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联部工作思路(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外联部工作思路范文第1篇

商务部党组同志逐一发言讨论、交流学习体会,一致认为,“一带一路”建设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高度作出的战略决策。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提出了建设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美好愿景,指明了未来合作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国际社会给予高度评价。

钟山指出,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重要讲话,是党的十以来我国对外工作理论创新成果的系统总结,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实践,对指导我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推庸菇ㄈ死嗝运共同体,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钟山指出,的重要讲话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对外经贸合作水平的重要遵循,是商务发展服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科学指引。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是商务部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要把握精髓要义,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讲话精神上来,不断开创商务工作新局面。

外联部工作思路范文第2篇

全县扶贫攻坚工作安排部署后,我镇领导高度重视,将__镇扶贫攻坚工作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迅速成立__镇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和镇长任领导小组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抽调工作能力强的干部为工作队员,严格按照要求明确工作职责,落实工作任务,确保扶贫攻坚工作组织有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落实专人负责日常工作,每月定期组织召开扶贫攻坚工作会议。

一是按照"组织、协调、服务、引领、推进"要求,组织、协调各帮扶部门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发挥。充分调动县委组织部、县代建办、县设计室、县天源燃气公司等各联系帮扶部门的优势,切实推进部门联动,加强部门协作,形成精准扶贫的合力。同时积极会同各部门研究探讨扶贫工作新路径,研究如何从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上去做,如何从发挥镇村优势和部门优势上去做。真正使精准扶贫在我镇能够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帮扶效果,为__镇经济的发展和百姓的脱贫致富起到促进作用。二是充分整合党建资源,积极发挥乡镇、村、企业党建优势,探索建立了"乡镇+村+企业"党组织模式,成立由镇党委副书记任书记、富裕村、贫困村和龙头企业负责人为副书记的扶贫攻坚联合党委。通过组织实施组织"联建"让班子"变强" 、会议"联席"让思路"变活"、 人员"联手"让村庄"变美"、利益"联接"让腰包"变鼓"、 干群"联心"让干劲"变足" 的"五联五变"工作思路,初步取得"党旗红、人才聚、产业兴、百姓富、村庄美"的成效。

把制定好《__镇脱贫总体规划》作为开展工作的前提,结合本镇的实际,发挥优势,理清思路,通过召开专题会、座谈会等形式,充分征求帮扶部门、村、社意见和群众意见,制定了切实可行的__镇扶贫攻坚工作总体规划和2015年度计划,明确了帮扶措施和产业发展规划。每位帮扶干部通过入户和所帮扶贫困户面对面交谈,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实际困难、致贫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个人帮扶和贫困户脱贫计划,力所能及地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在具体的帮扶过程中,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要求,从群众最渴望解决的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劳动技能、致富本领等方面的培训教育,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自我创业能力,调动农民群众干事创业积极性,实现快速脱贫致富。针对每个贫困家庭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帮扶措施,让贫困户能种则种,宜养则养,懂技术的外出务工,有经商头脑的搞经营,会管理的则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协会搞内联外销,多方面多层次实行智力帮扶,多形式多举措推进村域经济发展。

以总体规划为引领,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年度工作任务落实,使各村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理清了发展思路,拓宽了发展思维,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主导产业初步形成,基层组织建设根基牢固,干部为民办事能力得到提升。基础设施方面,修复改造水毁路13.9公里,水毁河堤2.05公里、新修人畜饮水和灌溉用水管道11.2千米,新建和维修蓄水池18个,新建和维修__8个,硬化乡村道路14.5公里,新修园区产业道路4公里。新建或改造村级活动场所800余平方米,改善村级活动场所办公条件,配置办公桌椅、电脑等办公设备。产业发展方面,在巩固和壮大现有合作社的基础上又新成立了3个专业合作社,新种植油橄榄3000余亩、种植核桃300余亩、种植中药材350亩、种植魔芋450亩。新村扶贫方面。新建和规划新村聚居点各一个,危房改造64户,举行义诊12次,受群众达2150人,开展群众性文化生活10场次。能力扶贫方面。邀请专家举办养殖、种植等技术培训班10场次,发放资料2500余份,开展爱心助学、为贫困户捐款等活动累计捐款5.06万元。

外联部工作思路范文第3篇

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各级党组织始终紧紧抓住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根本,深入一线、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不断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把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成果作为巩固事业发展的基石,使其逐步转化为支持山西高速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感染力:发展的共识基础牢固

所谓发展的共识,主要指与人民群众在发展目的、实现方式等方面达成一致的认识,即认同、认知“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人本”发展理念。就发展达成共识,便能产生强大的万众一心的力量,导向具体目标任务的实现,这本身就是群体软实力的表现形式。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牢牢抓住这一代表群众路线主题的发展观,就能与人民群众建立起牢不可破、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为人民,靠人民”的发展观就能成为“一心一意谋发展,踏踏实实干事业”的思想动力和创造力之源。

山西从修建第一条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公路起,就把服务人民群众方便快捷出行作为重要使命之一。因而,当这条被誉为支撑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奔小康的致富路一开始筹建,就形成了广泛的社会共识,得到了全省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虽然条件艰苦,资金匮乏,但全省人民众志成城,共同克服困难,出现了一幕幕群众捐款捐物,母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参加筑路会战的感人画面。通过广大筑路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打通了山西通往外省的东大门。筑路大军创造的著名的“太旧精神”,也成为山西高速人继续开创、挑战新发展目标的感召力。

今天的山西高速创造了4年建成3000公里的惊人速度,使山西的高速路四通八达,基本实现县县通高速。山西高速取得的发展成就,得益于牢固的服务人民群众安全、畅通、便捷出行的共识基础,得益于“勇于担当,精细务实,创新有为,乐群协作”的山西高速精神形成的感染力。

凝聚力:密切群众的思想基础固化于行

在山西高速的发展历程中,密切联系群众的思想基础早已成为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行为。早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就有若干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和规范。深入一线工作体验、与职工交流谈心、走访困难职工家庭等,早已成为为党员干部的工作习惯。特别是在广泛开展的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中,不断融入新内容,建立了总结交流和考评检查制度。期望在密切联系群众工作的实践中,使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转变在一线、工作能力体现在一线、正确决策形成在一线。

党的十召开后,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党委制定印发了《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分类“帮带”工作制度》,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标,进一步确定了“帮带”范围、内容、方法、考核和民主评议等内容。各基层单位根据具体情况还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实施细则等。

如果对党的群众路线没有正确的认知,就不会产生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基础和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今天,山西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成果已经成为支持其科学发展的凝聚力基础。

感召力:一线职工的微笑服务

山西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密切联系群众产生的感召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得到了一线职工的广泛拥护和响应;二是党员干部的言传身教转化成一线职工的微笑服务。前者是认识基础产生的积极行动,后者是积极行动产生的实践成果。

长期在高速公路上工作的一线员工,多数离家很远,日常工作枯燥、生活单调。山西高速普遍开展了对员工的“暖心”服务,随时掌握一线员工的思想动态、家庭状况,想员工所需,帮员工所急。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局长董新品深入收费站,详细了解收费员的工作生活现状,对职工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逐一安排落实。局党委书记蒋世欣得知他的“帮带”对象因大病治疗花去了近20万元后,与职工所在单位祁临高速公路公司党委书记黄勇一道,捐赠了半个月工资,鼓励“帮带”对象增强信心、乐观生活、努力工作。

领导干部的“暖心”服务,促进了基层班组精细化管理水平和职工文明素质的提高,并转化为服务窗口的微笑服务,使山西高速具有较强的社会亲和力和感召力。

吸引力:内聚人心、外树形象

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山西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活动,早已成为其党建文化和组织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内,它是凝聚力的基础;对外,树立了山西高速良好的社会形象。

近年来,山西高速依托深厚的文化积淀,凝练出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征的核心价值观“心路相融,和畅通达”,继而又全面打造了具有传播价值的文化品牌“畅享三晋”,形成了以使命、愿景、精神、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为重点的核心价值体系。这些文化建设活动,明显提高了党建科学化水平,同时也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事业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在深入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中,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集体单位、道德模范。省高速公路管理局持续保持省级“文明和谐单位”称号,下属15个单位被授予省“五一劳动奖章”,120个集体获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记功表彰,10条高速公路被授予“青年文明号精品示范路”。

山西高速的实践表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只有上升到文化层面,才具有对内对外的吸引力,才可能聚集发展的新能量。这也许正是山西高速始终如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助推事业科学发展带给我们的最好启示。

(作者为行业文化研究专家)

责编/王志远 美编/石玉

延伸阅读

“三心服务”支撑服务型党组织

髙蒲收费站党支部是去年新成立的党支部,也是忻州高速公路公司党委首批基层党支部书记公推直选试点。该党支部坚持以“畅享三晋,同路同行,始终有我”的文化理念为引领,以“贴心”、“暖心”、“爱心”服务为主线,努力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一是创新服务形式,为顾客提供“贴心”服务;二是从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方面,对员工进行“暖心服务”;三是倡导学雷锋、做雷锋,向社会奉献“爱心”服务。这些举措,得到了职工群众的认可、司乘人员的好评以及上级组织的肯定。

外联部工作思路范文第4篇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今年上半年,我县统一战线工作在县委的领导和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县委工作中心,按照年初制定的工作要点,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各项工作,不断为构建和谐**贡献力量。(一)加强领导,提高统战工作水平一是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把统战工作纳入乡镇和县直部门党政主要领导的实绩考核内容,纳入党建目标责任考核内容,纳入新闻部门的宣传计划,纳入县、乡(镇)党校的培训和教育内容,在全县党建工作会议上作总体部署。于年初召开全县统战工作会议,认真传达了全国全省统战部长会议精神,总结了去年的工作,安排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同时,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和上级统战部门的工作部署,制定下发《XX年统战工作要点》,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二是完善制度管理。强化统战部的内部制度建设,坚持每月月初制定本月工作要点、每周制定重要工作安排表的工作制度,做到工作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建立统战系统季度工作交流会和统战部周一工作例会制度,总结阶段性工作情况,探讨下阶段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三是狠抓自身建设。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统战工作。按照县委保先办和党群系统党委的统一部署,广泛开展学习动员,不断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联系自身实际,深入查找存在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全力保证整改效果。认真完成先进性教育活动三个阶段各项任务,进一步增强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统战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员和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得到提高,工作效率得到加强。四是强化统战宣传。今年来,累计向省、市统战部门、民族宗教部门报送各类信息20多条,其中**县表彰7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之友”、**一中隆重举行飞达奖教奖学基金捐赠仪式等两条信息被省委统战部网站采用。(二)围绕经济建设中心,为**发展提供力量支持重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于1月份召开党外人士、工商界人士座谈会,由县政府领导通报我县XX年工作情况和XX年工作思路,同时,与会的党外人士、工商界人士从服务三农、加快三大产业发展、重视教育问题和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我部及时将这些意见和建议归纳整理,呈送县委、县政府等五套班子领导阅示,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参考。积极发展会员和壮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士队伍,新发展会员80多家;为企业提供商会来源产地证书25份。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努力服务社会。牵头组织协调市基督教协会义诊队赴**镇开展义诊活动,免费诊治群众500多人次,发放免费药品一万多元。深入一线调研,帮助**、**畲族村和**村义民自然村落筛选公路、饮用水、有线电视等5个申请帮扶项目,上报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及时向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报送一名特困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助学金申请。深入部分宗教活动场所了解情况和指导工作,继续鼓励和引导宗教活动场所、宗教界人士投身公益事业,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三)突出香港专项统战,切实加强交友联谊工作一是认真做好海外统战工作。将广交朋友、联络感情、增进友谊、扩大影响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做好香港**市同乡总会颜先生一行回乡探亲的接待工作;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做好香港福建中学(小西湾)“赴闽美育参观学习团”和马来西亚苏先生一行回乡省亲的接待工作。二是加强与上级统战部门、兄弟县市统战部门的沟通交流,组织人员参加市委统战部春节联欢会和**市委统战部“树统战干部形象,建党外人士之家”经验交流会,通过活动,学习了经验,增进了友谊;组织党外干部培训班部分人员赴晋江市学习党外干部工作经验,拓宽视野,提高党外干部工作水平。(四)加强党外干部工作,构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参与组织评选热心支持党建工作的“党建之友”活动,7位企业家被县委授予“党建之友”荣誉称号。根据县委人事调整,及时更新党外副科级以上干部档案和党外后备干部队伍档案,实行滚动式跟踪管理,目前我县配备党外干部的职能部门占政府工作部门的25%。选送3名党外科级干部参加市社会主义学院第二期党外干部培训班学习;选送一名党外政协副主席参加省委统战部、省社会主义学院举办的第二期县、市(区)党外政协副主席统战理论研讨班学习。于6月下旬举办全县党外干部培训班,全县党外科级干部、县管副党外科级后备干部、九三学社**直属小组负责人、各乡镇统战委员以及县委统战部、工商联、侨联的干部共计60余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XX]5号)、新时期统战理论和统战政策、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港澳社情和海外统战工作、宗教问题与宗教政策、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稳定等,并就中央5号文件有关内容做了专题辅导,党外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在全县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分别组织召开了党外人士情况通报会和先进性教育活动征求民主党派、党外干部意见座谈会,及时通报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积极发挥党外人士参政议政作用。(五)贯彻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下发《XX年宗教工作意见》,对全年宗教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制定《XX年宗教工作责任书》,在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颁发。成立县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宗教三级工作网络逐步形成。召开全县学习贯彻《宗教事务条例》工作会议,利用各种媒介深化《条例》宣传,不断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水平。组织10个乡镇统战委员、分管宗教工作的领导赴市社会主义学院参加《宗教事务条例》培训班学习。按照上级部门要求,部署全县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情况调研和贯彻落实宗教工作责任制情况自查。组织人员开展全县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管委会成员、财务管理人员以及宗教教职人员情况调查,建立数据档案实行规范化管理。布置全县宗教活动场所“五一”期间安全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六)加快民族村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少数民族工作一是加强调研。深入少数民族村调研,完成少数民族村水、电、路、电视、电话等“五通”情况调查,全面掌握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完

成**县少数民族村基本情况调查表,上报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二是积极帮助少数民族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资金108万元帮助**畲族村抓好道路改造工程,目前公路泥路面建设已全部完成,总投资210多万元。三是为少数民族村争取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公路改造补助资金8万元。四是做好少数民族考生服务工作。热情为少数民族考生提供政策咨询,及时为13位高考考生和10名中考考生提供少数民族身份证明。二、下半年工作安排下半年,我县统一战线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5号文件、《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继续为**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1、突出学习教育,加强理论修养,推进统战工作深入开展。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统战系统机关干部和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中发[XX]号文件、《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2、突出政治优势,发挥民主协商作用,加快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召开上半年党外人士、工商界人士政情通报座谈会,充分发挥党外人士民主协商、参政议政的作用。积极配合组织部门做好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等工作。3、突出联络联谊,拓展海外统战领域,为祖国统一和经济建设服务。发挥统战优势,拓宽交流领域,加强与港澳台和海外社团、各阶层代表人士的联络交往,最大限度地争取人心。深入做好海外“三胞”二、三代和留学生的工作,巩固老朋友,结交新朋友。继续实施“走出去、请进来”战略,扩大对外交流和合作。4、突出帮助引导,立足发展步伐,加快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通过举办座谈会、评选“党建之友”等活动,不断创新载体,进一步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政治引导和思想教育。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展销活动,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做好异地商会和全县矿业同业公会的筹建工作,认真抓好基层商会的建设。5、突出工作重心,创新方式方法,确保社会稳定。积极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要发挥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和宗教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进一步落实宗教工作责任制,组织《宗教工作责任书》落实情况督查工作。积极指导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宗教工作基础数据档案,推动宗教场所规范化管理。继续做好治理乱滥建工作,开展治理乱滥建“回头看”,确保乱滥建现象不反弹。继续深入少数民族村调研,不断加大少数民族帮扶力度。促进少数民族村和少数民族聚居角落经济发展,做好少数民族困难户、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建立少数民族干部数据库,配合有关部门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力度。6、突出强基固本,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统战工作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基层,掌握情况,切实加大对基层统战工作的指导力度。认真组织开展“树统战干部形象,建党外人士之家”主题活动,继续落实好各项联系制度和部机关各项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加强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宣传工作,与广电局、有线电视台、**报等媒体联合推出非公经济组织、工商界人士创业风采、党外干部先进事迹、民族宗教成就等系列报道。加强信息采写力度,努力提高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工作信息在省、市统一战线、民族宗教部门有关刊物、网站的采用率。

外联部工作思路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苏共二十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苏联模式

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初创缺乏经验,因此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作为主要学习对象。1956年,苏共二十大揭露了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种种错误,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建国初期中国对苏联经验的模仿和借鉴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刚刚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的中共领导层对于治理国家、发展经济缺乏经验。正如所说:“解放后,三年恢复时期,对搞建设,我们是懵懵懂懂的。接着搞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建设还是懵懵懂懂的,只能基本抄苏联的办法。”[1](p117)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开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效仿和借鉴苏联的经验,主要表现为:

效仿苏联实施计划经济。1952年8月至1953年9月,中国派出由带队、各部部长组成的政府代表团赴苏考察,参观苏联的企业集体农庄、矿山等地,深入了解和认真学习了苏联计划经济运行方式。1953年1月,中国政府邀请苏联专家讲学,向中央领导干部授课20多次,主要讲授国家如何制定计划并采用行政手段引导经济运行,如何编制各种计划并调拨物资。1950年3月,政务院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将绝大部分财政权收归中央,实行“统收统支”;将国内各主要工业企业陆续收归中央各部直接管理,至1957年,受中央各部直接领导的企业达9300多个;各种物资调拨也由中央统一管理,1953年开始实行计划分配制度,至1957年,国家统配的物资达532种;国营商业和供销合作商业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对外贸易和商品进出口也由国家统一管理。由此,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确立起来。

确定以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苏联一直奉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而中国照搬了苏联的这一经验。1955年7月,李富春向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提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中心任务是为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而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优先发展重工业。”[2](p453)中国“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56个工业项目中,多数为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其中包括军事工业44个,冶金工业20个,机械工业24个,能源工业52个。“一五”期间,国家总投资427.4亿元,其中工业占58.2%,农业为7.6%,轻工业的投资仅相当于重工业的九分之一。由此可见,建国初期中国的经济建设是基本上照搬苏联模式的。除此之外,中国的政治体制、教育制度、文化交流等各个方面也受到苏联非常明显的影响。

1949―1956年是中苏关系密切时期,中国以学习、效仿甚至照搬苏联经验为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很难打破苏联模式,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而1956年召开的苏共二十大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一状况。

二、苏共二十大的政策调整和重大改变

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是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对斯大林时代苏联的内政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和改变,对苏联以及社会主义阵营的其他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会议主要听取和讨论赫鲁晓夫和苏联其他国家领导人关于苏联大政方针和第六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对外战略、国内建设和苏联共产党党内工作三个方面的重要政策。

在对外战略方面,赫鲁晓夫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世界之间的战争可以避免,两大阵营之间应该通过对话和谈判的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三和”路线,具体包括: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原则,即资本主义世界和社会主义阵营不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而是可以在一个世界中和平共处;和平竞赛的原则,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和平竞赛超越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和平过渡的原则,西方国家的无产阶级可以通过议会斗争等和平方式资产阶级统治。“三和”路线是苏联对外战略的重大调整。

在国内建设方面,赫鲁晓夫提出一系列改革计划,对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进行调整。斯大林时代产业结构失衡的弊端在1950年代已经暴露出来,轻视农业和轻工业造成消费品严重匮乏。据统计,1952年苏联人均消费的主要食品数量低于1913年的水平。[3](p222)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导致人民对苏共的不满情绪开始增长。苏共二十大需要解决这个问题。赫鲁晓夫指出,重工业仍然是优先发展的产业,“这是我们党的总路线”,“要十分坚定地贯彻这条总路线”。[4](p865)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要进一步发展钢铁、有色金属、燃料、化工等重工业产业。与此同时,国家要重视农业和轻工业,农业方面加大垦荒力度,大规模种植玉米,以此作为畜牧业的原料,从而增加肉蛋奶的供应量;轻工业也应该得到重视,由此提高消费品的产量。赫鲁晓夫还宣称将在第六个五年计划中提高工人工资30%,提高集体农庄农民收入40%,实施7小时工作制,等等。

苏共二十大最有震撼性效果的是关于党内工作的报告。2月25日上午,赫鲁晓夫做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报告揭露了斯大林担任苏联领导人期间所实行的工业建设、农业集体化运动、民族政策等各方面的严重错误,强调正是斯大林的失误导致卫国战争初期苏联遭受惨重失败。报告还披露了斯大林时代肃反的真相,仅1937至1940年间,就有1920635人被捕,其中681962人被杀害,绝大多数没有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5](p152)其中,经由斯大林亲自批准逮捕杀害的人就多达4.5万人[6](p383),仅在1938年11月12日一天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就批准了对3167人的枪决[7](pp187―188)。报告在与会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

苏共二十大对苏联的内外政策都做了重大调整和改变,由此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其他国家都开始摆脱斯大林时代影响,独立探索适合本国的发展道路。

三、苏共二十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积极影响

苏共二十大的政策调整以及暴露出来的错误,引起中国领导人的重视和反思,他们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

中共对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揭露斯大林错误、破除个人崇拜基本持肯定态度。1956年3月24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赫鲁晓夫这次揭了盖子,又捅了漏子。他破除了那种认为苏联、苏共和斯大林一切都是正确的迷信,有利于反对教条主义。不要再硬搬苏联的一切了,应该用自己的头脑思索了。”[8](p6)4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由亲自修改的文章《关于无产阶级的历史经验》,对苏共二十大以及苏联对斯大林的重新评价给以支持。中共领导人也在公开场合和接见外宾时表明中国对苏共二十大的态度和立场。

与此同时,中共开始强调以苏为鉴,进行政策调整。在等中共领导人看来,苏联虽然犯了一些错误,但原则和大的方向如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工业化道路等方面仍然是正确的,中国在这些方面仍然要学习苏联,但在具体的政策和方法上要有所改变。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对于苏联的经验,“必须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搬,机械搬用”。[9](p41)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设道路的开端,其主要表现在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

在经济建设方面,中共认为苏联的问题主要在于工农业发展失衡、计划经济过于集中。为此,在《论十大关系》中强调要保持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协调发展。“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9](p25)在此基础上,对“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要加重一点。”[9](p24)在农业方面,中共中央于1957年9月14日发出关于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指示,要求建立“统一经营,分级管理”制度,调整社队的组织规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在城市工商业方面,“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9](p170)1956年召开的中共确定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原则:在工商业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作为补充;在生产的计划性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作为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作为补充。这表明中共开始调整以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

在政治建设方面,中共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1956年4月25日,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在这一点上,我们和苏联不同。我们有意识地留下派,对他们采取又团结又斗争的方针。”[9](p34)由此,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得到不断发展,成为中国政治制度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斯大林时代肃反的严重错误也引起了的重视。为此,他于1957年2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矛盾,即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矛盾,前者需要用强制的、的方法解决,后者只能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中国共产党还针对苏联的错误,开展整风运动,加强执政党建设,密切党群关系。针对斯大林时代的个人崇拜问题,和其他中共领导人也多次发表讲话,“需要建立一定的制度来保证群众路线和集体领导的贯彻实施,而避免脱离群众的个人突出和个人英雄主义”。[10](p63)

苏共二十大暴露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错误,打破苏联模式的僵化影响,推动中共领导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这种探索虽然没有真正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但毕竟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四、苏共二十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负面作用

苏共二十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但其同时也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负面作用,主要表现为使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引发盲目赶超、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这三个方面。

中苏关系恶化。苏共二十大对内政外交政策的调整,使中苏两国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开始出现分歧,最主要的是对外战略和评价斯大林。对外战略方面,苏共二十大提出“三和”路线并要求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要与苏联保持一致。中国领导人对这一政策难以认同,美国支持发动内战、朝鲜战场的敌对、阻断中共等一系列事实以及的斗争性格等都决定了中国无法像苏联一样与资本主义世界和平共处。这一重大分歧,导致中苏两国在核问题、金门炮战、中印边界争端等诸多问题上矛盾重重,尤其是1958年金门炮战以及由此引发的,是中苏两国对外战略分歧的集中体现。1958年8月23日,炮击金门,引发。中国的行为与苏联的缓和政策完全背道而驰,而且事先没有通知莫斯科。赫鲁晓夫对此非常恼火,在此后与的会谈中发泄恶气,埋怨中方。[11](p142)虽然苏联最终站在支持中国的立场,但中苏之间的矛盾暴露无遗。除对外政策之外,中共也并不认同苏共二十大完全否定斯大林的做法。认为斯大林“正确是七分,是主要的;错误是三分,是次要的”。[12](p12)斯大林的错误主要在于个人崇拜、集权专制、肃反扩大化以及在工农业发展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一些错误。这些错误和他的功绩相比,是“是部分性质的,暂时性质的。是可以纠正的”。[9](p91)此后,多次在重要讲话、接见外宾等公开场合表示对苏联全盘否定斯大林的不赞同。1956年4月在会见米高扬时说,斯大林功大于过,对他要作具体的分析,要有全面的估计。[13](p69)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斯大林“总起来还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9](p42)4月29日,在会见拉丁美洲六国共产党代表时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对斯大林的评价。中共的态度引起苏联的不满并成为此后中苏关系恶化乃至破裂的重要根源。

引发盲目赶超。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倡导与资本主义国家和平竞赛,提出15年超过美国的口号,中国当然不甘落后,因此,在莫斯科会议的讲话中说:“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者超过英国。”[10](p635)盲目赶超风潮由此兴起,其代表性事件就是1958年的工业“”和农业化。工业“”就是在钢铁等工业产品产量上超过英国,进而超过苏联和美国。如何在工业基础还相当薄弱的中国实现超越呢?1958年8月,在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苏联的方法可以建设社会主义,我们也可以有另一种方法。他们是自上而下的方法,我们是自下而上发动群众。”[14](p153)中共中央正式决定1958年钢产量要达到1070万吨,比1957年翻一番,为此,一场发动群众大炼钢铁运动掀起。虽然1958年钢产量达到1108万吨,但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民间土法所炼的300多万吨土钢、416万吨土铁根本不能用,造成约损失约200亿元。农业方面,试图通过这一形式探索一条更好、更快捷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道路。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问题的决议》,全国迅速形成了化运动的热潮。到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基本上实现了化。实行彻底公有化,社员财产全部上缴,衣食住行、子女教育等均免费。意气风发地指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的形式,摸索出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5](p240)事实证明,化完全脱离中国的现实国情,给中国的经济尤其是农业造成很大负面影响。苏共二十大引发的中国盲目赶超偏离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

导致阶级斗争扩大化。苏共二十大暴露了苏联共产党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为了避免犯苏共的错误,中共在1957年发动了一场整风运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不断扩大化,导致中共的政策日益左倾,偏离正确方向。1957年4月,中央正式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要求改进党的作风,加强集体领导,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反对、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了查找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存在的问题,全国掀起了一场“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运动。少数分子借此攻击中共,引起的警惕。他了自己此前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正确观点,认为敌对分子仍然存在,阶级斗争仍然是必需的。以5月发表《事情正在起变化》和6月人民日报发表《这是为什么》为标志,整风运动转变为反右运动。到1958年秋运动结束,全国共划分分子55万人,一大批爱国知识分子、中共干部和政治不成熟的青年被错划为。反右运动后,中共中央路线进一步左倾,1959年庐山会议将以为代表的一批敢于说真话、揭露问题的干部定性为“集团”;1963年又在全国范围内发动“四清”、“五反”运动,彻查隐藏的分子和阶级敌人并最终导致1966年的爆发。

五、结论与评价

苏共二十大是苏联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是“非斯大林化”的开端,对斯大林时代奉行的各方面政策都做了调整和改变。由于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处于领导者地位,因此苏共二十大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产生重大影响。创建之初的中国,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而学习和模仿苏联模式,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逐渐建立起与苏联相近似的体制。苏共二十大所暴露出来的严重问题促使中共领导人力图摆脱苏联影响,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在这一探索过程中,中国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政治上强调多党合作,经济上鼓励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文化上也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但是,由于中共领导人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在处理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经验不足,动辄以革命斗争时期的手段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导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偏离,衍生一系列错误。

苏共二十大及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告诉我们,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实事求是,必须立足本国实际,将别国的经验和模式教条化是严重错误的。中国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有机结合,才能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在发展过程中杜绝以往的错误。

参考文献:

[1]《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李富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沈志华、李丹慧:《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来自中俄双方的档案文献》,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沈志华主编:《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5]沈志华:《中苏关系史纲》,新华出版社2007年版。

[6]杨奎松:《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江西人民出版社、江西出版集团2008年版。

[7][俄]鲁・格・皮霍亚:《苏联政权史》,东方出版社2006年版。

[8]吴冷西:《忆》,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

[9]《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0]《建国以来文稿》(第6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1]沈志华、唐启华主编:《金门:内战与冷战:美、苏、中档案解密与研究》,九州出版社2010年版。

[12]吴冷西:《十年论战》上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以上就是小编通过网络搜集整理关于外联部工作思路(精选5篇)的全部内容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本文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8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