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冬天的文章(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描写冬天的文章范文第1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四、课时:2课时。

五、课型:综合新授课

六、教学方法:讲读-讨论

七、教具: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山景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课堂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A类:完成课后练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2.巩固生字生词。A类

第二课时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6.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8.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9.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10.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四)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五)堂上练习:

写一段描写校园景色的文字,要求运用上面学到的观察方法。

写完交流。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一、2题,第二大题。A类

2.完成掌握语文本课的有关内容。B类

十、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第一部分(1):写济南冬天的天气。对比的写法,突出“温晴”“宝地”。

第二部分(2—结尾):具体写济南冬天的山水景物。

过渡总写济南给人的总体感觉——暖和安适

第2段:阳光朗照下的山。

第3段:薄雪覆盖下的山。

第4段:城外的远山。

第5段:冬天的水色。紧扣“暖”字。

描写冬天的文章范文第2篇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老舍《济南的冬天》

【文章导读】

老舍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前后回到山东,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达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他称为“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齐鲁大学任教时触景生情写成的。老舍以恬淡飘逸又朴实清新的文笔,描写了冬天的济南山青水绿、诗意盎然的美景,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深爱和赞美之情。描写时,作者运用了对比、烘托、大量拟人辞格,既凸现景物的特征,又隐寓着作者的喜爱之情,强化了文旨。

【精读感悟】

巧用对比、烘托突出主旨。济南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温暖晴朗)。“温晴”二字总领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楚,杂而不乱。开头一段,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与北京冬天寒冷肃杀对比来衬托济南冬天的“暖”色,以寒衬暖;以伦敦的惨淡阴郁衬托济南冬天的“明”色,以暗衬明;以热带地区的烈日高照衬托济南冬天的“温”色,以热衬温的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温晴,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为紧扣住这一点,第2段开始,作者就用拟人的笔法烘(hōng)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不难理解,“阳光、暖和、安适”,已使人感到春意,而三面环山的济南城如坐“小摇篮”的比喻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接下来,作者从济南人的感觉来烘托暖冬如春的特点。因为温晴所以产生“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和“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的幻想;更妙的是下面一句:“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虽非春天,却令人并不急望春天,“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俨然成了一位让人喜爱,态度仁慈谦和的老人。

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就是写雪景,仍离不开温晴。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而同晴朗也分不开――因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回落的时候……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景致。下面便重点写了济南的山水。以小山的秀气、美景衬托其“暖和”,再以两个“卧”字衬其“安适”。接下来写水,“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真绿”、“垂柳照影”衬出暖和安适之气氛。最后“蓝水晶”中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这一整体美集中衬出“暖和安适”这一“精神”。

诗情画意描摹美景。与北方单调黯淡的冬天全然不同,作者笔下济南冬天是丰富光鲜,如诗如画的。有城外远山做背景,整座城就是一幅“唐代的名手画的”淡雅的水墨画,画中有蓝的天,白的雪,青黑的矮(ǎi)松,暗黄的山,绿的水藻,红的屋顶,灰色的树影,银色的镶边,微黄的阳光,粉色的薄雪……这些色彩糅合在一起,是那样鲜明匀称,别有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画中小雪覆盖下的小山风韵十足: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优美的比喻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秀美动人的美景。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它写出了黄昏时山上的薄雪在夕阳照耀下的羞涩情态,将特定时候的景物神韵尽收笔端,这里的色彩和上文的“青黑”、“白花”、“蓝天”、“银边”、“暗黄”等的描写,更使文章增添了诗情画意。

“水”又给这幅画增添了无与伦比的水天一碧的和谐之“美”。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chè)、透明。于是,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成了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是一个怎样用缤纷色彩点染成的天地!而“黄草山”、“小灰色树影”那本身并不怎么美的景物,却是这幅美丽图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篇文章全文都在写景,没有直抒胸臆的表白,但其实它包孕着作者对祖国的拳拳赤子之爱。作者已漂泊在异国他乡达六七年之久,当他重新回到祖国,内心迸发出更为强烈的爱国之情。而这种真情实感通过赞美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来表露,就更觉亲切、深沉。济南的冬天山青,草绿,人欢,一切都那么生气盎(àng)然,温晴如春。这一切,与其说是作者生花妙笔写就的,不如说是远行归来的赤子一腔深情流淌成文。

【作者简介】

老舍,本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等。

描写冬天的文章范文第3篇

这就得由教师慢慢引导学生了。在此笔者通过对《江南的冬景》中四个片段的详细讲解,摭谈因“词”求“境”。

一、在南北冬景对比中因“词”求“境”

文章开篇写北国的冬天,但题目是江南,是作者偏题了吗?实则不是,作者是想先描写北方的冬,再描写南方的冬,通过两者对比,否定北国的冬,从而赞美南方的冬。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哪些词代表北方的冬,哪些词代表南方的冬,因为词不同,意境也就不同。

如:“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饮白干的滋味。”这句话中哪些字是具有代表性的,通过反复默念会发现“围”“吃”“剥”“饮”这四个连续性动词,虽简单但描绘出一幅其乐融融、热闹的生活状态。再让学生看后文,“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提问:何字词用得巧妙?细读会发觉“躲”“蛰居”最妙。妙在何处?妙在作者没有用“坐”“躺”“站”,偏偏用躲,躲说明了北国的冬是极其寒冷的,或许一出去就被会冷风吹走,被雪掩埋。以至于人们只能躲在家里蛰居,但在屋里并不是静悄悄的,而是一群人吃喝,是欢快的。倘若用坐、躺、站在屋里,显然失去了该种韵味。

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第二段,找出两个地方的不同之处。可知作者妙用“扫尽”说出了天气之晴朗,“满街”道出了冬天枯叶之多,“吱叫”“放出”动静结合,体现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后文又写道:“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文章用北方夏夜的情调来作比江南冬天的这种“明朗”的情调,这不禁使人想到北方夏夜人们三五成群出户纳凉的情景。与上文写的闲适相呼应,那份悠闲,那份惬意,这无疑给人一种风和日丽的景象,因此相比北方的寒冬,更加显示了南方的冬的可爱。

二、从江南植被中因“词”求“境”

郁达夫熟稔绘画的用色技巧,也能够较好把握情绪的节奏,因而写景时,他善于运用丰富的色彩状物写景,把江南冬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在读景物描写时注意景物的形态、描法,抓住景物中那个让人眼前一亮的词,这样才能体会到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意境。

比如在阅读“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这段文字时,首先要看作者描绘的是一幅什么景,整个情感基调是什么,再粗中找细,准确定位意境。显然这是在写南方的植被多,但细究文中的词会发现南方的植被还带有另一番景象。首先“含”字运用拟人手法,把江南的泥土比喻成有生命的物体,把热气含在嘴里,生动形象地写出土壤的厚实丰腴。接着,“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句中别有韵味的“着”字和“一点一丛”,让人不禁联想到花星星点点地开在枝头,摇曳在半空中,给人一种清净祥和的意境。

又如在阅读这句“草色顶多成赭色,跟边总带点绿意”时会发现即使寒风呼啸,那充满生机的草依旧带有“绿意”,让人联系到一丛一丛的绿油油的青草,在生生不息地繁殖蔓延,想把每一寸土地都染成绿色,给大自然盖上一床厚厚的绿被子,这给人展现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蓬勃景象。倘若哪天风和日暖的午后,出去郊游,看到饱含生气的景,真是不得不让人流连忘返啊。

三、在微雨寒村中因“词”求“境”

景与境存在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关系,因景生境,因境生景。因此,在情景描写中存在虚景实景,但何为虚何为实不重要,因为作者通过虚实结合同样是为了营造相同的气氛,加深由景生成的意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找出虚实的共同点,找出异曲同工之处。同样,境由词生,找到了好词,也就找到了情景的情感基调,意境也就出来了。

如文章的第七段开始写南方冬天的微雨天气,作者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道不尽的悠闲之感。首先是实景:秋收过后的农人们“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先是写出了农人生活的幽静、悠闲。而门对长桥,窗含远阜,又让我们联想到“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标志性的生活场景,更是平添了几分联想和想象。而那让人进入如梦如影的意境的“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温柔而缠绵的“白雨”,竟也迷上了这“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恨不得把整个村庄都拥抱在自己的舒怀,使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江南水墨画的神韵。

接着就是虚景的描写。这里教师可以让学生找出那个具有神韵的词――泊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泊?泊字给人什么样的意境?如果换成系或者靠是否可以达到一样的意境。”通过仔细阅读会发现,作者首先给我们营造的是一幅安静祥和的晚景图,可以想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这只乌篷小船可能是忙完了一天的营生,终于回家了。可它似乎没有沉寂,还在等待明天的启程。而“泊”恰恰体现了悠闲静谧的意境,如果换成“系”则显得沉闷,毫无生气,换成“靠”则显得太过匆忙,破坏了场景的意境。可见,这词并不是简单的择取,而是作者通过考究,仔细琢磨出来的,一字之差意境却千差万别。

下面再细品这一句“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提问学生,“几个”“喧哗”妙在何处?对于这种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近义词、反义词的手法,如“几个”反义就是“很多,许多”;“喧哗”的近义词是“吵闹”。试想,如果一个不大的农人家来了很多个客人,是否会给人一种拥挤的感觉,显然和上文的夜景氛围不对,“几个”也就是三两个,或许是朋友或许是亲人,在那聊家常,岂不是很祥和?再者“喧哗”和“吵闹”有何区别,“喧哗”体现的是一种热闹,大家你一句我一句,道出了酒桌上热闹的气氛,而“吵闹”是杂乱无章的,让人反感,显然破坏了原有的气氛。因此,贴切的词更能表达作者想要表_的意境。

描写冬天的文章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作文写作;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6-0115-02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一石一岩,一水一鱼,本身毫无情感可言,一旦被妙笔生花的作家写成文章之后,便点石成金,成为含有特殊韵味并赋予一定象征性的意象了,有时更会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记而表现出鲜明的倾向性。

众所周知,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写出好文章来。摹形传神、千载如生是我们对司马迁《史记》的褒奖,其实,在写景抒情类的文章中也要学会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古人常用这种方法,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用豪迈奔放的歌声,把我们带到祖国大西北的壮丽山川面前。诗中描写的西北边疆之美,绝不同于江南水乡柔媚明丽之美,而是一种高远的美、粗犷的美。诗人在上两句用这么大的魄力写景是为了什么呢?原来是为了抒感,寄寓自己对这广袤的边塞之中人和事的深沉感慨。整首诗既有西北边疆壮美风光的画卷,又是一首对出征将士满怀同情的怨歌,全诗句句精彩,情景交融,妙绝千古。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接抒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那么,日常写作中如何才能做到情景交融呢?情景交融法,是指在所描写的景物之中融入作者主观感情。运用这种方法写作,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所写的景融入感彩,所抒发的感情又寄托在景物之中,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以景显、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日常的写作中,描绘景物往往离不开抒情。运用情景交融法,最主要的是抒发作者的感情。景是外在的,情是内在的,或触景生情,或因情设景,但都必须融情于景,景中含情。

一、用眼观察,用心体悟周围的生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要把文章写得景美情更美,就必须认真观察生活。在观察生活的过程中,即使是同一事物,不同的人观察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因为观察生活的本质受每个人生活、知识、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和制约。高中生观察生活更需要一双慧眼,也就是在大家都熟悉的、平凡的生活现象中观察和捕捉别人没有甚至不能发现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新颖的、与众不同的。所以,观察生活时,要努力思考生活的本质和深刻的内涵,挖掘别人没有发现的道理,真正形成自己的感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要带着一颗能思考的“妙心”而来。为什么每个人对同一个场景的感受不尽相同呢?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个人阅历、人生观等实际情况不同,对事物的感知程度也有差异。既然如此,那么观察事物时怎样思考呢?一方面,要用美学的观点发掘事物的美。我们常说,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本着“自然、社会都是美的载体”的观念,就可以发现生活中的美;另一方面,要把握灵感闪现的机会。不然概括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思量的阶段;“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是寻寻觅觅的阶段;“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最终茅塞顿开的阶段。因此,只要灵感出现,就要及时记下来,付诸于文字。

二、一字一词总关情,要使用浓情的字词点染生活图景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推敲”的典故让我们知道古人在写景时尤善字斟句酌,至今还有许多句子值得我们学习。贾岛的“僧敲月下门”、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古人炼字的结晶。那么,我们在写景的时候,不妨也学学古人,尽量选用最能表现景物特点的浓情字眼来描绘景物。

例如,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一文中,粗线条的绘景,不刻意追求用文字表达何种情感,努力刻画出鲜活的生活图景,在具体的画面中展现生活气息,以画面的色彩传递表达情感。郁达夫在文章中绘制了四幅色彩鲜明的图景:郊外散步图、江南雨景图、江南雪景图、旱冬图。所绘之景“历历在目”,绘出一幅幅具体可感的社会生活图景。“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恩惠。”“北方的冬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绝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作者以“恩惠”和“清福”点出自己对冬日江南的深情。描写江南雨景图之后,作者又饱含深情地说“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迷人”抒发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这种用精确的字词点染景色,寄情于江南,含不尽意与景色之中的手法尤令人称道。

三、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以景写情,以景衬情

观察是写景的前提,需要抓住写作对象的特征。什么是特征?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特征对于各种作文都很重要。写景就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这样才能写出此景与彼景的不同之外。抓住特点就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善于捕捉和发现景物的特征,使所写的景物有特色。

景物的描写还要嵌入感情的烙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杜甫借景抒发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诗人借酒表达了慷慨悲壮的情怀和对残酷战争的厌恶之情。这些情景交融的写法,有烘托环境、渲染气氛和奠定基调的作用。在日常作文训练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精炼,忌冗长而无物;二要有意蕴,使人情有所感;三要做到景象与心境的契合,不能游离于外。

四、要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必须着力细节刻画,融情于景

练习情景交融的写法,下笔之前要有明确的写作目的,由此决定写景材料的取舍、详略及顺序。例如,同是写登山,如果是为了表达“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美好的顶峰”这种精神,文章就应突出山路之险、困难之大、意志之坚及登峰后“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任何写景的文章,并不是单单为了写景。大凡写景的目的都是为了抒发个人情感,表现喜怒哀乐。因此,写景时要根据写作需要,用细节展现景物之美,用细节展现情感之美,用细节展现语文之美。细节的展现,可以让纤细的景色与情感自然流露、宣泄,这是其他手法所不具备的。

例如,《江南的冬景》一文中,透过细节表达情趣。作者抓住江南冬天的细节详细描写,如冬至过后,树叶不至于脱尽,清晨老翁小孩仍要在屋外隙地曝背谈天。写出了江南冬天的暖和。细致观察,源于喜爱之深,景如在眼前,情自现其中。

五、要移“神”换景,在描写中注意变换描写角度,使描写主体化

描写冬天的文章范文第5篇

欣赏:“像我”独立成句,突出了“我”的感受,表明济南的冬天和“我”心中的冬天实在大不一样,使文中的描写显得亲切而真实。

2、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欣赏:“风声”二字用得十分准确,“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只是没有那呼啸的寒风,准确地写出了济南冬天里风的`轻柔。如果说成是“没有风”,与实际情况不符。

3、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欣赏:“晒”“睡”“醒”等词语的准确运用,烘托了一种安闲、舒适、温暖的“理想”境界。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老城灵性,体现了老城温暖可爱的特点,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受,把老城给写活了。

4、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欣赏:这个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小摇篮”的“小”正照应了小山的“小”。“安静不动”是写神态,“低声”是写声调。这两个修饰语使人想起母亲在摇篮边低声哼着催眠曲的情态,赋予这一圈小山以慈母之情。

5、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欣赏:“慈善”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态度仁慈谦和。这里把济南的冬天当做人来写,洋溢着人们对济南温晴冬天的喜爱和感激之情。

6、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欣赏:“顶”字准确而形象地描绘了树尖上覆盖着一点儿白雪的位置、形状和情态。 “顶”字又引起下文把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护土)”的比喻;“好像日本看护妇”这个比喻形象而贴切地描绘了小雪下矮松的秀美情态。

7、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欣赏:“镶”的意思是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这里的“镶”形象地描绘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秀美景观。

8、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欣赏:暗”是色彩不鲜艳、没有光泽的意思。“暗”字准确地绘出了山上的枯草冬天里失去光泽的枯黄颜色。

9、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欣赏:“穿”字既准确表现了雪、草覆盖的状态,又引起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的比喻。“带水纹的花衣”这个比喻传神地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使小雪下的冬景充满了动态的美。

10、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描写冬天的文章(精选5篇)的全部内容,更多描写冬天的文章 精选相关文章请持续关注360范文网!(本文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