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摄影(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时尚摄影范文第1篇

这些作品用镜头和奇思妙想,记录变化莫测的社会潮流,阐释日新月异的审美趣味,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由新的视觉准则建立起来的时尚观念。

如今,其经典作品日益受到重视。不仅国际水准的博物馆频频举办专题展览,其限量版大幅签名作品的价格也冉冉升起。

德国柏林的Helmut Newton摄影博物馆,近日推出时装摄影新展《赫尔穆特·纽顿:没有男人的世界》(Helmut Newton: World without Men),同时呈现另一位法国当代艺术家Francois-Marie Banier的名人肖像作品,与之呼应。这个展览去年12月开幕,一直延续到今年5月结束,可以看作是Helmut Newton欧美巡展绽放出的又一朵奇葩。

作为20世纪最显赫的时装摄影师之一,Helmut Newton(1920-2004)作品的系列展览,堪称近两年摄影界的盛事之一。由Newton的遗孀 June主持策划的这个大型展览计划,曾于2011年在美国休斯敦艺术博物馆首秀。策展人Anne Tucker说:“他在这里呈现的与众不同的摄影作品可谓是世上各种性情的最美模特的集合。”

2012年春夏,名为“Helmut Newton 1920-2004”的大展来到巴黎大皇宫,几乎呈现了他广为人知的全部作品, 赚足了眼球。紧接着, 6月到11月,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以《赫尔穆特·纽顿:白女人-不眠夜-大》(Helmut Newton: White Women /Sleepless Nights/ Big Nudes)向这位本土的摄影家致敬,展示了他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的205幅作品。实际上,展览中的三个主题作品,选自于Newton出版的前3本个人影集:《白女人》(White Woman, 1976)、《不眠夜》(Sleepless Nights, 1978)以及《大》(Big Nudes, 1982)。

《没有男人的世界》原本是Newton在1984年出版的第四本个人影集的书名。这本书囊括了Newton从1960至1980年代于巴黎、洛杉矶、米兰、柏林和伦敦等地拍摄的标志性作品,并附有Newton写下的有趣注解和评论。Helmut Newton摄影博物馆这回将书中收录的作品首次以展览的形式完整呈现出来,就像去年把Newton的前3本个人影集转变成展览那样。

这位备受推崇同时也备受争议的时装摄影家,1920年的秋天, 出生于柏林。12岁时,Newton就迷上了摄影,从担任摄影助手开始进入摄影圈。由于是犹太人家庭,二战开始不久,他的家庭失去了纽扣工厂的拥有权,后被关进集中营。这位在德国大屠杀中幸存下来并自学成才的摄影家,日后通过突现女性性感的摄影作品对摄影表现女性的方式进行了大胆革新,以在《Playboy》、《Harper's BAZAAR》、法国和美国版《Vogue》等杂志上发表的性摄影作品令读者大开眼界。

不过,很少有像Newton这样以“”而名声大噪的常青树。绝大部分的摄影师当然还是以拍摄穿着衣服的模特为主。而且,当服饰被提升为一种表达自我的语言,时装摄影也建立起其独立的审美。它的目的纯粹而简单 ——营造欲望。

美国时尚史学者Rebecca Arnold一语中的:“时装已被塑造为一种梦想。得之高兴,失之焦虑。”整个时装业的繁荣就是建筑在女性对完美的憧憬与梦想之上的。时装摄影恰恰是造成这些梦境的原因和反映这些梦境的镜子。

追求印象派绘画的朦胧美感

如果对时尚摄影细分,大致有两个类型:时装摄影和名人摄影。比较单纯的时装摄影,早于时尚类的名人摄影。现今如此庞大繁荣的时装摄影业,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程。

大多数最早期的时装摄影师都与富有的文人社团有关。第一个时装摄影集是Castiglione伯爵夫人的影像小册子,由Pierre-Louise Pierson在1856年制作。夫人衣着华丽地出现在拿破仑三世的宫廷中,她恐怕是现代历史上的第一位时装模特。

随后在一些新型的时尚刊物中,如创刊于1867年的《Harper’s BAZZAR》,摄影工作室的加盟无疑对时装摄影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特别是到了19世纪80年代中后期,网板印刷技术的日渐成熟,使直接印刷摄影的复制品成为可能,从而诞生了一批设计、装饰和时装杂志,如《实用时装》、《妇幼时装》、《装潢与设计》以及开始于1892年的《Vogue》,反过来刺激了时装和时装摄影的蓬勃。

与此同时,在绘画与摄影的相互渗透下,出现了印象派摄影师。他们用画笔和橡皮在照片上加工,特意改变其原有的明暗变化,追求“绘画”的效果。该流派提出:“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像照片”,并且认为:“假如没有绘画,也就没有真正的摄影。”

出生于法国的Adolf De Meryer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上世纪初创作了无数优美的古典画意时装摄影。他善于运用美妙的背光和软焦镜头,作品有一种特别浓郁的梦幻气息和优雅情调。富丽的背景、朦胧的照明、美轮美奂的童话意境,使人朝思暮想却无法企及。这种诱发观者占有欲的做法,是当时推销时装和时装杂志的奇效良方。

回到自然纯粹的摄影素质

1909年,Condé Nast执掌《Vogue》,对萌芽中的现代时装摄影贡献不小。1911年,摄影师Edward Steichen被出版人Lucien Vogel大胆聘用,希望他以摄影的形式将时尚变成一种艺术。Steichen就拍摄了法国时装大师Paul Poiret设计的礼服。这组照片后来登在《Art et Décoration》杂志1911年4月刊。英国当代摄影师兼作家Jesse Alexander说,“这是目前被认为最早的现代时装摄影。服装的质感以及穿出来的效果,在照片上一目了然,不再是以前用插画的形式来简单呈现了。”

一战后,美国摄影大师Alfred Stieglitz从画意摄影转向纯粹派,主要把摄影从绘画的影响中解脱出来,用纯净的技术去追求“摄影素质”:准确、直接、精微和自然地去表现被摄对象,而不借助任何其他造型媒介。Edward Steichen成为这个流派的代表者。他镜头中的模特,姿势仍然是传统的,但道具变得简单,并且以一种具有现代感的形式摆放。他喜欢利落的线条,强烈的构图,奇特有时甚至有点出格的背景。他运用人工灯光加上自然光,营造出一种性感的画面。曾有评论认为他用艺术的手段大量贩卖衣服和杂志。Steichen当然不会为此内疚。晚年的他直言道:“我没见过任何与商业脱钩的艺术,米开朗基罗也希望作品能卖个好价。”

推进为一门讲究的艺术形式

上世纪30年代,一批技术精湛的摄影师登上历史舞台。除了最著名的Steichen,George Hoyningen-Huene与Horst P. Horst ,还有Cecil Beaton 等人共同把时装摄影推进为一门讲究的艺术形式。他们通常是室内拍摄 ,去掉真实世界的元素,辅以道具。其营造的不是现实感,而更像游走于认真和异想天开之间的戏剧氛围。摄影师就是这每场戏剧的导演。

出生于俄罗斯的世袭男爵George Hoynineren-Huene,在俄国革命期间到法国定居,作为素描艺术家开始为时尚杂志工作。1925年,他开始接触摄影,作品以高度的戏剧性布景、巧妙而传统的构图为特点,把当时标新立异的艺术观念融入时装摄影中。与此同时,来巴黎学习建筑和艺术的德国青年Horst P. Horst在1930年遇到了Huene。不久,Horst成为他的摄影助理、临时模特、同性情人以及终生的朋友。Horst本人日后也成为响当当的时装摄影师。他常利用模特人体和服饰形状的微妙变化,赋予作品一种暧昧的暗示,有时带有色情成分。

抽象摄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另一个流派,宣称要把摄影“从摄影里解放出来”。Edward Weston在1931年已经做到了。他将大白菜拍出褶皱礼服的美感,将青椒拍出柔美人体的质感,别出心裁,富有诗意。反过来,他还以青椒为原型,创作一系列人体照片。那些坐姿人体使Weston的人体摄影达到巅峰,也为后来的时装摄影开辟了新的创作思路和空间。

二战后 名人和时尚水融

二战的爆发让时装摄影业在欧洲遭到重创。在生活基本物资都已非常缺乏的情况下,时装摄影被看作是轻佻无聊琐碎的东西。希特勒入侵巴黎后,法国版《Vogue》停刊,一大批优秀的时装摄影师,比如Horst,都逃往美国。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崭新世界格局中,时装摄影的观念开始出现变化。在这之前,女性虽然一直是时装摄影的中心,被视为美的化身和欲望的对象,但时装摄影更多的是强调其物性而不是人性。随着二战后对女性的重视,摄影师在作品中赋予女性一种新的独立和自主——她们不仅是作为被描述的物,而且是现实生活中被社会认识的人。

于是,时装摄影与时尚的名人摄影,也走向了水融的阶段。一个以名人和时尚为特征的时装摄影师强手林立的时代,终于到来。比如,德国超现实主义先驱 Erwin Blumenfeld,美国肖像摄影泰斗、也是超现实主义主将Philippe Haslman,还有William Klein和法国摄影师Jeanloup Sieff等,有着重要地位。当然,Martin Munkacsi,Irving Penn 和Richard Avedon是这期间备受瞩目的人物。

拍摄个性十足的新女性

原本是新闻摄影师的Martin Munkacsi可谓惊世骇俗。他将时装摄影从封闭的摄影棚内解放出来,特别擅长以自然写实的手法拍摄人物动作。比如把打网球和海滩漫步等动态画面和室外背景引入进来,甚至让模特在屋脊上摆出如临深渊的惊险姿态,以取得戏剧效果。其实早在1935年, Munkacsi就拍摄了第一幅模特在海边运动中的照片。在美术指导Alexey Brodovitch的肯定下,《Harper's BAZAAR》很快将这种新风格推而广之,正好契合了当时人们日益增长的对旅游的兴趣和一种返朴归真的理念。

举足轻重的还有Irving Penn。他开创了一种鲜明、激动人心的风格,确立了战后时装摄影中女性美的新观念。其构图简洁之极,经常不用道具,只用灰色或白色的无缝纸做背景,拍摄对象就是孤零零地出现在作品中,借此表达一种冷漠和疏离感。由于不采用任何自然主义的抓拍手法,喜欢在严格控制的正规摄影棚内工作,因此Penn常以其协调的布局、严谨的构图、细腻的布光和丰富的影调而著称。他的《喝酒的女孩》(Drinking Girl)系列作品,虚幻中带着孤傲,营造出现实与梦境之间若即若离的张力。

广被传为佳话的是,他的御用模特Lisa Fonssagrives在1950年成为了他的新娘。Lisa是上世纪50年代最优雅迷人的时尚女神,被誉为第一位现代超模。她1951年所参与拍摄的时尚大作《摩洛哥宫殿的女人》(Woman in Moroccan Palace)在2011年11月创下了Penn作品拍卖新纪录,成交价30万欧元。同场中,一幅Lisa身穿黑白格子裙装的名作也以22万欧元易主。

Richard Avedon则用自己颇具想象力的现代女性形象,带来新风,并且重新定义了时装摄影师的角色。他在名人、时装、时尚等领域中游刃有余,在50余年的摄影生涯中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在他的作品中,模特展现出迷人的笑容,流露出生动的情绪,瞬间动态的抓拍常令人叫绝。与Avedon合作的最红模特是Twiggy,1960年代的时尚偶像,骨瘦如柴,像个男生。这与四五十年代的模特大相径庭。Avedon的这种审美趣味,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美国超模时代的到来。拍场上,Avedon名作《Dovima与大象》(Dovima with Elephants)在2010年巴黎佳士得以84万欧元成为目前最贵的时尚摄影作品,买家正是Dior时装屋。这幅发表于1955年9月刊《Harper’s BAZZAR》的照片中,超模Dovima身穿Yves Saint Laurent担任Christian Dior新助理后设计的第一件黑色长款晚礼服,曼妙地轻抚着身后的马戏团大象。皮糙肉厚的大象和纤细轻灵的模特形成鲜明对比。

上世纪60年代后, Helmut Newton 开始崭露头角。作为在欧美时尚界、文化界活跃超过半个世纪的大师, Newton在作品中即表现了“性解放”运动中女人独立自主甚至咄咄逼人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女人对男性价值观占统治地位的世界的反感。譬如那张著名的《吸烟装》(Le Smoking),直到今天还被拿来当做讲述煽动女性新革命的重要插图。照片中,死寂的街上,高挑瘦削的模特Maria Carla Boscono穿着YSL套裤装,打扮成男人模样,手执一支香烟,寂寥但坚定地站着。这幅Newton于1975年在自己家门外,为法国版《Vogue》拍摄的照片,硬朗中又带有一丝柔美,经典地位堪比套裤装本身。

1980年后,Newton拍摄了一大批女性作品,公然颠覆以往视觉秩序,彻底撕去温情面纱,代之以表现当下时代的欲望。他把时装摄影的新趋势推向邪恶和性感。然而,没有穿衣,还是时装摄影吗?“当然是”,法国女摄影师Dominique Issermann说,“摄影是时装摄影的一个重要部分。比较一张1910 年的照片和一张当代照片,你会发现女性的身材和化妆已发生了相当大的改变。此外,作品的表现‘态度’也会非常不同,而这种态度就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2004年,随着两位伟大的时装摄影家Helmut Newton和Richard Avedon的相继辞世,这一年似乎变成了摄影市场的一个转折点。当代摄影作品(1950年之后)价格一路上涨,时装摄影(Fashion photography )也随之被重视起来。”伦敦佳士得摄影部主管Alexander Montague-Sprarey接着说,“这样的趋势在近两年格外明显。”

时尚的力量 时代的能量

随着全球时尚行业力量的与日俱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名人与时尚,更加成为是摄影师热衷表现的对象。这些照片不仅可以迎合公众的口味、引导公众的审美情趣,可以让名人名满天下,同时也为摄影家带来丰厚的报酬。Annie Leibovitz,这位在美国摄影界无人不知的女摄影家,以其独到的观察力、艺术鉴赏家的眼光、拍摄时诱导名人做出意外举止而著称,使她跻身非常成功的女性商业摄影家。

1981年,《Rolling Stone滚石》杂志请她给英国甲壳虫乐队主唱John Lennon和妻子小野洋子拍照。Leibovitz想给这对夫妇拍一张合照,但是小野洋子反对这个想法。最终,Leibovitz照了一张小野洋子穿着黑色衣服,Lennon躺在她身边的照片。在这张照片拍下几个小时后,Lennon被人谋杀了。很快,这张照片发表在《滚石》杂志的封面上。2005年,美国杂志编辑协会命名这一封面是最近40年来最佳的杂志封面。

时尚摄影范文第2篇

时尚摄影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起初只是局限于时装人像的摄影,真正时尚摄影概念到20世纪40年代才被明确,并随着时尚业的发展迅速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行业。作为艺术、商业和技术的综合体,时尚摄影助推时尚实现了跨越国界的全球化发展。时尚摄影在时装界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是在辅料行业,时尚摄影却难寻踪迹。

服饰辅料步入时尚主流

一直以来,由于服饰辅料在服装制造中处于“辅助地位”,使得服饰辅料一直处于“边缘”产业,容易被忽略。价格成为服装企业采购辅料时最为看重的要素。

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服饰潮流在几经轮回挖掘后,显露出疲态,服装款型和面料上的发挥已较为有限。庞大的产业规模使得服饰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服装设计转向以细节取胜,服饰辅料的作用脱颖而出,被日益强调。服饰行业对服饰辅料的设计、品质和档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对钮扣拉链等辅料的“实用功能”在加强的同时,对“装饰功能”的要求也大大提升。而金属扣件、线带、花边等品类的出现,本身就承担着装饰的功能。辅料产品设计感的不断加强,从而给服装的设计增添了很多原先所不具备的元素。各类钮扣、烫钻、亮片、花边、金属扣的精妙运用把服装设计带到了另一种风格。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今后辅料之于服装的装饰效果还将被大力强调和表达。

伟星股份SAB与时尚摄影

作为辅料行业的龙头企业,伟星股份推出了从时尚设计到精工制造,从专家销售到承诺式服务的一站式全程服饰辅料供应模式。时尚设计是全程服务的起点,也是品牌的核心价值所在。脱离单纯为设计辅料而设计的观念,在设计中结合服装潮流和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辅料设计,把各类时尚元素融入到辅料设计之中。赋予了伟星股份服饰辅料产品与众不同的时尚气质和精致的品质,为国内外品牌服饰提供设计独特的高档服饰辅料,带领中国服饰辅料行业朝“精”的方向发展。

为了把自身产品做精做细,继钮扣之后,伟星先后开发出了拉链、金属制品、衣架、标牌、水晶制品等多条生产线,拥有上万种产品种类;为了提高企业的设计开发能力,伟星配备了一支年轻而时尚的设计队伍,密切关注时尚的动态,前往巴黎、米兰等时尚秀场获取第一手时尚资讯和素材;为了保证产品质量,伟星在不断引进高端设备的同时,引进最新的工艺,不断为技术人员充电,提供学习的机会……伟星人确信,即便是一颗小小的钮扣,也可以成为艺术品。从材料选择,到款型设计,工艺的运用,最后到每一道制造工序,无不做到精益求精,每一件辅料,都有着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和品质。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伟星把看似简单、看起来也非常小的辅料产品,做出了很多的花样。

时尚摄影范文第3篇

陈曼被大家所知还是源于《青年视觉》。2003年底的时候,陈曼通过杂志艺术总监张丹成为了杂志封面的摄影师。这个北京小妞第一次掌机拍摄封面杂志,却连个人影都没拍着,最后硬着头皮给模特打电话又组织一遍重新拍摄。没想到,这组作品拍摄出来后同时引来争议和推崇,那种张狂的想像力和夸张的后期修饰,在当时是从来没有出现的风格。

后来陈曼辞职,和造型师李东田合作开了工作室“Studio6”。工作室以前是仓库,门牌是六号,陈曼就顺水推舟把工作室取名叫“六号工作室”。这个两层楼宽敞明亮,设计精巧。拍摄大厅里摄影助理们每天都忙碌布景,明艳动人的明星们在这里进进出出。

从第一张照片2003年拍摄名模春晓起,陈曼成就了很多明星,尤其是范冰冰。很难说范冰冰和陈曼谁成就了谁,但自从两人的名字绑在一起后,范冰冰的杂志大片越来越有看头,陈曼也越来越被大众熟知。她被称为范冰冰的“御用摄影师”,确实,范冰冰很爱她,只要拍时装大片,非陈曼不可。最新一期《ELLE》,陈曼把范冰冰拍成了气场强大的御姐,哪怕以恶毒著称的看客,也要采用转折句式来表达观感:对范冰冰无感,但陈曼镜头下的她,美得像外星人。

一长串的明星被陈曼整了容。凶器不是手术刀,而是一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相机和苹果电脑。吕燕变成了穿宫廷装的米老鼠。小S收起招牌媚笑有了梦露式厚嘴唇儿。袁泉流着动人的大鼻涕。李宇春穿上泼了泥点的薄露透白衬衫。有面瘫嫌疑的张震却笑得一脸褶皱宛如孩童。

拍了这么多大牌,没有谁能令陈曼紧张了。她会为最近北京空气不太好焦虑,却不会为拍贝克汉姆紧张。她跟贝克汉姆握手,指挥他往左点、往右点,然后拍下他的大正脸。

不同于一些鄙弃商业价值的艺术家,作为时尚摄影师,陈曼总有办法让商业大片具备更多的艺术性。她说:“商业和艺术就像男孩和女孩一样,他们最开始是幼儿园的状态,之间建立帮派,互相看不起隔得挺远,到青春期的时候,两个人开始谈恋爱逐渐接受对方。”

在陈曼看来,摄影师不仅是按下快门这么简单,还要充当导演的角色。在摄影之前,所有的想法通通在脑海里有了非常精细的构思,正如她所说,连一根头发丝怎么飞都和我想的一模一样。从早期的疯狂夸张到现在的内在细腻,从早期的注重技术,到现在更注重内心的东西。

陈曼最讨厌的字有三个:艺、术、家,三个字放一起尤其可憎。她最喜欢用的字是:“我”以及“范儿”。

什么是范儿?在陈曼看来,上至伟人下至居委会大妈,每个人精神境界达到一定程度,都会自然形成自己的范儿。的整齐驼峰背头,霍金的大片宽边眼镜,李大妈翡翠金戒指配白玉笋尖手上涂褪色指甲油,西村张姑娘红脸蛋配大粗辫子大白门牙。

她拍自己的姥姥,老人家梳着阿童木式的冲天头发,白的;家常老旧秋衣,白的;夕阳红碎花裤,黑的;搭配胳膊上三道杠的ADIDAS运动上衣,桃红的。镜头里的姥姥,气场强大,倍有范儿。所以她不只是爱拍明星,也爱拍普通人,包括老人和小孩。

陈曼的作品多次在意大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获奖,多次刊登于法国《PREFERENCE》、纽约《UNLIMITED》、英国《NYLON》、《SPORT&STREET》等杂志,参加过的联合摄影展更是遍及纽约、伦敦、东京等国际时尚大都市。

陈曼和混血男模Raphael的缘分从杂志开始。“是在一个‘耐克’的party上,大伙排队上厕所。我早就在杂志上看过他的照片,那照片特小。我对人脸很敏感,所以就记住了。我还说这人长得挺像基努・李维斯。接下来看到他本人,胡子拉碴,倍儿黑,但通过外形我还是把他认出来了。”

刚和Raphael在一起的时候,两个人都很穷。一个拍前卫照片,另一个玩滑板,还是地下乐队的主唱,在正常人眼里,都是有今天没明天的不靠谱青年。短暂激情似乎才该是这段感情的总结词。意料之外,计划之外,感情开花结果枝繁叶茂。

时尚摄影范文第4篇

与邮递员一起拍摄

如今,Paolo Roversi以顶级时装和广告摄影师的身份蜚声国际,对于媒体给他的全球五大时尚摄影师之一的封号,他开了个玩笑:“我不是特别计较排名,但我觉得自己是最好的。”

十八九岁在西班牙的一次度假,随手拍摄的照片燃起了Roversi对摄影最初的兴趣,“回家把照片洗出来之后,看着效果不错的照片,突然就得到了一些启发,觉着这是很好的表达自我审美观的方式”。随后,Paolo Roversi在家乡意大利拉文纳与另一位热心的业余爱好者――当地的邮递员一同在附近一个地窖里建起了暗室,并开设了一间很小的肖像工作室,为当地的居民和他们的家庭照相。但在经过一段失败的电影剧照摄影尝试之后,他到美联社担任了一名摄影记者,体育新闻肖像照是他早年活跃的领域,现在回想起来,“如果我有足够的时间在这个领域不断提高自己的话,我也会成为一名很优秀的新闻记者的。”

但正如他自己所言,“成功是一分天才,九分运气,要看你是否在正确的时间遇到了正确的人”,1972年来到法国巴黎的Roversi并不了解时尚摄影,不期而遇《ELLE》著名的艺术总监彼得・纳普后,一下子被时尚摄影的精彩深深吸引,“接触了很多巴黎时尚杂志的摄影师后,我才发现时尚摄影是我比较心仪的一个行当。时尚摄影可以按照你的想法表达很多不同的主题,可以高贵,可以梦幻,也可以抽象。通过时尚摄影,你可以创作图像,按你的想法塑造图像,而新闻报道则无法达到。”从那以后Roversi一直呆在巴黎,拍摄主题转向时尚摄影,开始书写他在时尚界的辉煌。

如同所有摄影师一样,Paolo Roversi在旅行的时候,还本能地拍摄一些户外场景,这能给他提供很多素材,使他在拍摄时能有更多的灵感去表达自己。但他又尽量避免不停地带着相机到处走:“和一些摄影师不同,我不害怕错过拍摄一张照片。我不喜欢把我的一生都花在看镜头上,我喜欢用我的眼睛去看,所以我每天只带我的相机出去几个小时。”在光鲜的时尚业内Roversi以他的敏感和纯真捕捉人性中纯洁动人的美丽,正如经常和罗维西一起工作的创意总监RonnieCooke曾经说过的:“保罗在创造美与光明”。

时尚摄影是一种深层次的自我表达

很多人认为时尚是肤浅的,时尚摄影无非是这个肤浅工业的一个附属物。但Roversi认为时尚摄影更深层次的是一种自我表达的艺术形式,“时尚的变化频率确实非常快,每六个月就有一个轮回,现在流行八十年代的风格,下一批可能就是六十年代的,接着就是三十年代的。对于时尚摄影师来说,确实要对时尚保持一种敏感性,但拍摄作品时,要超越时尚。不要追着时尚,拍摄风格每六个月就发生一次变化,要保持自己风格的稳定性。我主张围绕自己的心情和感觉来拍摄。”

Roversi以自己的独特语言敏锐捕捉每一个瞬间。“拍摄对象在摄像机前发现自我、完全与外部世界相隔绝、沉溺于她的孤独和从北边窗户流进工作室的美丽光线时那一刻的表情”深深触动了Roversi的艺术神经,他照片中返璞归真印记的溯源也由此展开。Roversi解释道:“通过时尚摄影,你可以创作图像,按你的想法塑造图像,而新闻报道则无法达到。”从那以后他一直待在巴黎,拍摄主题转向时尚摄影。

从不“演奏”不喜欢的曲子

如果说时尚业在20世纪80年代对目录的关注使得像Roversi这样的摄影师可以不受大多数杂志艺术部的约束而工作,那么它还帮助建立了时尚摄影并让更多的人们意识到时尚摄影也是一种艺术形式。此后Roversi更是在被他称为“梦想之幕”的工作室中创造出了源源不断的感动世人的非凡作品。

时尚摄影范文第5篇

2003 开始学习并从事广告和时尚摄影

2005年进修中央美术学院进修摄影专业

2006年进入《正黑视觉》从事广告摄影

2008年签约3STUDIO专职汽车广告及时尚大片

2010 创LING STUDIO至今为奔驰,奥迪,宝马,雷克萨斯,讴歌,大众,路虎,JEEP等拍摄汽车广告及媒体软宣。

长期为《GQ》《时装L’FFICIEL》《时尚COSMO》《座驾CAR》《时尚先生》《虹MADAME》《悦已SELF》《男人装》《都市主妇Hers》《精品购物指南》《大周末HOTSPOT》等拍摄封面及专题大片。

合作名人:大S,杨幂,霍思燕,何润东,瞿颖,蒋雯丽,张静初,伊能静,周迅,夏雨,齐秦,张信哲,张瑶,爱戴,谢娜,胡歌,吴克群,,李慧珍,王蓉,王勇峰,李开复,王石,张朝阳,丁磊,邓亚萍,姚明等。

联系方式:

电话号码:18600089232

网站主页:

QQ邮箱:

导语:八零后摄影师凌代军已是《风尚志》《精品购物》等大刊封面拍摄的御用摄影师。高、瘦、须眉浓密,带点儿男模气质的他偶尔也会在镜头前客串一把。讨人喜欢的型男外貌和游刃有余的技术与细致的洞察力让他第一次面对大S,姜文,杨幂,虹影等大腕儿时,就博得了信任和互动。问他如何不受这些大腕的气场影响来掌控镜头,他说:“镜头后的眼光是我最犀利的武器。”

镜头前面无“大腕” 会提前做功课

《品香》: 你拍摄了很多明星,怎么让明星听你的?比较老练还是谦虚谨慎?

凌代军:拍摄前对明星的认知很重要。我拍摄前一般都会做功课,了解要拍的对象,去捕捉他们的气质和影像感。在现场,我就是我自己,比较平和,不需要刻意表现自己,毕竟人家才是明星嘛(笑)。其实,对拍摄对象有了前期的了解之后,交流起来会更顺畅一些。当面的沟通也很重要,可以近距离观察她(他)有个性和特点的一面。现在的很多明星都很专业,镜头感很强,配合度也很高。有的明星自己有想法,愿意和摄影师沟通,一起尝试新的东西,那样就容易出活,拍起来也有意思。拍不同圈儿里的人所要表达的状态也不一样,我都会观察细节并且用作品做沟通,比如拍大S和虹影就不同。大S是一个资深艺人,她在镜头前的张力和表现力很强,我只需要寻找更美的角度就可以很顺利的完成拍摄。虹影是一个作家,她的作品深度也表达了这个人的思想,拍摄时就需要体现一种情绪,情绪是拍摄者的,也是我来营造的。拍完之后,他们俩都很满意,一个是美艳犀利,一个是典雅睿智。

《品香》: 拍明星和拍普通人有什么不同?

凌代军:一般来讲,明星会更有表现力一些。明星一般是配合专题或者是宣传照,普通人大多是想拍的美一些,但在镜头后的我,感受到的是被拍摄者的态度。我觉得拍照能不能拍好,对明星和对普通人一样道理,都在于他愿不愿意拍,性格愿不愿意被打开,普通人可能身材比例或者外貌没有明星那么出众,就需要摄影师的更多指导和给予他们自信心,拍着拍着他们就放松了,然后出来的效果自己也看着更满意。

《品香》: 你最难忘的拍摄经历是什么?你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凌代军:对我而言每一次拍摄都很新鲜,印象深刻主要是在于一种不同。有次拍作家虹影,其实当天拍摄开始是摆拍,半个小时我们就出了片子,但我们的交流很好,虹影就主动提出再拍会儿吧,拍着玩儿,就又拍了一组片子,她那种自然的状态就好像在镜子里自己看自己,美极了,状态特别好,片子也特别满意,后来她有什么需要发的图片,都让其他媒体跟我要她的片子,直接把我介绍给更多的媒体了,我觉的对我是很大的肯定。说起来还有点儿不好意思,她夸我是新一辈儿的吕克贝松,后来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也成为了她的御用摄影师,在我的镜头前,她回归本原。每年生日的时候我都会去给她做一个记录,其实摄影保留的就是一瞬间,你的最佳状态被捕捉在影像当中就可以一直存在下去,挺美的。

即使你是学摄影的,但想进入时尚这个圈子也不是件容易事儿

《品香》: 你怎么看待时尚?

凌代军:时尚是大家嘴里流行的一个词儿,杨丽萍挎个菜篮子也很时尚,换个人可能就不行,时尚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可以很时尚,但不是装,不是追求流行,而是就是那么特立独行,在前面领头跑的那种。好像艺术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就很时尚!

《品香》: 你是怎么进入摄影这个圈子?谁对你的影响最大?

凌代军:进这个圈子其实是挺偶然的,但我觉得也是冥冥中自有注定。我以前是学画画出身的,06年本来想来北京做设计,结果到了798,偶然认识黄旭,他就让我跟他做摄影。我当时真是完全都不懂,但我住在影棚,晚上没事儿就捉摸相机,黄旭是我的启蒙老师,很会调教人,就是能放手的那种,我边玩边学,后来就认了真,爱上了相机,他就让我独自拍摄,在实践中学习,然后他再指导我去改进。他能给我独立的机会,就像学骑自行车,后面扶着的人越快放手,你学的就越快。但他打根儿上是个艺术家,最后还是转回艺术上去了,但却把我留在这个圈子了。跟他的时候,他就让我去给杂志拍,慢慢的人家都知道我了解我了,后面的合作也更容易。后来他把我介绍给三哥了,就是3Studio的老三,我跟着三哥学到很多,所以如果说在摄影上对我影响最大的人,肯定是三哥,当时我看到的学到的都是他的东西,三哥用光的段位很高,水平也很高,而且他的摄影风格非常多样性,创意很厉害,他的片子绝对不会给你那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他教我的时候会让我独立拍摄,但在旁边指导,把握风格方向,所以我觉的在摄影风格上我受他的影响应该是最大的。

真正的大师级摄影师不用自己宣传,一有作品,自有品牌抢着做硬广,媒体争着发宣传

《品香》: 你最欣赏的摄影师是谁?

凌代军:我最喜欢的是Steven Meisel,他是意大利Vogue的御用摄影师。欣赏他是因为他的独立思想。这季Prada的广告大片就是他拍的,他每组的寓意和主题都非常有创意,总是呈现一些新的东西,而且很注重细节,每一次他的新作品出来我都会关注,会带给我很大的启发。有意思的是,这个摄影师虽然纵横时尚圈30多年,却没有自己的网站,我想是到了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了,呵呵,不需要自我宣传,他的名字就是最大的品牌。

摄影师住在艺术区,绝对是最值得的投资,能够感受更多的艺术氛围,时刻让自己保持在圈子的前沿地带,对创作帮助不少

《品香》: 从哪里得到灵感来源?

凌代军:我挺善于观察和体会的,平时很喜欢多收集资源,书、电影、杂志以及自己的旅行见闻。其实所有的创意都是来源于生活,我选择在MOMA附近住,也是因为这边有很多设计师,演员等艺术领域的人,所以这边就有一些相应的资源和氛围,比如库布里克咖啡馆的书吧,百老汇楼下的书吧,摄影、电影和艺术类的书籍杂志很多,很容易接触到更新更特别的信息。我一直觉的灵感都是信息积累到一定程度,然后在一个情绪中突然触发的,没有平时的观察收集,灵感可不是突如其来的。

《品香》: 商业摄影和创意摄影对你来说有什么不同?

凌代军:我觉得两种摄影对摄影师的要求和定位都有所不同。在做商业摄影时,一般客户会有一个既定的模式,我会尽量按照客户的要求来做,都沟通,在他们要求的基础上改变创意来达到客户的满意,有一定的自我发挥余地,但不大。创意摄影一般是在和媒体合作的时候来实现,或者自己拍。媒体一般很容易接受一个新鲜的创意,找比较相熟的模特儿和合作媒体,进行创作,过程也比较享受,有火花碰撞,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无图无真相的时代,一张画面抵过万语千言

《品香》: 一般通过哪些媒体来了解时尚资讯?

凌代军:国外的一些网站和杂志,像意大利版的Vogue, ID 这些设计类的,而且现在网络传播更迅速更方便,很多图片上都有备注,然后你可以根据那些信息再去扩展GOOGLE那些你有兴趣的信息。我也发现了一个地方很不错,就是MOMA百老汇电影院的书店,有很多关于电影和摄影类的书籍和杂志,办个会员卡,就可以借阅,还挺方便的。

《品香》: 在网上调查了一下,几乎没有任何关于你的文字报道,你是一个低调沉默的人吗?还是更愿意用作品用影像来沟通?

凌代军:我可能算是会说不会写的那种人,所以比较倾向用影像来沟通,有时候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照片背后的故事,因为拍摄时确实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可是总是太忙,能及时更新图片就很不错了,再加上我是个有点儿“喜新厌旧”的人,有的照片发出来很喜欢,但看一阵子就不喜欢了,就想换新的,所以我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鼓弄这些图片了,让大家还是看图说话吧,一张好片子有时候自己能说话,同时还能给你带来想象的空间。

《品香》: 你觉的不同的杂志会带来不同的拍摄风格吗?给同属一家老板的《精品购物》和《风尚志》拍片有什么不同?

凌代军:不同的杂志有不同的调性,因为从《精品购物》创刊时就和他们合作了,所以算是老朋友了,彼此都很了解比较默契,我觉的《精品购物》的风格是比较生活的状态,阳光积极的风格,带点儿小性感,而且他家的拍摄频率高,一周一次,绝对挑战创意能力;《风尚志》相比更时尚一些,优雅一些;其他杂志里和《时尚COSMO》拍的人物比较多,更偏重于展现拍摄人物的独特性格;而《ELLE》比较喜欢自然基调的片子。

《品香》: 你觉的北京的时尚氛围如何,对广告,设计等行业的地域性文化影响有什么?

凌代军:北京的时尚氛围是最好的,媒体都聚集在北京,时尚创意更丰富,有更多机会,比如时尚集团自己就有十几本,摄影师也多,虽然竞争多,但大家都在努力,那作品在创意上,在质量上自然都更精益求精。北京是皇城,有历史,有积淀,有人文,有产业,地域性影响是肯定的,有古老文化和现代艺术的碰撞,灵感源泉较多。

镜头前还是镜头后,影像艺术都很好玩儿

《品香》:除了摄影师,你最想做的职业是什么?

凌代军:我爱摄影,如果不做摄影师,我想我还是做艺术设计类的工作吧,也是富有创意和挑战的工作,同时也可以观察和体会生活。我也想尝试一下导演,也许先尝试一下微电影之类的,反正需要新鲜感的工作都想做。

《品香》: 之前你有入镜拍摄一组情侣的片子,在镜头前和镜头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凌代军:那次挺有意思。09年风尚志的情人节专题 爱的罗曼史,一共拍了11组,就想再凑一组,变成12个月完整一些,然后他们就怂恿我让我入镜做一组,我想也没什么大不了,尝试一把吧。当时片子的尺度挺大,但我只是配合侧身出演,没真脱,在镜头前和在镜头后真有挺大的差别,居然发现自己还挺害怕镜头的,可能就是因为知道应该怎么拍,所以往那儿一站就情不自禁的犯职业病,灯从哪打过来,哪个角度更好,就会全部闪念出来,于是自己的状态就明显有那种晃神儿的感觉,不如专业模特那么精神集中,我觉的偶尔出镜还是挺有意思的,体会一下完全不一样的感觉。

《品香》: 现在数码技术日益发达,你怎么看待越来越丰富的后期处理手段?

凌代军:数码技术是避无可避的,尤其是时尚摄影,需要数码后期合成的那种超越普通拍摄的构思,但后期的来源还是摄影师的审美积累和美术意识,所以,那只是一种实现自己创意的手段。

(来源:360范文网 http://www.360fanwen.com)文章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00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