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摄影摄像;项目化教学;实践应用

引言:对于目前所开设的摄影摄像课程来说,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水平。学生在课程的实践中,能够发现美,感受美,为自己的生活增添美好的情感,学生在欣赏摄影作品时,还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因摄影摄像教学作品在拍摄期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自选题目进行拍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该课程对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是十分有利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摄影摄像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

摄影摄像课程是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目前,绝大多数的学校在进行摄影摄像课程教学时普遍采用以往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等弊端。除此之外,由于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和应用性,因此,在教学时除了要把理论和实践、技术和艺术充分结合起来,还要在各种场景中具有灵活应变的能力,所以在摄影摄像这门课程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二、项目化教学在摄影摄像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组织管理不到位

在摄影摄像课程项目化教学中,因其打乱了以往学校的教学秩序,使得整个教学要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并且已超越了目前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和整体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期间,不再把自己作为课堂教学主体,而是要不断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式实行相应的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是现阶段,因许多教师已习惯了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在项目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无法适应这种教学模式,在对学生的管理上其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如果对学生管理过松则会影响学生的实际收获,但如果对学生管理过紧则又会阻碍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2.学生缺乏自主能力

目前有些学校的学生因知识水平较差,导致他们的学习态度也不端正,这种现象就造成摄影摄像课程的项目化教学很难顺利进行。项目化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完成,并获取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学生缺乏自主能力,在摄影摄像期间并不能用心完成任务,则就没有办法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而项目化教学的优势就很难在摄影摄像教学中发挥出来,最终导致学生无法提高自己的各项能力。

三、项目教学法在摄影摄像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1.项目化教学课程设计

项目化教学设计主要是把摄影摄像课程中的传统课程转化为项目课程的主要环节,按照摄影摄像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该课程的行业岗位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就要把课程体系中的内容转化成一个或者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项目。

2.项目教学的设计和实施

教师在教学时应用项目教学法时,所设计的项目一定要有真实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组建项目组。项目组在组建过程中要在学生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组合,并且要以教师的调控为主,使得兴趣相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有一个较为合理的搭配,从而保证小组成员的结构更加合理化。

(2)制定并设计项目计划书。摄影摄像教师要按照项目的任务目标和所设定的项目任务题目来制定项目任务书。

(3)项目实施。为了确保项目教学法可以在摄影摄像课程教学中有效实施,课程的综合项目可安排在摄影摄像外出写生中进行,具体地实施过程有项目执行和项目的展示与评价。其中,项目执行是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最关键环节,教师把任务分配到每个项目小组中,要求每个项目小组都要拍摄一套专题影像片,而教师要在写生期间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并大胆尝试,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尽可能地让学生亲自动手,从而感受整个实践过程。对于项目的展示和评价来说,在项目结束后就是展示和评价的环节,每一个项目小组选派一名学生在投影中展示组内成果,需要说明创新思路,并讲解在拍摄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以及拍摄经历等等。在评价时要把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是对学生在项目任务中关于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以及对学生专业能力掌握程度的评价。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协作能力和项目小组团队合作表现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项目化教学在摄影摄像课程实践中的思考和启示

1.采用兴趣教学法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摄影摄像感兴趣,才能用心去体会并实践,从而达到完成项目的目的。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可以与学生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为根本,制定相应的项目内容。摄影摄像课程与其它学科不同,它没有固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往往都是在各种形式的图片中掌握所学知识。例如,有的学生对风景感兴趣,有的学生对美食感兴趣,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相关本领,并从中提高自己的自主能力。

2.重视项目设计和选取环节

对于项目化教学法来说,项目设计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整个教学内容都要用项目来贯彻,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项目时一定要考虑项目的设计模式、类型等问题。除此之外,企业中的真实项目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出项目化教学的功能,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并不能让所有教学内容都能在企业中获得合适项目,因此,教师在进行项目教学时,只要可以提高摄影摄像课程的教学质量,设计并选取模拟项目也是十分可行的。

3.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对于摄影摄像课程来说,理论基础仅仅是一小部分,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拍摄能力。所以理论考试成绩可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部分,在实际操作中一定要对项目的整个过程做多样化评价,例如学生在完成摄影摄像作品创作后,要在所提交的作品报告中说明创作的整个过程以及相应的结果分析等等。

4.教师要进行实时监督和指导

当前大部分的项目教学都会采用项目小组这种学习方式,所以,许多学生就会格外依赖小组内能力较强的学生,从而导致这两类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教师在举办活动中要对小组活动进行实时监督,整个项目的分工要细化到个人,学生在项目中明确自己的职责,而教师也要尽可能地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体会到项目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

5.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出现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知识结构过于单一、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对教师来说显然已经不合时宜。所以,不仅要增强教师的理论素养,还要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学校可定期组织让教师到影视机构进行锻炼并实习,还可以聘请一些摄影专家到学校进行任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摄影大赛,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和专业水平。

结语:总而言之,在摄影摄像课程的教学中应用项目化教学法,是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摄影摄像教师提高自己的自身综合素养,学生能够进行自主学习,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出项目化教学的优势和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摄影摄像课程中,如果把项目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在一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辉.高职教育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实践探索: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J].职教论坛,2010(36).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摄影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的不断提高,摄影行业蓬勃发展,国内平面媒介的报纸扩版增容及摄影艺术机构(如影楼婚纱摄影、人像艺术摄影、广告摄影)、摄影股份制企业、民营照相馆等数量迅猛增长,还有媒体广告宣传部门、图片制作部门、媒介传播部门、企事业党政机关宣传部门等,对摄影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摄影专业人才市场前景甚好,尤其是摄影专业技能人才更受欢迎。摄影行业对教育程度较高的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会持续增长,因此,高职院校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对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及就业来说是一个美好的前景。

一、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开设摄影专业相对于本科院校来说,起步较晚,在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师资队伍还相对薄弱。教师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双师型”教师等无法与本科院校相比。二是教学设备及实训场馆建设规模、数量有限,学生实习用的摄影器材从质量到数量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三是教材内容不精,知识点过于序列化。比如《摄影》课程用的《摄影技术教程》是普通高校摄影专业的专用教材,理论原理深,专业概念多,涉及数理化知识,许多同学望课本而生畏,传统摄影的内容占有大量的篇幅。进入了数字时代,数码摄影技术将是未来摄影技术发展的主流,摄影教材内容应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四是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过于传统,理论讲授多,操作实习少。五是摄影专业的校企合作摄影实习基地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

二、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面向

1、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和摄影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摄影各类器材,掌握其性能、结构及使用、维护方法,具备摄影的独立工作能力,能在摄影艺术机构、摄影公司、企业、文化传播公司、新闻媒体、出版单位、广告宣传和影视制作等部门从事摄影和影视摄影相关的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具有技术精湛的高级摄影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2、摄影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面向及职业岗位。摄影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面向主要是摄影艺术机构、摄影公司、摄影股份制企业、民营照相馆、广告制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报社、新闻媒体单位、摄影培训学校、企事业宣传部门、自主创业等。职业岗位是摄影行业的摄影师、策划员、业务主管、经理;新闻媒体单位摄影通讯员、摄影记者;摄影教师、摄影培训师、自由摄影师。

3、摄影专业毕业生的知识、工作能力及职业素质要求。知识要求方面:具有掌握摄影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现代数码摄影技术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熟悉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接受美术、设计、摄影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和操作能力。具有工作需要的公关、礼仪、策划、管理知识和一定的法律知识,了解党和国家在新闻出版、文化艺术领域有关政策、法规。工作能力要求方面: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公关能力、对外业务能力。职业素质要求方面: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质,身心健康、工作积极、爱岗敬业、责任心强、严谨务实、诚实守信、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和完成好各项任务的能力。

三、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摄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课程体系的构建。学校要根据高职的“2+1”办学模式和摄影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面向,构建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第一学年为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主要课程有摄影史、美学、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计算机应用、数字摄影原理、摄影用光、摄影用光、摄影构图、景物摄影和人像摄影等。第二学年为必修专业课,主要课程有摄影美学、风俗摄影、广告静物摄影、室内外环境摄影、时装摄影、工业摄影、商业摄影、新闻报道摄影、广告策划与设计、计算机图形处理技巧、数码摄录像与多媒体应用等。第三学年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与论文。?

四、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摄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有力保证,学校要根据办学规模培养、引进或聘用一批德艺双馨的专业教师和“双师型” 教师,使师资队伍在学历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双师素质符合人才培养评估的要求。

2、加强教学设备及实训场馆建设,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条件。要加大实践教学资金投入,充实设备设施,创造良好实训条件。要依据实践教学需要建立摄影实训室(或摄影棚),购置中、高档次的摄影器材,并从数量上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

3、根据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摄影技术精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因此,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加强教材建设,并对课程设置作适当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课程教学的内容方面,要精选适合时展和实用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首先选取适合高职教育的高校规划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注意教学内容应反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如《摄影》课程教学,传统摄影应仅作介绍,数字摄影技术是重点的教学内容。

4、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教学。高职院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所需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高职教育强调“能力本位”,学校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教育,按照“实用、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调整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实用、够用,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有课程实训、模拟实训、综合实训、毕业实习等方式,并要体现实用性、适应性、可操作性,使学生通过实训,熟练照相机的使用操作方法、熟练掌握摄影曝光控制、景深控制、色彩控制,熟练掌握摄影用光及布光方法、构图方法,掌握人像、风光、花卉、新闻、体育、广告等各类摄影的拍摄技能及拍摄技巧。在教学中,用启发式教学法、专题讨论法、课堂辅导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要强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理论讲授100%应多媒体课件,给予学生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要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影展、摄影名家讲座、艺术欣赏、摄影比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摄影水平。

5、开展顶岗实习,强化职业能力。顶岗实习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实习训练向校外的延伸,是专业教学计划中综合性最强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摄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途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互动,生产与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上岗,受到企业的欢迎。学生通过顶岗实习,置身于现代企业之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和专业技能的训练,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迅速提高自身的素质,毕业后适应社会的要求。学校要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工作,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

学校要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就业、创业校外实习基地,如摄影企业、文化传播公司、出版、新闻媒体单位、广告宣传等部门,安排学生顶岗实习,让更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中亲自动手拍摄、亲历一线管理,以得到锻炼、增长才干,并在顶岗实习中实现预就业。要加强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使摄影专业技能人才有就业的出路,使更多毕业生在职业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6、强化高职摄影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

高职摄影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概要解决入口问题,也要解决出口问题。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此,高职院校要强化摄影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

(1)加强领导,完善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机制。一是成立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加强学校层面与各系的联系与沟通。二是各系也应成立就业工作专门小组,成员由系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组成,定期召开会议、制定、落实措施。三是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问责制。制定阶段性的就业率工作目标,未能完成工作目标的,要进行问责,寻差距、找原因。四是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业绩与评优挂钩、激励先进。

(2)注重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一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将竞争机制引入教学工作中,如通过公平竞争选举班干部、学生会、团委干部或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等,营造一种竞争的环境,提高学生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二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高职生踏入社会之初要想获得社会认可,关键是要遵守职业道德,学校要把职业道德放在首位,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3)加强高职生的就业指导。一是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教改,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就业技巧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自觉、主动地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和行业去就业和创业,到中小企业、股份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去就业。二是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三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多拿职业资格证书,如摄影师等级资格证书,艺术设计师等级资格证书、营销师等级资格证书等,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四是加强学生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国家的毕业生就业政策,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4)收集就业信息,做好搭桥工作。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就业指导中心的作用,加强与地方劳动人事部门的联系与沟通,以获取更多的就业信息,向用人单位推荐具有摄影专业技能人才的毕业生。学校也可通过联系用人单位到校举行“双选会”,或要求学生积极参加校外举行的人才招聘会,加大毕业生就业机会。要发动教职员工,参与学生的就业工作。通过亲戚、朋友,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做好毕业生就业搭桥。学校还可通过网络开拓就业无型市场,介绍摄影专业毕业生概况,为用人单位提供学生信息。也可通过网络收集用人单位提供招聘信息,核实单位信息后组织毕业生进行投档求职,通过搭桥工作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罗勇,芦娟.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8).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课制作;同步制作;异步制作;高效简易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1-0026-03

一、“微课”的概念和特点

微课是一些短小精悍的视频,最早被人们关注的是2006年可汗学院推出的系列微视频。这些视频用于学生自主学习,深受学生、家长的认可和好评,实现了运用视频这一媒体变革教育的目的。随后国内学者深受启发,取名为“微课”(micro-lecture),并进一步实现本土化。我国微课于2010年,由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提出,他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或教学环节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通常还包括相应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和微反思等支持性和扩展性资源,构成一种情景化、支持多钟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微课虽小,应五脏俱全。微课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资源,它的快速“成长”体现了Web2.0网络时代的思想,备受一线教师的欢迎。它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短小精悍”。微课视频量小,一般不超过100M;时长短,5-10分钟为宜。二是主题明确。微课制作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针对解决某一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三是表现形式丰富。微课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拍摄视频、动画和PPT等,并且微课的设计思路并没有固定的形式,可以自由新颖风趣。

二、常见的微课制作方法种类

微课按视频的制作方法分,有录屏式、拍摄式、软件输出式和混合式等类型。

1.录屏式微课:运用录屏软件(如Camtasia Studio)录制教学内容与过程(如PPT、Word、手写板输入等形式)的视频短片。

2.拍摄式微课:运用摄像机、数码相机、智能手机等外部设备,把教师的讲解内容或操作过程等真实情境摄制下来的教学视频。

3.软件输出式微课:运用图像、动画或视频制作软件(如Flash、PPT、绘声绘影、Premiere、Movie Maker、GIFAnimator、美图秀秀等),通过微课脚本设计、技术合成后输出的教学视频短片。

4.混合式微课:应用上述提及的多种方式,制作、编辑、合成的教学视频。混合式微课视频必须要进行后期的编辑制作才能生成。

由于不同学科适宜采取的视频形式不同,以及教师对视频形式的偏好各异,因此在选择最佳视频制作方案时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三、微课设计开发的过程

微课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教学设计、拍摄前的准备、拍摄场地的选择与布景以及一系列的技术。完整的微课开发过程可包括前期分析、方案设计、素材准备、开发制作和测试评价等。微课开发流程如图1所示。

第一,前期分析。开始制作微课之前,必须考虑选题,分析是否有需要制作微课和微课制作的素材是否合适丰富。针对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和学科特点,思考微课以何种形式展示。这样可以增强微课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并达到微课制作的目的。在光电子专业的《LED封装》课程中,LED固晶工序属于LED封装工艺的重点工序,原理简单但操作难,通过LED固晶微课的讲解,以期学生掌握固晶材料特性、工序步骤、设备操作以及注意事项。

第二,方案设计。一个优秀微课的设计方案,需要进行精心的准备和设计,包括微课视频制作方式的选择、微课的设计思路、视频拍摄的脚本设计和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微课虽然是一堂微小的课,但必须进行教学设计,用来支撑整个微课的制作过程,包括微教案和微练习。根据教案,固晶微课选择了混合式微课的制作方式,主要包括PPT、视频和动画。PPT简单讲解固晶材料特性(知识点),视频展示固晶设备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技能点),动画演示固晶效果的测试。在固晶微课制作中,重点难点都在于视频的拍摄,因此需要设计一份详细的《固晶拍摄脚本》,脚本要考虑场景、设备、画面内容和时间等。

第三,素材准备。微课素材主要有PPT、微视频、动画和图片等。PPT要求页面清晰、效果动感、整齐有序、图文并茂等;微视频要求特写、清晰、稳定、连续、易懂等;动画要求简单、清晰、易懂、活泼等;图片要清晰和简单。另外,可以考虑网上质量较好的视频,制作微课时可以适当的编辑,提高微课的质量。

第四,开发制作。开发制作是微课视频的实施过程,主要是PPT录屏、拍摄视频、配音和后期编辑。首先,PPT的制作页数不宜太多,画面尽量简洁生动,可利用PPT制作相应的动画。PPT录屏建议使用Camtasia Studio,软件不仅可以录屏,而且可以编辑视频,功能齐全。视频在拍摄前,必须研究视频拍摄的脚本,特别是拍摄的方法。在固晶微课视频拍摄中,主要以特写为主,画面清晰,色温协调。其实,无论是微课是同步制作还是异步制作,都需要撰写配音稿,即讲解稿,并且进行配音。针对中职生的特点,讲解稿的语言应该简洁易懂,配音的语言清晰,语速适中。后期编辑可以采用的软件较多,固晶微课使用的是绘声绘影软件,对视频配字幕,编辑片头片尾,进行合成。

第五,测试评价。微课视频的教学效果,需要在实践教学当中进行检验,同时,也需要同行进行点评。在征集师生的反馈前提下,再进行完善,最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两种微课的制作方式

(一)同步制作

目前,制作录屏式微课和拍摄式微课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一线老师基本掌握录制/拍摄的技能。但是,通过观看早期的微课视频,难免会发现出明显的问题。如:录屏式视频制作方法应该是目前最容易的视频制作方式,但部分教师面对摄像头讲课时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一边翻PPT一边担心出错,同时还要兼顾镜头效果,让教师感到手忙脚乱,导致视频中教师讲解难以做到“干干净净”,语言拖泥带水。对于拍摄式微课来说,同样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在拍摄教师讲解时,一紧张就会出现“短路”现象或讲错内容。其实,这种微课的制作方式属于同步制作,教师一边录制/拍摄,一边讲解,最后制作的微课质量不高,而且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效率低。

同步制作方式主要指视频和音频同步进行,主讲教师一边讲解一边录制/拍摄。对于PPT录屏,主讲教师一边操作PPT,一边讲解知识,偶尔兼顾镜头的录像效果,将PPT的讲解播放过程和教师影像两路视频合成。对于拍摄,则是采用单机或双机拍摄教师讲解内容或演示操作内容,视频和音频同时进行。

(二)异步制作

笔者所在的机电部电子教研团队曾参加广东省首届微课大赛,并获得了“LED固晶工艺”二等奖和“LED焊线工艺”三等奖。我们在制作实践中寻求出一种简单的微课视频制作方法,以期解决视频制作成本高且技术难等问题。为了实现高效简易的视频制作,将采用异步制作视频方式,即实现视频和音频(教师讲解)不同步进行,最后使用软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合成在一起。异步制作微课可以提高制作效率和减轻教师的压力。下文主要探索录制PPT视频和拍摄视频的制作流程。

1.异步制作PPT视频

教师讲解音频与PPT录屏分别进行。教师在录制音频前先对照PPT写好讲课用的讲稿,接着对着镜头按照讲稿讲解教学内容(教师出境)或只对着麦克风照讲稿讲教学内容(教师不出镜),然后听着音频录制PPT,最后将视频和音频合成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既能降低教师讲课的出错率,也能缓解教师面对镜头录课的紧张感。另外,讲稿的运用便于教师斟酌讲解的措辞,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讲稿也成为一份重要的学习资料。如果在后期编辑时需要对视频添加字幕,该讲稿就是现成的字幕。具体制作流程如图2所示。

2.异步制作拍摄视频

异步制作拍摄视频也是拍摄的视频与讲解的音频分别进行制作。首先按照脚本的设计拍摄视频,接着编写讲稿,录制讲解音频,然后在后期编辑时去掉拍摄视频的原始音频,并合成录制的音频,最后配字幕和软件输出完成的微课视频。

中职微课主要以传授技能型为主,视频展现教师对设备和工艺的实操讲解,步骤多但实用。在固晶微课中,工艺包含了材料放置、固晶机操作、烘烤等工序。拍摄时,可以将工序细分,每一个小小的工序为一个片段视频,然后将每一个片段视频通过视频编辑软件(如绘声绘影)合成在一起。视频片段的拍摄可简单表示为:真实现场、调节灯光、固定相机、调节焦距、实训操作、开始拍摄、拍摄结束,如图4所示。

图4视频片段拍摄流程

(1)真实现场:拍摄现场即实训场所,要真实。拍摄前,需准备好实训材料和调试好设备。拍摄现场要整洁干净,操作者要按企业生产要求做好准备。在固晶微课中,要求穿上工服工鞋、佩戴帽子、带上防静电手套和带口罩等。

(2)调节灯光:调节灯光的亮度,防止亮度不够或过亮;调节灯光照射角度,防止出现物体的阴影。同时,要保持亮度均匀和色温一致。

(3)固定相机:相机拍摄位置要合适,画面要协调,并且需固定好相机以免出现相机振动,影响视频画面质量。

(4)调节焦距:固晶微课的拍摄主要以特写为主,因此需要调节相机焦距,使得相机镜头的焦点刚好聚焦在所要捕获的画面。

(5)实训操作:操作人员操作要熟练,动作要利索,尽量避免重复,并且按照要求进行实操。

(6)开始拍摄:拍摄者要提前与操作者沟通好相关拍摄事宜,尽量将每一个视频片段高质量地完成。拍摄时,若相机需要进行移动,要跟着操作者匀速缓慢进行。此外,相机必须在操作前提前开启。

(7)拍摄结束:拍摄快结束时,相机必须在操作结束后才关闭。当一个视频片段完成后,拍摄者和操作者都要马上准备好下一个片段的拍摄。

最后,通过视频编辑软件将每一个拍好的视频片段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连接好,并进行相应的剪辑,合成最终的拍摄视频。

在整个固晶微课后期编辑中,将录制的PPT视频在设定的合适位置剪断,把拍摄的视频插入其中,再增加转场,接着,把录制的讲解音频放置在适当的视频位置,并将讲解稿的内容编辑成视频的字幕,最后输出微课视频。

五、总结

一个优秀的微课作品,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让教师在尽量简短的时间内将知识点讲授得完整和清晰,同时还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点。实践证明,一种高效简易的中职微课制作方法――异步制作,能够提高微课的制作效果和效率,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新的教学模式的普及提供了希望和可能。

参考文献:

[1]胡铁生,詹春青.中小学优质“微课”资源开发的区域实践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22):65.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摄影摄像技术专业 项目教学法 实践 思考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开办于2007年,自2008级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改革以来,该专业从课程体系的开发、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变革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先后多次进行市场调研并重新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增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核心骨干课程均要求编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并在目前的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近三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研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教研,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的研究背景和目的

项目教学法的雏形是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到20世纪中后期逐渐趋于完善,并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理论思潮。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十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1]。“项目教学法”理论认为:知识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自主建构获得;学习是信息与知识、技能与行为、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长进;教育是满足长进需要的有意识、有系统、有组织的持续交流活动。该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崩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二、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实施项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三年的项目教学的实践,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团队合作的意识、解决突发问题的意识都有了明显的加强和提高,但探索的过程中也必然会面临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正在摸索。

(一)项目教学硬环境不达标

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项目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较好的适应当前影视行业的摄影师、摄像师、数字视频合成师、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等岗位的要求,但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难以满足项目教学的软、硬件要求。以该专业的三大项目课程《MV拍摄与制作》、《影视剧的摄制》和《毕业设计》为例,除了需要基本的摄影、摄像的拍摄器材之外,还要求有与之配套的配置较高用于剪辑的视频服务器/工作站、录音现场使用的多路调音录音系统、现场影视灯光和演播室等设备,而这些设备目前只能靠租赁或外借来实现,因此这些硬件设备成为制约项目教学的一大瓶颈。

(二)项目教学软环境不过硬

鉴于该专业学生的作品具备“所见即所得”的特性,作品的拍摄都必须基于一定的演员来表演,只有通过演员自身过硬表演元素的施展,才能带动整个影视作品视觉和听觉效果的整体提高。单靠摄影师的技术和画面的色彩、灯光、构图等元素的提高是远远不够的。我院目前尚缺乏影视表演、播音、录音类的专业,对于每次项目的开展,前期演员的遴选也只能基于非专业的水准。加之影视作品是一个讲究视听元素的商品,目前的录音、拟音和配音等都基于该专业自主摸索阶段,所以这些大环境下的软实力也是制约项目教学的又一个瓶颈。

(三)项目实施过程半途而废

由于开展项目教学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也是一项劳心劳苦的工作,涉及到校内校外诸多的场地、人员等因素,在此之前几乎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借鉴。在项目开展初期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发现由于软硬件条件及经费等问题较多。凡由老师全程带队的项目尚能客服各种困难,坚持到完成。部分规模较大的项目在具体实施时难度较大,结果不得不由教师自己完成项目的过程乃至收尾工作。凡属学生独立完成的项目,都会因诸多因素,最终效果打折扣甚至中途而止。

(四)考评体制体系尚不健全

对影视类项目而言,个人单打独斗根本不现实,必须进行团队合作。在之前的项目教学中,曾出现过因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部分小组成员没有履行应有的职责,从而导致某些小组成员被迫承担过多的工作任务的情况,间接影响了学生参与项目教学的积极性。

三、对摄影摄像技术专业项目教学的思考

为了更好地实施项目、解决项目教学中遇到一些问题,摄影摄像技术的教学团队进行了多次讨论,并进行总结思考和摸索,提出了一些能够解决现实问题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一)剧组建制及管理

每一个大型的影视项目的开展和实施都需要建立剧组班子。以往是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两到三个剧组,采取导演责任制。但凡属于重大作品时,为了集中人力资源,往往是全班设置一个大剧组,所有专业课老师一起参与指导。

1. 剧组建设

在学生中建立一个影视剧组会遇到诸多困难,因为剧组建制中会涉及到较多的陌生领域或岗位,例如场记、灯光师、录音师、道具师、化妆师等。很多学生都会优先挑选自己拿手的岗位而逃避陌生岗位,但是这些岗位同样缺一不可。由此就会造成大量学生扎堆挑选大家认为是“香饽饽”的摄像师、剪辑师岗位,但毕竟摄像师岗位的拟定人数和实际需求人数有限。如何做到“人尽其才”是剧组建立首当其冲应该思考的问题。一般而言,首先按照自主报名的方式自主选岗,其次重要岗位进行公开竞岗,最后由老师来进行均衡和协调,总体原则就是技术岗位优先使用大家公认的技术过硬和责任心强的人,非技术岗位主要是考虑个人责任心和提升空间。

2. 剧组管理

(1)逐级管理剧组

剧组实施“部-组-岗”三级管理制度,即整个剧组分为制片部、导演部、摄像部、美术部四个部门并指定部长,以导演部为例下设导演组、剪辑组、演员组等并各自设定组长,导演组下设导演、现场执行导演、副导演、场记等岗位,每个岗位指定责任人。由此分而治之,但统一归带队老师管理,同时基于工作过程,每一阶段均指定相应的责任老师作为第一责任人。

(2)合理分配任务

在剧组相关岗位的分配和搭配上,采取“一人一岗、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的制度,充分发挥和调度部分能力上有优势的学生担任兼职岗位。对钻研精神较强的学生,委以陌生领域的重要岗位,以此来激发其探索新领域的学习精神,从而带动剧组整体制作水平的提高。

(3)全程跟踪过程

根据有关文献资料,柏林理工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等一流大学在开展项目教学时,也会要求学生根据项目的进度表提交过程报告。由此可见,完整的过程跟踪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一方面,根据心理学上“皮革马利翁效应”,教师持续的关注也可以使学生心理感受良好,从而更加愉快、积极地完成项目;另一方面,教师关注整个剧组的工作进度既有利于督促学生按时完成项目,也可以及时发现项目进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在我院首部数字高清电影《我的警察叔叔》的拍摄过程中,相关老师全程跟踪现场,在突发问题上果断抉择,现场解决了诸多困难,体现了师生齐心协力共同奋战的作风,也进一步凝聚了师生之情,这也给心理上打退堂鼓的学生莫大鼓舞和支持。

(4)创新考评机制

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可以保证团队中的每个人各尽其职,维护剧组成员的积极性。在影视项目的考核中,将学生个人成绩分为三部分计算:50%的个人完成任务的表现得分,30%的小组之间完成任务的表现得分和20%考勤及表现得分。各部分得分由全体参与的老师集体打分,最终取平均分。各小组组长及成员之间相互打分,作为小组之间完成任务得分,教师可以将参与教学项目程度过低的学生记为不及格,以此来拉开个人得分和小组得分的距离,彼此起到相互制约,有利于小组内部自我约束和监督。

(二)控制项目的规模和层次

鉴于学生在此前完全没有接触过真正的影视剧组,教研室在设计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学院现有条件及学生的实际制作水平。摄影专业的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一起要完成三大项目,即《MV拍摄与制作》、《影视剧的摄制》和《毕业设计》。这三个项目充分考虑了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专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同时也考虑了项目的整体规模和制作层次,能够充分保证学习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掌握了影视剧组的运作流程,同时还收获了一定质量的作品。

(三)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本身就倡导“教、学、做”一体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作为影视项目而言,急需也非常有必要有影视相关的行业企业参与项目教学,一方面模拟了真实的环境,另一方面也弥补了专业硬件条件上的不足。比如可以与影视设备租赁公司进行合作,形成长期合作协议。在其淡季的时候低价位租赁其设备用于影视实践教学,并可以邀请公司成员参与实践教学并给予一定薪酬,有效弥补本校教师实践领域的不足;在其旺季公司人手不够时可以安排本专业技术过硬的学生接手相应的任务,学生毕业之后可以到该单位实习或就业。以此来相互弥补,扩大本专业和合作公司的知名度,达到资源的优势互补,使学校和企业达到共赢的目的。

四、对摄影摄像技术专业项目教学的建议

(1)加快教学进度,增加课时数量。项目教学法不仅要求知识目标的完成,而且还强调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而学生能力提高靠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多应依赖于学生主动的实践,在任务的完成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能力。这种特点决定了教学中应将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因此建议提高项目教学的课时量,并加快教学进度。

(2)完善考核体系,加强监管力度。项目实施中,进一步明确交代项目的目的、意义,注重实施过程中教师的协助、指导和监控。合理考察剧组各部门的分工,针对不同分工的同学给予针对性的点评,并在分数上有所差异。并制定出更加合理详细的考核方案和评估方案,通过对项目的点评,把项目化教学中的能力培养与理论知识学习有效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开发注重实践的常规课程

信息技术教育的主阵地仍然是常规课程,因为常规课程具有固定时间、固定课时的优势。但当前,信息技术常规课程的内容仍聚焦在传统的Office、网络搜索等基本信息技术技能上,这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所在学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感兴趣、实用性强为出发点,开设了许多适合学生的信息技术校本常规课程。

例如,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摄影变得越来越便捷,笔者结合这一生活实际,开设了摄影实践系列课程。该课程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模块:一是摄影理论课,主要讲授摄影理论基础。内容包括照相机的发展史,相机的成像原理,手持相机的正确方法,如何科学地设置光圈、快门以拍摄出理想的画面,如何用光和构图拍出不同艺术效果的照片。二是摄影实践课,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自然,捕捉大自然的美。课程开设时正值初秋时节,笔者以“走进自然,感受秋天”为摄影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走进美丽的“百花园”“百木园”进行摄影采风。拍摄之前,教师先要让学生明确拍摄任务和要求:①设备要求,可以携带单片机、微单或者万元以下的单反相机,禁止携带手机或平板电脑作为照相设备;②小组合作,每个小组6~8人,至少配备3~4部相机,每位学生都要参与拍摄与被摄;③拍摄符合“走进自然,感受秋天”的主题摄影,学生可以从不同景别和构图的角度出发,分别拍摄风景或人物等摄影作品;④作业上交,每位学生挑选2~3张摄影作品,并为照片创意命名,然后将作品交到小组长处,小组内开展摄影作品赏析和评选,各组精选出5张优秀摄影作品在班级内展播。三是摄影作品的后期处理。学生拍摄的摄影作品,由于客观环境因素和摄影水平的影响,经常会有一些曝光、构图或其他的问题。针对这些实际问题,笔者开设了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课程,让学生学会如何借助Photoshop、美图秀秀等后期处理软件处理、美化摄影作品。

经过这三个模块的系列摄影课程,学生的摄影和后期图像处理的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学习之前大多数学生拍照时都是拿起相机随意拍摄,学习之后他们会从构图、用光等更加专业的角度先思考再拍摄。

又如,在讲授计算机硬件这一课程模块时,笔者结合学校已有的废旧计算机资源,开展了“打开机箱看一看”的实践课程,将学校已经报废、无法使用的计算机主机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在信息技术课上,笔者给每个小组各分配一台计算机主机,首先用演示和微视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为学生展示如何拆卸和组装计算机,然后让学生使用螺丝刀亲自动手开箱,先拧开每一个螺丝,再拆卸、认识CPU、硬盘、内存、显卡等每一个硬件,最后让学生逐一将这些部件组装起来。学生通过这种体验式的学习方法,近距离动手触摸计算机硬件,了解计算机的元器件。这样有利于他们加深理解计算机每一个硬件的功能和硬件的组成,也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长远记忆。

在丰富常规课程的教学中,笔者还设计了各类信息技术竞赛。例如,针对起始年级学生,开展“指键如飞”打字比赛,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学习动力,夯实学生计算机操作的基本功;针对高年级学生,开展了“古韵中国”“关爱家园”等平面设计作品大赛,这既提升了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渗透了热爱祖国、关爱环境等道德教育,提高了他们的道德素养。

开拓紧跟时代的创新课程

正如温州中学的谢作如老师所说,“技术是有趣的,是可以吸引学生的;技术是有用的,技术结合其他领域后,价值更高;技术是发展的,学校教育要让学生接触最新的技术”。笔者所在学校在常规课堂中实验性地开展了学生感兴趣的信息前沿科技课程,包括3D模型设计课程和机器人基础课程。

在3D模型设计课程中,笔者选用低起点、易操作的3D ONE建模软件,从草图的绘制、二维图形转换为三维图形,到基本几何图形的设计,以及简单的抽壳和组合图形,让学生初步建立起三维立体空间意识,掌握基本模型的设计方法。在机器人基础课程中,笔者将虚拟软件搭建与实物搭建结合,让学生搭建诸如加速风扇、回力小车、投石车、陀螺发射器等简单机械,从中了解三角形的稳固性、齿轮加速、杠杆等机械原理。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与其他学科融合,使其了解更多关于物理、数学等学科的知识。

针对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学校还开设了低起点、模块化的趣味类编程课程。例如,Scratch程序设计课程,它采用积木式编程模块,无需记忆复杂的程序代码,而且可以借助传感器实现程序与现实的互动。趣味类编程课程,能让学生初步感受计算思维,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更易于他们表达自己的创意。同时,笔者所在学校还结合现代媒体普及的生活实际,开设诸如EDIUS、会声会影等音视频剪辑的课程,让学生初步了解音视频的录制、采集及剪辑的过程。学习之后,学生能自己剪辑录制的音视频,并能将这项技能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中。

这些创新课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他们的科技视野。在创新课程中,教师还可以挖掘、发现对某一领域的学习有特长、有兴趣的学生,并将这些学生纳入到相应的信息社团,使他们可以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自己热爱的专业。

开设异彩纷呈的社团课程

相对国家及学校规定的常规课程而言,社团课程是一种自主性课程,它由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施。同时,学生社团课程是以学生实践为主的,因此自主性和实践性是其最基本的特点。信息技术教师应结合自身特长,开展独具特色的信息科技社团活动,打造校园创客达人与校园明星。

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能够彰显学生个性的微电影社团,内容包括前期写剧本、招募小演员、实际拍摄、后期剪辑等,在校园里掀起了微电影拍摄的热潮。这为某方面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微电影社团每年都会在学校报告厅上映一部年度微电影作品。

学校还开设了培养学生发明创造意识的机器人社团,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科技学习,体验实际动手操作的乐趣。从机器人的拼装、编程到测试,学生无一不是自主设计开发,创意无限。学校机器人社团在2015年和2016年的吉林省机器人大赛中成为参与人数最多、参与项目最广泛的集体,并在2016年的世界机器人挑战赛中国选拔赛中获得多枚金牌。

学校还开设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趣味编程社团,为校园里众多热爱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学子提供了平台。编程社团是学校成立的第一批信息社团之一,其成员多年坚持参加信息学奥林匹克NOIP联赛,并多次名列前茅。

电脑与美术技术相结合的动漫社团为一些热爱电脑绘画的学生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动漫社团也连续多年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动漫赛项决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学校还开设了让学生感受信息前沿科技的3D创客社团和航模社团,这些社团在校园内已经初具规模,并深受学生喜爱。

上面就是360fanwen.com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小摄影师教学设计(精选5篇)的全部内容了,更多精彩请持续关注我们。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24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