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范文第1篇

一、政治业务学习情况

三年来,我积极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先后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并对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相关理论进行了重点学习。平时通过电视、电脑经常性收看新闻,关心国家的政治时事,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在政治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使自己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提高了对环境保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效地增强了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为做好污染控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工作期间,我积极参加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全国环境统计培训班、辐射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污染源普查工作培训、污染物排放总量核算细则培训,并取得了相应培训合格证。同时,我还利用业余时间搞好自学,认真研究当前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知识,不断充实自己,通过培训,提高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今后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情况

在污控科这个团结温暖的大家庭里,我始终严于律己,遵规守纪,做到与人为善,和睦相处,时刻要求自己注意自身形象。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参加讲座、培训等。作为科室长,我在搞好内部工作协调的同时,注重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廉洁自律方面,本人能按照廉政责任制的要求,坚持廉洁自律,率先垂范,牢固树立廉政勤政意识,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生活上、工作上坚持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不讲排场,不挥霍浪费,筑起党员干部思想上防腐拒变的心里防线。

三、履行本职工作情况

三年来,我按照上级领导的要求,立足本职岗位,认真做好了建设项目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工作、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和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工 作的推进及危险废物的监督管理等工作。

一是做好了建设项目的竣工环境保护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的规定,三年来,我科通过现场查看对多个项目的试生产请示作出了行政许可;共验收房地产开发、工业改扩建等项目140个,并相应的回复了验收意见,对这20个违法项目,责令限期补办手续,并依法予以查处。在建设项目审批管理中落实了污染物总量控制、建立8家重点源主要污染物的减排台帐、重点企业及四个行政区的总量控制台帐。结合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对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和试生产行政许可的程序和内容进行了规范和修订,建立起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行政许可体系。

二是完成了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和减排计划。根据国家的要求和自治区下达的主要污染物的总量控制计划,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我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总量控制计划和减排计划,通过层层分解,逐步落实的方式,将主要污染物的减排计划落实到具体的企业、具体的工程上。2008年,完成二氧化硫减排量6162.72吨,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量337.08吨;2009年,完成二氧化硫减排量860吨,完成化学需氧量减排量160吨。为更好完成中央及自治区下达的污染物减排任务,我科每季度对各个减排项目进行现场核查,并将各个项目现场核查情况及时报送自治区环保局备案,得到了国家西北督察组的认可。我科还建立年度总量控制动态管理台帐,落实了减排项目监督、监测制度,加强对环境监察与监测系数的监督管理,及时掌握了减排工程落实情况,通过监测、监察等管理手段促使其稳定达标,为我市污染减排项目提供有效的环境监察系数,确保我市减排量的顺利完成。为了加强工业园区环境污染治理,我科配合有关部门对园区内48家新老企业及试产企业的环境污染情况及污染治理措施进行了专项调查,摸清了工业园区的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及相应污染治理情况,为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提供了依据。

三是抓好了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工作。为开展了我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的前期工作,2007年10月,由我科牵头,公安、交通、行政执法等相关部门8人组成调研组,赴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工作突出的城市考察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先进成熟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对市机动车拥有情况、机动车尾气排放现状和机动车排气对环境的影响等与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有关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并编写了调研报告,为有效开展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结合我市机动车污染实际现状,我科制定了《克拉玛依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通过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本市的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

四是抓好了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推进。为提高辐射工作单位辐射人员辐射安全管理和防护水平,自治区环保局辐射监督管理站在2007年4月在我市举行了电磁辐射与放射性污染源调查工作会议,我科全力协助此次调查工作,在我科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地协助自治区环保局辐射监督管理站完成了此次工作。通过对我市核与辐射现状的调查,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了辐射安全防范体系,加强辐射安全监管工作,防止了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发生。2007年9月,我科在分管副局长的带领下,对独山子辐射事件进行情况调查。在此次事件处理过程中,我局动作快、处理及时,阻止了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受到自治区环保局的认可与表扬。

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范文第2篇

临沂市肿瘤医院妇瘤科一病区,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 目的 比较宫颈癌前期调强放疗与常规体外照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9月—2010年9月在临沂市肿瘤医院初治宫颈癌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前期调强组总生存率(66.8%)明显高于常规放疗组(30.4%)(P=0049);常规放疗局部肿瘤消退时间(6.86±1.74)明显低于前期调强组(4.19±1.54)(P<0.01);前期调强组急性膀胱直肠反映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阴道狭窄骨髓抑制、晚期放疗反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期调强放疗可提高初治宫颈癌患者近期生存率及局部肿瘤控制率,并能减轻患者的部分急性放射性损伤。

关键词 宫颈肿瘤;前调强放疗;常规放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a)-0070-03

传统外照射加腔内照射中晚期宫颈癌(LAC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因受到子宫偏位、肿瘤体积以及常规放疗技术不能满意覆盖宫颈癌异形靶区等因素影响,导致肿瘤控制率下降[1-2]。近年来,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宫颈癌治疗上的应用也逐渐增多,由于调强放疗PTV常规模式给予50.4GY剂量,没有提高盆腔野总剂量;又因考虑膀胱直肠反应需要适当减少后装剂量。而该研究是前期应用调强放疗技术。为了比较宫颈癌前期调强放疗与常规体外照射疗效,该研究特选取该院2009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80力宫颈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初治的外生型且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80例,患者根据经济条件自愿选择外照射技术,两组患者分别为40例,年龄范围32~70岁,中位年龄52岁,c-RT组年龄范围29~72岁,中位年龄53岁。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类见表 1。两组性别、年龄、分期、病理学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入组标准:既往未接受过放射治疗,无远处转移,治疗疗程中断不超过5 d,不伴有第二原发癌,年龄<70岁,无严重内科疾病、放疗禁忌证,治疗前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卡氏评分(KPS)≥70分。

排除标准:未完成治疗者,放疗后复发再治疗,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

1.2治疗方法

①常规体外照射:模拟定位机设野,放疗野上界平L4~L5椎体间,下界平闭孔窝下缘,左右界与上下界垂直包括股骨头内1/2,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者,设腹主动脉延伸野。阴道下浸者,下界下移。采用Varian LA 23EX型美国瓦里安公司生产直线加速器,5次/周,常规外照射:6 MV X线等中心照射,总剂量30.6 Gy/17次,1.8 Gy/次;

②调强放疗(IMRT),靶区勾画:患者俯卧位,体膜固定激光定位,行增强CT定位扫描,层厚及层间距各5 mm。扫描图像传送至治疗计划系统。根据影像引导的近距离治疗工作组建议定义靶区阻引:GTV宫颈包括整个官颈及受侵的阴道、宫体、直肠、膀胱。CTV宫颈包括GTV宫颈和全部宫体[3]。PTV宫颈为CTV宫颈左右、头尾外扩0.8 cm,前后外扩0.5 cm。CTV盆腔为CTV宫颈和子宫旁、阴道旁组织及区域淋巴结区(增强血管边缘外0.8 cm)。CTV盆腔上界为第5腰椎上缘,下界为闭孔下缘0.5cm或肿瘤下缘下2 cm。PTV盆腔为CTV盆腔外放所得。若有可见淋巴结,定义为GTVLN,GTVLN外扩一定范围为PGTVLN,宫颈病灶>5 cm勾画宫颈,定义为GTVCA,考虑危险器官受量PGTVCA不在外扩[4]。危险器官包括脊髓、小肠、直肠、膀胱、股骨头和盆骨(同时考虑后程常规野危险器官受量给予限定危机器官受量)。设计IMRT SIB治疗计划:在每例患者的相同CT图像上应用瓦里安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计算IMRT治疗计划[5],6 MV X线,采用7野或9野照射。使全盆总剂量(PTV)1.8 5 Gy~1.9 Gy/次,40.7 Gy/22次或39.9 Gy/21次;PGTVLN及PGTVCA 2.1 Gy/次,46.2 Gy/22次。

③之后均采用全盆野中央挡铅+腔内治疗:全盆前后野中央挡铅行宫旁加量:全盆前后野中间档铅4 cm,4次/周,每次总剂量18.5 Gv,1.8 5 Gy/10次;传统放疗定义为全盆外照射和盆腔四野计划合成总的外照射计划,外照射宫旁总剂量50.9 Gy/28次。IMRT将PTV剂量和盆腔四野计划合成总的外照射计划,外照射至全盆总量达55~60 Gy,挡铅照射的同时,加腔内后装治疗。

腔内照射:于盆腔外照射剂量达DT25~30 Gy后开始采用铱192源后装治疗,每周1次,每次A点5-6 Gy,A点总量42~48 Gy。

1.3 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均进行内诊及CT检查 CT检查前1 d下午口服甘露醇250 mL水,之后服适量白水清洁胃肠道,患者检查前放置阴道塞。检查前1 h口服1.5%泛影葡胺800~1 000 mL。同时憋尿,要求膀胱充盈状态。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上界到膈顶,下界股骨小转子水平及闭孔下缘3~5 cm,一次屏气完成全部扫描,层厚5 mm连续扫描。了解肿瘤大小及控制情况,根据WHO的CR,PR标准评价近期疗效[6]。放疗毒副反应采用 RTOG/ EORTC 标准评价[7]。n年生存率=(随访满n年的存活例数/随访满n年病例数)×100%。

放疗前和放疗期间每周复查血常规并记录患者大小便次数及性状改变;

1.4 随访方法

随访方式为定期门诊复查、信访及电话随访。治疗结束后1~3个月每月门诊复查1次,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2年以后根据个体情况每3~6 月复查 1 次。信访每年2次(部分病人可用电话随访替代信访)。随访时间为放疗结束之日开始计算,随访截止日期为 2013 年3 月 30 日。复查内容包括患者症状、体征、宫颈细胞学、血CYFRA21-1、盆腔B超,胸部透视,必要时CT及MRI检查。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包,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应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组间构成比;患者肿瘤消退时间比较应用t检验。

2 结果

2.1 随访结果

前期调强放疗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30~42个月),常规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5个月(30~40个月)失访者1例。两组总失访率为1.25%,失访资料作为删失资料。两组总生存率比较,前期调强放疗组高于常规放疗组(见图1),P=0.049。

2.2 肿瘤消退时间

宫颈局部肿瘤消退达PR和CR的时间见表2。两组达PR、CR的平均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急性放射损伤比较

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均以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为主,为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在患者的白细胞低于3.5×109/L时即给予升白药物治疗,出现尿痛,小便不适,肛门疼痛,大便不适时即给予药物对症处理(口服收敛药物,膀胱灌洗及药物保留灌肠),从表3可以看出,前期调强组与常规组照射野急性膀胱直肠反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骨髓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晚期放射损伤的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晚期直肠膀胱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宫颈癌发病率居我国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8-9],早期宫颈癌手术和根治性放疗临床疗效相似,Ⅰ期和Ⅱ期患者放疗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9.2%~95.8%和58.1%~82.7%[9-10],而中晚期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放射治疗,近年来随着调强放疗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日趋成熟,人们希望宫颈癌患者也能在这一技术中得到更多的获益。本研究表明:前期调强组和常规放疗组的生存率分别为66.8%和30.4% (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常规放疗组病人在37个月左右多位删失,因样本数较小这对整体生存率影响较大,可能会对结果造成一定偏差,故低于常规报道的晚期宫颈癌放疗的5年生存率32.5%~48.7%[10],但从生存曲线图中显示两组病人总生存趋势,在前36个月也已经有差异。局部肿瘤消退时间常规放疗组为(6.86±1.74),前期调强组为(4.19±1.54),(P<0.01)观察表明,前期放疗组宫颈癌病灶消退时间明显缩短。该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亦提示宫颈癌行IMRT放疗疗效好,放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11]。

研究认为,对于晚期宫颈癌患者大多数患者病灶较大,尤其宫旁受侵明显患者,肿瘤心乏氧区较大,控制肿瘤需要提高靶区剂量,而常规放疗由于射束方向相对单一以及危及器官耐受剂量偏低,为了保护正常危及器官靶区无法提高剂量照射,使得提高靶区剂量与降低正常组织剂量这一矛盾显得突出;常规放疗技术另一大缺陷是放射野边缘的剂量较低,造成肿瘤的局部复发。同时后装覆盖靶区范围较小,不能覆盖整个靶区。调强放疗采用多野照射技术,高剂量区较好地覆盖了靶区,在不增加危机器官计量同时增加部分后装治疗缺量组织剂量,使靶区剂量分布较合理,并能够做到高剂量区和低剂量区的梯度转换,正常组织受到较好的保护。调强放疗(IMRT)是可以为异形靶区提供准确处方剂量同时又能减少正常组织被高剂量照射的放疗技术。

综上,该研究初步得出结论:前期调强放疗提高了患者肿瘤控制率及近期总生存率;显著减少直肠、小肠、膀胱等正常组织器官的急慢性不良反应,但是否能最终提高生存率,还需要更长时间随访以及更大宗的病例研究才能验证。该研究未设计与单纯调强放疗组疗效比较,也需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多方向比较。

参考文献

[1] Rachelle L.Optimizing radition treatment for cervicer[J].Gynecol Oncol, 2001,81(4):859-870.

[2] Rose PG, Bundy BN,Watkins EB, et al. Concurrent cisplatin-based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cancer[J].NEJM,1999(340):1144-1153.

[3] Sundar S,Symonds P,Deeham C.Tolerance of pelvic organs to radiation treatment for carcinoma of cervix[J].Clin Oncol,2003(15):240-270.

[4] 刘翔宇,柳先锋,何亚男,等.计算网格大小对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 2011,37(5):843-847.

[5] WHO.handbook for reporting results of cancer treatment[M].Geneva: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1979:48.

[6] 殷尉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350-1352.

[7] 李隆玉,李诚信.宫颈癌的预防及普查[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3):151-152.

[8] Siegel R, Desantis C, Virgo K, et al. Cancer Treatment and Survivorship Statistics,2012[J]. CA Cancer J Clin, 2012(62): 220-241.

[9] 谷铣之,殷蔚伯,余子豪,等. 肿瘤放射治疗学[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1007-1050.

[10] 于国瑞.子宫颈癌.见:谷铣之,殷蔚伯,刘泰福,等.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662-694

[11] 董春莉,孔岩,丁岩,等. 中晚期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分析[J].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0,2(3):202-205.

(收稿日期:2014-06-24)

论文中医学名词术语的使用

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范文第3篇

在院党委、分管院长的领导下,部门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历年来审计问题”为导向,以防控风险为原则,按照“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以高效、规范、廉洁为工作目标,完成了医院确定的各项工作。

一、 基层党建工作

1、 党小组制定学习和活动计划,落实“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创建“党员先锋模范岗”,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红线意识。

2、 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完成了部门核心小组的组建工作,制定了《议事规则》,科学、民主、规范决策重大事项。

3、 依靠组织,推进部门机构改革,激活员工活力。

二、 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1、 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2、 组织落实清产核资工作。

(1)、建立并完善了以科主任为责任主体、科室资产管理员为管理主体的资产管理组织架构;

(2)、完成总账与一级明细账的核对工作,做到了账账一致;

(3)、完成了清产核资(资产盘点)程序的开发与应用,确保盘点结果的及时且真实可靠;

(4)、按计划年内完成全院固定资产的盘点并粘贴固定资产标签。

3、完成国有资产报废处置

4、为盘活存量资产,完成医院内部调拨

三、 耗材管理

1、 牵头完成了《医用耗材管理委员会章程》、《医用耗材管理制度》(修订稿)、《医用耗材管理工作小组议事规则》、《医用耗材准入申请审核表》等;

2、 完成了《医用耗材管理目录》(第一版)的编制;

3、 完成了《医用耗材准入申请表》(电子版)的研发,并投入使用;

4、 完成了医用耗材异常使用监控系统开发的前期需求分析,年内将出第一版;

5、 完成医用耗材成本分析系统的前期需求分析,年内将出第一版;

四、 房屋资产管理

1、 拟定了《房屋资产管理办法》、《房屋资产调配办理流程图》;

2、 完成新建儿科综合楼的房屋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的入账工作,首次实现了房屋资产电子化移交,以及大楼内的医疗设备、通用设备、科室房屋使用部位与系统无缝对接;

五、 医疗设备管理

1、 制定并实施《医疗设备预算编制、论证、评审方法》。

2、 制定并实施《手术室设备、器械共享公用管理办法》;

3、 年内完成了乙类大型设备的验收工作。

六、 医疗器械管理质控

1、 完成新购置的医用血管造影X射线机、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数字化医用X射线摄影系统、ERCP等放射设备安装前的机房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以及安装完成以后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报告。

2、 完成涉及X射线场所的直线加速器、CT、DR等放射类设备进行《X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射线检测及设备影像质量控制》的检测工作,取得年度检测报告。

4、 完成了《辐射安全隐患自查报告》,并推进“辐射环保竣工验收项目” 。

5、 根据《计量法》,完成计量强检项目。

七、 落实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工作

1、 完成了《捐赠物资管理实施细》、《防疫捐赠物资发放细则》等规范性操作文件的起草或修订,为防疫物资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2、 完成了“捐赠物资管理系统”开发,为规范化管理捐赠物资提供了必要条件。

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宫颈肿瘤;前调强放疗;常规放疗;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10(a)-0070-03

传统外照射加腔内照射中晚期宫颈癌(LACC)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因受到子宫偏位、肿瘤体积以及常规放疗技术不能满意覆盖宫颈癌异形靶区等因素影响,导致肿瘤控制率下降[1-2]。近年来,调强放射治疗(IMRT)在宫颈癌治疗上的应用也逐渐增多,由于调强放疗PTV常规模式给予50.4GY剂量,没有提高盆腔野总剂量;又因考虑膀胱直肠反应需要适当减少后装剂量。而该研究是前期应用调强放疗技术。为了比较宫颈癌前期调强放疗与常规体外照射疗效,该研究特选取该院2009年9月―2010年9月收治的80力宫颈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该院初治的外生型且行根治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80例,患者根据经济条件自愿选择外照射技术,两组患者分别为40例,年龄范围32~70岁,中位年龄52岁,c-RT组年龄范围29~72岁,中位年龄53岁。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类见表 1。两组性别、年龄、分期、病理学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入组标准:既往未接受过放射治疗,无远处转移,治疗疗程中断不超过5 d,不伴有第二原发癌,年龄

排除标准:未完成治疗者,放疗后复发再治疗,合并其他严重内科疾病。

1.2治疗方法

①常规体外照射:模拟定位机设野,放疗野上界平L4~L5椎体间,下界平闭孔窝下缘,左右界与上下界垂直包括股骨头内1/2,腹主动脉淋巴结转移者,设腹主动脉延伸野。阴道下浸者,下界下移。采用Varian LA 23EX型美国瓦里安公司生产直线加速器,5次/周,常规外照射:6 MV X线等中心照射,总剂量30.6 Gy/17次,1.8 Gy/次;

②调强放疗(IMRT),靶区勾画:患者俯卧位,体膜固定激光定位,行增强CT定位扫描,层厚及层间距各5 mm。扫描图像传送至治疗计划系统。根据影像引导的近距离治疗工作组建议定义靶区阻引:GTV宫颈包括整个官颈及受侵的阴道、宫体、直肠、膀胱。CTV宫颈包括GTV宫颈和全部宫体[3]。PTV宫颈为CTV宫颈左右、头尾外扩0.8 cm,前后外扩0.5 cm。CTV盆腔为CTV宫颈和子宫旁、阴道旁组织及区域淋巴结区(增强血管边缘外0.8 cm)。CTV盆腔上界为第5腰椎上缘,下界为闭孔下缘0.5cm或肿瘤下缘下2 cm。PTV盆腔为CTV盆腔外放所得。若有可见淋巴结,定义为GTVLN,GTVLN外扩一定范围为PGTVLN,宫颈病灶>5 cm勾画宫颈,定义为GTVCA,考虑危险器官受量PGTVCA不在外扩[4]。危险器官包括脊髓、小肠、直肠、膀胱、股骨头和盆骨(同时考虑后程常规野危险器官受量给予限定危机器官受量)。设计IMRT SIB治疗计划:在每例患者的相同CT图像上应用瓦里安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计算IMRT治疗计划[5],6 MV X线,采用7野或9野照射。使全盆总剂量(PTV)1.8 5 Gy~1.9 Gy/次,40.7 Gy/22次或39.9 Gy/21次;PGTVLN及PGTVCA 2.1 Gy/次,46.2 Gy/22次。

③之后均采用全盆野中央挡铅+腔内治疗:全盆前后野中央挡铅行宫旁加量:全盆前后野中间档铅4 cm,4次/周,每次总剂量18.5 Gv,1.8 5 Gy/10次;传统放疗定义为全盆外照射和盆腔四野计划合成总的外照射计划,外照射宫旁总剂量50.9 Gy/28次。IMRT将PTV剂量和盆腔四野计划合成总的外照射计划,外照射至全盆总量达55~60 Gy,挡铅照射的同时,加腔内后装治疗。

腔内照射:于盆腔外照射剂量达DT25~30 Gy后开始采用铱192源后装治疗,每周1次,每次A点5-6 Gy,A点总量42~48 Gy。

1.3 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均进行内诊及CT检查 CT检查前1 d下午口服甘露醇250 mL水,之后服适量白水清洁胃肠道,患者检查前放置阴道塞。检查前1 h口服1.5%泛影葡胺800~1 000 mL。同时憋尿,要求膀胱充盈状态。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上界到膈顶,下界股骨小转子水平及闭孔下缘3~5 cm,一次屏气完成全部扫描,层厚5 mm连续扫描。了解肿瘤大小及控制情况,根据WHO的CR,PR标准评价近期疗效[6]。放疗毒副反应采用 RTOG/ EORTC 标准评价[7]。n年生存率=(随访满n年的存活例数/随访满n年病例数)×100%。

放疗前和放疗期间每周复查血常规并记录患者大小便次数及性状改变;

1.4 随访方法

随访方式为定期门诊复查、及电话随访。治疗结束后1~3个月每月门诊复查1次,以后每3个月复查1次,2年以后根据个体情况每3~6 月复查 1 次。每年2次(部分病人可用电话随访替代)。随访时间为放疗结束之日开始计算,随访截止日期为 2013 年3 月 30 日。复查内容包括患者症状、体征、宫颈细胞学、血CYFRA21-1、盆腔B超,胸部透视,必要时CT及MRI检查。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包,用寿命表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应用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组间构成比;患者肿瘤消退时间比较应用t检验。

2 结果

2.1 随访结果

前期调强放疗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30~42个月),常规组中位随访时间为35个月(30~40个月)失访者1例。两组总失访率为1.25%,失访资料作为删失资料。两组总生存率比较,前期调强放疗组高于常规放疗组(见图1),P=0.049。

2.2 肿瘤消退时间

宫颈局部肿瘤消退达PR和CR的时间见表2。两组达PR、CR的平均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急性放射损伤比较

两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均以骨髓抑制,放射性膀胱炎、放射性直肠炎为主,为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在患者的白细胞低于3.5×109/L时即给予升白药物治疗,出现尿痛,小便不适,疼痛,大便不适时即给予药物对症处理(口服收敛药物,膀胱灌洗及药物保留灌肠),从表3可以看出,前期调强组与常规组照射野急性膀胱直肠反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骨髓抑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4 晚期放射损伤的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晚期直肠膀胱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宫颈癌发病率居我国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8-9],早期宫颈癌手术和根治性放疗临床疗效相似,Ⅰ期和Ⅱ期患者放疗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79.2%~95.8%和58.1%~82.7%[9-10],而中晚期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是放射治疗,近年来随着调强放疗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日趋成熟,人们希望宫颈癌患者也能在这一技术中得到更多的获益。本研究表明:前期调强组和常规放疗组的生存率分别为66.8%和30.4% (P=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常规放疗组病人在37个月左右多位删失,因样本数较小这对整体生存率影响较大,可能会对结果造成一定偏差,故低于常规报道的晚期宫颈癌放疗的5年生存率32.5%~48.7%[10],但从生存曲线图中显示两组病人总生存趋势,在前36个月也已经有差异。局部肿瘤消退时间常规放疗组为(6.86±1.74),前期调强组为(4.19±1.54),(P

研究认为,对于晚期宫颈癌患者大多数患者病灶较大,尤其宫旁受侵明显患者,肿瘤心乏氧区较大,控制肿瘤需要提高靶区剂量,而常规放疗由于射束方向相对单一以及危及器官耐受剂量偏低,为了保护正常危及器官靶区无法提高剂量照射,使得提高靶区剂量与降低正常组织剂量这一矛盾显得突出;常规放疗技术另一大缺陷是放射野边缘的剂量较低,造成肿瘤的局部复发。同时后装覆盖靶区范围较小,不能覆盖整个靶区。调强放疗采用多野照射技术,高剂量区较好地覆盖了靶区,在不增加危机器官计量同时增加部分后装治疗缺量组织剂量,使靶区剂量分布较合理,并能够做到高剂量区和低剂量区的梯度转换,正常组织受到较好的保护。调强放疗(IMRT)是可以为异形靶区提供准确处方剂量同时又能减少正常组织被高剂量照射的放疗技术。

综上,该研究初步得出结论:前期调强放疗提高了患者肿瘤控制率及近期总生存率;显著减少直肠、小肠、膀胱等正常组织器官的急慢性不良反应,但是否能最终提高生存率,还需要更长时间随访以及更大宗的病例研究才能验证。该研究未设计与单纯调强放疗组疗效比较,也需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多方向比较。

[参考文献]

[1] Rachelle L.Optimizing radition treatment for cervicer[J].Gynecol Oncol, 2001,81(4):859-870.

[2] Rose PG, Bundy BN,Watkins EB, et al. Concurrent cisplatin-based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cancer[J].NEJM,1999(340):1144-1153.

[3] Sundar S,Symonds P,Deeham C.Tolerance of pelvic organs to radiation treatment for carcinoma of cervix[J].Clin Oncol,2003(15):240-270.

[4] 刘翔宇,柳先锋,何亚男,等.计算网格大小对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剂量计算的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 2011,37(5):843-847.

[5] WHO.handbook for reporting results of cancer treatment[M].Geneva: Word Health Organization,1979:48.

[6] 殷尉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350-1352.

[7] 李隆玉,李诚信.宫颈癌的预防及普查[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3):151-152.

[8] Siegel R, Desantis C, Virgo K, et al. Cancer Treatment and Survivorship Statistics,2012[J]. CA Cancer J Clin, 2012(62): 220-241.

[9] 谷铣之,殷蔚伯,余子豪,等. 肿瘤放射治疗学[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1007-1050.

[10] 于国瑞.子宫颈癌.见:谷铣之,殷蔚伯,刘泰福,等.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662-694

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范文第5篇

十二五规划实施为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实施核电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机遇期,是早期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污染治理的攻坚时期,社会公众对核能的发展态度成为新常态。文本在总结核安全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情况基础上,预判十三五核安全与核能发展的态势,统筹谋划十三五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总体思路。十二五核安全规划中期评估进展情况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截止日期为2014年6月30日。

经评估,规划实施总体进展情况良好,进度基本达到目标要求,重点任务有序推进,预计十二五末可基本完成规划目标。规划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规划提出了总体安全目标,并在提高核设施安全水平和降低辐射环境安全风险等8个方面提出了23个主要指标,大多数达到了预期进度要求。运行核电机组安全性能、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落实许可证安全管理比例,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国家、省级辐射监测能力达标比例等5个约束性指标满足规划目标;消除研究堆、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隐患,有效控制重特大辐射事故发生等13个预期性指标的完成情况,已达到或超过预期;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改进,消除历史遗留中、低放废物安全风险,推进铀矿冶环境综合治理和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基地建设,建成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等5个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低于预期。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第一,核电厂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福岛核事故后核电厂中、短期安全改进项目实现100%完成,长期改进项目有序推进。运行核电机组未发生2级及以上事件和事故,各类安全指标名列世界前茅。新建7台机组的设计安全目标满足规划要求。核电厂严重事故应对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安全管理进一步实现精细化、标准化。

第二,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隐患基本消除。

研究堆安全改造全部完成,完成一批乏燃料组件外运集中贮存。核燃料循环设施抗震校核全部完成。研究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实物保护工程已部分完成。

第三,核技术利用管理日趋规范。

放射性同位素100%纳入许可证管理,射线装置许可证发放率达94.8%。北京等11个省(自治区、市)Ⅰ类放射源、射线装置实现与公安部门联网监控。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监测仪器配备率达92.3%。废旧放射源收贮率达100%。40座辐照装置完成退役。放射源辐射事故年发生率逐年降低,每万枚源事故发生率低于2.0起。

第四,铀矿冶辐射环境风险有所降低。

完成了四川等10个省(自治区、市)153个矿(床)点铀矿山地质勘探设施退役治理。完成3座铀矿山退役治理。5座三等以上尾矿(渣)库安装了在线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年平均职业照射水平从9.89毫希沃特降到7.30毫希沃特。

第五,核设施退役和废物治理取得进展。

固化处理一批历史遗留中放废液,处理和处置一批历史遗留中、低放固体废物。完成9项核设施退役项目,放射性废物处理能力初步形成。废物处置场建设取得进展,形成了西北、西南、华南区域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格局。全国核设施、核基地放射性污染现状调查与评价全面铺开。

第六,设备可靠性得到改善。

完善核安全设备管理体系,提高设备制造厂准入门槛,完善进口设备安检制度。规范特种工艺人员资格管理。开展核安全设备境外监督。违规补焊专项整治行动取得实效。

第七,科研创新初显成效。

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领域科研经费投入持续加大,建成17个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大型压水堆、高温气冷堆和乏燃料后处理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展130余项核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培养了1190位领军人才。

第八,核与辐射事故应急体系持续完善。

修订完善了国家、地方各类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新建6个省级核应急指挥中心,建成31个省级辐射事故应急指挥中心,设立了国家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国家核应急指挥中心实现了与15个单位的互联互通。中核集团、广核集团建立了集团公司核事故应急支援队,并与相关核电集团签订了核电集团间核应急支援合作协议。几年来,开展了大量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其中综合应急演习24次。建成25支国家核事故应急救援分队。

第九,监管能力稳步提升。

国家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基地获得国家立项批复,取得用地批准。地区监督站基本配备必要的现场检查和执法技术装备。全国71%的省份,省级辐射环境监测机构能力建设达标。基本建成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

保障措施配套情况

相关立法工作稳步推进。核安全相关行政许可下放及优化工作取得进展。编制《核安全文化政策声明》,组织实施核安全文化宣贯推进专项行动。公众沟通全面加强,系统性开展新建核电项目公众参与活动。经费投入力度有所增加。加大了核安全监管行政事业经费和基地项目建设投入。行业主管部门加大了对放射性污染治理和核安全技术研发资金支持力度。

核安全十三五发展形势预判面临的时代背景

2014年3月,主席在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首次提出中国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编制十三五规划必须紧扣当前核安全所处的时代背景,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社会、法治、发展五个方面。

政治背景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核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一同列入国家安全体系,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核安全被提到了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政治重要性彰显。经济背景方面,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新模式。兼有调整能源结构和带动装备制造业提升功效的核电地位逐渐凸显。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代特征下,核电和高铁一起成为我国政府向世界推销重大技术装备、开拓国际市场的新名片,核安全是实现核电走出去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社会背景方面,根据《中国社会发展年度报告(2014)》,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人们的诉求可能会更多地关注自身权益的保护,关注自己与周围社会群体生活质量的提高,强调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以及对公共事务参核安全观把脉核能健康发展与表达出的强烈意愿。核安全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大对民众反映强烈的核安全事项的关注和解决力度,能及时化解社会问题乃至阻止潜在社会危机的蔓延和传导。

法治背景方面,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军号,提出建设一个由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构成的法治治理体系。实施核安全监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确保核安全,就必须在核能与核技术的行业领域实现依法治核。发展背景方面,根据《2014年全球核电综述》,福岛核事故后,核能由占全球电力供应的15%左右降至11%~12%。随着能源需求和环境保护压力的不断增加,各国核能发展政策呈现两极分化。一方面德国、意大利等国家逐步放弃核能;另一方面美国、英国、俄罗斯继续重视核能,法国、韩国仍将核能作为其电力的主要组成,日本拟重启核电。我国发展核电的愿望由上至下也越来越强烈,2015年3月10日,随着红沿河5、6号机组项目获批核电重启,业内普遍认为我国将进入新一轮的核电建设高峰期。核安全是核能发展的生命线,是核能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保障核安全就是保障核能发展。面临的机遇党中央和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核安全建设更加受到重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国家领导人历来高度重视核安全工作,多次指示重视核安全。自新的领导集体上任以来,指示核工业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李克强总理要求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把我国建设成为核工业强国。核安全受到重视,与之相关核安全体制、机制和能力建设也将被提到更重要的位置。

第一, 核能核技术利用事业快速发展,核安全监管亟需同步发展。

十三五,我国核电的建设规模、速度以及新机型数量将维持在较高水平。按照《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据估算,新建核电项目建设速度预计在4~6台机组/年。自主创新的华龙一号和CAP1400将与高温气冷堆、AP1000、EPR等其他核电机型投入建设。与此同时,钍基熔盐堆、加速器驱动次临界洁净核能系统(ADS)等新技术研究堆也正计划开展建设。核技术利用方面,据估算,到2020年我国放射源将达15万枚,射线装置达18万台。核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核安全监管亟需与核能核技术事业同步发展。

第二, 依法治国全面推进,核安全法治进入重要窗口期。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议,为推进各领域法治进程提供了思想指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核的工作指南。《原子能法》、《核安全法》等核安全法治体系核心立法工作有望加快步伐,核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改革也将得到推进,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体系将进一步完善,核安全行政审批制度进一步优化,核安全将朝着科学立法、严格执法方向迈出重要一步。

第三, 核电海外市场不断拓展,核安全保障也需及时跟进。

作为中国重大装备制造业的新名片,核电企业走出去热情不断高涨。十三五中核集团巴基斯坦项目、阿根廷项目和中广核英国项目均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核电海外市场也将得到拓展。而在核电技术输出的同时,核电技术输入国一般也会要求同时输入与核电技术相配套的安全法规、标准、管理技术等核安全保障体系,因此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不能落后。第四,核电装备国产化水平日益提高,核安全文化亟需广泛传播。

核电设备国产化是我国核电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要求,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关键设备、零部件和材料的国产化率不能低于85%,正在等待开工的CAP1400示范工程设备国产化率超过80%,建设中的AP1000依托项目四台机组的平均国产化率约为55%。核安全文化是我国核电一直保持良好安全业绩的重要保障之一,是优秀文化的代表,急需在核电装备制造业领域广泛传播,提高核电设备质量和可靠性,以保障核安全。

第五, 社会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呼声渐高,核安全工作得到充分监督。

随着社会进步,公众自身权利意识的觉醒,福岛核事故后,公众对核安全更加关注,对涉核项目高度重视。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已成为影响核电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核心就是公众对核安全的担忧。公众对核安全要求的提高、对核安全工作的监督,将有利于统一全社会对核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促使政府进一步提高核安全保障能力、企业提高核设施安全水平,持续推动核安全事业的发展。

面临的挑战

第一,核设施安全运行压力持续升高。随着核电规模不断扩大,新机型将投入建设或运行,我国第一座核电厂,秦山核电厂将近设计寿期,国内核电多种堆型、多种技术、多类标准、不同状态并存的局面将更加明显。十三五期间我国新投运核电机组是十二五时期的4倍,核电厂运行事件将呈现攀高趋势。核电厂在抵御地震、水淹、火灾和飞机撞击等极端外部事件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安全标准,在缓解安全壳失效征兆等严重事故、应对超设计基准事故方面仍需进一步采取措施。

2020年,核电运行产生的乏燃料累计量将超过10000吨,乏燃料增长与处理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核电设备国产化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由于缺乏工程经验、对关键技术掌握不足、核安全意识薄弱导致的核安全设备制造事件、重大不符合项或将处于高发态势,不利于核电厂安全运行。

第二,放射性废物治理压力依然存在。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特别是放射性废液,固化进程较慢,安全贮存压力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早期核设施退役及历史遗留放射性废物治理的整体进度。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工程地质、处置化学、处置安全等技术仍显不足,高放废物处置地下实验室尚未取得实质进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仍需时日。同时,由于中低放废物处置场建设和运行没有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各方建设积极性不足,国家区域处置政策难以推动,各核设施产生的放射性废物长期积压,秦山、大亚湾、田湾等核电基地的中低放废物暂存库接近满容,影响核电厂安全运行。

第三, 核与辐射安全基础有待夯实。核能与核技术领域职业照射与公众照射剂量缺乏统一管理,铀矿开发利用中的辐射防护问题突出,放射性环境影响监测与评价需要长期持续开展,辐射防护工作有待进一步推进。城市放射性废物库防范涉核恐怖袭击的能力较弱,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安全性、可靠性有待提高,核安全、核安保、核应急相关的支持系统和设备等关键数字资产和关键系统的网络信息安全受到威胁,核安全保卫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核安全科研资源亟待整合,战略性研究推进较慢,前沿性研究开展较少,公益性研究支持不够,基础性研究难以坚持,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技术研发相对薄弱。核应急预案可操作性仍需进一步提高,核应急基础设施建设尚待完善,核应急专业技术支持和救援能力需要加强,核应急演习演练的实战性亟待提高。

第四, 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保障能力仍显不足。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保障与核能核技术利用行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在政策法规方面,缺少一部规定核安全管理基本制度的基本法,缺乏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公众权益保障及核损害赔偿等有关规定,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铀矿冶长期监护等政策机制阻力较大。在组织方面,核安全监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仍有待加强。在能力方面,安全评价、校核计算及实验验证能力依然薄弱,辐射环境监测仪器装备水平较低,安全监管技术研发平台尚未建立。在人员方面,监管队伍整体比较年轻,监管经验不足,监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五, 核安全内外部良性循环机制尚未建立。核安全信息公开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展,舆情监测引导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公众参与核安全事务有待进一步深化,核安全科普宣传仍需持续开展,核安全管理部门与公众之间的互动亟需加强。核燃料循环、核安全设备制造、核技术利用、核电工程建设等领域的核安全文化意识淡薄,核安全氛围有待加强,亟需建立核安全文化评价体系,核安全文化培育仍需进一步完善。必须坚持核安全法规标准与国际共识同步,核安全经验亟需与国际同行相互交流,需与国际强国开展核安全技术研发合作,我国核安全先进理念核安全观把脉核能健康发展有待向世界各国推广,核安全国际合作交流亟需加强。

十三五核安全规划总体思路围绕一个中心:风险防范以风险防范为核安全十三五规划思路核心。

在我国古代风险防范就是治未病的思想。古代名医扁鹊为大家熟知,但谈到自己的医术时,他却不如两个哥哥,大哥医术最好,是治病于未发之前,病人未觉其病已除去病根;二哥次之,是治病于初起之时,症状刚显已药到病除;扁鹊最差,他是在病情严重时治病,不仅病人痛苦,且下大力才得病除。这个故事诠释了良医治未病的道理。我们的核安全工作也要加大预防力度,像扁鹊那样,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病于未发之前,统筹各领域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及保障措施,防范和降低风险,持续提高核安全水平,充分保障核安全。

把握两个基本点:依法治核和科学治核持续推进依法治核。

建设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治体系,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加快核领域立法进程。确保与安全有关的重要核活动全部纳入依法管理范畴,明确各级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职责,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规范核安全管理,严格追究违法行为,提升核安全监管队伍执法能力。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合理制定规划目标、指标。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中出现的安全问题、矛盾、冲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解决办法和实施方案。在核电选址、设计、建设中,始终坚持与国际接轨的最高安全标准。在核电运行、退役过程中,不断吸取来自各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反馈到核安全改进中,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追求废物最小化。

在各项核活动中,秉持辐射防护三原则,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实现辐射防护最优化。

统筹做好五项工作。

第一, 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核设施与核技术利用安全水平。预防和缓解并重,进一步提升核电厂安全水平;以规范管理为突破口,进一步降低研究堆安全风险;以突出问题为导向,推动核燃料安全;以许可管理为手段,加强核安全设备质量管理。

第二,加强重点领域治理,降低核与辐射安全风险。以放射性废液固化处理为抓手,加快早期核设施退役及中、低放废物处理处置;以保障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为核心,推进铀矿冶环境污染治理;以辐射环境影响为着眼点,提升伴生放射性矿山安全监管水平;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契机,进一步规范核技术利用安全管理。

第三,加快推进能力建设,夯实核与辐射安全基础。以保护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为目标,推进辐射防护最优化;以网络信息安全评估为抓手,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以公益性、基础性科研为动力,推进核与辐射安全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以基础能力建设为抓手,加快核与辐射安全事故应急能力建设。

上述内容就是小编整理的放射科工作总结及计划(精选5篇)相关内容。关注360范文网了解更多工作总结及计划 精选 放射科相关文章!(本文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27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