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虽寿曹操(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龟虽寿曹操范文第1篇

平日,人们描述老年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经常会引用曹操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句诗出自曹操的《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细细品味这首诗词,深感曹操对于人生,对于养生、长寿有一个冷静客观的看法,并通过《龟虽寿》抒发了出来,表达了曹操养生长寿的积极心态。

诗词的开始说,神龟虽然命长;腾蛇尽管能腾云驾雾,但都是有生必有死,终究要变为土灰。违逆不了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则。曹操不相信长生不老的荒诞之说。把自己比喻为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壮心不已”。他认为,尽管一个人寿命的长短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依靠本身的主观努力,把健康和生命掌握在自己手里,讲究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保养身心健康,就可以延年益寿。诗词中所讲的“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保持旺盛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自强不息。充分显现出曹操老当益壮、积极奋发的进取精神,表达了简明而又深邃的养生论。

自古以来,不少帝王将相甚至一些富豪,都在千方百计寻找长寿的灵丹妙药,寻求长生不老之术。秦始皇在巡游和寻求仙药的途中暴病而亡,只活了50岁。汉武帝为了长生不老,不断派人到海上求仙药,并误信“蛊惑之祸”,冤杀数万人,直到晚年才醒悟。

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率军30余年。这首诗是曹操53岁时写的,当时他已率兵征战20多年,统一了北方,位高权重。但他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养生观,不信天命,身体力行,积极锻炼身体。少年时即任侠习武,练就一身好武艺,因此能率军30余年。《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他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积极养生的主张,还颁布了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这在中国历代帝王将相中,实为屈指可数,也是他唯物主义养生观的最高体现。

龟虽寿曹操范文第2篇

曹操长期过着艰苦的军旅生活,时刻处于政治斗争的旋涡,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可能承受那么沉重的负荷的。所以曹操的养生之道便值得探究一二。

曹操很注意学习养生之术。他的身边有一大批养生家,其中颇有名气的有左慈、华佗、甘始、都俭等人。《后汉书》说,曹操确实是按照这些养生家的方法去做的。左慈是研究房中术的,专擅房室养生;华佗是家喻户晓的运动专家和名医;甘始善于行气,他到哪里,哪里就掀起一股练功热潮,人人“呼吸吐纳”;而都俭的专长是服饵养生,他所到之处,茯苓等价格暴涨。从这些养生专家身上,曹操获益匪浅。

此外,曹操也很善于自我总结。在饮食方面,《广志》说曹操平时喜欢喝粥,他常用辽东的红高粱作御粥。《魏武遗令》说,曹操每当半夜身体稍有不舒服的时候,便等到天亮喝热粥取汗,汗出以后,再服当归汤,据说对于缓解疲乏十分有效。曹操还曾撰写《四时食制》一书,介绍春夏秋冬四季就地取食,以求得营养合理。书中罗列了许多营养丰富的食物名字、产地、特征,仅鱼类就达14种之多。鱼类含有高能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对健脑强心有益,是曹操重要的食物。

曹操到晚年十分渴求生命之树常青,他写过一首诗歌,名为《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曹操范文第3篇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生于东汉桓帝永寿元年(155),卒于献帝延康元年(220),时年66岁。他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乱世霸主”与“文坛雄杰”,或者说他是“英雄”与“文雄”一身而二任。在汉末那一群雄并起的乱世,他先后消灭了吕布、袁术、袁绍、刘表等地方军阀,统一了北方。官至汉丞相,封魏王,后来其子曹丕称帝,他被追谥为魏武帝。因为尊刘尊汉的封建正统观念作祟,宋代以后的小说、戏曲乃至民间的说书人。都将他描绘为一个大奸臣。直到鲁迅作《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才为他翻了案。鲁迅论定“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与此同时,曹操又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与领袖。“建安”是汉末献帝刘协的年号。指公元196年至220年这一历史时期。活跃于这一时期的“三曹”与“七子”,就是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以及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应、刘桢七人。建安文坛以七子为羽翼。以曹氏父子为领袖,而曹操以其政治地位与创作实绩。理所当然地成了领袖中的核心,名垂后世,光耀千古。

建安十二年(207),袁绍之子袁尚、袁谭勾结乌桓(又称乌丸,居住于辽西与河北东北部的少数民族)蹋顿部落南侵掳掠。曹操这年率师北征,大胜,于当年秋冬之际班师。路经碣石山而登临远眺,写下了千古绝唱《观沧海》。《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组诗中的一首,《步出夏门行》是汉乐府旧题。“夏门”为洛阳西北城门。汉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曹操以旧题写新辞,班师途中共作四诗,后人为它们加上小题目,即《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首诗后面均有。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之语。系配乐歌唱时乐师所加。并无实际意义。

这首诗,前三句是实写。描绘登上碣石山所见的景象。是诗的高潮来临之前的浪头。接下来的三句是虚写。是气魄雄张前无古人的想象,是诗的高潮所掀起的九级浪。“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碣石”即“碣石山”,在河北昌黎县北。为燕山余脉,主峰仙台顶海拔695米,有巨石矗立山顶,故称“碣石”,秦皇汉武均于此登眺。

龟虽寿曹操范文第4篇

“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酾酒临江,横槊赋诗”,高唱“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更是表现出他广阔的胸襟和浪漫的情怀。

历史之曙光

《三国演义》中将曹操塑造成一个篡逆者,实则不然。若无曹操,奄奄一息的大汉王朝能否重获生机;若无曹操,名存实亡的汉献帝能否重振朝纲;若无曹操,命如草芥的大汉子民又能否重获安乐。

至于曹操诛杀董承。伏寿等皇亲国戚,毕竟是他们出手在前曹操反击在后,况且,东汉的败落就是败落在外戚宦官的手里,目睹着天下如何大乱的曹操对此一清二楚。

我,敬他。

治世之能臣

汉末三国的军事家首推曹操,曹操深通兵法,他曾熟读孙武。吴起等前代军事家的着作,在习诸位兵法的基础上,写成《兵书接要》一书。

曹操能在年轻气盛之时,时常评读议论《春秋》,可见他气度。谈吐不凡。

我,叹他。

文学之典范

曹操对文学有着深湛的修养。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散文也很有特点。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集。内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有《观沧海》,《龟虽寿》等,朴实无华,不加藻饰。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

我,赞他。

曹操,他的产生既是个人际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拂去岁月的尘埃,睁亮被封建迷信的双眼,又有谁能保持着那一份“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龟虽寿曹操范文第5篇

关键词:曹操作品;陶渊明作品;《诗经》;影响

《诗经》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被后世文人模仿,借鉴。魏晋的不少文人在自己的作品中,或为叙事,或为抒情,或为明理,常直接引用《诗经》成句,或化用《诗经》的诗句。下面着力谈一下《诗经》对魏晋时期诗人曹操和陶渊明的影响。

一、《诗经》对曹操的文学作品的影响

曹操四言诗今存八首,从题材内容看,主要有述志、纪事、咏史三类。读其诗歌,可以发现从形式上、现实主义艺术手法上到比兴手法的应用上多受《诗经》影响。

1 形式上的借鉴。《诗经》在形式上多数是四言句,可算是四言诗之滥觞。曹操四言诗从形式上看仍保留着《诗经》中二句一行、四句一节的章法。曹操四言诗还借用了《诗经》中的成句,化句为用。如《短歌行》其二,引用了《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和《诗经・小雅・鹿鸣》“哟哟鹿鸣,食野之萍”,表达了曹操招纳贤士的迫切心情。

2 借鉴《诗经》中的艺术表现手法。曹操的四言诗之所以能在汉末诗坛上令人耳目一新,是因为其内容上的深刻新警,是《诗经》直面现实的创作精神的体现。如《观沧海》:东临碣石,以现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的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其有中《观沧海》、《龟虽寿》。写出曹操北征乌桓时的体验及复杂心态,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曹操咏史诗紧密联系自己的现实体验,从现实出发,以咏古人方式写己心,这就是曹操咏史的基本特点。

3 曹操的四言诗还借鉴了比兴的手法。比兴的运用,《诗经》可称之为典范,曹操四言诗亦多用比兴。《短歌行》中大量使用比兴手法: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哟哟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全诗从感慨人生不永恒这一主题入手,强调时不我待,末两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点明主旨在求贤。诗中比兴既多且生动,使全诗韵味深长。从“譬如朝露”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精妙,含义深广,形象性强,使全诗洋溢着动人的基调。

二、《诗经》对陶渊明诗文的影响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在《与子俨等疏》中云:“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这都表明陶渊明是非常喜欢读书的。他在《饮酒》(十六)中又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可见,“诗三百”是在陶渊明的开卷之列的。那么好读书、善作诗的陶渊明从我国这部古老的诗歌总集中汲取养分就不难理解了。下面试就《诗经》对陶渊明创作的影响作一简要的归纳。

1 《诗经》在陶渊明作品中的呈现

陶作中,直接引用《诗经》原句处不多,仅见一处,《与子俨等疏》的篇末:“《诗》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还有把《诗经》句子“改造”过运用到作品中的几处,比如《拟古九首》(之三):“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诗经?邶风?柏舟》为“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又如,《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所以战战兢兢若履深薄云尔。”(《诗经?小雅?小》为“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陶渊明作品中化用《诗经*诗句,借用其意(包括词意和篇意)者较为多见。陶作《归去来兮辞》:“复驾言兮焉求?”驾言,代指出游。《诗经?邶风?泉水》:“驾言出游。”

2 在题材方面,《诗经》对陶渊明创作的影响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龟虽寿曹操(精选5篇)的全部内容,更多龟虽寿曹操 精选相关文章请持续关注360范文网!(本文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16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