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范文第1篇

一、审计学理论教学面临的困难

(一)审计学理论内容概念多且分散

与其他会计类专业课程比较,审计学基本理论概念多,如独立性、管理层认定、合理保证、审计证据、重要性和审计风险等,有些概念之间相互交叉渗透,如审计风险和重要性,同时又分散在不同的章节,看似零星分散、不系统,没有逻辑关系。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对审计的了解不多,难以与生活经历相联系,理解不透彻、不到位,无法准确把握其内涵、形成审计逻辑思路。

(二)审计学理论内容具有综合性

审计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综合性学科是指着眼于特定对象,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对其进行研究,或将多学科的知识运用其中而形成的学科。审计学理论内容结合了多学科的知识,比如抽样审计涉及统计学、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运用计算机科学等。同时,还涉及会计学、经济学、财务管理、经济法和税法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审计学理论内容涉及面广,各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提高了学习和教学的难度。

(三)审计学理论内容抽象枯燥

审计学理论内容引用审计准则的内容,文字叙述多,图表和量化的内容少,多是说理性的内容,教材案例或例题较少,显得抽象枯燥、晦涩难懂,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我国的审计准则已实现与国际趋同,不少概念和理论借鉴欧美国家审计准则的内容,从英语直译而来,语言表达不太符合中文的语言习惯,给学习者的理解加大了难度。

二、审计学理论内容模块及教学重点

目前,审计学教材多以介绍注册会计师审计内容为主,教材内容编写体系借鉴美国经典审计教材《蒙哥马利审计学》的框架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第二部分为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与概念,第三部分为对特定账户的审计,第四部分为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

(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环境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注册会计师职业及背景知识,也就是回答为什么需要审计,审计是什么,注册会计师能干什么,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等问题。本部分学习难度不大,教学的重點在于让学生对注册会计师职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教师通过列举审计经典案例和生活事例,使学生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认识到注册会计师职业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正直、诚信的职业素质,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和法律责任。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理论与概念

这一部分介绍审计的重要理论与概念,回答“怎么审”和“审什么”的问题,包括审计目标、管理层认定、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计划、审计风险和重要性、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内容。本部分是教学的核心,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应将理论内容逻辑化,以审计工作过程为主线,将相关概念融入审计过程之中,体现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形成审计整体思路,可以为学习下一部分特定账户的审计打下坚实基础。

(三)特定账户的审计

这一部分介绍审计实务,将密切联系的账户分组进行审计,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包括五个循环审计,分别是销售与收款审计、采购与付款审计、生产与存货审计、人力资源与工薪审计、货币资金审计等。本部分内容多而繁杂,涉及的知识面广,各循环有很多共性,应将其共性进行归类,理解审计理论知识在审计实务中的运用,重点理解审计目标与审计程序之间的联系。

(四)完成审计工作与审计报告

这一部分介绍如何出具审计意见,包括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与整理,与管理层的沟通、审计报告的出具等内容。本部分的教学重点是审计报告,要理解各种审计意见类型出具的条件及其影响,以及审计报告的撰写,应结合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进行讲解,真实体现审计工作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对审计工作有更加感性的认识。

三、审计学理论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从第一堂课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前述审计环境部分虽然不是教学的重点,却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部分,通过审计职业介绍,可以让学生对审计职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使用幽默风趣、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增添学习的乐趣,生动活泼的故事、贴切的比喻可以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可采用现实中的经典案例和生动的生活故事加以讲解,以生活中的小故事导入,培养学生对审计学的感性认识。如为什么需要审计?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合伙企业中不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合伙人,需要通过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必须经独立的第三方注册会计师作出鉴证、评价;某股民想购买某一上市公司的股票,需要看该公司的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企业向银行贷款需提供经审计后的财务报表等。讲到注册会计师职业时,可以介绍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及其他国家相关资格考试的要求。讲解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范围时,可以奥运会赛场上和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的注册会计师为例。讲到政府审计时,可介绍审计署前审计长 李金华刮起的“审计风暴”等。总之,教学中应尽量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经典会计审计案例,让学生感觉到审计并不神秘,审计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的兴趣和对注册会计师职业的追求。

(二)强调课程内容的逻辑关系,注重培养逻辑思维

审计学理论内容概念多,且分散在不同章节,学生难以把握审计的基本方法,没能形成审计逻辑思路。审计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审计工作过程前后逻辑严密,丝丝入扣,审计的理论基础是逻辑学,教师应将审计重要的概念和理论内容组织起来,形成一个逻辑严密的审计思路,这是审计学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中,应以审计实务工作过程的顺序作为逻辑主线,建立严密的逻辑框架,然后明确各项内容在这个大框架下所处的位置,在此基础上,再逐一讲解理论知识,学生的思路就会比较清晰,从较高的层面上把握课程内容,而不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比如审计环境部分,第一章总论中教师讲授完为什么需要审计、审计是什么、审计的分类后,让学生對审计有了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导入第二章,即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能干什么。实际上注册会计师是受到高度管制的行业,有很多规范对其进行约束,具体有哪些规范呢?这时就可以引入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守则,这些规范明确了注册会计师应当怎么做,不应当怎么做,如果注册会计师不遵守这些标准和规范,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接下来就可以导入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内容。再如,审计学理论与概念部分,该部分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应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板书,通过画图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各审计学理论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结合案例和形象的举例解释说明。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例,审计是接受委托进行的,委托者(全体股东)通过审计达到的目的也就是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的目标,即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这就形成了审计总体目标,审计总体目标的实现需要分解为各个审计具体目标,由审计总体目标和管理层认定确定审计具体目标,审计具体目标的实现需要实施审计程序去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对管理层进行再认定,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以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为基础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从而实现审计总体目标,也就达到了委托者的委托目的,审计是一个从起点出发,转了一圈,又回到起点的闭环过程。其逻辑主线为:委托者的目的审计总体目标、管理层认定确定审计具体目标制定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撰写审计报告。这条主线也是审计过程的具体表现,明确各审计程序和技术在审计过程中所处的位置,理解审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在审计过程中如何运用,不断地丰富这条主线上各节点的内容,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审计的思路。

(三)采用案例和举例类比等教学方法讲授理论知识

审计学理论文字叙述多,大多是准则条文,抽象、枯燥、繁杂,如果教师一味地解释理论,课堂就显得平淡无奇,学生容易分散注意力,失去学习兴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们也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其中案例教学法是备受推崇的教学方法。通过以特定的案例为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通过案例分析,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本文认为案例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导入式案例,一般是生活中的事例或典型案例,短小精炼,趣味性和启发性强,与将要讲解的内容紧密相关,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理论学习做好铺垫。第二种是实用型案例,该类案例注重与某一个或是几个理论知识点相融合,注重与所学理论的相关性,篇幅不长,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引发学生思考,使理论知识具体化,让学生有感性认识,有助于理解理论知识。第三种是综合型案例,该类案例案情始末交代清楚,篇幅较长,具有综合性,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职业判断能力。第三种案例可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在课堂的理论教学中应大量采用第一、二种案例,特别是实用型案例。讲授时,应以说明理论为中心,有选择地穿插恰当的案例,课堂教学形象活泼,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精彩、有趣的与讲课内容密切相关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审计学理论与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讲到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时,可以引用历史上发生的对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深远影响的真实案例,如南海股份公司破产案、罗宾斯药材公司审计案例、安然公司和世通公司财务舞弊案等。讲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时可介绍我国银广厦财务舞弊案。讲到内部控制时可选择中海油(新加坡)巨额亏损案、邯郸农行金库盗窃案和河南省交通厅连续四任厅长落马案等。总之,每个审计理论、概念背后都能找到恰当的审计案例,将案例作为审计学理论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可以使抽象枯燥的审计理论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各个知识点。

除了采用案例教学法,以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贴切的比喻也是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具体的事例能使复杂的道理变得通俗易懂,这对于抽象深奥的审计概念和理论特别适用。如讲到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程序和审计证据数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时,以渔夫捕鱼作类比。渔夫根据顾客的需求,决定从鱼塘中捕一定大小的鱼,欲捕鱼得先结网,网的疏密程度取决于要捕的鱼的大小,类似于注册会计师计划阶段要确定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的高低影响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鱼的大小类似于重要性水平的大小,网的疏密程度类似于审计程序的详略程度,网的疏密程度决定结网工作量的大小,而审计程序的详略程度决定审计测试的样本规模和审计证据的数量多少,捕鱼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漏网之鱼,类似于实施审计程序之后没有发现重大错报或漏报,从而形成审计风险。再如当讲到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时,对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概念的理解,以足球比赛中的任意球作类比。发任意球时,足球被踢进球门要经过两道屏障,第一道是对方球员组成的人墙,第二道是守门员,也就是说足球入门的可能性取决于主罚任意球球员的脚法、人墙的严密程度和守门员的扑球能力,是这三者的联合概率。足球类似于重大错报或漏报,主罚任意球球员的脚法好坏类似于固有风险,脚法好,固有风险高,反之,则低;人墙类似于企业的内部控制,人墙严密说明内部控制健全有效,控制风险低,反之,则控制风险高;守门员类似于注册会计师,其扑球能力类似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经验和水平,决定了检查风险的高低;球网类似于财务报表,假设足球入门,说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序后没有检查出来,从而形成审计风险。当然教师可以图片、动画等形式在PPT上展示这些事例,以增强趣味性,使其形象化。总之,在讲解较难理解的审计概念时,应尽量与生活中的事物作比较,有助于学生理解重要概念的内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

(四)结合审计实践教学,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之间有较大差距,从掌握审计理论到能动手操作,还需要一个实践过程。学校可以建立审计模拟实验室,购买审计教学软件,让学生从接受审计业务开始,到完成审计工作,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资料归档等,对整个审计工作过程进行模拟,既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学校应有意识地与会计师事务所、政府的审计部门和企业内审部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派学生或教师到这些单位实习,条件成熟时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满足长期实践教学的需要。考虑到教师在实务教学上的不足,可开展 “学界名师、业界精英进课堂”活动,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学者或注册会计师开设专题讲座,以弥补教师课堂教学的不足,开拓学生视野。

四、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审计在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监督作用。审计学教学中,应认识到审计学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审计学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的审计分析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石爱中.审计学的学科属性及其教学要求[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4).

[2]冯延超.审计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商业会计,2014,(16).

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范文第2篇

审计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职业判断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注册会计师作出职业判断的质量直接决定最终的审计质量;二是注册会计师是在成本和时间的约束下从事具体审计业务的。可见,注册会计师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高质量的职业判断,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胜任能力。伴随着审计方法从最初的账项基础审计方法发展到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再到现在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需要注册会计师作出的职业判断越来越多,职业判断对保证审计质量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注册会计师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熟悉通用的审计、会计知识,而是需要掌握大量的行业审计知识,具备一定的行业审计专长。所以,行业审计专长对高效率、高质量地作出职业判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通过影响职业判断的质量影响最终的审计质量。

一、接受业务委托阶段

接受业务委托阶段需作出的关键职业判断是决定是否接受或保持具体审计业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职业判断。如果会计师事务所接受或保持了不应当承接的审计业务会面临两种不利的局面:一种是由于不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低估审计业务风险,从而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引发审计失败;一种是在执业的过程中发现自身不具备独立性或专业胜任能力,从而不能严格按照执业准则的要求执行审计业务,引发审计失败。此两种不利局面都意味着低水平的审计质量。因此,要正确的作出此项重要决策必须知彼知己。知彼就是要初步了解审计业务环境,包括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经营规模、组织结构、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等。知己就是在了解审计业务环境的基础上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该阶段的了解审计业务环境程度要低于风险评估阶段,虽然了解的程度低但是还是要作出关键的决策,此时,行业审计专长在决定是否接受和保持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就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注册会计师以往行业审计经验的积累有助于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能客观的评价自身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从而作出正确的业务承接决策,以保证整个审计过程的审计质量。

二、计划审计工作阶段

注册会计师制定审计计划以使审计工作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计划审计工作包括根据审计业务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用以确定审计工作的性质、时间范围和安排,并指导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因此,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是计划审计工作阶段的重中之重。为了制定切实可行的总体审计策略,注册会计师必须作出的关键决策是确定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对重要性的决定属于职业判断。重要性概念的应用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直接决定最终的审计质量。

重要性是相对于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的经济决策而言的,如果合理预期错报(包括漏报)单独或汇总起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通常认为错报是重大的。重要性概念是基于注册会计师的总目标而提出的。根据新修订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1.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报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

转贴于

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2.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

由上述总体目标可以看到,在执行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只需要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而无需对财务报表不存在所有错报作出绝对保证,从而提高了审计效率。那么什么样的错报是重大的?重要性概念回答了此问题,即凡是能够影响到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的错报都是重大的错报。注册会计师只有将财务报表的整体错报控制在重要性水平以内,才能够满足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才能保证一定的审计质量水平。所以,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两者之间进行权衡所作出的一项重要职业判断。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21号——计划和执行审计工作时的重要性》,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在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时,首先要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然后再选用适当的百分比乘上该基准。在确定基准和百分比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是否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报表项目;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及所在行业;被审计单位的规模、所有权性质以及融资方式。上述需要考虑的因素都离不开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经验的积累及行业审计知识的应用,所以在重要性水平的确定过程中行业审计专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阶段

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无论该错报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而实施的审计程序。由此,该阶段需作出的职业判断是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在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审计工作的主线是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只有正确的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才能有的放矢的应对重大错报风险,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水平内,从而保证一定的审计质量水平。所以,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是一项重要的职业判断,如果这个阶段作出了错误的决策,则以下各阶段所做的审计工作都会在错误的指引下得出错误的结果,从而影响到最终的审计质量。

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被审计单位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与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样,外部系统的任何变化也必将会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产生影响。基于此,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不应仅将视野投放在被审计单位内部,而应将被审计单位放在更广泛的经济系统中去了解。《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通过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中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以下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1.相关行业状况、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包括经营环境、所有权和治理结构、正在实施和计划实施的投资类型、组织结构和筹资方式。3.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包括变更会计政策的原因。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评价会计政策是否适当,并与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相关行业使用的会计政策保持一致。4.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经营风险。5.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6.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根据上述内容,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这一重要职业判断的正确作出建立在注册会计师相关行业审计经验的基础之上。转贴于

四、实施风险应对程序阶段

风险应对程序是指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总体应对措施;应当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在确定总体应对措施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

总体应对措施是针对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提出的措施,因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影响多项认定,所以总体应对措施的提出是审计工作的重点,并直接影响最终的审计质量。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指南》中规定审计项目组成员中应有一定比例的人员曾经参与过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的审计,或具有被审计单位所处特定行业的相关审计经验。所以,总体应对措施是在行业审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实施主体必须是具有行业审计专长的注册会计师。

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控制测试是可选择执行的审计程序,只有在两种情形下必须执行控制测试:1.在评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不能够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实质性程序是必须执行的审计程序,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针对所有重大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由此,在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时,需作出的重要职业判断是对是否实施控制测试进行的决策。控制测试,是指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方面的运行有效性的审计程序。所以,判断是否实施控制测试即为判断被审计单位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如果注册会计师准备信赖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那么其就要进行控制测试,如果控制测试的结果表明该内部控制运行是有效的,则依赖该内部控制编制的财务信息即是可靠的,注册会计师就可以减少实质性程序的数量,而控制测试的成本要低于实质性测试的成本,从而在整体上降低了审计成本,提高了审计效率。但如果注册会计师信赖了本不该信赖的内部控制,而控制测试又未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此时错误的减少实质性程序必将导致低水平的审计质量。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下对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判断绝不同于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其不是仅仅只关注内部控制,而是把内部控制放在行业环境中并与企业的经营风险等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内部控制是否值得信赖。这种对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离不开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经验的积累及行业审计专长的应用。

五、完成审计工作阶段和编制审计报告阶段

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范文第3篇

引言:

据统计,截止到2007年3月,中国上市公司总数为1434家,其创利额占全国gdp总份额的75.57%。上市公司数量之大,其创造的利润占gdp的份额之高,显示了中国上市公司庞大的创利能力。目前,国家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所依据的信息主要来自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和注册会计师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已成为对上市公司进行监管的第一道防线。因此随着上市公司的发展壮大,其对注册会计师的需求也就与日俱增。注册会计师为经济个体信息、解读信息、提供审计服务。但是长期以来,该行业都缺乏统一的行业数据,市场上事务所数量不多、服务层次不高。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服务质量及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供需现状及引发的问题备受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

本文拟以注册会计师行业为研究对象,围绕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供给与需求,探讨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需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需理论分析

(一)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环境

1.供给环境

供给环境包括两方面,一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内,提供审计服务产品的可控环境,二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外,相关监管部门的可控环境。内、外环境综合作用影响行业所提供的审计服务的供给数量和质量。内部可控环境包括与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相关的审计技术准则和审计技术手段、行业发展、同业竞争和职业独立性状况等因素;外部可控环境包括由财政部、证监会等制定的规范财务报告信息披露的会计准则质量和信息披露规范质量等因素。

2.需求环境

需求环境主要指影响注册会计师服务的本文由收集整理需求数量和质量的环境。由于需求主体可分为公司、政府和社会公众,因此,需求环境可分为微观的公司环境、宏观的政府环境和公众期望环境。微观的公司环境主要与公司治理结构等相关,公司治理状况决定了审计质量需求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的影响程度。而政府和公众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包括通过影响公司的治理环境进而来影响其审计质量的间接影响,以及通过直接对注册会计师施加压力来影响其审计质量的直接影响。

(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执业基础

我们都知道注册会计师行业提供的是审计服务,其工作对象是被审计单位的总体财务状况数据,这些财务数据即为会计信息。由此可见,会计信息是注册会计师提供审计服务的基本元素,也可以这样理解,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基础,即为会计信息。

1.会计信息的供给

按现行有关会计规范的要求,会计信息的对外报表采用的是标准化会计报告模式,即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利润表。该类信息呈现标准化,有统一的规格,方便了使用者的比对,使其可以快捷的获取信息,但是,统一的报表形式也决定了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只能在一定程度范围内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要,无法满足某些特定的需求。

2.会计信息的需求

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结构具有广泛性、差异性和易变性特征。对于不同的用户以及同一用户的不同用途,信息的需求结构是有差别的。作为需求的信息中既要有企业内部信息,诸如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又要有企业外部信息,诸如其他微观主体信息,宏观经济信息,市场形势的信息,甚至国际市场信息。从需求方来说,则涉及多个方面:政府、企业、经济个体、普通民众等等。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需实证分析

(一)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给分析

1.会计师事务所

(1)业务单一,监管不健全。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服务范围涉及会计、审计、评估、税务、管理咨询等,但国内绝大多数事务所还只能提供审计等单一品种的服务,能提供全方位管理咨询业务和其他相关业务的事务所并不多,总体的业务服务能力和范围都十分有限。在执业环境的管理上,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规范、事务所运营体制和行业监管机制等都存在较多问题,如事务所内部缺乏激励机制,行业监管监督不够,法律法规不健全,存在政府干预,作假较严重等。

(2)人才缺乏,知识结构老化。事务所大多数注册会计师还是早期考核通过的年龄较大的一批人,年龄普遍偏大,年轻人才不多。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惯例、为顾客提供各种管理咨询业务的专业人才十分稀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机会渠道也很少,由于事务所培训经费投入不足,培训的层次较低,加之,还没能建立一套面向市场的、有效的培训机制,这使得目前的注册会计师获得新知识和提供新服务的能力十分有限。

(3)缺少小型事务所。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大部分。这些企业的年报审计工作,以及一些较为简易的管理咨询工作都需要一大批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来进行。大、中型会计师事务所一般出于收费金额方面的考虑不大会承揽这方面的业务,这为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服务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这些小规模企业需要小型会计事务所提供价格低廉的记账、纳税申报、会计制度设计、基本会计知识培训、验资工作等专业性服务。其发展可以满足多元化的市场经济格局,是发挥其特定的市场功能的需要,也是实现其市场自身定位方面的需要。同时,这些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由于成立时间短、起步晚,无论是在资产规模、资金实力、技术实力上都无法与大、中型事务所竞争,而只能将服务对象定位在中、小企业上。

2.注册会计师

(1)国内市场上会计专业岗位分布调查分析。下图是有关市场上会计专业岗位分布调查情况。可以看出,在市场上,注册会计师的总比例只占到17%,而最基础的基本核算岗位占到了市场岗位份额的将近一半之多!当然这与调查对象当中存在大量私营企业有关,由于私人企业的会计日常核算并不是很复杂,基本的核算岗位设置即可满足企业的核算需要。但是大量存在的基本核算岗位是无法满足新要求、高标准的新型市场的。

(2)国内注册会计师年龄结构分析。下面是国内某地区注册会计师行业年龄分布调查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地区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队伍年龄老化问题比较突出,50岁以上的注册会计师为37%,而30岁以下的仅仅只有7%。注册会计师队伍当中的成员老龄化趋势仍旧偏大,年轻人才缺乏。这一点必将制约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

3.注册会计师行业供给的一般结论

首先,很明显的是,从供给角度看,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着低层次供给相对过剩和高层次供给相对不足这一矛盾现象。注册会计师人数虽然在逐年上涨,但总数与国际知名事务所相比较还是略少。国内现有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当中老龄化严重,年轻人群当中也存在高级人才严重供给不足的情况。其次,由于私营企业数量庞大,导致了会计专业人才大多集中在基本核算岗位,而高级会计人才十分短缺。但是,现有的这些基本核算岗位的人才也没有完全适合国内本土经济和企业发展的现状,真正可以满足私营、小型企业的事务所所占比例太小,发展缓慢,多种问题制约了这一新兴形式的事务所的出现。这些都是供给情况当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二)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需求分析

1.需求主体

(1)外国会计公司以及外国投资者。中国这一新兴市场潜在的巨大需求,对外国会计公司有很强的吸引力。国外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主体为保护自身的利益,要求中国的会计市场能够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为他们提供规范的注册会计师服务。考虑到语言、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差异,以及相对成本方面的考虑,他们必然在适应本土特色的同时继续延续其国际化的策略。即,在雇用大量高素质的中方员工时,注重吸纳具有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人员和那些熟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国内资本市场运作、精通外语及熟练掌握计算机、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提出财经建议的专业人才。因此,随着外国资本流入和外国投资增加,对我国注册会计师将产生全新的需求。

(2)中国资本市场以及改革后的新型企业。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各个上市公司、投资者及监管部门都需要注册会计师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可靠的服务。更重要的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国内国外企业都将发生一个新的融合。我国企业在国家法律、制度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去运作的同时,也需要面对开放的国际市场,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行事,平等参与市场竞争。这不但要求我国的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提供审计和一般信息披露服务,还要求其提供有关资产重组、上市运作、投融资决策、风险规避、市场预测等一系列更高层次的管理咨询服务。因此,这些都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范围、形式、层次、质量等有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

2.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数与社会需求

(1)中国与其他市场的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数比较。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中,由于大量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企业,因此需要大量的注册会计师对其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成熟。每10万人中的注册会计师人数大都超过100人。相较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新兴市场国家大部分只在10人以上,明显显现出数量上的不足。但是相比较这些地区,据统计我国目前的执业注册会计师5.6万人左右,平均每10万人中约有4个注册会计师。不仅与发达市场数据相差甚远,甚至远远低于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的人数。

(2)注册会计师行业与其他行业需求比较。由于社会劳动报酬与社会劳动或者说劳动者的技能是成正比的,这就说明,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在经济活动当中所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可或缺的经济角色和职能使得这一职业拥有了相对较高的报酬。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注册会计师人才的缺乏,市场对注册会计师的极度需求导致了这样一种高薪纳才的局面。

3.注册会计师行业需求的一般结论

首先,注册会计师在市场上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状态,不仅没有饱和,甚至是一种极其短缺的情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各行各业尤其是商业部门,对于注册会计师的需求只增不减。这种需求是强大的、全方位的需求。这种需求,表现为对注册会计师人才的需求,对注册会计师服务数量的需求,还表现为对注册会计师服务形式的需求,对服务内容以及服务质量的需求。这种需求是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中国各个经济主体所产生出来的一种巨大的和更高层次的需求,它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规范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动力。如果没有更多更优秀的国内注册会计师出现,没有有实力的事务所,这种需求的解决途径就只能依靠国外的大型事务所。这并不是一种妥善的解决办法。

三、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需均衡的制度安排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供需不均衡及影响

1.对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影响

由于一方面国内有强大的需求却没有具有实力和经验的国内事务所为其提供服务,而且国内外事务所成员收入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使得许多优秀业务骨干跳槽,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面临大量人才流失,这将使得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处于愈加不利的竞争地位。外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其业务范围将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业务单一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收益会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我国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将持续的在被国外事务所占领后的剩余小额市场上展开在业务数量、质量方面的竞争。这种激烈的多方竞争极其有可能会导致我国会计服务市场的不稳定。

2.对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影响

现有的会计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而会计信息的供给却还是一味的单一。这种从基础上的供需矛盾扩大后,便出现了高层人才匮乏、低层供给量过大;高层次高精尖人才匮乏、技术单一零散人才量过大的供给模式。加之注册会计师行业内部成员年龄结构不合理,老一辈注册会计师在新型会计市场的发展中不适应,知识储备不足,然而适应新情况的年轻一代中拥有注册会计师职业技能的人数却甚少。这些不合理的供给结构都将成为行业发展的瓶颈。行业内部人员得不到更新,其运作机制就会缓慢,会计师事务所的各项工作也必将受到影响。

(二)制度安排

1.培养优秀人力资源

这是当前最需解决的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解决:首先是政府,应引起高度重视,改革考试资格、考试制度和考核内容、考核办法,注重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不是单单凭考卷定资格。其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各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加大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培训力度,造就更加具有高水平的注册会计师。再次,各会计师事务所应建立起自身的监管机制,使所内人员的专业素质得到迅速提高。最后,各个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指各个高校和专业学校应办好注册会计师专业,使该专业毕业生能高素质和高比率的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增加注册会计师队伍中的年轻人才比例。

2.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竞争力

会计师事务所必须扩大经营范围,向先进国家和地区的事务所学习,尽快适应多领域的需求,包括会计、审计、评估、税务、管理咨询等。同时注重质量、讲究信誉,以赢得更多客户。而扩大事务所规模的有效途径则是注重事务所规模的扩展,引导和促进国内事务所之间走强强联合的道路,有实力的大型事务所才能够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健全服务功能、拓展服务领域,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在这一点上,需注意的是要考虑到当前国内企业的情况,鼓励一批有发展前景的小型事务所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中小型企业的需求。

3.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

在这一点上,在学习和借鉴国际知名会计公司的管理经验的同时,改革事务所自身的组织体制,改变目前的有限责任制为合伙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逐步增强事务所的竞争实力,建立起相应的体制以此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其次,完善行业监管,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违法行为的界定和法律责任的承担都需要进一步细化,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再次,加强各级监管工作机构的建设,完善监管工作机制。还要注重加大力度打击弄虚作假者,真正达到净化行业队伍,改善行业形象,从而使得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更加成熟。

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人才培养;应用型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85-02

经过近20年的长足发展,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为社会和注册会计师行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同时在不断推进中也需要对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进行不断改革。应用型高等教育是在完成各种类型的中等教育之后,以职业为背景,主要培养从事应用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以及高技能操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系统。应用型高等教育专业是龙头,学科为支撑,人才培养要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相衔接,全面提高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近20年期间,全国有近30所高校开设了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这其中既有中注协资助的22所重点大学或老牌财经院校,也有省属地方本、专科院校与职业技术学院,陆续为社会培养了一万多名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人才。基于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的前提,文章探讨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问题。

一、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注册会计师人才属于会计行业的综合性高端人才,具有独立承担审计、审阅、纳税申报、管理及财务咨询的能力。就目前在人才市场上每年的供需比来看,初级会计人才已相对饱和,甚至过剩,中级会计人才需求的缺口较大,高级会计人才尤其是注册会计师更为紧缺。随着经济的发展,经营主体存在多元化、集团化和国际化的趋势,这一点也让我们充分看清市场需求的变化方向,以及用人单位对注册会计师职业岗位的要求,除了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基本的业务素质外,还要求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知识更新的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二、以“知识输出”为导向设置专业方向课程

应用型高等教育培养应用科学研究与实践人才,课程设置以“知识输出”为导向。换言之就是知识应用导向――即,以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为出发点,设计并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设置并优化是实现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开设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的高职院校开设课程一般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基础、会计电算化、税法、经济法、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其课程设置偏重会计而轻审计,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善、不适应用人单位的培养要求等方面的缺陷。2009年1月1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方案》,在改革实践中,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单列出来成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充分体现了行业发展对行业人才建设的根本要求。而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未包含《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门课程,也没有企业管理知识、商务沟通技能、信息系统知识等方面的课程,课程体系缺乏及时更新的弹性。虽然有的院校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了一些学科类选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对注册会计师知识体系的不足,但却不能保证培养高级会计人才对全面、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需要。因此在此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只知会计,而不知管理、审计,不具备创新和沟通技能,不能胜任在复杂现实环境中进行审计工作的需要,也不能胜任会计师事务所的管理需要。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知识输入”导向,改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满足综合应用型、职业技术型、组织管理型相结合的要求,切实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为了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现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要对传统的体系进行重构:删、减、增、融。其核心是“基础知识适用,专业基础知识管用,专业核心知识会用”,并大胆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相衔接,把会计从业资格证(从业资格证书)、初级(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职称证书)、全国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证书)单科成绩合格证考试纳入教学计划,并加大实践教学课时比例。建议重点开设的专业课程以及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职称证书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证书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在教材的选取上,重点开设课程尽量征订全国职业考试指定教材,以便节省学生的学习和考试费用;其他专业课程可优先选用近三年内出版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除此以外,为了切实培养应用型的会计人才,还有必要开设具有极强实务性和综合性的《会计与审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会计与审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学习需要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审计》等学科的理论支持,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完成从期初建账――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日记账――汇总登记总账――编制财务报表――会计档案整理与装订的操作过程和填制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的工作流程。通过《会计与审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学习,形成各专业课程的分项实训和汇总经济业务的综合模拟实训相结合,单一的会计模拟实训和会计与财务管理、会计与审计实训相结合,校内仿真模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及就业相结合的“三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综上,课程体系弹性化、课程设置职业化、课程内容综合化是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基于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三、以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为契机探索校企深度合作

合肥学院陈啸教授认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开放式”教育模式。即在校企双方努力下,以项目为纽带,通过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合作育人来实现。高校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要按照教育和市场规律,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密切联系行业、企业实际,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新模式。

首先,在明确专业建设目标的基础上,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共同制定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双证互通”(毕业证和职业考试证书)的基本思路,整合课程内容,重新修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创新,形成工作岗位教学模块。

其次,与时俱进,关注行业最新发展,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方法,与企业共同编写具有职业特色的教材,把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灵活性、适应性和职业性。

再次,本着校企双方共同育人、双方共赢的原则,采取“订单式”人才培养或者企业“冠名班”的方式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促进校企深入合作交流,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的需要,与企业创建良性有效的合作机制。

最后,以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为契机的校企深度合作可以在充分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会计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高校和企业共同“生产出”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会计、审计人才;学生真正实现“顶岗”实习,为企业创造价值;高校理论专家和行业、企业一线实践匠人结合,推动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理论的更新,促进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的改革。

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专业应用型高等教育建设还包括模块化教学、“双师型、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完善、实验实训软硬件的更新等内容,作者将在以后的教学和实践工作中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陈啸,王文.突破学科定势 重构教学体系――基于应用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思考[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

[2]杨艳艳,高志辉,高校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

注册会计师知识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审计质量;注册会计师;关系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5-0124-02

1 审计质量的内涵

关于审计质量,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概念,比较流行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1)美国审计总署从审计本源出发,提出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师按照公认审计准则实施审计,以合理确信所审计财务报表和相关披露,按照公认会计原则进行表述;不存在由于错误或者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

(2)DeAngelo 提出了审计质量是审计人员发现客户违约行为并且愿意披露客户违约行为的联合概率。首先,重大的会计错报能够被查出,其次重大的会计错报能够被披露,并提出会计师发现客户会计系统存在违规的可能性取决于会计师的技术能力,而报告违约现象的发生则取决于其独立性。

(3)李金华认为审计质量是指审计工作水平的高低。审计工作质量是一个总的概念,它要通过整个审计工作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综合地反映出来。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最终要体现在审计报告之中,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结论是否正确、适当和完整。

综合以上的观点,笔者认为审计质量是审计人员遵循审计准则的优劣程度,即审计结果达到审计目的的有效程度。具体表现为审计人员的质量和审计过程的质量,最终体现为审计报告的质量。其核心就是审计工作在多大程度上遵循了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因此,审计质量的概念是涵盖整个审计活动的,从最初的接受审计委托开始,制定审计计划,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编写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和管理意见书,整个审计活动的每一个方面工作的优劣程度都应作为评价审计质量的一个指标。

2 审计质量与注册会计师的关系分析

长期以来,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低下,这固然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但注册会计师作为审计质量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对审计质量应该负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目前,导致我国审计质量低下的原因,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注册会计师的过失。

注册会计师的素质与审计质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执业的注册会计师既是审计业务的具体执行者,也是控制审计质量的一个主体。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职业道德和独立性是影响审计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执业能力主要决定与注册会计师是否具有专门的知识和足够的经验,道德因素则取决与注册会计师是否遵循职业道德规范,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去揭露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独立性则表现为注册会计师能否独立于管理者,发表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2)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低下。

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主要取决于注册会计师是否有必要的专门知识和足够的执业经验,而执业经验又具体的表现为审计方法的创新和运用以及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因此要想胜任审计工作,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形成了对注册会计师的大量需求,虽然注册会计师的数量增加了,但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并没有相应的提升。

如财政部《06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12号)检查了60家会计师事务所并对相应的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它们受罚的原因表现在对企业账表严重不符等问题未予以关注、审计程序不到位、专业判断失误。如山西世纪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时,未实施监盘和函证等必要的审计程序,对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与总账严重不符、未确认收入3.3亿元等违规问题未予以关注,出具了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据调查分析我国注册会计师对表外信息,重大的非常规易和负向盈余的管理行为关注不够。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其专业知识存在缺陷,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企业的非常规发展及一些非常规交易金融衍生品等使得企业的业务越来越复杂,而注册会计师只要通过了CPA考试就可以去执业,没有随着业务的发展而相应得提高审计技术,同时对其它相关行业知识的欠缺,对客户的经营状况不了解,只是就报表论报表,忽视了一些相关的行业因素和企业自身面临的风险,导致审计人员不能发现企业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而且有些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审计时,忽略必要的审计程序,未能按照必要的审计程序进行审计,而是让被审计的客户去做一些基本的函证等工作以此来节省审计成本,取得最高的效益,严重的导致了审计质量的低下。

(3)注册会计师的道德风险高。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执业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注册会计师也不例外。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都要受到职业道德到影响,一个执业能力不高但是职业道德高的注册会计师其执业的质量也会远远高于一个执业能力高但是职业道德低的注册会计师。可见职业道德对审计质量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职业道德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是质量,是竞争力,关系到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然而,在目前的状态下,注册会计师讲职业道德则意味着审计成本的增加或者是审计份额的失去,所以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道德不尽人意。财政部《06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12号)检查的60家会计师事务所并对相应的责任人进行了处理,它们受罚的原因就有伪造注册会计师的签名、盖章。有的审计过程中发现了问题,但是由于和客户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为了一己私利,发现问题也不对外公布,更有甚者在审计的过程中和客户串通在一起,一起造假。如04年审计署组织的对16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的检查结果显示,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的37名注册会计师出具了19份审计报告存在失实或者是疏漏。如:1999年以来,安徽某上市公司未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与其全资子公司汇总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致使2003年少缴纳企业所得税5910万元,占当期损益的176%,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对该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己经查明上述问题,但其注册会计师未予以指明。无独有偶同年度,吉林某上市公司为其5家子公司提供贷款担保,担保总额为1.08亿元,该上市公司未在其年报中披露。中鸿信建元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对该上市公司进行审计,己经查明上述问题但其注册会计师未予以指明。这只是查明的小部分会计师事务所,然而其存在的问题却是如此之多,注册会计师查明了问题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未予对外公布,可见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低下。

(4)注册会计师缺乏独立性。

独立性是注册会计师的灵魂,注册会计师的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出具审计意见时所展示的独立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独立性包含实质上的独立和形式上的独立。

所谓实质上的独立,是要求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对象必须毫无利害关系;所谓形式上的独立,是指注册会计师必须在社会公众面前表现出一种独立于委托人和被审计人的身份,即要使外界相信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在选择非标审计意见的类型时,注册会计师更倾向于发表性质轻微的带解释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这种行为的实质已经演变成以“事项”描述代替原本应尽的“专业判断”和“发表意见”的职责。即注册会计师在很多时候只是象征性的知会了信息使用者。注册会计师在发表审计意见时,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如长江控股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中披露的事项是未披露重大违规担保事项和诉讼事项,而注册会计师却在审计意见中以“接受巨额股权捐赠、处置股权收益为年度利润的主要来源”为由出具了解释性说明的审计意见。湘酒鬼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的事项是为第一大股东提供巨额资金及担保、未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而注册会计师却以无法确认巨额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为由出具了保留+说明的审计意见等等。

3 结论

最后笔者认为,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能力,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道德以及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所在。同时这与我国目前的审计模式以及执业环境也很有关系,总之,笔者认为注册会计师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巨大,因此,研究审计质量与注册会计师的关系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肖小飞. 浅谈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J].特区经济,2005(11):375-376.

[2]徐建新,余坚. 论审计质量衡量标准体系的构建[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1):20.

[3]孙坤. 独立审计质量保证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百度搜索360fanwen.com公众号,随时随地了解更多相关文章!文章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90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