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主创业(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大学生自主创业范文第1篇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时展的必然

大学生自主创业就是改变就业观念,利用自己的知识、才能和技术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创立新的就业岗位,即毕业生不做现有就业岗位的竞争者,而是为自己、为社会更多的人创造就业机会。大学生自主创业观念的提出和实施是有其多方面的原因的。

1.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就业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众所周知,劳动力过剩,就业难在我国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随着大学扩招,毕业生迅速增加,而社会需求基本上保持在扩招前的水平,而且许多单位希望应聘者都能有几年的工作经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面对这种形势,受过高等教育并具备一定创业能力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又可以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远的意义。

2.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带动全民创业的需要。新一轮全民创业的时代背景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的创业必须在知识、技能、科技、资金等要素支撑下才能成功。大学生创业的条件和要素比较齐全,他们创业的成功将会给全民创业起到示范带头效应。他们是当今全民创业中最具有冲击力的第一方队,不仅可以解决其自身的就业问题,更能创造新增就业岗位,实现就业的倍增效应。

3.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推动高校创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创业能够有力地促进创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业教育的过程是通过各种可利用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创业者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的过程,并且创业教育最终能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是要使学生转变被动的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结合起来,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

4.大学生创业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提倡和鼓励大学生创业,是提高大学生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它能够给平时“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大学生提供一个直接接触社会的机会,对开阔视野和提高创新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另外,通过创业过程中的共同合作,能够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所面临的问题

1.创业环境问题。相对于欧美比较成熟的市场环境而言,中国大学生创业的制度环境还不完善。由于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使得创业者肩上的负荷更重,创业所需要的各种服务都还不完善,融资和金融环境都处在调整阶段。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但是,大学生创业之路却异常艰难,与外国成熟又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社会上还尚未形成利于大学生创业的氛围,政府出台的在创业培训、创业扶持、政策支持与优惠措施等现有政策有待落实,而且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

2.创业教育问题。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开始了创办实业的创业教育,但多针对下岗职工再就业以及一批职校生,而针对大学生等高层次人才的创业教育则很少,创业教育还未纳入大学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主要表现在:首先,创业教育观念落后,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一些学校只是通过举办大学生创业讲座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业精神,没有把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到系统的学习和课程体系中。其次,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在国外,教授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有创业或投资的经历,熟悉企业的运营,但在中国,即便在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的少数高校中,授课教师也多是学术专家出身,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再次,创业活动流于形式。大部分学校仍是停留在就业教育的阶段,很少有学校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还有一些高校虽然举办了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但多数大学生只是为比赛而比赛,而不是真正将创业计划付诸实施。学校方面也缺乏相应的培育大学生创业的具体措施。

3.创业者自身问题。首先,经验不足。一个企业能够正常运行,不仅要有好的项目、资金保证,还必须有一批高素质的企业管理者。这批管理者不能仅仅在书本上学过企业管理和经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投身企业管理的实践。大学生有理想与抱负,但“眼高手低”,在创业过程中除了能“纸上谈兵”之外,对具体的市场开拓缺乏相关的经验与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创业就会遇到各种不可预见的问题,以致创业困难。其次,知识限制。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技能不全面。虽然在整个大学阶段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对于大学生来说,自主创业还需要很多相关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如企业注册、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融通等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在缺乏相应知识储备的情况下,仓促创业不仅难以融到必需的资金,而且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将处于劣势。

三、面临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1.改善创业环境。要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必须为其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目前大学生创业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规章制度还没有健立健全或者落实,这就要求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来优化创业环境,指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一方面要开辟融资渠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金融支持。如设立创业基金,发放创业贷款等。另一方面要求政府部门加强服务意识,如简化创业手续,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从而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氛围,积极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

2.加强创业教育。首先,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大学生选择毕业时找个现成的工作,对自主创业持观望的态度。对此,各高校应该使学生从进校之初就树立创业意识,并了解国家及当地有关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为毕业后实现自主创业奠定基础。其次,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技能的培养。高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讲座和教学。比如如何把握商机,如何融资,如何写创业计划等等。并且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模拟创业、实践考查公司企业的运作,进行丰富多样的案例教学,使学生从理论上,实践中真正了解创业的全过程。

大学生自主创业范文第2篇

大学毕业生2013年699万,2014年727万。2013年未就业的大学生加上2014年的毕业生合计约810万人。2014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民营企业倒闭,2010到2012年期间招募大学生的规模较大。全球经济依然不景气。史上最难就业季,苦了孩子,坑了家长。造成就业难原因:全球经济不景气必然造成中国经济不景气,中国经济不景气必然会有大量企业倒闭、减员。企业技能要求较高与学生技能较差之间的矛盾。学生胜任不了企业的工作。定位问题,比如:很多学生所读的院校名气不大,学历也不高,能力也不强,对薪金、对单位的要求却很高,这种目标很难实现,造成长期待业。不愿到艰苦的地区和艰苦的岗位。如:西部大开发。高校肓目扩招,违背市场需要,只收钱,不负责。展望就业形势:就业依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形势不容乐观。并且结构性矛盾和总量压力共同存在,今后,结构性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就业公平性得不到有效保障,就业歧视现象时有发生。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问题突出,高校教育制度和社会就业需求不相匹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从影响未来就业的多种因素分析,部分企业“招工难”与部分劳动者“就业难”状况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二、大学生如何自主创业

(一)转变就业观念

转变就业观念关键是走出“期望与现实矛盾”的心理误区。虽然大部分大学生已经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但在实际找工作时,由于不愿意下基层,对职位、工资水平要求过高等心态造成人才需求错位,依然是阻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

1.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拓宽就业渠道

大学生的择业观和价值观自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的变化非常大,具体反映在:在就业时不愿意到小城镇、边缘地区和农村基层,更加青睐一线城市和东部沿海城市,择业过程急功近利表现得更加明显,对住房条件和工资待遇要求较高,税务、工商、金融成为热门行业。有很多毕业生从待遇、环境、地狱方面对未来的工作单位期望过高,严重影响到自己对工作的选择。

2.先就业、后择业,从“一步到位”到“骑马找马”

毕业生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走一条面对现实,起点低,先融入社会再寻求发展的道路。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只要有单位接收,就应该先就业。首先融入社会,脚踏实地地煅练自已。有了工作经历后,自已的经验能力也有了提高,时机和条件成熟时,可以待机而勃。

(二)勇于创业,由被动就业向主动创业转变

现在的高校毕业生,愿意自我创业的人不多,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的教育就没有为学生创造自我创业的机会和创业机制,更重要的是大学生缺乏自主创业的观念。从进入高校求学,选专业,到毕业,转一圈子后成了给自已找饭碗,思想观念行不通。我们的社会需要有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制度。

(三)自主创业的技巧

问题:刚刚出道,只有热情没有经验,投资打水漂的情况经常有。 创业心切,被骗入传销组织,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有之。以下几条途径可以有效解决自主创业的难题:

1.学习途径

过硬的专业知识可以让创业者在创业过程受益无穷,这一项可以通过学习相关课程来实现。有关创业指导方面的图书和报刊在各大学的图书馆中通常都能找到,更加深刻地认识创业市场可以通过广泛阅读来实现,此外,实践过程也是创业者经验积累的必须过程,可以锻炼各种综合能力的社团活动也是很好的选择。

2.媒体资讯

经济类、人才类等纸质媒体是阅读资讯的首选。比较专业的媒体有《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人才报》和《IT经理世界》。

网络媒体也是了解资讯非常快捷方便的途径,对于创业者来说,专业创业类、人才类、管理类的网站对创业非常有帮助。比如《人才中国网》、《中华英才网》、《中国营销传播网》、《校导网》、《中华创业网》等。创业知识还可以从各地创新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创业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知名的民营企业和科技信息中心的网站来学习。

3.与人交流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商业活动,比看书本更有收获的最直接的创业经验和技巧,是寻找有创业经验的亲朋好友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创业史和创业经验。时刻保持谦逊的态度,去咨询和创业项目有密切关联的商业团体,还可以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拜访有名的商界人士,大多数人愿意支持积极向上、态度诚恳的年轻创业者。

4.曲线创业

当下,很多学生毕业后选择了先就业、再创业。由于刚毕业的学生各方面经验和阅历都不足,因此可以先到用人单位去锻炼几年,待经验和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再进行创业,到时候创业的成功率会相对较高。

5.电子商务

大学生是新潮流和新技术的受益方和引导者,是一个最具活力的群体。随着电子商务的直观性和方便性逐渐深入人心,网络购物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购物选择。部分人在购物前会选择先到网络购物平台去对比价格。部分商业嗅觉灵敏的大学生看到了网购潮流所涌现的商机,纷纷开起了网点,创业成功者比比皆是。

6.创业实践

创业意识萌发的时候,创业实践便真正开始了。学习创业知识最好的途径是大学时期的创业实践。

高效组织的某些课程中有情景性、角色性的穆尼,可以成为创业实践的主要学习途径。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类工业设计大赛、大学生创业大赛可以有效地积累创业经验,此外,间接学习可以通过系统性研究知名企业家的经营案例和成长经历来完成。

三、注意事项

(一)多学多问,虚心请教

成功人士必备的品质之一是持续不断地学习。大学生创业群体普遍缺乏社会经验,更应该注重多方面的实效性强的学习过程。多向别人请教,杜绝一意孤行,请教堆箱除了创业成功的前辈,还应该加上目标消费群体,他们会是优秀的创业导师。

(二)耐住性子,不可冲动

很多年轻人都有冲动的共性,但是要想进行创业投资,冲动是必须要扼杀的,一定要耐住性子。没有任何创业是零风险的,把不确定的因素降到最低,因此做事要深思熟虑,尤其是后期的经营运作,因此,要三思而后行,避免冲动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三)勇于承担,负责到底

勇于承担责任是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必不可少的优良品质,怨天尤人和无谓的责怪都会造成失败的不断延续,因此要做一个勇于担当的领导者,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细致地分析失败的原因,吸取教训,避免再次跌倒在相同的地方。

(四)要认识并接受人的本性

大学生自主创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自主创业

一、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即将步入一个创新的重要时期,不仅科技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焦点,而实践证明,谁在科技创新方面占有优势,谁就能最先获得发展的主动权,而这个主动权则意味着国家的国际地位等。而大学生则象征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故而现下高校都将学生的培养重点放在了夯实基础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面,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弱也已成为高等教育成败的评价标准之一和大学生自身素质以及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条件和必备基础之一,所以,构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科学体系,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技能,触发创新情感,是高等院校为适应时代需求所使用的重要手段和大学生培养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建立自身科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

近年来,从初高中的教育改革到高考内容的创新成分,从大学科技体系的创建到大学生科技意识等的培养,我国正一步步在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上加强完善,将三种课堂一体化,实现课内教学,课外教学与实践教学完美合并,其中课内教学在近年就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从而取得了较大进步。相比之下,第二课堂及第三课堂成果显现较为缓慢,高校共青团及学生组织作为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和丰富内容,如何让共青团和学生组织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发挥作用,使之成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是当前高校团组织工作的中心和着力点,为素质教育提供更广阔的舞台和坚强阵地。

(一)树立学生主体观,鼓励发展个性,不断激发大学生创新欲望。大学生是高校自身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在个体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下,灵活的思维,独到的见解,创新的精神,合作的精神以及把握机遇的能力等才能实现,因此,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如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主动精神,唤醒其主体意识,调动其主体积极性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思维与大学生个性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充分发扬主体性,开发大学生智慧潜能,注重形成大学生精神力量的同时,应当努力为大学生创建一个知识结构个性空间,对健康积极的兴趣爱好给予指导与支持,特别是有特殊才能的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引和支持。提供多向性发展方向与途径,为大学生个性发展提供适合的环境,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使其创造出更多成果。

(二)依托可靠载体,实施创新工程,构建创新能力培养坚实平台。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形成必须依靠有效的载体,而各高校的团组织和学生组织举办的各项创新活动就是一种载体,在活动中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意才能,个性成长以及创新思维,使之通过各种活动载体,锻炼自身能力,从而向着创新性技术人才转变。创新不是个体大学生努力就能实现的,需要大批大学生为国家创新事业努力奋斗,因此,构建创新工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就如同希望工程为贫困地区带去希望一样,创新工程的建立,已成为国家创新事业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手段和需要,而所有才能的展现,则需要一个坚实平台,因此,不仅创建创新教育工程是重要的,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现才能的平台也很重要,有了这些保障,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正式建立,我国创新事业才能有所突破。

创新,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精神。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将国家推向世界前列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必然诉求。

二、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分析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路径之一,并且可行性相对不低。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呈现出参与者少,旁观者多的现状,多从事于规模小的个体经营行业,成功率相对较低,存在问题多。据调查研究表明,2004年全国毕业人数达280万,至2004年九月份,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2005年全国毕业生达338万人,毕业生总量的跳跃式增长,是毕业生的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因此,在企业,行政单位等解决毕业生就业压力之余,大学生自主创也就成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途径。

尽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及各个高校都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优惠条件,但仍然无法改善大学生自主创业者少,旁观者多的现状。据华南某高校于2004年对5所重点高校1400名大学生做的一份调查显示,有74.57%的学生表示有创业意向,可最终创业的却不足1%,对于自主创业,大学生大都持观望态度全国高校均是如此。政府部门,大型国有企业仍然是大学生择业的首选,使得自主创业发展步伐缓慢。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对策分析

(一)提高自身素质。首先是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大学生在大学阶段树立创业理想,坚信创业理想能够实现,多举办适合与大学生的创业大赛,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以及对创业的勇气与信心。其次,多在大学生创业心理方面提供帮助,帮助大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创业心理。

(二)加强创业教育。可以根据学校自身的特性,开设创业教育指导课程,主要针对创业基础,务实知识和创业选择的培训与教育,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减少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盲目性,从而减少大学生在毕业后创业中因经验不足而选错行业给其带来的失败。

大学生自主创业范文第4篇

开展创业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世界高等教育经历了教学――研究――创业的发展过程,即从教学型院校发展到研究型大学再到创业型大学的过程。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期的第一次大学革命确立了高等院校研究与教学两大职能。20世纪中叶的第二次大学革命又赋予高等院校直接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能,其核心就是将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和商品,这是高校演化为创业型组织的一个重要标志。创业型大学主要特征是基于师生的科学研究进行创业活动,进而形成一系列衍生的中小型高科技公司。美国是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较早的国家。据统计,到2005年初已有1600多所高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如今美国的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结构。我省高校创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迎头赶上,自觉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加快构建具有我省特色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

开展创业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省份的新要求。江苏是制造业大省,企业数量多,产业规模大,但自有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偏少,对外技术依存度超过70%,63.3%的大中型企业没有研发活动,出口新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不到10%,引进技术投资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经费之比仅为1:0.27。江苏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必须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乡一体化和教育现代化,实现增长动力由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要素支撑由以物质资源为主向以人力资源为主转变,产业结构由一般制造业为主向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要实现以上转变,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前提,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就是“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因此,通过大力推进全省高校创业教育,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创业、创优品格的大学生,也是建设创新型江苏、又好又快地推进“两个率先”的需要。

开展创业教育是应对全球金融风暴的新举措。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江苏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整体就业形势不容客观。今年,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总量继续攀升、需求相对下降的严峻形势。高校毕业生总量为45.9万人,比2008年增加3万人,增幅7%,占全国毕业生总数的7.5%。加之,大量在外省读书的江苏省籍和外省籍毕业生到江苏求职,预计需求岗位将超过60万。同时,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全社会呼唤高校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鼓励、引导和支持大学毕业生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这一方面反映了社会对大学生潜在的知识资源转变为现实经济资源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全社会渴望大学生创业能够为社会带来新的就业岗位,从而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目标的愿望。江苏高校的创业教育要主动适应和驾驭这一趋势和要求,切实服务于创业人才的培养和提高,为建设和谐江苏作出更大贡献。

江苏高校创业教育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和实践,各高校对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对如何推进创业教育的思路逐渐明晰。一支基本适应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正在形成,产生了一批创业教育的阶段性成果,由此促进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深化,带动了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标准的变革及创新,推动了创业基地和创业成果的建设与转化,提升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的水平和质量。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有85%的高校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20%的高校自编了创业教育教材或辅助教材,60%的高校建立了创业教育专门机构和专兼结合、以专职为主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30%的高校建立了学生创业科技园和科技成果孵化基地,涌现出一批有影响的创业典型和创业成果,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人才效益。当前,如何进一步扎实推进新时期江苏高校创业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在具体操作层面必须做到以下四个“进一步明确”:

首先,进一步明确高校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江苏高校创业教育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立足三个新起点”。一是立足于建设高等教育强省的新起点,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破除体制,使创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服务于“两个率先”、建设美好江苏的伟大实践。二是立足于全省高校创业教育的新起点,认真总结经验,仔细查找不足,明确对策思路。三是立足于各校创业教育的新起点,明确指导思想,把握工作原则,细化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要求,真正地理清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教育推动创业的基本思路,认识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学科教育、就业教育等方面的基本关系,明确党和政府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新要求、人民群众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新期待、高校创业教育实践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真正做到遵循规律性、富有创新性、具有前瞻性、体现实效性。

其次,进一步明确高校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自觉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锻炼,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二是要坚持渗透融合,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结合课程改革,将创业教育融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学,渗透到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在融合中突出创业教育的导向,在渗透中体现创业教育的要求。三是要坚持项目带动,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的根本是教育、核心是创业、载体是项目。必须善于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创业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创业项目操作,体验创业过程,提升从事创业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四是要坚持实践锻炼,帮助学生熟悉创业实务。创业教育既要通过课堂教学和氛围熏陶,更要通过实践熟悉创业有关实务,才能为成功创业打下比较坚实的政策法规、财务运作、技术转让、社会服务等多方面的基础。

大学生自主创业范文第5篇

【P键词】 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发展对策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背景和条件

我国正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各类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面临的问题也很多,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这些都给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对于我国的就业压力和就业形势来说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解决好各类人群的就业问题,特别是如何解决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现今比较艰巨的任务。

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08.36万人,1999年高校扩招,到2005年已增至338万人,而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已达到699万人,比2005年翻了一番。到2016年,毕业生人数已达765人,冲历史新高。如此庞大的毕业生队伍,对就业的需求也就相应的增加了。但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却是逐年下降,高校毕业生供需矛盾空前严峻。于是,自主创业这一理念变成了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新的导向,这一理念的形成转变了大学生原有的就业观念,以创业带动就业,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就业能力,解决就业矛盾,带动大学生发挥创新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去创业,实现自主创业,这样能够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同时,培育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鼓励自主创业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契机,新的机遇和挑战,是国家保持经济活力的源泉,也是扩大就业的途径。

那么,为了更好的开展这一工程,为大学生的就业开辟更好的途径,在“十一五”期间,中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规划,并且加大力度贯彻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类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陆续出台,201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见》,2012年,《教育部下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出了意见和要求,鼓励各个高校开展学生的自主创业项目,要求各个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将自主创业放到了就业工作的重要位置,成为就业工作的重要模块。各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保障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顺利进行,并给与了优惠条件,为大学生自主创业铺路,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发展平台,这些都体现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是就业的一种新的良性化的发展趋势。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高校学生培养的一个新领域,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新创业政策开展始于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高校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一系列社会因素引起了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重视,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需要开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就要注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才能跟上国家创新型战略规划。为了更好的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优惠措施,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平台,同时,各省市也在此政策的基础上出台了各类型的地方政策,为各省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例如:甘肃省出台了《甘肃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试行)》,黑龙江省出台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哈尔滨市出台了《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哈尔滨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陕西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从资金、资源、培训、服务等各个方面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相应的优惠措施和条件。这些政策的执行从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创新创业成果的获得。

二、自主创业的理念

自主创业是一种社会行为,一种商业活动,具有风险和不确定性,在这一过程中,包含了追逐利润,获利,创造,新事业等内容。通常人们理解的创业都是指创建新的企业,开创新的事业。哈佛大学斯蒂文森教授给创业的定义是比较贴近的,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下对机会的追寻,将不同的资源组合以利用和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这一概念集中体现了创业所包含的关键要素,反映了创业的主要特征。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一项十分具有挑战性的社会活动,高校要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素质,让他们有创新创业的基本能力,并且运用到实践中去,将教育理念转化成教育实践,构建完整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保证创业活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大学生自主创业需要从多方面的因素来考虑,相关政策的出台,良好的社会环境,团队的合作以及自身的能力等都是影响自主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学生创业应该将各种有利因素良好的融合在一起,利用有效资源,结合自身情况,走行之有效的创业道路。

三、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目的和现状

自主创业这一形式的出现,可以说是给大学生就业开辟了一条实现自我价值,发挥自我创新创业能力,开展自主创业的道路。各种各样的创业形式,各种类型的创业资源,都给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发展的渠道,对创新创业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为了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运用到实践环节,从而真正的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带动创新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最终实现我国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

大学生选择职业,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现今的社会形势,就业压力大、就业机遇的不确定性以及一些社会因素等给大学生在就业的道路带来了一些阻力。从区域性经济发展状况来说,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往往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地区成为大学生择业的热门地区,这就形成了大学生选择职业的时候具有倾向性,大部分大学生都选择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地区,就业方向产生了不平衡性,但是职位需求有限,这就造成了一大批滞留的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职业规划和现实存在偏差,不是不能签而是不想签,这些大学生的就业倾向也会对就业率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大学生要熟悉客观经济环境对就业的直接影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客观环境的不利因素,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规划。

但是就目前来说,在高校中,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理解和实践还比较盲目和懵懂。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对这方面的相关课程设置不是很完善,不是所有高校都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即使是已经开设了此类课程的学校,在授课和考察流程环节上还不是很重视,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和实践挂钩的教育平台,学生仅仅把这门课程当成是修学分,并没有真正的去实际操作,做一些切合实际的创业规划,然后付诸实践,取得一定的创业成果。教育理念的不成熟导致了学生对自主创业的积极性有所降低。

另一方面,学生对于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和自身的能力也是影响自主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有很多学生对于自主创业的认识还比较迷茫,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不高,没有想过要去创业,而更加倾向于稳定的就业方式,同时,自身能力的不足也影响了自主创业的开展,所以这就导致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数量的减少。只有少部分人去开展自主创业活动,有兴趣去参加,所以说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道路还很漫长。

因此,要使大学生自主创业更好地开展起来,就要加大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给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理论知识的选择层面,让学生更多的接触到对他们有用的课程理念,并将这些运用到实际的创业活动中去,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活动,从而取得一定的效果。

尽管有国家和学校提供的政策等支持和扶持,使大学生在自主创业方面有很多优质的资源,但是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实际创业者少,缺乏实践,创业种类比较局限,技术含量低,成功率也比较低,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形难以令人乐观。特别是同外国早已完备的创业教育及创业教育政策体系相比较,我国的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自主创业社会环境和氛围还有待改善和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普及程度和地域限制等问题,缺乏良好有序的创业环境的搭建,这些情况使得大学生走创业之路比较艰难。

四、推进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对策

完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以及高度的重视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大学生自主创业这一环节的实施和发展需要学校、授课教师以及学生自身能力相互配合,将所学的理论知R通过一系列整合,制定可执行的方案,来进行实践,从而开展自主创业活动。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对开展自主创业的地区进行选择,绝大多数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把目标都定在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普遍都认为经济发达地区的商机会比较多,所以大城市依旧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首选。其次是创业的形式,创业有多种形式,但是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合作这种方式来完成自主创业的过程,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风险而且在资金上也可以更加灵活,同时可以壮大经营规模,提高创业产值。但是,由于存在政策的落实不到位,项目的涵盖面有限导致了创业历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多半途而废,甚至还未开始就结束了。

在创业这条道路上,学校重视,就会强化创业教育,鼓励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创业课题研究,紧跟行业形势和市场需求,形成一个有效的团队构成,这样才有利于出研究成果。同时,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平台,优化创业大环境,为创业保驾护航,为大学生更好的开展创业活动提供条件。因此,导师的引导,团队的结构、行业和专业背景以及资金等因素对创业的成效有着主要的影响,会直接关系创业成功与否。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每年较大幅度的递增,使原本就困难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生自主创业成为了解决就业压力、缓和社会矛盾、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理想、成为社会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要完善优惠政策、创业资金、创业项目、创业培训、创业教育等相关体系,从而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育部.2010.12.

[2] 陈春意.创业教育: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科技创业,2005.6.

[3] 阮秀梅,陈立明,俞忠.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1.4.

[4] 文丰安.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浅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

[5] 朱茹华,甄月桥,李宏汀.大学生自主创业成效与影响因素[J].中国就业,2010.4.

百度搜索公众号:360范文网,随时了解相关文章,文章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28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