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菜种类(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野菜种类范文第1篇

关键词:茫荡山;野菜资源;保护利用;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S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3-57-02

野菜是指森林蔬菜或山林蔬菜,包括某些森林植物的叶、根、茎、果、花和菌类[1]。茫荡山已知有维管束植物185科713属1575种(含种以下等级),大型真菌42科89属159种[2],可作为野菜共计有74科、155属、247种(含种以下等级)。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资料对茫荡山野菜资源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茫荡山的野菜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1 自然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自然概况 南平茫荡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西北部11km,位于东经118°02′30″~118°13′30″,北纬26°36′12″~26°47′51″,由茫荡山、龙盘下两个核心部分组成。保护区面积9 442.3hm2[3]。主要地貌为低山,土壤为红壤。年平均气温19.5℃,变化范围20.8~18.7℃。年平均降雨量为1 652.6mm,≥0℃年积温7 165.3℃,≥10℃年积温3 643.9℃,年蒸发量905.7mm。茫荡山良好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蕴藏了丰富的野菜资源。

1.2 研究方法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参考《福建植物志》[4]、《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中国野菜图鉴》[5]、《中国大型真菌》[6],总结茫荡山野菜的种数、分布,并对野菜资源开发价值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茫荡山野菜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利用建议。

2 茫荡山野菜资源

2.1 茫荡山野菜的分类 按照生物分类(表1)茫荡山野菜可分为蕨类、被子植物(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真菌类。蕨类有4科4属4种如紫萁、蕨,被子植物有48科119属196种如野艾蒿、败酱、木等,大型真菌类有22科32属47种如毛木耳、鸡油菌、高山地花等。

按食用部位,野菜可分为:(1)全株类:可作蔬菜的部位是整个个体。有15科50属77种,如马齿苋科的马齿苋;菊科的野茼蒿、东风菜;伞形科的鸭儿芹;十字花科的碎米荠等。(2)叶菜类:可作蔬菜的器官是嫩叶。有16科30属39种,如败酱科的败酱、白花败酱;葡萄科的乌蔹莓;忍冬科的接骨草;楝科的香椿。(3)茎菜类:可作蔬菜的部位是幼茎、幼芽、地下块茎和嫩枝。有9科20属45种,如禾本科竹亚科的竹笋;薯蓣科的薯蓣、日本薯蓣;五加科的木、长刺木;百合科的野百合、荞头等。(4)花菜类:可作蔬菜的器官是花、花蕾、花序、花苞。有5科12属15种,如锦葵科的黄蜀葵、木槿;百合科的萱草;豆科植物的花等。(5)果菜类:可作蔬菜的器官是果实,种子及幼嫩荚果。有5科6属16种,如壳斗科的锥栗、甜槠、板栗;梧桐科的梧桐等。(6)根菜类:可用部位为地下块根。有5科10属18种,如百合科的多花黄精;泽泻科的慈姑、野慈姑;豆科的胡枝子、野葛、紫藤等。(7)菌菜类:食用部位为菌类的子实体。有22科32属47种如草菇、银耳、牛肝菌等。

2.2 茫荡山野菜的分布 茫荡山野生蔬菜种类较多,因各种类野菜的生态习性不同在保护区内的分布情况也有很大差别(表2)。在茫荡山内分布最广、群众作为野生蔬菜利用最多的有毛竹、福建酸竹、苦竹、野艾蒿、蕨、败酱、正红菇、仙草、鼠曲草等。

2.3 野菜的营养价值及食疗作用 野菜生长在相对原生的生态环境中,受工农业污染少。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野菜作为绿色食品也逐渐受到人民的青睐。野生蔬菜除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之外,大部分野生蔬菜还具有一定的医疗作用,是人们进行食疗的理想食物。如荠菜所含的荠菜酸,是有效的止血成分,能缩短出血及凝血时间;蕨菜据《本草纲目》记载:“甘清无毒,去暴热,利水道,令人睡,补五脏不足。”竹笋可降低与高血脂有关疾病的发病率;败酱草有抗肝炎病毒作用,能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变性,改善肝功能。

表3 茫荡山常见的几种野菜营养成分含量(每100g干含量)

[种类\&食用器官\&蛋白质(g)\&碳水化合物(g)\&脂肪(g)\&粗纤维(g)\&钙(mg)\&铁(mg)\&胡萝卜素(mg)\&荠菜\&叶片、茎\&4.2\&5.0\&0.3\&1.4\&420\&6.30\&3.20\&蕨菜\&嫩叶、茎\&6.6\&54.2\&0.9\&25.5\&1.9\&171\&1.04\&竹笋\&嫩茎\&3.28\&4.47\&0.13\&0.9\&22\&0.1\&\&败酱\&叶片、茎\&1.5\&10\&1\&7.5\&\&2.0\&6.02\&]

3 茫荡山野菜利用现状

3.1 茫荡山野菜资源利用情况 保护区居民长期以来都有利用野菜的传统。野菜是茫荡山社区居民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居民副业收入的重要来源。有些野菜是当地居民的家常菜,如毛竹笋、苦竹笋、其他竹类笋、蕨菜、败酱、荠菜等。有些野菜是当地特产如福建酸竹的笋(当地称“节笋”)、白笋干(毛竹笋的制品)。部分野菜还是当地的主要农副产品,如竹笋、节笋、蕨菜、木槿花、败酱、荠菜、夏枯草、鱼腥草等。

3.2 当地野菜的主要食用方法 生吃(调食):例如马齿苋、落葵等将野菜摘洗干净,用开水烫过后,即可加调味剂生吃;炒食:荠菜、野苋菜、扫帚菜等,将嫩茎、叶摘洗净、切碎后即可炒食做菜;煮浸:例如败酱、苦竹笋、水芹、堇菜等,采取嫩茎、叶洗净后,在开水或盐水中煮5~10min,然后捞出,在清水中浸泡数小时,并不时换水,浸泡时间随野菜的苦味的大小而定,必要时可以超过24h。将浸后的野菜捞出后炒食;作汤:木槿花、豆类的花和米汤或鸡蛋作汤;配菜:野菜与其食品搭配。如蘑菇、败酱、板栗、竹笋等炖肉或炒肉类或熬粥或作馅。

3.3 当地野菜的加工 当地居民加工野菜的方式:腌制、干制、罐藏。腌制:主要用酒糟腌制,如蕨菜和竹类的笋干品主要为日晒和碳火烤干,日晒常见有竹笋、败酱、蕨菜、菌类,碳火烤干主要是毛竹笋。罐藏主要是把鲜品运往区外工厂作罐头(仅毛竹笋)。

4 茫荡山野菜利用存在的问题

4.1 利用水平低,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 茫荡山现已利用的野菜近50种,占保护区内野菜资源的20%,大多数野生资源未进行开发利用。目前利用的仅限于竹笋类、败酱、苋菜、荠菜、车前、蕨、板栗、部分菌类等常见品种,而对其它众多或具特殊价值的野生蔬菜的开发研究甚少,像木、东风菜、马齿苋等具食药兼用的宝贵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4.2 重视采集利用,忽视资源保护 由于部分野菜是社区的副业,市场对野菜的需求量大,长期以来居民只注重采集利用,导致许多野菜资源逐渐萎缩。有些野菜虽然得到培育(主要是毛竹),但由于采取纯林化和深翻施肥等过度经营措施,加重了其他野菜资源的萎缩。野菜资源虽属保护区管理,但由于保护网络尚未建成,保护区处于开放状态,无法有效监管。野菜资源大多不属国家保护的野生植物,也很难得到管理部门的重视,野菜资源利用规划没有开展,使许多珍稀野菜日渐枯竭。

4.3 加工技术落后,产品单一 目前,社区内的野菜加工产品仅有干菜和腌菜两种产品。没有或很少包装。更没有精深加工产品和高档产品。野菜产品种类单调,质量得不到保证,包装档次低,难以适应开拓现代市场要求。

5 茫荡山野菜资源保护利用对策建议

5.1 发挥资源优势,提高利用水平 开展保护区野菜资源家底调查,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共同进行保护区内野菜的种类、分布、生境、贮量、加工处理、食用价值、生态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在保护自然环境、合理利用野菜资源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发挥资源潜能,增加品种,丰富饮食结构,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5.2 保护野菜种质资源,适度利用野菜资源 加强政策引导,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区内野菜资源的利用规划。对现有经济价值高的野菜,投入资金积极扶持林农在实验区林下、荒地及周边地区引种种植。对分布在核心区、缓冲区内的野菜和珍稀濒危野菜种类严禁采集。在保护区的主要出入口尽快建立哨卡,对保护区内的野菜利用进行有效管理。鼓励科学的可持续经营模式,抑制毛竹纯林化。制定保护区管理办法,规范保护区内野菜资源利用行为。

5.3 提高加工水平,开展综合开发 野菜鲜品通过深加工使野菜制品系列化、多样化。利用科技手段,完善加工工艺以满足市场要求。开展野菜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如在产品开发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其它有效成分提取及其利用等的研究。通过科学方法分析野菜的化学成分,为进一步开辟开发野菜资源提供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赵培洁,肖建中.中国野菜资源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

[2]林鹏.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3]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M].福建林业调查规划院,2002.

[4]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福建植物志》编写组.福建植物志(1-6)[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5](明)朱(木肃)原著,周自恒.中国野菜图鉴[M].南海出版社,2008.

野菜种类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野生蔬菜开发利用资源

论文摘要:野生蔬菜是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近年来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野生蔬菜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了21世纪蔬菜土特产中的热点。然而,在野生蔬菜的开发利用当中,要注意野生蔬菜资源发展的制约因素,还急需加强野生蔬菜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建立野生蔬菜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的机制,积极开展野生蔬菜的人工栽培与开发利用技术,以及山野菜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

1野生蔬菜

野生蔬菜是指至今仍自然生长在山野荒坡,林缘灌丛、田头路边、沟溪草地等,未被人工栽培或未被广泛栽培的可供人们食用的草本植物和禾本植物的嫩茎、叶、芽、果实、根以及部分真菌、藻类植物的总称。如马齿苋、荠菜、水芹、香椿尖、槐花、松子、蕨菜等。

野生蔬菜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目前还在野生状态下,没有人工栽培或极少有人工栽培用作蔬菜的植物,如蕨菜;二是既有野生分布,同时也有部分人工栽培,如荠菜、香椿、蕺菜、马齿苋。三是一般情况下,它们并不做“菜”用,而是药用、观赏、薪材或其他用途等,如栽培的药用枸杞。野生蔬菜的范围也因空间和时间的变化而有所不同。野生食用菌、野生藻类等也属于野生蔬菜的范围

1.1国外野生蔬菜

目前国外野生蔬菜消费的趋势是追求优质。讲究营养和种类多元化。不少消费者的口味正在向自然化回归,对天然野生型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荠菜、山芋、竹笋等品种已成蔬菜市场的固定“角色”,百合、南瓜、芦笋等保健型蔬菜日趋流行。荷兰芹、牛蒡、茴香等香料型蔬菜的消费也日趋增多。

1.2我国野生蔬菜

我国地域广阔,野菜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蕴藏量大,常被采食的野菜多达30多科100余种,在无环境污染的条件下是一种天然的绿色食品,且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有的野菜的营养成分还具有保健和医疗价值。我国人民历来就有采食野生蔬菜的习惯,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提高,对蔬菜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向着营养、多样、优质、时新、精细、无污染的方向发展。而野生蔬菜集营养、卫生、安全、保健于一体,正迎合了这一时代的发展要求,在许多地方都已有野生蔬菜上市,成为宾馆、饭店、酒楼、餐馆的上等佳肴,已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3野生蔬菜发展制约因素

1.3.1野菜资源利用率不高

我国野生蔬菜资源丰富,但大多数宝贵的野菜资源未被开发利用,即使少量开发利用的野菜,其利用率也相当低。目前,我国可食野菜的开发利用率只为3%左右。以生产山野菜较多的黑龙江省为例,蕴藏量较丰富的蕨菜、猴腿、黄瓜香、刺龙芽、薇菜等,其采收率仅在9%左右,且野菜采集只限于交通方便的浅山区,其他仍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1.3.2由于野菜生长的分散性,较强的季节性及部分品种较差的耐贮性,在采集、贮运过程中也会造成较大的损耗浪费

资源分散,以采集野生为主;重采轻管,保护野生资源不够。由于野菜大多分布在边远的山野,交通不便,加之野菜资源归属不清,又缺乏合理的保护制度和措施,尽管各级政府多次强调保护资源,但在群众性的采集过程中,毁灭式开发和掠夺经营时有发生,造成了资源的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破坏,掠夺性采集,必会造成野菜资源逐年减少,产量下降,质量变劣。蕨菜、发菜、薇菜、黄瓜香等传统野菜种类在传统采集区过度采集,面临自然资源匮芝的问题。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可食野菜的繁衍,制约了对它的永续利用和商品开发。

1.3.3野菜开发面窄

资源利用主要集中在少部分植物上。从野菜的开发利用现状来看,可分为三类:即优势种类、潜在优势种类和待开发种类。目前,对优势种类的研究相对较完善,但该类野菜量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而对野生资源量大的潜在优势种和有待开发种的开发研究几乎是一项空白,资源利用主要集中在少部分植物上,许多重要或大宗资源均未开展系统研究。

1.3.4加工技术落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部分野菜如蕨菜、薇菜、蒲公英、山竹笋、山芹菜等的加工制品已具有打入国际市场的优势,但消费市场远未打开。从总体上看,我国专门以野菜为原料的加工食品数量少,且部分企业的生产规模小,水平低,能力差,设备陈旧,加工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产品包装粗糙,保藏性差。产品检测环节不够完善,致使产品档次低,质量得不到保证和提高。花色品种单调(仅以野菜干、保鲜菜、罐头、盐制品为主,饮料及保健食品少),使得我国野菜制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市场竞争力,价格偏低。

1.3.5野菜开发利用的研究薄弱

近年来,我国在一些野菜开发利用的研究方面(营养成分、组织培养、繁殖与栽培等)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野菜分布的多样性,人们对其认识尚不完全,因而对其育种、管理、采收、贮运、包装、保鲜及系列食品加工还未形成规范化。加之目前专门从事野菜资源开发研究的人员匮乏,研究经费不足,使得可食野菜的开发研究始终未能形成气候,许多宝贵的资源得不到研究和利用。

1.3.6人工驯化栽培研究较少

有些野菜单靠野生采集已不能满足需要,驯化栽培势在必行。由于山野菜的出口和内销主要依赖野生资源,人工栽培的研究只是近几年的事,研究的品种不仅片面,且获得的成果也没能得到广泛的重视和推广应用。人工促成栽培技术研究更少。

2野生蔬菜发展的对策

2.1.1加强宏观调控,统一规划保护资源

菜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涉及到农业、林业、医药、商业、外贸各个方面。因此,要把山野菜资源列入国家食品产业来进行开发,建立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域和山野菜种子资源苗圃,保护和收集那些珍稀、濒危、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山野菜,进行科学有效的引种栽培试验。在生产中,要实行分区采收或间隔采收制度,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避免因盲目开发而造成资源的枯竭。对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要积极进行人工集约化栽培,建立原料基地,并逐渐实现基地良种化、区域化,确保山野菜的质量、品种、规格和数量稳定,既为生产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又可最大限度地保护山野菜资源和生态平衡。

2.1.2加强山野菜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山野菜主要分布在荒坡野岭、深山密林之中,单靠人工采集,难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因此,必须建立山野菜试验、示范和生产基地,积极开展山野菜人工栽培技术的研究试验,为山野菜规模栽培提供技术保障和优质种苗。同时,还要制定山野菜生产的技术操作规程,实行标准化生产,保证山野菜的质量标准达到无公害要求。

2.1.3综合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自然界是由多种生物群落组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因此,在开发时,要积极探索山野菜资源的主体开发,不仅要加强山野菜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和食用安全性的研究,正确指导野菜的利用和食用,更要顾及相关的可食山野菜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走精细加工的路子。譬如根据植物果实、根、茎、叶、花的不同特性,在加工生产山野菜食品的同时,还可从中提取食用色素、香精、果胶、淀粉、甜味剂等特殊营养成分,从而提高山野菜资源的利用率。

2.1.4完善机制、创新技术、拓展深加工领域

一要积极培育“合作社+基地+农户+科研+市场”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山野菜栽培基地,扩大生产规模,拉长山野菜产品的产业链;二要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引进技术、设备、人才、资金等,改造现有加工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完善加工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包装装潢,开展山野菜产品的深加工,如开发速冻制品、野生蔬菜汁、保健食品、山野菜蔬菜粉、山野菜的发酵食品等等。

2.1.5创建山野菜品牌

山野菜的开发不仅要注重产品质量和品种,更要树立品牌意识,打造特色品牌、知名品牌。要融入甘南原生态旅游开发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以旅游餐饮、高原特色珍品、“农家乐”等旅游资源为平台,开发品种花样繁多、品质优良、色香味美的山野菜系列小食品,吸引游客的眼球和胃口,积极宣传山野菜产品,全力打造精美旅游山野菜品牌。只有打造出一个叫得响、拿的出的特色品牌,才能提高舟曲山野菜的知名度,进而将山野菜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2.2我国农业政策

蔬菜的生产和供应是各国政府和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我国政府明确指出,要根据城镇发展和消费要求变化,抓紧实施新一轮"菜蓝子工程"。所以我国在"九五"乃至本世纪末蔬菜市场对蔬菜的要求但要数量充足、供应均衡、种类多样,而且要商品质量优良、符合市民消费习惯、营养保健价值高、洁净卫虫有这些都给蔬菜的多品种及深层次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许多省属多山地区,野生资源十分丰富。野菜在我国就有6000余种,常被零星采食的多达100余种。然而我国目前对野生植物的开发利用量只有其蕴藏量的5%左右,大量的山野菜资源仍处于待开发利用状态,年复一年其价值被浪费,不能变为社会财富。占土地面积仅7%的中国要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向大自然要粮、要菜、要产品,势在必行。我国目前山野菜的出口几乎都是原料或粗加工产品,如干蕨菜、干苦菜和相应的高盐渍原料成本低,获利亦少。我国的辽宁丹东、河北承德、内蒙古满场、贵州荔波等均引进日本技术,生产的野菜保鲜加工品,直销日本、南韩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而国内市场却很少见。以辽宁省为例,辽宁省野菜资源十分丰富,如丹东、本溪、抚顺、鞍山、州、葫芦岛等地由于地貌复杂,土壤类型多样,受海洋季风影响气候冷凉湿润、夏季多雨、野菜资源十分浦公英、苑菜、刺嫩菜、山芹、霍香、苦菜、马齿苋、荠菜等一百多个常见野菜品种。然而,人们对山野菜的"开发末引起重视,基本上是自采自食或零星销售,很难形成产业规模。80年代以来辽宁的大连、丹东、本溪等地先后开发出刺嫩菜、蕨菜以及相应的深加工原料制品并出口到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而到90年代末,这些产品依旧是同样的产品,没有改进,所以在市场上无竞争力,满足不了现代都市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各级部门对野菜的综合研究与产业开发工作不够重视以及对市场的变化不了解。九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计划中把农产品资源开发及本地加工转化增值列为六大研究目标之一,同时也被列为优先发展重要项目,所以,在我国可持续利用开发野菜资源,使其成为五个新的产业及经济增长点,时机已成熟。

3北京市野菜

3.1开发利用前景

北京市,野生蔬菜种类多,分布广,蕴藏量大,资源丰富,不受污染,特别是对我们远郊区来讲,环境污染轻微,不受或小受污染,在保护优先的原则指导下,合理开发利用具有营养、卫生、安全、保健、食药兼用的野生蔬菜资源,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食用野生蔬菜已成为人们所追求的新时尚。

3.2开发利用现状

3.2.1开发利用率低,多数资源未被利用

据资料记载,我国已明确掌握的野生蔬菜多达数百种之多,蕴藏量十分富足,而现今被开发利用的仅占蕴藏量的3%左右,绝大多数资源被闲置而未开发利用,仅限于如苦菜、荠菜、马齿苋、蕨菜、水芹、脑、蒌蒿、发菜、蒲公英、蕺菜等几十个常见品种,而对其它众多或具特殊价值的野生蔬菜的开发研究甚少,如腊肠树花中Vc含量高达2352mg/100g,木鳖叶中Vc含量达1045mg/100g,像东风菜、益母草、野胡萝卜等具食药、保健兼用的宝贵资源均未被加以充分利用。

3.2.2以自然采集为主,对资源保护不力

如今,随着人们对野生蔬菜的向往,各地掀起了野生蔬菜热,因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重索取轻赋予,大量采集已被开发利用、具有市场优势的野生蔬菜资源,缺乏对资源的保护利用和长久性开发,以致天然资源蕴藏量逐年减少,甚至部分种类(品种)濒临枯竭,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保护与利用的不协调。由此可见,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对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性认识,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必然要求。3.2.3人工栽培技术、精深加工技术研究滞后相对于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而言,我市对野生蔬菜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开展较晚,且进展缓慢。在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方面,虽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不管从深度和广度上讲仍显得十分不够,在我市绝大多数地方和诸多种类(品种)未能形成一套有效的人工栽培技术体系,指导各地进行规模化生产。在精细加工方面,目前大多以鲜货、干菜、盐菜、罐头等制品居多,而精深加工和高档产品极为稀少,综合开发利用的渠道、范围窄小,对延长产业链、资源增值极为不利。同时也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在这些方面都有待于我们花大力气积极予以探索,以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提高资源价位,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所利用。

3.3主要对策

为了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发挥资源优势,实现有限资源的永续利用,根据当前实际,提出如下主要对策

3.3.1发挥资源优势,尽物所用,扩展资源利用范围

目前,我国许多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野生资源,并未充分加以开发利用,造成了野生资源的闲置浪费。鉴此,我们应加大科技投入,继续加强对野生资源的开发研究,有效地掌握野生可食植物的种类、分布、生境、贮量、加工处理、食用价值、生态影响等方面的科学基础数据,在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资源枯竭的前提下,积极有效地扩展对可食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发挥资源潜能,增加花色品种,丰富饮食结构,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3.3.2保护自然资源,加强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换取尽可能好的效益,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实现有限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当今社会发展所必须考虑的核心内容。为此,为了有效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护物种资源和生态环境,人们在发挥资源优势,扩展野生资源利用的同时,必须加大力度,强化科技投入,充分利用野生蔬菜种类繁多、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特点,尽快地进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搞好示范园区建设,探索各种类型的栽培技术,建立种苗繁育基地,强化产后加工、市场营销等技术信息系统建设,以解决当前以自然采集为主,栽培品种单

一、规模小、商品化程度低的局面,促进野生蔬菜的规模化、商品化生产,减轻对自然资源的压力,有效地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向前发展。

3.3.3野生蔬菜加工

一、速冻

(一)工艺流程原料选择、处理——漂烫、冲洗——整理、分装、沥水——预冷——冻结——挂冰衣——包装、贮藏。

(二)操作要点1.原料选择、处理:选择幼嫩、新鲜、粗壮无虫蛀的野菜,清洗干净泥土、杂质等。2.漂烫、冲洗:在浓度为0.2%的葡萄糖酸锌沸水溶液中漂烫。蕨菜为2~3min,荆芥、水芹菜时间稍短,而苦菜需时间稍长,以充分去其苦味。漂烫后以野菜组织柔软而不烂为度,必要时可加入0.5%柠檬酸调节pH至6.0。,漂烫后快速用冷水冲洗冷却至室温。3.整理、分装、沥水:冷却后的野菜去掉茎条下部较老的部分,颜菜应去净其叶上鳞毛并洗净表面粘液,技规格、重量整齐码入底带小孔的冷冻盘内,沥干水分。4.预冷、冻结:野菜带盘预冷至0℃,再放人-30℃速冻机内凝结至中心温度达-18℃。5.挂冰衣:冻结成块的野菜从盘中磕出,放入10℃水中稍浸,使表面挂上一层薄而均匀的冰衣。6.包装、贮藏:用聚乙烯袋装袋、封口、装箱,并迅速转入-18℃以下贮藏。

二、罐藏

(一)工艺流程原料分选、处理——预煮、漂洗——装罐、注汤——排气、密封——杀菌、冷却——检验、成品。

(二)操作要点1.原料分选、处理:选择新鲜幼嫩野菜,用流动净水冲洗干净、沥干、整条。2.预煮、漂洗:处理好的原料倒入浓度为0.2%,PH5.0的氯化锌沸腾溶液中3~5min,灭酶、护色、软化。荆芥、水芹菜用时稍短,再用流动水浸泡、冲洗、冷却,蘸菜应去净其表面褐色鳞毛及表面粘液。3.装罐、加汤汁:原料按级装入500g罐中,汤汁含柠檬酸0.15%、食盐1%、CaCl20.1%,煮沸过滤于80℃以上灌入。4.排气、密封:热排气,中心温度达80℃以上密封。5.杀菌、冷却:杀菌式为5’~25’~15’/100℃,分段冷却至37℃。6.检验、成品:成品送入25℃~28℃保温库中保温5~7d,其间进行抽检,剔除不合格产品。保温后抽样做细菌及理化指标检验,合格后贴标签、装箱、入库。

三、干制

(一)工艺流程原料选择、处理——烘烤干燥——回软、分级——压块——防虫处理——包装——成品贮藏。

(二)操作要点1.原料选择、处理:选择鲜嫩、无病虫害的野菜,流水洗去杂质,沥干,入O.2%~0.5%柠檬酸及0.2%焦亚硫酸钠混合液中煮沸5~8min,灭酶、护色、杀菌,再用流动清水冲洗、冷却,蔬菜亦应去除鳞毛及粘液。2.烘烤干燥:干燥前期采用45℃~50℃温度,后期温度以60℃左右为宜。烘房内应定期通风、排湿、降低相对湿度,以利于干燥进行。干燥过程中应随时倒换烘盘位置,并注意翻动原料,以获得干燥程度一致的产品。3.回软、分级:出烘房后的野菜转入密闭的室内或容器内进行回软1~3d,使原料含水量一致,质地稍显疲软,按产品色泽、长度分级。4.压块:按产品级别、包装要求,采用人工或机器压块,压块机压力一般为70kg/cm2左右,保持1~3min。如易引起破碎,在压块前喷以适宜热蒸汽。5.防虫处理:干制品易道虫害,压块前可用溴代甲烷熏蒸、杀虫。使用杀虫剂的残留量不得超过国家标准。6.包装、贮藏:用聚乙烯塑料袋装袋密封,装箱,贮藏于温度2℃~10℃,相对湿度65%以下库房中,避光保存。

参考文献:

(1)周继良,吴明作,杨艺,田野.宝天曼自然保护区山野菜资源的调查与开发利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0)

(2)宋吉利,潘兆清.山中蕨菜的功效与贮存[J]吉林蔬菜,2009,(01).

(3)李秀锦,郭红艳,仲飞.食用野菜与蔬菜某些营养成分的分析和比较[J]食品工业科技,2004,(07)

(4)陈英智,陈英群.山野菜的经济价值与开发利用[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2,(09).

(5)蔡虹,刘金铜.太行山区山野菜植物资源与开发利用探讨[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2,(01)

(6)陈正法,肖润林,梁称福.野菜分类方法及分类方案的探讨[J]长江蔬菜,2002,(09)

(7)任宝贵.论山野菜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林副特产,1994,(02).

(8)廖小军,辛力.开发野菜资源,发展山区经济[J]农牧产品开发,1999,(12).

(9)甘永三.浅淡野生蔬菜的开发利用[J]农牧产品开发,1996,(10).

(10)岳含云.野生菜的开发与利用[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2)

野菜种类范文第3篇

据重庆最大的野菜加工企业——城口天宇山野菜开发公司负责人何东平介绍,一斤普通野菜从当地农民手里的收购价仅仅只有0.5元,每斤野菜加工处理、保鲜、冷冻、运输等费用约1元左右。也就是说,每斤野菜成品的总成本不到2元。而在超市里,一袋半斤装的野菜成品平均卖价5元左右。这样算下来,每半斤野菜成品利润在3元左右,一斤野菜成品,卖价10元,利润至少有5~6元。

目前,重庆人每年大约要吃掉两万吨野菜,重庆市场上有大约70%%的野菜来自外地。而国内其他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销量还要大得多。

据介绍,1吨普通野菜成品,如蕨菜,除去运输、市场准入比如超市进场费等费用,国内市场卖价可达6000~7000元,而成本只有3000元左右,净利润约3000元以上。而在国际市场上,如日本等国市场,1吨蕨菜卖价达1800美元,其成本大约1200美元;1吨薇菜,更是高达1.84万美元,而其各项成本总共约1.3万美元。如果开一家年加工1000吨野菜的企业,年利润最少有300万元。

事实上,一个年产1000吨的野菜加工企业,也只能说是一个小型的加工厂。其最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就是一个有几百吨冷藏能力的小型冻库,需要投入50万元左右。当然,这样的冻库除了自建外,还可以租,前期的资金投入可能更低一些。

创业·操作

野菜都要进行脱毒实验

在山野之中,野生植物举目皆是,但是,人类真正能吃的野生植物并不多,因为很多野生植物有毒,特别是一些菌类植物。

据了解,在开发一种新的野菜的时候,野菜加工企业都要对野菜做毒性实验。

据何东平介绍,山间的很多野菜都是自然药方,有的味苦,有的味酸,有的味麻。以目前身价最高的野菜———薇菜为例,它刚从山间采来的时候是不能直接吃的,其殷红的汁犹如胆汁,非常苦。所以,在上市之前,必须对它进行脱毒处理。

一般来说,一种新野菜的开发,都有7天的常温有毒化验,然后再经过7天的保温有毒实验,最后还要进行出厂化验。

何东平称,虽然有的野生植物也可以食用,但由于其药性太重,处理起来技术非常复杂,会增加成本,因此,就放弃了开发。

创业·风险

加工野菜关键是保鲜

既然野菜加工的利润如此可观,且市场容量很大,那么开发、加工野菜的风险在哪里呢?

何东平介绍说,野菜加工最关键的是技术。因为野菜的采摘期最多从每年的3月初持续到6月初,三个月的采集时间要供给一年的需求,野菜的保鲜技术就十分重要。

目前,主要的野菜保鲜技术有冷冻保鲜、生物常温保鲜和脱水保鲜三种。

但与普通食品保鲜不同的是,野菜保鲜既要对野菜长时间保鲜后进行毒性实验,又要在保鲜过程中保留野菜的天然营养成分和野菜本色。比如野葱,既要新鲜,又不能丢失其本味和颜色。

另外,教人们如何食用每一种野菜,对于野菜开发公司来说,也是一门特殊的技术。

目前,野菜开发公司主要采取与农学院进行技术嫁接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

当然,除此之外,经营者还要注意国际国内市场变化,适时调整产品结构。

创业背景

重庆野菜开发率很低

据了解,重庆每年至少要消费野菜两万吨,而全国野菜的消费量也很可观。来自去年重庆市农博会上的统计显示,去年,重庆野菜出口到东南亚及欧美国家市场达1500-2000吨,而且供不应求。

然而,由于规模和加工能力的限制,重庆野菜的开发利用率很低。据城口天宇山野菜开发公司负责人何东平介绍,目前本地野菜仅占重庆市场30%%左右,其余有近70%%的市场份额被云南、贵州、四川等外地野菜占领。在城口,野菜的加工和利用率也仅有20%%。何东平称,每年大约有近3万吨、价值约6000多万元的野菜“烂”在城口的深山老林中。

野菜人工种植要变味

野菜能不能进行大面积的人工种植呢?

何东平表示,他曾做过人工种植野菜的实验,结果没有一株成活。这是因为,野菜的生长对土质、土壤湿度、温度等环境都有特殊要求。目前,只有极少部分野生菌类可以人工种植。

西南农业大学专家称,人工种植野菜并不是绝对不行,但其成本却要比野生的高很多。最关键的问题是,野菜人工种植后,其口味、颜色甚至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比如,野葱种植后就变成了家葱,味道远不及野葱香。野青菜原本有小刺,人工种植后就没刺了,也没有原来的天然酸味,这是阳光、水分太充足引起的。目前,还没有人大面积种植野菜。

重庆野菜资源非常丰富

野菜种类范文第4篇

人们之所以对野菜偏爱有加,一方面是因为野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另一方面是野菜资源丰富、种类繁多,遍及全国各地,且生命力顽强,一般早春便萌芽,在春节后蔬菜供给相对不足的大背景下,格外惹人怜爱。

野菜是野生的吗

近几年,大众越来越给野菜捧场,一到三四月份,野菜就出现在各类菜市场上,而且只要跟“野”字沾边,就身价陡增。但是我们市场上买到的野菜真的是野生的么?

我们经常看到菜市场有大量的荠菜、香椿、灰灰菜在卖,让人不禁联想,这么多的野菜,如果都要去采,得花多少人力呀?实际上,现在菜场贩售的许多品种的野菜,很多都是人工栽培的,也就是家养野菜,有的品种和纯野生的也不尽不同。那么就有另一个疑问,人工栽培的野菜营养价值和野生的一样吗?有研究表示,二者营养价值相差并不是很大,但人工栽培的食物安全性会更高一些。

野菜与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区别

有人说野菜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因为它天然无污染,营养又健康。这种说法被大多数人认同,在多数人的观念中,绿色或有机即等同于安全和营养、健康,是非常形象化、文学化的描述。其实,在食品和农产品安全监管领域,“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这两个称号还具有特定的含义,只能用于那些通过了第三方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认证的产品。

具体来讲,“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的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绿色食品的生产从原料产地的生态环境入手,通过对原料产地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因素的严格监测,判定其是否具备生产绿色食品的条件。我国将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类,A级为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AA级则禁止使用。

“有机食品”是指按照特定方式生产和加工的、符合国际或国家有机食品要求和标准,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不使用化学农药、化肥、化学防腐剂等合成物质,也不用基因工程生物及其产物。

综上所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有这么几个特征:①种/养殖环境符合要求,并通过认证;②种植过程不使用(或严格控制)化肥农药;③终产品通过了相关机构的检验。对比野菜,我们会发现,除了第二条以外,野菜并不符合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的要求。首先,野菜的种植环境是否安全是未知的,如果在远离人群活动的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浓度可能不会太高;但如果是城市近郊,则土壤质量状况就很难说了。其次,野菜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际残留水平也是未知的,如果周边没有施用农药的场所,则野菜中的农药残留水平可以不予担忧;不过,来自环境本身的重金属及其他环境污染物却有可能存在过高的残留。

野菜不能“野”吃

野菜虽然富含多种维生素,但甙类、生物碱和有机酸的含量通常高于普通蔬菜,因此多有苦涩味或酸味过重。为了减轻苦涩味和酸味,可以先经过烫煮,再用清水浸泡。

切记不认识的野菜不要吃!若误食有毒的野菜,会引发食物中毒,甚至危及生命。胃肠道功能弱的人群如小孩和老人,不建议大量食用野菜,因为野菜中纤维素含量较高,过量食用会增加胃肠道负担,同时也会造成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另外,野菜上的寄生虫也不要忽视,一定要洗净、煮熟后再食用。

公园、小区花园等公共绿地不是最佳的野菜采摘地点,这些地方出于维护的需要,可能喷洒有农药。如果在这些地方采摘野菜,最好看看周围是否有已打农药的警示标识。相对的,郊外未开垦土地如山坡上、树林中,是较适合采摘野菜的地点。

然而,从保护植被和生态平衡的角度考虑,还望大家采摘野菜时手下留情,不要将野菜连根拔起,也不要采摘已经开花结实的野菜。让它们继续萌发,把生存的机会留给野菜,把享用美味的机会均分给后来人。

常见野菜的营养价值和功效

荠菜 荠菜在路边或野地里随处可见。南宋大诗人陆游对它情有独钟,曾写到“春来荠香忽忘归”;民间不仅有“阳春三月三,荠菜当灵丹”的谚语,还流传着“春食荠菜赛仙丹”的说法。可见荠菜不仅是佳肴,更是灵药。据测定,每500克荠菜中约含蛋白质25.2克,胡萝卜素12.8毫克,居于蔬菜之冠;其维生素C的含量远远胜过柑橘。另外,每500克荠菜中还含有脂肪2克,钙2.1克,磷0.4克,铁31毫克,以及大量的粗纤维、多种维生素和一些有机酸。荠菜的食用方法多种多样,北方人爱吃的荠菜饺子,南方人爱吃的荠菜馄饨,是荠菜入馔的代表作。荠菜入药的作用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苦菜 苦菜,又称苦苣菜。每100 克鲜菜中含蛋白质1.8克,糖类4.0克,食物纤维5.8克,钙120毫克,磷52毫克及锌、铜、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烟酸等;还含有蜡醇、胆碱、酒石酸、苦味素等化学物质。苦菜中含有维生素C 88毫克,胡萝卜素3.22 毫克,分别是菠菜的2.1 和2.3倍;嫩叶中氨基酸种类齐全,且各种氨基酸之间比例适当。苦菜的食法多样,洗净后拌酱调味可以生吃,也可先用沸水漂烫片刻,去除苦味,用净水浸泡0.5~1小时,再凉拌或炒食。食用苦菜有助于促进人体内抗体的合成,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大脑机能,其中丰富的铁元素有利于预防贫血,多种无机盐和微量元素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多种维生素可促进伤口愈合,防止维生素缺乏。

野菜种类范文第5篇

森林蔬菜生长于山区、森林、田野,无环境污染,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作用。据专家研究资料表明,森林蔬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纤维素、维生素B1、B2、C、微量元素及较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其营养程度远远超过栽培蔬菜。森林蔬菜不仅是名贵佳馔,许多种类还是常用的中草药,可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有的还具有防癌作用。如香椿除可食外,煎剂可抑制肺炎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

我国森林蔬菜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采食历史已有几千年。明代朱棣编撰的《救荒本草》,收录了414种可食植物。1982年我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对全国各地可食野菜进行调查,最后筛选出100个好品种和57个参考采食品种,编绘出《中国野菜图谱》,为森林蔬菜的食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森林蔬菜可按其食用部位分为六大类:

茎菜类 指的是蔬菜嫩茎、幼芽、嫩枝。如毛竹笋、蕨莱、土当归、虎仗、酸模、山芹菜、野豌豆、青苎麻等,共有30多种。蕨菜在日本被称为“山菜之王”。土当归在欧美各国已驯化为人工栽培蔬菜。

叶菜类 指的是嫩叶及其嫩芽。如香椿、黄连木、槐树芽、刺楸、鱼腥草、牛蒡等,近30种。香椿是清香脆嫩的家常小菜,民谚云:“房前一株椿,青菜常不断”。槐树芽在明代不仅一般平民吃,帝王官僚也爱吃。

根菜类 指的是块根,块茎和鲜茎。如魔芋、土半夏、天门冬、卷丹、药百合、大麦冬等近10种。魔芋食品正风靡世界。卷丹、药百合,民间有取鲜茎切末蒸蛋羹的食用习惯。

花菜类 指的是花、花序、花苞。如桂花、兰花、玉兰花、刺槐花、白菜花、金银花等,约20种。玉兰花瓣与肉、蛋、鱼配菜,拖面后用麻油煎,以雅味碰野味,鲜美可口。白适宜烹制以清淡见长的菜肴,还可制酱。木槿(白花)常作药用,也可煎熟吃,滑嫩味佳。

果菜类 指的是果实,种子,果荚。如板栗、苦槠、刺榆、酸豆、木通等,有10多种。板栗被称为“干果之王”,多作蔬菜食用,如栗子炒子鸡、栗子烧肉等。苦槠的果实可制豆腐。

菌菜类 包括真菌和地衣共40多种,真菌如香菇、银耳、黑木耳、竹荪、猴头、松蕈、牛肝菌、冬菇等。地衣如地耳、石耳等。菌菜中不少是名贵的山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野菜种类(精选5篇)的全部内容,更多精彩请继续关注。(本文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16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