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服英文(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舒服英文范文第1篇

两张照片中的女主人公都是穆丽娟,第二张照片更明白地注释为:周黎庵与太太穆丽娟摄于四十年代。此照片中的周与穆,各抱一个稚气的小孩,并排坐在挺洋气的休闲椅上,背后有树有花,显出一派和谐气息。我想,这时的穆丽娟心里,一定是幸福的吧,哥哥穆时英被暗杀、母亲服毒身亡的家庭变故以及和诗人戴望舒离婚所产生的阴影或许已消失了大部分吧?

事实上,穆丽娟的名字更经常地与戴望舒和穆时英二人相关。《万象》第七卷第八期(2005年8月)上刊有郑绩整理的穆丽娟的口述,名为《我的哥哥穆时英》。奇怪的是,在这篇文章中,穆丽娟只有两次提到戴望舒,一次是提到穆时英经常来往的朋友时,顺带似地说了句,“我和戴望舒认识也是因为穆时英的关系”,一次是提到穆时英去香港又回到上海并遭暗杀的经历时,她说,“日本人来了以后,文化人都去香港,叶灵凤、戴望舒和我是一船先去的,穆时英后去。我们兄妹间彼此尊重,之后他怎么又回到上海,我就不知道原因了。”在这些只言片语里,我总感觉当时的穆丽娟老人对于自己与戴望舒的恩怨有些回避,有点不堪回首的味道。或许是我多虑了,穆丽娟老人如此表达只是由于话题选择的关系?

但我以为,穆丽娟文中提到戴望舒的两处实际上并非可以谈论得如此轻描淡写,因为无论是对于她本人,还是对于戴望舒和她的哥哥穆时英,这样的表述都显得太过轻飘,与事实本身意义的凝重不符。

穆丽娟出现在戴望舒坎坷爱情旅程的第二站。在第一站“旅行”时,戴望舒碰到的是施绛年――施蛰存那开朗、活泼、富有个性的大妹妹。由于性格上的差异以及戴望舒“有装饰趣味”的脸(戴望舒童年时出了天花,在脸上留下了瘢痕),他们的爱情之路曲曲折折。1931年春夏之交,戴望舒终于得以和心仪的施绛年举行了订婚仪式。但紧接着,施绛年要求戴望舒出国留学取得学位,说只有等他有了稳定的收入方可完婚。为了好不容易追到的爱情和将来可能拥有的美好日子,诗人只好忍着心痛,选择了去法国留学。出行的时间一拖再拖,直到1932年10月8日,戴望舒终于坐上了“达特安”号邮船离开了上海,开始了长达一个月的海上之旅。在这期间,诗人写作了《航海日记》,记录了他旅程中的所思所想。从《航海日记》的第一则到最后一则,“绛年”二字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诗人此间的心里全是绛年,眼前晃动的首先是绛年的影子。即使是后来的通信中,他的情思也更多地萦绕在绛年身边,以致于施蛰存在信中颇有微词:

你说你写信的时候是很急的,所以只好写电报式的信,但是你写给绛年的信却如此之琐碎,虽则足下情之所钟,但我颇以为对于她大可不必如此小心意儿……

正是由于爱得深切,所以才有能否长久拥有这份爱的忧虑(毕竟,在戴施之恋中,戴一直显得有些底气不足)。这种忧虑和诗人对迢迢前路的迷茫化合在一起,驱使他写下了《乐同鸟》这首诗,不断地追问“华羽的乐同鸟,/这是幸福的云游呢,/还是永恒的苦役?”我认为,“乐园鸟”是诗人的自况,诗人对乐同鸟苦苦飞翔却能否到达目的地的担忧和问询,正好与他自己去国前后对这份爱情可能有的结果的掂量相应。诗歌犹疑、感伤和迷茫的情感基调正好与诗人恋爱中的不自信有着潜在的呼应。

一诗成谶。诗人的担忧不是多余的,在法国时他就风闻施绛年移情别恋的消息,1935年5月,戴望舒同到上海,证实了施绛年情变的消息,忧伤万分的他当众打了施绛年一记耳光,然后登报解除婚约,结束了这段长达8年的情缘。

“天青色”(戴望舒《我的恋人》)的恋人已经不在,戴望舒的心灵千疮百孔。此时,他的朋友穆时英主动将其三妹穆丽娟介绍给了戴望舒。生于1917年的穆丽娟,是穆家惟一的女孩,温柔又秀丽,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在日渐频繁的接触中,他们很快沉浸入恋爱的河流,在那些快乐浪漫的日子里,戴望舒经常给穆丽娟送花。1935年冬,戴望舒托杜衡向穆丽娟母亲提亲,得到允诺,随后二人如愿订婚。订婚时虽然没有举行仪式,诗人还是通过杜衡把钱给丽娟母亲,要丽娟自己买一个钻石戒指,以志纪念。1936年6月,戴望舒邀请好友徐迟做男傧相,与穆丽娟在上海举行了盛大的婚礼,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对于这场婚礼,见证人徐迟在其自传体长篇小说《江南小镇》中有精细的描写:

婚礼在北四川路的新亚大酒店举行。我是平生第一次穿上了燕尾服。看来这也是我一生唯一的一次当男傧相,并穿上这种西式礼服。新娘穿了白色的婚服,长纱一直拖到地上,女傧相是穆时英的小姨妹。现在我还保存着一张结婚照片。新郎官一表堂堂,从照片上看不出来他脸上有好些麻子。新娘子非常之漂亮。我却幼稚而且瘦小,显得两只眼睛特别的大,有点滑稽可笑。女傧相可就成熟得多,一股风流蕴藉的样子,听说她是穆时英夫人(仇配配,引者注)的妹妹,和她姐姐一样的,那时还是哪一个舞厅里的一个。还有两个金童玉女,是叶灵凤的侄儿侄女。婚礼进行得很隆重和热闹。

成功找到了爱情的戴望舒内心蓄满喜悦,在这段时期写作的诗歌如《小曲》、《眼》、《夜蛾》中,幸福、充实、完满和自信的调子多有显露。在《眼》中,诗人甚至宣称“而我是你!/因而我是我。”随后,踌躇满志的诗人与徐迟等人合作,创办了刊物《新诗》,望舒除了编辑、创作和翻译外,下午经常偕同丽娟到新亚茶室饮茶会友,高谈阔论,晚上有时外出跳舞或看电影,有时在家举办一个小型舞会。他们优哉游哉地度过了一段富有情趣的时光。在当时他们的朋友看来,二人的关系良好,琴瑟和谐。1937年11月,朵朵(戴咏素)出世了,这个家庭更显得其乐融融。

1938年5月,战事吃紧,戴望舒和其他文化人一样,举家避难香港。不久后,穆丽娟的母亲也随穆时英到了香港。1939年,穆时英应他的朋友刘呐鸥(此时的刘呐鸥已是汪伪政权的一个要员)的邀请,携妻子仇佩佩回到上海,先后担任汪伪政府控制的《民族日报》社社长、《国民新闻》总编、国民新闻社社长和伪《文汇报》的筹备社长等职务。1940年,政府的特工人员与汪伪特务机关之间的“特工战”愈演愈烈,6月28日傍晚,穆时英在路上遭枪击身亡,成了“特工战”的牺牲品。关于穆时英被刺杀的原因,历来存在争论,有说他属中统因而被军统特务暗

杀的,有说他本是军统在中统方面的卧底而被军统特务误杀的。在穆丽娟的口述文章中,她说“我也看过文章说穆时英是特工,被误杀,但是我以前一直不太关心政治,对于和政治有关的事情是全然不知。因此这些事情是一点都不知道。”她似乎倾向于认为穆时英的死是由于军统特务所犯的错误,但她有意回避具体谈论这件事的因由和她的明确态度,其准确动机无从如晓。

但不管怎么说,在穆丽娟的生命旅程中,穆时英的死亡是一次重大事件。这不仅仅是因为穆时英是她家五兄妹中的老大。长得很漂亮,人又聪明,学啥都能很快上路,更重要的是,他的死亡导致了穆丽娟母亲的死亡。穆丽娟的母亲是位旧式妇女, “既无胆识又无胆量”,在丈夫逝世后一直听从长子的,长子被暗杀,她受不了这种刺激,最终选择了服毒自杀,死时只有48岁。哥哥和母亲先后非正常死亡,使穆丽娟的精神受到强烈刺激。然而,由于穆时英的政治身份,与她政见不同的戴望舒尽管知道了其母亲死亡的消息,却有意瞒着穆丽娟,不让她同去奔丧。一天,丽娟穿着大红的衣服,叶灵风的妻子赵克臻看见不由地笑了起来,令丽娟诧异,但赵也不告诉原由。穆丽娟最终还是知道了消息,急匆匆带着女儿朵朵赶回上海,其母的丧事已然结束。穆丽娟未与母亲见上最后一面,伤心至极。痛苦的穆丽娟思前想后,终于明白:望舒不能给予她滋润灵魂的爱,在他眼里,她只是一个没长大的小孩子(小他12岁),所以用不着以平等心态去交流,他们的感情来得太容易,所以用不着他如当年追施绛年般苦心孤诣地去经营,她只是家庭生活的旁观者,家庭只是一片沙漠。对于在和睦、富裕的家庭中长大的穆丽娟来说,她深深感到其间的反差以及自己对这种境况的无能为力。另有一种说法是,当时有一位年轻大学生的追求穆丽娟,让她对自己缺少罗曼蒂克的婚姻丧失了信心,所以穆丽娟最终选择了在信中向戴望舒提出离婚。

戴望舒接信后,感到了事态的严重性。焦急的诗人很快便给穆丽娟发出了“绝命书”:

从我们有理由必须结婚的那一天起,我就预见这个婚姻会给我们带来没完的烦恼。但是我一直在想,或许你将来会爱我的。现在幻想毁灭了,我选择了死,离婚的要求我拒绝,因为朵朵(大女儿戴咏素)已经5岁了,我们不能让孩子苦恼,因此我用死来解决我们间的问题,它和离婚一样,使你得到解放。

1940年3月,诗人曾经赶回上海劝穆丽娟回心转意,在两三天时间里,同丽娟作了好几次长谈,可直到离沪前一天晚上他来到丽娟处告别,对方仍无接纳之意。但他多少还存有幻想,认为丽娟总不至于走到决裂那一步,所以乘着茫茫的夜色,他离沪返港。

回到香港后,望舒为挽救婚姻继续努力,没有成功,丽娟仍然坚持离婚,望舒绝望了,甚至服毒自杀,幸而获救。这样,他们的婚姻终于走到破裂的边缘。双方通过信函联系,并经律师马叔庸办理离异(分居)协议,半年为期,以观后效。分居期间穆丽娟和朵朵(戴咏素)的生活费由戴望舒负担。分居期间,望舒还继续努力修补几成破残的婚姻,书信不断,并于1941年六、七、八、九四个月间,写了详细的日记。只可惜,1941年6~7月的日记被戴望舒邮寄给了穆丽娟,不知所终,现在的《戴望舒全集・散文卷》只收入了《林泉居日记》(林泉居即诗人与穆丽娟在港时所居住的处所,原名为w00DBROOK,是位于薄扶林道的一幢别墅,背山临海,树木环绕,屋旁小溪潺潺,环境十分幽雅。林泉居日记所记的时间里,穆丽娟和朵朵已回上海,与戴望舒同住的是友人沈仲章、徐迟及其夫人陈松),日记记录了诗人7月29日至9月11日问的所思所想。从这些日记里,我们可以较为详细地探知诗人和穆丽娟之间这段时间的情感脉络。

《林泉居日记》共45则,其中,只有8则没有出现丽娟的名字,诗人对穆丽娟的思念之情历历在目。这种思念或者是直接表达,如8月6日、8月10日、8月13日的日记,或者通过提到自己做梦或描摹梦境来表现,如8月1日和9月2日的日记,或者通过诗人对丽娟回来的热切呼唤来传达,如7月30日、8月14日的日记。由这些日记可知,诗人那段时间频繁地给丽娟写信(日记中提到的就共计13封)。这些信我们仍然无缘得见,然而,我们可以通过诗人的日记,间接地了解到他们情感碰撞的点滴。

在日记里,我们几乎处处可以见出戴望舒对穆丽娟的在意,这种种在意的背后其实是爱,深沉的爱。诗人在8月16日日记中如是说:

……丽娟到底是一个有一颗那么好的心的人。在她的信上,她是那么体贴我,她处处都为我着想,谁说她不是爱着我呢?一切都是我自己不好,都是我以前没有充分地爱她一或不如说没有把我对于她的爱充分地表示出来。……我倾向于:戴望舒是爱穆丽娟的,只是由于性格原因,表达方式欠妥,以致他们间有了不必要的误会,而在分居之后,戴望舒意识到了,开始有意识地纠正自己,期待着以自己的赤诚换来丽娟的重返林泉居。

戴望舒对穆丽娟的在意体现于方方面面:

为丽娟买衣料等物装在箱子里,托人带回上海,在得到对方“我很喜欢”的回复后高兴之至,收到丽娟让他买两件呢衣料的信后,“当时我就到各衣料店陈列窗去看,可是因为香港天气还热,秋天的衣料还没有陈列出来,只得空手回来”。(9月8日日记)

为了寄给丽娟的生活费费尽周折,自己跑了无数次,却怕她等得着急,还自责说,“为什么要让她着急呢?”(8月日记)

丽娟劝他改改脾气,所以当陈松请他教法文时,他尽管心里不愿意,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8月25日日记)丽娟劝他吃好点,他“便吩咐阿四杀了一只鸡,一个人大吃一顿。”(9月8日日记)

丽娟的生日,他送她生日蛋糕,在想象中看到丽娟和朵朵吹蜡烛吃蛋糕,就满足了,快乐了。在她过阴历生日时,尽管自己特别忙,还拍电报去祝贺。(7月29日、8月9日日记)

有好吃的,好玩的时,总要想起丽娟,说“所可惜者,丽娟不在耳。”(8月30日日记)

为排解丽娟的寂寞,多次写信拜托周黎庵(劭)、戴瑛、陈慧华去拜访她(8月16日日记),并委托周黎庵教她国文和英文,后来又听从她的意见,不学国文(8月17日、19日日记)。

在面对施蛰存的关心(让他早日将丽娟唤回,或者放弃)时,表示自己不愿意多说,而对丽娟会回去的结果信心十足(9月6日日记)。

事实上,这并非完全不可能。抗战结束后,戴望舒在被人疑为汉奸时,写有身文协港粤各位会员先生的一封信――《我的辩白》,其中有下列文字:

……我是一个过分重感情的人,我有一个所爱的妻子和女儿留在上海,而处于无人照料的地位。在太平洋战争未起来之

前几个月,我的妻子因为受了刺激(穆时英被打死,她母亲服毒自尽),闹着要和我离婚,我曾为此到上海去过一次,而我没有受汪派威逼溜回香港来这件事,似乎使她感动了,而在战争爆发出来的时候,她的态度已显然地转好了。香港沦陷后,我唯一的思想便是等船到上海去,然后带她转入内地;然而在这个计划没有实现之前,我就落在敌人宪兵队的魔手中了。而更使我惨痛的,就是她后来终于离开了我,而嫁给了附逆的周黎庵了,这就是我隐秘的伤痕……

由此可知,在戴望舒看来,他与穆丽娟的婚姻并非没有挽救的可能,只是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让他身陷囫圄,没法继续对这场危机四伏的婚姻进行最后的拯救,最终,穆丽娟嫁给了先她一年出生的周劭。于是,穆丽娟在有了与戴望舒曾经幸福的故事之外,有了与周劭的传奇。

接下来我们看看穆丽娟在分居期间对戴望舒的态度。根据《林泉居日记》的记录,这段时间里穆丽娟写了10封信给戴望舒。在信里,她担心诗人的健康,劝他吃好些;为了节约生活费,她情愿将就住在亭子间里;当她得知诗人藏有毒药后,拜托密友陈松去搜寻,怕他自杀。为了节约钱,她甚至同意诗人的建议,每个月去香港取生活费……种种迹象表明,她说的“也许今年(1941年,引者注)年底或明年年初能到香港来一次”的话并非虚妄,如果他们在香港重逢,也许他们后来的故事应该重写。

但是现在的后续故事是,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同时进攻香港,香港与内地的航道几乎断绝。这年年底,诗人本有机会和其他爱国人士在东江游击队保护下安全撤离香港,转回内地,但诗人选择了留在香港。正是这一滞留使得他与穆丽娟无法相见,他自己还一度背上附逆文人的政治包袱。如今,戴望舒不是文化汉奸成了早已证明了的事实,然而,是什么原因使他滞留在港?是他舍不得那些藏书吗?是接受了潘汉年的指示,在香港做地下工作吗?李辉认为,舍不得书只是一种外在表现,他对局势突变后能否在上海找到妻子女儿没有把握,所以宁愿自己留守,等候重逢,这才是其内在的原因。

日军占领香港后,1942年3月,作为抗日爱国人士的戴望舒被捕入狱,后经叶灵凤设法保释出狱。出狱后,戴望舒明白和穆丽娟的分居期限已过,他们之间又加上了个周黎庵(劭),重续前缘的梦已很难实现,所以,无望的诗人只得另寻感情归宿。1943年,诗人将离婚契约寄给了穆丽娟,并于这年5月30日与杨静(丽萍)在香港毕打街香港大酒店举行了婚礼。

故事远没有结束。婚后的戴望舒一方面非常珍惜这第二次婚姻,他宁愿受着爱人光彩的薰沐,平静、幸福地过一生,为此,他宁愿舍弃苦涩的诗歌,让诗帖成为空白。

另一方面,杨静毕竟比戴望舒小21岁,而且个性比较强,无论是性格还是年龄上,两人的差异都是明显的,所以,二人婚后不久就出现了感情裂痕,以致经常因生活琐事而吵架拌嘴。因为女儿朵朵的关系,穆丽娟偶尔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经过几次接触,穆丽娟感觉他们的婚姻不会长久。而这时的戴望舒时常怀念起拥有穆丽娟和朵朵的幸福生活,在路过林泉居时,他几乎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先后写下了令人动心的诗文《过旧居》(初稿)、《过旧居》、《示长女》和《失去的园子》。在《过旧居》(初稿)里,诗人这样回抚着旧情――

静掩的窗子隔住尘封的幸福,/寂寞的温暖饱和着辽远的炊烟――/陌生的声音还是解冻的呼唤?……/挹泪的过客在往昔生活了一瞬间。 诗人的这种思念,在《示长女》这首诗中有更直接的体现:

……我们曾有一个安乐的家,/环绕着淙淙的泉水声,/冬天曝着太阳,夏天笼着清荫,/白天有朋友,晚上有恬静,/岁月在窗外流,不来打扰,/屋里终年长驻的欢欣,/如果人家窥见我们在灯下谈笑,/就会觉得单为了这也值得过一生,//……我们曾有一个临海的园子,/它给我们滋养的番茄和金笋,/你爸爸读倦了书去垦地,/你呢,你在草地上追彩蝶,/然后在温柔的怀里寻温柔的梦境,//人人说我们最快活,/也许因为我们生活得蠢,/也许因为你妈妈温柔又美丽,/也许因为你爸爸诗句最清新,//……可是,记得那些幸福的日子,/女儿,记在你幼小的心灵,/你爸爸仍旧会来,像往日,/守护你的梦,守护你的醒。

往昔已成追忆,曾经的幸福或许能在瞬间温暖诗人疲惫的灵魂,然而,更多的时间里,它们只会更残忍地噬咬诗人的心,他能“吞咽”的只是无尽的“沉哀”(戴望舒《致萤火》)。

舒服英文范文第2篇

提起周仰杰,时尚圈人士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以设计高贵的鞋子闻名,也是唯一一位在国际拥有自己英文姓名“Jimmy Choo”作为著名鞋子品牌的华裔人士。周仰杰的设计一向走高贵格调,他的鞋能够内外兼备,有型之余,穿上脚亦非常舒适,被拥簇者们称之为“魔鞋”。从戴安娜王妃到好莱坞的大明星,再到爱美的时尚女孩,Jimmy Choo高跟鞋凭借迷人的外观和体贴人心的舒适设计成为女性心中的梦想仙履,人人都想收入衣橱一双。超模辣妈米兰达·可儿、剑桥公爵夫人凯特·米德尔顿到新变形金刚女郎罗西·汉丁顿-惠特莉等众多不同气质欧美女明星都将周仰杰美鞋穿入重要场合。

年少贫苦志向高

周仰杰出生于马来西亚槟城,祖籍广东梅县。父亲是一名鞋匠,会做各式各样的皮鞋,手工也不错。但在那个年代,鞋子只有使用价值没有时尚意义,加上卖得很便宜,周家的生活一直很困苦。由于从小耳濡目染,周仰杰七八岁的时候就已经熟悉做鞋的步骤了,到了11岁就能给他妈妈做出一双拖鞋,尽管手工一般,但却是这位制鞋大师的第一次。之后因为家境的关系,小学没毕业周仰杰就被迫辍学了,正式跟着父亲做鞋赚钱糊口。不过,在当时的槟城,鞋匠是很被人看不起的工作,既没有生活保障又没有技术含量。

不想这么过下去的周仰杰,决定到外面的世界闯闯,最终选择的是设在伦敦的英国艺术大学康德威那斯学院。据他事后回忆,之所以选择英国是因为马来西亚曾是英属殖民地,英语相对地更容易接受,而且伦敦在上世纪的80年代,仍是重要的时尚之都,至于康德威那斯学院教授做鞋的老师都是世界知名人士,去那里学习制鞋是再合适不过。当时他凭着自己的设计作品成功通过面试,并在父亲和朋友的资助下,开始了在英国的留学生活。

当上留学生的周仰杰,除了要刻苦学习,300英镑一年的学费也让他头很大,毕竟这对一个来自马来西亚贫困家庭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负担。于是从第二学年开始,他便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有一次到一家香港人开的餐馆洗碟子和做杂工,虽然是客家人,但因为生在马来西亚,周仰杰的广东话口音和香港人很不一样,沟通变得很困难,老板急起来总是用一连串脏话骂人,但为了生活他还是忍了下来。不过打工并没有影响到周仰杰的学业,相反他还以优秀学生的身份顺利毕业,并进入一间鞋厂开始正式工作。

周仰杰回想起当年在开始设计鞋子时,因为初入道,定单不多,生活非常的困苦,时常要以快熟面为生。后来有一次他参加鞋子设计比赛,他的鞋子设计吸引了已故戴安娜王妃,自己主动走入周仰杰的店铺,请周仰杰为她设计鞋子。此后,周仰杰成为戴安娜王妃专门御用的鞋子设计师。当时是国际时尚潮流先驱的戴安娜王妃穿着周仰杰的鞋子周游世界各国,也使周仰杰英文姓名Jimmy Choo成为著名的鞋子品牌。

成名后谈起这段求学经历,周仰杰感触很深,认为正是那段经历才让他从一个只懂做鞋的工匠变成真正懂得设计的设计师。现在,周仰杰创立的Jimmy Choo Ltd.品牌在伦敦市区中心有一个样品陈列室和一个生产车间。

贵人相助 声名大噪

一直做女鞋的周仰杰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位“贵人”恰好也是女性。这两位女性在1988年这一年中齐齐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时候,周仰杰从伦敦康得威那斯学院(现伦敦时装学院)鞋履设计专业毕业已经5年。期间,他创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品牌Lucky Shoes。因为没有名气,开价五十英镑一双的鞋也卖不动。为了生存,像其他未成名的小设计师一样,他去周末市集摆地摊卖起了便宜拖鞋、平底鞋,“5英镑一双,每天做50双,吃饭交租就够用了。”因为他的拖鞋款式新颖卖得很好,一天,两个大学同学找到他,让他帮忙设计伦敦时装周走秀鞋的订单,每双给8英镑的费用。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时装杂志越来越关注鞋子作为配饰的重要性。那年,Vogue杂志英国版正在筹备一期英国设计师特辑,编辑助理凯特·菲林在伦敦时装周展位上看到了Mr.Jiimy Choo的设计,当即打电话联系周仰杰,说要做报道。那一期的英国设计师特辑,长达8页的专题里面,每一双出现在杂志页面上的鞋子都是出自周仰杰之手。至此,他声名大噪。

第二个贵人,自然是已故王妃戴安娜。他与她合作了七年,做了不计其数的鞋。直到她过世,还有一双未完成作品至今仍保存在他的工作室。“那是一双平底鞋,因为她嫌自己脚不好看,从不穿拖鞋,在家就穿平底鞋。”

1988年,经戴安娜王妃服装设计师的引荐,25岁的周仰杰第一次见到她。那时候,他的工作室还在伦敦东部的一个废弃医院大楼里,已经默默开了两年。“第一次见她时很紧张,不知道她对我什么印象,不敢说什么,问一句答一句。回来后打电话告诉父亲,他说我是不是在做梦。”这次见面后,戴安娜便预订了六双鞋。此后,戴妃通常会在周仰杰那儿订下同款不同色的很多双鞋,来搭配不同颜色的日常便服。“出国访问前她都会问我的意见,那件衣服配什么鞋子好?”“Jimmy Choo的风格始终是优雅,妩媚和偶尔诱人的。在离婚之后,人们可以经常看到威尔士王妃穿着Jimmy Choo那精致的高跟鞋,这种风格是她之前和比她矮的丈夫一起出行时所不能出现的。”当时一家媒体如是评价穿着Jimmy Choo的戴安娜。

翻看当年戴安娜的照片,她穿的鞋大多款型非常简单,属于最基本的那种高跟鞋,“设计起来是不是相对容易?”“她喜欢大方优雅的风格,不喜欢鞋子上有太多花哨的地方,比如带花纹、条带、钻石那些元素的。这种鞋子看似设计简单,但穿起来舒不舒服,就是功夫了。”

主流的永远是舒适

周仰杰在伦敦有一间25年历史的手工高级定制鞋工作室Jimmy Choo Couture。就是在这间工作室,周仰杰将Jimmy Choo对“舒适”——这一从来都是“高跟”鞋宿敌的特质演绎得炉火纯青,凭此打败了众多奢侈品牌。他认为,“时装界潮流瞬息万变,大头、超高跟等等都并非主流,主流的永远是舒适。”

如今,想要获得一双由Mr.Jiimy Choo本尊亲自设计的鞋子,除了能拿得出高达六位数的费用,你还需要打个飞的去他工作室现场接受度身定制。当然,去到现场,享受的待遇也不是一般奢侈品牌鞋店能比的。“我们所有程序的师傅都会出来迎接,打样、车工、做鞋底的……基本上每一次都有四五个人。我只要人在伦敦肯定也到场。”现在工作室很少接受日常鞋的定制。基本上都是做晚装、宴会鞋,最多的是做婚鞋定制。因此,第一次来定鞋的话,客人要告知婚纱或晚装是哪个设计师,用的什么布料、珠宝,师傅拿到一致的样布后开始试做,一到两个星期后便可以第一次试鞋,试鞋满意后才进入正式制作。一切顺利的话,再等四到五周的时间,便可以拿到成品,并附上品牌证书及鞋子制作过程的照片。

绝大多数慕名前往的客人,其实对周仰杰的制鞋水准和风格都了然于胸,都会知道他的坚持,那就是只制作4英寸高的高跟鞋。对于自己钟爱4英寸高跟鞋的原因,他如此解释:“4英寸是个健康问题,高了或矮了的高跟鞋都会让人不舒服,对人体的平衡也不好。父亲是做鞋的,中国人喜欢在生意上研究,研究怎样可以获得更多的生意,所以知道怎样的鞋才是大家最喜欢,感觉最舒服,4英寸这个高度也是这样得来的。”

根据意大利媒体对著名的社交明星、名媛专门做的一份调查,作为Jimmy Choo品牌的支持者,像朱丽安·摩尔、凯瑟琳·泽塔·琼斯、茱莉娅·罗伯兹等女星对Jimmy Choo产品的印象,几乎都提及到“设计高贵典雅”、“穿着舒适”这样的关键词。能达到以上要求,则与周仰杰另一项坚持有关,那就是手工制作。据说在他自己常备的10多双鞋中,就有自己手工制作的。“时装界潮流瞬息万变,大头、超高跟等等都并非主流,主流的永远是舒适。”怎样能作到舒适?“在父亲的传统经验指导下手工制作,鞋穿上后会适应脚的形状,越穿越舒适。”

故土情怀

与香奈尔或路易威登等顶级名牌相比,Jimmy Choo仍然非常年轻,无论从销售额大小、产品线丰富程度还是分销渠道上都无法与它们相提并论。但随着品牌认知度的逐渐提高,它已经出现在时装杂志增刊的封面上,出席奥斯卡颁奖晚会的女影星们也常常踏着Jimmy Choo女鞋走上红地毯。从某种程度上说,Jimmy Choo的知名度就象它的招牌系带女鞋和靴子上的跟一样高。

周仰杰曾在2003年6月获得英国女王颁赠大英帝国四等爵士勋位,以表彰他使伦敦成为时尚女鞋设计重镇的贡献。2004年周仰杰在故乡槟城荣获拿督勋位,以表扬他在国际制鞋业闯出名堂,提升了大马的知名度。2009年周仰杰荣获马来西亚旅游大使之荣誉。周仰杰履行其大马旅游大使任务时,主要都到一些大专演讲,和年轻人分享自己在大马时出身鞋匠家庭,长大后到英国求学及创业设计鞋子时的真实故事和经验,在教育性质中以“JIMMY CHOO”这个最直接的“全球品牌”,让外国人知道“JIMMY CHOO”就是大马人,让人们因为他而认识马来西亚,进而向他们推介马来西亚旅游的特色。

现在的周仰杰,除了设计鞋子,将很多的精力放在了培养年轻设计师上。他四处讲学,将自己的奋斗经验与大家分享,同时,他也在筹划开一家专门的学院,培训新的设计师。“这些现在都在筹备中,我想,有心一定会成功的,没有心的话肯定做不成。”近些年来,周仰杰到中国的机会很多,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都曾留下他的足迹。他说,以后会到中国的更多城市去走走看看。

作为一名华裔,周仰杰对自己的华人身份很有感触,在中国参加活动或者接受采访,他都坚持说中文。“我觉得我们要知道根出在什么地方。我的父亲是在广东长大,他接受的都是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熏陶,当然,我是出生在马来西亚,也在那里长大,不过我思想上还是中国人的思想,我从小上的也是华校,念中文,坚持学中国文化。我希望我有多点的时间回中国,有一天我肯定要回到我的老家梅县去。”

舒服英文范文第3篇

今年6月8日晚11点,温州龙湾国际机场灯火通明。来来往往的人流中,金舒春的脚步格外匆忙,看到母亲熟悉的身影,刚摘获“美国健美小姐大赛”总冠军的她,一下子扑进母亲的怀里。

美国打工,幺妹子变成“女汉子”

39岁的金舒春是家里的老幺,很小就辍学务工,经同乡介绍到美国一家中餐厅打工,学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异国他乡,舒春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朋友建议她下班后去健身。舒春虽然个头比西方人小,但身材匀称。教练告诉她:“你的身体很适合健美。”之前对健美毫无认识的她,在教练的极力推荐下开始接触健美。几节课下来,舒春体会到了流汗之后的快意,她一下子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当即报了培训班。几年下来,她每天坚持练习,身体变得匀称有力。

2005年春节,金舒春回家过年,看见她满身肌肉,母亲吓坏了:“一个女孩又不干力气活,把身体练得跟男人一样,多难看。”舒春跟母亲解释,健美是一项运动,在国外很受推崇,可母亲就是接受不了。

金舒春很痛苦,不知如何才能改善母女感情,她想,如果把妈妈接到美国住一段时间,让她跟自己生活在一起,感受一下美国的文化,也许她就会理解。

苏瑞玉对美国这个陌生的地方有着本能的排斥和恐惧。然而经不住女儿的再三劝说,加上心里也实在放不下这个独自漂泊在外的女儿,终于答应到美国看看。

在女儿面前,当一回小学生

2005年9月,苏瑞玉飞往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她是抱着打消女儿健美的念头去的,她盘算着把不听话的女儿捉回来,好好找个对象,结婚成家。

一开始,苏瑞玉总是闷在家里,最大的乐趣就是给女儿做饭。因为练健美,舒春的饮食很节制,每次吃饭都吃得很少,最多吃到8分饱,每天一般要吃6~7餐,并且许多食物她都不能吃。看着女儿这么遭罪,苏瑞玉不断劝她放弃,母女俩经常因为这事吵架。

吵过之后,苏瑞玉也反思,她从来没有见女儿哭过,甚至都没见她沮丧过。女儿的独立与成长,让苏瑞玉既感慨又骄傲。现在,女儿反而教育起她这一直自以为是“教育专家”的老妈了。“说话声音要轻,不要打扰他人;乘电梯靠右站,让出方便通道;询问排队保持一米距离,尊重他人隐私;刀叉按规定摆放,用餐尊重西方文化;垃圾分类放,注意环保……”一下子,她好像是个小学生。女儿的变化让她由衷地佩服和自豪。

在美国的日子里,母女一起去参观古建筑、欣赏美丽风景,一起逛街购物,乘飞机、乘地铁、坐公车、坐火车……一路看一路聊,既是最亲近的母女,又是无所不谈的朋友。

改变观念,母亲也当要当“辣妈”

有一次金舒春锻炼回来,苏瑞玉主动提出:“小囡,你教我说外国话吧。”看到母亲有了主动和别人交流的欲望,舒春很高兴。她找出以前自己用的英汉词典,开始一个词一个词地教母亲念英文。苏瑞玉舌头老是捋不直,说出来的单词夹杂着浓浓的乡音,听着让人发笑。一个多月后,苏瑞玉终于学会了生活中常用的单词,敢于和邻居打个招呼,闲聊几句。

学会了基本口语,苏瑞玉主动提出去女儿训练的地方看看。母亲对自己练健美一直抱有成见,舒春怕她去了会说出什么过激的话,但妈妈却坚持要去。到了健身馆,苏瑞玉看到了很多和女儿一样的“女汉子”,每个人身上都显示出强壮的肌肉线条,周围的人不仅不讨厌,反而十分羡慕。第一次亲眼看到女儿跳健美操,苏瑞玉觉得并不是那么难看,反而有种特别的美。教练走过来冲苏瑞玉竖起了大拇指,直夸她的女儿优秀。孩子被人夸,作为母亲的苏瑞玉很高兴,脸色也不再那么难看。到健身房的次数多了,金舒春明显感觉到了母亲的变化,比如她也能欣赏健美艺术,也开始注意仪容仪貌。以前妈妈爱穿简单朴素的衣服,现在却偏爱起了鲜艳亮丽的颜色。

有了妈妈的理解和支持,金舒春更加卖力投入训练。教练们看到她有天赋又肯努力,经常推荐她参加比赛,金舒春也不负所望,频频获得不俗名次。而回国后的苏瑞玉也变得时髦、活跃了,什么广场舞老年操,都少不了她的身影,有时还会教村里的孩子说几句英语,越活越年轻。

今年5月24日,美国健美小姐大赛隆重开赛。众多选手中,只有金舒春是中国人,身高只有一米六的她站在一排高大健壮的美国选手中间自信优雅,一点也不怯场。通过小组赛和竞技赛,她一举获得“美国健美小姐大赛”冠军,登上了世界知名的《MD-Muscular Development》(发展肌肉)杂志。

获奖之后,金舒春决定立即回国,与母亲分享她的喜悦。不少健美会所向金舒春抛出了橄榄枝,愿意高薪聘请她做健美教练。舒春却希望能拥有一家自己的健美会所。《中国梦想秀》栏目得知她的心愿后,特意与她约定登上中国梦想秀的舞台。

舒服英文范文第4篇

作为阿兹慕游艇在中国上海和江苏地区的总经销商,上海远宏游艇销售服务有限公司(Vela Marine)今年已是第六次参加上海的游艇盛会。针对阿兹慕游艇面向中国消费者推出的三大系列共计20个不同型号的产品,上海远宏游艇着重向客户推荐了几款适合上海及周边地区航行的游艇,如飞桥系列的40英尺、45英尺、64英尺和88英尺;运动系列的40S,以及颇具帝王气质的麦哲伦系列50英尺。

在坚持开拓市场多年之后,上海远宏游艇的业务范围已涵盖了豪华游艇销售、售后服务及租赁服务,帮助船东实现享受水上品质生活的梦想。另外,通过实践与探索后,上海远宏游艇组建了一支高水平、高效能的售后服务团队,为船东们提供全方位一对一跟踪维护,尤其是首推的游艇四年专家服务,将部分保修项目时间延长至四年,再加上对游艇的全面管理、定期检测和维护,获得了行业内的一致赞誉。

面对海南、厦门等沿海城市近年来游艇市场大热的现象,上海及周边地区始终保持稳步增长的势态。对此,上海远宏游艇的董事兼总经理凤时宏先生有着自己的见解:“沿海城市的游艇市场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关注,说明中国的消费者接受了海洋文化和游艇产业,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现象。目前我公司的服务区域虽受到一些硬件条件的制约,比如码头建设数量有待增加、周边旅游环境有待改善等,但我们并不急于追求销售数量的大幅上升,有效提高售后等各方面的服务水平是最重要的。华东区的客人多数追求高水准的优质生活,更看中服务的细节,我们和品牌方一起,在售后服务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品味超凡的忠实客户群是我们持续发展的保证和动力所在,‘提高服务水平,追求稳步发展’也一直是远宏游艇的发展理念。”

2011年夏,上海远宏游艇成立了远宏游艇会,提供豪华游艇租赁服务,开通了黄浦江沿岸的豪华商务游览航线以及舟山群岛等国内旅游航线,让更多的人可以即刻畅想海天之间的无限自由,真正享受到奢华尊贵的游艇生活。同时,远宏游艇会构建了名流绅士畅享游艇生活的私密社交空间,丰富了会员们的休闲生活。

上海远宏游艇与意大利阿兹慕游艇品牌的协力共进,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游艇爱好者们实现畅享奢华生活的梦想,零距离感受雅致浪漫的意式风情,缔造一段段美妙绝伦的人生故事。

阿兹慕在中国

2010~2011年整个航海季度(2010年10月~2011年9月),阿兹慕游艇在中国的销售数量超过20艘,总长度超过1500英尺,价值7500万欧元。作为意大利游艇销售领军人的阿兹慕游艇,经过多年努力,也已成为中国豪华游艇中的领军品牌。而中国市场在阿兹慕游艇全球市场中所占的比例也大幅度地增长。

自1980年以来,阿兹慕游艇就开始在全亚洲拓展销售网络并建立服务中心。如今,阿兹慕游艇已在深圳、三亚、上海、青岛、大连和厦门等多个沿海城市建立了经销商网络。

为更好地满足中国客户和经销商的需求,阿兹慕-贝尼蒂集团直接投资的子公司——阿兹慕(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于2012年1月正式成立。公司总部设在上海,由原阿兹慕游艇中国首席代表白铭先生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这是阿兹慕-贝尼蒂集团在意大利境外投资成立的游艇销售及售后服务公司(不包括投资新建的码头和造船工厂)。阿兹慕(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将立足于进一步提升阿兹慕游艇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及认知度,开拓发展中国经销商网络,支持和配合中国的经销商做好游艇销售及售后服务工作。

同时,位于香港的阿兹慕游艇亚洲售后服务中心也正在筹备中,预计2013年前即可为亚洲,特别是中国的经销商及船东,提供专业和高效的零配件配送服务。

阿兹慕游艇系列及产品介绍

2012年,阿兹慕游艇为中国的消费者推出三大系列共计20种不同型号的产品,其中多款产品因创新、舒适等优势,在国际上屡获殊荣。

一、飞桥系列(Flybridge Collection)

阿兹慕游艇飞桥系列,称得上是目前世界上包含尺寸范围最广的游艇系列,从40英尺到100英尺不等。此系列代表了阿兹慕游艇的发展历史和特色,也见证了品牌成立至今销量数以千计的辉煌。

此系列游艇的飞桥空间,在同级别游艇中最大;配备日光浴垫,餐桌和酒吧台,让船主可以在大海、空气和阳光的包围下,尽情放松和娱乐;

主甲板上,阿兹慕标志性的大舷窗设计,保证室内充足的采光;根据一天中不同的使用需求,主甲板层被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区域,在确保活动私密性的同时,也满足区域间功能的组合;

下层甲板上,每个舱室内,通过巧妙的储物空间设计、精致的材料的使用、优雅低调的设计风格和巧思实用的细节处理,来增加舱内生活的舒适度。所以无论是短途巡航还是长途航行,乘客都可以体验到真正的海上舒适乐趣。

二、运动系列(S Collection)

阿兹慕游艇运动系列,通过船体的线条和颜色,彰显阿兹慕游艇充满个性和激情的特质。它是运动与奢华的结合:一方面通过卓越的设计,创造速度和灵活,满足船主对于船的性能的高要求;另一方面,通过极致的细节,带来奢华与舒适,超乎船东对于一款运动型游艇的所有想象。

将“空间转变”概念引入运动型游艇设计,意味着甲板上各个空间之间可以进行无障碍的链接,比如想享受大海和阳光的时候,可以在尾阱活动,而天气不好时,尾阱和沙发可合为一体,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空间;

阿兹慕最吸引眼球的巨型炫窗设计,首次应用就是在运动系列的首批船型68S和86S上,并从此引发了整个造船业的全新设计风潮,并成为阿兹慕游艇的重要标志之一;

主甲板船体材料选择碳纤维,不仅可以减轻船体重量,使船速达到40节,并大大提升了船的舒适度。独特的可开式全玻璃硬顶,消除了主甲板与大海的空间界限;

全新推进系统的应用,提高了不同型号的游艇在不同状况和耗能下的操控性。

三、麦哲伦系列(Magellano Collection)

阿兹慕麦哲伦系列,是阿兹慕游艇最新推出的半排水型可用于远航的游艇。

麦哲伦系列打破传统,选择半排水船身,具有卓越的远航性能。第一款产品Magellano 74已顺利完成2000海里的试航,并通过A级安全认证,确保可以在任何海洋及风力状况下安全航行。同时它也是将环保游艇概念带入全球航海业的领军者,致力于通过自主研发的技术手段,配合多项环保标准,最大程度地提高游艇对环境的保护能力。第二款产品Magellano 50,已获得RINA GREEN PLUS认证,这也是同尺寸船型中首个通过如此严格认证的船型。

斧形船首,双模式运行船体(Dual Mode Hull),在低速和中速行驶时实现低油耗;

舒服英文范文第5篇

作为一家跨国快速消费品公司的市场经理,从小生长在美国的舒蕾刚来到长沙时,就遇到了与员工沟通难的问题。对于这个虽然长着一副中国人的面孔,但由于从小就生活在海外,中文功底不深,思维和生活方式也完全是西式的“外黄内白”经理,员工们听不懂她的洋汉语,而员工们的长沙话她也如同“鸡同鸭讲”。

沟通习惯上的差异也让舒蕾很不适应:“在国外,人与人之间说话很简单,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开会半小时搞定,效率很高;但在中国要‘绕圈子’,讲话讲究委婉、含蓄,开口前喜欢‘戴帽子’,一个会开半天,还没有切入正题,很浪费时间”。

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目的,舒蕾恶补“文化空档”,她利用业余时间读古文,听中国传统音乐,认真研读《论语》,她说自己不喜欢字斟句酌,而是希望从中读出人生的韵味来。她看戏,可以连着三晚买最好的票去追昆曲《牡丹亭》,虽然读“牡丹亭”时没有了那种少年情怀,但昆曲的雅致优美却着实让人赞叹。有时,出席一些酒会和派对,身材不算太骄人的她还特意准备了几套最能显示中国传统服饰的旗袍和唐装,还真在一片袒肩露背薄纱曳地中显出了特立独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舒蕾终于有了返朴归真的感觉,不仅生活方式改变了,摒弃了以往吃肯德基、麦当劳的饮食习惯,而且对中文的理解力也大幅加强,让她在工作中如鱼得水。

相反,慢慢地,她却发现与本地员工交往时时常遭遇尴尬。因为涉外的原因,公司上下级之间的工作E-mail、各种报表和报告都是英文的,久而久之,即使是本地员工,日常对话说的也是一种散装英语――中文中不时夹杂着英文单词。

这天,刚和一个客户通过电话,因为对方的过于苛刻,她随口说了句:“唉,现在到哪还能找到一个温良恭俭让的人啊。”几个下属的反应很漠然,显然是没听明白“温良恭俭让”为何物,看到她们诧异的表情,她挥笔在纸上一一写了出来,并简要地解释给大家听。秘书晓玲听了,嘴巴张成夸张的O型:“想不到经理虽然成长在国外,对中国古文的造旨这么高啊。”舒蕾听了脑袋瓜子都大了,她苦笑了一下,心想:一个大学本科生,怎么会把“造诣”这个不算是十分生僻的词念成“造旨”了呢?

类似的事发生过几次之后,舒蕾渐渐陷入纳闷之中:为什么自己这个“准外国人”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相反,这些本土职员反倒不如自己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了?

心理放大镜:

以上就是小编通过网络搜集整理关于舒服英文(精选5篇)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本文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1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