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翻译(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口语翻译范文第1篇

[关键词]翻译;业务素质;翻译技巧

英语口译人员是交谈双方的桥梁、纽带,作为一名英语翻译,掌握英语这门语言是前提条件。翻译不是机械地把发言人的单词、词组或句子译成另一种语言,而是运用英语这个工具准确、简练地表达交谈双方的相关信息。为了确保无论是外事活动还是商务洽谈能够顺利进行,一名合格的翻译人员应该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

一、翻译人员的基本素质

1. 崇高的职业道德。口译工作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要求其责任感强,道德素质高。译员的责任感体现在忠实和尽职两个方面。所谓忠实,是把交谈双方的语言准确的相互传递,尊重讲话人的原意,如实表达讲话人的思想,不随意增删、篡改。所谓尽职,指的是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观念。口译工作属于外事活动,“外事无小事”,任何国际性会议或商务洽谈都关系到本国的形象和声誉,因此,一个忠于职守的翻译,可以纠正主讲人的不当用词,为双方的成功沟通铺平道路。

2. 扎实的语言功底。一个合格的英语口译人员应该具有扎实的英语和汉语基本功,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互译规则,具备快速、准确的遣词造句能力,具有较高的“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

3. 敏捷的思维。口译工作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它的特殊性在于译员几乎没有时间分解口译过程的三个阶段,即理解、翻译和表达。译员必须迅速接受主讲人的一切观点,完整地表达主讲人所表达的全部想法。

4. 超强的理解力。理解力表现在两个方面: 口译人员除了能听懂标准的外语以外,还应该具有很强的语言适应能力。对于很难理解的讲话,口译人员也应该能够听懂。在许多国际会议上,发言人不讲母语,而是讲英语,有些人受本国语音的影响,带有口音,把此单词读成彼单词,令人啼笑皆非。这种口音给译员带来很多困难。资深的翻译可以根据平时的语言知识加以分析,理解发言人的意思。

5. 非凡的记忆力。口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口译人员需要有非凡的记忆力。首先,口译过程中,译员不可能查词典、书籍等,译员必须记住大量的词汇、成语等。其次,口译人员要把发言人所讲的内容全部、详实地表达出来,需要有非常的记忆力。尽管翻译人员可以通过速记的方法记录发言人的说话内容,但那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因为译员所记的只能是重点内容,至于怎么把内容表达出来,则完全靠译员的记忆力。所以,作为一名译员,一定要有出众的记忆力。

6. 渊博的知识。口译工作具有跨学科的特点,所以口译人员要具有广博的知识面,除了基本的知识外,对于实事政治、外交政策、天文地理、历史文化、科技常识等领域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译员常常会碰到各种类型、各种题材的会议,而口译工作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对所译内容的了解程度。因此,译员要认真研究所要译的内容,涉猎广博的知识,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二、翻译技巧

在具备了口译人员的基本素质的前提下,口译工作者还应该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

1. 听力技巧。“听”是口译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关键的一环。听力也是译员的综合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反映。影响听力的因素很多,比如词汇量、口音、知识面、外界干扰等。所以,要提高听力水平,除了勤奋,方法也很重要。

(1)不同国家的英语发音。英语是世界性的语言。除了英语国家外,还有许多国家也把英语作为对外交流的主要语言。人们讲的英语带有自己母语的痕迹。因此,译员也要熟悉非规范的英语。

(2)扩大词汇量。译员除必须掌握常用的普通词汇外,对政治、军事、外交、法律、经济、贸易、医学、旅游、宗教等领域的专业常用词也应该了解。只有不断扩大词汇量,才能处理好各种题材的发言和演讲。

(3)把握主题,顾全大局。在听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讲话的关键部分。因为听者无法控制说者的语速,难免会有个别词句没有听懂,这时要学会放过,而把注意力放在主题词或主题句上,从而理解发言人的全部思想。

2. 记录技巧。口译记录具有以下特点:即时性、简短性和个人性。口译记录不必详尽,而且通常有鲜明的个人特色,译员在实践工作中,应形成自己惯用的符号、省略字、简写、图画等。口译记录一般采用以下格式:

(1)只用本子的正面,不用反面,以免字迹的干扰。在记录纸左侧两厘米处画一条线,右侧记录主要内容,左侧记录连接词,以使整个译文上下连贯。

(2)记录每一层意思就要另起一行,只记录主、谓、宾,保证一行一个句子。

(3)每个意群结束后用隔离线“——”表示这个层次结束。用“#”表示该段落的结束。

3.数字的口译技巧。口译过程中,常会遇到数字。英语基数词是通过每三位数为一个段位来计数。分数口译时分子用基数词,分母用序数词,分子在前,分母在后;如果分子大于一,分母要用复数形式。

4.习语的口译技巧。习语是人们在生活中将语言精简、提炼形成的,一般以词组或短语的形式体现。翻译习语时要根据上下文来进行翻译。

(1)直译法。直译就是在符合译文语言规范的基础上,保留英语谚语的比喻、形象以及民族特色的方法。直译时要“保留原有的风姿”、“有异国情调”。

(2)意译法。如果遇到英语谚语无法用合适的汉语谚语来翻译时,就要选用意译法。

(3)同义习语借用法。英语里有些谚语和汉语的谚语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比较一致,两者不仅有相同的意义和隐义,还有相同的形式和比喻。这时,英语的谚语翻译可以借用汉语的谚语。

(4)有的习语含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蕴含着历史故事或历史人物,为了完整、准确地表达原文,可以采用直译加注法。即先将原文直译,再附上恰当的解释,听者就会对习语有个正确的理解。

总之,口译工作者在平时的实践中要勤学苦练,注意知识的积累,不断地提高翻译水平,英语口译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顺利地完成翻译工作。

参考文献:

口语翻译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时效性是口语翻译的最突出的特点。外事翻译工作是一项需要较高综合素质的工作。外事翻译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外语基本知识,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此项工作。

在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的今天,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国际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日益加强,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接触和交流空前频繁。由于“地球村”的成员们在政治、经济逐渐相互渗透和影响,因此,作为交流媒体的语言文字必然率先有所发展。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语言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由于历史沿革、种族差别及地域环境等各种因素的作用,世界各国、各民族风俗各异,都有着自己本民族的特点和语言文化。彼此语言不通的人们,在相互交际的过程中,始终离不开一种媒介,这种即不缩小又不扩大交流双方原意的媒介,就是翻译。

语言文字不仅是信息的载体,亦是文化的载体。翻译工作即是一种跨越民族语言文化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符合逻辑的文化信息传递。通过翻译人员周密、严谨的运作,能够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达出来。

由此可见,翻译行为不只是简单的语言转换和纯技能方面的表现,而是翻译人员主观综合运用语言文化知识,实现不同语言文化系统转换能力的具体体现。

从翻译工作的范畴来看,一种是现场口语翻译,另一种是文字语言书面翻译。尽管两种翻译工作有许多共同点,但因为工作环境及要求的不同,所以也有各自的特点,现仅就口语翻译的工作特点及要求试做简单的论述。

一、口语翻译的主要特点

工作性质的特殊属性,决定口语翻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时效性 口语翻译的最突出特点是当场立即收效。由于时间的限制、交流双方所处场合的限制、不容口语翻译人员对措词进行斟酌、推敲,要求在特定的时间内,必须将双方所表述的语言理解透彻,头脑里反映出的信息,即刻要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要求口语翻译人员应思维敏捷,具有瞬间记忆的能力,善于在短促的时间里,熟练运用两种语言的表述方式,把握两种不同语言的反复转换。

2.口语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是根据其工作性质、特点决定的。我国现代翻译家严复先生曾提出文学作品的翻译标准为“信、达、雅”。现时期口语翻译的标准,可归纳为“准确、顺畅、快捷”六个字,体现为现场口译质量与速度的统一性。就一般的翻译要求来讲,口译最基本的要求是应该做到立即把双方交谈的事情和讨论的问题表达清楚,而不是慢慢腾腾,词不达意。口语翻译的过程,总是围绕固定的程序运作。即“听懂—记住—构思—表达”的过程。这个程序就是口语翻译自身的内在规律。

成功的口语翻译,不仅能够促进沟通与交流时的信息传递,并且能够协调、平衡洽谈双方的关系。在交谈过程中,可以使得双方不觉得他们之间的思想、观点乃至情感的交流由于通过中间媒介而受到很大影响或是阻碍。而是经过翻译人员的沟通,双方觉得近乎于直接对话。友好交谈时,双方都感到诚挚欣慰,情真意切;思想交锋时,则是各自的观点清晰,实质无误,重点突出,有利于最终解决问题。

由于工作特点的不同,对口语翻译除了最基本的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语言感受能力要强。也就是说,经过长时期的、大量的语言实践训练,培养出一种能力,能正确理解双方的原意,找到思路,找对感觉,达到与交流双方的思维同步,与现场气氛相适应的意境。口语翻译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a.语言造诣和言语的表达能力

b.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记忆力

c.快捷的反应和应变能力

d.知识面要宽

综上所述,口语翻译人员应掌握口语工作的特点及其内在规律,充分运用语言基础,熟悉口语翻译的基本要点,设法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两种语言翻译技巧、专业知识和语言文化知识,提高随机应变能力,发挥口语翻译的适度再创造,及时、严谨、简炼地传递双方信息。

二、外事工作对口语翻译的要求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发展,知识领域不断更新的新形势,对外事翻译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尤其是口语翻译人员,更要顺应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要求,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在现场即席翻译工作中,场合重要,时间性强,从翻译过程到其结果,是对翻译人员综合素质的检验。没有相当丰厚的文化修养内涵,没有比较丰富的阅历和广博的知识,是难以胜任的。

总理生前对外事人员提出“三过硬”的要求,即思想政治过硬、外语业务过硬、一般知识过硬。

外事口语翻译人员,要在各种不同的场合直接参与对外交往,无论是出国访问还是接待外宾来访,都离不开翻译的工作。因此,对口语翻译人员有较为严格的规范的要求。

1.基本要求 由于工作性质的需要,外事口语翻译人员必须观察敏锐、思想深刻、头脑快捷。对所面临的事物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良好的判断能力。同时要善于结合实际工作的特点,根据人物身份、活动内容和现场气氛的不同,在掌握翻译内容的思想性质基础上,充分调动自己的智力,恰当地运用翻译技巧,促进中外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2.综合素质的要求 外语翻译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学科。外事工作要求翻译人员外语基本功扎实,中文写作流畅通达,熟悉外交礼仪,这仅仅是最基本的要求。在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今时代,需要外事口语翻译人员熟知国家的对外交往大政方针,既要懂政治,又懂经济、懂科学技术、文化艺术;既具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还要略知自然科学知识。

只有具备扎实的外语基本知识,又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所担负的翻译工作。

翻译不同于创作,但具有创作的性质。原文是翻译的基础,是前提。翻译人员有认真反映原文的义务,而没有改动原文的权力。但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因此,翻译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口语翻译过程中,要重视翻译技巧的运用,不应当机械地照搬原话,过多地拘泥于逐字逐句的“死译”,应当抓住语言的基本思想和逻辑关系,找出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才能使翻译的语言—文字流畅、意义准确,在对外交往工作中得心应手。

在日常的口语翻译工作实践中,要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翻译的规律和技巧,将工作上的严肃性、认真性和翻译手法上的灵活性、创造性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认识不断指导实践,不断总结、求新,达到全面而准确地理解,正确而恰当的表述。

口语翻译范文第3篇

摘要:长久以来,口语体与书面语之间的差别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是我国翻译界感兴趣的话题之一。相较于书面体,口语体是一种文学中的新形式,有其自身特点,而目前涉及口语体翻译的研究较少,尤其缺乏关于口语体特征及相关翻译策略的研究。因而本文将从口语体文学的特征以及翻译策略入手,探讨口语体的翻译问题。

关键词:口语体文学;《饥饿游戏》;翻译

引言

严复提出“信、达、雅”翻译标准以来,虽然人们对其中“雅”的理解有很大分歧,但一致认为“雅”字与文体有关。张弓(1963:76)将汉语语体划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并被后来的研究者所接受。郑颐寿(1993:83)认为语体分类要“多层次、多序列的划分”,其中的第一层次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第二层次为演讲体、讨论体和谈话体。口语体文学松散、自由,其生动、幽默、通俗易懂的文体风格给文学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口语体文学《饥饿游戏》由美国女作家苏珊•柯林斯创作。该小说自2009年问世以来,便收获无数奖项及好评。该作品是一部青少年科幻冒险小说,也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讲述了在北美洲这块废墟大陆上,有个新兴国家帕纳姆,国内有一个富饶的行政中心凯匹特以及十三个行政区。由于凯匹特的高压及残暴统治,各区发动起义,结果第十三区被镇压并消灭。为了惩罚反叛者,且震慑国民,帕纳姆统治者每年逼迫十二个行政区交出12岁至18岁的少男少女各一名,投入一年一度的“饥饿游戏”,并以电视实况转播。对于凯匹特来说这是一个节日,对于其他十二区来说确是羞辱与折磨。参加竞赛的24个“贡品”只有相互厮杀才能存活,而代替妹妹参赛的女主角凯特尼斯聪慧美丽,受到观众的追捧。她在这场“游戏”中不向现实屈服、不断反抗,以其强烈的求生意志在残酷的生存游戏中战胜了一切困难,最终回到了日思夜想的家中。至今《饥饿游戏》已被翻译为了35种语言。本文将基于中国传媒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耿芳的中国大陆译本(柯林斯2010),探讨翻译中的口语体的特点及翻译策略。

1.《饥饿游戏》的语言特色

《饥饿游戏》这本小说最大的语言特色就是用词较为口语化,且大量使用断句与分句对情节进行描述,这些都是因为其潜在的目标读者是青少年,然而,这亦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限制与要求。口语体文学作品在现代文学中作为一种反叛出现,其表达方式并非全盘照搬日常话语,而是选用口语中明快的、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形式作为其独特表现(芮雪梅2012)。在这类文学作品中,仅仅点缀几个口语词是不够的,将小说写成口头话语的原声记录也是过犹不及,而苏珊•柯林斯的这部小说正是结合口语体和文学语言两者优点的一个成功的尝试。本章将在《饥饿游戏》原文中探索译本语言特征。

1.1词汇特征

从词汇角度来看,口语中常使用具有明显口语体色彩的词汇,比较通俗、明快、浅显、简短、易懂。英文口语体多用源于Saxon语源的词汇、动词短语,大量使用er、mm、um、umhum这类语气助词;还常常在话语中添加诸如well、youknow、yousee、Imean等插入语(汤君2000)。有时为了表达得更为委婉,口语中还常使用副词kindof、sortof等模糊词。

1.2句式结构简单,多用短句

研究者们共同认为,这类作品口语体语句简略。如在口语表达中多用短句、少用长句,不完整句子多,句子结构较简单,因而作者即使表达较为复杂的内容也尽量不用长句,即多层次修饰语的句子运用较少(幺书军2004)。在《饥饿游戏》中,作者大量使用短句,一是与作者的风格以及时代相关,二是为了降低年龄偏小读者的阅读困难,所以小说中尽量不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其一可以制造出跌宕起伏的情节,其二能增强小说的紧张感。

2.《饥饿游戏》的翻译策略

2.1口语体语言的口语化翻译

小说中,口语体交流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实现,它架起了作者与读者沟通的桥梁,是作者最常用的方式,常以塑造人物形象、彰显人物个性、实现交际任务为目的。小说家经常使用直接引语来加强真实感,以缩短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刘艳芝2008)。小说的对话片段当然主要采用的是口语体,此处将以小说的对话为例,说明口语体的口语化翻译策略。

2.2尊重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翻译时尊重人物个性化的语言,‘闻其言而知其人’就是这个道理”(王春霞2011)。小说中,人物会话可阳春白雪,可下里巴人,这都是作者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2.3译文修辞翻译应符合目的语读者习惯

Nida(1993)曾提到,翻译是交际,它取决于听/读者从译文中所获得的信息。既然翻译也是交际,译者就不能不顾语境,不能不顾修辞(邓志勇1999)。译者应根据目的语读者习惯翻译修辞,否则极易造成交际障碍。例如,英文中astimidasahare直译过来是“胆小如兔”,这会让汉语读者产生困惑,而“胆小如鼠”则更易于理解。Reiss(2000)建议,不同类型的文本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文本类型分析从原文出发,分析原文的类型、功能、特点、焦点等来确定翻译方法。文学作品注重形式,但译者不应盲目模仿原文形式,而应在充分理解该形式的目的和效果的基础上,根据目的语中效果相当的形式译出原文。翻译此类文本应尽可能保留原文的形式及语言特色,但当原文本形式与语法及逻辑相违背时,则应进行适当调整,保证目的语读者获取正确的信息。

3.结语

翻译中对于高雅的古典文学以及措辞严谨的文体如科技文体、法律文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译为不同的文体,而对于语言朴实的口语体文学作品则不宜改变其文体特征,不宜过度追求美化及书面化。《饥饿游戏》作为一部青少年文学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典型的口语体文学作品。这部小说的语言极具现代感,使用大量具有口语色彩的词语,简短而通俗;语法上句子简短结构简洁,较少使用复杂成分。译者在处理过程中尽量保留了原文的语言特色,同时采用地道的汉语,给中国读者带来了原汁原味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邓志勇.1999.语境、修辞与翻译[J].中国翻译(6).

[2]柯林斯.2010.饥饿游戏[M].耿芳译.北京:作家出版社.

[3]刘艳芝.2008.探讨英语中口语和书面语的共性与差异[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4]芮雪梅.2012.口语体文学《麦田里的守望者》翻译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5]汤君.2000.口语体及书面语体的语域标记与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4).

[6]王春霞.2011.英语口语体与英文小说对话片段汉译[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4).

[7]幺书军.2004.口语体研究述评[J].海外华文教育(1).

[8]张弓.1963.现代汉语修辞学[M].

口语翻译范文第4篇

美国控制论专家Zadeh于1965年,在Information and Control期刊中发表的Fuzzy Sets一文中,首次在理论上对语言的模糊属性给予了充分的论证。他认为:人类思维中的模糊性,是由客观事物的模糊性所决定,这也必然导致语言表达的模糊性。季羡林先生也指出“语言的模糊论和混沌论就是两个具体的例子。中国的语言学家们应当抓住这一点,继续进行探求,特别是对汉语的模糊性特色要多加注意,多加探求。”与国外相比,国内关于口译模糊论的研究,大多基于其理论的本身,与实际的运用结合研究无论是从方法论,研究领域还是研究对象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宏观研究相对的松散乏力,研究范围基本局限于理论范围之内,对于外事活动中的模糊语策略,研究的课题少之又少。外事文教活动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在口译活动中,应结合外事工作中管理和交流并存的特点及种类出发,结合翻译方法中的模糊策略,有利于促进中外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实现对等交流,提高外事口译翻译质量。

在西方近五十年的口译发展历史中,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奈达提出:翻译者应当着眼于原文的意义与主要精神,不能仅仅局限于原本的固有语言结构,应当从语义到语体,在接受语言中用更为贴切的对等语,来再现原语的风采和精髓,及所谓的:功能对等。1972年,美国的语言学家Lakoff也曾提出“模糊限制语”这一论题。在外事活动中,模糊信息的特点和各种语言文化等差异性,也导致了模糊信息在翻译到目的语时具有一定的限度。

2 高校外事口译模糊语合理运用的重要性

随着国内外交流的不断加深,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外事活动的增多也促进了口译研究的蓬勃发展,为口译实践,口译理论研究及口译教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针对语言模糊性及模糊信息处理的文章也纷纷出版,对我国的外事活动翻译实践及理论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专门针对外事活动口译中模糊信息的处理策略原则的文章,还是相对较少。合理的把握模糊语的处理策略,在外事交流及外事宣传工作中,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作为语言本质属性的模糊性,普遍的存在于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之中,在外事交流和外事宣传中,模糊语的恰当运用能够帮助参与外事活动的双方或多方,巧妙化解一些外事关系中的微妙场合。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被广泛的应用于谈判,宣传,新闻,政治演说等多种外交及外事活动之中。研究如何合理的处理模糊语的应用策略,有助于从事口译及外事工作的专业人员,更好的把握外事活动中的分寸感,更好的完成外事活动中的口译及交流任务。外事活动的口译工作,与其他口译工作相比,应当更加注重严肃性,严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外事活动,常常涉及中外双方之间的相互利益,高科技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语言的模糊性在此时恰当的运用,能够帮助双方在表达观点时,更好的展现语言的丰富内涵和外延,“使说话人得以恪守礼貌原则,在清楚表达回话含义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将意见强加于人,避免过于武断”。这种表达方式,使得双方的表达内容更加的生动,形象,动听,巧妙,保证了翻译的质量,同时也避免不必要的尴尬。

口语翻译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影视字幕组;网络文化语境;网络口语化;文化角色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开展、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日趋显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际影视作品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媒介,已经成为人们日常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也成了欧美文化爱好者理解异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全球化网络背景下,美国电影、电视剧更多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在日益增多的网民的文化需求之下,电影字幕翻译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翻译界的重视。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各种商业翻译层出不穷,其中影视字幕翻译是一种具有休闲娱乐、讯息传达、文化传播等用途的重要的现代翻译类型。主要是通过为影视作品配以字幕,使电影观众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最大量的信息的同时,欣赏到原汁原味的异国文化。

一、影视字幕组的物理状态——起源、现状、片源、分工

(一)起源

外国电影、美剧、其他外国电视剧(如韩剧或者泰剧),甚至是动漫作品,都没有国界地在世界互联网上大量传播。随着网民对国外流行或者经典的电影电视下载和观赏需求的增加,字幕组这样一个新兴群体开始进入网民的视野。维基百科对字幕组(英语:Fansub group)的定义是,为影视作品制作本国文字字幕并将其在网络上的爱好者团体。由字幕组配上字幕的影视作品被称为字幕组翻译作品。这个诞生于互联网的新事物并不是中国的特殊产物,是全世界都存在的,而且多国家的字幕组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字幕组成员散布世界各地,办公场所没有空间限制,所有人均以电脑操作,通过网络联系。这是种自发无酬劳的志愿翻译,不以盈利为目的。

(二)分类

从其艺术类型来看,目前国内的字幕圈子分为动漫、电影和剧集字幕组三类。从事影视字幕翻译工作的网站或者论坛逐渐增多,其中以射手网、伊甸园、汉风、韩剧热线等较为知名。这些网站都是以论坛为核心翻译作品,一般设有自己专门的字幕翻译小组。最早的字幕组是成立于2003 年的YYeTs(人人影视)。随后组建的主要的字幕组有TLF(被公推为最具影响力的一个)、YDY(伊甸园),与人人影视一道成为三个影响较为广泛的字幕组。FR(风软)、Ragbear(破烂熊)、悠悠鸟、圣城家园、飞鸟影苑等后起字幕组也具备很强的字幕翻译能力,渐渐在网络影视字幕翻译中担任重要角色。中国互联网世界中有大大小小的近百个字幕组。

从技术角度分类的话,字幕组翻译作品的分类包括AVI 格式的影片(和)RMVB或是 DVDRIP 格式的影片。前者字幕和影片通常是分开的,而且大多数有多种语言可以选择。后者字幕压在影片里的,影片容量没有AVI 格式的影片格式大,音质和画质相对清晰度也不如前者。

(三)片源及工作流程

字幕组的生存方式是依附于国外原创影视作品的输出。如0-day组织将新发行的软件、电影、游戏等在北美电视论坛等网络载体上供全世界免费分享。而字幕组则一般借由在国外的成员(留学生或者华人),将片源从国外BT网站传到国内字幕组的FTP服务器,或者从韩国服务器下载到本地的 FTP。他们有一套成熟、紧凑的工作流程,利用海外资源和外语特长对片源进行译制,制作时间短,将字幕与画面配合起来。之后交由论坛的压制组和组持续不断地将更新播出的外国电影、电视剧的对白翻译成中文字幕,连同新鲜出炉的剧集一起在国内公共论坛上,供网友免费下载分享。然后再由网友通过 BT、FTP在其他地方即时“传播”。

二、E平台语境下影视字幕组输出语言的特征与文化心理——语境对译者的操纵

(一)字幕组译者语言输出的E平台——网络文化语境

翻译活动是受社会历史形态等文化语境影响与制约的行为,因为翻译活动不能脱离译者所处的文化语境和一定的社会政治语境。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必然与社会发生共变。因此索绪尔说语言活动的社会方面只能作为社会成员之间约定俗成的东西而存在。在社团内部,由于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密切,交际频繁,因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其他社团的特点。各种言语社团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根据韩礼德的“语境理论”,我们知道语言是因为语言环境的需要而产生。因此,网络语言的迅速成形与发展也是如此。从技术手段来看,网络传播不同于一般的言语交际,它利用了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通过高科技的手段使大众传播呈现出了新的特点。这个“虚拟世界”具有的隐蔽性、开放性等特点,使得网上交际相对于现实交际而言,具有更大的隐蔽性和自由性。

而网络语言交际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可以界定为相对等位的网络社会关系网中。据有关资料显示,网络交际主体主要是知识青年,是具有一定文化、懂一些外语、对网络比较熟悉的35岁以下高知阶层。网络主体行为个性化是其最主要的特征。在这个推崇个性、追求时尚速度的世界里,网民们用自己对于语言的独特感知,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对新的东西总是抱有特殊的感情。他们因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因而学习、交流、休闲多以网络为主。他们求新求变的文化心理使他们把反映世界科技、分享世界文化的行为换化成网络交际语言的使用和创新上,创造出种种新颖的表达方式以彰显个性。

数字化的虚拟世界为网民的交际沟通提供了一个博大而宽容的语言交际环境,使得网民在网络这个载体上发展成为一个推崇个性、标新立异、张扬个性的亚文化群体。网络传播体现出的基本特点使得网络语言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交际用语,网络语言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显示出其独特的风格,介于口语与书面语之间,正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上大行其道,并有逐渐渗入现实空间的趋势。

(二)影视字幕组的输出语言的特征与文化心理

根植于互联网的影视剧字幕组,与规范的影视翻译不同的是,在其翻译语言输出上体现出在网络亚文化语境之下大量的语言表达——目的语的网络口语化趋势。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支撑的网络交际平台使得这个交际社区是个开放的、非中心主义、多元化的空间,也使得网络语言中的交际主体的构成情况与日常交际主体有所不同。字幕组成员通过各大字幕网站招聘而来,绝大部分都是具备一定外语水平、IT技术、教育程度较高的在校大学生、都市白领、专业精英等对外来文化充满渴望的年轻人。而观看影视字幕组出品的中国网民更为集中在学历和英语水平相对较高的中青年层次,尤其是都市白领和高校学生。无论译者还是受众都是对语言的使用比较敏锐的交际群体,使得他们更容易达成共识。在这个交际群体相对年轻化的充满活力的语言群落里,影视字幕组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苦心将源语言译成许多生动有趣且反主流的非规范的网络语言形式,营造出轻松幽默的语言氛围。他们翻译的字幕带有当前网络文化群体文化氛围中的流行习语和网络俚语的使用,体现着该文化的某些特质,如“I swear to god”被译成“向保证”,在坊间广泛流传。再如:

(1)《欲望都市》

I thought you two would hit it off.

译语:我想你们两个会来电。

(2)《花木兰》

Pack your bags Cri-Kee,we’re movin’out.

译语:收拾行李,咱们走人。

(3)Do not argue with an idiot.He will drag you down to his level and beat you with experience.

译语: 你永远不能战胜一个纯SB,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跟他一样的水平,然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4)《功夫熊猫》

When 1 was young and crazy.

译语:愤青。

以上例子中出现的“来电”“走人”“SB”“愤青”等字眼,无不是流行网络用语(或为习语,或为俚语),释放着字幕组成员对网络文化解构的。同时既能迎合广大网民的审美趣味,又能借由互联网广泛传播,更贴近真实生活。

(三) 影视字幕组译者的文化角色

从本质上说,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部分,是文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同时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必然可以从其中找到该文化的特点,因而对文化有一定的制约和表征作用。全球化的空前之态使得我国与西方国家特别是英语国家的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翻译是跨文化的交流对话活动。这种自觉自发、依托网络生存的亚文化群落已成为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字幕翻译的目的即跨文化交际:在不同的文化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源语文化介绍给目的语文化;这里他们扮演着“文化中介者”的角色。字幕组成员以独有的语言接近性和知识实力在互联网上创造了一个个以其为核心的海外文化贡献和交流的社区群体,并试图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向本国受众输入世界潮流、异域文化价值观生活理念以及各种最新发展趋势。就文化受用角度而言,外国影视剧作品的受众基本以高学历人群为主,大部分的目的是借助观看美剧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字幕组为这些想通过看大量的欧美电视和电影来学英语、了解西方文化的人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因此,他们被网友看做是欧美流行文化的爱好者和传播者。

三、结 语

网络空间改变了人们的交际方式,网络语言是当前语言交际中的活跃部分之一,是语言多样化的具体体现。对待新兴的网络语言,我们应该要用客观、发展、联系的眼光来看到网络语言的发展,语言接触和变异理论的视角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角度来说,与正规的影视翻译不同的、滋生于网络平台语境之下的互联网字幕组翻译,是有必要从文化与语言的关系视角加以研究和探讨的,字幕组翻译既能使语言的表达手段更为多样化,字幕翻译又在跨文化交际中起桥梁作用,这将对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跨文化交际理论的丰盈与发展起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段志聪.英语影视剧字幕翻译方法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

[2] 欧阳鹿.中国字幕组翻译现状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9.

[3] 侯彦婷.美剧在中国的网络受众分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4] 胡绮珍.中国字幕组与新自由主义的工作伦理[J].新闻学研究,2009(10).

[5] 张薇,王红旗.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6] 钱绍昌.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中国翻译,2000(01).

以上关于口语翻译(精选5篇)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人生之路是漫长而多彩的,就像在地平线上的茫茫大海上航行一样。有时它会风平浪静;但有时它会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继续存在,我们就可以继续沿着自己的路线航行。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2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