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赛规则(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羽毛球赛规则范文第1篇

2.1.1 羽毛球运动的起源。

在 14 至 15 世纪的日本,在那时候拍是木制的,球是樱桃核粘上羽毛,两人对立击打。但是由于球的载体太重,而且飞行速度快且飞行方向不好掌握,所以这种游戏没多久便消失了。

在 18 世纪的印度一个浦那城市,涌现雷同今天的羽毛球运动比赛,由羊毛织成正球形,在其上面插上羽毛,2 人对立而站来回击打。据说,这种浦那游戏在驻扎印度基地的英国军官中开展尤为活跃。

而现代的羽毛球运动诞生地为英国。1873 年,一个名叫 Bauft 公爵在其伯明顿庄园办派对,由于恶劣的天气,外面下着大雨,客人只能呆在房间里,原来的户外项目改在室内举行。而参加派对的人们当中有以前在印度驻军的军官,于是他们向在场的客人声情并茂的讲起印度的"浦那"游戏,在场的客人对这种游戏非常感兴趣,便玩了起来。因为这个游戏具有普遍的趣味性,在庄园开始这种游戏后,便迅速传遍全境,而"伯明顿"(Badminton),也成为了"羽毛球"的名字,并作为英文单词一直使用[3].

2.1.2 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2.1.2.1 国际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在 20 世纪 40 年代以前,欧洲国家英国、丹麦的羽毛球运动一直是国际领先的;二十世纪 40 年代之后,亚洲国家以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为代表,他们击败了英国团队,创造了国际羽毛球亚洲控制形势,羽毛球项目的重心转移到亚洲;20 世纪九十年代末,不平衡的格局更加突出。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4]:

第一阶段为欧洲羽毛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鼎盛阶段(1878-1939)在第十九世纪末至第二十世纪初,英国羽毛球运动在技术或战术方面都遥遥领先,直到 20 世纪 30 年代末,丹麦国家队的羽毛球实力已上升到快打破英国羽毛球运动的主导地位,但该项运动的优势仍在欧洲。

第二阶段为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称雄国际羽坛阶段(1940-1979)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由于文化交流频繁,体坛方面也密切接触,致使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迅速,在亚洲一些国家,探索出制胜新打法使其迅速提升了在国际羽坛的地位,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交替称雄国际羽坛。

第三阶段为亚洲各个国家争霸国际羽坛阶段(1980-1999)20 世纪 80 年代,快速、多变、全面等技战术弥漫在羽毛球运动竞赛中,主要以印尼队和韩国队为主,这一阶段亚洲各个国家在国际羽坛形成对抗模式。

第四阶段为亚洲国家全面兴盛,欧洲国家全面衰落阶段(2000-至今)在第 30 届伦敦奥运会上亚洲国家再次夺得羽毛球运动各个项目比赛的 5 个冠军;羽毛球的整体大局下降在欧洲,则亚洲进入高峰期。

2.1.2.2 国内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大约在 1920 年,现代羽毛球运动传入中国,首先主要在沿海城市的基督教青年和各大学进行。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由于社会环境不稳定,参与的人数少,羽毛球运动在中国处于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新中国成立后,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党和政府比较注重体育活动,羽毛球运动逐渐被人们熟知和喜爱,并已成为关注项目。羽毛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 5 个阶段[4]:

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在 20 世纪 50 年代初,羽毛球运动主要是在中国各沿海城市进行;虽然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战术水平很低,但它为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

第二阶段为赶超阶段在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印尼第二批华侨归国,由于当时印尼羽毛球运动水平较高,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羽毛球技术和战术,成为中国羽毛球的核心力量,使中国羽毛球运动水平也逐渐为世界所知。

第三阶段为恢复阶段由于我国出现了近十年的革命动乱,体坛方面也受到波及,导致发展严重迟缓。为了恢复我国的羽毛球运动水平,1978 国家体育局、羽毛球协会重申羽毛球训练和比赛指导思想,使羽毛球运动训练及比赛又出现勃勃生机。

第四阶段为鼎盛阶段根据这一目标,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刻苦努力,大量的优秀年轻球员出现。

在八十年代末,中国羽毛球运动进入第二高峰阶段。

第五阶段为辉煌阶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上升,现在的运动员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在羽毛球运动比赛中,比赛双方为了能迅速控制对方,场上的节奏日益加快,比赛得分点更向着准确、快速的方向发展。在 21 世纪,中国的羽毛球运动员在世界各大比赛中都取得了令人耀眼的成绩,我国的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正处在一个上升阶段。

2.1.3 羽毛球运动研究综述。

林传潮[5]在《羽毛球运动文化探源》中指出了其发展历程,主要经历了英国"霸主"、日本"东洋魔女"、印尼"国球"、马来"黑马"等一系列文化色彩。

郑贺,沈连梅[6]的《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的竞技特征与趋势研究》阐明了21 分制新规则的运动特征表现为"快速、全面、高空优势",比赛技战术策略要求多样,当今羽毛球运动比赛的发展趋势向职业化和商业化等相关方向发展。

何立夫[7]在《对美国羽毛球运动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研究》中指出羽毛球运动发展在美国的影响力是不够的,缺乏商业赞助以及媒体的宣传,而且缺乏有吸引力的羽毛球比赛,并得出结论:在美国大学多开展一些俱乐部,利用学生举办活动拉赞助的基础,带动羽毛球在本土的影响力。

程勇民,罗建英[8]在《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对策思考》中指出,由于世界羽坛不均衡格局越来越突出,羽毛球运动正面临被奥林匹克运动会除名、限制人数参与的窘境。并得出:当今羽毛球制胜特点主要体现在"快速、全面、突出特长"方面。

郭允兵[9]在《奥运会羽坛格局看羽毛球运动发展危机及对策研究》指出奥运会羽毛球运动发展不平衡模式:"以亚洲为中心,中国为核心",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正面临一场危机。不同的系统,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世界羽毛球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

何彦辉[10]在《世界竞技羽毛球运动非均衡发展的社会学分析》中梳理了羽坛的竞争格局。欧洲局势已经下降,而亚洲正在上升,目前世界羽毛球运动的现状已经建立起来了。

综上所述,前辈学者们对羽毛球运动的相关研究主要有:1)羽毛球运动发展历程;2)羽毛球运动的发展需要商业化和职业化的渗透;3)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格局出现严重不均衡现象。这些着名学术专家的

论文丰富了人们对羽毛球运动发展的认识,为本文研究和分析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的演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2.2 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研究综述。

国内理论界已经有一些学者对竞赛规则和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做了相关研究,并在一些学术期刊、报刊上发表着自己的见解。

王斌、虞重干[11]在其论述的《竞赛规则与竞技运动之关系》中指出,认为"双方确保公正与平等"、"竞争激烈,吸引观众"是一项运动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的固定法则。

刘建[12]在《竞赛规则演变的外部动因与发展趋势》中分析了外部因素在竞赛规则中的演变,"违反道德的行为"、"竞技性、观赏性、商业性三者之间的矛盾"是竞赛规则变化的外部原因;认为"缩短场上双方队员比赛时间,提高场上比赛激烈程度",更加注重"战术稳定性和对抗性"、"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是竞赛规则的发展趋势。

王化兵[13]撰写的《影响运动竞赛规则的社会因素考察》指出各种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文化)作为外部影响因素,对运动竞赛规则的修改和调整的作用越明显,乃至成为竞赛规则发展演变的主要动因。

徐宜芬[14]撰写的《浅谈竞赛规则与运动技战术发展的辩证关系》主要揭示了竞赛规则的演变,认为竞赛规则变化和运动技术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

宋爱玲、刘建在《竞赛规则发展变化的阶段划分和特征研究》中,指出竞赛规则的变化经历了"约定俗成"、"区域化"、"国际化"和"全球化"阶段。

林传潮、刘国珍、任春晖[16]在《羽毛球竞赛工作指南》(2005、2007)中撰写了 15 分和 21 分竞赛规则,并对两种计分方法进行阐述。

梁妮、樊林华、吴大成、[17]在《羽毛球竞赛发展与规则演变双驱关系研究》中关注羽毛球的发展和演化博弈关系。研究发现:规则的演变和竞争共存;羽毛球竞赛规则的现有规定只是一时的。

王子江[18]在《羽毛球"7"分制》中阐述了"7 分制"竞赛规则演变的背景及影响。指出 7 分制第一次在全英羽毛球公开赛上采用,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高手之间的对抗使比赛时间缩短、精彩瞬间减少,导致观赏性大大下降。

湖雨[19]在《羽毛球 7 分制"搅乱"人心》中指出每局 11 分制、15 分制演变为每局 7 分制的背景,而且规定新赛制在所有国际羽联举办的巡回赛中使用,但是由于 7 分制存在很多质疑,至于世界杯、世锦赛何日实行 7 分制,还尚需研讨。

宋庆华[20]写的《对羽毛球实施新规则的尝试与认识》对 7 分制的竞赛规则进行了阐述,与以前规则相比,从总体来说,弊大于利。

焦玉娥[21]在《从规则变化看羽毛球运动的发展》中论述了竞赛规则已由原来发球得分制改为现在每球得分制,分析了规则演变的优点和缺点,但新规则的总体利大于弊,每球得分制规则使竞争加剧,运动员在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相互战斗;然而,却缩小了强弱选手之间胜负的几率性。

汪剑、陈文菁[22]在《羽毛球赛制变革及其影响研究》中阐述了 21 分制新规则的内容和影响。指出:强者若是遇到了对手,更具竞争力,决胜局将更加残酷;21 分羽毛球所规定的赛制,有利于促进羽毛球运动各个方面的发展。

贾晓敏、郑欣[23]针对《中国羽毛球大师赛 21 分制试行的意义》主要阐述了以前男子单打和双打每局 15 分、女单 11 分和现在每局 21 分制所涉及的具体内容,得出:21 分制缩短了比赛时间,有益于电视播出,便于羽毛球运动推广;同时,减少了运动员之间的差距,为每位参赛队员增加了获胜的机会。

朱建文[24]的《羽毛球新赛制实行后男子单打技战术的转变和趋势》阐述了21 分赛制的具体内容,新规则有利于对羽毛球男子单打的网前小球控制与反控制的研究。并指出羽毛球未来战略方向为"快速、全面和抢攻".

于勇[25]在《21 分每球得分新赛制对羽毛球运动影响及其对策分析》中阐述了新规则的具体内容,并分析了新规则对运动员和比赛结果的影响,对新赛制进行总结,认为:加快了比赛节奏,提高了比赛强度,更具有观赏性。

黄修年[26]在《21 分制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中阐述了新规则的具体内容,并指出 21 分制规则对羽毛球运动产生较大的影响,得出:新赛制缩短了比赛时间,加强了运动员技战术的运用,提高了对抗性、激烈性和观赏性,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拉动企业赞助和适合电视广播。

李鹤洲[27]在《从隔网对抗项群竞赛规则演进趋势看羽毛球规则的变革取向》中阐述了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指出了羽毛球运动改革的方向应为以下方面:1)加强竞争力水平,控制比赛时间,在电视上适应转播需求;2)采取更合理的发球方式,推进技术创新;3)推荐使用攻击技术,打破多回合、缓慢的进攻和防御,提升比赛的激烈程度。

周雯[28]在《竞赛规则的演变对现代羽毛球运动及其技战术发展的影响研究》中通过对羽毛球竞赛规则计分方法演变的研究,阐述了竞赛规则演变的内容和背景,揭示出竞赛规则演变使比赛更加公平合理,更向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

王荣[29]的《试析新赛制对羽毛球运动的影响》主要阐述了 2006 年以前每局15 分和 2006 年以后每局 21 分的区别,指出了运动员在实行新规则(21 分制)之后对心理应变能力的要求更高,但是新赛制有利于电视转播,促进其商业化。

傅琪琪,李海[30]在其撰写的《基于商业视角的羽毛球竞赛规则演变的研究》中指出体育已逐渐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商业因素对其相应的体育竞赛规则进行修改,以满足商业化运作系统各相关者的商品化需求;国际羽毛球联合会对羽毛球竞赛规则进行一系列改革,目的是缩短时间,简化竞赛规则,增强竞赛观赏性为了观众和媒体的受众,以扩大电视收入,提高赞助商投资价值。

谢成超、杨学明、王海飞、李秀林[31]在《探索我国羽毛球运动在新赛制下发展趋向研究》阐述了 21 分制竞赛规则内容、规则对运动员心理、体能、技战能的影响。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羽毛球运动的训练也必须与时展相吻合,羽坛的竞争:"快速、灵巧、准确全面和特点突出"依然是现在羽坛的发展方向。

黄莉芹[32]在《新规则的实施对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影响》阐述了竞赛规则演变的内容和背景,探讨了竞赛规则演变后呈现的特征,并对羽毛球运动发展所带来的影响。指出现在所用的 21 分与过去 15 分、11 分的计分方法相比,新赛制缩短了比赛时间,提高了比赛抗争性,激烈性和观赏性。

王海鹰[33]在《新规则每球得分制对羽毛球比赛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指出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21 分赛制的实施,使比赛时间缩短,对抗激烈程度升级。

为了应对 21 分制带来的影响,教练员应根据运动员特点改变训练策略,在场上时刻掌握比赛节奏,快速处理关键球;加强假动作练习,把心理能力的控制训练提上日程。

焦玉娥[34]《羽毛球 21 分制利弊分析》对新赛制和旧赛制进行阐述,指出新赛制与传统赛制相比利大于弊,主要体现在:1)加快比赛节奏,提高了比赛强度,更具有观赏性;2)新赛制提高了比赛胜利的几率性,为更多的球员赢得胜利机会;3)新赛制可以有效地控制比赛时间,有利于观看和转播。

费瑛[35]在《浅析羽毛球 21 分赛制对比赛的影响》中指出 21 分赛制:1)加快节奏,增加强度,使现场更具有观赏性;2)提高了比赛胜利的概率;3)新赛制可以有效地控制比赛时间。

李元华、邓集钢[36]的《羽毛球实行新规则后技术打法之研究》对新旧规则进行对比,指出 2006 年的计分方法竞赛规则的和以往计分方法相比,就目前来看

,其对技战术影响最大、最深远。2006 年以后的计分方法更适合进攻型运动员比赛,进一步对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被提上议程。 房巍[37]在《羽毛球新规则的特点及对策探析》中对新旧规则的比赛用时和比赛结果进行分析,指出:1)新赛制加快比赛节奏,提高了比赛强度,更具有观赏性;2)新赛制可以有效地控制比赛时间等特点,要求运动员快速进入竞技状态,并在日常训练中因项目不同加强专项素质训练。

葛忠强[38]在《羽毛球规则修改后比赛主要变化及对运动员影响的研究》中得出 21 分每球得分新赛制:1)时间发生了明显变化;2)比赛节奏明显加快;3)对运动员参赛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运动员体能、技战术训练、比赛结果方面。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专家学者们对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相关研究主要有:1)竞赛规则演变的原因;2)羽毛球新竞赛规则和旧竞赛规则计分方法二者之间对比利弊关系分析;3)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的演变产生影响等等。这些学者的研究论文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丰富了人们对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变化的认识及规则演变所产生影响的认识,为本文深入了解和研究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提供了很好借鉴和理论依据。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论文以 1939 年羽毛球正式成为竞技运动后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竞赛规则为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在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资料室对羽毛球运动及其竞赛规则相关书籍、文献、杂志等进行查阅、搜集和整理,获得大量研究内容,从而了解相关研究的总体状况和研究进展。

3.2.2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需要,对羽毛球领域经常在重大赛事执裁的 6 名部级裁判进行访问,主要就羽毛球运动竞赛规则及其演变的相关内容进行电话和实地访谈,获得理论依据。

3.2.3 比较研究法比较在羽毛球运动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各种版本的《羽毛球竞赛规则》,发现其异同,揭示规则演变遵循的规律;对应于不同历史时期规则修订的背景,总结出规则演变的影响因素;结合羽毛球运动发展的整体状况,阐明规则变化对这项运动造成的影响,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3.2.4 观察法。

对最近几届男单决赛的录像进行研究,着重观察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的变化,针对大力跳杀、扑倒救球及发球方式等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分析。

羽毛球赛规则范文第2篇

第二作者:傅建梅(1991-);女,汉族,江西新余人;硕士研究生;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研究方向羽毛球。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对某商校计时式羽毛球分级赛赛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某商校羽毛球分级赛采用的“四分钟为一节,每节间歇”的计时式羽毛球比赛的赛制比较适合大众羽毛球比赛的开展;计时式羽毛球比赛的时间和强度比较适合大众羽毛球参与者的体能,提出一种新的合适大众羽毛球比赛的赛制。

关键词:羽毛球赛制,计时式,影响

1.前言

1.1中国羽毛球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羽毛球飞速发展,羽毛球健儿在奥运会,世锦赛等大型羽毛球赛事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羽毛球日渐成为我国的优势项目,在国内外有了一定的地位。羽毛球发展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是一项老少皆宜的,不受场地限制的运动,深受群众的喜爱。在我国无论是竞技羽毛球还是大众羽毛球都处于火热状态,我国羽毛球运动有了庞大的群众基础。

因此,在竞技羽毛球取得优异成绩并且羽毛球运动员倍受关注的同时,大众羽毛球运动也在热火朝天的开展起来,开展的方式多种多样,开展的比赛频繁多见。例如,2013年,我国最大的媒体中央电视台也开始关注群众体育,开展民间体育活动,新推出的“谁是球王”羽毛球赛,就是针对大众羽毛球的一项比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人参与运动锻炼,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大众羽毛球的发展。而据文献记载,大众羽毛球运动比较具有特殊性,由于参加运动的大部分是没有通过正规训练,没有太多运动常识和经历的一大群人,羽毛球技术水平可能不是很高,而又对羽毛球运动特别爱好的群体,很多人的业余时间不是特别多,所以,开展大众羽毛球比赛出现难组织,难合理安排赛制,难统一比赛时间等一系列问题。

1.2羽毛球新赛制对羽毛球比赛的影响

2005年,国际羽联废除了几十年的15分换发球得分制,采用了21分每球得分制的新赛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竞技羽毛球的发展,使竞技羽毛球的偶然性、对抗性增强,对球员的体能和技巧要求提高。缩短了比赛时间有利于电视台转播,提高了竞技羽毛球的观赏性,促进羽毛球的飞速发展。

但这些都是针对竞技羽毛球,然而大众羽毛球运动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球员没有经过专业的体能和身体素质锻炼,在球场上很难坚持长时间的对抗性运动,尤其是羽毛球这样高强度的对抗运动,在场上不停得移动去击球,不断的消耗体能,21分赛制显得有点不适宜大众羽毛球运动,特别是每局21分,三局两胜,所要消耗的体能远远超出了大部分大众羽毛球参与者的体能。

大众羽毛球比赛是以娱乐和健身为主要目的,高强度的对抗赛甚至有可能会造成疲劳,从而产生因为疲劳引起的身体损伤,这就违背了大众羽毛球参与者参加比赛的初衷。2006年2月,国际羽联全面实施“21”分新赛制以来,新赛制对大众羽毛球的竞赛规律的影响很大,很多业余比赛的组织都考虑参赛者的体能,而改变赛制,有的打21分一局定胜负,有的则采用11分三局两胜的赛制,也就是说,新赛制对大众羽毛球比赛并不适用。

由此可以看出,大众羽毛球迫切需要一种适合他们的新赛制,既能保证比赛公正公平,又能起到锻炼身体,愉悦心身的目的,既能解决组织比赛的难题,又能解决时间控制不好的难题的这样一套新赛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某商校羽毛球分级赛新赛制对大众羽毛球比赛的影响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反复阅读国内外有关羽毛球竞赛组织的文献,通过中国文献期刊网检索出大量的有关大众羽毛球竞赛组织的文章,进行整理归纳,为本文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

2.2.2观察法

通过观察某商校校内羽毛球分级赛,总结出分级赛赛制的特点,比赛场上的情况等,为本文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来源。

3.研究结论

3.1某商校羽毛球分级赛“计时式”赛制及其特点。

3.1.1羽毛球分级赛“计时赛”赛制

2013年,某商校教育学院小球教研室将一直在组织的羽毛球分级赛赛制进行了革新,由原来的21分新赛制改成“四分钟一节”的计时式新赛制,采用每节间歇一分钟,每局间歇两分钟,每节比赛的比分累计为最终比分,任何一方只要胜出一分,则就算该局比赛获胜,如果当时间已经到了,在空中飞行的球继续打完,比分有效,如果刚好双方比分一样,那么加赛一球,就是俗话说的一球定胜负,其他规则和21分赛制一致。

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不断的完善规则,不断的使时间变的合理,比赛根据不同水平和不同级别的参赛者设计了不同的节数,比赛前三组基本为某商校水平一流的学生,因此,我们将他们比赛的时间分为三节,三组以后的同学都打两节。如下表所示:

由表可以看出:第一列为时间,比赛从6:30开始,第一、二、三组的运动员每3节为一局,也就是12分钟为一局,第四、五、六、七、八组的运动员每2节为一局,一局打8分钟。所有比赛节间都是间歇1分钟,局间间歇2分钟。第一行为场地号,运动员根据场地号进行比赛,方格里面的一①(1-8)表示:第一级的第一场比赛1号运动员对阵8号运动员,以此类推。

我们将羽毛球技术水平水平相当的运动员分在同一级,每级固定8人进行淘汰升降级比赛,如果在一次比赛后,比赛排名为本级第七、八名的,则在下次比赛前往下降一级。如果在该次比赛中,排名为本级的第一、二名,则下次比赛前往上升一级。如果连续3次比赛均为所在级别的前两名,则下次比赛前直接往上升三级。如下表所示:

3.1.2“计时式”羽毛球赛制的特点:

第一,赛前编排的专业性。和专业比赛一样,赛前通过统一的编排,安排好比赛队员的场地和准确的时间,运动员根据自己的比赛时间准时到比赛场地参加比赛,这样节约了组织者和参赛者临时找人和找场地的时间,不像一些业余者组织的比赛,运动员在场地等半天都还未开始参加比赛,也不清楚什么时候能轮到参赛。这样有利于提高比赛的连续性

第二,比赛对抗的公平性。采用分级赛制,将同一水平的运动员分在一个组,这样增强了比赛的对抗性,有利于运动员在场上提高注意力,以达到――加强对抗,加强考验,增强体能的比赛目的。

第三,时间安排的准确性。组织者能够合理的控制比赛时间,几点结束比赛很精确,不会造成延长比赛时间,以至于耽误后面的比赛安排。

第四,比赛强度合理性。4分钟一节的比赛强度不大,适合业余爱好者参与。每节比赛间歇一分钟,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是有利于运动员恢复体能。

第五,灵活性。比赛打几节可以根据比赛参与者的年龄,性别赛前变动。

第六,激烈性。这种短时间对抗能提高运动员的竞争意识,争分夺秒去得分以至于比赛对抗性增强,能够提高比赛的观赏性,从而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羽毛球的行列中来,对大众羽毛球的推广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七,无局限性。这种计时式的赛制,一旦成型,可以无止境的复制,任何的业余比赛都可以采用。第九,可以在有限是的时间里,让更多的爱好者参与比赛。本文作者旨在通过对“计时式”新赛制的研究,为大众羽毛球比赛提供一种新的竞赛赛制。

3.2“计时式”羽毛球赛制对大众羽毛球比赛的影响

3.2.1缓解裁判工作压力

近年来,大众羽毛球比赛越来越多,而困扰大众羽毛球比赛执裁的裁判员的问题越来越多。首先从编排方面来说,由于业余比赛一般报名的人数会很多,采用其他的赛制的话,有可能会造成最后结束比赛的时间不好控制,而且在这以前,大众羽毛球比赛编排的时间不像专业比赛那样时间充足,所以编排多数是适用大概的时间段,这样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说,有时碰到的对手水平差距很大,很快就结束了比赛,前面比赛进行的快,后面的场次又被提前开始时,而该场比赛的球员又还没有到现场,以至于造成比赛场地的资源浪费,甚至造成双方运动员和裁判员产生不必要的矛盾纠纷。

3.2.2比赛强度的可控性,比较适合大众参与

“计时式”羽毛球赛制,采用4分钟为一节,每节间歇一分钟,第一,由于比赛对抗时间不是特别长,对参赛者体能要求相对降低,而且每节中间间歇一分钟,有利于参赛队员体能的恢复。第二,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参与者控制比赛的强度,将规则分成打两节一局或者增加到三节一局,这样时间还是可控的前提下,就会促使更多年龄段的人群参加比赛,无形中扩大了比赛的规模,使更多羽毛球爱好者愿意参与到比赛中来,从而推动大众羽毛球的蓬勃发展。

3.2.3比赛时间固定,有利于组织者操作和电视直播

“计时式”羽毛球赛制,比赛时间相对固定,不会出现比赛推迟开始或者延迟结束这样有利于参赛者合理安排自己的到场时间,有利于组织者控制比赛进程,有利于电视台直播对时间的控制,也有利于组织比赛的承办方对场地的合理安排,节约资源不浪费。

3.2.4比赛结果的偶然性增大,有利于提高参赛者的兴趣

“计时式”羽毛球赛制,由于一节只打4分钟,一场比赛分为几节,在此期间,有的参赛者是比较快热型选手,在比赛中占据优势,赢得比赛的偶然性明显增大,有的参赛者又不愿意做准备活动,以至于4分钟都才刚刚进入工作状态,赢得比赛的几率几乎没有,在技术水平高的同时还要适应比赛规则才能取得比赛的胜利,这就增强了比赛的公正,公平性原则,加大了比赛结果的偶然性,提高了参赛者兴趣。

3.2.5比赛中竞争性增强,提高比赛的观赏性。

在业余比赛中,21分赛制,比赛节奏不会太快,参赛者有时间依靠捡球,或者转圈来缓解体力不支,而“计时式”比赛要求参赛者在场上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来赢球,特别是一开始比分相对落后的一方,会加快场上的节奏,严格控制好捡球到发球这段时间,进攻会更加明显,这样就增强了比赛对抗性,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从而增强了比赛的观赏性。

3.2.6“计时式”赛制有利于提高大众参与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比赛中,时间一分一秒在流逝,而比赛的比分相对落后的一方肯定会着急想要得分,一着急就容易失误,一失误就丢分,导致分差越来越大。在比赛中,对参赛者处理球的能力和冷静思考的能力要求更高,参赛者在这种长期磨练下,能提高参赛者在高压情况下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计时式羽毛球赛制本身具有很多的特点,从比赛时间和运动强度的可控性来看,非常适合大众羽毛球爱好者参与比赛。

4.1.2计时式羽毛球赛制条件下胜负偶然性加大,心理压力增高,为了提高获胜的必然性,自然形成了“尽早拉开比分”的心态,增强了比赛的的对抗性,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

4.1.3计时式羽毛球赛制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安排更多的人参与比赛,并且不延误比赛,非常适合对于时间安排难的大众参与者。

4.1.4计时式羽毛球赛制系统可以无限的复制使用,有利于组织比赛者使用。

4.2建议

4.2.1开展大众羽毛球比赛中能够更多的以大众参与者本身出发,使用合理的比赛赛制来促进大众健身,真正的达到锻炼目的。

4.2.2计时式羽毛球赛制,就是从大众羽毛球参与者本身出发,根据大众羽毛球参与者的现实状况,提出的一个比较合适的比赛系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推广。(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参考文献

[1] 孔丽娜.程勇民.21分赛制对羽毛球竞赛规律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报,2009,3(8).

[2] 戴金彪.21分制对羽毛球男单技战术发展的影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32):86-87.

[3] 于力.从羽毛球规则演变谈羽毛球运动发展史[j].科技向导2013(21).

[4] 蔡文皓.羽毛球新规则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6.

[5] 陈晓光.新赛制对群众羽毛球运动的利与弊[j].阴山学刊2008,3(22)

羽毛球赛规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国家羽毛球二队;竞赛管理机制;训练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808.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5.034

1 研究背景

我国的羽毛球水平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近三年的国际赛场上,作为二线队员的成绩并不理想,2011年印度亚青赛仅获两金,2013年世界青年锦标赛混合团体未进决赛,创历史最差成绩。可以说与一线成绩形成较大反差,也与中国羽毛球的世界霸主地位很不相称。[1][2]本研究客观反映国家羽毛球二队的组织机制现状,发现国家羽毛球二队在运行机制、训练与竞赛模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后备力量和梯队建设提出积极的建议与对策。

2 国家羽毛球二队管理机制现状

2.1 国家羽毛球二队行政管理机制

2.1.1 管理机构建制

当前状况下,我国的体育事业主要由国家体育总局进行综合管理,它对羽毛球运动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各项竞赛体制和规程均从各个方面对羽毛球运动产生影响。而国家羽毛球二队作为国家队后备人才重要枢纽,为了更好地管理,所以采用的是总教练为中心的主教练负责制,由总教练负责,两名副总教练分别管理二队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的主教练,每名二队主教练则有一名助理教练协助。[5]

2.1.2 教练员组织结构与进出管理机制

针对教练员的组织结构及进出机制的设定方面,首先是安排从全国范围内的各个省市当中选拔一些成绩相对较好的青年教练,之后安排这些选的青年教练到羽毛球青年队担任教练进行锻炼。锻炼一段时间之后,再从青年队的教练中优中选优选择一些在整体成绩和经验方面都较为突出的教练员来担任二队的教练。[6]

2.1.3 运动员组织结构与进出管理机制

国家羽毛球二队在针对运动员的选拔以及进出机制方面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的方法来进行筛选:(1)比赛:通过比赛把优胜者挑选出来,加以训练培养,参加以后的比赛,此方法大多用于成年运动员,为重大比赛挑选运动员,即通过专项选拔赛来挑选参加重大比赛的代表运动员。(2)教练经验:通过教练员在多年的培养运动员实践中,多多少少都会积累挑选合适人才从事该项目运动的经验。(3)运动能力综合测试:通过对运动员身体进行全面测试,经综合评价后决定取舍,对选入的运动员再追踪其发展状况,预测其最高运动能力,对其发展潜力大的运动员加以重点培养的方法。[7]

2.2 国家羽毛球二队竞赛管理机制

2.2.1 内部竞赛组织模式

目前国家羽毛球二队的内部竞赛组织模式主要包含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每周三、周六举行的训练比赛,比赛按照积分制进行排名。赢一场是7分,输了减3分,参加一次外出赛事冠军加20分。另外一种则是在训练比赛中排名靠后的队员同青年队队员之间的选拔赛。具体来讲是按照每周三和周六的训练比赛积分进行排名,排名靠前者可以拥有更多出国参加比赛的机会,排名靠后者则需要和地方队员或者青年队队员进行选拔赛。这种设定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促进运动员参与比赛的热情,但是也不可避免地会对于那些排名靠后的运动员带来一些自尊心方面的挫伤。

2.2.2 外部竞赛组织模式

在目前羽毛球逐渐实现市场化运作的前提条件下,国家羽毛球二队的外部竞赛组织模式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俱乐部联赛和世界性羽毛球大赛。在赛程的安排方面还有作为国家羽毛球二队最重要的三个比赛,第一个是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第二个是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第三个是世界青年运动会。

2.3 国家羽毛球二队训练管理机制

2.3.1 技、战术素质训练

国家羽毛球二队的训练管理由副总教练负责,二队主教练负责安排和实施训练计划,助理教练则监督和协助主教练安排的训练任务。

而在针对运动员的技战术训练安排方面,虽然男单、女单、男双、女双的训练过程各有侧重,但主要分为基础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两部分。基础体能训练主要是为了增加运动员的体力,而技术的训练则是为了在比赛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在具体的基础体能方面主要指的是对于核心区域所开展的体能训练。针对技术训练方面较多应用的是多球训练的方法。

2.3.2 周期安排

在针对国家羽毛球二队的训练周期进行安排的时候,坚持的是以比赛为核心的原则,出去参加比赛之外的时间,将训练周期主要划分为准备期和参加完比赛之后的修整期。准备期则可以分为基础板块和提高板块两部分,修整期则主要是对于比赛经验的总结以及向准备期的过度。从根本上讲,二队训练的安排就是为了向一队中输送一些竞技能力较强的运动员。在具体的训练分类上主要可以分为单打和双打两部分,而具体的训练内容方面主要可以分为基础训练和战术训练。

2.3.3 心理素质训练

一般来说,在日常训练工作中常用的心理训练方法主要有认知训练法、念动训练法以及意志训练法等。而在对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训练方面,目前二队应用的是国家提出的以“逆境应对理论 ”来对于运动员的心理进行指导,旨在提高运动员对各种重要情况和突况的能力,做到有备无患,防范于未然。

2.3.4 恢复与损伤应对机制

目前羽毛球医务组主要配有五名专职医生,对于运动员的突发伤情进行应急处理和治疗。而在对于运动员的伤后恢复方面,专门设有一个针对运动员日常训练后恢复的体能康复中心,有专业的医疗设施、专业的常驻医务人员以及用于泡澡放松的温泉。无论是那种恢复或治疗方式,治愈的都仅仅是运动员的身体本身,而对运动员心理造成的影响和伤害,并没有任何缓解和某种程度上的减轻,所以,在对运动员损伤治愈的过程中和治愈后,也应该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

3 国家羽毛球二队组织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制度不完善

建章立制是管理的前提和基础,然而,通过向国家羽毛球队驻地办公室干事王松咨询同时试图找到已有的规章制度,但结果没有找到对国家羽毛球二队行政管理体制的具体文件,国家羽毛球二队至今没有正式的管理制度文件。显然,国家羽毛球二队的管理存在很大的任意性和随机性。

3.2 管理模式落后

整体层面,二队的管理模式仍处于传统的“家长式”模式,没有形成现代化的管理模式。通过对国家羽毛球队办公室干事王松咨询,了解到国家羽毛球二队至今没有建立教练员、运动员的数字模型库,不能从整体上对教练员、运动员进行实时的立体化管理。现有的模式也是经验式模式,已经沿袭多年,没有避免或改进现有模式中的缺点。显然,缺乏系统的管理模式,对于一个队伍的持续发展是严重的弊端。[3][4]

3.3 竞赛管理机制唯“金牌”论

在竞赛管理方面,二队始终把争金牌、拿第一作为管理的唯一目标。例如前文曾提到二队的内部竞争机制的积分方式,外赛冠军积分20分,远远高于一次队内循环的积分,这样能提高竞赛成绩,但也使一些有潜力的运动员被早出成绩的运动员抑制。显然,偏离了二队作为人才库的核心价值,使很多有潜力的队员过早的透支了运动竞技能力,影响了二队的整个人才梯队建设。

3.4 训练管理体制“一刀切”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运动训练实践的原则,但二队在日常训练管理中没有充分重视这一原则。通过上述调查和二队队员进行访谈,得知在身体训练中,所有队员的训练内容、方式基本相同,只有对极少数拔尖的运动员进行针对性训练,这使得一些拥有天赋和个性的运动员没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造成了运动人才的埋没和浪费。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国家羽毛球二队的行政管理机制采用的是以总教练为中心的主教练负责制,由总教练负责两名副总教练分别管理二队男女单打和男女双打的主教练,每名二队主教练则有一名助理教练协助。教练员进出管理机制则是从青年队的教练中优中选优选择一些在整体成绩和经验方面都较为突出的教练员来担任二队的教练。运动员进出管理机制则是通过比赛把优胜者挑选出来,加以训练培养,参加以后的比赛方法。

4.1.2 国家羽毛球二队的竞赛管理机制则分为内部竞赛管理机制及外部竞赛管理机制。

4.1.3 国家羽毛球二队的训练管理机制与行政管理机制类似,主要形式是由副总教练负责,二队主教练负责安排和实施训练计划,助理教练则监督和协助主教练安排的训练任务。而具体的训练安排,国家羽毛球二队主要是四方面的内容:技战术训练、周期训练、心理素质训练、恢复与损伤训练。

4.1.4 针对国家羽毛球二队的管理机制中的行政、竞赛、训练三方面的研究与分析,发现存在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模式落后、竞赛管理机制唯“金牌”论、训练管理体制“一刀切”的问题。

4.2 建议

4.2.1 完善管理规章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需要将国家二队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文件,完善国家羽毛球二队内部管理体制与运行机构,确保分工明确,责任明确,这样才能形成一个高效率的管理制度,以便更好管理国家羽毛球二队。

4.2.2 建立数字化管理模式

建立国家羽毛球二队近几年教练员,运动员的数据库,记录国家羽毛球二队教练员,运动员进出资料,以科学方式进行管理。

4.2.3 重视梯队建设

加强运动员文化素质教育,作为一个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的队伍,既要成绩也要注重运动员个人品德,人员选择上要全方面考虑,要优化专业结构为核心,知识和年龄结构优化,形成合理的人才队伍。

4.2.4 努力推进多元化训练管理机制

多元化管理能有效地使运动员发挥自主训练,能保证每个国家队羽毛球二队队员最大程度地发挥他的技能和潜力,让更多有天赋和个性的运动员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进而减少人才的埋没和浪费。

参考文献:

[1] 孔明敏,刘青. 世界羽坛“生态失衡”与中国羽毛球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 08:39-44.

[2] 罗建英,程勇民. 现代羽毛球运动发展趋势及我国发展对策思考[J]. 体育科学,2002. 01:60-62.

[3] 刘加龙. 新中国羽毛球项目发展的历史演进研究[D].吉林大学,2013.

[4] 李永波. 论中国羽毛球队可持续发展策略[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 02:1-4.

[5] 石岩,赵阳,田麦久. 建立学习型教练员团队的理论分析[J]. 体育科学,2006. 01:6-12.

羽毛球赛规则范文第4篇

范文一

一、活动背景

二、举办单位,博毅家教社外联部

三、活动内容

内容:羽毛球比赛

宗旨;本次策划举办博毅社羽毛球比赛,旨在增加各部门之间的团结,同时提供一个展现自我,激励他人的舞台,并且加强我社团的竞争意识

时间:待定

地点:羽毛球场

参赛对象:所有博毅社成员

评委团:博毅家教社秘书处

嘉宾

支持发言人:王琼

四:组织流程

1.组委会名单、统分、内务

2.活动流程

1) 主持人致开幕词并介绍到场评委,嘉宾以及参赛选手

2) 主持人介绍比赛规则

3) 比赛开始,选手根据比赛前的抽签顺序进行比赛

4) 待所有选手比赛结束后,邀请会长,评为代表上台发言,工作人员进行算分

5) 评委发言完后,主持人上台宣布比赛结果

6) 主席团给获胜选手颁奖

7) 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全体工作人员,嘉宾,评委,选手分别留念

8) 工作人员负责好后期工作

五、经费预算

水费:20瓶20元

奖品费;待定

总计

六、可行性分析

1羽毛球是一种很长见的运动,举办羽毛球比赛在形式上可以吸引很多羽毛球爱好者

2此次活动作为优秀传统的活动之一可以很好得传播校园文化,创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3羽毛球比赛已经举办了多届,举办本次比赛在前几届坚实的基础上相信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4举办羽毛球比赛在形式上独特,容易活跃现场气氛,同时,可以激发大家的热情

5博毅家教社外联部有着严格的内部组织和管理条例,有实力办好本次的比赛,在学校的同类社团中产生较大的影响力

七、后期工作

1各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认真写好活动

2把图片,文字等相关资料及时上传到网络上面

3各个部门召开例会时总结活动并提出工作展望

4定出下次活动的工作

附件: 1比赛规则

比赛采取四轮制

即每个部门出2人参加比赛,共12人,抽签为6组,开始比赛,每组的获胜者继续抽签入围二组比赛

获胜者PK

2评分细则

3奖项设置:一等将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二名

范文二

一、活动背景: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普及,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潮迅速升温,为创造健康、轻松、愉快的交流互动平台,推动校园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和激发大一新生的兴趣。提供羽毛球爱好者一个竞技平台,旨在娱乐第一竞技第二的宗旨,特此举办一年一度的新生杯羽毛球赛。

二、活动意义(目的或目标):

1、激发全校同学的羽毛球热情

2、推动校园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3、加深羽毛球爱好者之间的友谊

4、丰富大学生活

三、活动时间:20xx年x月08日

四、活动地点:常州大学体育馆

五、主办单位:常州大学社团联合会

承办单位:常州大学羽毛球协会

六、参赛对象: 大一新会员及所有大一新生

七、活动内容

(一)活动前期准备

1、活动宣传:社联制作海报张贴于公告栏

2、场地借用:向常州大学体育部或后勤部借用

3、选拔运动员~裁判人员

选拔运动员:

报名,全校大一新生均可报名,会员免费,非会员报名费5元

报名时间地点:x月27日--29日晚 6:00--7:00大学生活动中心地下室118

短信报名:1589xxxxxxxxx 姓名+参赛项目

分组抽签:比赛前对报名选手进行随机分组抽签

裁判员有裁判部负责,有省运会金牌裁判队裁判

4、运动器材的准备

羽协仅提供羽毛球,球拍有参赛选手自备

(二)比赛规则)

采用最新国际比赛规则

(三)活动流程

比赛项目:男单,女单,混双,男双,女双

1、比赛流程:本次比赛采用分组晋级模式,组内选手循环比赛,两两之间进行一局比赛,每局11球,胜者记3分,负者1分。积分相同净胜球多者排名靠前。每组取前两名进入决赛。

进入决赛选手重新抽签。决赛每局21球,三局两胜,采用淘汰赛。直到决出名次

2、颁奖:所有比赛结束后为获奖者颁发奖品。奖状在比赛后一周补发

八、活动物资

(一)人力资源

裁判部负责裁判工作;技术部负责场务以及赛程的安排;骨干成员负责维持秩序,协调相关事项,统领大局

(二)物力资源

社联的制作海报宣传;裁判计分表、赛程安排表、积分表(羽协负责打印);比赛用球十二筒

九、经费预算

场地费用=报名人数*2元进场费,约70人参加 70*2=140元(具体场地待定)

羽毛球:35*12桶 420 元 奖品费用90 (包括奖状)

预计非会员参赛15人 15*5=75元

总计经费:575元

十、具体组织安排:

裁判部:负责裁判工作,做到正确裁判,不误判、错判

技术部:负责场务及赛程安排

羽毛球赛规则范文第5篇

羽毛球项目 教学比赛 组织形式

羽毛球项目是健身性、娱乐性及观赏性非常强的一项运动,是参与人数多、乐趣多,深受学生喜爱的项目。学生通过参与羽毛球运动,实现自己爱好,掌握锻炼身体方法,陶冶情操。研究表明,通过教学比赛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基本技、战术,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能够促进课外练习,提高课堂质量。

1研究过程

研究对象:我校2010级高二羽毛球选修班学生。学生1200人,其中选择羽毛球项目学生400人,接近1/3。

2研究方法

2.1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通过调查来研究一个现象收集数据,得到结果,有问卷式和访谈式。对羽毛球选修班学生发放问卷、访谈调查。我们发放问卷280张,全部收回,并对部分学生访谈。

2.2统计整理

统计整理是研究者根据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对调查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反映总体指标的过程。整理发现,羽毛球教学中,要求采用“教学比赛”组织形式占80%、“分组练习”占20%、“填鸭式”为零。

2.3对比法

对比法,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发现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我们将参与度对比、将技术程度对比、身体体能对比。

2.4参考文献法

参考文献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

3分析讨论

3.1依据课程理念,了解学情,实施“分层分组”比赛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四个理念,坚持“健康第一”为指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兴趣,培养终身体育锻炼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名学生受益。研究发现,学生在技术水平、身体素质、参与程度,兴趣程度等不同,将比赛分A、B两个层次,其中,A层次是技术水平相对较高;B层次是基础水平。每一层次由学生根据规则进行编排分组,让学生通过比赛既学习规则有了解裁判法。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比赛,运用讲解及直观教学法让学生了解规则及裁判法。

3.2以赛代练,提高技战术水平

教学比赛是在教学环境下,按照比赛规则方法完成练习,达到预设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对学生所掌握技术、战术及心理、体能等多方面素质综合检验。通过教学比赛,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技术掌握情况,发现不足,强化训练。有的学生对技术理解不够,还有的学生技术环节漏洞,也有掌握程度不够熟练,通过比赛会发现问题,在教学中研究问题,采取方法解决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一是课堂针对性练习;二是课下自主研究。观察发现,学生整体技术水平有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也有提高。

3.3自觉参与锻炼,形成坚持锻炼习惯

根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课标》提出:“自觉参与锻炼”的学习目标。具体目标强调运动参与的经常性和规律性,突出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和行动,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在羽毛球项目中,通过教学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配备学习装备,有的学生服装、运动鞋、球拍、球、球包都很齐全,有的是几人一把拍子一个球包,三五成群来参与锻炼,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彰显羽毛球项目的魅力与价值。

3.4传承“师带徒、徒认师”,弘扬民族文化

羽毛球项目中,我们传承“师带徒、徒认师”,深知这一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当代学生,需要弘扬。教学中,有师傅,徒弟自选师傅,称呼“师傅”,学习讨论技术,增进学生之间友谊,提高课堂效果。

3.5加强社团建设,促进课外活动

2011年上学期,学生自发组建羽毛球社团,机构健全,制度明确,上缴活动经费。组织社团内外比赛,午休、体活课及大课间,积极参加训练,切磋球技,带动我校羽毛球项目的发展。据了解,20011年上学期,社团比赛一次;2012年下学期,社团比赛一次;校外比赛一次,参与人数达到85%以上。

4结论

4.1羽毛球项目中,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比赛”组织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愿学、乐学,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4.2羽毛球项目中,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比赛”组织形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技战术及运用,提高水平。

4.3羽毛球项目中,教师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比赛”组织形式,学生能够增进友谊,培养集体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在深化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在“健康第一 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比赛”组织形式,为羽毛球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好了,以上就是羽毛球赛规则(精选5篇)的含义和出处,希望小编精心整理的这篇内容能够解决你的困惑。访问360范文网了解更多羽毛球赛 规则 精选相关内容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29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