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统计工作总结(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物流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物流产业 统计指标体系 框架设计

物流业已成为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也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服务业。近年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欧洲、美国、日本成为当前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物流基地。中国物流业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09年3月9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2008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显示: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89.9万亿元,同比增长19.5%,增加值为19965亿元,同比增长15.4%[1]。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增长是和国家继续加强和改善物流业的宏观调控政策密切相关[2][3],要想切实实现物流业的快速平稳快速发展,就必须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就必须对整个产业的本底资料进行科学、持续的统计与整理,对整个产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状况以及社会的认知程度等有明确的了解。本研究旨在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为主线,结合绿色物流的理念,合理分类,构建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框架,为准确和全面地反映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规范物流产业的管理和宏观调控,促进物流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借鉴意义。

1 物流产业统计指标现状

1.1 物流产业统计分类情况

当前,关于物流产业的分类主要体现在国家统计局新修订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中。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物流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其绝大部分统计数据都分散在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当中。关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与物流业有关的产业涉及到铁路运输业、道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仓储业、邮政业、批发零售餐饮业的连锁配送企业、商务服务业中的包装服务[5]、物流咨询服务和物流广告服务、制造业中的流通加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的物流信息业和物流电信服务、金融业中的物流金融服务和物流保险服务。其中,批发业、零售业、餐饮业中只有连锁配送企业属于物流产业。流通加工业属于生产活动,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从制造业中细分出来,统计数据的取得具有相当难度。

1.2 物流产业统计指标情况

关于物流产业统计的指标,目前国内外专门对物流业发展情况作宏观研究的比较多,然而系统进行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进行研究的成果比较少。但是在现实中,由于长期以来,物流业一直处于为各行业服务的地位,统计数据分散在各行业的统计中,加上统计操作中的实际困难,至今尚缺少全面系统地进行物流业的统计工作,现行的物流业的统计指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指在第三产业的各行业的统计指标中有所反映。包括九个大类指标[6]:一是社会物流总费用,具体包括运输费用、保管费用和管理费用;二是物流业增加值,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增加值、仓储业增加值、贸易业增加值、配送、加工、包装业增加值、邮政业增加值;三是社会物流总额,具体包括农产品物流总额、工业品物流总额、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四是货运总量,具体包括铁路货运总量、公路货运总量、水运货运总量、民航货运总量;五是货运周转量,具体包括铁路周转量、公路周转量、水运周转量、民航周转量;六是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七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八是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贸易业固定资产投资、配送、加工、包装业固定资产投资、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九是企业物流的基本情况指标,具体包括物流费用率、运输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仓储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管理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利息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包装费用占物流费用比例。

第二方面是指在物流业管理工作实际中反映。这方面主要体现在物流业管理的相关文件和规章制度中。在这其中设计的指标基本是为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置的,大多都是反映基本情况的一些指标,主要有物流企业的数量、社会物流总额、各行业的增加值等。这些指标多是零散的,为每一次具体的管理工作需要而临时设置的,并未系统持续的统计运用。

2 框架设计的思路

在物流产业形态中,其核心和基础是物流业的服务功能。因此,在设计物流产业指标体系框架中,以物流业的功能为基础,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为主线形成整个物流产业的指标体系框架。对物流产业而言,按照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类别和物流产业的特殊性,在每个功能的阶段设置实物量指标、价值量指标、经济指标、科技指标、社会指标和绿色指标等6个类别的指标,各部分关系见表1。

3 框架的具体构成

依据上述设计原则和思路,进行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的具体设计。在具体设计过程中,产业分类是基础,指标体系是在分类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首先设计物流产业统计分类体系框架,然后在分类的基础上形成整个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3.1 物流产业统计分类框架

统计分类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按照某种分类标志,将统计整体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物流产业是一个复杂的为其他产业提供服务的综合体。因此,为了系统、全面反映物流产业的发展状况,对整个产业进行分类是进行相关统计工作的基础。物流产业分类体系,是指遵循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结合物流产业发展的现实和特殊性,以物流产业活动为基础,以物流产业提供的功能为主线进行整个产业构成的行业分类。具体而言,物流产业可分为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装卸搬运业、流通加工业、配送业和信息处理服务业等7个大类。

3.2 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

物流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是反映物流业发展情况的指示器。通过一定的指标来描述和反映物流产业发展情况的数量特征。依照上述设计思路和产业分类的结果,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框架具体为一个由3个层次构成的指标体系群。

第一层次是物流具体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依照物流产业分类的结果,在上述设计思路的基础上进行细化,以物流产业活动为基础,以物流服务功能为主线,构建交通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装卸搬运业、流通加工业、配送业和信息处理服务业等各具体产业的统计指标。这是一个全面、详细反映物流活动各具体行业的基本现状的统计指标体系,形成整个物流产业统计的基础指标。

第二个层次是归属于部门统计的简要指标体系。在第一个层次所设计的各具体产业统计指标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设计出反映物流产业各活动过程的简要统计指标体系,纳入到相应的部门统计中进行统计。例如,归属交通运输部门管理的物流活动统计纳入交通运输统计中;归属铁道部门的纳入铁道部门统计中等等,以部门统计的形式反映整个物流产业的基本概况。

第三个层次反映物流产业的关键指标体系。在简要统计体系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统计体系的相关法律和制度,提出纳入国民经济统计体系的关键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是对整个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高度综合,通过关键的几个指标来反映物流产业活动的主要阶段中每一个阶段的总体情况。关键指标按照物流活动的阶段设计,每一个阶段具体包括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两个部分。在此基础上提出反映全产业的综合指标和支撑指标。

4 结论

目前关于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问题探讨了很久,但是将物流产业整体作为一个大的产业进行统计指标体系设计,目前尚不多见。从物流产业管理的角度和整个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关联发展来看,进行物流产业的统计研究又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本研究将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整体,分析探讨了进行物流产业统计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和当前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的整体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和包括物流产业的具体产业统计指标体系、物流产业的简要指标体系、物流产业的关键指标体系等3个层次的指标体系群的指标体系构成框架。这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平台和基础,同时也为物流产业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统计工作提供了一个框架和思路。

参考文献

[1] 2008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J],chinawuliu.com.cn/cflp/newss/content1/200903/812_29163.html,2009年3月10日.

[2] 李卫东,刘延平.我国物流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基本框架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7,[6]:18-19.

[3] 刘延平,李卫东.物流统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

[4] 孙敏炜,邵建利.建立现代物流统计指标体系的研究[J].商业流通,2007,20:17-19.

物流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随着近几年积极财政货币政策累积效应的不断显现,国民经济发展在克服了“非典”的冲击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完成791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5%,比去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其他各项指标也都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期。尤其是有三方面的情况值得我们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的同志特别关注。

第一方面是与生产资料流通密切相关的行业与产业都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其中:工业生产加速增长。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753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7.2%,增速比上月又加快0.9个百分点,也高于3季度16.6%的平均增速,呈现加快增长势头。1-10月累计,共完成工业增加值327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固定资产投资继续高速增长。1-10月累计,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467亿元,同比增长30.2%,比去年同期加快6.1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28.6%,更新改造投资增长34.1%,房地产投资增长31.3%,均实现了高速增长。外贸出口增长强劲,利用外资快速增长。10月,我国外贸出口额409.3亿美元,比上年同月增长36.7%,增速比上月加快5.4个百分点,也高于3季度32.3%的平均增速,呈现出加快的强劲增长势头。1-10月累计,共实现外贸出口总额348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8%。在利用外资方面,尽管非典对外资进入造成一定影响,尤其是7、8月份表现更加突出,但由于市场潜力巨大、劳动力成本低廉、经济增长强劲等因素,使得外资流入中国的步伐如故。1-10月份,全国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887亿美元,增长33.8%;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36亿美元,增长5.8%。货币供应持续高速增长。1-10月份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加额为25332亿元,同比增长77.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3.5个百分点。企业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受生产快速增长和价格明显上升等影响,2003年以来企业利润大幅增加。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5728亿元,同比增长49%。

第二方面是生产资料市场持续旺盛,并呈现出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快速增长,其规模和增速均创下历史新高。二是市场供需在加速增长的同时保持基本平衡的格局。三是价格明显攀升,结束了长达两年的低迷下降态势。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今年1~10月,全社会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总额7.1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9.5%。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无论是销售规模还是增长速度,都是近几年来的最高水平。生产资料供需在加速增长的同时,保持了基本平衡。32种主要生产资料资源增长18.5%,需求增长19.5%,市场保持了基本平衡。在需求大幅上涨的拉动和成本上升的推动下,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升7.5%,比年初上升5%。不仅上涨明显,而且涨幅之高,也是1994年以来所没有过的。

第三方面是,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经营规模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总水平,经济效益明显改善。据对全国近50家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统计,1-10月份累计实现销售收入净额1386亿元,同比增长35.4%,按可比口径计算,比同期全社会生产资料销售额19.6%的增长水平高出11个百分点。实现商品销售利润累计同比增长23.34%,也是近几年来所没有过的,但与工业生产行业49%的利润增长率相比,增幅差距在1倍以上,表明当前经济发展的效益重点在向生产环节倾斜。此外,浙江物产集团、天津物资集团、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上海物资集团、广东物资集团等部分企业,销售总额已经超过百亿,2002年就已经跨入国内500强企业的前100强行列之中。说明重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经过多年的改革,通过建立新型工商关系、改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经营思路、把握市场机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经营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

以上所描述的情况,既是广大从业人员辛勤劳动的成果,同样也是包括今天在座的各位在内的广大统计信息工作人员不怕困难,辛勤统计的成果。同志们的工作十分辛苦,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领导,向生产资料流通行业广大统计信息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2004年,根据目前国际国内经济运行情况走势分析,专家普遍认为发展环境总体要好于今年,国民经济经过连续三年提升将进入繁荣阶段。生产资料市场需求仍将继续呈现旺销格局,市场价格可能高位趋稳,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能否继续把握机遇,巩固和提升企业经营规模,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是我们能否进一步搞好统计信息工作,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信息、咨询、监督作用。

下面我想就进一步加强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统计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要树立统计法制的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典范,全力支持行业统计的发展

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统计,是政府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统计要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部门服务,同时更要为企业经营和社会发展服务。为政府服务的最终结果,仍然是为企业经营和社会发展服务。

由于新型的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统计工作体系建立才两年,各个方面的基础都还比较薄弱,尤其是统计调查单位还很有限。目前的能按时报送资料的单位还只有50多家,主要是原有的国有综合性大中型生产资料流通企业,当然这些企业作为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的核心企业部分,所反映出的企业经营规模、效益增长与发展情况,基本可以代表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的基本走势,但由于其单一的国有性质和综合性特点,无法完整地反映市场经济形式下,我国多种经济类型共存,国有经济逐步退出流通领域,非国有经济飞速发展,以及流通专业化高度发展的特征。此外,在现有统计单位中,还缺少轻工、纺织、农业生产资料方面的流通企业,也影响了行业统计在品种范围方面的全面性、完整性。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尽快拓展统计调查对象,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一些企业统计法制观念淡薄,不愿意提供企业统计数据所致。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规定,在我国国境内的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统计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

我们广大生产资料流通企业要认真学习《统计法》、严格遵守《统计法》、树立法制观念,依法办事,做遵纪守法的好企业。要按照《统计法》和《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统计制度》规定要求,依法报送统计调查资料。

我会将配合国家统计执法部门,在适当的时候对生产资料流通企业进行《统计法》执行情况检查,凡有不按

《统计法》和《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统计制度》规定要求报送统计资料的行为,都将依法进行处理。

二、加强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与支持力度,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现行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统计工作,是近两年在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重新调整建立起来的。两年来,在各方面的重视与关心下,在广大统计信息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统计测算的全国生产资料销售总额、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指数、生产资料流通行业重点企业经营情况与效益指标数据,以及有关生产资料市场形势的各种分析报告材料等,已经成为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相关机构研究,了解国内生产资料市场形势的重要依据,不仅在相关材料、报告、文件中大量引用,而且在制定有关宏观调控政策措施时,也经常用来作为依据资料并征求我们意见。我们许多企业领导也是将其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参考资料。有关这方面的一些情况,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的林峰同志接下来还会向大家作更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再多说。问题是由于企业改革等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统计工作队伍不稳,统计工作人员变动大,统计工作安排得不到保障,统计报送渠道不畅,报送不及时,资料数据不完整,统计工作人员业务知识缺乏、生活待遇低下等多种不利情况,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质量。我们希望,各单位领导与负责人能进一步加强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与支持力度,确保统计人员的配备与落实,把素质高、责任心强、熟悉业务的同志,特别是从事过这项工作的人员安排到统计岗位上;确保统计工作经费的落实。统计信息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相当经费支撑的,必须设法给予保障;要确保统计工作任务的落实,要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及时组织安排建立统计台帐,及时完成统计报表资料收集、填写与报送工作,要保证统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要进一步扩展统计监测内容,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将统计工作推上新高度

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统计监测工作的目标,是要建立“准确、及时、全面”的市场运行监测体系。其中所谓准确,就是统计监测所反映的情况、现象、趋势等要客观、真实、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及时,就是监测反映要迅速、灵敏,苗头一出现,行情一变化都要能立即作出反映;全面就是统计监测的对象要广泛、监测的品种目录要丰富多样。目前不仅我们的统计调查单位还偏少。统计指标内容也比较简单,重点企业统计只有购、销、存三个业务统计指标和十几个财务统计指标。品种统计只有20多个规格品种,范围还不够广泛,数量还很有限。价格统计是另外一套体系,与企业统计没有有机结合。从统计监测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要求看,没有一定的统计监测数量,无法进行科学分析,难以得出正确结论。因此,要进一步增加统计调查单位,扩大统计监测品种数量范围,提高统计监测的时效性。

四、要尽快开展重点物流企业的经营情况统计调查工作

从国际上500强企业中的流通企业情况,沃尔玛等商界强豪都是现代商流与现代物流完美结合的典范,发展现代物流成为其统领商界关键支柱。我国生产资料流通企业,要想长期立足,并参与国际国内的竞争,也毫无例外地要向国际企业看齐,做好现代商流与现代物流的有机结合。

由于我国现代物流理念的引入还是近两年才开始的事情,不仅各方面认识还有限,而且有关现代物流方面的统计信息指标数据更是严重缺失,总体状况不明,企业状况不清。政府有关方面在研究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情况、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时,常常处于没有数据依据的茫然状况。

组织、实施、开展物流统计工作,也是我会承担的政府行业统计职能之一。为尽快解决目前我国物流统计数据严重缺失的问题,根据联合会领导布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已组织力量初步研究设计出包括社会物流总值、物流总成本在内的宏观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制定了相应的统计计算方法,并初步测算出91年以来各年的相关数据,目前正在与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研究完善指标的范围、计算方法等,这些指标的确立,将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我国物流统计的空白。同时,为掌握我国物流企业基本情况,反映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状况,便于国家物流产业政策制定安排,便于与国际物流行业的交流与比较,我会正在与国家统计局等研究协商,计划从2003年开始,对年营业规模在1亿元以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从事交通运输、装卸搬运、仓储、批发、包装、配送、邮递以及其他专业物流服务的重点物流企业进行统计调查,有关统计调查方案正在审批之中,一埃通过,将联合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开展重点调查,适当的时候还要开展普查。在此先向大家打个招呼,请相关企业做好准备,认真配合我们做好物流企业的统计调查工作。

五、继续搞好统计工作的双向服务

物流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系统布置设计(SLP);钢铁厂;布局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钢铁厂的总体布局设计关乎钢铁厂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以及资源的利用问题,所以,为了提高钢铁厂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必须要明确钢铁厂总体布局设计的方法。

二、系统布置设计理论

1.系统布置设计模式

系统布置设计(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简称SLP,是一种条理性很强,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关系密切程度分析相结合,求得合理布置的技术。系统布置设计是有条理的布置设计方法,在设计布置领域有着及其广泛的运用。

系统布置设计的内容包括:一个由若干阶段构成的结构,一个设计程序的模式,以及在布置中用来进行评价、鉴别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区形象化的一整套图例符号。

每一个布置都以下列三个基础为依据:

(一)相互关系―所布置的各种对象之间所需要的相对密切程度。

(二)面积―所布置的各对象的量、种类或轮廓。

(三)调整―所布置的对象排列到合乎要求的最佳地步。

这三项永远是布置设计项目的中心,布置设计程序的模式以这三项为基础。

2.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原始资料

工厂布局是设施设计与规划的核心。工厂布置设计需要的主要原始资料是产品及其生产纲要和生产工艺过程。次要原始资料包括两种:即支持生产的辅助服务部门和时间的安排。

(一)产品和产量。产品及其产量指工厂要生产的产品型号、规格、产量和年生产量。

(二)工艺过程。本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提供的工艺过程表、装配工艺卡等工艺文件。

(三)辅助服务部门。辅助服务部门是指支持生产运行的工厂各辅助部门。

(四)时间安排。时间安排是指产品生产周期、投产批量与批次等。

有了以上四方面的原始资料,就能进行系统布置设计,再加上环境条件、能源和运输等方面的资料,就能完成工业企业的总平面布置设计。

3.工厂设置的工作步骤

工厂布置设计从研究该厂需要生产的产品和产量开始,拟采用工艺至关重要,只有决定了产品的工艺过程,才能建立起对设备的需求。工厂特定面积要求的各种类型设备的数量是操作时间、每班时间长度、操作工人技术等级等因素的函数。所以产品和生产模式决定工艺,工艺又决定设备和要求的操作工人。

三、生产系统布置设计的必要性

生产系统布置设计的必要性是企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般占企业资产的80%,人员的70%。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企业生产系统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发生着剧烈变动,生产系统在企业系统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加强。为了赢得市场竞争优势,不断进行企业生产系统的优化已成为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任务。在生产系统中,分析系统内部的物流和非物流关系,实行系统布置设计就是生产系统优化的一种可行的方法。

一个良好的总体规划布局设计可以使物料搬运的成本最低,使人员走动的距离最短,从而使办事效率最高。通常物料搬运和运输的成本约占制造总成本的20%-50%,同时许多的工伤事故来源于物料搬运。因此,实施合理的系统布置设计将起到节约成本,保障安全的作用。

四、钢铁厂系统总平面布置设计

1、生产工艺流程

钢铁联合企业里,从原料准备车间到烧结、焦化车间供应原料,从生产的烧结矿、焦炭供给到炼铁车间,从生产的铁水供给到炼钢车间,从生产的钢水供给到连铸或连铸坯供给到轧钢车间,到生产的钢材成品外运等,形成全厂的生产流程。总之,只有保持这个程序不变,才能保证各车间之间的生产过程的关系的稳定。

2、物流关系(定量关系)

按年产钢1000万t来考虑,根据生产规模、物料消耗指标和物料的品位,计算其投人产出的物料数量。根据各生产车间、辅助设施、居住区等之间物料流量,编制物流起讫表。

根据物料流量起讫表和分级表,列出各车间之间的物流量、物料名称及其关系级别,再根据各车间之间的物流量及关系级别,绘制出物流关系图。从物流关系图中可以看出各车间之间的关系级别,即为接近度,并且作为平面布置的依据。

3、非物流关系(定性关系)

钢铁厂非物流关系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防护方面,如防火、防爆、防交通事故等;

(二)能源供需关系的要求;

(三)生产管理的方便程度,随具体情况而变化。体现在钢铁厂集中统一化管理,如调度等。

非物流关系级别的划分,根据上述的定性因素确定,需要详细研究各车间之间的关系,按照关系的重要性划分等级。

钢铁厂非物流关系的因素,即接近程度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种:1)生产管理关系的要求;2)动力供应的要求;3)安全防护和环境保护的要求;4)检修及辅助设施的要求。

4、综合关系

钢铁企业物流量极大,然而又受其他非物流因素的制约,总体布置以物流关系为主,非物流关系为辅,因此物流关系与非物流关系的权重按2:1计算。综合考虑物流关系和非物流关系,规定各关系级值:A=6,E=5,1=4,0=3,U=2,X=1;对应以上12个单元的关系级别,计算出的综合关系值按大小分为6个等级,A:≥18,E;14一17,I:11一13,O:8一10,U:4一7,X≤3,根据计算出的综合关系级值及所属的关系级别,绘制综合关系图。

五、新厂区系统布置设计方案及评价

通过考虑多种方面因素的影响与限制, 形成众多的布置方案, 抛弃所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在这里保留了2 个可行的布置方案供选择。

图1某企业作业单体相关图

( 1) 方案

采用规范的图例符号, 将布置方案绘制成工厂总平面布置图, 图2、图3分别为企业厂区的两种布置方案图。

( 2) 方案的评价与选择

经专家调查分析, 得出影响系统布置设计优劣的因素主要有: 物流效率与方便性、 空间利用率、工作环境安全与舒适性、辅助服务部门的综合效率、 管理的方便性、 布置方案的可扩展性、 产品质量。因此, 在方案的评价过程中, 主要就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各个方案的物料流动在图中都已标出, 其中箭头表示物料流动的主要方向, 数字表示大致物料流动量。方案一在各个相关作业单位安排紧凑, 物料流动量相对于方案二较小。因此, 方案一的物流效率和方便性较高。

图2 方案一布置方案图

图3 方案二布置方案图

方案一存在大量的绿化和成品装卸场地, 可扩展性较强。在考虑工作环境安全和舒适性时, 主要考虑办公环境的舒适性。由于5 和7 作业单位有异味产生, 影响办公人员的工作; 而且2( 高频制管车间) 会产生大量的噪音影响办公效率。考虑到以上两点, 应当尽量将2, 5, 7 三个作业单位置于远离办公楼12。比较两个方案, 方案一的设置更加考虑到办公环境的舒适性。

辅助服务部门的综合效率主要考虑到氮气房物料流动的效率。而氮气在5 和7 两个酸洗车间的需求量较大, 比较两个方案, 发现两个方案在辅助服务部门的综合效率方面优越性相当。管理的方便性主要是指办公人员对车间管理的方便性, 图中, 12( 办公室) 离各个车间的距离方案一小于方案二, 因此, 方案一的车间管理更方便。综合以上各个影响因素的评价, 方案一优于方案二, 所以方案一为最佳方案。因此, 在建设新厂区时建议使用第一种方案。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钢铁厂的布局设计必须要结合系统布置设计(SLP)理论,从系统布置设计(SLP)理论出发,结合钢铁厂的实际展开布局设计工作,在具体的布局设计过程中,要依照规范的要求,结合设计和布局的需要,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确保钢铁厂的总体布局设计符合要求,从而为钢铁厂的高效生产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家善,吴清一,周佳平.设施规划与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孙学琴.系统布置设计在物流中心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

物流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型煤炭企业,物流,信息系统

在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把物流纳入发展的轨道,架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煤炭产业现代物流业,以采购、使用、销售与监督四权分离的现代监督约束机制思想,在大型煤炭企业现有的物流资源基础上,组建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三位一体的大型煤炭企业物流企业,依托企业物流优势、资源晶牌优势,开拓社会物流服务业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大型煤炭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现状

目前,煤炭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物流的信息化管理更是薄弱环节,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大型煤炭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的进程,降低了物流管理效率,加大了物流成本,对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起着较大的阻碍作用。

大型煤炭企业在物流信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企业物流信息多数依靠人工采集,纸介质传递,大量的手工作业使物流信息大大滞后于实际物流;(2)企业物流信息在物资采购部门、保管部门、管理部门之间不对称、不透明,容易产生计划失真、货物供应不及时等问题,(3)物流信息在层层传递过程中重复输入、重复汇总处理,经常存在不一致现象,难以有效地调节和控制物流;(4)信息加工处理的效率直接影响物流管理运行效率,企业管理者、决策层无法跟踪业务处理过程。

2、大型煤炭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模块

物流管理信息应用系统是物流信息平台的核心组成部分,此系统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模块:

(1)入库管理。入库管理是为用户提供制作各种入库单据及单据的查询。物资到达仓库后,首先进行物资到货登记,将数量登记到物资动态库存;发票到后,进行验收,做物资验收单,登记到物资明细账库存:如果月末发票没到,则需要对该物资进行估价人库,下月发票到时,进行冲估价,然后再制作物资验收单。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没有物资到货登记不能制作物资验收单。入库管理包括物资到货登记、物资验收单、物资委托加工验收单、物资自制加工验收单。

(2)出库管理。出库管理是为用户提供制作各种出库单据及单据的查询。基层单位用料时填写物资内部领料单,对企业内部单位出售时,制作物资内部销售清单,对企业以外单位出售时,制作物资销售清单。

(3)库存管理。库存管理是为用户提供物资库存的查询、盘点表及财务签收表的制作和票据记账。月末仓库保管员要清点仓库库存,与明细账库存进行比较,大于明细账库存为盘盈,小于明细账库存为盘亏,月末财务到仓库进行签收,统计当月收入金额、支出金额和库存金额。

(4)计划管理。计划管理是基层单位录入当月所需物资的计划,上报并进行计划汇总,生成当月企业全部物资的采购计划。计划管理包括计划录入、计划汇总(基层)、计划调整(基层)、计划汇总(公司)、计划调整(公司)、计划执行情况。

(5)合同管理。合同管理是录入当月采购物资所签订的合同或协议,统计合同订、到、欠情况。合同管理包括合同录入、合同执行情况、合同查询。

(6)价格管理。价格管理包括供应商及产品信息、计划价格管理、上年平均价格管理、比价效益分析台账。

(7)综合查询。综合查询是对各种信息的综合查询。它包括比价效益分析、计划执行情况、物资收入支出统计、物资销售去向、物资消耗去向、价格查询、估价入库查询、物资动态库存查询。

(8)系统维护。系统维护包括物资编码管理、用户管理、组织机构、基础库存录入、物资动态库存调整、数据备份、程序下载。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上交易成为采购的新模式,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放性也越来越强。通过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的建立和运作,可以把煤炭企业内部各职能单位通过网络连成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实现业务流程再造,消除煤炭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间的信息交流障碍,有效减少低效率的工作和非增值业务,大幅度提高物流系统各部门、各环节的协调和运作效率,从而达到系统优化的目的,同时,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标准完成煤炭企业与外部合作伙伴实时、动态的信息交流和数据交换增加物流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采购管理的透明度,实现阳光采购,规范采购管理。

3、大型煤炭企业物流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现代企业管理软件的体系结构主要有4种:主机系统模式(MS)、文件/服务器系统模式(F/S)、客户机/服务器系统模式(C/S)、浏览9S/服务器系统模式(B/S)。其中,B/S结构运用了Internet的多项新技术,采用与Internet相同的操作界面。Internet上的信息流基本上是单向的,即用户从网上查询的信息多,而向网上发送的信息很少。因此,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信息查询系统。

在建设煤炭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时,可以这样考虑:库存管理、配送管理、运输调度等系统所处理的数据量都很大,可以采用三层的C/S网络系统结构,为大量的数据处理提供良好的性能,利用B/S系统结构实现企业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对外信息、综合信息查询等。

4、大型煤炭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技术

4.1 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开发工具

网络系统可以采用成熟的10/100base—T以太网结构,工作站和服务器通过集线器连接到交换机,交换机通过防火墙连接到Internet。服务器操作系统可采用Windows2000Server或更高版本,Web服务器采用Microsoft的IIS6.0,后台数据库系统用MicrosoftWindows2000Server,开发工具主要使用Delphi或Power—Builder等。

4.2 三层的C/S结构及其实现

三层C/S结构就是将用户交互、业务处理、数据库管理相互之间在功能上和逻辑上进行相互分离的一种层次结构,这种结构有很强的扩展性,系统升级方便。目前,开发三层结构的工具可以用Delphi,其中的Data Snap技术就是用来开发三层数据库应用系统的透明中介引擎,适合于Windows和UNIX操作系统,而且Delphi提供了ADO很好的支持,方便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

4.3 B/S系统结构及其实现

B/S结构本身也是一种三层结构,Web服务器是中间层的应用程序服务器,客户端是浏览器,第三层为数据库,一方面接收客户端的查询请求,处理用户的命令,另一方面向数据库申请数据服务,中间层为客户端与数据库的接口,接收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处理结果,向客户端返回统一模式的查询结果。在开发B/S系统时可以采用ASP技术,它用ActiveX数据对象(ADO)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这种方式非常适合于Windows平台。

物流统计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网企业;物资计划;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毕子键(1984-),男,河北唐山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物资部,助理工程师;王翎颖(1985-),女,四川遂宁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分公司招标工作部,工程师。(北京 100053)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181-03

电网企业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如今,我国电网企业正在全力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以实现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推行现代化管理,具有较高的国际化水平的发展目标。物资是电网企业的核心资源之一,物资集约化管理在保证电网正常建设运营、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物资计划管理作为物资管理的龙头和关键,是了解物资需求和资源,保持物资数量、质量和品种规格平衡,合理安排物资使用方向,有效利用物资资源的手段。做好物资计划管理对提高物资供应链经济效益,合理配置企业资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物资计划管理的基本概念

物资计划是指对物资的流通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各种计划手段的总称,是以物资为对象,为组织达到既定目标、提供物资保证而进行的计划工作,是组织计划期内物资管理活动的行动纲领。物资计划是采购、仓储、配送等物资管理活动的基础。

物资计划管理是制订合理的物资计划,为确保物资计划能够顺利执行和全面实现而进行的调查研究、监督检查、调节控制和考核总结等活动,也是对物资从生产到消费过程的中间环节的管理过程。管理范围包括用于生产、建设、经营的设备、材料以及大宗办公用品、消耗性物资等的计划管理。

基于以上定义及实际业务开展模式,物资计划具体包括需求计划、储备计划、采购计划、供应计划。需求计划是需求单位(部门)根据企业生产、建设、经营需要,提出项目类及成本类需求计划;储备计划是根据企业生产、应急需要,形成一定规格、数量的物资储备;采购计划是以需求部门提出的需求计划为基础,结合储备计划、库存情况,提出的实施招标采购的物资计划;供应计划是采购计划的执行计划。[1]

二、物资计划管理发展历程及现状

近十年来,电网企业一直致力于提升物资集约化、精益化管理,以不断提升企业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2004年以前,各网省公司负责各自业务范围内的物资采购,没有统一的物资计划管理;2005年至2008年,电网企业实施两级集中规模招标采购模式,逐步建立起统一的物资计划申报、审查、上报的管理机制及流程;2009年至今,电网企业实施全面的物资集约化体系建设,按照物资集约化整体设计方案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全面提升物资集约化、精益化管理。物资计划管理作为物资管理“九大关键业务”(包括:物资计划管理、物资采购管理、物资合同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物资质量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应急物资管理、废旧物资处置管理)的龙头,已逐步建立起相对完整的体制机制、管理模式,且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完善管理运行机制,丰富管理内涵,逐步实现物资计划与工程里程碑计划、综合计划、财务预算的协同,努力提高物资计划前瞻性、准确性、及时性,力争在一定时期内达到计划准确率100%,全面计划覆盖率95%的目标。

三、建立科学、完整的物资计划管理体系

物资计划管理是发展物资集约化、精益化管理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省级电力公司在电网企业物资计划管理体系建设的统一部署下,逐步建立科学、完整的,适宜企业发展、管理的,切实能合理配置物资资源的物资计划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

1.物资计划管理模式

物资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管理作为现阶段物资计划管理的重点,已基本形成全面覆盖、界面清晰、相互联动的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年度需求计划与批次需求计划管理。年度需求计划是指公司系统各单位(部门)全年需求的汇总、预测和综合平衡,是年度总需求;批次物资需求计划是指需求单位(部门)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或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根据公司的批次计划安排,对应于项目编制的物资需求计划,是年度物资需求计划的具体执行。电网企业总部与省级电力公司实施年度需求计划与批次需求计划管理的工作界面详见图1。

(2)物资采购计划层级管理。按照电网企业不断扩大集中招标采购范围的思路,省级电力公司正在努力建立“总部直接组织实施”、“总部统一组织监控、省公司具体实施”两种层级的物资采购计划管理模式。现阶段两种采购层级对应的物资范围详见表1。

2.物资计划管理流程

根据上述管理模式,基于省级电力公司的物资计划管理流程主要包括年度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流程和批次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流程。

(1)年度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流程。省级电力公司物资部门一般在上一年度的12月启动下一年度的年度物资需求计划上报工作;公司所属各单位需求部门依据项目储备库、综合计划、财务预算提出年度需求计划;公司所属各单位物资部门审核、上报年度需求计划;省公司物资部门汇总、审核年度需求计划,并上报总部;总部物资部门汇总并形成企业年度需求计划。具体管理流程详见图2。

(2)批次物资需求计划管理流程。总部下发全年集中招标采购批次计划安排;根据各批次时间安排,各单位需求部门填报各类项目、非项目的物资需求计划;省公司专业部门对物资需求计划进行专业审查;各单位物资部门组织一级物资集中审查并上报省公司;省公司物资部门组织二级物资集中审查并上报总部;总部组织集中审查工作,按照采购层级不同,在总部和省公司层面组织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具体管理流程详见图3。

3.管理重点

实施全面物资计划管理,重点需要做到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控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全面覆盖。做到对纳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综合计划和财务预算所需物资的全面覆盖,做到两种采购模式的实施计划有机对接、采购范围界定清晰,实现年度物资需求计划“一本帐”管理。

(2)全员参与。明确规划、基建、生产、营销等物资需求项目主管部门的物资计划管理职责。做到在编制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综合计划和财务预算时,尤其是结合公司项目储备库建设,同步提出物资需求,构建供需双方双向互动的计划共管模式。

(3)全程管控。强化物资计划编制、审核、上报、平衡、执行、考核、反馈各环节管控,重点加强对上报计划的审核把关。建立县、市、省公司和总部层层审核、层层把关的计划申报审核机制。[1]

四、实施高效、合理的管理措施

为进一步发挥物资计划管理在调配企业物资资源,提高供应链经济效益的作用,省级电力公司结合自身业务开展情况,不断归纳总结、优化提升,提出若干高效、合理、可行性强的管理措施,对于提升物资计划管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总结归纳起来,以下三个方面的管理措施比较成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1.深化物资标准化体系建设

物资计划管理是物资管理的龙头,物资标准化管理则是物资计划管理排头兵,它关系到物资全流程业务操作,物资标准化体系的规范程度将决定计划、招标、合同、供应等各个业务环节运转的准确性和效率。现阶段,总部已完成物资采购标准的统一、物料主数据体系的统一,相应物资技术规范管理则成为了目前物资标准化管理的重点和关键。

按照总部统一的管理模式,编制每一条需求计划前需要首先在信息化系统中编制对应的技术规范,而在不同输变电项目中的同类物资,技术规范要求基本是一致的。基于以上情况,对于根据物料描述及技术规范就能确定的物资需求,由省级电力公司或总部统一编制标准技术规范,需求单位编制需求计划时,无需重新编制技术规范,仅需要选择物料编码,填写数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等内容即可。这样便可省掉技术规范的编制、审查工作,大幅提升了需求计划的申报效率和准确率,同时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如今,总部和各省级电力公司正在稳步开展该项工作,逐步形成标准技术规范体系。

2.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

近年来,为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电网企业总部及大多数省级电力公司均部署应用ERP系统。通过应用信息化系统固化管理标准、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同时将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业务流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降低管理运营成本、发挥整体优势、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物资计划来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物资计划管理具有涉及专业广泛、人员众多的特点。因此,要通过信息系统支撑,做到物资计划管理的全面覆盖、及时准确、闭环管理,需要根据管理、业务要求的特点,不断调整、优化ERP系统的功能,以满足企业管理、发展的需要。以审批流程优化为例,为在保证管理流程严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流程运转效率,先进的省公司采取适用不同情形的触发式的需求计划审批流程,即对于使用非标物料的需求计划、非招标采购需求计划、超期提报需求计划、超范围采购等类似有考核或法律风险的情形,将管理要求及处理预案,以信息化手段设计成适用不同情形的触发式的需求计划审批流程,不同情形由对应主管部门或责任人审批,从而达到明晰、规范审批流程,提高业务流转效率的目的。

3.创新物资计划审查模式

目前,物资标准化体系的建设、标准技术规范的应用已经为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要达到标准技术规范全面覆盖所有物资类别仍然需要一段时期的努力,因此,在现阶段,为保证物资计划的准确性,对需求计划及对应技术规范的审核仍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从传统意义来讲,一般电网企业的各级物资计划审核采取的是邀请中立专业专家,以会议的方式开展集中审查。该种审查模式的优势在于有利于审查专业专家与需求单位、设计单位“面对面”沟通,操作流程规范,适用于条目数量多、参与单位多、涉及专业广的批次计划审查,但是对于专业特性强、计划条目较少、涉及专业单一等情形的批次计划审查,则会暴露出集中审查模式组织成本高、工作效率低等弊端。

为了合理、高效地安排好各类物资需求计划的审查工作,先进的省级电力公司积极创新物资需求计划审查模式,因地制宜地开展需求计划审查。以下是三种在实际业务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新型审查组织模式:

(1)日常实时审查。对于项目合规性、技术规范书规范性、ERP需求计划规范性等非专业内容的审查,作为物资计划业务人员的日常工作,开展实时审查。这种审查模式通过对审查任务分解,明晰了审查工作职责,缓解了审查会中审查专业专家的压力,提高了审查效率和审查质量,降低了管理成本。

(2)远程异地审查。对于专业较为单一、需求计划条目数量较少的批次计划,针对其特点,为提高审查效率,采取远程异地审查模式,即:物资业务人员直接将需求计划及技术规范通过电子邮件发给相关专业的审查专家,由审查专家在异地进行审查,审查结束后,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系统,与需求单位交换审查、修改意见。该种审查模式的优势在于审查效率高、操作成本低,但不适用于需求单位多、涉及专业广的批次计划审查。

(3)交叉互助审查。该种审查模式一般适用于各地(市)级供电公司之间开展的需求计划审查工作。由于地(市)级供电公司开展需求计划审查工作的难点在于本单位专业专家资源不足,难以对所有专业的需求计划开展有效的专业审查,因此,专业专家资源优势互补的地(市)公司之间,开展取长补短式的互助审查,则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另一方面,交叉互助审查的持续开展,也有助于地(市)公司培养相对弱势专业的专业人才,提高专业水平。

五、结论

物资计划管理作为电网企业物资供应链管理的龙头,承担着提高物资供应链经济效益,合理配置企业物资资源的重要使命。电网企业需要坚持物资计划管理“统一、集中、全面、刚性”原则,统一申报平台,强化采购层级和批次计划管理,规范采购策略,确保计划实现刚性管理。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深化计划协同管控机制,探索建立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物资计划主动协同工作机制,掌握项目建设储备和物资需求情况,跟踪项目实施进度,与采购实施、库存管理对接,实现需求、利库、采购、供应的统筹协同,努力做到全面覆盖、全员参与、全程管控。电网企业通过不断强化物资计划管理在物资管理领域中的引领作用,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精益化管理水平的目标。

百度搜索“360fanwen.com”,随时随地了解更多相关文章!文章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3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