二是法人非现场监管子系统于11月完成第一次数据上报。由于推广这套子系统时间紧、任务重,科技部门加班加点,仅用四天完成了对13个法人信用社的环境测试、系统安装和操作培训,有效保证了该子系统的成功试运行。

(二)以信息充分共享和快速传递为目标,大力加强信息平台建设和网络维护。按照“三统一、一共享”原则,分局在充分利用上级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同时,亦加强了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分局局域网网站。经过一个多月紧张的技术攻关,分局网站于8月份正式开通。根据需求设立了“分局动态”、“政务信息”、“科室工作”、“统计信息”等多个栏目,可以实现信息披露、通知公告、学习交流等多项功能。至11月末,该网站注册会员54名,新闻管理员13名,各类信息500余篇,网站累计浏览量突破1万人次。同时还开发了分局的博客网站,为分局员工创造了一个展示个人风采的平台。二是开设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邮件系统。在省局提供硬件环境的基础上,分局及时开设了辖内金融机构邮件系统,一举改变了与金融机构通信依赖人行网络或人工传递的局面。目前全辖共开设电子邮箱80个,其中对邮政储蓄和信用社的邮箱开设还延伸至县级机构。三是高度重视网络维护,确保信息传递畅通快捷。因线路老化、临时机房环境差等问题,常发生网络中断故障,导致科技部门的网络维护量较重,全年共进行网络维护和抢险27次,实现了网络故障零通报。目前,分局已建成上至银监会,下达监管办,内联各科室,外接各金融机构的大联网格局,消除了“信息孤岛”,基本实现了“信息就在指尖”。

(三)以电子办公高效安全运行为目标,切实做好日常计算机技术服务。技术服务是一项繁重和琐碎的工作,一年来科技部门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的困难,采取四项措施保证全局电子办公正常运转。一是建成较完善的局域网防病毒系统,全年共安装、更新防病毒客户端90余台次,保障了网络和信息安全。二是及时排除各种设备故障,解决各类微机操作疑难问题。据统计,全年电子设备软硬件维修、送修110余台次,疑难解答500余次。三是每年开展两次计算机信息安全保密检查。通过检查,了解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燃。四是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购配必要的电子设备。截至11月,分局共购置了台式机和笔记本各1台,还采购打印机、移动硬盘、刻录机等零配件及耗材120余件,价值27万余元。每次采购都严格按照程序,网上询价后再进行商家竞价,力争把成本降到最低。

(四)以提高科技应用水平为目标,努力开展技术培训和机制建设。今年分局科技人员参加省局培训和考察达5期,自身举办各类技术应用培训4期,培训分局及金融机构人员70余人次,参训和培训力度为历年之最,分局科技应用水平有明显提高。此外,为规范计算机使用和管理,分局先后转发或制定了多项管理制度和建设指引,就科技工作的组织机构、人员管理、设备管理、机房管理、网络管理、运行管理、信息安全管理、档案管理等方面做了明确规定和具体要求,同时抓好落实,在执行中不断完善,为科技工作的有序开展、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运转机制。

(五)以紧跟科技发展趋势为目标,建设新办公楼弱电系统优质工程。为把分局新办公楼弱电系统建成一个先进、灵活、可靠、标准的运行平台,分局科技部门结合《银监会机房建设指引》、《银监会视频会议室建设指引》、《银监会IP电话建设指引》等要求,按照全局性、整体性、扩展性和前瞻性的原则,按时完成了弱电系统的需求设计和招标书,并在随后的设计方案审查中,认真仔细,锱珠必较,反复修改十几稿,保证了该设计方案先进充分、功能齐备、布局合理、扩展有余,能完全满足今后3-5年的发展需求。施工期间,科技人员还经常到现场协助基建办开展工作,严格监督施工质量,如期推进工程进度。据统计,8-11月间共派出现场监理31人次,纠正施工误差200余处,解决问题和磨擦30余起,以有效的组织协调和技术手段,确保新办公楼弱电系统工程按期优质投入运行。

二、总结经验做法,为今后工作提供有利指导。

(一)工作部署上,坚持当前与长远并重。既要设计远期目标和长远规划,也要明确眼前任务和当年计划,结合辖内科技工作发展现状和形势,制定科技工作指导方针,明确努力方向,使各项工作有的放失。

(二)网络建设上,坚持借用与自建并重。在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未完成之前,分局还必须借用人行网络资源,因此除加紧自身网络建设外,还必须重视对人行网络资源的使用和维护,以保证电子办公的正常运转和平衡过渡。

(三)设备配置上,坚持继承与新购并重。截至11月末,全局未报废台式机43台,人平仅0.54台,未报废笔记本55台,人平仅0.69台,远远无法满足工作要求。为此科技部门大力修旧利废,充分挖掘设备潜力,提高老型号微机的使用寿命,使57台已报废台式机、9台已报废笔记本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人平可用台式机和笔记本分别达到1.26台和0.81台,基本适应了各项业务和办公的正常开展。

科技平台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突出实践特色的要求,紧密联系科技工作实际,着力提高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着力转变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破解难题的能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完善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技事业的新跨越。

二、整改落实的内容、目标和措施

整改项目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整改内容:针对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着力解决制约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整改措施:

1、出台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修订完善《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意见(代拟稿)》,报省政府尽快颁布实施。通过《意见》的颁布实施,引导和组织省属科研机构重新分类定位,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战略需求,推动科研机构分类整合和公益科研业务重组,组建若干个主体科研机构。(廖兆龙负责,政策法规处承办,2009年完成)

2、制定推进区域自主创新的有关政策。根据《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广东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制定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关政策,包括自主创新产品认定、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以及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政策的实施细则,并做好政策的落实工作。抓紧推进《广东省促进自主创新条例》、《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立法和修订工作。(叶景图负责,廖兆龙协助,2010年完成)

3、加强科技进步实绩考核工作。研究改进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推动科技进步实绩考核的指标评价体系。继续做好科技部组织的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叶景图负责,廖兆龙协助,政策法规处承办,2010年完成)

整改项目二: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

整改内容:针对原创技术和核心技术缺乏,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平均规模偏小,知名品牌和规模大的“龙头”企业不多,技术和市场的海外依存度偏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分布不够平衡等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实现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平稳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增长25%以上,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到2012年,培育形成3-5个产值规模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群,重点打造2-3家销售收入达千亿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整改措施:

1、抓好重点立项,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产业。重点突破软件及集成电路设计制造、3TNET等关键共性技术,推动广东从电子信息产业大省向电子信息产业强省转变;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强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半导体照明材料研制和产业化;以风能、太阳能等研发和应用为重点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以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示范为重点发展壮大环保产业。(陈新负责,高新处承办,常抓不懈)

2、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质量,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咨询、服务、申报、评审、认定管理程序,健全高新技术企业专家库。2009年,召开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工作会议。争取用3年时间,实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以上。(陈新负责,高新处承办,常抓不懈)

3、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推动各高新区开展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按科技部的部署,引导高新区向着“世界一流园区”和“创新型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把广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科技园区。抓好省产业转移园、工业区等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陈新负责,高新处承办,3年完成)

4、开展省级高新区认定工作。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支持湛江、茂名等市设立省级高新区。支持有条件的省级高新区升级为部级高新区,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与香港联合建设高新区。搭建珠澳跨境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园区。(陈新负责,高新处承办,2年完成)

5、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围绕重点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建立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穗深港现代服务业集聚带、深莞惠电子信息走廊,佛中珠先进制造业产业带。进一步抓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和现代服务业工程,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传统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陈新负责,高新处承办,3年完成)

6、实施“百强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做强做大,培育出一批产值超百亿、占据世界产业发展技术制高点的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品和知名品牌,进而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用3-5年的时间,培育出一批产值超百亿、占据世界产业发展技术制高点的领军企业,培育出2-4家产值超千亿的高新技术企业。(陈新负责,高新处承办,5年完成)

7、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做好部级特色产业基地的申报工作,同时新培育、认定一批省级基地。加强专业孵化器建设,引导重点项目和企业向特色产业基地聚集,引导相关和配套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特色产业基地的竞争力,实现特色产业基地跨越式发展。联合团省委在高新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内实施“大学生就业孵化科技行动计划”。(陈新负责,高新处承办,3年完成)

8、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会同省财政厅出台《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加强省级和部级创新基金项目的组织和申报工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建立地方性创新基金。积极争取更多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陈新负责,高新处承办,3年完成)

9、扩大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招标的规模和范围。加强粤*三地科技园区、产业基地的合作,建设一批重点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广州—*—香港高新技术产业走廊”。启动“粤*创新圈建设工程”,打造深港创新圈、南沙粤港科技创新圈、莞港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积极推进粤港招标的改革,力争把招标范围扩大到澳门方面,把招标内容从项目扩大到共性技术平台,打造一批粤*三方的创新联合体。(陈新负责,高新处承办,3年完成)

整改项目三: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整改内容:针对科技计划重立项、轻管理等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健全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计划体系和“开放、公正、规范、高效”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研究制定和修订完善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实验室、科技平台和政策引导类计划等管理办法,加强各类科技计划的协调衔接,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与集成。

整改措施:

1、修改完善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围绕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管理新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修订和制定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并根据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完善政策引导计划配套管理办法,推进依法行政和计划管理制度化,保障科技计划管理的公开和公正。(叶景图负责,计划处、条财处承办,常抓不懈)

2、加强科技五年规划与年度计划的衔接。年度科技计划要贯彻落实五年工作规划,完成规划布置的任务。在编制年度计划申报指南时,要求各类别计划贴紧科技规划部署的重点任务,细化规划工作内容,加强对规划落实情况的检查评估,推动规划具体实施。(叶景图负责,计划处承办,常抓不懈)

3、加强对重大项目的滚动支持。按照项目实施进展和绩效情况,对能够带动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产业进步的项目,加大滚动支持力度。加强计划处与各业务处室的协调,保持对重点科技工作的连续支持,处理好中长期研究与短期研究项目之间的关系。(叶景图负责,计划处承办,各业务处室配合,常抓不懈)

4、逐步建立项目通报和查询制度,加强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使各处室能够对申报单位和申报人的项目申报情况、立项情况、获奖情况和其他科技信息进行实时查询。加强不同业务处室间的协调配合,解决处室重复立项的问题。(叶景图负责,计划处承办,各业务处室配合,2009年完成)

5、加强计划项目立项的调研工作。加强调研工作,通过技术路线图研究,了解广东科技发展需求和创新路径,增强组织科技计划的科学性和条理性。(叶景图负责,计划处承办,各业务处室配合,常抓不懈)

6、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的信用建设。逐步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相关人员的信用体系,对包括管理人员、承担单位、项目承担人、中介评估机构等进行信用评估和管理,加大对“人”的评估管理,对信用度高,承担项目执行情况好的单位和个人,优先在各类业务中支持。(叶景图负责,计划处承办,各业务处室配合,2010年完成)

7、加强评审专家库建设。加快建立包括省外知名专家在内的咨询专家库,2009年起,在项目评审评估时要适当增加省外专家的比例,集中优秀人才为我省科技发展服务。(叶景图负责,计划处承办,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配合,2010年完成)

8、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和监督。从2009年起,增设科技计划项目监督管理专项工作,督促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按照要求进行实施。同时,建立健全科技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继续加强科技投入绩效评估工作。(叶景图负责,计划处、条财处、监察室承办,各业务处室配合,常抓不懈)

9、加强对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活动的监督管理。成立由科技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纪检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组成的省科学技术奖励监督委员会。制定《广东省省科学技术奖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办法暂行规定》。(钟小平负责,成果处承办,监察室配合,2009年完成)

整改项目四:加大科技经费投入

整改内容:针对创新投入强度较低,增长较慢,投入不足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突出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开拓新的投入渠道,构建多元化、社会化的创新投入体系。

整改措施:

1、持续增加政府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争取省财政部门支持,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投入,提高全省科技经费投入总额及人均水平,力争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李兴华负责,刘庆茂协助,条财处承办,常抓不懈)

2、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技。通过政府政策和资金引导,将风险基金、国外资金等民间资金引入科技领域,从而放大政府资金的作用。(李兴华负责,刘庆茂协助,条财处承办,常抓不懈)

3、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争取国家加快批准组建200亿元规模的广东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扶持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产业化。近期将由广东先行组建5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继续加强与国开行广东分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广州分行的合作,用好广东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准备金,加快落实一大批新的科技型企业贷款项目;积极争取在国内率先组建科技发展银行;在LED照明等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中,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利用买方信贷、租赁等形式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促进新产品消费,帮助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加快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完善华南技术交易中心服务体系建设,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李兴华负责,雷朝滋、叶景图、钟小平、刘庆茂协助,产学研办、条财处、计划处、成果处承办,常抓不懈)

4、全面落实各项科技投入的优惠政策。加大对中央和省现行的有关科技投入和促进科技进步的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用足用活国家现有的鼓励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李兴华负责,刘庆茂协助,条财处、法规处承办,常抓不懈)

整改项目五:加强科技平台建设

整改内容:针对科技资源多头建设、分散重复、利用率不够高,科研基础条件对科学研究和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能力不够强,平台建设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建设薄弱等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重组和系统优化,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基础性公共平台。重点开展面向企业的创新支撑平台建设、已建平台的稳定运行与开放共享、“十二五”平台建设规划预研等各项工作。

整改措施:

1、进一步推进实验室体系建设。不断加大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室。积极争取省财政设立实验室体系专项经费,加大稳定支持力度,扶持有条件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到2012年,建成省重点实验室120家,省公共实验室18家,省重点科研基地25家,形成开放共享的实验室体系。(刘庆茂负责,条财处承办,3年完成)

2、促进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建设。充分利用广州地区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和泛珠区域大型科学仪器网络共享平台,鼓励更多的单位加入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增加入网仪器数量;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以制度为保障,促进大型仪器共享;同时加大仪器使用的补贴力度,扩大使用范围,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刘庆茂负责,条财处承办,省测试分析研究所配合,常抓不懈)

3、加强实验动物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实验动物行政许可立法工作。加大对实验动物监测行政审批支撑条件的扶持,促进我省实验动物安全管理。依据我省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对实验动物发展的需求,到2012年,初步建成实验动物科技服务平台,加大实验动物研究开发和质量监控力度,为我省生物医药的自主创新提供条件保障。(刘庆茂负责,条财处承办,省实验动物监测所配合,2012年完成)

4、加快华南新药创制平台建设。推进省市共建模式,共同出资,联合共建“华南新药创制中心”,改变对科技投入分散支持的状况,瞄准广东省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集中资金,重点投入,继续抓好“创新药物的筛选与评价”重大科技专项,每年至少支持1亿元人民币,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华南新药创制平台。(李兴华负责,叶景图协助,计划处承办,3年完成)

整改项目六:加强民生科技工作

整改内容:针对民生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民生科技力量薄弱等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通过加强人口与健康、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安全、减灾防灾、人居环境安全等公共科技研究,促进利民、惠民科技事业发展;强化公共安全科技服务力量,提高应对灾害、疾病等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的科技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整改措施:

1、组建一批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与广东省政府应急办一起,在食品安全预警、应急与监控技术,禽流感监测、预警及快速诊断技术,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技术,实验动物与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安全检测与评价,数据容灾备份,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技术,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等各个领域,争取在2012年达到总数25个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同时依托研究中心初步培养和壮大各行业应急科技队伍,并形成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科技支撑网。(钟小平负责,社基处承办,常抓不懈)

2、加强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等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强与省质检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科技部门合作,加强食品原料安全生产技术、食品安全加工技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城乡饮用水安全相关危险因素评估和对策等方面研究开发。针对常见病、多发病,通过先进、适宜防治技术和低成本医疗器械及药物的应用,研究形成成熟、低成本医疗措施、机制和模式。针对影响流动人口健康的主要因素开展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流动儿童免疫,外来务工人员伤害控制、生殖健康和出生缺陷干预等。(钟小平负责,社基处、农村处承办,常抓不懈)

3、深入推进科技强警示范县(区)建设工作。加强与省公安部门联动,加强对基层公安建设支持强度以及与省公安厅合作力度,共同推动省级科技强警示范县(区)建设工作,争取在2012年之前总数达到21个。加强预测、预警、监测技术,与危险品稽查检测技术、多媒体公共安全监控技术、人体安全防范技术;火灾、化学危险品泄露、重大中毒、工业事故等人为灾害应急处理和救援的决策支持体系和各项防治技术及设备产品开发。(钟小平负责,社基处承办,常抓不懈)

4、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重点围绕低碳技术等生物质能转化与利用,研究开发新型生物柴油技术、水生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城市生物质垃圾能源化关键技术与示范、微生物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加强与省经贸委合作,贯彻落实《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计划》精神,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试点工作。(钟小平负责,社基处承办,常抓不懈)

5、推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成为具有综合性内容、全方位发展的绿色品牌区域。争取在2012年建设部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8家,部级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2家。(钟小平负责,社基处承办,常抓不懈)

整改项目七:加强农村科技工作

整改内容:针对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实现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整改措施:

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选择与合理布局,重点支持农业科技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究,特别支持农业科技共性技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以农业科技为支撑,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经济。到2012年,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100多个;开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0个以上,攻克100项关键技术以上。(张明负责,农村处承办,常抓不懈)

2.健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体系。培育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中介机构,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试点)建设和集成示范,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辐射带动效果好的农业科技成果,以利带动农民,农村境收、增益。到2012年,批准省健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80个左右;通过田园农业科技专家服务行动计划,资助500位农业科技专家深入基层建立科技服务基点,开展“点对点”技术服务;科技下乡活动长效实效性增强,开展农民科技培训10多万人次。(张明负责,农村处承办,常抓不懈)

整改项目八:加强省部产学研和省院合作

整改内容:针对产学研结合工作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长效合作模式和机制仍不够健全、产学研结合财政投入不足、企业未成为创新的主体等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全面深化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加强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组织实施产业重大科技专项;大力推进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加快推进省部产学研重大创新平台和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广东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借鉴省部合作经验,推进广东与中国科学院的全面战略合作。

整改措施:

1、优化产学研结合政策环境。重点贯彻《关于深化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若干意见》,细化和落实引导产业发展、技术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人员引进、激励、合作利益分配、产学研投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以红股或股份期权等形式奖励做出重要贡献的高校科技人员。引导高校改革和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与考核体系,激励高校科技人员参与省部产学研结合。继续通过有关会议、论坛,加大宣传力度,更好地使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雷朝滋负责,产学研办承办,常抓不懈)

2、着力推进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的机制建设。深入推进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围绕广东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每年组建10个创新联盟。争取部分创新联盟成为国家产业战略联盟。争取在2009年上半年,出台新的创新联盟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相关工作。(雷朝滋负责,产学研办承办,常抓不懈)

3、积极扩大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入驻规模。大幅度扩大企业科技特派员的派驻规模,尽最大努力满足企业和高校对特派员的需求,设立特派员助理,在帮助企业服务的同时,帮助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同时鼓励地市科技局和企业派人入驻高校,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雷朝滋负责,产学研办承办,常抓不懈)

4、继续抓好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对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的分类指导和目标管理。新建一批创新平台和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集中引导优势高校与相关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广东设立各类研发机构,鼓励广东企业作为投入主体到高校共建研发基地。(雷朝滋负责,产学研办承办,常抓不懈)

5、大力抓好省政府与中科院的全面战略合作。全面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建立省院合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机构,设立专项工作经费,制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形成紧密型的长效合作机制。(陈新、钟小平负责,产学研办、社基处承办,2009年完成)

整改项目九:加强区域协调和市县科技工作

整改内容:针对全省各区域科技发展水平差距较明显,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科技资源较贫乏,欠发达市县科技能力较弱等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加大统筹协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科技发展的力度,积极协调各市加大对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各市科技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加大对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欠发达地区的项目和资金扶持,实现地区和城乡的协调发展。

整改措施:

1、加强全省科技工作的战略规划。加强对《广东自主创新规划纲要(2009-2020年)》、《珠江三角洲发展改革规划》《广东省建设创新型广东行动纲要》等战略规划的贯彻落实,抓紧制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规划编制前期研究工作,力求科学规划全省科技发展,协调地区均衡发展。(叶景图负责,计划处、法规处承办,省科技情报研究所配合,2009年完成)

2、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强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建设,加大科技投入的倾斜支持力度,设立东西两翼北部山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东西两翼北部山区的科技项目,带动当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叶景图负责,计划处承办,条财处配合,常抓不懈)

3、加强对市县科技管理部门领导干部的培训和轮训。每年组织1-2次的科技管理部门领导干部培训和轮训,加强对欠发达地区项目申报的指导辅导等,重在提高基层科技管理部门的宏观战略研究能力和决策水平。(吴仕明负责,人事处承办,计划处配合,常抓不懈)

整改项目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整改内容:针对创新人才密度较低,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缺乏,以及人才培养能力、吸引人才的优势较弱等突出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吸引海内外创新人才来粤或为粤服务,重点做好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服务等工作,切实改变创新人才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的现状。

整改措施:

1、大力引进海内外创新人才。依托省部产学研结合大平台,引进全国高校专家教授,吸引高素质大学生和研究生。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合作,建设好广东院士中心,积极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高层次人才。抢抓国际金融危机机遇,启动实施“珠江人才计划”,进行“人才抄底”,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叶景图、雷朝滋、钟小平、吴仕明负责,廖兆龙、刘庆茂协助,人事处、产学研办、社基处承办,2009年完成)

2、强化创新人才的扶持服务。着力扶持杰出青年创新人才,设立广东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基金,每年投入1亿元,推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发挥省自然科学基金和联合基金的作用。加强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一批创新团队,给予3-5年连续稳定的创新经费支持,着力培养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型企业家。(钟小平负责,社基处负责,常抓不懈)

3、完善创新人才动态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完善创新人才评价手段,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标准,完善创新人才动态考核评价机制,制定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创新人才考核评价指标。建立鼓励科技人才柔性流动的政策法规体系。(叶景图负责,廖兆龙协助,法规处承办,人事处配合,2009年完成)

整改项目十一:加强内部管理和机关作风建设

整改内容:针对领导班子建设、内部管理、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水平,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和机关作风建设,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整改措施:

1、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修改完善厅党组议事规则和厅务会议制度,不断完善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健全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切实提高领导班子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张明负责,吴仕明协助,党委办、人事处承办,常抓不懈)

2、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对厅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进一步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并印发《广东省科技厅内部管理制度汇编》,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和管权。(吴仕明负责,监察室承办,2009年完成)

3、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提升改造电子政务的软、硬件环境,认真做好政务公开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及时主动更新厅公众网上各栏目内容。(龚国平负责,蔡炎、刘庆茂协助,办公室、条财处承办,常抓不懈)

4、认真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和加强行政审批的电子监察。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清理一批行政审批项目,规范行政审批流程和审批方式。加强行政审批的电子监察工作,确保每项审批项目按时完成。(叶景图负责,廖兆龙协助,法规处、监察室配合,常抓不懈)

5、加强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机关干部培训,继续举办“机关科技讲坛活动”。清理机关借用人员,规范借用人员管理。开展“转变作风抓落实”活动,着力解决一些机关公务人员精神状态不佳、服务意识不强、工作纪律松弛等作风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吴仕明负责,人事处、监察室承办,2009年完成)

6、加强对因公出国(境)的管理。认真抓好《广东省科技厅因公出国(境)管理规定》的落实,严格因公出国(境)的审批管理,制定加强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的具体办法。(陈新负责,合作处承办,监察室配合,2009年完成)

7、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抓紧制定《省科技厅党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的分工方案,将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并加强监督检查。继续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2009年起建立廉政承诺书制度。(吴仕明负责,监察室承办,常抓不懈)

三、落实工作的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整改落实工作由党组书记、厅长李兴华同志负总责,分管厅领导牵头负责,有关业务处(室)具体承办。各分管领导要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将整改措施具体分解落实到主要责任单位和协助单位,并加强督促指导。各业务处(室)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落实整改措施的第一责任人,要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扎扎实实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要根据负责整改的内容,认真制定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保证整改措施有人抓、有人管。

2、突出实践特色。紧紧围绕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把整改工作放到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去谋划和推进,主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要把整改工作与推进“三促进一保持”、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结合起来,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来检验整改工作。

科技平台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突出实践特色的要求,紧密联系科技工作实际,着力提高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能力,着力转变不利于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破解难题的能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完善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技事业的新跨越。

二、整改落实的内容、目标和措施

整改项目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整改内容:针对科技体制改革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着力解决制约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整改措施:

1、出台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年,修订完善《*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意见(代拟稿)》,报省政府尽快颁布实施。通过《意见》的颁布实施,引导和组织省属科研机构重新分类定位,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战略需求,推动科研机构分类整合和公益科研业务重组,组建若干个主体科研机构。

2、制定推进区域自主创新的有关政策。根据《*自主创新规划纲要》、《*省建设创新型*行动纲要》、《*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制定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关政策,包括自主创新产品认定、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以及吸引高层次创新人才政策的实施细则,并做好政策的落实工作。抓紧推进《*省促进自主创新条例》、《*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立法和修订工作。

3、加强科技进步实绩考核工作。研究改进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推动科技进步实绩考核的指标评价体系。继续做好科技部组织的市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叶景图负责,廖兆龙协助,政策法规处承办,2010年完成)

整改项目二:做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

整改内容:针对原创技术和核心技术缺乏,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较低,企业平均规模偏小,知名品牌和规模大的“龙头”企业不多,技术和市场的海外依存度偏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分布不够平衡等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实现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平稳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年增长25%以上,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到2012年,培育形成3-5个产值规模超千亿元的新兴产业群,重点打造2-3家销售收入达千亿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整改措施:

1、抓好重点立项,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产业。重点突破软件及集成电路设计制造、3TNET等关键共性技术,推动*从电子信息产业大省向电子信息产业强省转变;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强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半导体照明材料研制和产业化;以风能、太阳能等研发和应用为重点发展壮大新能源产业;以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示范为重点发展壮大环保产业。

2、推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进一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质量,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咨询、服务、申报、评审、认定管理程序,健全高新技术企业专家库。2009年,召开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工作会议。争取用3年时间,实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以上。(陈新负责,高新处承办,常抓不懈)

3、推进高新区“二次创业”。推动各高新区开展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按科技部的部署,引导高新区向着“世界一流园区”和“创新型科技园区”、“特色产业园区”发展,把*、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科技园区。抓好省产业转移园、工业区等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4、开展省级高新区认定工作。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支持湛江、茂名等市设立省级高新区。支持有条件的省级高新区升级为部级高新区,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与香港联合建设高新区。搭建珠澳跨境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园区。(陈新负责,高新处承办,2年完成)

5、建设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的主体产业群。围绕重点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建立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穗深港现代服务业集聚带、深莞惠电子信息走廊,佛中珠先进制造业产业带。进一步抓好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工程和现代服务业工程,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传统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

6、实施“百强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做强做大,培育出一批产值超百亿、占据世界产业发展技术制高点的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品和知名品牌,进而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用3-5年的时间,培育出一批产值超百亿、占据世界产业发展技术制高点的领军企业,培育出2-4家产值超千亿的高新技术企业。

7、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做好部级特色产业基地的申报工作,同时新培育、认定一批省级基地。加强专业孵化器建设,引导重点项目和企业向特色产业基地聚集,引导相关和配套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提高特色产业基地的竞争力,实现特色产业基地跨越式发展。联合团省委在高新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内实施“大学生就业孵化科技行动计划”。

8、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会同省财政厅出台《*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办法》。加强省级和部级创新基金项目的组织和申报工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市建立地方性创新基金。积极争取更多社会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9、扩大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招标的规模和范围。加强*三地科技园区、产业基地的合作,建设一批重点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深圳—香港高新技术产业走廊”。启动“*创新圈建设工程”,打造深港创新圈、南沙粤港科技创新圈、莞港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积极推进粤港招标的改革,力争把招标范围扩大到澳门方面,把招标内容从项目扩大到共性技术平台,打造一批*三方的创新联合体。

整改项目三: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管理

整改内容:针对科技计划重立项、轻管理等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健全符合科技发展规律的科技计划体系和“开放、公正、规范、高效”的科技计划管理体系,研究制定和修订完善科技重大专项、重点实验室、科技平台和政策引导类计划等管理办法,加强各类科技计划的协调衔接,促进科技资源的共享与集成。

整改措施:

1、修改完善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围绕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管理新机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修订和制定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并根据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完善政策引导计划配套管理办法,推进依法行政和计划管理制度化,保障科技计划管理的公开和公正。(叶景图负责,计划处、条财处承办,常抓不懈)

2、加强科技五年规划与年度计划的衔接。年度科技计划要贯彻落实五年工作规划,完成规划布置的任务。在编制年度计划申报指南时,要求各类别计划贴紧科技规划部署的重点任务,细化规划工作内容,加强对规划落实情况的检查评估,推动规划具体实施。

3、加强对重大项目的滚动支持。按照项目实施进展和绩效情况,对能够带动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和产业进步的项目,加大滚动支持力度。加强计划处与各业务处室的协调,保持对重点科技工作的连续支持,处理好中长期研究与短期研究项目之间的关系。

4、逐步建立项目通报和查询制度,加强信息共享。进一步完善省科技业务综合管理系统,使各处室能够对申报单位和申报人的项目申报情况、立项情况、获奖情况和其他科技信息进行实时查询。加强不同业务处室间的协调配合,解决处室重复立项的问题。

5、加强计划项目立项的调研工作。加强调研工作,通过技术路线图研究,了解*科技发展需求和创新路径,增强组织科技计划的科学性和条理性。

6、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和人员的信用建设。逐步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相关人员的信用体系,对包括管理人员、承担单位、项目承担人、中介评估机构等进行信用评估和管理,加大对“人”的评估管理,对信用度高,承担项目执行情况好的单位和个人,优先在各类业务中支持。(叶景图负责,计划处承办,各业务处室配合,2010年完成)

7、加强评审专家库建设。加快建立包括省外知名专家在内的咨询专家库,2009年起,在项目评审评估时要适当增加省外专家的比例,集中优秀人才为我省科技发展服务。(叶景图负责,计划处承办,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配合,2010年完成)

8、加强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和监督。从2009年起,增设科技计划项目监督管理专项工作,督促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按照要求进行实施。同时,建立健全科技经费投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继续加强科技投入绩效评估工作。(叶景图负责,计划处、条财处、监察室承办,各业务处室配合,常抓不懈)

9、加强对省科学技术奖励评审活动的监督管理。成立由科技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纪检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组成的省科学技术奖励监督委员会。制定《*省省科学技术奖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办法暂行规定》。(钟小平负责,成果处承办,监察室配合,2009年完成)

整改项目四:加大科技经费投入

整改内容:针对创新投入强度较低,增长较慢,投入不足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突出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开拓新的投入渠道,构建多元化、社会化的创新投入体系。

整改措施:

1、持续增加政府财政科技经费投入。争取省财政部门支持,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投入,提高全省科技经费投入总额及人均水平,力争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李兴华负责,刘庆茂协助,条财处承办,常抓不懈)

2、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科技。通过政府政策和资金引导,将风险基金、国外资金等民间资金引入科技领域,从而放大政府资金的作用。(李兴华负责,刘庆茂协助,条财处承办,常抓不懈)

3、促进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争取国家加快批准组建200亿元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扶持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和产业化。近期将由*先行组建50亿元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基金;继续加强与国开行*分行、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分行的合作,用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风险准备金,加快落实一大批新的科技型企业贷款项目;积极争取在国内率先组建科技发展银行;在LED照明等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中,大力开展金融创新,利用买方信贷、租赁等形式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促进新产品消费,帮助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加快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完善华南技术交易中心服务体系建设,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李兴华负责,雷朝滋、叶景图、钟小平、刘庆茂协助,产学研办、条财处、计划处、成果处承办,常抓不懈)

4、全面落实各项科技投入的优惠政策。加大对中央和省现行的有关科技投入和促进科技进步的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用足用活国家现有的鼓励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李兴华负责,刘庆茂协助,条财处、法规处承办,常抓不懈)

整改项目五:加强科技平台建设

整改内容:针对科技资源多头建设、分散重复、利用率不够高,科研基础条件对科学研究和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能力不够强,平台建设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建设薄弱等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重组和系统优化,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开放高效、体系完备的基础性公共平台。重点开展面向企业的创新支撑平台建设、已建平台的稳定运行与开放共享、“十二五”平台建设规划预研等各项工作。

整改措施:

1、进一步推进实验室体系建设。不断加大科技资源的整合力度,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实验室。积极争取省财政设立实验室体系专项经费,加大稳定支持力度,扶持有条件的省级重点实验室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到2012年,建成省重点实验室120家,省公共实验室18家,省重点科研基地25家,形成开放共享的实验室体系。(刘庆茂负责,条财处承办,3年完成)

2、促进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建设。充分利用*地区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和泛珠区域大型科学仪器网络共享平台,鼓励更多的单位加入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增加入网仪器数量;以科研项目为载体,以制度为保障,促进大型仪器共享;同时加大仪器使用的补贴力度,扩大使用范围,提高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刘庆茂负责,条财处承办,省测试分析研究所配合,常抓不懈)

3、加强实验动物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快推进实验动物行政许可立法工作。加大对实验动物监测行政审批支撑条件的扶持,促进我省实验动物安全管理。依据我省生物医药和生命科学对实验动物发展的需求,到2012年,初步建成实验动物科技服务平台,加大实验动物研究开发和质量监控力度,为我省生物医药的自主创新提供条件保障。(刘庆茂负责,条财处承办,省实验动物监测所配合,2012年完成)

4、加快华南新药创制平台建设。推进省市共建模式,共同出资,联合共建“华南新药创制中心”,改变对科技投入分散支持的状况,瞄准*省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集中资金,重点投入,继续抓好“创新药物的筛选与评价”重大科技专项,每年至少支持1亿元人民币,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华南新药创制平台。(李兴华负责,叶景图协助,计划处承办,3年完成)

整改项目六:加强民生科技工作

整改内容:针对民生科技创新体系不健全、民生科技力量薄弱等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通过加强人口与健康、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安全、减灾防灾、人居环境安全等公共科技研究,促进利民、惠民科技事业发展;强化公共安全科技服务力量,提高应对灾害、疾病等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的科技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整改措施:

1、组建一批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与*省政府应急办一起,在食品安全预警、应急与监控技术,禽流感监测、预警及快速诊断技术,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技术,实验动物与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安全检测与评价,数据容灾备份,危险辨识和风险评估技术,自然灾害监测与预警等各个领域,争取在2012年达到总数25个省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术研究中心。同时依托研究中心初步培养和壮大各行业应急科技队伍,并形成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科技支撑网。(钟小平负责,社基处承办,常抓不懈)

2、加强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等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强与省质检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科技部门合作,加强食品原料安全生产技术、食品安全加工技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城乡饮用水安全相关危险因素评估和对策等方面研究开发。针对常见病、多发病,通过先进、适宜防治技术和低成本医疗器械及药物的应用,研究形成成熟、低成本医疗措施、机制和模式。针对影响流动人口健康的主要因素开展干预措施,主要包括流动儿童免疫,外来务工人员伤害控制、生殖健康和出生缺陷干预等。(钟小平负责,社基处、农村处承办,常抓不懈)

3、深入推进科技强警示范县(区)建设工作。加强与省公安部门联动,加强对基层公安建设支持强度以及与省公安厅合作力度,共同推动省级科技强警示范县(区)建设工作,争取在2012年之前总数达到21个。加强预测、预警、监测技术,与危险品稽查检测技术、多媒体公共安全监控技术、人体安全防范技术;火灾、化学危险品泄露、重大中毒、工业事故等人为灾害应急处理和救援的决策支持体系和各项防治技术及设备产品开发。(钟小平负责,社基处承办,常抓不懈)

4、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重点围绕低碳技术等生物质能转化与利用,研究开发新型生物柴油技术、水生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城市生物质垃圾能源化关键技术与示范、微生物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加强与省经贸委合作,贯彻落实《*省循环经济发展计划》精神,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试点工作。(钟小平负责,社基处承办,常抓不懈)

5、推动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成为具有综合性内容、全方位发展的绿色品牌区域。争取在2012年建设部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8家,部级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2家。(钟小平负责,社基处承办,常抓不懈)

整改项目七:加强农村科技工作

整改内容:针对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实现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整改措施:

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选择与合理布局,重点支持农业科技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的研究,特别支持农业科技共性技术,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以农业科技为支撑,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经济。到2012年,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100多个;开展农业产业化推进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20个以上,攻克100项关键技术以上。(张明负责,农村处承办,常抓不懈)

2.健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体系。培育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中介机构,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基地(试点)建设和集成示范,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辐射带动效果好的农业科技成果,以利带动农民,农村境收、增益。到2012年,批准省健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80个左右;通过田园农业科技专家服务行动计划,资助500位农业科技专家深入基层建立科技服务基点,开展“点对点”技术服务;科技下乡活动长效实效性增强,开展农民科技培训10多万人次。(张明负责,农村处承办,常抓不懈)

整改项目八:加强省部产学研和省院合作

整改内容:针对产学研结合工作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长效合作模式和机制仍不够健全、产学研结合财政投入不足、企业未成为创新的主体等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全面深化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加强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组织实施产业重大科技专项;大力推进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加快推进省部产学研重大创新平台和示范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借鉴省部合作经验,推进*与中国科学院的全面战略合作。

整改措施:

1、优化产学研结合政策环境。重点贯彻《关于深化省部产学研结合工作的若干意见》,细化和落实引导产业发展、技术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人员引进、激励、合作利益分配、产学研投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以红股或股份期权等形式奖励做出重要贡献的高校科技人员。引导高校改革和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与考核体系,激励高校科技人员参与省部产学研结合。继续通过有关会议、论坛,加大宣传力度,更好地使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雷朝滋负责,产学研办承办,常抓不懈)

2、着力推进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的机制建设。深入推进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建设,围绕*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每年组建10个创新联盟。争取部分创新联盟成为国家产业战略联盟。争取在2009年上半年,出台新的创新联盟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相关工作。(雷朝滋负责,产学研办承办,常抓不懈)

3、积极扩大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入驻规模。大幅度扩大企业科技特派员的派驻规模,尽最大努力满足企业和高校对特派员的需求,设立特派员助理,在帮助企业服务的同时,帮助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同时鼓励地市科技局和企业派人入驻高校,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雷朝滋负责,产学研办承办,常抓不懈)

4、继续抓好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对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的分类指导和目标管理。新建一批创新平台和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集中引导优势高校与相关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设立各类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作为投入主体到高校共建研发基地。(雷朝滋负责,产学研办承办,常抓不懈)

5、大力抓好省政府与中科院的全面战略合作。全面落实《*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建立省院合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机构,设立专项工作经费,制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形成紧密型的长效合作机制。(陈新、钟小平负责,产学研办、社基处承办,2009年完成)

整改项目九:加强区域协调和市县科技工作

整改内容:针对全省各区域科技发展水平差距较明显,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科技资源较贫乏,欠发达市县科技能力较弱等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加大统筹协调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科技发展的力度,积极协调各市加大对科技进步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各市科技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加大对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欠发达地区的项目和资金扶持,实现地区和城乡的协调发展。

整改措施:

1、加强全省科技工作的战略规划。加强对《*自主创新规划纲要(2009-2020年)》、《*三角洲发展改革规划》《*省建设创新型*行动纲要》等战略规划的贯彻落实,抓紧制定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规划编制前期研究工作,力求科学规划全省科技发展,协调地区均衡发展。(叶景图负责,计划处、法规处承办,省科技情报研究所配合,2009年完成)

2、加强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强东西两翼及粤北山区欠发达地区的科技建设,加大科技投入的倾斜支持力度,设立东西两翼北部山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东西两翼北部山区的科技项目,带动当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叶景图负责,计划处承办,条财处配合,常抓不懈)

3、加强对市县科技管理部门领导干部的培训和轮训。每年组织1-2次的科技管理部门领导干部培训和轮训,加强对欠发达地区项目申报的指导辅导等,重在提高基层科技管理部门的宏观战略研究能力和决策水平。(吴仕明负责,人事处承办,计划处配合,常抓不懈)

整改项目十: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整改内容:针对创新人才密度较低,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缺乏,以及人才培养能力、吸引人才的优势较弱等突出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吸引海内外创新人才来粤或为粤服务,重点做好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服务等工作,切实改变创新人才不足、高层次人才缺乏的现状。

整改措施:

1、大力引进海内外创新人才。依托省部产学研结合大平台,引进全国高校专家教授,吸引高素质大学生和研究生。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合作,建设好*院士中心,积极引进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高层次人才。抢抓国际金融危机机遇,启动实施“*人才计划”,进行“人才抄底”,引进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叶景图、雷朝滋、钟小平、吴仕明负责,廖兆龙、刘庆茂协助,人事处、产学研办、社基处承办,2009年完成)

2、强化创新人才的扶持服务。着力扶持杰出青年创新人才,设立*杰出青年科技创新基金,每年投入1亿元,推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发挥省自然科学基金和联合基金的作用。加强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一批创新团队,给予3-5年连续稳定的创新经费支持,着力培养科技领军人物和创新型企业家。(钟小平负责,社基处负责,常抓不懈)

3、完善创新人才动态考核评价机制。改革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完善创新人才评价手段,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标准,完善创新人才动态考核评价机制,制定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创新人才考核评价指标。建立鼓励科技人才柔性流动的政策法规体系。(叶景图负责,廖兆龙协助,法规处承办,人事处配合,2009年完成)

整改项目十一:加强内部管理和机关作风建设

整改内容:针对领导班子建设、内部管理、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整改目标: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依法、科学、民主决策的水平,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和机关作风建设,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整改措施:

1、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修改完善厅党组议事规则和厅务会议制度,不断完善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健全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切实提高领导班子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张明负责,吴仕明协助,党委办、人事处承办,常抓不懈)

2、修订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对厅内部管理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梳理,进一步修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并印发《*省科技厅内部管理制度汇编》,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和管权。(吴仕明负责,监察室承办,2009年完成)

3、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公开工作。提升改造电子政务的软、硬件环境,认真做好政务公开工作,严格按照规定,及时主动更新厅公众网上各栏目内容。(龚国平负责,蔡炎、刘庆茂协助,办公室、条财处承办,常抓不懈)

4、认真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和加强行政审批的电子监察。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意见》,清理一批行政审批项目,规范行政审批流程和审批方式。加强行政审批的电子监察工作,确保每项审批项目按时完成。(叶景图负责,廖兆龙协助,法规处、监察室配合,常抓不懈)

5、加强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机关干部培训,继续举办“机关科技讲坛活动”。清理机关借用人员,规范借用人员管理。开展“转变作风抓落实”活动,着力解决一些机关公务人员精神状态不佳、服务意识不强、工作纪律松弛等作风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吴仕明负责,人事处、监察室承办,2009年完成)

6、加强对因公出国(境)的管理。认真抓好《*省科技厅因公出国(境)管理规定》的落实,严格因公出国(境)的审批管理,制定加强因公出国(境)经费管理的具体办法。(陈新负责,合作处承办,监察室配合,2009年完成)

7、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抓紧制定《省科技厅党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工作规划〉的实施意见》的分工方案,将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并加强监督检查。继续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2009年起建立廉政承诺书制度。(吴仕明负责,监察室承办,常抓不懈)

三、落实工作的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整改落实工作由党组书记、厅长李兴华同志负总责,分管厅领导牵头负责,有关业务处(室)具体承办。各分管领导要整合资源,协调各方,将整改措施具体分解落实到主要责任单位和协助单位,并加强督促指导。各业务处(室)的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落实整改措施的第一责任人,要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扎扎实实抓整改、办实事,解难题、促发展。要根据负责整改的内容,认真制定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方案,保证整改措施有人抓、有人管。

2、突出实践特色。紧紧围绕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把整改工作放到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去谋划和推进,主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要把整改工作与推进“三促进一保持”、贯彻落实《*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结合起来,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效来检验整改工作。

科技平台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4月22日,中国包装联合会在北京飞天大厦组织召开了“第一届中国包装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国包装联合会会长徐斌、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跃中、副会长王利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第一届中国包联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委员会全体委员、中国包联部分副会长、各地方协会、中国包联各专业委负责人,以及中国包联部分研发中心、产业基地和大专院校及企业代表共计80余人。王利主持了会议。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包装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前期筹备情况及奖励范围、奖项设置、机构设置、项目申报渠道等。

王跃中宣读了中国包联关于成立“第一届中国包装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委员会”的决定,徐斌为第一届管委会委员颁发了聘书。

北京印刷学院副院长许文才教授代表管理委员会委员发言,他表示,一定认真履行管委会委员的使命,在科学技术奖的管理工作中做到公平、公正、不徇私情,为科学技术奖励工作贡献自己的才智和力量。

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中国包装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方法”、“中国包装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和“中国包装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细则”等文件。

最后,徐斌发表讲话。他指出,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动力和源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要保持中高速增长,又要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加之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因此,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作为支撑。科学技术奖是包装行业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继续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以及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的积极响应和具体践行,是中国包联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重要板块之一。在包装行业设立科学技术奖,目的是为了在全行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推动包装行业科技进步。他强调,这次会议既是管委会的成立会,也是全行业的动员会。这个奖励平台是包装行业自己的平台,希望大家积极支持、积极参与,并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藉此激励广大包装工作者开展科技创新的热情,激发广大包装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行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的发展。

关于科技平台管理办法(精选5篇)的介绍就到这里,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科技平台管理办法(精选5篇)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对你有用。访问360范文网了解更多管理办法 精选 平台相关内容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0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