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守成规典故(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墨守成规典故范文第1篇

一、注意形近字和同音字

形近字、同音字很容易造成别字,特别是声旁相同的形声字,往往既是形近字,又是同音字,更容易造成别字。这类字要特别注意形旁,因为形旁既是字形差异之所在,又与字义密切相关。

例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平添 骁勇 秣马厉兵 路遥知马力

B. 描摹 肖像 白璧微瑕 信誊值千金

C. 披览 缕析 远见灼识 细嚼出滋味

D. 迁徒 熏淘 不翼而飞 海阔凭鱼跃

解析 要弄清B项的错误,就应该注意形近字:造成这类错别字的原因,一是增减笔画,二是用错偏旁。这类别字的解题策略主要是“以音定形”,即通过“读”来发现书写错误的方法。当然,这要求考生平时就要读准字音(包括声调),才能准确找出错别字。B项中的“誊”与“誉”字形相近,而读音却大相径庭,“誊”读“téng”,“誉”读“yù”。而日常生活中只听过有“信yù”的说法,没听过有“信téng”的说法,故而能根据读音辨别该词中正确的字形应为“誉”而非“誊”。再如D项中的“徒”读“tú”,而“迁~”一词中只有“迁xǐ”的读音,故“徒”字错了,应该为“徙(xǐ)”。

要弄清本题中C项的错误,就应该注意同音字,即字形不同而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这类字由于读音相同,有些甚至在语义上相似,极易造成混淆,因此对这类别字的解题策略主要“以义定形”,即根据语境作出正确判断。C项中“远见灼识”的“灼”为“火烧、火烫、明亮”之意,而该词中“远”字意为“高远”,其相应结构位置对应的“zhuó”音字意思应该为“高明、高远”之意才符合规律,而与这一义项对应的汉字应为“卓”字,故可判断出该词正确字形为“远见卓识”。又如D项中“熏淘”一词,整个词语的语境意思为“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好的影响”。而“淘”字形旁为水,即从“氵”,指“用器物盛颗粒状的东西,加水搅动,或放在水里颠动,使除杂质”,这与整个词语的语境不符,而“陶”字有“比喻教育、培养”的义项,这与整个词语的语境相符,故据字义可判断“熏淘”实际应为“熏陶”。

二、注意偏旁,以义定字

汉字多为形声字,其形旁多与字义有关。这种解题策略的最大特点就是抓住汉字是音、形、义一体化的文字这一特性,将字形与字义联系起来,或根据汉字所模拟的某物的形象特征,或象征某种状况,或指示某事物的代号,把形、义结合起来分析,根据其形推敲其义,根据词义识别字形。

例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彷徨 愁怨 寂寥静默 凄婉惆伥

B. 顾盼 精捍 步履稳健 风神潇洒

C. 睿智 禀赋 崇高品质 趋善避恶

D. 辩难 商榷 典藉满架 旁稽博采

解析 要弄清A项的错误,就应该从说文解字的角度理解汉字字义。A项中“凄婉惆伥”一词中“伥”字,从“亻”旁,应该与人有关,意为“传说中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的鬼,这个鬼不敢离开老虎,反而给老虎做帮凶”。而整个词语的意境却指人的一种心理情绪,与这种心理情绪对应的只有从“忄”旁的“怅”字,由此可推断该词中“伥”字应为“怅”字。再如B项中“精捍”一词,“捍”字形旁从“扌”,而提手旁有“保卫、防御”之意,而整个词语是指“(人)精明能干,或(文笔等)精炼、犀利”,与这一义项对应的只有“精悍”一词,故而能推断出B项中的别字。D项中的“典藉满架”一词语境指“古代图书塞满了架子”,而书的雏形是竹简串编而成的,故可推断“典藉”一词应为“典籍”。

以义记形,既可深入理解词语,又能保证书写正确,是最好的一种识记字形的方法。

三、注意成语的固定结构

成语结构固定,不能随意变换增减,对这类别字辨识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结构辨析法,即有许多成语相应位置上的语素相同、相关或相反,考生可以借助成语这一结构特点来判断用字书写是否正确。例如“貌合神离”,“离”“合”相对,不能写成“和”;“惹是生非”,“是”“非”相对,不能写成“事”;“山清水秀”,“清”“秀”相对,不能写成“青”;“一张一弛”,“张”“弛”相对,“张”指拉紧弓弦,“弛”指弓弦松弛,不能写成“驰”。再如“仗义执言”,这个成语是由两个动宾短语“仗义”和“执言”组成,而不是由一个动宾短语“仗义”、一个偏正短语“直言”组成,所以“执”不能写成“直”。

二是追根溯源法。有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或来自典籍,或来自寓言,或来自历史故事,如果不了解其出处及特定的文化内涵,就容易望文生义而出错。例如:“墨守成规”出自《墨子·公输》,墨子以善于守御著名,后人便称善守者为“墨守”,故“墨”不能写为“默”。再如,“名列前茅”中的“前茅”指春秋时代楚国行军,有人拿着茅草当旗子走在队伍的前面,整个成语指名次列在前面。故“茅”不能写成“矛”。

追根溯源法特别适用于辨别有典故的成语中的错别字。

四、加强识记课本中的词语

湖北高考试题考查字形时,有直接取材于课本的传统。这就要求我们回归课本,加强识记课本词语。如2013年高考第2题的A项词语均取自《雨巷》,B项词语均取自《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里限于篇幅,恕不赘述。

总之,汉字是形、音、义一体化的文字,所以我们在复习、做题时,要把字形、字音、字义(词义)结合起来识记和考虑,而不要把它们割裂开来。另外,解题时应审清题干,明确题目要求选“是”还是选“非”;选择时,可以首选排除法,运用已知的、确定的知识排除干扰项,从而迅速选出正确答案。

1.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任劳任怨 坚如磬石 势均力敌 巧夺天工

B. 不修边幅 拾人牙慧 素昧平生 谈笑风声

C. 提心吊胆 气急败坏 推心置腹 以偏概全

D. 眼疾手快 收览人心 艰苦卓绝 如丧考妣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聘任 名信片 不厌其详 当仁不让

B. 呕气 滞纳金 励精图治 掎角之势

C. 偏颇 倒计时 责无旁代 投鼠忌器

D. 青睐 度假村 居安思危 奖掖后进

3.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抱负 良晨美景 储藏 出奇制胜

B. 讥诮 张皇失措 赈济 附庸风雅

C. 范畴 终身大事 肄业 连篇累椟

D. 赢弱 改邪归正 恬淡 眼花缭乱

4.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九霄云外 游刃有余 昙花一显 骄奢淫逸

B. 囊中羞涩 鱼目混珠 学负五车 高山仰止

C. 庖丁解牛 拨乱反正 青面獠牙 贻误战机

D. 一杯黄土 狂放不羁 欺世盗名 风云变换

5.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刻画 抓辫子 并行不悖 遗害无穷

B. 妆饰 影牒机 故伎重演 祸起萧墙

C. 传诵 喝倒彩 闲情逸致 礼义廉耻

D. 股份 度难关 语无伦次 流芳千古

1. C (A项“磬”应为“磐”;B项“声”应为“生”;C项“览”应为“揽”)

2. D(A项“名”应为“明”;B项“呕”应为“怄”;C项“代”应为“贷”)

3. B (A项“晨”应为“辰”;C项“椟”应为“牍”;D项“赢”应为“羸”)

墨守成规典故范文第2篇

至今,徐悲鸿先生的绘画不仅收藏于专门的徐悲鸿纪念馆,在全国各地大小博物馆以及私人藏家手中也有不少收藏。因此,对其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加深对徐悲鸿艺术风貌的认识,也对鉴赏和收藏徐悲鸿画作有所裨益。

本文以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两家文博机构所藏徐悲鸿画作为研究对象,以展现徐悲鸿艺术创作的一个侧面。

奔马:肩负使命的象征符号

徐悲鸿(1895~1953年),江苏宜兴人,出身于贫苦的农村家庭,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书画家。自幼跟随父亲学习诗、书、画、印艺术,具有深厚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17岁时已成为宜兴远近闻名的小画家。

1918年,徐悲鸿在北京大学讲演《中国画改良之方法》时,曾经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入者融之。”此后,他即一直以此为原则,在中国画创作中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和探索。因此,“继守佳法,采融西画”就成为徐悲鸿一生艺术实践的方向与动力。

徐悲鸿所创作的作品中,以水墨奔马形象最为著名。他在青年时代即痴情于画马,20岁时所画骏马就得到当时著名画家高剑父的称赞,谓之“虽古之韩干无以过也”。他所画的骏马在用笔和结构上突破旧有框架,不再以传统的细致线条去勾勒,而是以大块的水墨酣畅淋漓地直接辅陈,速疾完成整个马匹的体态。

徐悲鸿所画的马大多昂首傲立,四肢修长,或立于猎猎疾风中,或驰骋于茫茫荒野上,鬣鬃飘逸,长尾翻卷,看拟信手拈来,却充满力量与动感,使马的形象蕴含着积极向上、催人振奋的感召力度,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典型符号,甚至成为现代中国画的一种象征性标志。

徐悲鸿的奔马作品在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均有收藏,而且数量较多、品相较好,可以反映其高超的笔墨技法与精神风貌。

雄鸡、雄鹰:黎明前的报晓斗士

徐悲鸿自1919年留学欧洲,历经8年刻苦学习并游历西欧诸国,于1927年归国,担负起艺术创作和培育后辈的重要使命。他先后担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美术系主任、教授,北平艺专校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等职。1933年起,他陆续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等国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加剧,中华民族处于危亡关头。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徐悲鸿积极投身抗战活动中,在香港、新加坡、印度等地区和国家举办义卖,努力宣传和支援抗日救国。

抗战期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著名的大型国画和油画,以激励广大民众坚韧不拔的毅力与抗战决心,如《九方皋》《奚我后》《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画作,均成为讴歌和激发人民斗志的文化号角,成为那一时代最具典型意义的艺术作品。

徐悲鸿在抗战期间除了创作一些著名的人物群像作品外,还参用中西两种画法,创作了许多动物类绘画,如雄鸡、雄鹰以及雄狮等,借此唤醒广大民众的抗战热情和勇气。这类作品在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亦有一定收藏,体现了那一时代的特殊历史背景。

喜鹊、春燕:迎接春天的使者

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迎来抗战的胜利。在这一过程中,徐悲鸿创作了一大批富有春天气息的作品,特别是以喜鹊、春燕、柳树、桃花等为主题的绘画,寓意象征胜利的春天即将到来。以此增强广大民众抗战的信心和意志。

传统绘画语言的运用

新中国成立后,徐悲鸿先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美术教育和全国美术事业发展工作中。他团结美术界广大著名人士,培养出许多后辈美术工作者,这些人后来大多成为现代中国美术界的中坚力量,有的成为著名画家,对中国当代美术事业的传承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从流传至今的徐悲鸿传世作品看,其归国早期尚保持着较多的西式风格和用笔特征,至抗战时期以至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创作的许多绘画都具有更浓厚的中国传统特色,保持着更多的古代常见主题,连一些绘画的取景和构图也与古代绘画基本一致。只是,他在作品中所采用的笔墨技法和创作手段,已经或多或少地融入了西方的艺术元素,使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创新性。

由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所藏徐悲鸿作品来分析,其中有不少作品为典型的传统绘画题材,如松、竹、梅以及兰花、桃子等等;另有一些绘画为传统寓意的内容,如“猫蝶图”“松鹰图”“松鹤图”“春鸭图”等等,说明徐悲鸿有着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底。

当然,徐悲鸿创作的传统题材作品虽然主题、构图都是旧式的,但其用笔用色以及展示的精神风貌却是全新的,包含着许多西画用笔技法和对光、色、透视、构图方面的理解,这就使得其作品更加吸引观者的目光,同时也更具时代感。

注重写生素描

中国古代画家历来重视艺术的传承,对前人的优秀作品多加临摹和仿习。同时,许多画家在创作中认识到以自然为师的重要性,纷纷投身山水之间,以天地为师,妙化自然。但即使这样,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无法解决艺术创作中造型准确的问题,这也是长久以来国画作品中刻画人物、动植物缺少精准造型的根源。

徐悲鸿旅欧留学期间,接受了严格的西式绘画训练。他对西方绘画的造型能力感悟尤深,认识到写生素描是研究造型艺术规律与表现形式的本质语言。因此在归国之后,无论是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还是在学院里的教学中,他都视素描技法为绘画的基础,积极提倡和大力推广,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正因为徐悲鸿具有高超的素描功底和写实能力,他所创作的人物肖像以及动物都十分逼真。如他早期创作的人物肖像《老妇》《抚猫人像》《远闻》《箫声》等,后来创作的《珍妮小姐画像》,以及诸如马、牛、雄鸡、喜鹊、狮、鹰、野猪等动物形象都极为传神,具有准确的造型和鲜活的个性。

从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两馆所藏徐悲鸿的国画作品看,其中一些作品即体现出他深厚的西式素描功底,如动物造型十分准确,符合生物解剖学原理,连物体表面的光色差异,也通过笔触的变化而表现出来,反映了他精准扎实的艺术功力。

徐悲鸿一生创作的绘画作品,其数量可谓浩繁,其品质可谓精美,从而使他享誉近现代中国画坛。今天,我们探究其绘画的奥秘,自然离不开他留下的绘画作品,也离不开他继守传统佳法、采融西方艺术的创作之路。融中西文化、艺术为一体进行自己新的创造,这便是徐悲鸿先生的艺术风貌。

责编 李挺

1. 徐悲鸿等八人合绘《猫蝶花卉图》立轴

1931年作 纸本设色 纵134厘米

横67厘米

此画为徐悲鸿早年与友人合作所绘,共有八人执笔创作,其中徐悲鸿于画中绘一只黑白相间的花猫,倦伏呆立于巨石之上,其后有友人分绘的月季、夹竹桃、竹子、荼藤、野,空中有一只彩蝶翩翩起舞,寓意猫蝶(耄耋)共处,长寿百年,也反映出民国时期文化友人书画为伴的真情趣味。图左侧有一段长题:“辛未之夏,再游旧都,仲子邀余写猫,君方画夹竹桃,石冥作荼蘼(túmí),仲子缀竹石,羽仪补月季,而廖生白珩以蝶及蓝花,是成之集。未周年,廖生已逝,书此慨然。壬申之春,悲鸿题记。”款下钤“海燕楼”朱文腰圆印,图中右侧另钤“悲鸿”白文方印。

沈阳故宫藏

2. 徐悲鸿 《跃马图》 立轴

1946年作 纸本墨笔 纵100厘米 横63厘米

耸立的双耳,侧后而望的头颅,高高的曲颈,骠悍而充满流线型的身躯,腾奔的四蹄,以及飞扬飘逸的鬣鬃和长尾,熟悉的笔墨和绘画符号,典型的悲鸿式奔马,让观者赏心悦目,让识者仰止倾心。图右下角署款:“悲鸿,丙戌”,款下钤“东海王孙”白文长方印。

沈阳故宫藏

3. 徐悲鸿 《奔马图》

1935年作 纸本设色 纵79厘米

横110厘米

全图荒草茂繁,骏马驰骋。一匹烈马逆风疾驰,孤独前奔,其前蹄跃出,后蹄猛蹬,显示出一种力感;其身姿优美,鬣鬃飞扬,一派天然自由的气息。图上部侧后行书自题:“此去天涯将焉托,伤心竞爽亦徒然。柏威哥存念。乙亥危亡之际,悲鸿写于危巢。”款侧钤“东海王孙”白文方印。图右下角另有“真宰上许”朱文方印。

沈阳故宫藏

4. 徐悲鸿 《雄鸡竹图》 立轴

1943年作 纸本设色 纵111.4厘米横53.5厘米

画中将一雄鸡置于竹旁的岩石之上,雄鸡好似正要打鸣,鸡冠红色深沉。此幅作品笔墨洁净而工致,具有典型的徐氏风格与风貌。图右上侧题款:“宜之先生惠存,甲戌岁阑,悲鸿。”款下钤“悲鸿”白文方印。

辽宁省博物馆藏

5. 徐悲鸿 《松鹰图》 立轴

1943年 纸本设色 纵81.5厘米

横51厘米

此幅画作中间以古拙笔法画一棵松树横卧空中,枝叶疏朗,树干苍虬。枝干上端挺立一孤鹰,昂首回望,目光炯炯,一派傲视环宇的风范。雄鹰造型生动,鹰眼及尖喙、利爪极其传神。笔墨层次分明,浓淡相宜。图右上侧题款:“卅二年冬,悲鸿。”款下钤“徐”朱文小圆印。

沈阳故宫藏

6. 徐悲鸿 《飞鹰图》 立轴

纸本墨笔 纵85.7厘米 横29.4厘米 1943年作

该画构图巧妙,雄鹰展翅腾空,目光俯视,利爪张开,像是要准备捕抓猎物。下方的留白更是给观者无穷的想象。左下方落款:“三十二年秋.悲鸿”,款下钤朱文圆印一方,右下角还钤“一九五一年抗美援朝书画劳军纪念”朱文印一方。

辽宁省博物馆藏

7. 徐悲鸿 《柳鹊图》 立轴

1942年 纸本设色 纵105厘米

横54厘米

全幅画作绘随风舞动的柳枝,柳条密布,摇曳生姿,繁而不乱。其间飞翔的喜鹊一高一低,嘎嘎鸣叫。淡墨和浅绿色勾勒出春风轻拂的柔嫩柳枝,上下飞舞的喜鹊给人以新生的希望。款下钤“徐悲鸿”白文方印。

沈阳故宫藏

8. 徐悲鸿 《墨竹图》 立轴

1934年作 纸本水墨 纵149.6厘米 横53.2厘米

此图中竹叶仍是中国传统画法,而竹竿则是吸取了西画中的光影照射的视觉原理。左下落款:“静妻画竹,宜以佳幅归之。癸未始夏.悲鸿。”款后钤朱文方印“江南布衣”一方。

辽宁省博物馆藏

9. 徐悲鸿 《红叶四鹊图》 立轴

1942年作 纸本设色 纵89厘米 横35厘米

落款:“壬午岁阑,悲鸿”,款下钤一心形白文印“悲”。

辽宁省博物馆藏10. 徐悲鸿《幽兰图》 立轴

1944年作 纸本设色 纵80厘米 横33.8厘米

此幅兰草画作是少见的徐悲鸿纯中式的笔墨画法,基本上采用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画兰之法。画下方款属:“宛在幽岩里,窈窕深谷中。众生贪扰攘,无复理芳容。甲申始夏,悲鸿。”钤印“徐”(朱文)“悲鸿”(朱文)“曾藏薛处”(白文)。

辽宁省博物馆藏

11. 徐悲鸿《野猪图》 立轴

1942年作 纸本水墨 纵111厘米

横43厘米

画中央以洗练的用笔绘一头生猛野猪,俯首弓背,四肢着力,獠牙外露,神情狰狞,一副横路搏命之相。此图用笔精准,着墨多变,浓淡相宜,虽未敷彩而光色丰富,不愧大家手笔。图左上侧署款:“君墨老兄命画,看去大似虚张声势,不易得也。壬午晚秋,悲鸿。”款下钤“悲鸿”朱文方印。

沈阳故宫藏

12. 徐悲鸿《芳草水牛图》 立轴

1942年作 纸本设色 纵56厘米

横47厘米

墨守成规典故范文第3篇

中国水墨动画曾以其特殊的艺术表现力在国际上辉煌一时,这种中国特有的本土动画形式也取得无数的骄人荣誉。但自从中国动画创作走上商业化创作之路,而传统的水墨动画由于其制作工艺的异常复杂,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艺术创作脱离商业市场运作,使传统水墨动画近些年近乎绝迹,中国水墨动画开始走入低谷。

二十世纪末数字技术的发展对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部分艺术创作者开始探索寻求通过计算机操作平台来创作新水墨动画的形式,来发展本土动画产业,既可以节约成本,免去了摄影和中间画反复的工作,又可与现代动画技术相结合,可以说是水墨动画在新形势下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向。

计算机三维水墨动画创作虽然脱离了传统水墨动画的创作方式,但它创作形式与目的上还是遵循中国传统水墨绘画的特点。首先,使用3d技术模拟国画中的效果,画面强调用笔用墨的绘画性,表现画面中墨遇水的浓、淡、干、湿、焦特性,具有明显的水墨晕染的效果;其次,讲究意境之美。以抽象的元素来表达一种意境,传达物象的虚实与气韵;再次,在叙事内容上水墨动画通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将中国古典艺术所独有的淡雅、深邃的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三维水墨动画与传统水墨比较

计算机三维水墨动画在继承中国传统的水墨表现力上要弱些,这和它创作者和创作手法不同有关,三维水墨动画创作更多的是懂得计算机软件操作的制作者,而相对缺乏对于传统水墨绘画技法与风格的了解,并且整个动画作品的完成也脱离了传统的创作方式。而传统水墨动画它是基于艺术家的绘画艺术风格进行创作的,比如《小蝌蚪找妈妈》用的是齐白石的画意,《牧笛》取的是李可染的笔法,而《雁阵》掇的是贾又福的墨趣。所以三维水墨动画目前只是追求表面的形似,很难达到一种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水墨动画在其水墨画的属性中引入电影语言的概念,使其成为时空的艺术。因而它具有作为电影的审美元素,如景别、蒙太奇、长镜头、音响等。这些审美元素被动画家们加以利用,创造出符合人们观影思维的动画作品。分析传统的水墨动画镜头语言的表现通常是固定镜头或者是推拉的方式,简单而又朴实。数字水墨动画由于其操作平台的改变,在创作过程中有了新的特点,对于镜头的运用更为丰富,可以表现在画面中游走纵深的空间表现,更多的使用些长镜头的效果,这种淡雅虚幻的空间流动中来表达一种诗意,在这种镜头空间的表现力上,三维水墨动画画面要比传统水墨画略胜一筹。

构图是水墨动画的一大特点。传统艺术的水墨画中对构图、色调、氛围等都是要求非常严格的,常出现大量的空白。用三维实现水墨效果当然也是要考虑到传统绘画艺术的构图,画面里的每一个元素的摆放位置都应该是经过思考的。三维技术严格的遵守西方的透视原则,而传统水墨画常用的是散点透视原则,因此应在这方面注意模型的空间设置,不是单纯的场景就能具有国画的意味,三维制作考虑到摄象机运动的变化,从而需满足整体运动水墨画的构图效果。

“动”是计算机三维水墨动画表现的一大特性,而“意”是传统水墨动画表现的内涵。目前,运用三维技术手段创作的中国水墨动画有《夏》、《河塘月色》、《气韵生动》等,这类三维水墨动画表现除了借鉴国画的意境外,更重要的表现了“动”的态势,《气韵生动》设计思路是表现一种写意国画的大气蓬勃,流动的线条,笔意苍劲有力,轻快的旋律,在画面留白之处,运用书法、诗词、印章等来补白,来体现出中国画独特的审美风格,加上晃动的摄象机的运动,产生了新的视觉艺术效果。

故事情节设置。水墨动画完全具有表现故事的能力,它的画面构成运用电影的时空观念,镜头画面设计等动画电影性的语言去演绎中国的水墨画,诠释一个耳目一新的水墨动画,水墨动画要发展,要前进,必须以电影的创作规律作为主导,以电影语言为陪衬,在进行画面构图时,运用色调、景深来呈现主体,并能拓展画面空间,增加画面信息量,使中国的水墨动画在世界动画界散发出让人惊叹的魅力。

三、比较三维水墨动画与好莱坞三维动画

分析三维水墨动画与好莱坞的动画区别,从表现的题材来说,水墨动画叙事更多是表现山水写意虚幻的色彩,更具绘画性个人色彩,通过水墨的表现力将笔墨情趣与优美诗境融进了每一个画面里,笔墨是叙事意境的一种表现形式,无言中表现一切,含蓄而洒脱,意境深远,以叙事方式来揭示一个深刻的主题,包含了丰富的哲理和象征意义,使观者在欣赏的同时达到心灵上的共鸣。而好莱坞三维动画,通常以卡通人物或者拟人化的角色为叙事中心,景物衬托人物,画面讲究空间层次,色彩单纯而绚烂。

水墨动画作品对于竹、笛、琴、鹰、鱼、水等意象也颇为偏爱。大量地使用了古典水墨画中这些古老的意象,使得影片看起来充溢着古朴内敛的中国画境诗韵风格。好莱坞的三维动画创作更具电影观念和语言。

四、展望三维水墨动画创作前景与规划

水墨动画在故事内容和取材方面,其强烈的东方色彩不太适合来表现欧美故事,可以用来表现一些含有中国特色元素的情节设定,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创作动画形式在当今完全还有潜力可以挖掘。

近几年国内电脑动画制作技术实力明显增强,电脑绘制背景技术已较为普及,三维和二维电脑动画发展迅猛,具备较为完善的制作体系。以完成的三维水墨动画短片如《夏》、《河塘月色》通过贴图材质,渲染方式,来模拟水墨风格,效果独特。但目前三维水墨动画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属于小成本规模的制作,故事情节展现也没有传统的水墨绘画来的有深度,如何更好的将各种先进动画技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表现水墨动画这特色,达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传统水墨的辉煌,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进。那么在新的环境下,如何提高自身的艺术创作?

首先,开发符合自身创作环境的动画软件。任何硬件、软件技术的更新都是由于艺术家对于艺术创作的不断要求的提高而探索产生的,好莱坞的设计这一系列的制作环境更符合他们自身的创作内容。所以本国的动漫艺术要有所创新与发展必须提高自己的软件开发的能力。目前国内在水墨动画有正在开发的renderdancerv2.0水墨渲染引擎,具有调节笔、笔触、纸等符合水墨渲染特性的控制键来调节渲染,还是能够达到一个比较简单理想的效果。加强软件开发与应用,为艺术创作带来更多的便利,使制作环境更具有规模化、体系化。

其次,水墨动画的特点在于传达一种意境,如何叙述故事,是艺术创作的关键。水墨动画的表述通常缺乏语言,只通过单纯的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来传达故事的内涵,故事的情节设置是需要推敲斟酌。三维制作环境为水墨动画制作提供了更为丰富创作手段,使动画叙述情节表现有更多的选择性。

再次,动漫制作的产业化。水墨动画是动画创作的一个分支,它的创作方式必须产业化规模化,这样才能制作出更为精练的艺术作品,早期的水墨动画创作在世界独树一帜的关键就是创作者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精力。

墨守成规典故范文第4篇

一、儒家伦理精神的教育审视

“政教合一”是中国古代政治统治的最大特色,统治阶级利用道德规范、道德原则等一系列手段配合法治来进行有效的阶级统治。但是这种道德指向不是单向度的,统治者自身也有“为政以德”的道德要求,孔子曾直截了当地指出统治者为政以德的必要性:“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于今天而言犹有教育意义,当今为政效果评判标准是终极目标的实现,至于过程、途径、手段则沦落为被忽视的境地,为政者注重的是工具性的效果,而不是价值性的道德伦理,从而导致当今社会出现“群魔乱舞”现象。毋庸置疑,为政者的道德水准应该成为最大的评判标准,而不应该是所谓的政绩、成效。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大学生的价值观于大学四年中基本定型,对其进行合理的为政以德思想教育,就是为未来国家执政方向做了道德把脉。

与为政以德息息相关的是儒家的“仁义之举”。孔子强调仁者不忧,“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但“不义之富且贵,与我如浮云也。”(《论语?述而》)甚至提出“杀身成仁”的说法,孟子也强调关键时刻应“舍生取义”。这种正确的义利观无疑会对当今社会的物欲横流有着很大的教育和警示作用,理应成为高等院校德育体系的核心内容。

二、墨家伦理精神的教育审视

墨家思想否认儒家的“交相别”,但在道德取向上仍坚持儒家的人道主义。但是作为“世之显学”,墨家思想在细节上还是区别于儒家的人道主义的。首先,墨家极大推崇自我牺牲精神,要求爱无差等,不分亲疏远近一律对待。甚至直至今天,对于分别以“自我”“自大”为显著特征的“80后”“90后”青年思想教育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告之他们不可一味自利、自爱,需有博爱之心。其次,墨家的兼爱是建立在“交相利”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功利主义。墨子的思想就是以兴天下之利为思想行为的根本出发点的,他认为“天下贫,则从事乎富之;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众而乱,则从事乎治之。”功利主义倒是与今天的市场经济价值取向相吻合,但是墨家的功利主义决不是只讲功利不讲道德的狭隘功利主义,更不同于西方的功利主义伦理观,这种功利主义带有浓厚的利他主义品质。

三、道家伦理精神的教育审视

道家伦理思想与儒家提倡仁义之道的理想主义、墨家行天下之利的功利主义相对立,提出了倡导自然主义的伦理观,主张柔弱不争、无知、无欲、无私、无情、无为,以确保人性的淳朴至真。老子指出“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老子?道经》)“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老子?道经》)。虽然无为思想带有贬低人的主观能动性、鼓吹无所作为的消极意义,但另一方面它是在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反对任意作为,这种思想在“柔弱不争”观念中得到了更多地体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道经》)“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老子?德经》)。这些思想都体现出了贵柔弱、重质朴的精神境界,表现出了博大的胸怀和对人性纯真的向往和追求,都是当今道德教育内容的宝贵财富,尤其是在急功近利的市场经济背景之下,是对趋炎附势、纸醉金迷的强势否定。同时,道家思想还充分体现了爱护、欣赏大自然,保持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思想表达,“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庄子?秋水》)这种反对违背自然规律的道德价值取向,在西方工具理性对自然硬取豪夺导致的生态灾难面前就更具备了典型的教育意义。

墨守成规典故范文第5篇

——湘剧《赵子龙计取桂阳》观后有感

陈蓉

11月9日,桂阳县湘剧保护传承中心精心打造的新编历史剧《赵子龙计取桂阳》在湖南省花鼓戏大剧院上演。剧院外,朔风凛冽、冷雨敲窗;剧院内,演员热情饱满,观众情绪高昂;舞台上,演员们惊艳亮相,以娴熟的技艺演绎精彩故事;舞台下人气爆棚,座无虚席,连走廊上都站满了观众。场内不时爆发出的暴风骤雨般的掌声和此起彼伏的喝彩声宣告着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桂阳为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汇聚交融之地。由于蜀汉移民、东南移民的迁入,这里成为多种文化交汇之地,形成了桂阳独特的地域文化,享有"楚南名区、汉初古郡"的美誉,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湘昆"的发祥地,也是三国经典故事"赵子龙计取桂阳"的发生地。湘剧《赵子龙计取桂阳》就是根据《三国演义》52回"赵子龙计取桂阳"和《三国志·赵云传》及在桂阳广为流传的赵子龙有关民间传说创作编写的。讲述赵云奉命征讨桂阳,在面对天灾干旱、缺水无粮、百姓遭殃、生存困难和桂阳太守赵范为守城池百般诡计、设置层层障碍的困境时,赵云心怀仁爱,以民生为计,不兴杀戮从而获得民心,巧妙化解各种危机,最终挖井修渠引水赈灾,大情大义受到百姓爱戴,也让赵范心悦诚服,成功取得桂阳的曲折故事。

清代戏曲作家李渔曾经说过:"时势迁移,人心非旧",因而"一代有一代之传奇".面对一个流传了千年,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如何写出新意,写出时代感和地域感?如何写出具有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具有现代审美意识的戏剧?二位本土剧作家龚孝雄、许贤志相互商量、思谋良久定下剧本基调:首先是回归戏剧本源,立足剧种特色。衡阳湘剧的表演艺术特征主要有三种表演风格,一是昆腔戏动作细腻、舞蹈性强。二是高腔戏动作古朴,泥土气息浓,唱、念多。三是弹腔戏动作规范化程度高,多用程式,大段板式变化的唱腔刻划人物。

艺术本体特征是剧种生存、发展的核心和优势。剧本从创作之初就坚持和充分发挥剧种的独特优势,凸显剧种的本体特征,处处体现出对传统艺术的敬畏,尊重艺术规律,围绕演员写戏,把舞台充分地留给演员。如:在赵子龙和刘大宇上场时作者就惜墨如金地写下"赵云和刘大宇趟马上",虽是几个简简单单的字却给演员展示做功留足了空间;而在表现赵云找水和军营被焚时,高腔、弹腔间唱,唱做并重,浓墨重彩地写下数十句唱段,演员唱的时候一气呵成,行腔走板,犹如高山流水,响遏行云,演员唱的痛快,观众听得过瘾;樊氏偶遇赵子龙,芳心暗许时有效继承并合理运用了昆曲古典、优雅、细腻的表演特征,用委婉曲折的腔调、浪漫写意的表现形式,含蓄地反映着丰富的感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方言乡音的不同,民风民俗的不同,寄寓了一方人的精气神,也给了本地戏曲艺术丰厚的土壤。

桂阳湘剧源自衡阳湘剧,心口相传,结合本地音乐,小调和语言。其传承至今,历久弥新,本地观众争相观看,不仅仅因为他是一门供人观赏的表演技艺,更因为在观赏之中感受到湘剧艺术所传达出的深厚人文内涵与丰富的社会生活含量,感受到戏曲艺术所传递出的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时代精神、民众意志以及艺术审美的趣味追求。因此剧本在有效传承剧种艺术特色的同时,还有意书写了桂阳独特的山水美景、风土人情、瑶族歌舞、矿冶文化和桂阳人火辣辣的情感、当地传说。

其次是把握时代意识,致敬古典情怀:题材可以是历史的,但创作理念和立意必须是现代的。站在现代人的立场上再现经典,适当取舍,挖掘经典中历久弥新的永恒主题,让厚重的经典成为现代人源源不断的心灵慰藉。因此戏中的赵子龙,既不是历史上的赵子龙,也不是《三国演义》中的赵子龙,而是桂阳百姓千年来口耳相传的神,是一个百姓喜爱的"接地气"的赵子龙。于是书中的白袍小将也变成了白袍将军,书中未曾展示的赵子龙的情怀,赵子龙的仁爱,赵子龙的情感在剧中得以展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理念拉近了古人和现代人的距离。

剧本除了重塑了赵子龙的形象,还重塑了书中原本着墨不多的樊氏、鲍龙,增加了老祖母的形象。樊氏、鲍龙、老祖母就好似桂阳人的群体画像:火辣、直爽、爱憎分明,明辨是非,英勇彪悍。丰富了赵范的原有形象:阴险狡诈,诡计多端,贪生怕死。五个个性丰满,形象鲜明的人纠葛在一起,观众爱看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在二度创作中,依然让戏曲回归本源。"导演贺希娟说,整部剧的特点是完全继承了传统戏曲的程式,保留了戏曲的根和精华。在这部戏里,戏曲的四功五法在戏里样样俱全,是一台原汁原味的古典戏曲,但在舞美、音乐、灯光的手法上面,又运用了创新的手法,贴近现代观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新发展。"剧本是很有厚重感和文化底蕴的,用将近600年历史的湘剧这样一个古老的剧种演绎是非常合适的。全体演职人员和编剧都是尊重戏曲的规律演绎和创作这台戏。"贺希娟说,在当下艺术风格越来越趋同的环境下,能坚持传统理念,保留传统文化和戏曲的传统程式是非常值得推崇的。"(此段转自新网)

值得推崇的还有桂阳县湘剧传承保护中心的办团理念:排戏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演员。早在剧本没出来的时候,就有人担心县级剧团演员不行,建议外请名人主演。团长谢能娇一口拒绝,她说我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演员。

一个行当不太齐全的县级剧团惊艳省艺术节,主演全是本团演员,演员的辛苦可想而知。主演曹腾飞,工花脸,在《一天太守》中改老生,这次再转武生,他为了锻炼形体,在加大练功的同时还拼命减肥。梅花香自苦寒来,他一上台,一举手,一投足,一亮嗓,让台下看戏的湘剧名家贺小汉老师直呼:湘剧之星。

其他演员如李谋香、胡建雄、肖风波、刘军、邓余利、谢忠义等均有出色表现,彰显了桂阳湘剧保护传承中心的整体实力。

以上的文章内容墨守成规典故(精选5篇)就是小编最近整理出来的,查看更多墨守成规 典故 精选相关文章请访问360范文网。(本文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11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