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角数枝梅全诗(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墙角数枝梅全诗范文第1篇

全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译文: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赏析:“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遥知”说明香从远方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

(来源:文章屋网 )

墙角数枝梅全诗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诗眼;“钥匙”

古人写诗作词讲究炼字,凡在节骨眼处炼得好字,使全句游龙飞动、令人意驰心动的,便是所谓“诗眼”。它可以是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也可以是体现全诗主旨的精彩语句。我们在鉴赏古典诗歌时,如能从“诗眼”入手,一方面可以体味诗人创作时的艰辛与欢愉,另一方面也是理解诗歌思想感情及艺术手法的一把“钥匙”。读者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对诗眼进行鉴赏。

一、加深形象描绘

比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像一幅巨大的风景画,形象地描绘了塞外辽阔苍凉的景象:“直”字展现一种挺拔坚毅之美,落日之圆,衬托在万里戈壁背景之上,则给人以苍茫之感。二字将直线之美与浑圆之美融为一体,画面壮观,这“直”和“圆”正是该诗的诗眼。再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一句,前人刘辰翁评:“等闲星月,着一‘涌’字,复觉不同。”诗中“垂”“涌”二字描写明星低垂于广阔原野,江流涌动着白色月光,此情此景与诗中“危樯独夜舟”之“独”、“天地一沙鸥”之“一”完全交融,使诗人漂泊无依孤苦伶仃的形象跃然纸上。

二、关乎诗意精确

唐代大诗人杜甫,历来被视为锤炼字句的圣手。杜甫在《曲江对雨》中有一句:“林花著雨胭脂湿”,因题于院壁,“湿”字为蜗涎所蚀,令后辈学人颇费心思,苏轼用“润”、黄庭坚用“老”、秦观用“嫩”、佛印用“落”补缺,都不及“湿”字下得精确,诗人乃写长安乱象,与色彩明快之“润”“嫩”不合,花在雨中,不一定就“落”,也未见得就“老(色暗)”,此处“湿”正为诗眼。再如齐巳咏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枝”改为“一枝”,使“一枝”与“早”意丝丝入扣。齐巳因此拜郑谷为“一字师”,传为佳话。其他如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及无尽的想象空间。

三、营造诗词意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一个“闹”字把诗人心头感到的蓬勃春意给写活了,一个“弄”字把诗人欣赏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二句凭二字,情景交融,意境盎然。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一个“关”字反衬了春意活跃,一个“出”字则表达了春色扑人的情景,让人感受到春天到来时杏花盛开的浓烈的生命活力,诗句蕴含着一种冲破压抑脱颖而出的意味,意境深远,韵味深长。再如《登岳阳楼》一诗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老杜妙用“坼”“浮”二字,对洞庭湖水势浩瀚广阔无边的景象作了精彩的描画,气势恢弘,意境深邃,为咏洞庭湖五言诗之绝唱。

四、瞄准词类活用

词类的活用,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在锤炼字眼时也值得重视,往往以形容词的活用多。如“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形容词“红”、“绿”,活用作使动词,诗人通过桃变红、蕉叶转绿的动态,抒写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如果“红”、“绿”仍作形容词用,说成“樱桃红,芭蕉绿”,就会味同嚼蜡。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将莺雏与梅子的变化与风雨联系到了一起,“老、”肥“经由形容词转成动词后,有如灵丹,在句中起到了点铁成金的作用。杜甫诗句:”四更山吐月,残夜月明楼。“诗眼”明“也是形容词用如动词,使画面具有动感,化静为动,富有诗情画意。

五、体察精当修辞

辞格本身并无高下之别,运用之妙全在于恰到好处地叙事状物、传情达意。但就各种辞格相比较而言,在诗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则以拟人居多。诗人既”能以奴仆命风月“,又”能与花草共忧乐“(王国维《人间词话》)。风月花草,在诗人、词家眼中莫不可以被人格化,因而拟人的辞格被广泛采用,这些妙用辞格的地方往往正是诗人精心铸炼的诗眼。比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诗眼在于”知“字,雨本无知,因人而知,诗人同样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植入人之情感,用一”知“字写善解人意之春雨,顿生妙趣。

此外,夸张、通感等手法,在锤炼字眼时也常为诗人所瞩目。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该句中的诗眼为”咽“和”冷“,它巧妙地运用了”通感“这一修辞,”日色“是视觉意象,“冷”是触觉感受,诗人巧妙地使视觉向触觉转移,相互交通,从而更精炼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墙角数枝梅全诗范文第3篇

梅花之美,自古难“全”。

梅花的美丽与魅力不在盛开的繁茂,而在乎它的剪枝一二,疏影横斜。“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在时间里流传的美艳是它的“疏”“曲”“暗香”,古典的温婉和含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说的也是它的孤寒——美之冷艳。《红楼梦》中宝玉向妙玉乞红梅时也有两句“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可见梅花的高洁孤傲不逊于秋色里霜冷的菊花。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一二枝梅花,便是它傲雪的容姿,横斜的疏影也是繁华的早春。

最是人间冷艳客,不断愁肠也销魂。

“胭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粉妆魅影千千万,梨花带雨最是惹情。可是虽是那世有桃花粉艳装,娇媚万千是柔情。却掩不住寒梅的娇容无限艳丽无妖的洁洁美姿。梅花也无带泪愁情,也无断肠之能事,只是最惹情愁不在容态,是冰风冷雪是孑然贞贞是骨子里的冷艳含婉傲痴情。

闲来无事觅情愁,唯动容处梅两枝。

“山边幽谷水边村,曾被疏花断客魂。”“自入春来无好句,杖藜到此忽成诗。”梅花自古受文人墨客的青睐,咏梅诗句信手拈来;中国花鸟画中梅花的篇幅也是数量可观。一支支梅花,打动了谁的心,美丽的疏影得以在时间的长河里永存。

最是那一枝傲洁的孤花,在繁华的春色里,再无人忆起……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你缓缓盛放,一朵接着一朵,轻轻的声在无眠的夜里私语,又是“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横斜艳姿无堪比,暗香疏影情最贞。

墙角数枝梅全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咏物诗 情感 手法

古人很喜欢吟咏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诗人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流传下来的咏物诗亦是数不胜数,据统计,仅《全唐诗》就有六千多首。因此,咏物诗也是考试中常见的一种诗歌类型。这里就咏物诗的鉴赏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咏物诗的一般特点

请看几首大家熟悉的诗歌:

《咏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通过这几首诗歌,我们不难发现,咏物诗一般都是以一种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的诗体,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咏物诗有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常以所咏之物为题,或者可以从题目看出所咏之物。咏青松,题目即为《青松》;咏梅花,题为《梅花》;咏石灰,题为《石灰吟》……

第二,抓住物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如,写青松的“挺”“直”,这是形态描写;写梅花像雪一样洁白,这是色泽描写;写“大雪压”、“凌寒”、“出深山”、“烈火焚烧”,这些都是外部环境描写。阅读其他咏物诗,会发现,基本上每一首咏物诗都有这一特点。

第三,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寄托作者的情志。从以上三首诗歌,我们可以读出青松的“坚贞不屈、傲岸高洁”、梅花的“不畏严寒、清雅高洁”、石灰“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光明磊落的襟怀”,当然,物的品质实际上也是作者的品质体现,是作者的人格写照。

二.作者借所咏之物寄托常见情感

一首好的咏物诗,不仅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那么,通过所咏之物所寄托的情志,通常有哪些呢?

首先是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这是古代很多文人的通病,他们往往恃才傲物、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因而在统治者看来是格格不入的,是不能受到重用的。于是,感叹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便成了文人屡见不鲜的作品主题。如以下两首:

题榴花(朱熹)

五月榴花照眼明,

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

颠倒苍台落绛英。

杨柳枝(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榴花开得那么鲜艳;柳色嫩黄,柳枝条条柔软如丝,但是或是没有车马,或是长在荒园里,又有谁来欣赏呢?

其次是表达自甘寂寞、坚贞不屈、高洁脱俗(不同流合污)的气节。当国家政治腐败甚至灭亡、统治者昏庸无能、奸佞小人为非作歹时,是随波逐流,还是洁身自好?大多数文人是会选择后者的,因为他们饱读诗书,不知不觉中受到先贤们的影响,因而有着高尚的气节。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画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寂寞开无主”、“花开不并百花丛”都是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脱俗;“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和“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都是一种宁愿粉身碎骨也不委曲求全的坚贞不屈。

第三,厌恶官场,追求自由、隐逸、淡泊闲适等的生活。在官场呆久了,既有伴君如伴虎的恐惧,又有朝中同僚的钩心斗角,尽职些的还得为百姓劳碌奔波,时间久了,难免有身心俱疲之感,于是渴望摆脱官场。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便成了咏物诗中常常寄托的一种情感。

画眉鸟(欧阳修)

百转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在林间啼叫比在笼中自由自在得多,不是一种对自己的向往对官场的厌倦吗?而白云泉何必奔冲山下去呢?山上才没有风浪险恶,自由自在。两首诗主旨虽有有一定差别,但又有相似之处。

然而,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咏物诗浩如烟海,其中所寄托的感情不是这三种情感可以囊括的,很多还是得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

三.咏物诗常见的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所以,只要是咏物诗,肯定会用到这种手法。

比喻,写物的特征时,使用比喻往往更形象生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贺知章的眼中,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 万千条柳枝都垂下绿色的丝条;“垂引清露,流响出疏桐”,虞世南看到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比作“垂”(古人结在领下的帽带下垂部分)。

拟人,常常会使物带上人的色彩。如:“烈火焚烧若等闲”表现了石灰临难不惧、处变不惊的非凡气度,“粉身碎骨浑不怕”表露了石灰甘愿献身的美德;“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对比、衬托,为了更加突出事物本身的特征,常常把所咏之物跟其他物进行对比,或者用其他物来衬托所咏之物。“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把梅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之高洁守志;“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郑思肖《画菊》),将独立疏离的和丛中百花作对比,突出自甘寂寞。有时,还会把物本身不同时期的情状进行对比,如李商隐的《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把春日之柳和秋日之柳进行了对比,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的悲叹之情。

环境烘托,写到物生长的外部环境往往就是用环境来物的品质。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以冰雪林烘托梅,突出梅的坚毅耐寒;“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用大雪来烘托青松。

以上几种手法在很多咏物诗中都会用到,但绝对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会用到,也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仅仅只有这几种手法。

墙角数枝梅全诗范文第5篇

我所要探访的女子深藏闺中

她叫梅

她靠第一场雪滋补身子

靠第二场雪喂养爱情

第三场雪

她妩媚地开了

雪夜仿佛是她蓄谋已久的

阴谋。白色的阴谋

铺天盖地的阴谋

她通过雪夜叙说自己

通过雪夜,把一缕高洁的

情感,缀上枝头

哦,幽暗的谜底,幽暗的火

当你把谜一样的雪夜说破

我仿佛成了迟到的第四场雪

雪夜访梅,是我从天而降的

惟一缘由

张作梗,男,本名张海清,偶用笔名庞贝。生于1966年,祖籍湖北京山,高中文化。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随笔、评论。诗作散见于《诗刊》、《扬子江诗刊》、《长江文艺》、《绿风》、《诗潮》等多家期刊,部分被《青年文摘》、《中华文学选刊》、《诗选刊》等杂志转载,入选《中国・星星四十年诗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中国诗歌年选》等多种选本。曾参加诗刊社第24届青春诗会。已出版诗集多部,系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全诗17行,分为三小节。第一小节,将梅花比喻为女子,并人格化。“我所要探访的女子深藏闺中/她叫梅”,起笔直截了当,指明要探访的对象。“女子”,象征美好;“深藏闺中”,可理解为没受世俗污染,为清纯之意。“她靠第一场雪滋补身子”,补充营养;“靠第二场雪喂养爱情”,抚慰心灵;“第三场雪”之后,“她妩媚地开了”,开得格外好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啊,好像不在尘世里,而在仙界,超凡脱俗,与众不同。读者自然而然地想到,被探访者如此不同凡响,那探访者也一定是一位不同凡响的人。

如果说第一小节是写梅在雪中开放,那么第二小节就是写梅乘着雪夜高洁。“雪夜仿佛是她蓄谋已久的/阴谋。白色的阴谋/铺天盖地的阴谋”。在这里,诗人对“雪夜”进行诗意解读,不仅是个“阴谋”,而且还“蓄谋已久”。“白色”、“铺天盖地”是雪的特征,也是“阴谋”的状态。诗人蓄势待发,读者惊疑不定。“她通过雪夜叙说自己/通过雪夜,把一缕高洁的/情感,缀上枝头”,诗人娓娓道来,读者恍然大悟。原来“阴谋”是个反语,梅花的行为光明磊落。不过,诗歌暗含着高洁来之不易,是梅花坚持不懈追求的结果。

第三小节,诗人以雪自喻,说自己是梅的第四场雪。“哦,幽暗的谜底,幽暗的火”,承接上文,“幽暗”的“阴谋”是一团“幽暗的火”,点亮了读者的心灵,也点燃了诗人的情感。“当你把谜一样的雪夜说破/我仿佛成了迟到的第四场雪”,梅与雪为伍,雪与梅为伴,相互映衬,相互渲染。“雪夜访梅,是我从天而降的/惟一缘由”,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缘由,诗人表达得十分干脆。前三场雪各有其用,那第四场雪呢?恐怕就是与梅为友、为高洁鼓掌助威了。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目的和本质就在于表现生活。德国哲学家康德说:“美,是道德上的善的象征。”在诗人笔下,梅,已不只是一枝单纯的梅花,也不只是一位清纯的女子,她已成为一种精神、一种品格的象征。诗人雪夜访梅,正是他鄙弃世俗、崇尚高洁情怀的形象写照,表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深切向往和不懈追求。

好了,以上就是墙角数枝梅全诗(精选5篇)的含义和介绍,希望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能够解决你的疑惑。访问360范文网了解更多墙角数枝梅全诗 精选相关内容(本文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1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