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弟弟是顶流(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我的弟弟是顶流范文第1篇

弟弟虽然比我小,但是在我看来,他有三个特殊身份呢!

我和弟弟那真是铁哥们儿。弟弟最喜欢和我玩耍。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也总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每次爸爸妈妈带我回乡下老家,提前给奶奶打电话,奶奶准会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弟弟,弟弟一定会到两里远的村外大路口接我。我俩一见面,那就自由了。我拿出好吃的给他,弟弟把早已准备好的玩具给我。我们你追我赶,一溜烟跑到他家。哈!我看到用树枝做的武器一个个整齐地摆在院子里,像是在迎接我呢!弟弟这时候往院子当中一站,一手叉腰,声音特别亮:“这都是—本人亲手做的!”中间有个停顿,一只手向胸脯上用力一拍。瞧他那神气劲,就好象猴子要把尾巴翘到天上去似的。我拿出五颜六色的悠悠球,在他面前一晃,弟弟立即睁大明亮的眼睛,两手张开,迫不及待地扑向我。我顺意地把悠悠球一个一个地递给他。弟弟就专心地一边玩球去了。我呢,开始研究起弟弟的武器来。等到我要回城里时,我们总舍不得分开。这时,弟弟会一个劲地问我:“哥哥,你啥时候再来?哥哥,你啥时候再来?”弟弟总会在我和爸爸妈妈的车后面追我,送我老远。直到奶奶或是伯伯伯母拉住他,他才失意地站住,眼睛有点湿润地看我离开。

弟弟不但是我玩耍游戏的好伙伴,很多时候,他还真让我这当哥哥的“汗颜”呢。一次,在奶奶家,我们爬梯子。弟弟很快就先爬到屋顶上去了。我看着弟弟在屋顶上得意的样子,不甘心落后,动作一快,就从梯子上滑了下来,摔在了地上。我屁股疼得很,马上哭了起来。弟弟慌忙从屋顶上下来,一把扶我起来,还安慰我:“哥哥,别哭!哥哥,别哭!”看我用手护着屁股,他就把我的裤子扒了,露出屁股,用小手轻轻地在上面拂来拂去,还用嘴轻轻地吹气,声音有点沉闷地告诉我:“不疼了,不疼了!哥哥坚强,哥哥坚强!”我屁股感到一些凉意,看着他大哥哥似的动作和姿态,我也忘记了疼痛,“扑哧”一声笑了起来。见我笑了,弟弟说:“哥哥,来,我托着你,你慢点上!”我本来不想在爬了,可弟弟这样鼓励我,我又来了劲。弟弟用两只手托着我,我们一步一步上到了屋顶。站在屋顶上,弟弟还用左手举起我的右手,领我一起喊起来:“啊!我们胜利了!”接着,弟弟握了右手,放到嘴边,当麦克风,高声起劲地唱起来:“大—河—向—东—流,天上的星星参北斗,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啊—!”唱到“你有我有全都有”的时候,他还用左手食指先指指我再指指他自己,然后在空中划个圈呢!

弟弟爱玩,爱和我一起玩,经常照顾我这个“大哥哥”。弟弟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某些方面的知识懂得特别多。弟弟学习成绩不太好,我教他学习。可弟弟也教我认识并学会了很多知识呢!在村庄上,弟弟告诉我哪儿有超市,哪儿有学校,哪儿有卫生室,哪里是捉迷藏时最好的藏身之地,哪里是练武术的最好的场地,哪里可以看到成群成群的鸽子……在池塘边,弟弟告诉我,天热的时候,荷花开得最美;这个荷塘里白色荷花开得最多;大人都是到快过年的时候才把莲藕从荷塘里挖出来。在田野里,弟弟还给我描述各种庄稼的特点,很多我以前叫不出名字的庄稼都是从弟弟那儿知道的呢。弟弟说,麦子的叶子长长的,麦子不怕冷,麦子的被子是大雪,天变热的时候割麦子。两台收割机一星期就能把全村的麦子收完。玉米叶子也长,可玉米腰里有胡须,玉米种子长在腰间,但是头顶上接穗。还有花生、棉花、大豆、白菜、油菜、辣椒、茄子……弟弟都一一给我介绍。弟弟教我怎样分辨苹果和梨树,怎样知道西瓜到了能吃的时间,桃子生时怎么样成熟以后又怎么样。就连我最分不清的土豆和西红柿苗,弟弟都能一眼认出来。

看,这就是我的弟弟。他真是一个可爱、活泼、贪玩而又机灵的孩子,一个懂得关心、照顾人的孩子,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孩子,一个让我不能不喜欢的好弟弟。(指导教师:马秀巧)

我的弟弟是顶流范文第2篇

选择逃避,关上窗户,躲在被子里想与世隔绝,可再次醒来,再也见不到巴弟那可爱的样子,摇着尾巴,瞪得大大的眼睛仿佛在说:我又做错了什么。”巴弟是一只听得懂人话又是全世界第一个会投篮的狗,在赛场上有巴弟的帮忙让杰特信心大增,曾为学校增光。窗外,如雪花一样的白色海棠花漫无目的的舞着,阵阵微风将它们轻柔地卷起似乎要把它们送上天堂。

没有巴弟的日子,杰特的生活一片空白、乏味的,它整天茫然的做着一些对他而言无所谓的事情,但心支离破碎,惊慌失错,自己失去什么?自己需要什么?他完全不知道。

但我知道杰特一定会想:巴弟不喜欢以前的主人,因为那人视狗为奴婢,可为什么大人为了钱会不惜将自己丢弃的东西再次捡起?上帝真的要把所有的天堂之门关上、锁上、封闭么?

杰特为了巴弟挺而走险,当他寻找到被困的巴弟时,空气仿佛瞬间冻结,风似乎也在刹那间停歇……巴弟脖上的锁,杰特好样的,友谊之光正在发光,上帝之门正在开启。”可杰特并不带巴弟回家,是要躲避那人的追捕,可你以将他甩开了,为什么杰特要哭的那么伤心。

我的弟弟是顶流范文第3篇

我有一顶颜色鲜艳的小黄帽,因为我这一学期丢三落四,结果光帽子就丢了三四个,妈妈凶狠狠地说:“这次如果你要是在丢的话,我就再也不给你买了!”于是我便跟加珍惜起来。

这顶小黄帽虽然外观不怎么好看,只是黄黄的一片,没有别人帽子的酷,没有别人的帽子的漂亮,更没有别人帽子的奇特。但我却十分喜欢它,因为它戴起来舒服极了!

我最近忽然发现,小帽的顶端,有一个两颗黄豆那么大的小铁块,我想拨动它,可它一扭动,整个帽子也开始同它一起起转,我仔细一看,原来所有的“电路”都连着它!它好像就是一个“发电站”,帽子离不开它,如果它离开了帽子也将成为一块可有可无的废铁。就像亲兄弟一样,弟弟不依不饶地抓着哥哥,哥哥也捧着弟弟,生怕它有一丁点损伤。

你看!黄帽“兄弟”的感情就是好,我们的祖国也是一个大家庭,就应该像汶川地震那样,近几天台湾发生了8.8风灾莫拉克台风在台湾上空四处作祟,把一些人吓得神魂颠倒,有些灾情严重的地区、村落,都已经完全被土石流完完全全地被淹没了。但我相信只要大陆和台湾团结互助,而不是单单想着怎么死灰复燃,美好的生活将不再遥远!

我的弟弟是顶流范文第4篇

每次得到炮仗,我们第一想到的就是找瓶子等物品来炸。一般炸的东西有:

壹、泥巴。一旦被炸后就像天女散花似的满天飞舞,可以说是十分十分“壮观”。

?、水(液体之类的东西)。当水被炸飞后,水花一定像我和弟弟一样蹦起来,非常非常漂亮。不懂为什么,有时水蹦得高时,我和弟弟还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叁、瓶子和小孔子(非孔老夫子)了。一旦炸开,硬点地瓶子就会拼了命地冒烟,我们小孩子这时也不会闲着,当然拿来当法宝玩啦!

介绍完,我们就言归正传吧!一年春节之夜,为了庆祝又长达了一岁,我和弟弟还有表姐几个“放炮老手”带着充足的烟花和炮仗浩浩荡荡地一起走上楼顶,准备再次大干一番。只要我们踏进楼顶一步,不放完最后一发决不罢休,正因为有这种精神,所以我们才能再烟花界立足。

我可真“好运”,一拿就中了头奖!一支喷不够1米就往下垂炸下来的烟花,够“好运”的!这条烟花把我们当猴子了,你在左它在左,你过右它又跟上,让我们三人成了会跳“脚踏舞”的猴子。

经过一番折腾,终于只剩最后一发啦!

“乓”的一声,它终于爆了。可是它存心给我们好看,不歪不斜,正中奶奶最爱的大鱼缸红心!可恶之极!可恶透顶!可恶!可恶!真可恶!

水花猛的溅起,雪花似的水滴随风飘扬,印着月光,现出一滴滴的金豆来。小鱼儿露出全身出水面,看看到底是谁“阴”它。

“哥哥!快看!从缸里溅出的水花可真美啊!可惜奶奶没见到!可惜可惜!”弟弟指着鱼缸,深情而又惋惜地说道。我们俩太久不见过那么好玩的场景了,连忙连蹦带跳地欢呼着,而不知大祸却要100%地降临。

随后的一声“砰”!使得全世界都安静了。

“哥哥!我们是要继续欢呼还是去洗澡啊?”弟弟傻傻地把嘴开得大大的,像等迟似地问到。

我傻笑了一声:“当然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了!”而表姐就幸灾乐祸地捂嘴偷笑,道:“你们躲得过初一,躲不了十五,识相的就‘自首’吧!否则……”

果然,这震耳欲聋的一声惊动了老当益壮的奶奶。奶奶带着“杀气”突然出现在我眼前好象学会了“瞬间移动”。

“喔!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想销毁罪证连门都没有!明天你们俩不用吃饭了!”奶奶边忙边说到。

我的弟弟是顶流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服饰文化;清代;满汉交融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59(2011)05-0089-05

一、子弟书中男子服饰的文化意蕴

子弟书是指由旗人子弟创作、清末民初流行的一种说唱文学,其内容包括改编以往文学作品及描写旗人生活两部分。子弟书中大量的对当时旗人尤其是旗人男子服饰的描写,是满族特有的文化精神及民族审美情趣在服饰上的完美呈现。通过子弟书的描述,可知当时旗人子弟的标准服饰是:“缨帽儿时兴钉藏紫,越显得他新剃的头皮儿青。团龙的褂子却是新银鼠,川白色的围脖儿是素剪绒。小泥儿半卷噶牛袍袖儿窄,一路儿搭憨马蹄儿轻。偏对那斜含乌木银烟袋,只少根俏摆春风孔雀翎。小靴子斜登金镫胸脯儿嫩,开禊儿半露芙蓉手帕儿红”。(《俏东东风》)这段描写既反映出当时旗人子弟的服饰特征,又透露出在长期的安逸生活及高人一筹的旗人身份影响下,清代中晚期的时候,旗人子弟只贪图享受、讲究穿戴,已经没有其祖先骁勇好战、豪情万丈的品质。

由于服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彰显服饰所有者的物质生活水平、审美情趣及身份,故子弟书作者在改编以往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时,也尽可能地将当时的服饰融入其中。如《水浒传》中对无赖牛二的描写是:“面目依稀似鬼,身材仿佛如人。杈怪树,变为形骸;臭秽枯桩,化作腌魍魉。浑身遍体,都生渗渗沙鱼皮;夹脑连头,尽长拳拳螺发。胸前一片锦顽皮,额上三条强拗皱。”这段描写将夸张手法进一步放大化,将一个无赖形象刻画得过于肮脏与丑陋,从而失去了真实感。反观子弟书中对牛二的描写,给人的印象则要深刻得多。作者从服饰、相貌两个方面对牛二进行了描写,服饰方面如:“土黄布的中衣土黄布的袜子,披一件半旧儿的汗儿把脖钮儿松。临漳灰的皂靴飞薄儿的底,青珠儿线砌满了穿花半翅蜂。平抽子足够装的下钱十吊,虽然凸走道儿不沉里面像是空。大十三的扇子如半喇破伞,帽顶上还拴着个死蚂。”(《卖刀试刀》)符合无赖身份服饰的精确描写及相貌的入神刻画,兼之大量方言词语的使用,使牛二作为一个无赖的形象比《水浒传》中的形象更加立体化,将受众期待视野中的无赖形象精致地呈现了出来,作者由此也达到了文学创作的目的。

子弟书中之所以有对旗人男性服饰的大量描写,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当时以男性为社会主体;二是子弟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以男性居多;三是子弟书作者为清一色的男性,他们对男子服饰的式样变化与发展趋势比较敏感。受以上三种原因影响,子弟书作者在塑造男性人物形象时,总在有意无意中以写实的手法将当时社会流行的服饰款式透露出来:“不戴困秋摘了冤(兔)帽,西瓜皮儿戴顶间。巴秃噜坎儿换了得胜马褂儿,夫酥履不敢穿到人前。”(《假老斗叹》)困秋帽是清代流行的一种便帽,为圆顶,一般用蓝色、红色或紫色的缎子做帽面,在帽顶正中缀以珠子,帽子周围用皮毛翻沿。据清代学秋氏在《续都门竹枝词》所言:“店中掌柜爱风流,便帽于今也困秋。学得南方馊样子,谁知原是老京油。”可知困秋帽来自南方,它在当时的北京虽然颇为流行,但是被认定是“馊样子”,不易在社交场合出现。假老斗看透世情,不愿再冒充老斗,想做回正常人,于是首先从服饰上对自己进行改造,将困秋帽换做当时最流行的瓜皮帽,并穿上得胜马褂儿,间接反映出了当时旗人男子的流行装束。“夫酥履不敢穿到人前”则表明了清代中早期的一种习俗。入关之前,满族男子多穿轨鞋。入关后,清朝礼制规定穿官服必须穿靴子,除此之外可穿鞋子。受此影响,满族男子外出时大多只穿靴子而不穿鞋子,以此体现庄重性。子弟书中对假老斗做回正常人时的服饰描写,将当时的合乎礼制的穿着及不合礼制的穿着很好地进行了反映,对我们了解当时的旗人服饰提供了佐证。

二、子弟书中的男子服饰分类

在服饰的具体描写方面,子弟书作者主要是根据人物形象的贫富、地位等,对其服饰或略或详。纵观车王府收藏的描写当时社会现实的子弟书篇章,主要对官员、一般旗人男子及另类男子服饰进行了描写,这些人物的服饰各有特色,从不同的侧面诠释了清代男子的服饰特征。

(一)官员服饰

满族入关以后,基本上由原来的游牧生活过渡到不事稼穑的定居生活,前后生活状态的变化,使旗人在各个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防止满族服饰被汉服同化,清朝统治者屡次对旗人服饰提出要求,对官员服饰的要求尤其严格,如乾隆认为:“我朝冠制度,法守攸关,尤与骑射旧俗为便。”科另外,针对服饰的奢华问题,统治者还多次提出要以节俭为本,但在服饰的美化装饰功能大于保暖功能的时代,统治者的这种规定并不能得到完全地执行。同样是侍卫,在统治者可能经过的地方当值侍卫的服饰是“衣服儿不要鲜明一概褡裢布,越是那下过水的靴子越可人。”(《侍卫论》)反之,侍卫的服饰可谓奢华之极,如少年侍卫当值时的服饰是“精奇泥哈番顶儿红,俏摆春风的孔雀翎。时兴的帽样儿拉三水,内造鲜明紫杠缨。翡翠翎管金镶口,翎绳儿在帽外头耷拉着蛱蝶相逢。院样儿靴子三直平底,提字号是京都久寓的内兴隆。外套儿是带嗉的貂皮月白绫子做里,库灰线绉火狐皮袍暖而轻。小荷包平金打子三蓝的穗,天青色扣绉搭包里儿红。表抽儿是顾绣瓜蝶赤金口,羊脂佩是寿山福海喜相逢。戴着个油盘三针常行随表,他偏说是钢轮金套单版搂钉。小刀子是镶银什件秦鳇鱼的鞘,大火镰嵌宝镶银式样精。菠菜绿的搬指赤金挂里,水上飘的烟壶儿盖是紫晶。水烟袋是大小两分和阗白的嘴,荷包是红皮太平袋戬纱小胆瓶。”(《少侍卫叹》)少年侍卫的服饰阔绰华丽,从帽子到靴子甚至身上的挂件,无一不讲究:时兴的帽子款式,出自内兴隆的靴子,用貂皮做里子的昂贵的火狐皮外套……反映了当时八旗子弟对服饰的追求以奢华、时尚为主,同时也反映了清代社会的一些服饰习俗特点。

火狐皮外套反映了清代重视穿裘皮衣服的特点,满族在入关之前,生活环境比较恶劣,需要裘皮衣服御寒。人关之后,在清朝统治者的努力下,这一习俗得以保留,如杨静亭在《都门杂咏》中点出了京都官员及富贵人士以穿裘皮衣服为主的特点:“京都富贵大包罗,到底功名是甲科。貂褂朝珠常佩服,朝林体面胜人多。”嗍少年侍卫帽子上的紫杠缨则体现了当时的另一种时尚,由于紫杠缨是由颜色较暗的紫布做成,故能将番顶儿衬托得更加鲜艳,因此在嘉庆中晚清以后流行一时。时人皆以帽子上衬以紫杠缨为美,如((俏东风》中的旗人男子戴的帽子也是“缨帽儿时兴钉藏紫。”

清代侍卫主要由旗人子弟充当,其境遇及服饰打扮也因家境不同而迥异,富人家的子弟衣食无忧,故少年侍卫能穿得如此奢华。而穷旗人家的子弟即便充当了侍卫,也是经济上不宽裕,例如出身穷苦的銮仪卫连翻褂子时买换季衣服的钱都没有:“堂章京外人哨着他们像阔,谁知他翻褂子着急也向各处通融。”(《銮仪卫叹》)

(二)一般旗人男子服饰

与过分讲究穿戴的少年侍卫所代表的上层旗人子弟相比,一般旗人子弟的穿着则要简洁得多,如《凋春戏姨》中旗人男子的服饰是:“戴一顶龙头凤尾的新秋帽,钉一条三蓝羽皱的小围脖。石青色小呢儿的褂子把后衿吊起,三蓝色太和宁绉袍儿挖杭放着。”秋帽即瓜皮帽,根据史料记载,瓜皮帽实为明太祖所创,故应将其归于汉服。挖杭是来自满语的音译词,指马蹄袖。满族的衣袖较窄,骑马时为了对腕部及手进行保暖,一般会在袖口上另加一个蓝色的圆形袖头,即挖杭。保暖时放下,不需要保暖时,则将其卷起。满族入关后,马蹄袖的保暖作用消失,逐渐成为衣袖上的一种装饰品,大多时候卷起来,但见到客人时需要按照先左后右的顺序把袖头掸下来,以表示对客人的敬意。

除了对旗人的传统服饰进行描写之外,子弟书对旗人服饰中的时尚性也注重描写:“见阿哥骨种羊的秋帽儿在头上戴,南红的杭匹缨子不少又不多。聚锦斋的起花金顶十分时样,……小毛儿银鼠皮褂身上穿着。玫瑰紫的灰鼠皮袄领袖是银针水獭,配合他身材灵便全没有半点勒得。月白绫的夹袄开禊儿半露,方头儿皂靴学的是他哥哥。”(《鸳鸯扣》)这个旗人男子的服饰就蕴含了不少流行元素,如“聚锦斋的起花金顶十分时样。”“起花金顶”是清代官员的朝冠之顶端式样,顺治二年,制定百官冠制,八品及其以上官员佩戴起花金顶。由于民众的不遵守,清朝历代统治者都对佩戴起花金顶的资质进行了说明,按照规定,至少有八品的官职才能佩戴起花金顶的帽子。《鸳鸯捌》中的旗人男子此时没有功名,婚后才“预备拨缩艾罕因中五箭得了十五善射,拉了辖篡等尔也是御前的官员。”(《鸳鸯扣》)因此他的帽子上是不易有起花金顶的,然而他不但违规使用起花金顶,而且起花金顶的款式非常时尚。除了违制使用起花金顶之外,该男子还违制穿用方头皂靴。清代靴子一般分为圆头、尖头及方头三种,尖头靴子为最常穿的款式,而方头靴子则为上朝时所穿。从《鸳鸯扣》中对旗人男子服饰的描写可以看出,尽管统治者明文规定要遵循帽制或靴制,仍有人大胆违制,折射出政策法令在人类追求美的脚步面前有时显得软弱无力。

(三)另类人物服饰

应该说少年侍卫及一般旗人男子的服饰代表了清代中晚期男子服饰的主流,而须子、假老斗等人的服饰则是这种主流的异常化表现。须子的服饰与少年侍卫等人的服饰相比,则显得不伦不类:“带一顶倭缎镶边仿丝里儿的草帽,穿一件万字牡丹绌子衫儿鸭蛋青。浅颜色标布袜子包脚面。花儿洋绉油绿套裤贴翘是桃红。穿一双红里儿瘦鞋是蝴蝶梦,天蓝的面子是洒绒三蜂。大花瓣的辫子打着丝线,辫顶儿的周围把锅圈儿拧。脖项儿半露兜兜银锁练,开禊儿半露汗巾是大红。”(《须子谶)须子是当时社会上一群家中贫困但却充作有钱人,讲究衣着外表、在社交场合频繁活动的人。由于讲究衣着外表,因此须子对服饰求新求异,力求与当时社会服饰的潮流相契合。如他们所穿的蝴蝶梦,用汗巾充作腰带等就是当时社会流行一时的服饰。须子这群人不但追求服饰样式的新潮,在服饰的颜色上也是与时俱进,鸭蛋青的外套,油绿色的套裤,大红的汗巾,天蓝色的鞋面,这些颜色都是当时社会上流行的主色调。这些颜色的色调都比较亮丽,拿出它们中的任何一种单独使用,都给人一种新鲜、亮丽的感觉。然而在标新立异心理的趋使下,须子将这些亮丽的颜色全部堆砌在自己身上,给人的感觉不是新鲜而是俗不可耐了。颜色的乱搭反映出须子这群人并不讲究服饰颜色的协调性,而只追求服饰的新、奇,只要能标新立异,他们并不在意服饰的色彩是否协调,间接表现出须子这群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审美情趣也很值得商榷。

除了在色彩上追求新、奇之外,须子还爱穿肥肥的套裤:“南琴双脸儿汉文式,洋绉单衫万字连。标布袜桩偏喜窄,汤绸套裤总宜宽。”(《须子论》)肥套裤是清同治年间在社会上流行,以肥大为特征的下体外衣的一种。它的超肥大给人的感觉很另类,而这是须子之类的人所追崇的,故肥套裤在当时流行一时。除须子之外,清代还有另一类人即假老斗也爱穿肥套裤,老斗指的是小旦呼悦己者或男同性恋者。据《道光都门杂泳・老斗》中的“面目何分黑与麻,衣裳总是要豪华,身无百万黄金锭,老斗名难买到家”等记载可知,想要真正地成为老斗必有丰厚的财富作为后盾。换言之,老斗的名称是具有财富的象征,因此才有一些人假冒老斗。然而行为可以冒充,但是财富却不能冒充。观假老斗的服饰:“肥秃噜的套裤搭拉一脚面,齐口儿的袜子半截看不真,……好好儿的帽子偏歪着戴,帽穗儿搭拉在太阳门。花篮儿的绦子垂着红穗,花洋绉的搭包围了他一身。大袖子预备着下雨好装汗褂,大搭连儿茶馆儿的碟子用它存。”(《假老斗叹》)可见假老斗的服饰与豪华差之甚远,甚至都不如须子的服饰,其穷困潦倒之态可见一斑。从须子和假老斗的服饰可以看出,只要是社会上新出现的服饰,他们不管其是否美观都会穿用。反映出这两类人以跟得上服饰的潮流为美,也折射出他们的审美水平不高,故不能很好地将服饰进行搭配。

三、子弟书中的男子服饰特点

服饰从最初产生到清代中晚期,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它的的美化装饰功能已经远远大于其保暖功能。通过对子弟书中三类旗人男子服饰的分析可以看出,作为当时社会活动的主体,旗人男子的服饰体现了当时人们在服饰上的审美要求。同时,子弟书中对旗人男子服饰的描写,将清代服饰所具有的民族性、时尚性、兼收并蓄性表现得酣畅淋漓。

(一)民族性

服饰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与民族性,是民族精神外化的产物。故入关之后,为了保证满族民族特质的完整性,满族统治者屡次对旗人的服饰提出要求。以至于在清代二百多年的时间里,旗人男子的服饰一直保持着满族服饰紧身窄袖的特色。子弟书中多次呈现了清代旗人男子服饰的这一特点,如在子弟书《武乡试》中要去参加武科考试的旗人男子服饰是:“穿一件大蓝箭袖缺衿线绉,套一领月白夹衫遮体天青。倭缎镶沿巴图鲁坎,小泥帽凤尾龙头紫绛缨。”箭衣与巴图鲁坎肩相配,正是清代中晚期旗人男子惯用的服饰搭配。这样的服饰搭配相比于宽袖长袍的汉服简便易穿,使整个人看起来比较精神,再加上统治者的要求,故箭衣一直是清代旗人男子的主要服饰,体现了服饰的民族性特征。

(二)时尚性

如文明一样,服饰一直是往前发展的,从某个侧面看,服饰代表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及人类的审美趋向。清代服饰与其他朝代服饰不同的鲜明特点在于由于清朝统治者的干预,在服饰的款式尤其是男子服饰的款式上基本没有变化,一直维持满服紧身窄袖的特点。然而人类对服饰有着很高的审美要求,在不能改变主要服饰款式的情况下,他们就从服饰的用料、颜色及装饰上下功夫。如少年侍卫的帽子不但款式新颖,而且上面还衬有当时非常流行的紫杠缨。《鸳鸯扣》中的旗人男子为了追求服饰的时尚性,不惜违制穿戴。统而言之,子弟书中对清代男子服饰的描写,反映了清代服饰的潮流。尽管从社会体制上讲清代是封建社会,从思想上讲是封建伦理道德占据统治地位,但这些并不能影响人们对服饰的审美要求及对服饰的审美再造。子弟书中旗人男子服饰中帽子的款式、时尚的起花金顶、肥大的套裤、造型别致的蝴蝶梦等,无一不体现出浓郁的时尚性。所谓“衣食男女”,清代男子服饰的时尚性特点映射出在社会安定、生活无忧的前提下,人首先会着眼于服饰及饮食等审美再塑造。

(三)兼收并蓄性

以上就是我的弟弟是顶流(精选5篇)全部内容,愿我们如花绽放,不负韶华,加油!(来源:360范文网 http://Www.360fanwen.com)文章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2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