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心理疏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说理教育;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国家国民凝聚力的最终体现,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但会鼓舞国家战士的士气、增加国民的向心力,同时还能激发国民潜能,为不同阶层的人树立理想,故我党从建国初期一直到现在一直致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宣讲活动。在我党进行召开中共中央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时就曾指出“在今后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大力加强和改革社会中各个部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从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方面进行着手,继而实现社会总体发展心态的理性和平、积极向上。”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方法选取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国国内的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在我国古代著作《论语》中曾提到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而对于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讲,《论语》中所提到的“器”这个字对应的应该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方法了。通常来讲,当前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针对国民的行事思想观念、做人道德规范以及持有的政治观点等进行引导,继而使得我国公民形成一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求的思想道德行为。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不是一种社会中常见的物质生产活动,其主要的作用在于对我国公民的自身认知、情绪波动、感情、个性发展以及社会适应性等进行精神领域范围内的疏导和引领。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具备社会物质生产中的任何特征,其是以意识作为生产活动的根本属性而从事的社会活动,所以并不具备实物形态的实施工具,故由此得出方法便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能够完成的关键所在。我国的第一代领导人曾说过:“在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但要提出具体的任务,而且要对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确定。如果我们的最终任务是过河,但如果没有搭建好的桥或者用作渡河的船,那么就无法过河,而过河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所以说,没有实施方法的任务,只能算作是一句空谈。”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进行过程中的方法就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不可代替。而又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目的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故其实施方法的选择有时会比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还要关键。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说理教育

(一)说理教育方法的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便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根本,我国在建国初期时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主要是以说理教育为主。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理教育在实践过程中的做法是与强制灌输理论教育完全不同的教育方法,其实通过我党在经过了长期的斗争与革命后得出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理教育主要是通讲事实摆道理的方式来进行最终的教育活动。我党的建立者同志曾在其撰写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中对说理教育方法进行了总结,其认为我国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时所引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便是说理教育。而对于这种问题,只能通过民主性质的方式来进行解决,解决方法可以是讨论研究、批评教育、说服引导,但一定不可以是强制命令或者是压迫规定。”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理教育方法是在我党取得政权之后,对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的内部矛盾进行的一种非对抗性的思想矛盾以及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二)说理教育方法的特点

思想政治道教育中的说理教育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从说理教育的实施主体来看,其进行处理的是主体是处于平等关系的,其指的就是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内部非对抗性关系;其次,从方法论中规定的基本原则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的说理教育方法是以民主的方式来进行的,其指的就是该种方法的实施是通过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通过对自身意见的互相发表并讨论来进行;再次,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理教育方法的本身来看,其是通过将讨论法、批评法与说服法进行结合继而实现的从团结到批评再到团结的方法,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说理教育方法就是教育与说服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方法;最后,从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说理教育方法相反的方法来看,其的实施过程是于强制压迫、命令规定完全不同的对立方式。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说理教育方式是一种能够体现我国民主体制的主要教育方式,并符合我国现代基本教育的要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心理疏导

(一)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的产生

尽管我党目前所使用的处理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内部矛盾的说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十分有效,但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其越来越无法适应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以及社会的需求。因为,在我国的建国初期,我党及其所建立的政府在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心里的权威较高,而我国的思想政治形态一直处于以社会主义为主导的状态下,社会形势也是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下,继而使得我国人民的思想政治观念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而说理方式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才得以良好的实施。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使得我国的社会形态、社会构成、人民生活方式以及就业方式等都产生了相应的变化,故使得传统说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再适应我国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党及其所建立的政府必须在总结并发扬之前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基础上,与当前我国发展的新形势进行机密结合,继而开展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故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方法应运而生。

(二)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的概述

心理疏导中疏导二字的意思是引导和疏通,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运用的心理疏导法指的就是通过对人们内心以及思想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并使用引导疏通的方式来完成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将疏导的概念与心理连接在一起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对人们在生活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合理的疏导,继而使其的思想政治思想能够回归到健康积极的发展轨迹当中。

在大部分的医学论著中,心理疏导与心理咨询具有相同概念,而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鲁龙光在其撰写的《心理疏导疗法》一书中说道:“临床中的心理疏导疗法是指医院中的医务人员在于患者进行医疗交往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良性结果,其能够对患者出现问题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疏通和引导,使患者的心理状态恢复到正常的状态,继而达到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根本目的。”在我国召开了党的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后,心理疏导疗法正式的被引入到了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当中,而心理疏导的内涵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心理疏导法在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即是对医学以及心理学中心理咨询、治疗等概念的借鉴,又是对医学以及心理学中心理咨询、治疗等概念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法在实践过程中超越了某个体系中对心理分析的局限,并对我国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心理以及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疏导。由于在现实生活中采用心理疏导方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多面对的心理疏导对象不同,故其所使用的方法及手段也会存在一定的区别。

(三)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的运用

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过程中,心理疏导方法即可以被看做是一种以心理咨询为主的模式,又可以将心理学中的心理咨询看成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心理疏导方法的着手点。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在进行使用心理疏导方法的过程中,应对心理学中的心理咨询方法进行全面地运用,而负责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在进行工作时,也应对来访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疏导。虽然两种工作的实施过程大致相同,但是二者在学科以及话语体系中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为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心理疏导法虽然是以心理为切入点,但却是一种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的教育活动,其虽然包含了心理学中的部分心理咨询处理方法,在这些方法却不仅仅是应用于对人的心理进行疏导,其更多的是对人在思想方面的矛盾进行疏导,是一种以服务我党政治思想为基本原则的教育活动。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着对疏导者的心理情绪以及政治思想变化来进行,在进行疏导时不但需要采用直接的谈心的方式,更需要对受教人员进行组织学习,使其的思想政治观能够从基本理论上得到提高。与此同时,还应对被疏导者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使其能够感受到我党及社会对其的关心。

四、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

说理教育方法与心理疏导教育方法在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内在理论联系。首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种实施方法所涉及到的主体使用一类,即教育主体是相互平等的存在;其次,在进行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种教育方法在进行时所遵循的是同一种原则,即以民主为主的原则;再次,在进行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种教育方法所采用的都是趋于理性的教育方式,即通过说教、疏导的方式来对被疏导者进行思想上的开导;最后,在进行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两种教育方法都是不同于强制命令或是压迫规定的并且符合现代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

心理疏导作为一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兴方法,其不但吸收了传统受理教育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更是在说理教育原有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的教育元素。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疏导法不但融合了固有的说理教育方法中的理论主线,还在其中添加了情感类的内容。这样的疏导方式不但能为被疏导者提供一个合理的思想标准,还可以对被疏导者内心的困惑进行有效的疏导。

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说理教育法转向心理疏导法的过程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方法在发展过程中趋势。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单一向多元化的转变,即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相比于以往的说理教育方法更能符合被教育者多元化的需要;其次,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单向到双向的转变,即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相比于以往的说理教育方法来讲,更加注重思想政治心理疏导者与被疏导者之间的互动交流;最后,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理论到科学的转变,即心理疏导教育方法相比于以往的说理教育方法来讲,更具有科学性,其不仅仅是从理论的角度来对被疏导者进行疏导,其更关注的是以被疏导者的思想问题为中心来进行疏导。

五、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方法从说理教育法到心理疏导法的转变在保持了我党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脉相承的重要原则的同时,还融入了社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的时代内涵。两种教育方法的转变从根本上体现了我党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的开放性、统一性及继承性,其标志着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参考文献

[1] 何娟.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新途径的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9(05).

[2] 佘双好.大学生代际特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发展趋向[J].思想教育研究,2014(01).

[3] 樊凯.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实现[J].中国电力教育,2014(02).

[4] 张晓荒.浅析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2).

[5] 佘双好.从说理教育到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J].北大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11(09).

[6] 安素贞.心理疏导与企业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探求,2012,04(11).

[7] 李玉.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若干问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8] 初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D].山东大学,2014.

心理疏导范文第2篇

近几年的教育过程中,由于高中热,导致职校生源极差,我们发现了一部分同学自我要求、自我认同水平较低,自我控制能力差,虽经学校与教师的努力,但收效甚微,经过调查这部分同学中多数来自特殊的家庭(包括丧偶式单亲家庭、未婚式单亲家庭、分居式单亲家庭、离婚式单亲家庭四种类型)。通过在我校800多名学生的问卷调查,单亲家庭子女共有25名,占到2.6%。除了单亲学生外,还有来自特困家庭、暴富家庭及不在父母身边空巢家庭的学生,这些学生有着异于正常学生的特殊的偏差行为。

“学生的一切问题总可以追溯到家庭”。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孩子心理畸形的发展,造成他们性格、情感等方面发展的障碍。家庭是子女最早受教育的场所,子女在父母的教育下成长,从父母那里接受教诲、了解、遵守社会规范和行为守则。因此,积极开展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工作须成为社会各界所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为对每个学生的教育更切合他本人的实际,使得教育措施更加得力,教育方法更加多元,教育目标更加和谐,最终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我校从2007年开始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并于2008年申报为省“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08JT037),下面谈研究过程中我们对特殊家庭学生偏差行为的分析与矫治的一些做法:

2 学生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的对策

经过调查问卷,班主任访谈,学生座谈,我们基本明确不良行为的现状,我们分析记录各个学生(特殊家庭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安排老师分别跟踪与帮助,有的放矢地进行疏导和矫治。总的对策是:学校构建、完善疏导与矫治的机制并有效实施,促使学生行为的转化。

2.1 学生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的机制构建

实验中我们认识到,学生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学生的不良行为出现后,再被动地疏导与矫治;也不能只追求短时效果,单一地用纪律处分的方法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负强化;更不能由学校孤军奋战,而是要努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三教合一。实验过程,我们形成了从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评价、管理等诸方面构建疏导与矫治的机制。

2.1.1 设置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的目标

学生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的目标,应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首先是以人为本,使不良行为学生能达成学校的培养目标要求;其次,注重行为的转化,使学生的行为能符合社会公共生活准则与有关行为规范,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第三,注重疏导与矫治机制的构建,使该项工作有预见性、针对性地开展。

2.1.2 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的内容

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疏导与矫治是学校德育的一部分。因此,其内容与学校德育内容是一致的,考虑不良行为及其行为主体的特殊性,尤要注重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

①纪律教育内容:尊规守纪,是学生在学校中最起码的文明行为规范。对行为不良学生进行纪律教育,除能促进其个性的社会化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以及道德良心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为稳定情绪和行为控制所必需。

②法制教育内容:知法、懂法,才能守法、护法。对于行为不良的学生,法制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学校德育学科中的有关法制的内容外,根据行为不良学生的现状与特点,学生应了解和掌握现有的法律,主要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处罚条例》以及《刑法》、《民法》的相关条款等。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确哪些行为是该制止和反对或是违法甚至是犯罪的,哪些行为是法律允许和提倡的。

③心理教育内容: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性教育、咨询性教育和良好行为训练。其目的在于提高行为不良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使其情绪适度,意志坚强,行为正确,个性健全。对不良行为学生着重要进行三种心理的教育:一是交往心理教育,让其知道什么是才是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不良交往的危害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等等。二是学习心理教育。行为不良学生往往存在学习障碍,学习心理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使其要学习、会学习。三是个性心理教育。帮助行为不良学生完善个性,保持客观正确的自我认识,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情绪稳定,心境开朗。

2.1.3 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的途径、方法

(1)开发课程资源,实施专题教育。为加强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疏导与矫治,学校除开设《职业道德》《经济法》等德育课程外,要主动挖掘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实施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的专题教育。如德行专题教育:印发《弟子规》,编制“班主任工作经验”专辑,编印包括学校一系列对制度在内的《学生手册》等;规定每周五下午班会课由班主任进行法纪、安全专题教育。另外,每学期邀请校外专家及法制副校长来校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专题报告。

(2)利用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教育。在学科教学中重点对特殊家庭有不良行为学生的疏导与矫治的渗透,学校还专门利用体育、美术等艺术类学科教学的渗透,在净化学生心灵、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利用体育的运动、发泄和成功体验功能,调节学生的情绪。

(3)倡导校园文化,注重无声教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资源。除校园文化一般的熏陶教育功能外,我校突出以其职业文化吸引特殊家庭有不良行为学生。结合技能教学特点,提出“人人都成才,个个是能手”,每年重点让这些学生进行参与专业技能大比武。如08级计算机专业的一位学生,原有旷课、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厌学情绪严重,被记过处分。但他喜欢电脑,Flash、Photoshop很精通。在2008年底的校技能节上获电脑制作比赛第一名,还参加省技能比赛,技能比武的获奖,让他享受到了成功喜悦,取得了师生的认同,于是重树信心,痛改了前非。

(4)开展心灵对话,落实心理教育。理解行为不良学生的心理状况,找准不良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用真心换真情,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实验一年来,学校上下注重、落实对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着重对其交往心理、学习心理和个性心理进行知识性、咨询性教育。除开展班级集体辅导外,更注重个别心理辅导,由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及其他教师对行为不良学生采取预约交流、结对辅导、及时帮助其解决心理矛盾、纠正不良心理,保持客观正确的自我认识。

(5)创设帮教结对,实施个别教育。特殊家庭有行为不良学生只占学生总数的一小部分,在班级中只是个别。但这一特殊群体,更呼唤需要个别教育,从2008年学年开始,我们创设对特殊家庭有行为不良学生的全面关注、全程引导的帮教结队活动,结对老师平时经常找该学生聊天,了解他的守纪、考勤、学习、交友、课余时间安排等情况;几乎还每月与学生家长联系一次,询问学生在家里的情况,与家长沟通有关信息,帮助、指导家长有的放矢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一位学生在“书信”中写道:“老师亲近我,看得起我,对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看在眼里,我的一点一滴不好的想法和行为他也都会知道,以后再也不能抽烟、打架了。”这种针对性强、时效性强的个别教育,使绝大多数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明显减少,行为的转化成效明显。

(6)注重社会实践,实现体验教育。学生不良行为的疏导与矫治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让行为不良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他们参与青年志愿者活动,如参观市电视台,到福利院做服务工作、参加蓝天义工,组织参加“市18周岁成人宣誓” 活动,让他们明确自己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2.1.4 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的评价

对学生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的评价,重点是对学生行为转化过程以及效果的评价。评价的方式主要采用自评和他评。自评是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他评一般由同学、班主任、家长担任,可通过班级德育量化的每周考核、期末学生操行等级的同学互评、班主任评价,学期成绩单上家长的反馈意见(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值得注意的是,评价结果要及时向学生、家长反馈,以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特殊家庭必做内容);要处理好自评与他评的结果误差,使评价结果尽可能公正;更要注意评价的全面性,充分挖掘学生行为转化过程中的闪光点,不吝赞美,肯定其点滴进步。

2.1.5 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的管理

(1)整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力量。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是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诱因之一。作为学校,不可能有效改变社会现实,只能主动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努力保持与社会环境教育因素的协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指出“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道德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提出了种种对策。我校按《意见》要求落实各项教育工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开设家长学校,警民共建文明学校,举办家长会,整合了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股力量。

(2)完善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的组织机构。学生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工作由学校德育领导小组管理,由学校常务副校长林广明亲抓,协调学员科、教务科、教研室、团委等职能科室,形成以班主任和帮教教师为主要力量的特殊家庭学生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队伍。

(3)更新教师教育理念。通过课题组的专门培训,教师都有了比较新的教育理念。不会嫌统考成绩差、动手能力弱、行为习惯不良等等问题。校长也大会小会强调,中职教育,其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让学生有最佳的发展,让学生享受最合适的教育,让学生成为新一代合格“蓝领”就是我们教师对学生、对家长的尽责和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办办好一所职校,社会就少开一间监狱”。

2.2 学生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的若干策略

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疏导与矫治,必须认识行为转化的本质,不良行为的转化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要注意抓住三个“转化”,即不良行为及错误认识向正确认识的转化;正确认识向正确行为的转化;正确行为向良好习惯的转化。

因此,通过疏导与矫治转化学生的不良行为,抓住三个转化,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2.2.1 醒悟阶段领的策略

策略一:施予挚爱心,架设互信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偏爱”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关心、爱护,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才会建立师生沟通的桥梁。

策略二:选好突破口,激活进取性。许多行为不良的学生在实施不良行为时,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什么后果。教师若能选好突破口,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就可以使他们能幡然醒悟。

2.2.2 转变阶段的策略

当行为不良的学生产生了改过自新的意向,并且对自己的错误初步有认识之后,在行为上会产生一定的转变。但这仅仅是开始。由于不良行为的形成是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的自控能力往往较差、意志不够坚定,有时抵制不了诱惑,就很容易出现反复。

策略三:设置低起点,采用小步子。学生不良行为的转变,要设置低起点,以低标准入手,逐步递进,指导学生制定整改的近、远期目标,既要有一学年、一学期的目标,更要有一月、一周的目标。内容不仅包括不良行为的整改,也包括学习成绩、体育锻炼、文艺活动、对集体的贡献等。放低起点,小步子转化,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使学生前进有目标,又不会失去信心,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学生行为的反复。

策略四:磨炼新意志,提高是非感。由于自控能力差,有时抵制不了不良诱惑,并抱有侥幸心理,当不良诱因再现时,学生的行为就会反复。因此,指导学生行为的转化,既要控制不良诱引(如不良人际交往,不良场所等),又要在他们改正错误时,在有把握的前提下,让他们在不良诱因的条件下来磨炼他们的意志,提高其是非感。

自新阶段的策略:行为不良的学生经长期转变后,若不再出现反复或很少反复,就逐步进入自新阶段。这一阶段可以采取的策略是:

策略五:避免翻旧账,树立新形象。到达这一阶段,不良行为的疏导与矫治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注意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要避免对行为不良学生的歧视和翻旧帐,否则将使他们的行为再次出现反复。

3 教育效果

3.1 一年的实践研究,形成了职业学校学生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的工作机制。以明确学生不良行为现状、分析成因为基础,以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的原则为指导,构建由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评价及管理等组成的学生不良行为疏导与矫治的机制。该机制通过两年的运作,被证明是切实可行并富有成效的。

3.2 形成了学生不良行为转化的三个阶段和注意三个转化的共识,提出了相应的五个策略。一年实践证明,三个阶段是存在且合理的,注意三个转化和提出的五个策略对学生不良行为的疏导与矫治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3.3 一年来,学校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特别是受关注的特殊家庭学生,因不良行为被学校处分的学生比例及受两次以上处分需重点疏导与矫治的对象分别从2008年第一学期的12.0%、4.0%下降至200年第一学期的7.99%、2.01%(见表一~表二)。

心理疏导范文第3篇

在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今天,学生能否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已日益成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关注的焦点。无庸置疑,当代中学生因社会生存空间的挤压,人生价值观念的改变,学习的竞争愈演愈烈。学生在发展自我的同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遇到的有关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就其主要表现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情感自卑型,生活挤压型,学习焦虑型,思想封闭型。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工作理念,采取正确且必要的心理疏导,把学生从失常、扭曲、畸形的状态中拯救出来,唤起学生对美好世界的向往,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索,班主任可以搞一个以“心理研究”为主题的课题,让全班同学进行探究式学习,共同研究,并写好研究性学习的小结,利用班会时间进行交流。这样既可以为学生提供构建思维认知系统的心理平台,又可以为他们创设张扬健康自由个性、塑造高尚人格的空间。

心理疏导的做法多种多样,只要能确保心理疏导是宜人的且能够被自觉接受的都是好方法,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做法:

1 学会良好的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人健康成长的依托和基本条件。就像吃饭穿衣对人不可缺一样,人际交往也是人的一种最基本的需要,良往所带给人的满足,除了功利性的价值――多个朋友多条路以外,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抚慰与滋养――喜悦有人分享,痛苦有人分担,成功有人喝彩,失落有人安慰!从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层面来讲,人际交往还是心理疏导与障碍治疗的一个重要资源,良好的人际交往还是人可以倚仗一生的精神财富。班主任可以利用读报时间、晚训导时间以及班会课时间,告诉学生一些交往法则,学习怎么样与人交往,“你想让人家怎么样待你,你也要怎么样待人家。”善解人意,善待他人,不仅要有善意的行为,还要有善意的态度和方式。第一,要学会倾听。倾听是赢得朋友的重要方法,当你在倾听别人时,别人会认为你对他们充满兴趣,你是一个有良好修养的尊重别人的人,别人自然会将你列入朋友之列。第二,要理解别人。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分歧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第三,学会赏识同学。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我们要学会赏识其它同学,学习别人的长处,而不是嫉妒。只有这样,同学之间才会相互接纳,才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要求学生与老师、家长和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如果教师能真正明白学生的希望,家长能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朋友能真正感悟彼此之间的渴望,那么该有多少师生冲突、亲子矛盾和朋友反目是可以避免的!

2 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疏导

一个因家庭不幸而心理上出现偏差的学生,其心理问题一般是思想封闭型。要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从其生活入手,利用一切机会,和她聊天、谈心,以一种朋友式的推心置腹的谈话,逐渐和她拉近心理距离,让她和我说心理话同时介绍一些反映少男少女学习和生活的读本给她看,并结合她能看得到的生活事例,引导她进行比较、认识、思考。还对她委以重任,让她有更多的机会把个人融入集体之中。在与群体的交往中认识自我,识他人,协调人际关系,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这样,她的性格渐渐地变得开朗了,与同学们的距离也拉近了,一旦融入和谐的班集体中,她就慢慢地摆脱了那种封闭自我的策略,走向心理健康之路,能够积极适应学习生活的美好环境,真正成为乐观、自信、合作、自立的优秀学生。

3 对贫困学生的心理疏导

由于经济条件和生活环境的限制,从农村来的贫困生连基本生活都难以维持,无论是穿着打扮,生活用品还是学习用具,都不如经济条件好的同学,他自卑,对自己没有信心,总觉得低人一等,自惭形秽,郁郁寡欢。他们害怕别人投来异样的目光和鄙夷的神情,被别人看不起而不与同学交往,不参加集体活动,越来越远离人群而独来独往,这种学生的心理问题一般是情感自卑型。

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对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给学生流入足够的“精神营养”,从心开始,使学生在温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首先要勇敢地直面生活。告诉学生,贫穷不是罪过,我们要把贫困看作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赋予我们比常人更多的坚强、执着,更多的毅力、质朴,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纵观历史,多少仁人志士,不都是经历了很多的生活磨难,勇于在风雨中搏击,而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吗?其次要拥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有人说:“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贫困生不能沉没在那种暗淡无光的生活气息里自怨自怜,而应该笑迎生活,以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应对生活和学习的挑战。再次是要求学生学会自我调整,贫困生面对的压力比一般人肯定要大得多,因此要学生调整自己的心理、缓解压力。第一,要克服自卑心理,树立人格平等的思想,与他人虽有物质条件的差别,但精神追求是相同的,坦然地面对周围的一切,包括老师、同学和环境。第二,要学会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接纳自己。第三,找寻一种能释放自己情绪的方式,如倾诉、跑步、打球、听音乐、秋游、野炊等,以转移或缓解压力,找回心理平衡,作为学校,每个教师都必须关注学生,尤其是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并采取相应教育对策。

4 科学、民主的・心理疏导

对于那些学习焦虑型、生活挤压型的学生,实行科学、民主的心理疏导是非常必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的占70%,寻找父母的占10%,寻找老师的只占8%,其它占12%。这表明家长、老师往往以居高临下的教育者身份出现,学生的心锁很难打开,沟通也很难进行。

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崭新的民主平等的关系,讲台上我是学生的老师,走下讲台我是学生的普通朋友,这样使师生之间的界限趋于淡化,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到他的心理过程中去,学生不再是受治者,而是高度民主性、自主性的勇于改变自己心理问题的主人,要求学生自觉接受并正视自己的不良心理,以实现自我教育。有调查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容易形成焦虑甚至障碍的原因,与学习有直接关系的心理问题占80%。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不以学科成绩论人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善于在社会人生的阅历中作全面的分析,发现自己的成长点,以实现素质的发展。

心理疏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妊娠;心理健康;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1)13-0069-01

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已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对健康的理解常出现偏误,以为身体不患疾病就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的概念定位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妊娠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大多数妇女是高高兴兴地积极准备迎接小生命的诞生,但也应注意妊娠带来的心理变化。医学心理学及精神病理学认为妇女在生理变化期间所表现的心理症状,一般均不属于病变,而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是妊娠妇女严重或相对较为持续的心理变化、心理症状或心理障碍便会导致围生期和产褥期的某些病理性临床问题,如流产、早产、妊娠剧吐、妊高症等,有研究显示,不良的社会因素可增加助产率和产后出血率,孕妇焦虑、恐怖、抑郁与无产科指征的剖宫产率增加有关。因此,关注妊娠妇女的心理变化,提供心理咨询及指导,满足其心理要求,势必会降低心理障碍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围生期并发症,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

1、妊娠妇女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对妊娠分娩的认知缺陷妊娠是一种生理过程,妇女妊娠后,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一般是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的,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对妊娠生理知识的欠缺,有的妇女对妊娠后的身体不适如恶心、呕吐等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自己生病了,希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及照顾,有些妇女过分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稍有不适就产生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同时,在我国目前的人口政策下,对孩子的健康、智商期望值都特别高,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大大增加了孕妇的心理负担,从而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1.2 对胎儿性别及发育状况的焦虑生男还是生女是妊娠妇女及其家属极为关注的问题,许多人在孕期就想方设法去检查,特别是丈夫是独子或在重男轻女较为严重的农村,孕妇要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终日为胎儿性别焦虑不安。此外,大多数妊娠妇女普遍为自己所怀的孩子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生理缺陷、将来是否聪明等产生焦虑情绪。

1.3 对分娩过程的恐惧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分娩阵痛对一个正常的孕妇一般是可忍受的,但部分妊娠妇女由于受“生儿如过鬼门关”等传闻的影响,以及影视作品过分渲染分娩痛苦的误导,使妊娠妇女尤其是初产妇对分娩产生害怕和恐惧而出现依赖性强,有的时候感到悲喜交加,不知所措的情况。

2、对妊娠妇女进行心理疏导的对策

2.1 创建以人为本的产科服务模式

自然分娩是人类繁衍生息的自然过程,孕妇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使她们比孕前更需要亲人的关爱,在医院特别渴望得到医务人员的照顾。因此,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医患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孕妇的心理气氛和情绪反映。创建以人为本的产科服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并根据孕妇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方式加以疏导,对有效地消除孕妇心理上的焦虑、恐惧等问题,保证孕产妇分娩的安全与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加强围产期管理,重视妊娠妇女的心理疏导分娩以及优生优育知识的普及,无疑是一种较好的举措。在我国,许多医院和妇幼保健系统都办有孕妇学校、准妈妈培训班,这一措施对安全分娩、科学育儿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从实际需求看,仅有对妊娠、分娩常识的了解还不够,它不能对孕产妇的心理起到疏导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人认为产科工作量大、医生少,加之产科病人病情变化快,没有时间进行心理疏导,所以,往往忽视孕妇的心理需求。然而,重视孕妇的心理疏导,对预防难产、产后出血、产后精神病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医护人员须认真学习心理知识,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帮助那些有心理障碍的孕产妇,使她们得到及时的心理治疗。有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还应建立孕产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门诊,使孕妇从怀孕开始到产后保健都能获得良好的心理指导,保持稳定的心理情绪,顺利度过围产期。

2.3 注意消除性别歧视部分妊娠妇女由于过分看重胎儿性别而顾虑重重,特别是一些希望生男孩的产妇,分娩后一听说是女孩就表现情绪低落,影响了子宫收缩,造成产后大出血甚至引发其他严重的疾病。因此,在对孕妇进行疏导中,还应重视来自社会文化中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要引导和帮助孕产妇及其亲属,让他们明确知道,生男生女是由男方决定而不是由女方的科学知识,男孩女孩都是家庭的主人、国家的栋梁,都能为家庭和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帮助产妇树立自尊、自强、自信、自立的精神,以尽可能减少不良因素对孕妇的影响。

总之,随着医学服务模式的转变,新世纪的产科医学对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越来越重视,而做好妊娠妇女的心理疏导对优生优育和母婴身心健康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不仅医学保健人员要掌握和运用,还应遍及到广大孕产妇及其家庭中,我们要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①实行孕产妇系统的三级管理;②孕早期建立保健手册;③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筛查、监护及管理,积极治疗合并症,以减轻孕妇的心理负担,使其健康、顺利度过妊娠期。

参考文献

[1]张志诚,f临床产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1999:67

心理疏导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分娩期 精神因素 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252-02

分娩发动的原因复杂,公认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随着医学进步,有关分娩的发动机制的研究进展很快,但至今仍无统一结论和满意的解释。本人认为分娩除了产力、产道、胎儿之外,更主要的是产妇的心理因素影响分娩的顺利。因此医护人员的形象和语言行为直接影响产妇的心理状态,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医护人员让产妇信赖和安全感的基础,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由于缺乏对分娩的知识和了解,很多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恐惧、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如果不能正确的处理,将导致产程延长、滞产,给母儿带来各种并发症[2],使产妇失去信心,拒绝阴道分娩而要求剖宫产终止妊娠,怎加了不必要的手术创伤以及经济负担。因此,对产妇进行正确的心理疏导,重视分娩期妇女的心理问题,使其在临产时能够情绪稳定精力充沛的顺利分娩,对保证母婴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心理因素造成的难产是十分重要的。

1 分析分娩期产妇的心理问题

1.1 恐惧及紧张

相当数量的初产妇从亲友处听到有关分娩的负面影响,害怕和恐惧分娩,怕分娩时疼痛、怕出血、怕发生难产、怕经阴道分娩失败后做剖宫产术等、怕胎儿性别不理想、怕分娩时自身及胎儿受到伤害,导致临产时情绪紧张,常常处于紧张,不安和恐惧心理状态。现已证明,产妇的这种情绪改变会是肌体产生一系列的变化,如: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导致子宫缺氧、宫缩乏力、宫口扩展缓慢,胎先露下降受阻、产程延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同时也促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1],释放儿茶酚胺、血压升高,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出现胎儿窘迫。

1.2 焦虑及失去信心

高龄初产妇的增加、有剖宫产史产妇、有不良妊娠或不良分娩史的产妇已及妊娠合并症的产妇,对即将到来的分娩都会产生焦虑,分娩时经过一段时间的疼痛及到了预产期而未分娩等,会使一些产妇失去耐心,要求剖宫产终止妊娠。

1.3 烦躁不安

有些产妇分娩时烦躁不安,表现为大喊大叫,有攻击性的行为和语言、拍打扭动身体等。这与医院待产室的陌生和孤单环境,产房其她产妇频繁叫嚷的噪音加之产妇自身的恐惧有关,宫缩逐渐变频和增强,均能减少子宫胎盘血流量,极易造成胎儿窘迫。

2 心理疏导

2.1 对入院的产妇健康宣教

产妇入院后即向其介绍病区环境、产房设备、负责医生及护理人员,掌握产妇的基本资料,了解本次妊娠的经过,有无妊娠合并症,掌握产妇的顾虑,分析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并对其进行健康宣教,以消除恐惧紧张心理,增强分娩的信心。

2.2 创造安静、舒适、温馨、轻松的待产环境

为产妇提供安静的环境,减少外界不良刺激,鼓励产妇多饮水、保持体力,多休息。拉家常式交流,让她放心,分娩是自然现象,尽量满足合适的要求。

2.3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尊重产妇并给予同情,态度和蔼可亲,多与产妇交流,了解其不良情绪,并对其不良情绪和表现进行心理安抚。耐心回答产妇的问题,及时告知产程进展情况,对产程中的有关操作,应先给予解释,说明,检查时动作要轻柔,争取产妇的理解与配合。

2.4 疼痛的应对技巧

主要可归纳为分散注意力,控制呼吸的技巧和放松躯体的技巧。分散注意力从宫缩引起的疼痛上转移开,从而增加对疼痛的耐受力,控制呼吸的技巧是指分娩的全过程中根据宫缩的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主动地调整呼吸频率和节律的方法,她可以缓解由于分娩所产生的压力,增强产妇的自我控制意识;放松的技巧可以消除肌肉的精神紧张,缓解疲劳,使身心恢复平静,主要包括有意识的放松、触摸放松、交谈放松、听音乐放松等。

2.5 助产人员陪伴分娩

由有生育经验的妇女或助产人员在整个分娩过程中给予心理、生理及情感上的支持,百分之百的产妇对分娩都有恐惧感,而且愿意有家属陪伴。我们发现家属陪伴虽然有利于感情的交流,但缺乏持续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支持,陪伴者(丈夫)不能理解这种宫缩的疼痛,随着产程的进展,他们比产妇更焦虑、急躁和恐惧,认为阴道分娩有危险等,加重了产妇的恐惧感,使产程受到影响,产妇及失去信心。由有生育经验的妇女或助产人员对产妇进行舒适的抚摸,热情的给予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的支持,使产妇感到舒适、安全,增强对分娩的信心,让产妇了解分娩是一自然生理现象每一个阶段的情况,密切观察产程的进展,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鼓励和表扬产妇所取得的良好进展,可以使产程缩短,减低剖宫产率。

3 讨论

作为妇产科医生和助产士,首先理解分娩妇女的焦虑和恐惧心情,沉着应对着急的产妇和家属,真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分别给予指导,安慰并鼓励产妇勇敢面对宫缩的疼痛。加强对产妇的心理疏导,融入“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助产过程,,让产妇感受到舒适与亲人般的温暖,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以便顺利度过分娩全过程。

在分娩过程中,这段时间虽短,但极重要。做好产时的保健“五防、一加强”。“五防’:防滞产、防感染、防产伤、防出血、防窒息;“一加强”:加强对高危妊娠的产时监护和产程处理。产科医生和助产士应该耐心安慰产妇,讲解分娩是自然的生理现象,尽可能消除产妇不应有的焦虑和恐惧心情。开展家庭式产室,允许丈夫或家人陪伴,以便顺利度过分娩全过程。

参考文献

以上的文章内容心理疏导(精选5篇)就是小编最近整理出来的,查看更多心理疏导 精选相关文章请访问360范文网。(本文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16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