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课件(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师说课件范文第1篇

一、盲目下载

由于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可以说很多的学校已经做到人手一台笔记本,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是相当普遍的,由此,课件的制作就成了非常关键的问题。据笔者所知,大多数的语文教师都是上网下载课件,极少有教师是用自己制作的课件进行教学的。

当前,网络技术不断发展,信息资源产生了极大的共享性,这就使网上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课件。对于这些课件,很多教师不加筛选,“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下载下来,然后直接拿着这些课件去上课,根本没有考虑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如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学生不同等。忽视具体学情,只能造成机械、僵化和缺乏个性、不切实际的结果。所以,在下载课件时,要明白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符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思想、教学习惯,要估量自己学生的实际。

笔者从学校教务处了解到,绝大部分语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这些教师基本都是从《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或其他网站下载课件,多数教师都是原封不动地使用别人的课件。试想,教学如果没有自己的东西,怎么会有生命力呢?这的确是让人堪忧的一件事。

二、逢课必用

最近,经常听到有教师这么说:“我每一节都是用课件上课”。听了此话,笔者真的很担心,有的教师认为能逢课必用课件就是有水平、有能力,甚至把每节课使用多媒体课件当做是向别人炫耀的资本。这种人实际上对多媒体教学怀有误解。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这只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多媒体本身只是一种辅助语文教学的工具,课件的作用只能定位于“辅助”。逢课必用的做法无疑是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宗旨。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根据语文课文的具体需要来选定是否需要用多媒体。应该说绝大部分的课文是适合用课件的,但也有些课文是不适合的。如在讲述唐诗、宋词以及相关的文章时,重点是在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教师完全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完美地讲述,将学生带入一种至高的境界中去,让学生把握、分析、理解。在这时,教师的教学能力就会充分地展现出来,假如我们轻易使用多媒体,反而会事与愿违,不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难开发学生思维。

另外,逢课必用还会带来以下不利面:第一,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容易培养老师的惰性。很多的教师堂堂用的都是从网上下载的课件,不愿意去编写教案,更不愿意去钻研教材,探究教学规律。第二,每节课都使用课件上课会削弱教师的基本技能。朗读就播课文录音,板书用幻灯片出示,黑板上几乎看不到教师的书写,取而代之的是统一的、标准的字体。实际上有相当多的语文教师无论是朗读的水平,或是书写的水平都是很高的,但如果长期没有用必然会越来越生疏,教师的基本技能也随之慢慢的弱化。第三,每节课都用课件,学生会毫无新鲜感。每天上课都是只有幻灯片在学生面前闪来闪去,很容易使学生视觉疲劳,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件“注水”

去年到外县听了一节课,课题是《敬畏自然》,上课教师用了四十几张课件,其中有二十几张课件是世界各地风景名胜,有海洋和天空、草原和沙漠、森林和小溪等。而且,在播幻灯片的同时时播放着轻音乐。这位教师在讲解设计意图时,是这样说的:目的是让学生感觉地球上处处都是美景,这么好的美景我们应该保护而不能破坏,因此要敬畏自然。但在后来的评议时,所有的听课教师都认为这是这节课的最大败笔。觉得画面太多太滥,可以说看得学生和听课教师目不暇接。究其原因就是课件有“注水”。为什么用“注水”一词来说呢?有一次,在看电视节目时,有几个人在聊《楚汉传奇》这部电视连续剧,说原来只有40集,后面被拍成80集,其中说到不少情节有“注水”。“注水”原为商业用语,指不良商人于货品,如肉类注入水份以谋暴利。现在也作为网络用语,指用户用无意义的字句,或者重复字句。现在有很多教师的课件有不少地方有“注水”,也就是说很多课件是无意义的、重复的。

那么,我们如何预防“注水”课件的发生呢?

1在数量上,要做到少而精

教师对现成的课件要大胆“缩水”,留下本质的东西,留下那些能引入教学主题的情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的幻灯片,摒弃花里胡哨、可有可无的幻灯片。

笔者所在学校前年有几位教师到江苏洋思中学听了几节语文课,回来谈到洋思教师课件制作非常简洁、实用,一般一节课只有三五张幻灯片。所以说并非是在教学中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还需多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使用,而不是处处滥用。

2防止特效的滥用

师说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突发事件;处理办法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上发生突发事件是很平常的,教师要用他的聪明才智化解各种突发事件。诙谐的语言是处理紧急情况的重要依据,应该大力提倡。要对紧急情况做出快速反应,教师应将生动的语言表达和强有力的动作结合起来,减少对课堂的不利影响。语文教师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智慧来自他们长年积累的经验,以及对教育事业深厚的感情。本文将从语文教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经验,具体介绍语文教师应对教学突发事件的办法。

一、仔细观察,防患于未然

紧急情况的发生一般都不是没有预兆的。因此,教师需要在发生紧急情况之前有所察觉。想要避免在课堂上发生突发事件,教师应该仔细观察课堂上的气氛,事发之前就抓住隐患的苗头。比如,学生之间的争执,推推拉拉,动手动脚,彼此之间不友好的言行,都能成为课堂上突发事件的原因。更有甚者直接伤害到学生的人身安全。为了避免意外,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有没有异常的表现,多关心那些有苗头的学生,及时采取行动,提前阻止事件的发生,消除隐患。即使事发后,也能很快地解决问题,及时阻止事态蔓延。

二、应用归因理论,避免误解学生

科学合理地运用归因理论对语文课堂上处理突发事件起着很大的作用。如课堂上,教师绘声绘色地讲着课题,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啪的一声,一只乒乓球弹了上来。教师勃然大怒。学生连忙解释,盛怒的教师一句也听不进去,当着全班同学面前就是一顿批评。结果,这一节课就给耽误了。下节课,看着拿着乒乓球和球拍去上体育课的学生,才知道原来是误会了那位学生,他不是故意的。教师知道错怪了那位学生,于是在大家面前向该学生当面说声对不起。这个例子说明一个问题: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平白无故发生的,只有了解了真实情况,明确缘由,处理紧急情况才能不偏不倚。突发事件的发生包括主观和环境两个原因,归因理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为了应对和处置课堂突发事件,教师应该大胆地尝试科学地应用归因理论,把事情真正了解清楚,然后再做出客观的评定。

三、随机应变,改善学生学习状态

学生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课堂上的突发事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严重影响上课的秩序。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因势利导,把不好的影响转化为好的。如学生正在上课,外边的工地上传来机器“嘟嘟”的声音。很快学生的心就飞到了窗外,全班学习氛围烟消云散。学生扭过头看着窗外发出声音的地方,想着那是在干什么。有的学生听着“嘟嘟”的声音,烦躁地捂着耳朵,使劲地摇着头,注意力集中不起来。这时听见教师说:“同学们学得很不错嘛,连机器都知道你们懂了,听,它在为你们叫好呢。那么这节课学的知识大家一定总结好了,谁来说说啊?”大家都笑了起来,注意力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课堂上,教师没有斥责学生,而是很巧妙地转移回了学生的注意力。

四、引用名言佳句,化解矛盾

引用名人名言也是教师在课堂上面对突发事件时而采取的优化的选择。如语文课上,教的是赵丽宏的《山雨》,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把学生的思维都带到了下着小雨的山上。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个刚刚打完篮球的顽皮学生饶舌一句:“哪里是下雨啊,明显是汗水呀!”其他同学立刻看向了那位同学,有的甚至露出责怪的目光。教师看着这个学生泰然自若,没有批评一句,更没有一点慌张,笑了笑说:“你那么热,是因为你还没有体会到文章的含义,你静静地想着下雨的情形就不会那么热了。李白有这么一句诗‘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说的是天色清明的时候,江上明月就很会亮;人的心态平和淡定的时候,海鸥也会感知的,更别说雨了。所谓心静自然凉!”学生都为教师的风趣、智慧而喝彩,那位打篮球的调皮学生也害羞地低下了头。

紧急事件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屡见不鲜,解决的方案也是层出不穷。只要教师在课前细心观察,处处留心,课堂巧妙回应,最后总结经验,遇到紧急情况,保持清醒的头脑,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定会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金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师说课件范文第3篇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三符合”

教师所要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是针对课堂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而设计制作的辅助教学的软件,这些课件的播放往往是安排在课堂教学的进程中,辅助教师对课文进一步解释、说明,或是帮助学生来认识一些现象,直观感受一些情感等等。教师自己制作的课件,并不是像一般专业软件开发公司制作的教学软件那样,基本上是由计算机扮演讲课教师的角色要代替教师的教学;而应是作为辅助手段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或新技能。软件开发公司制作的教学软件和电影差不多,语言、音乐、图片、动画都相当精美,作为一种良好的教学参考片或学生自学工具,是无可非议的,但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就差得多了,这些课件很难及时反馈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更不用说互动性了。而教师自制的课件,什么时候该插入一段图片,什么时候该当返回重讲,什么时候该当学生讨论等等这些都由授课教师自己说了算,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教师授课时当然就能应用自如,随心所欲了。

1、多媒体课件制作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多媒体课件以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善于启发思维为角色。我们的课堂主体是学生,多媒体课件就是要激发课堂主体的学习兴趣,刺激他们的思维,加深他们多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对多课件的接受和反应是不同的。如是针对于课文的理解设计课件,低年级的学生就可以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引导他合理理解课文;而对于高年级的同学则可用图和音乐结合的方式,以此来启发他们更高层次的理解和想象。这些不同层次的需求就要求创作者在素材选择、表现方法上符合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这样才能使课件在教学过程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只有符合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的课件,才能让课堂因多媒体的使用而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成为孩子们喜爱的学习工具。

2、多媒体课件制作要符合教材的要求。

每册教材,从整本书到每个单元,再到每篇课文,都有一个明确而连贯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它们是针对所在学段的学生而精心设计的,绝大多数目标和要求都是参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让孩子“跳一跳摘果子”。多媒体课件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更好地去理解课文的内容,并在思维上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但这些必须紧贴课文,紧贴学习要求。比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写字和说话训练是主要目标,则在课件中必须重点体现。而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听、说、读、写结合是他们学习的重点,那么在课件中教师应突出这四方面的综合训练。总之,课件必须紧贴教材,否则会成为无源之水,空中楼阁,失去其本身辅助教学的意义。

3、多媒体课件制作要符合自身特点。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同样可以运用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就在于它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在渲染课堂氛围上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多媒体课件制作并没有套路可言,关键是能够发挥它的特点,从而避免把多媒体当作小黑板使用这样大材小用的误区。

二、 多媒体课件使用要做到“三选择”

多媒体课件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点,所以这一现代教学技术正被广大的教师所采用,越来越显示她旺盛的生命力。但是有些教师认为一堂课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使用了多媒体,以及多媒体课件应用数量是否多,这显然有些绝对了。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也需遵循课堂教学规律,做好“三个选择”。

1、选择最恰当的多媒体手段。

教师在考虑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时,必须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为原则。用什么样的多媒体手段最易达到教学目的呢?有的教师认为既有音乐又有图画是最好的,也有的教师认为动画效果比较好。其实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不同的媒体。

2、选择最理想的使用手段。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关键还是在于教师如何利用。如一位教师在教完《小露珠》一课时,在大屏幕上打出一句话总结全文:我们都喜爱( )、( )的小露珠。请学生回答出“可爱”“善良”之后,结束全文。而另一位教师则在大屏幕上出现诗歌形式的填空,让学生做小诗人,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吟诵。显然,前一位教师限制得太死,手法老套。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孩子的想象力;后一位教师手段新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效地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美好情感,达到预期效果。所以说,一个好的使用手段,会让课堂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盛开出朵朵创新之花。

3、选择最恰当的使用时机。

师说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课堂偶发事件 教学机智 原则 应急策略

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需要扎实而全面的学科专业知识积累,同时还需要科学的课堂管理能力和技巧,及时有效地应对“课堂偶发事件”,维护课堂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

什么是“课堂偶发事件”?它是指出乎意料的突然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课堂教学没有直接因果联系的偶发性事件,它完全属于教师课堂教学计划外的事件。例如,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敏感性话题;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言语或肢体冲突;“不速之客(人或物)”进入课堂等等。“课堂偶发事件”的出现,往往会打断教师的教学思路,影响教师的情绪,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扰乱课学秩序,甚至造成课堂混乱。面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出现,一旦处理不当,不仅会直接影响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还会损坏教师的形象和威信。教师应该如何应对“课堂偶发事件”呢?教师要充分运用教学机智,下面具体说说运用教学机智的原则和具体策略。

面对“课堂偶发事件”,教师在运用教学机智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四点基本原则:第一,实事求是、态度诚恳,即要求教师必须以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课堂偶发事件,切忌情绪急躁;第二,充满爱心、宽容以待,是指教师要宽容地对待每一位学生,遇事多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和理解,从而达到感化学生,促进学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教育目的;第三,掌握分寸、宽严相宜,即要求教师在处理不同性质、不同程度、不同类别的“课堂偶发事件”的过程中,务必遵循适度的原则,使惩罚措施的程度与过错相适宜;第四,具体分析、综合运用,主要是要求教师在处理具体的“课堂偶发事件”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尽可能地把“课堂偶发事件”的不利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具体应急策略:

一、以静寓动法

教师在面对“课堂偶发事件”时,要保持沉着冷静的态度,切忌急躁,这样才能在平静中深入思考,才容易计上心头,这是实施教育机智的前提。在面临“课堂偶发事件”时,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以静寓动,沉着地掌控全班,使课堂迅速安静下来,善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恰当处理师生矛盾,缓解课堂气氛。只有这样,才能既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也不姑息迁就学生的不良行为,保证教学任务的圆满完成。兹举一个案例简要说明一下这一方法[1]:一位教师快步走进教室,却发现门上贴了一幅貌似自己的画像,引起课堂一阵骚动。此时的他竭力抑制自己的情绪,用平淡的口气说:“画得很像么,我有这么英俊么?这幅画的作者一定是个高手,今后我们要收编到班级绘画组为大家服务,你们说好么?”这样教师一下子缓和了事态,学生的情绪也为之一振,课堂气氛会变得很活跃,教师开始讲课。下课了,教师惋惜地说:“没讲完,时间不够了。”敏感的学生听出了老师的话语意义,知道自己的错误会影响到大家学习,以后再也不捣乱了。

二、因势利导法

当某些偶发事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时,教师很难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原定的教学内容上,这时就要求教师积极发掘偶发事件中的有利因素,灵活应变,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征,结合教学实情,正面诱导,善于启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民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说服而不压服,要冷处理而非热处理,切忌简单粗暴,强迫服从。案例二[2]44-45:教师走上讲台,学生正议论昨晚的电视。对此,该教师先是神色凝重地简单说了自己对男足失利后的感想,然后话锋一转:“虽然中国男足失利了,但他们的拼搏精神是值得学习的,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我们都要认真学习,抓分夺秒,听好每堂课,练好本领,长大了为国争光。同学们,为国争光是可爱的人,今天我们要学习《谁是最可爱的人》,再回头看男足是不是最可爱的人,好吗?”同学们一下翻开了书。在这个案例中,学生的注意力已偏离了教学目标。倘若一味强制或命令学生听课,不但会影响教学效果,还会损坏融洽的师生关系。这位教师因势利导,把强烈的爱国情感巧妙地引入课堂教学,变不利环境为有利资源,顺应学生的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很快转移到教学活动上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宽容以待法

宽容的策略主要指教师在应对“课堂偶发事件”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待学生要宽容、理解、忍让。在应对偶发事件的过程中,教师倘若采取不加克制的态度,一味以简单、冲动、粗暴的方式应对学生的行为,虽然一时压住了学生,保住了教师的颜面,却同时会对师生情谊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教师对待学生要富有爱心,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理解和信任,但这绝非无限制的迁就退让,更不是纵容与包庇。案例三[3]:我所教的一个初三学生李某,从小失去母亲,父亲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严厉而方法不当,过度的期望使他对孩子一点小小的错误也是非打即骂。李某在父亲的教育下,养成了好吃懒做的坏习惯,凡事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上课随心所欲,不把老师放在眼里,成绩也上不去,也不肯完成作业,可是他很讲义气,也喜欢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劳动也积极肯干,动手能力也很强。我经常听其他老师说得最多的是他如何不听话、如何捉弄老师、无心学习,任课老师对他软硬兼施都不起作用,渐渐对他的教育失去了信心。他也成了名副其实的“问题学生”。经过与他谈心,与家长沟通后,我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我决定让他做物理科代表,每次物理课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都让他参与准备,教具坏了指导他帮忙修理,我还让他帮忙收学生作业,协助批改试卷,但是我在他面前决不提及成绩,还尽可能找机会表扬他,还让其他同学也帮他。渐渐地,他交作业的次数增多了,不懂的问题也会去问同学,不敢问的问题就写在作业本上。无论多忙,我都会及时地为他解答,有时是当面回答,有时是写在他的作业本上,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一些别人都早已经懂了的简单问题我就写字条告诉他。慢慢地,他的成绩上去了,渐渐有了学习的信心。后来,通过跟他网上聊天,我指出了他存在的问题,并告诉他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困难,如何去处理生活中的不愉快。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不仅把我当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还慢慢改变了对其他老师的态度,各科成绩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事实证明,宽容是教师人格魅力完美的表现,更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艺术,教师倘若使用恰当,势必会引导问题学生及时醒悟,进而改正错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巧妙暗示法

暗示法是指教师在面对“课堂偶发事件”时,并不立刻中断教学活动,而是采用含蓄、间接的言语或行动来提醒当事人,从而消除不利影响,保证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一些“课堂偶发事件”,尤其是一些涉及面不广、影响不大、表现不显著的偶发事件,教师尽量不要立即中断教学活动来处理它,最好是采用恰当的暗示法来给予提醒,如言语或肢体暗示、眼神暗示等方法。这样既达到了教育目的,同时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正常运行。案例四[4]48:语文课上,教师正讲得津津有味,教室里响起打呼噜的声音,一部分学生笑起来,教师不得不停下来解决这一问题,他看了看睡觉的同学,决定还是继续讲下去:“描写生动,要使用象声词,绘声绘色地描写事物的声音形状。绘声,就是用象声词模仿声音。比如,睡觉的憨态,就可以用现在的声音来描摹。请你们注意倾听。”教师作出倾听状,同学们都笑了起来,那睡觉的学生也被笑声笑醒了。教师又说下去:“那么你们的笑声呢?该怎么描摹?对,酣睡声是刚才×××发出的响亮的‘呼噜’声,笑声就是大家发出的‘哈哈’声。”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始终没有正面批评那位课上睡觉的学生,而是在顾及学生的自尊心的基础上,采取语言暗示的方法,把它融入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变不利为有利,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五、幽默带过法

幽默是教学艺术的一种,能很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让自己处于窘境的突发事件,这时就需要运用幽默诙谐的言行来化解尴尬的课堂气氛,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确保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教师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其工作宗旨,处事理应沉着严谨,但这绝不等于生硬呆板。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个教师倘若整天不苟言笑,一味地限制学生,对待问题学生动辄责骂、训斥,就会严重损坏教师自身的威信和形象,并且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和维护;相反,教师若能适当运用幽默带过的方法,则既体现了教师的宽容大度,又化解了自身的窘境,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案例五[5]45:一位教师正在讲《游园不值》,某个学生迟到,“砰”的一声推门走进教室,听课学生的注意力全被吸引了过去,然后全班同学转头望着老师,等待和推测老师的处置。老师停顿了一下顺势取材于课文问:“‘小扣柴门久不开’,同学们,请说说诗人为何用‘小扣’而不用‘重扣’、‘猛推’?”学生先笑,接着议论起来,最后明确:诗人知书达理,有教养,有礼貌。这时老师走到那位同学面前弯腰轻声问:“你赞成‘小扣’呢,还是‘重扣’、‘猛推’啊?”那位同学脸红了,同学们又笑了。在笑声中,学生受到了教育和感化,又理解了教学内容。实践证明,幽默往往比训斥、讽刺高明得多,它是教师随机应变的“剂”,既能取得教育学生的效果,又能融洽师生关系。

总之,教师必须具备灵活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充分发挥教育主导作用,使偶发事件成为新的教育契机,这不仅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师生的共同进步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是新时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也应当提高自我的应变能力,把学习始终作为课堂的中心环节,排除一切偶发事件带来的不良影响,专心致志地投入到紧张的课堂学习中。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确保课堂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进而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http:///article/browse/209050.jspx.2012-4-13.

[2] 段昌平.课堂教学机智应变处置的艺术[J].综合天地,2004(3).

[3] http://.cn/GuoPeiAdmin/UserLog

/UserLogView.aspx?UserlogID=46347,2012-4-13.

师说课件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师范生;技能竞赛;专业实践;综合素质;提升

专业技能竞赛是当今许多大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之一,师范生专业技能竞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从教素质。如何将它与实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师范生的专业技能竞赛开展得更有成效,从而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师范生基本功的不足与专业技能竞赛的内容

师范院校的学生将来毕业后大多数要从事教师职业,从目前在校的一些师范生来看,他们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仅如此,他们作为一个准教师,许多人做教师的基本功还不够扎实。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的师范专业学生,表现得更为突出。具体表现为:(1)口头表达能力差,普通话很不标准;(2)书法水平差,不论是粉笔字、钢笔字还是毛笔字,都离一个教师的要求相差太远,板书没有章法;(3)尽管会制作一些简单的多媒体课件,但课件与教学切合得不够紧,有的课件内容与教学无多大关系;(4)说课和模拟讲课容易紧张怯场,其心理素质和对课堂教学的掌控有待提高。

当前的师范院校学生之所以在教师基本技能方面存在这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实习实训与实践锻炼。目前,许多学校对实训教学重视不够,给学生提供锻炼各种师范生技能的机会很有限。各种技能竞赛本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受经费和其他条件的限制,一些学校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得太少。有的学校甚至对学生实习也不重视,放任学生“自主”实习,有的不到教育岗位实习。

全国许多省份开展了师范生技能竞赛。一些设有师范专业的职业院校,也纷纷参加这类比赛。如在2010年举办的浙江省第四届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获得3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和3个优胜奖。有的省份(如湖北)在开展师范生职业技能竞赛时,高职高专单独设组,不分学科类别。为了参加省里比赛,各个学校自己经常性地举行师范生技能比赛,而且将此作为一个传统项目保留下来,定期举行师范生技能竞赛。

江西省教育厅师范处2008年举办了江西省首届师范生基本功大赛。基本功比赛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写字、二是演讲、三是课件制作。纵观其他省份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内容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书写、普通话、课件制作和说课、讲课上。

二、专业技能竞赛对于提高师范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可以给学生提供不少实训机会,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对师范生来说,在正式上讲台之前锻炼一下从教的基本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书写比赛对提高板书水平的作用

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的书法水平不断下降。据调查,书法水平在师范生中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状况。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书法和板书普遍要好一些。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内部,书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有的从小练字书法较好,有的缺少练习书法较差。从整体来看,硬笔字明显又要比软笔字好,学生的毛笔字普遍较差。

板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现在对板书的重视程度很不够,许多刚毕业的师范生的板书非常差。一些学生到中小学教育实习,他们在板书时不但字很差,黑板上所写内容安排得也杂乱无章,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板书设计”。从这一点来看,举行板书比赛也是提高师范生从教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可惜现在这方面的比赛开展得不够广泛,作为师范生技能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方面还有待加强。

提高师范生书法水平的办法之一,是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比赛可分为硬笔书法、软笔书法,具体一点说主要是“三字”即毛笔字、钢笔字和粉笔字。通过经常性地举行书法比赛、板书比赛,可使广大的学生在书法上取得较大的进步。

(二)演讲、辩论比赛对表达能力等方面的促进

普通话过关是对一个教师的起码要求,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对此有明确规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普通话测试水平要达到二甲以上,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作为一个教师,除了普通话要标准,口头表达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不少师范院校在平时便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而通过技能竞赛的形式进行的,大多是演讲比赛或辩论赛。

演讲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江西省的师范生技能赛,其中就有演讲这一项,第一届比赛的演讲主题是“怎样当一个好老师”。在练习和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方面存在什么不足,可以通过有经验的老师加以指导,以克服自身的不足。如演讲时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演讲时的语速、语调以及节奏的把握等等,都可以在指导老师的点拨之下得到校正。同时,演讲比赛还可以促进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因为演讲比赛通常要写演讲稿,为了演讲得更精彩往往还要反复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师范生的书面表达(写作)能力会相应得到提高。

除了演讲比赛,还可以举行辩论赛。围绕一个辩论主题,将参赛者分为正反两大阵营,然后进行辩论,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辩论赛。自从著名的“狮城舌战”后,这种方式大受人们欢迎。参与辩论的辩手要有敏捷的思维和出众的口才,通过这种形式的比赛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课件制作对教材把握能力的检验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的工具。教师从预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出发,根据学生智能水平与学习现状,依靠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及其网络教学系统,以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媒体为一体的方式来调配课程资源,按教学环节与流程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进行集成,以形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运用多媒体教学,是一位老师基本的教学技能。作为将来要走向教学岗位的学生,自然也应重视这项技能,在实训过程中熟练掌握它。常用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和flash等等。这些制作工具,都可以在每门学科中运用的。每个软件都有优点与不足,其关键处在于体现学科教学特性与适合具体的教学情境,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从某种程度上说,多媒体的运用恰当与否,是对课件制作者把握教材能力的一种检验。通过课件制作比赛,可促进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研究。要通过课件制作比赛,提高学生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制作多媒体课体,一定要紧扣教材内容。第一要切合课文的题旨情境。例如,有人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七根火柴》时,在“欧化”(现代气息太浓)的金边相框中播放衣衫褴褛的红军战士在草地跋涉的场面,这是不妥当的;第二要准确地表现出课文或语句的意思来。例如,有一个《沁园春·长沙》的课件给“百舸争流,鱼翔浅底”制作了一幻灯片,画了几只帆船在航行,水中有几尾鱼不时跃出水面。这没有准确地表现出“鱼翔浅底”的意境来。“翔”是形容鱼在清澈的水里自由游动,绝不是跃出水面。这样的画面不但不能帮助学生对诗句的形象理解,反而会导致学生误解。

(四)说课、讲课对教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目前,许多省份办理教师资格证时,都有“说课”这一环节。而一些中小学招聘教师所进行的考试,也都要过“说课”这一关。2010年笔者曾担任过本校附中招聘语文教师的评委,当时就有“说课”这一关。从应聘者说课的情况看,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比起没有经验的硕士生来,对教材的把握能力显然要强得多。由此可见,多“说(课)”、多“讲(课)”对师范生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说课”呢?说课就是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即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活动。说课其实就是要谈谈你是怎么教的?为什么要这样教?通过说课,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情况。例如,说课人是否把握重点难点、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等等。

作为师范生的一项基本技能,说课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客串讲课在当今的教学中经常会被采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充当“教师”的角色,借以提高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但是,作为实训教学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不可能在课堂中占太多的时间,因为这样做会影响教学进度。因此通过讲课比赛来促进学生课后自练,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如西南大学的师范生技能竞赛,其中就有讲课比赛。

现在绝大多数师范院校都建立了微格教室,创建微格教室是十分必要的。在微格教室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挥,按自己的构想去进行讲课,然后再反笔观看自己讲课的录像,找到自己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许多学生到外面的学校实习,开始总是会胆怯,紧张时说话的节奏太快。在微格教室多训练几次,多参加有关说课、讲课的比赛,有利于提高他们教学方面的综合能力。

三、对专业技能竞赛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思考

首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问题。过去很多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课,只开设《教材教法》方面的课程。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过去开设《中学语文教学法》,现在有的更名为《语文教育学》,实际上讲得大多是理论性的东西,比较抽象。为了弥补学生在从教实践方面的不足,我系曾开设了《普通话教程》、《演讲与口才》等课程。后来修改教学计划,又将上述两门课取消,新开设了《教师职业技能》课。《教师职业技能》课包括普通话、书法和课件制作等方面内容,每周三节共54课时。毫无疑问,《教师职业技能》课的开设是十分必要的,但课时是否太少,普通话、书法、课件制作各占18课时是否合理,还有应当放在第几个学期开更科学,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学生反映这门课的课时偏少,有必要将《普通话教程》和《演讲与口才》作为选修课加以恢复。

其次,竞赛内容的再拓展问题。就竞赛内容来说,还要体现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如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师范生,只进行书法、课件方面的训练是不够的,中文系毕业生将来当语文老师,要教学生作文,有的还要指导学校文学社,写作技能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听、说、读、写“四大能力”,写的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所以我们每年都组织大学生参加江西省写作学会举办的“大学生写作比赛”。除了比赛内容的拓展,赛后的拓展也很重要。如课件比赛,要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与交互性,要重视把课件建立在网络上。赛后可模仿网络聊天室进行设计,如利用网络聊天室的“大厅”和“独立窗口”进行研讨,发表意见。“大厅”供学生对共性问题进行讨论,“独立窗口”供学生讨论有关问题,学生在讨论时可以同时打开浏览窗口,调用网上资源供自己研究讨论用。或在课件中设置供网络笔谈的特殊交流版块,如供表达的写作板,供别人发表意见的意见板等。

我们精心为大家整理的《师说课件(精选5篇)》文章不知道大家满不满意,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相关的信息,请关注360范文网。(本篇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2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