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竞选演讲(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奥巴马竞选演讲范文第1篇

27岁“文胆”能读懂奥巴马的心

乔恩?法费洛是奥巴马的头号文胆,他生于81年,深受奥巴马的器重。奥巴马的总统就职演说稿就出自他手。奥巴马吐出的一字一句,全是他的心血结晶。法费洛成为美国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就职演讲撰稿人,这个奥巴马口中“能读我心”、深受他信任的年轻人将出任白宫首席文胆,领导白宫十多名资深文胆。

法费洛的撰稿和奥巴马的语言几乎和谐地融为一体,那些最有煽动性的句子,诸如“是的,我能(yes,we can)”之类的句子,都是出自法费洛的手。现在这句话已经被许多美国家庭当作励志名言悬挂在客厅中。

2004年,时任伊利诺州联邦参议员的奥巴马正为要在大会上发表的演说伤脑筋,法费洛大胆建议他重写,注重抑扬音律,让奥巴马大为折服。这场经法费洛指点的演说,让奥巴马成为大会焦点。

后来法费洛被奥巴马延揽投入总统大选,奥巴马竞选中提出的一系列经典口号就出自他的巧思。他钻研奥巴马演说模式,不但熟记奥巴马的大会演说,据说连奥巴马自传《来自父亲的梦想》都随身携阅。

职业起步――帮失业者改写简历

法费洛2003年才从马萨诸塞州的圣十字学院毕业。此学院虽然知名度比不上哈佛、耶鲁等长春藤名校,但文理科系在美国颇受好评,法费洛还在毕业典礼上代表毕业生致辞。作为天主教文科大学,圣十字学校的本科教育十分重视对学生在艺术和文学的相关领域的培养。

法费洛的专业是政治学,政治学是圣十字学院最热门的一个专业,为了激发学生对政治的热情,学校里有学生自己的和共和党,举办辩论会和各种活动。在大学里,法费洛就是校园的会计和辩论委员会的主席。

大三的时候,他开始帮助社区里的失业者改写简历,教他们面试技巧。大学毕业后,法费洛曾经也在克里的竞选团队中做助理,后来克里竞选失败,他被推荐给了奥巴马。那时候他才刚刚23岁。

在星巴克泡出总统就职演说

奥巴马当选时,奥巴马和法费洛只花一小时讨论就职演说重点,然后就交给法费洛发挥。奥巴马说了说大体观点,法费洛用笔记本电脑记录。后来法费洛和他的团队花了几周时间准备资料,采访历史学家和其他的演讲稿作者、研究了历次总统演讲。当一切准备工作完成之后,法费洛抱着笔记本,泡在华盛顿潘恩区的的星巴克咖啡店动手写就职讲稿,经奥巴马过目四、五次后定稿。

不能引起别人太多的注意,星巴克里人来人往,咖啡机不时发出轰鸣声。法费洛坐在角落里的木椅上,打开笔记本电脑,敲着“总统就职演讲草稿”。

最忙的时候每天工作超过16个小时。他靠痛饮浓浓的咖啡和红牛饮料提神,饿的时候叫外卖吃。在奥巴马在各州演讲的时候,法费洛领衔的撰写小组通常都会提前写好两套方案,一套赢,一套输。然后他们嚼着胡萝卜饼干条之类的东西打发时间。

从电子游戏到“绝命赶工”

2008年11月26日奥巴马任命法费洛为演讲撰稿主管。他几个月前还跟6个朋友挤在芝加哥的地下室里打游戏。他显然需要适应新的白宫身份。比如,用西服和领带代替牛仔裤圆领衫,改一改用黑莓手机随便发戏谑短消息的习惯,甚至收敛自己平日的习惯行为。

在竞选那段时间,法费洛每天基本上工作到早上3点,在浓咖啡和红牛的刺激下,仔细揣度第二天的政治演讲,有时候他还以玩摇滚乐队的电子游戏作消遣,他甚至还为这种半夜截稿的冲刺生活创造了一个词:绝命赶工。

他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说,“我们会以自己的方式步入白宫,寻找自己的乐趣,因为这种态度才是我们的成功之道。为总统撰稿的工作把我们傻傻的样子和最严肃的历史时刻混杂在一起。对我这一辈人而言,这是一种不可想象的成长方式。”

28岁白宫大厨:菜肴富有家庭气氛

追随奥巴马的这些年轻人现在被称为“O一代”。O既是奥巴马(Obama)的首字母,也代表了“网络在线”(online)之意。

《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说,乔恩?法费洛堪称才子,却决不是白宫“最帅”先生。这一美誉可能由白宫大厨萨姆?卡斯夺得。入主白宫的奥巴马一家请布什时代的白宫厨师长留任,但也从芝加哥带来了一直为他们做饭的萨姆?卡斯。

早在奥巴马一家住在芝加哥时,28岁的卡斯就常为他们烹饪“富有家庭气氛”的菜肴,如拌有茴香的柑橘沙拉等。有评论说,卡斯是奥巴马的工作人员中“最帅、最有吸引力的成员”。美国电视节目“欢乐今宵”甚至专程前往卡斯位于芝加哥的餐厅拍摄节目。

奥巴马的私人助手雷吉?洛夫可能对卡斯构成威胁。现年27岁的洛夫新潮、体格健壮,身高1.95米。他毕业于名牌大学的政治学专业,打算继续学习法律。竞选期间,洛夫把一个银色iPod送给奥巴马当作生日礼物,里面还存上纽约饶舌歌手Jay-Z的歌。奥巴马曾形容洛夫“年轻英俊”,比自己“更酷”,美国《人物》杂志也把洛夫列进“奥巴马手下最适合(女性)的单身汉”名单。

雷吉?洛夫可谓身兼数职,他是奥巴马的保镖、私人助理兼铁杆篮球搭档。他被看成是奥巴马的影子,他们一起跑步、一起吃饭、一起登上或走下讲台,他管理着奥巴马的饮食起居,手里时常准备着奥巴马的口香糖。

26岁华裔设计师:第一夫人的最佳选择

26岁的吴季刚自己都是看了电视转播才知道他设计的礼服被新出炉的美国第一夫人选中。吴季刚这样形容这件礼服:它柔软,飘逸,能很好的表现女性温婉优雅的气质,同时又充满了力量,这恰恰就是自己想要表现的。现在,这件礼服被永久珍藏在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史密森国家博物馆。纽约一家老牌百货公司的橱窗上甚至贴出这样的标语:JasonWu,新时代的新天才,新的第一夫人的设计选择。

如果不是米歇尔穿了吴季刚的礼服,可能没有多少人听说过这位年轻的华裔设计师。吴季刚出生在台湾,九岁随父母到温哥华,十四岁去东京学习雕塑,之后又在巴黎度过了高中时代,并在这里开始了他时装设计师的梦想。他先是收集芭比娃娃,然后自己制作娃娃服装,作品得过几次大奖,被誉为“收藏娃娃界第一设计师”。

奥巴马竞选演讲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说服机制;美国竞选;视频分析

一、研究背景

克利夫兰依靠纸质媒体赢得大选、罗斯福借助电台赢得民心、肯尼迪因为电视成为最年轻的美国总统之后,到2008年奥巴马借助网络成为第一位美国总统,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开始改变着美国大选的方式,2008年到2012年,美国的失业率达到历史新低,很多在2008年许下的美好蓝图并没有一一实现,罗姆尼凭借自身在经济上的巨大优势一度让奥巴马的支持率下降,可是在最终201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仍然以一定的优势赢得大选,究竟为什么人们对于这个总统如此信任,如此支持,笔者发现,在奥巴马竞选网站的“奥巴马电视”板块(BarackTV)上呈现出大量的视频宣传短片,根据其中一些短片来研究如何使更多的民众通过这种方式认可奥巴马政府的执政理念,这些视频的应用又是怎样说服民众在4年政绩平平的基础上选择继续相信。选择研究的对象是:2012年竞选广告《It begins with us》、2012年竞选总统纪录片《The Road Weve Traveled》、克林顿助奥巴马竞选演讲、米歇尔在2012年全国代表大会演讲。

二、理论概述

大众传播的说服研究考察受众的态度形成与改变,以及基于态度改变的行为调整过程。在经典著作中,说服(persuasion)被定义为“通过接收他人的信息产生态度的改变”。说服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似乎不可抑制地想要影响别人,即使是在最亲近的朋友或者家人之间。在民主社会中,说服特别可能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在民主社会里,最可靠的控制手段可能便是对人们态度的影响。①

三、研究内容

1.竞选广告《It begins with us》

不同于2008年的竞选广告,这次奥巴马没有再为自己介绍,而是选取了美国数万人中的普通人来为讲述他们眼中的奥巴马是什么样子。分别选取了老人、社区的家庭主妇、大学生、美籍非裔、基层民众。这是一种典型案例的描述,当讯息与受众的个人相关性增强时,受众处于寻求建议、获得安全感等心理需求,易于对讯息倾注更高的关注度,从而进入深思的状态看待问题,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和仔细推敲。②这些视频中的人物其实就代表着全部的美国人,他们从中可以找到自己生活中的角色,而且这些人推崇奥巴马也更加真实,其中一位老人说“我不是所有问题都赞同他,但我尊重他,信任他。”这句话其实是告诉受众可能他某些政策你并不是十分赞同,但是他的能力,他的责任心,他对于美国的热爱是受到我们的认同的。这些人讲述的这些告诉受众美国的改变是需要我们的,美国的重建是需要我们的,而这一切的未来都将从2012年奥巴马的获选而一一实现。

2.纪录片《The Road Weve Traveled》

这段17分钟的纪录片,将奥巴马塑造成为一个在2008年使得美国重新站起来的英雄,一个在困难时期做出艰难抉择,最终克服难关的领导者。将2008年的金融危机定义为自美国经济大萧条之后最大,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不断的重复刺激,强化受众对于信息感知的能力,说服受众奥巴马即使成绩平平也是因为之前的美国实在是太困难了,不是我个人能力的原因,而是布什政府留下的“烂摊子”太大。片中坚定不移的告知美国民众,我们辉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回,现在我们应该收起过去骄傲的心,踏实的重建美国。他的每一次选择不单仅是决定国家的命运,也是影射他个人的人格魅力。片中针对他对于经济复苏的描述告知受众,他做事雷厉风行,用于挑战,不畏惧任何困难,是他使得国家的教师、警察、急救员重回岗位,使得短期内有针对性的对于失业率采取相应措施,片中他不断强调一份工作对于普通家庭的重要性,让很多处于同等生活水平的受众感受到奥巴马都在做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事情,可以长久持续地被说服。就在美国汽车行业岌岌可危的时候,是他冒着巨大的双重危险,拯救了美国的制造业,美国汽车行业回来了。他信守了四年前的承诺,结束伊拉克战争,撤军伊拉克,把和平带给美国人民。并且,影片最后我们看到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告诉美国人,我们做到了,奥巴马做到了。

3.克林顿助奥巴马竞选演讲

克林顿的政治头脑无疑是深受美国人喜爱的,他对于奥巴马竞选的助选作用是巨大的,这里选取了权威人士,提高了信源,专业度,权威感。克林顿的幽默、睿智,对于奥巴马的信任,会使得大家与过去克林顿辉煌的政绩联系起来。在其他视频里也有一些政治上显要的人物用自己的权威感说服大众,使受众产生一种“不得不”慎重对待奥巴马本次的竞选,某些州议员由于具有处理当前自身事务的能力而受到尊重,其观点将对其管辖范围的选民的态度施加个人的影响,提高受众对信息的注意程度以及精心程度。

4.米歇尔在2012年全国代表大会演讲

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在奥巴马执政的四年里做了许多为丈夫“美化”的工作,我们看到米歇尔就会想到奥巴马幸福美满的家庭,无疑她代表着生活中的奥巴马,她的影响力对于女性选民来说是巨大的,在2012年全国代表大会上,因为米歇尔从女性的角度对于丈夫工作四年的讲述,再一次告诉美国人,我的丈夫奥巴马做到了4年前的承诺。她的讲述更柔性,更充满感染力,把奥巴马从神一样的领袖回归到生活中的好男人,她细数了和奥巴马共同生活的小细节,通过这些使得受众达成“共识”。间接改变他人态度,对于坚定地拥护奥巴马的人们来说,通过对有力论据的接受,将强化其既有的态度。而对于那些动摇不定的人们以及反对派,通过这个共识提示改变其态度。在视频中,她极力讨好女性,成为一个女权主义者,认为她们也应该有机会和男性一同竞争工作,拥有更好的未来,这无疑会得到女性选民的支持。

她的说服总是能深入人心的讲奥巴马的每一个政绩娓娓道来,拯救美国汽车工业、改革医疗、结束战争、优化能源孩子教育问题等等。(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注解

① 刘佳莹.精心的可能性模式:政治竞选中的说服机制――2008年美国大选中奥巴马团队的视频应用分析.[J].东南传播.2009年第8期

② 同上

参考资料

[1] 刘佳.社会化媒体与政治的关系――以美国大选奥巴马获胜为例.[J].青年记者.2009年1月中

[2] 王鸣彦.大众传播对美国大选的影响力.[J].商道.

[3] 张鸷远.网络传媒影响美国大选.[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1月13日第011版

[4] 王菁文.网络搅动美国大选.[J].PR Magazine.2008年第3期

[5] 李放.新媒体在美国大选中的作用.[J].学习时报.2012年10月29日第002版、

[6] 陈琳.不同传媒在美国大选中的传播利弊.[J].青年记者.2009年12月中

[7] 王中伟,李铭.美国大选中的媒体报道.[J].新闻窗.2009年第1期

[8] 常欣欣.美国大选中的媒体之战.[J].光明日报.2000年10月27日第C02版

[9] 赵灵敏.美国大选的妖魔化宣传.[J].华夏时报.2012年9月17日第39版

奥巴马竞选演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称指示语 语用距离 奥巴马就职演讲

1.引言

指示语指的是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根据Levinson的研究,指示语可分为五种:人称指示语,处所指示语,时间指示语,话语指示语以及社交指示语。本文主要研究三种人称指示词:直接参与表达的第一人称;间接参与表达的第二人称;以及在表达中会提到的第三人称。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与语境使用不同的人称指示语,正确使用人称也关系到是否能成功的达成说话的目的。

另一方面,王建华在他关于礼貌现象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语用距离,指的是在交谈中亲密的程度。这个新概念的出现把人们的视角又一次引导了交谈中的指示语。本文以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为分析对象,那次演说为他带来了更多的支持者,毫无疑问,它成为了学者研究奥巴马怎样利用人称指示语拉近他与听众之间的距离的典型案例。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就职演说中人称指示语,从而来证明正确的使用人称指示语可以有效的达到缩短演说者与听众之间语用距离的目的。

2.三种人称指示语在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应用

美国总统的演讲一直是演说家和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演讲作为竞选人为其拉票的重要手段,可以让公众直接了解到竞选人的政治立场。美国总统竞选采取民主投票制,所以公众可以用自己的一票来做出这个决定。因此,竞选人必须通过演讲拉近他与投票者之间的距离,从而说服投票者相信他的治国之道。奥巴马虽然赢得了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但是希望赢得更多的支持者仍然是他就是演说的目的。

2.1 第一人称指示语

第一人称指的是说话者或者也包括与说话者群体或者个人,所以第一人称包括单数形式和复数形式。

2.1.1第一人称单数

第一人称单数一般指代说话人自己,这种人称指示语给听众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感觉,所以不容易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奥巴马的演讲中,第一人称单数“我”(I)仅出现了三次,但每一次都代表了不同的意义。

(1)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before us.

(2)I thank President Bush for his service to our nation.

(3)Today I say to you tha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are real.

这三个“我”(I)在句中分别表达了奥巴马向公众表明自己的决心,向前总统布什为国家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还有提醒公众时刻注意现在不安的局势。三个“我”都用的恰到好处,不仅没有拉远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反而塑造出有责任心的形象,增加了公众对他的信任度。

2.1.2第一人称复数

第一人称复数“我们”(we)一般有两种用法:包括听话者的“我们”与不包括听话者的“我们”(何自然,2001)。奥巴马在他的就职演讲中大量的使用了包括听话者的“我们”,以此来强调他是大众的一份子,是美国人民利益的代表,从而达到缩短语用距离的目的。

(4)We are in the midst of crisis is now well understood. Our nation is at war, against a far-reaching network of violence and hatred. Our economy is badly weakened, a consequence of greed and irresponsibility on the part of some, but also our collective failure to make hard choices and prepare the nation for a new age.

这段话中的主语是“我们”(we)和“我们的”(our),奥巴马想表达自己不仅仅是美国总统,更是美国人民的一份子,会与他的人民一起并肩作战,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we)和“我们的”(our)的使用在奥巴马与其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5)To the Muslim world, we seek a new way forward, based on mutual interest and mutual respect.

作为美国的总统,当他面对外交事务时,奥巴马也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形象和利益。在例(5)中,他的听众是穆斯林世界的人民,此处,“我们”(we)包括了那些将穆斯林世界作为友人的国家,奥巴马借此间接地向美国人民表达了他祈求和平的态度。

2.2 第二人称指示语

奥巴马竞选演讲范文第4篇

如果奥巴马遵循竞选的老路,又会有怎样的结局?

毋庸置疑的是,奥巴马最终在美国总统大选中获胜,为我们上了一堂精彩的“You”时代营销课。数字化时代,无论是政治营销还是商业领域的营销,谁掌握了与消费者“分享与互动”的时代脉搏,进而自下而上地建设品牌,谁就有可能驶入品牌的“快车道”,获得成功。

让我们一起看看奥巴马是如何借助草根营销的力量,从原本默默无闻的“个人品牌”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知名品牌”。

“变革”的品牌定位

奥巴马今年47 岁。两年前宣布参加总统竞选时,他也不过是一位资历尚浅的联邦参议员,任职时间不足四年,而且没有任何骄人政绩可言。美国人对他的了解也仅限于2004 年他在全国大会上的演讲和他撰写的一本畅销书。

可以说,那时的奥巴马完全是一个新品牌,没有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更无从谈起。如何在选民心智中占有一席之地呢?一个清楚、差异化的品牌定位至关重要。奥巴马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个“变革”的定位,这完全顺应了大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奥巴马来说,提出“变革”的主张适逢其时。布什八年的执政,其政绩如何?美国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这两场海外战争,大量消耗了美国的人力、财力,美国人民日益感到厌倦与疲惫。自2006 年秋天始,反战即成为了美国的主流民意。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更是打碎了多少人的美国梦。选民对“变革”的要求更为强烈,也更为迫切。

针对选民对于布什执政政策的不满,奥巴马提出“变革”的主张,真是深得人心。“变

革”成为奥巴马的代名词,即便是遗传自父亲的咖啡肤色,也没有为奥巴马带来太多种族困扰,反而成为他标立“变革”的一面旗帜。当选举结果尘埃落定时,美国媒体由衷地感叹:不是说奥巴马有多么伟大,而是美国人迫切需要变革。

反之,与深刻了解民众愿望的奥巴马相比,他的竞争对手麦凯恩对于选民心理的把握不到位,在经济、政治等政策主张依旧没有同布什政府撇开关系,这在某种程度上令其失去了部分选民的支持。

引领一场“运动”

“变革”的品牌定位无疑是美国选民接受,并且迫切需要的。对于像奥巴马这样一个草根出身的总统候选人,没有背景,没有大财团的支持,所以他能够仰仗的就是,也只能是广大的选民。

如果让选民爱你,穿上印有你画像的T恤衫,原谅你的缺点,并且死心塌地追随你,那么就从超越理性的利益点上同他们建立联系吧。选举总统经常就是一瞬间的感性决定,这同消费者总是做出非理性购买决定有些类似。奥巴马深谙激励之道。他的竞选活动构思了一系列清楚、鼓舞人心的价值观:希望,行动,变革,并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途径建立信息的一致性。这些价值观被直接转化成简单易懂的口号,“我们能够相信的变革”以及“Yes,we can”( 我们能够),这些都体现了奥巴马的品牌价值。

通过热情洋溢和激情四射的演讲,奥巴马传播着自己的主张:处于困难当中的美国和美国人到了必须要变革的时候。变革是为了让美国人安居乐业。这让选民感受到,奥巴马其实所承载的就是全体美国人的梦想,美国人的希望。

于是,竞选不再单单是一场政治争斗,它已经转变成美国人追求梦想的一场运动。许多年轻人放弃了对政治不感兴趣的观念,充当志愿者和组织者。那些已不再年轻的人们,也甘愿冒着严寒酷暑,敲开陌生人的家门进行竞选宣传。

奥巴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竞选,在追逐着自己的梦想,而是千千万万个“奥巴马”

在追逐自己的梦想,结果就是千千万万个“奥巴马”在同麦凯恩竞争。这些支持者同奥巴马分享着共同的目标“Yes,we can”。记住,这里的是我们能够,而不是我能够。难怪奥

巴马获胜之后说,我永远不会忘记这场胜利真正属于谁,它属于你们,它属于你们。

“Yes,we can”这段全力重塑美国人民信心的演讲,不仅仅是奥巴马的宣言,也是竞选团队的竞选台词和选民参与的脚本,它是关于参与和分享,是一场关于梦想和希望的“运动”。

奥美全球首席执行官Shelly Lazarus 曾说过:你能让你的品牌领导一种运动吗?我想奥巴马品牌做到了。

社会化媒体是功臣

《纽约日报》称:“2008 年,决定总统大选结果的关键因素不是谁更懂政治,而是谁更懂网络。”

互联网成为这次美国大选影响民意的重要手段,那些2004 年美国大选时还不存在的传播渠道如博客、Myspace、Facebook 社区,以及YouTube 视频网站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网上社区将此次大选活动扩散到了美国的各个角落,有些地方甚至从未经历过如此激烈的助选活动。

社会化营销最核心的精神是“分享和参与”,这不仅表现传播渠道的互动性,比如说利用社会性媒体,促进网民之间的分享。更为重要的是品牌建设要真正地由消费者从下至上发起,而不是如以往一样自上而下进行品牌推广。

奥巴马深刻领悟到了这一新时代打造强势品牌的杀手锏。正如美国某知名互动营销公司CEO 所言,奥巴马品牌就是一个社会创建的社区,而不是媒体广告人和活动组织者的创造物。奥巴马品牌文化的核心是“用户自创”,这种文化孕育出独立的草根奥巴马活动,以及网络社区。

整个竞选活动中,“草根主义”是奥巴马品牌传播策略的主打牌。通过有特色的“创

造你的助选活动”,“创建你的奥巴马群”等活动,奥巴马搭建起选民自我组织的草根竞

选体系。奥巴马和团队创造的是一种体验,一种归属感和可触及的品牌体验。他们懂得如何助推与选民对话所产生的力量,这其实是草根营销真正的核心所在。

选民借助YouTube、Mypace 等各种社会化媒体表达对奥巴马的支持。

“我等不及2008 年大选,宝贝,你是最好的候选人!你采取了边境安全措施,打破你我之间的界限。全民医疗保险,嗯,这使我感到温暖……”这是2007 年YouTube网站十大热门视频《奥巴马令我神魂颠倒》中的一段歌词。在视频中,一名身着性感服装的女模特在纽约大街上昂首阔步,她边走边唱。当出现奥巴马穿着泳裤的画面时,这位女模特开始热情展示自己身着比基尼的热舞,毫不掩饰地表达着自己对奥巴马的喜欢。据统计, 这段视频在YouTube 已被点击超过900 万次,并且被无数的网站和传统媒体转载。

今年1 月,奥巴马发表的“Yes,we can”的演讲,就被支持他的艺人William 制作成

了宣传歌曲, 在互联网口碑传播的效应下,该视频在YouTube上创造了600 万的点击量。最初视频只发表在William 的博客上。之后接到了许多团体的电话,说希望制作自己版本的“Yes,We can”视频,为此奥巴马的支持者们创建了网站,它成为奥巴马自创内容的社会性团体。

奥巴马在Facebook 拥有一个包含230万拥护者的群组,而在最流行的视频类网站YouTube上,仅仅在一星期,其竞选团队就上传了70 个奥巴马的相关视频。Myspace 和

Facebook上,奥巴马的专题网站上聚集了数以百万计的忠实粉丝,这些人活跃在各个社

区,为奥巴马助威。

此外,奥巴马的社会化营销也为他赢得了大量捐款。据估计,奥巴马筹集的超过5.2亿美元的竞选经费中,估计超过85% 来自互联网,其中绝大部分是不足100 美元的小额捐款,积少成多,使得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筹款最多的总统。

难怪美国前副总统戈尔、美国最著名的政治博客Huffington Post 主编阿里亚娜•胡芬顿(Arianna Huffington) 等人都一致认为互联网,特别是社会化媒体是成就奥巴马总统之路的关键功臣。

草根营销,从网络走进现实

美国堪萨斯州。7 月初的一个天气闷热的上午,一家便利店的停车场聚满了一家家前来购买烟花的人们,后天就是美国的国庆日。人过中年的银行职员Merrilee Meisner 与网络咨询师John Patterson 坐在院内木桌前交谈着,桌子上面堆满了选民登记表。

这是两人的首次会面,他们是通过奥巴马网站认识的,这个网站能够帮助奥巴马的支持

者与当地同行者建立联系,并一起组织活动,比如像这次Patterson 组织的选民登记活动。

堪萨斯州向来是的势力范围,自从1964 年始,就没有支持过一位总统候选人。但是,Meisner 说她不介意,她们会努力为奥巴马争得更多的追随者。就是这样星星点点的草根网络,让奥巴马在与希拉里的对决中,以3:1 取得胜利。虽然从奥巴马官方运动那里得到的支持很少,但是这些小群体会自动聚合在咖啡店、家里开展选民注册活动,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以前从来没有为任何一位选举人工作过。

上述是美国媒体“Boston Global”的一段报道。

这只是奥巴马全国草根营销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像这样的社区草根活动遍布美国50 个州。通过组织线上和线下的整合活动,奥巴马克服了在主要竞选地区缺少根基的劣势,这种融合能够让选举活动更好地利用草根粉丝群的力量。仅在堪萨斯州就争取到了37000 名奥巴马的支持者,而2004 年这里只有1700 名。

奥巴马最后以压倒性胜利赢得大选,不仅拿下了所有的传统蓝色州,而且夺得了长期以来支持共和党所谓多个红州,如佛罗里达、弗吉尼亚、俄亥俄、科罗拉多和内华达等州。这其中自然少不了这种地毯式草根营销的功劳。

奥巴马竞选活动副主管Steve Hildebrand称:据估计,我们70% 的志愿者以前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活动。广告和活动的宣传非常重要,奥巴马的辩论表现也很关键,但是我们还会投入大量资金组织选民,让他们参加全民公投。人们倾向于相信那些他们熟悉的人,或是社区的邻居传递的信息,而不是电视上看到的,或是某个他所居住州之外的第三方告诉他们的。这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竞选版图。

总的来说,奥巴马品牌塑造以及品牌推广传播都非常成功,它为未来的政治营销提供了范本和蓝图。最重要的是它让人们了解到:候选人,就如同品牌一样,在21 世纪是要从下至上建设的,而非自上至下地打造。

相关链接

奥巴马的社会化媒体优势

奥巴马最终赢得了2008 年的美国总统竞选。在这个过程中,他究竟从社会化媒体方面得到的支持有多少呢?下面就是在线信息统计服务商Trendrr 的一些数据,他们清晰地表明奥巴马在使用社会化媒体方面的优势。

博客

2007 年,有许多博客作者在博客中评论了奥巴马和麦凯恩( 我们很难说这些评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而今年8 月之后,有接近5 亿篇博文中曾经提到过奥巴马,而在同一时期内,只有1.5 亿篇博文曾经提过麦凯恩。

Twitter 和MySpace

奥巴马竞选演讲范文第5篇

“金钱是政治的母乳”,2012年美国总统大选是史上最昂贵的“驴象之争”,总共花费高达62亿美元,奥巴马和罗姆尼二人投放的电视广告超过100万条,耗资逾7亿美元,广告总投入规模比2008年的总统选举增长了40%。

奥巴马赢得选战是美国社会选择的结果。美国非白人裔群体力量增大,以及后危机时代美国中下层选民对共和党精英政治主义的不信任甚或反对,是他连任的必然。选战中奥巴马为争得人心,获得选民响应、认可的种种推销方式与商业营销异曲同工,因此对市场化程度颇高的美国的总统选战,从商业营销的角度审视、解读是成立的。

但亿万富豪罗姆尼败给奥巴马的事实,印证了一个常识,即在美国总统选战中的政治传播运作与商战营销方式太多的雷同,均脱胎于前人的实战与智慧的积累,构成了传播学与营销学两种不同运作方式的重叠。选战如同商战,光有钱是不够的,政治理念也是需要精心设计,加以推销的。有了这种认知,我们似可接受本书的命题:政治是可以营销的,也需要通过营销的方式加以推广。

调研是政治决策的基础,也是营销的前奏。选战伊始,如何判断选民对自己的认知,对总统的企望?如何对制胜的症结做出清晰的分析,破解竞选过程中的风险?所有预案的制定都是从调查研究入手的。正如书中所言,失业率始终是悬在每一位总统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广泛收集民意后,奥巴马认识到金融危机之下,选民们最关心的就是经济,以此为准打出的一套颇有章法的“组合拳”,最终让其入主白宫。

虽然看上去罗姆尼更懂经济,但却并未提出能够解决美国经济危机和带领美国民众走出困境的良策。而他提出的全面减税、削减政府开支、同时保持庞大军费支出的经济计划则被媒体和专家认为是自相矛盾的空中楼阁,空想大于实际,缺乏实质内容和可操作性。

独到的政治语汇激励选民参选的热情。英国语言学家奥斯汀(John Langshaw Austi)曾提出“言语行为”这一概念。在他看来,言语并不仅仅是一种语义的表述,更是一种“实践行动”。 深谙政治传播之道的奥巴马提出了“Change”、“Yes, we can”等口号,并在连任竞选、经济持续下滑之际提出了“Forward”,这些政治语言深刻地展示了奥巴马的执政理想:改革、继续改革。

网络强化了政治传播的功效。被称为“互联网总统”的奥巴马,巧妙利用了网络这一当下大众接触最多的媒体。在2012年的总统选举中,据在线研究机构Visible Measures数据显示,奥巴马和罗姆尼有440多条在线广告点击量超过1.7亿次,其中,奥巴马竞选团队推出250多条在线视频广告,点击次数超过1.07亿。

攻心般的互动沟通让“奥巴马”成为时尚符号。奥巴马总是不遗余力地讲故事、卖梦想。网络、报纸、电视上风传的各种照片更是进一步拉近了总统与普通民众的距离。入主白宫后,奥巴马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关乎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吃喝玩乐的亲民秀,一位不忘本的“平民总统”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作为芝加哥公牛队的铁杆粉丝,他经常会现场看球,还时常与白宫幕僚们一起切磋球技。在口才方面,奥巴马更是堪比林肯、肯尼迪的演讲高手,直指人心的演讲艺术为他的个人魅力添足了分。特别是他在和女性选民的沟通上同样不遗余力,最终也收获颇丰。

好了,本文奥巴马竞选演讲(精选5篇)就介绍到这里,愿你不负青春,不负韶华,加油!(来源:360范文网 http://www.360fanwen.Com)文章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13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