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设计方案(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园林设计;虚拟技术;园林规划

随着VR技术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多个行业内得到推广和应用,在我国的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其具有互动性和直观性等特点,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园林的景观空间效果,深受园林景观设计师的青睐。这些VR技术的优点和特征都能够有效地促进园林设计师把控掌握设计全过程,让社会公众及方案的需求者更好地体验园林设计的场景,从而达到其设计目的。

1VR技术的相关理论

1.1VR技术的实际作用

VR技术的实际作用主要可从以下3个方面概括:1.1.1还原真实的环境。将真实的环境扫描进VR技术内,将环境真实地还原。还原的场景可以是现实中存在的场景,也可以是正有待形成的场景或者是遭受破坏的场景等。1.1.2创建不存在的环境。通过VR虚拟技术,可对需要构思设想的环境进行创设,比如一些玄幻小说中的场景,现实中永远都不存在,出现在人们的想象世界中。1.1.3创建了真实存在的场景。实际上,人们都没有见到过类似于模拟环境,主要包括天体运动、分子运动等一些微生物或者宏观的环境。利用VR虚拟技术,可以很好地进行模拟,将其展现到人们面前,加深人们的理解[1]。

1.2虚拟现实技术存在的特征

1.2.1互动性特征。互动性指的是人们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一些特殊的现象输入到虚拟环境中,在虚拟环境中和各个元素之间形成交互行为。同时也可以使用特殊的设备对虚拟环境中的元素形成特殊的定制,使虚拟环境中的事物呈现出想要的效果。当然,这些操作都是在虚拟环境技术中可以使用的,能够按照相关的使用说明和操作完成。1.2.2沉浸感特征。沉浸感从字面理解就是人们在使用虚拟环境技术时的体验感。利用虚拟环境技术,可以给用户创造一个用感官来体验的虚拟环境,给人一种逼真的感官效果,让顾客更具有真实的体验感,和虚拟呈现的影像拉近距离。1.2.3想象力特征。想象力特征主要指的是用户在虚拟环境中,对虚拟环境的对象通过想象和判断推理出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会伴随着VR环境的应用而变得更加完善。

2VR技术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2.1VR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2.1.1利用VR技术完成园林规划设计方案。VR技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可将一些场景和人机交互的多维景观模拟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制定景观园林四季的体验计划,从而让园林景观更具有观赏、体验性,让顾客能够亲自感受园林设计中景观的照明设计、空间设计、风景等是否合理。能够通过多种方案之间的比较,让顾客选择出最合适的方案,并在虚拟现实环境展示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及时改进。此外,身临其境的设计体验,能够给设计师更好的想象空间和灵感,思维模式能够得到拓展[2]。2.1.2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利用多维全景图可以实现实时交互来展示方案。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利用VR技术可以把所设计的作品变得更加可视化。方案放置VR系统中,可以更好地观察和推敲,随时修改完善设计方案。园内的区域节点、园路交通、植物配置、景观小品搭配在一起形成的统一效果,也可更清晰地展现。通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顾客能够更好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观察意愿去进行项目欣赏,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到景观设计,得到感官的互动体验,并且还能够让更多的人体验这个设计,更具有交互性[3]。2.1.3模拟施工全过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景观园林设计进行全过程的模拟,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设计,将园林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可以判断项目从设计到施工方案再到建设进度是否合理,从而更好地保证园林景观的实际可操作性,减少不合理设计带来的风险安全隐患,最终实现施工方案的虚拟可视化。2.1.4有效降低成本。VR虚拟现实技术利用其特点在园林设计中展开应用和传统的建模技术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降低传统建模的制作成本和打印成本,利用虚拟的互联网平台,就可以实现和客户的交互,有效降低成本,同时节约资源。

2.2建模软件的选择和应用

利用VR虚拟技术进行三维建模,能够将真实的场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复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设备场景在建模运行过程中的良好系统流畅性,因此,在设备运行前,需要对设置的三维场景模型具备的文件大小进行确认,否则可能会让虚拟技术在展开三维建模时出现中断,造成重复建模。此外,在使用传统的技术进行园林设计建模时,通常会利用AutoCAD以及3DSMAX相互配合,先利用AutoCAD软件推敲绘制整体平面环境,然后在3DSMAX软件中进行建模。但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反复讨论和对比,对设计方案进行多次修改,将园林中的各个元素相结合,精细化处理。因此,采用SketchUp技术在VR虚拟技术中会更加便捷。

2.3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意境表达方式应用

VR虚拟技术应用在园林设计中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园林主体,让客户能够更好欣赏环境和园林风景及主体之间的相互融合所展现的内涵,并且VR虚拟技术在对环境进行建模的同时,还会对人们的视野高度展开调整,会根据参观者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情况进行逼真化的模拟,让欣赏者能够以自己正常的速度和步伐在园林中进行观赏,随心所欲地参观作品,做到人和环境的完美融合。

3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内涵

VR技术在园林类课程教学中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课堂的实践性不强、互动性不足、体验感不真实等现实问题。加强知识体系的趣味性和形象性,使理论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有效推进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4]。

3.1有效优化教学模式

园林类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授课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关系合作化和教学手段信息化。在此VR技术可以实现园林类课程的理想化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和真实的交互性。培养学生主动观察、通力合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需求。

3.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VR观察课堂中的案例,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临场感和沉浸感,提高授课过程的效率,人才培养效果也得到了更好的优化。“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支持和促进作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学生进一步提升园林景观方案的设计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和老师通过场景中的同一视角来共同观察和分析,抽象的问题也得到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解决。

4VR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如果想把规划设计课程中的案例和作品更好地展示出来,可以利用VR技术的交互性,把身临其境的体验带给学生,学生利用VR设备,更加直观、清晰地感受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案例和作品,并从中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激发对园林规划设计课堂的积极性,在实践学习中发现兴趣所在[5]。

4.1VR技术可提高学生对园林景观案例的真实感受

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通常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部分经典案例让学生较为直观地认识感受作品设计的理念和优势。但是这些案例通过几张简单的平面图、鸟瞰图、局部效果图,很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融入案例中去观察和理解设计师的用意,传统的教学媒体很难实现这类实践课堂真正的需求。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早期学习的过程中,因空间认知能力差、立体想象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在之后的方案设计环节无从下手,或不知道自己设计的多种方案中哪一个才是最优方案。如何把二维的图片变成三维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走入三维场景中,真正进入这些案例中去,通过VR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基于VR对于空间的还原与虚拟建模功能,可以作为教学辅助道具来训练学生对空间的感知能力和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转换能力,有利于发现设计中的不足并及时优化设计方案,从而锻炼学生空间思维和对尺度把握的能力。教师可以把需要讲解的案例通过SketchUP建模后,用Enscape、Lumion等相关插件的转换和处理,建成VR教学资源库。在授课中,教师只需把这些案例发给学生,学生可分组利用VR眼镜、手机或平板等工具,通过第一视角直观地观察案例的整体规划、道路交通、建筑风格、节点分布、植物种植等整体区域和任何角落,从而提高学生对园林景观案例的真实感受。

4.2VR技术可充分展示园林景观作品

学生作业中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案,通常会利用AutoCAD做平面,SketchUP或者3DSMAX建模,PS辅助做出效果。大部分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常常不到位,很多时候会将全部精力放在平面图及方案构图上,最终导致方案平面构图很漂亮,但立体空间设计混乱、缺乏实用性。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方案中道路规划、节点设置、植物种植等是否合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改和完善,才能做出满意的作品。在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依附于几个基础的制图工具是很难清晰、明确找出问题所在,只有真正进入空间内部,才能更直观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制作好的SU模型通过En-scape、Lumion等插件快速渲染转换成VR文件,在VR空间里去推敲自己的作品,难题会迎刃而解。老师在审阅学生作业时,VR的体验感也会远远胜于那些精美的图片和漫游动画来得更加直观便捷。园林景观设计师在与甲方进行方案交流时,VR技术必然是最佳的选择。甲方可以通过设计师提前设定好的路径游览和感受,也可以随心漫游在方案中感受设计效果。设计师和甲方可共同进入空间探讨方案的不足,根据甲方意愿不断完善、更新设计方案。这样的沟通交流方式在节省时间、节约资源的同时,也更方便非专业人士理解园林景观方案[6-7]。

5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能够美化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几年对园林设计的美观性和实用性越来越关注。而虚拟环境技术的出现,有效优化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推进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园林景观设计更加简单快捷,还能够提升园林建设水平,强化景观美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绚烂,让城市更具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高飞.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18-20.

[2]仲琳洁.小城镇居住小区环境规划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11-13.

[3]吴圆圆,萍.VR技术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园艺,2018(04):131-133.

[4]梁利东,江本赤,贾文友.VR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50-52.

[5]张烨.VR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建筑与预算,2020(10):35-37.

[6]孙漪南,李方正,李雄.VR技术在城市绿化设计中的应用———以风景园林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7,15(02):55-58.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设计;建筑质量;现场环境;基础信息模拟;虚拟数据模拟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24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8-006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8.030

在我国的建筑发展当中,建筑设计一直是大众关注的首要内容,由于其对于整体的建筑而言有着最为基础的效果。因而需要在施工开始的阶段对其加以全面的重视,并针对其中的设计模块进行优化,使得建筑质量得到本质性的提升。BIM技术属于建筑设计运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内容,它本身是一种全新的CAD技术,其主要功能在于能够对一些数学信息进行全面合理的描述。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它还可以充当数据收集的先行者,迅速有效地收集到建筑的相关信息,进而最为切实地储存到电子仪器当中。为了对建筑设计有着最为直观的认识,通常还可以利用BIM技术将整个建筑状态合理地呈现出来,其中包括建筑的基础信息模拟和虚拟数据模拟。通过这种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得建筑设计更加实际有效,而且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事故的发生。同时,如果在施工的监测过程中某一部分出现了不可预估的问题,需要迅速做出合理的调整,则可以通过对BIM技术的科学运用,迅速找到相关的改善方案,如果是一些无法挽救的错误,则需要选择相关的替补办法,而对于替补方法的选择,也可以通过BIM技术来完成。近些年,伴随着数据科技的不喾⒄梗BIM技术在建筑设计当中的应用也更加全面有效,整体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能够为建筑过程中的各个部门实时传递相关的数据信息,便于对建筑的设计实现相当高的水平,进而科学有效地提升建筑质量。

1 BIM技术的基础概念

在现代化的发展当中,BIM技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已经不是陌生的词汇,但是对于它的实际了解,很多人却简单地认为BIM技术仅仅是一些数据模拟的技术,并没有太大的实际作用,而且在运用的过程中仅仅可以用作参考,其他方面的功能没有得到丝毫的彰显。事实显然并非如此,BIM技术属于一种建筑模型技术,它主要是以计算机等信息设备作为运用基础,并且能够实际地搜集建筑施工当中所存在的各种信息,而且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际地模拟出整个工程的数据模型,进而进行直接的监测和分析,以确定最为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在现如今的建筑工程当中,BIM先进技术已然有了相当广泛的应用,在大部分工程的准备阶段都需要对整个项目的施工进行一定的模拟,设计出相应的方案。而不同的设计师往往拥有的方案有着很大的区别,因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将自己的设计方案通过BIM技术模型实际的模拟出来,并获得其他设计师的一些看法加以合理的改进,进而融合成最终的建筑设计方案。而在这一过程中,BIM技术所扮演的角色十分重要,合理地对其加以运用,不仅能够切实提升整体的工程质量,还可以有效避免一些建筑施工当中的风险,并在周围环境的优化改进当中实现高质量的建设水平。

2 BIM先进技术在建筑设计当中的主体作用

2.1 搜集相关的建筑信息并进行合理的规划

在整个建筑工程开始的阶段,需要对建筑施工的结构和流程进行一定的方案设计,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必然需要有一定的建筑数据作为支持。在现代化的信息数据收集当中,BIM技术完全替代了以往的人工数据收集,其准确性和实效性相当高。它能够对现场施工环境进行最为全面的分析,并准确了解实际的生态状况。一些时候还可以与相关的施工方案结合起来,设计形成完善的建筑模型,并对这一模型进行合理性方面的分析。接着可以对不同的方案进行多方面的评析,分析出它们所具有的优点和缺点,进而筛选出最为合理的建筑工程方案。通过合理地运用BIM技术,可以对整个建筑所能消耗的成本、工序衔接进行最为直接的分析,而且所筛选出来的建筑方案往往具有相当高的合理性。同时,BIM技术的搜集信息功能,很大程度上还体现在它能够在建筑方面实现较高程度的生态环境协调性。而对于这一功能的实现,需要建筑施工与其中的方案规划有着较高的统一程度,进而确保整个施工的过程处于合理的状况,不会对周边的环境形成较大的损害。而且通过BIM技术设计出来的建筑结构,往往具有极高的质量和美感,更容易得到用户的认同,因而其在美感方面的效益也十分高。

2.2 修改相关的图纸信息

很多人认为建筑设计仅仅在建筑施工的开始阶段进行,到了后期则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改动,实际上建筑设计存在于整个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为了建设较为良好的建筑体系,通常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针对实际的要求选择最为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对施工方案进行一定量的调整,有些时候的调整量会相当大,很容易影响到设计方案的直接变化,进而使得图纸信息与后期的工程施工内容呈现出严重的不符,为此又需要临时对设计方案的信息进行整体的变动,而这一过程对于传统的技术手段而言具有相当高的难度,很容易影响到整体的施工质量。但是在运用BIM技术的基础上,却可以简单地通过它的基础功能来完成。在建筑设计当中,BIM技术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修改相关的图纸信息上,当施工当中的某些信息发生了一定的变动,可以迅速地对其进行搜集整理,并形成全新的建筑模型结构,便于设计人员进行直接的观察,而不需要再从多个方面进行多种信息的核对。同时,BIM技术本身也是对建筑施工的一种监测技术,当建筑工程内容发生了一定的转变,它可以迅速有效地监测出来,并反映给相关的工作人员。而且这是一种自动反应的过程,它不需要设计人员进行长时间的画图,整体的操作效率相当高。此外,BIM技术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还被广泛地用作三维立体模型模拟,合理的生成建筑规划结构,以最为直接地看到建筑区域的不同状况,发现其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实时地进行转换,提高整体的建筑质量。

3 BIM先进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辅助应用

3.1 对建筑现场环境进行合理的分析

在现如今的建筑施工当中,BIM技术能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现良好的结合,实现场地上的合理建模,而且能够与设计方案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实现良好的结合,进而形成最终的建筑结构。在实际的建筑设计阶段,需要在开始的阶段对整个场地进行实时地分析,并发现各种建筑方案在其中的适用性,并迅速做出相关的反应和决策。首先,通过运用BIM先进技术,施工单位可以把握住整体的施工规划,合理地设定一定的施工流程,同时可以对现场的施工状况有着最为直接的了解,如果某一部分出现了问题,可以迅速进行调节;其次,BIM技术还可以运用建筑设计当中的工序衔接阶段。在新时期的发展当中,工序衔接成为了建筑工程部门最为关心的问题,并且工序衔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最终的建筑工程质量。因而通过利用BIM技术,其整体的实效性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并且能够确保不同的工序之间,能够有着最为科学的衔接水平,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阻碍;最后,BIM技术还可以被用在施工场地的分析上,对于施工现场的相关环境可以进行最为全面的分析,而且所针对的分析对象往往较为广泛,包括施工区域的各个角落。

3.2 为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提供相应的依据

在整个建筑工程开始的初期阶段,往往是建筑设计的核心阶段,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整个建筑设计团队对整个施工区域进行合理的分析,并制定一些实效性较高的建筑设计方案。而在新时期的建筑设计工作已然完全通过BIM先进技术来完成,其整体的效率十分高,能够迅速有效地搜集到建筑区域的相关信息数据,并为整个设计方案的形成提供相应的依据。同时通过合理的BIM技术运用,可以为整个建筑设计节省大量的成本和时间,设计团队可以把主要的设计方向放在建筑结构的质量上。一直以来,由于建筑设计属于建筑工程当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之一,因而必须具有较高的严谨性,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当中,想要通过人工实现较高的数据信息搜集是不可能的,因而只能够采用现代化的BIM先进技术来完成。与其他的数据信息搜集技术相比,BIM先进技术的优势十分明显,它能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对信息进行最为合理直接的录入,并且这样搜集到的信息数据往往具有较高的完整性,对于实际的建筑设计工作有着相当大的参考价值。

3.3 对多种建筑设计方案进行直接的论证

在建筑设计的辅助过程中,BIM技术的效用十分明显,它能够对整个设计的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方案论证,并且选择出其中最为合适的设计方案。接着可以与建筑的用户进行联系,结合其的实际要求对当前的方案M行深层次的完善,进而形成最终的建筑施工方案。对于建筑设计而言,其设计方案往往是多样化的存在,而没有局限在一种,因此这些方案都需要在实际的施工之前进行相应的验证,确保其处于完善合理的状态,如果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则需要进行迅速有效的调整,以使得整个建筑施工流程有了较为完善的优化,不容易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将多种建筑设计方案集中通过BIM技术来完成,整体的效率相当高,而且不会拖延工期,一些时候还可以充分结合不同设计方案的优势,形成最为实际的建筑设计方案。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的建筑施工当中,建筑设计必然需要进行全方面的关注,而对于其中的BIM技术应用也需要进行实时的完善和拓展,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实现高质量的BIM技术设计,进而整体性地提升建筑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 尚其伟.基于BIM的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初步研究[J].

居业,2015,(18).

[2] 赵华英,李元齐,陆扬.BIM结构设计企业级标准研

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15,(4).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暖通空调, 方案设计 ,分析

中图分类号:TB4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设计方案对暖通空调工程设计的成败优劣关系重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暖通空调领域中新的设计方案大量涌现,针对同一个设计项目,往往可以有几种、十几种甚至几十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以选择,设计人员不得不进行大量的方案比较和优选的工作,设计方案技术经济性比较正在成为影响暖通空调设计质量和效率的一项重要工作。

暖通空调方案设计现状分析

1.方案设计是设计工作最重要的环节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不仅关系到建筑的室内环境参数能否满足使用要求, 而且直接关系到建筑的工程投资、运行能耗和费用、系统可靠性、安全性、调节性能、操作方便性、维护费用、环境影响、人员舒适性、机房面积、建筑层高、建筑美观性等诸多指标参数。设计方案的问题往往是方向性的问题, 造成的损失通常较大, 而且修改困难、影响时间长, 例如前些年流行一时的分户电热供暖方案, 使供暖的一次能耗和污染排放总量大幅度增加, 如果此类“新” 的技术方案得到推广应用, 将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方案设计是暖通空调设计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关系户”很多, 确定设计方案时必须从住户、业主、公众、施工、政府相关部门、建筑相关专业等众多方面来考虑问题, 协调各方面的矛盾关系, 因此它也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项设计工作。

2.方案设计是目前易被忽视的设计环节

由于建筑设计方案直接关系到建筑设计单位在工程设计投标中能否中标, 关系到其效益和生存, 因此它受到了设计院领导等各方的重视, 建筑专业设计人员投入的精力也很大。相比之下, 对于暖通空调设计方案, 有关方面往往重视不够。在大多数情况下, 建筑方案招标设计阶段, 暖通空调专业基本上是“靠边站”, 建筑设计方案评标审查时通常只看重建筑造型方案。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对方案设计也往往重视不够, 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上花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 而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图纸绘制上。经过长期“训练”, 一部分暖通空调设计人员已经成了“画图匠”。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目前设计周期普遍偏短、建筑设计收费和分配体制不合理。在暖通空调方案设计时, 多方案的优化设计和技术创新需要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通常成倍增加、风险增大、设计周期大幅度增加, 而限于偏短的设计周期, 不可能在方案设计上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另一方面, 目前的设计费按总投资( 或建筑面积) 的固定比例来收取, 与设计质量和水平无关, 而且与国外相比明显偏低, 通常不超过工程造价的3% , 一些国外建筑设计费率为7% ~10%; 目前各专业分配比例对暖通空调专业也很不利, 暖通空调的分配比例平均为总分配值的10% , 这与目前实际的工作量比例不相称, 从而大大挫伤了暖通空调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方案优化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3.暖通空调方案设计的主要技术问题是缺乏科学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法

暖通空调设计的特点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近年来, 随着对节能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 新的技术方案大量涌现。每种技术方案往往都有各自的优缺点, 面对众多的设计方案, 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 各方的评价结果往往各不相同, 甚至大相径庭; 由于缺乏科学的、客观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法,设计人员往往是雾里看花、无所适从。如何在众多的设计方案中找出最合适的方案, 这是长期困扰暖通空调设计人员的重要课题。现行暖通空调设计规范中有十多处提到应通过技术经济性比较来确定具体的设计方案, 但关于应如何评价比较, 设计人员却找不到答案。这就需要为设计人员提供一双“慧眼”— 科学的设计方案评价方法, 使真正优秀的设计方案能够为设计人员所认识和采用, 使设计人员能够发现最合适的技术方案, 避免失误而造成损失。

4.暖通空调方案设计是目前问题较多的设计环节

目前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确定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方法很多, 常用的方法有: 凭经验, 采用惯用的方案; 追求新奇的方案; 采用甲方指定的方案; 采用最经济的方案; 采用最节能的方案; 专家评审法。其中凭经验确定设计方案的方法用得最多, 大约占60% 以上。尽管设计经验对暖通空调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完全依靠经验来确定设计方案的方法也难以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专家评审法是目前在重要工程项目中常用的、被认为比较科学的方法, 但要求专家在很短的时间里对一些复杂问题作出决断, 往往也是勉为其难, 加之其他一些技术性和非技术性的问题, 这种方法有时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最经济的方案、最节能的方案、最“绿”的方案也未必是最佳可行的方案, 因此这些确定设计方案的方法均存在一些不足。由于设计人员在方案设计上投入精力和时间太少, 加上设计方案评价方法的一些技术难题没有解决, 方案设计成为目前暖通空调设计工作中比较薄弱、问题较多的一个环节, 出现了一些简单化、主观性、片面性、赶时髦、商业炒作、盲目崇洋的问题。

对提高暖通空调方案设计水平的分析

由于日益增大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 使我们只能走自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而不能照搬欧美的一些经验。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等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十分流行的词汇。建筑设计正在从单纯重视建筑美观性、视觉冲击力到综合考虑经济性、安全性、美观性、人居环境质量、能源和资源消耗、环境影响转变, 这有利于提高暖通空调专业的地位, 但同时对暖通空调设计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将促使暖通空调设计经历一系列的转变: 从重视施工图绘制到重视方案设计转变; 从单纯考虑满足设计参数要求到综合考虑设计要求、经济性、节能性、安全性、健康舒适性、环境影响等多参数设计转变; 节能等性能参数控制从事后检查处罚向前期设计方案综合性能评估控制转变; 从只重视一次投资和运行能耗向全寿命周期评价转变; 从冬夏季两点典型工况设计方法向全年全工况模拟设计方法转变; 从单专业设计向多专业融合设计转变; 节能设计从只重视技术节能向技术节能、行为节能和管理节能综合节能方向转变; 相应地, 对设计质量和水平的考核重点从图纸出错率向设计综合性能指标评价转变; 设计人员评价指标也从出图量向设计水平和质量转变。

结束语:

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选择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暖通空调工程项目的成败和经济效益优劣的重要问题。暖通空调设计方案的比较和优选是一个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的复杂技术工作。由于目前工程设计周期普遍较短、暖通空调专业的设计收费太低、设计收费与设计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挂钩以及一些技术性问题没有完全解决等原因,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往往不能对设计方案进行多方案多参数的综合对比分析和优化选择,对设计方案的选择容易出现片面性和主观性的问题,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是相当严重的。

参考文献: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范文第4篇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在浙江开设5年以来,课程的各个方面都在趋于成熟和完善,但还是存在教学资源缺乏等一些根本性的瓶颈。教学资源是一线教师最迫切需要的内容,需要大家的力量逐步构建。将科技创新大赛内容和项目融入通用技术的教学,是丰富通用技术教学资源的有益探索和有效途径。

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具有20多年历史的综合性科技竞赛,是一项面向全国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此项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

1 科技创新大赛项目具有以下特点

1.1 项目体现 “三性”

“三性”是科技创新大赛评审的重要标准。

1)科学性。包括选题与成果的科学技术意义、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和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科学理论的可靠性。

2)创新性。包括新颖程度、先进程度与技术水平。新颖程度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在申报之日以前没有同样的成果公开发表过,没有公开使用过,该项研究课题及论文的选题有创意;先进程度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同已有的技术相比,有显著的进步;技术水平指课题研究及论文的研究结论所具有的科学价值和学术水平。

3)实用性。指该项发明或创新技术可预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或效果以及课题研究的影响范围、应用意义与推广前景。

1.2 项目内容丰富

科技创新项目按申报者人数分为个人项目和集体项目;按研究领域分为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技术与设计、行为与社会科学等5个领域。其中技术与设计领域是指直接将科学原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把计划、规划、设想通过特定的形式和方法(生存和生产工具、设施、装备、语言、数字数据、信息记录等)实现,是科学实践的重要方面。包括土木、机械、航空、化学、交通运输、环境、电子、电气、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等领域的综合设计与制作,以解决实际问题。

1.3 项目难度多样

科技创新竞赛分为全国级、省级、市级、县级,参赛人员包括小学、初中、高中。这样的竞赛结构使项目难度多样。

2 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要求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会或掌握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运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由此可见,科技创新大赛的宗旨是符合通用技术课程标准的,科技创新大赛为通用技术教学使用是合理的、可行的。

3 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作为课堂案例使用

由于科技创新大赛项目本身的特点,其中的技术与设计领域的项目适合在讲解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设计的一般原则、设计的评价、发现问题、方案构思等内容时使用。

3.1 在讲解技术的价值时使用

技术的价值主要讲解技术对人、社会和自然的价值,在使用案例时可用较难的项目也可用简单的项目,比如:自动扶梯的栏板装置、小型家用玉米脱粒机、中式餐饮厨余垃圾综合处理装置等。

3.2 在讲解技术的性质时使用

科技创新大赛项目都具有创新性、目的性、综合性和专利性,而且不少项目也都申请了专利,教师可选择能让学生眼前一亮的项目,比如:水中吸尘器、新型环保组合牙刷等。

3.3 在讲解设计的一般原则时使用

设计的一般原则有7个,能够参加全国级科技创新大赛的项目一般都符合设计的一般原则。校级或县级的个别项目不符合设计的一般原则,可以作为反例使用。

3.4 在讲解设计的评价时使用

选择学生熟悉的项目让学生评价,比如:可以起长钉的羊角锤、高层建筑火灾逃生装置等。

3.5 在讲解发现问题时使用

创新大赛的每个项目都阐述了发明背景,其实质是如何发现问题。可以选择生活、学习中的项目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比如在乘坐无人售票公交车时无法找零。现代家庭中电器越来越多,遥控器也越来越多,但每种家用都有一种遥控器,常常给使用者造成不便。

3.6 在讲解方案构思时使用

把方案构思与发现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先构思方案,然后再展示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作为对比。

除以上应用,科技创新大赛项目还可以在结构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等方面使用。

4 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作为设计活动方案的来源

设计是通用技术学科的核心,要开展好设计活动,关键是要寻找合适的项目。科技创新大赛经过多年积累,项目很多,怎样的项目才适合在通用技术教学中作为设计活动方案呢?

有以下几条标准:一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二是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中有比较多相同题材的。同样的题材,不同的方案,这种项目作为设计活动,往往可以让学生构思出比较多的方案来,教师最后也可展示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与学生的方案形成强烈对比,从而快速提升学生的方案构思能力。三是重设计、轻制作的项目。根据现有情况,要开展大规模动手制作和难度较大的制作比较困难。因此,重设计、轻制作的项目作为设计活动的方案比较可行。

根据以上标准,棋类设计是理想的设计活动项目,棋类贴近学生生活,常见的棋有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跳棋、飞行棋等,而在科技创新大赛中关于棋的项目也很多,有圆图棋、多功能棋盘、行为规范棋、隐子五子棋、盲童五子棋、抗“非典”游戏棋等。棋类设计活动主要是设计棋子、棋盘、下棋规则和制作棋盘和棋子。设计重在创新,制作只要用简单的工具即可进行,制作完以后还可以下棋,让学生感受设计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此类设计活动的流程可以按照以下模式进行:教师先根据历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提炼出适合的设计项目,并引导每位学生发现问题、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呈现,教师举例科技创新大赛项目,开阔学生视野,并让学生分组对他们各自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价、改进。然后,每组设计出一个方案,并向全班同学讲解,全班同学一起评价、改进,最后每班筛选出一到两个方案进行制作。如果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可申请专利。

5 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作为命题的载体

科技创新大赛项目作为命题的载体有以下优势:

5.1 项目本身具有创新性

由于科技创新大赛非常注重创新性,因此,只要是县级以上的获奖项目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以这些项目为载体命制的题目会显的新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就在感受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5.2 符合学生实际水平

科技创新大赛项目都是中小学生的作品,项目的难度基本上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相适应,以这样的载体命制的题目不会造成空对空,不会像有些题目的载体根本是学生看不懂的。

5.3 项目广泛,可以作为考查各个知识点的载体

科技创新大赛举办时间悠久,项目领域广泛,考查各个知识点的载体都能找到相对应的项目。其实,在现有通用技术考试中也有这些项目的影子,比如浙江2011年3月高考题。有时,还可以用相同的项目载体命制多个题目。比如:有一项目是“脑波控制仿生人形机器人”,它是通过脑波采集器采集来自人脑的脑波信号,经过处理后,无线传送给脑波接收器,从而让接收状态显示系统内的乒乓球升起或者落下,再通过一条数据线,连接到机器人智能控制接口,当接口检测到脑波模式后,可无线控制机器人完成各种任务。这个项目的灵感来源于阿凡达,今后人可以通过自己的想法,直接控制机器人或者一定的智能结构,完成我们想要完成的事情,比如清洁房间、智能搜救、爆破等,这样一来,一些繁杂、重复的行为就可以交给机器人去解读和完成。以这个项目为载体命制的题目可以考查的知识点有技术的价值、技术的性质、技术的未来、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设计的评价、发现问题、控制的手段、控制的工作过程与方式等。

6 从大赛中来,到大赛中去

学生作品是通用技术教学的一大成果,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学生作品设计出来,其中不乏一些优秀的作品。教师可以把通用技术的教学与科技创新大赛相结合。在上通用技术第一节课时不仅要介绍通用技术学科,还可以介绍科技创新大赛。让学生清楚通用技术学科主要是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优秀作品可以去参加科技创新大赛,其中校级的科技创新大赛结果直接影响到成绩总评,并记入班级考核。县市级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对出国留学或有一定帮助,省级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可以获得一些学校的自主招生资格,全国级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可以高考加分和获得名牌大学的保送资格。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通用技术学习提高人的科学素养和技术能力,激励学生学习通用技术。在开始进行设计的一般过程的教学时,与课程进度相适应,让学生实践发现与明确问题、制订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产品的使用和维护。最后完成作品并首先参加校级创新大赛,并择优参加上一级比赛。

科技创新大赛的资源是丰富的,需要我们通用技术教师用心地去挖掘,是通用技术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宝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第二十四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作品集[C].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通用技术设计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成本优化; 设计优化; 现场工程技术管理

为适应房地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国家房地产政策变化的形势,国内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逐步呈现出从粗放型向技术型、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变的发展趋势。近几年来,各地产公司在重视完善规划、建筑等专业设计管理的同时,加强了对结构等专业工程技术工作的管理,提高了设计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使设计技术管理更加全面、专业、精细,从整体上增强了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力。

1指导思想

工程技术管理的指导思想,就是紧紧围绕工程成本控制这一主题,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大原则下,结合理论、技术、经验、科技等,对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性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以求得工程成本经济合理,对社会技术资源进行沟通、整合、利用。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大力提倡和推广结构工作性能设计新理念,加深对现行国家及地方规范条文理解和消化,用活规范条款。做好与建筑专业配合工作,积极参与项目设计各阶段控制工作,把设计各阶段的事前、事中、事后技术管理与工程成本控制落实到实处。规划方案阶段积极主动参与规划方案设计阶段的技术管理,在为营销、规划、建筑服务的同时,对工程成本加以控制,从结构专业角度对方案提出建议。

[例1] 某项目十几栋高层建筑方案,在高宽比、错层等方面超过国家结构规范相关规定,必须首先做结构整体模型振动的试验,分析试验结果后才能确定结构设计上的非常技术措施,最后还要通过专家委员会的评审。这样必然会增加项目开发时间及工程成本。结构专业提出上述意见后,营销和设计经过综合考虑,最后对规划、建筑方案进行修改,项目开发时间和工程设计成本得到控制。

[例2] 某项目5万平方米地下室设计,由于规划设计方案中没有考虑消防通道在地下室顶板上位置,设计院结构工程师为了建筑师日后随意布置消防通道而将消防车荷载满铺地下室顶板来进行地下室结构和基础设计(每平方米2吨消防车荷载),此做法使地下室及基础工程设计成本大为增加。公司审图时发现了此问题,建议建筑专业首先布置消防车通道,结构专业再重新进行地下室和基础结构设计,避免了多花冤枉钱。另外一个项目正好相反,也是5万平方米地下室,规划方案将消防车通道完全布置在社区地下室上,结构专业看图后,提出完全可以结合社区外市政道路而不必在社区地下室顶板上设置消防车通道,建筑专业接受此建议,减少了地下室结构和基础设计工程成本。

2桩基础与地下室设计研究与优化

2.1桩基础承载力取值

目前,国内设计单位对桩基础承载力取值是参考地勘单位提出的建议值,再根据土壤物理指标进行理论计算而确定。多数情况下,设计单位确定桩承载力设计值比较保守,取值偏低,普遍存在桩基承载力强度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桩基础工程设计成本偏高现象。近两年来,在地产公司项目的桩基设计中,推广以试桩的方法来确定单桩承载力设计值,从结果来看,这种设计值普遍比以理论计算确定的设计值高出20%以上,相应减少桩基础工程成本支出20%以上。如苏州某地产公司湖滨一号项目二期14栋高层建筑桩基础设计中,以试桩方法确定桩承载力设计值为250吨,比一期以理论计算确定设计值170吨提高了47%,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长春某公司水岸春城项目,2003、2004年桩基设计取值以理论计算来确定为45吨,2005、2006年采用以试桩来确定桩基设计值方法,设计取值提高到55吨,桩基承载力设计值提高了22%;宁波某公司东湖观邸一期桩基原设计值为40吨,后经过试桩将设计提高到55吨,提高了37%;西安某公司项目通过试桩修改原设计,使桩基工程成本降低200多万元。

2.2地下室

由于地下室面积较大、工程成本较高,对地下室设计进行了重点技术管理跟踪。在柱距布置、层高、半地下室或全地下室比较、消防车荷载取值等方面实现了有效控制。如广州某地产公司地下室采用扁柱形式,合理利用空间;佛山某公司5.2万平方米地下室,公司对设计院设计成果进行优化调整,工程设计成本每平方米减少59元,工程成本少支出300多万元;南京某公司2.5万平方米人防地下室,从结构设计角度优化设计,取得170千克/平方米用钢量的好成效。

社区地下室顶板上普遍放置1~1.5米厚覆土以便绿化。对处于覆土上的消防通道的消防车荷载取值,经过受力分析,建议在进行地下室结构设计时考虑消防车荷载在覆土竖向扩散作用,消防车荷载取值比“规范”值小于覆土厚度的倍数,一般在1~1.5倍,从而减少地下室和基础工程设计成本,此建议已在许多项目的地下室结构设计得以应用。由于消防车荷载比较大,对此折减后可取得比较好经济效益,以上项目地下室均采用了此建议。

2.3抗浮(拔)基础设计研究与优化

抗浮(拔)基础作用是抵抗水浮力,目前国内抗浮(拔)基础根据具体情况,常用抗浮桩基础和锚杆(minipile)抗浮基础。广州某公司4个项目均有较大地下室,其中d7-6项目地下3层地板水浮力达12吨/平方米,均采用锚杆抗浮基础。由于锚杆抗浮基础工程量极大,工程成本较高,公司对4个项目的锚杆抗浮基础设计方案进行了重点技术管理和研究,主要从锚杆入岩长度、锚杆平面布置、锚杆中钢材选取设计3个方面入手,打破常规设计方法,使锚杆抗浮基础设计方案更加经济合理,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锚杆入岩长度常规设计方法是以理论计算来确定,以试验方法来确定锚杆入岩长度的创新得到设计单位认可,应用于上述4个项目。如k2项目原设计为入岩8米长,公司通过试验确定为6米,比原设计降低2米(180元/米)。

锚杆中钢材设计常规做法是将理论计算结果乘以2倍安全系数。公司认为钢材本身性能稳定、离散性较小,锚杆中钢材安全系数不应取2,而应取结构设计中1.25倍安全系数,这样,锚杆中钢材可以节省37%。此项建议在上述4个项目中得到应用。

锚杆平面布置常规设计方法是将锚杆布置在柱子下部,作用于地下室底板上的水浮力通过底板传递给梁,再由梁传递给柱下承台与锚杆相平衡。经研究,常规锚杆布置设计方法存在两个传力路线,需要在底板和梁中配置大量钢筋去承受和传递水浮力荷载,设计成本较大。由此,产生了对常规设计方法进行改良的想法,即通过减少传力路线来降低工程设计成本思路。结合地下室锚杆抗浮基础设计,对锚杆3种布置方案进行设计和分析:方案一,锚杆均匀布置于底板;方案二,锚杆均匀布置于梁下;方案三,锚杆集中布置于柱下。对上述3个设计方案进行了定量经济比较,可以看出不同锚杆布置技术方案对工程成本有较大影响,方案一比常规设计方法方案三工程成本支出少54%。鉴于此,项目地下室锚杆布置均采用方案一,即锚杆均匀布置在底板下;k2一期锚杆布置采用梁下布置,即方案二。

3上部建筑结构设计技术管理

上部建筑面积大,对整体工程成本影响较大,因此,对此结构设计技术管理与工程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结构设计是否经济合理很大程度依赖于设计单位结构工程师的技术专业水准、责任心和心态,从理论上讲他们有义务为业主负责,但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只对《规范》负责而没有对设计的经济合理性负责,甚至有意无意加大钢筋用量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因此,如何使设计单位结构工程师既要保证结构安全、品质,又要保证工程设计成本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是房地产企业设计技术管理人员职责所在。

近几年来,地产公司加强上部建筑结构设计技术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举几个案例。

[例3] 广州某公司项目在国内开发的第一个超高层住宅项目(近150米高),原预计上部结构标准层土建工程成本为1 000元/平方米。公司加强该项目结构设计管理工作,在结构设计中密切与设计单位沟通交流,通过调整结构体系、减低荷载、设计技术等,最后达到结构工程土建设计成本仅为900元/平方米,与普通高层建筑上部结构标准层工程成本基本一样。

[例4] 苏州某公司湖滨一号项目二期开发14栋高层建筑方案,均为适合市场需要的南北通透的板楼结构,建筑高度与宽度比最大达9.6,远远超过结构设计《规范》所规定的6的限值,通过努力,苏州市政府审图中心领导同意将建筑高宽比只能放宽到8。若按高宽比8来设计,项目二期将有8 000平方米面积无处放置,必须对二期重新进行规划和建筑设计,而二期地块和时间限制又给重新规划设计带来了极大难度,最好还是在结构设计方案上加以解决。首先,公司要求和指导设计单位以结构工作性能设计理念进行结构方案设计,通过加多剪力墙、调整计算荷载、加宽基础宽度等技术措施使结构方案达到可行。之后,该公司对苏州市政府审图中心领导进行技术上的说服工作,经过一段技术交流后审图中心领导终于同意上会。由于方案准备充分,专家在评审会议上没有提出原则意见,结构设计方案获得顺利通过,由此保证了该项目营销定位、原规划方案得以实施,保证了项目开发进度。

上海某大厦项目为超高层写字楼项目(近150米高,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设计单位结构施工图设计中,标准层用钢量为85千克/平方米,在技术管理参与下,设计单位对原结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后使标准层用钢量降至70千克/平方米以下,取得比较满意结果(4.5元/千克工程造价)。

4现场工程技术管理

长春某公司两栋楼位于10米深回填土上,每栋建筑面积为4 000平方米。桩基承载力设计值为45吨,扣除10米深回填土作用在单桩上负摩擦力的理论计算值36吨后,单桩承载力仅剩下9吨,必须对回填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经过对几个回填土地基处理方案可行性、经济性进行比较,确定采用碎石桩处理方案。设计公司进行施工图设计,施工图中的碎石桩数目为2 052根,公司独自对此方案进行优化,碎石桩数目减至332根,仅为设计公司的16%,工程成本减少84%,同时保证了工程进度。

南京某公司为配合销售先建会所,环绕会所三面地下室工程是在会所竣工后才开工的。会所三面离地下室距离在2米左右,地下室开挖前对会所支护就显得极为重要。施工单位设计支护方案为直径800毫米联排灌注桩,入土坎固6米,悬挑6米,共计12米,灌注桩作为悬臂梁工作。公司考虑由于土质较差,对桩的堪固作用不会太大,对该方案提出在联排灌注桩上部加设压顶梁以保证联排灌注桩共同工作,同时在会所3个侧面压顶梁之间设置水平钢筋混凝土桁架为悬臂桩提供支点,如此,支护方案由灌注桩平面悬臂结构转变成受力性能更好的空间刚架结构。施工单位采纳公司意见,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确保会所在地下室整个施工过程中安全可靠,万无一失。

佛山某公司项目含有4栋高层、12栋小高层,建筑地仅5 000平方米。在这5 000平方米地块上的地质情况极其复杂:上部土层液化严重、地下砂岩层深度变化急剧、地下有岩洞和土洞、砂岩层深度在8~35米间变化无规律。目前,16栋建筑分别采用了预制管桩、冲孔灌注桩、夯扩桩以及由伐板、夯扩桩、搅拌处理的复合地基3种基础组合,共计4种基础形式。如此复杂的地质情况和采用多达4种的基础类型,在开发中史无前例,技术管理难度可想而知。

某项目一期有8栋100米高层建筑,基础采用桩基础。1 700多根桩施工完成后,在工程桩检测中发现桩基承载力仅为设计特征值的一半,经复压桩基承载力可达设计特征值80%。设计公司采用补桩方案进行处理,第一轮补桩设计方案每栋楼需补近90根桩,公司对此提出不同意见,经过技术交流沟通,设计公司对补桩方案进行重新设计,最后确定补桩方案为每栋楼45根左右,8栋楼补桩总数减少320根。

总体来说,节能降耗是我国的一项国策,而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大量的能源消耗了。正因为如此,企业加强了对结构等专业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提高了设计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使技术管理更加全面、专业、精细,从整体上增强了竞争力,减少了浪费。

主要参考文献

[1] 姜涌,王金庆. 浅谈房地产项目结构成本的优化控制[j]. 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3).

好了,以上就是通用技术设计方案(精选5篇)的含义和出处,希望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能够解决你的困惑。访问360范文网了解更多通用技术设计方案 精选相关内容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22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