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课程(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早教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早期教育 早教课程 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7-0061-01

早期教育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早教的课程内容从最初对婴幼儿实施保育、提高智力为目的到逐渐注重幼儿的语言、创造性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虽然早教取得了丰硕的果实,但在实践中,早教机构的课程设置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对幼儿早教机构课程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十分必要,利于我们更加清楚目前我国早教机构课程存在的问题,以便能更好地调整课程,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笔者根据对已有文献和各早教机构招生宣传单的分析,以及对部分早教机构的走访,归纳和分析有以下影响因素:

一 早教课程内容跟“国际接轨”

我国早教机构按经营类型来划分,可分为综合性早教机构和特色早教机构两大类。综合性早教机构一般规模较大,硬件设施较完善。特色早教机构以发展婴幼儿的专项潜能为主。这两种类型多采用加盟的方式进行连锁经营,加之我国早教起步晚,因此早教课程更容易受到国际理论和经营模式的影响。

目前的早教机构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打着“国际化”的旗号。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超过90%的所谓“国际化”早教机构其实跟“国际”毫无关联。之所以打国际牌,主要目的是迎合家长对“国际”的崇拜心理以及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现状。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早教观念及相关研究要早于我国数十年,但目前还没有产生被广泛认可的权威机构或龙头企业。

二 家长的观念对学什么起关键作用

很多家长送孩子上早教的目的是开发智力,为幼儿进入幼儿园、小学做准备。有部分家长因孩子存在走路、说话等方面的问题而希望早教机构能矫正孩子的问题。还有些家长过度迷恋早教机构,认为孩子一定要送到贵的早教机构给专业的老师教才能给孩子未来打下良好基础。总的来说,大部分家长选择早教机构有两种心理:一方面是“智力天才”教育,他们把2岁认识200个字、会读英语300句作为衡量一个孩子聪明与否的标志;另一方面是“艺术天才教育”,让2~3岁的孩子学习钢琴、二胡、国画、油画、京剧等,孩子成为承载和实现父母梦想的工具。

很多早教机构利用家长对早教的误解,为了拉拢和保证生源而开设了一系列开发智力、提高艺术修养等早教课程内容。因此,目前我国很多早教机构的课程设置出现杂乱的现象,即同时开设思维、语言、艺术、运动、感观训练等课程,看上去似乎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其实各个课程之间被分成一个个模块,被人为地割裂开来。这也反映出家长的观念和早教机构的课程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家长的教育观念成为影响早教课程内容的重要因素。

三 孩子是早教课程内容忽视的因素

在“以儿童为中心”的西方理论大行其道的今天,大多早教机构都声称坚持“以儿童为中心”,一切为了孩子。而事实上它们忽视的恰恰是孩子的需要。早教机构所宣称的“儿童中心”大多只是一种口号和噱头,较少顾及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家庭环境、年龄特点、学习能力等问题,以及由国外引进的国际知名早教连锁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是否会水土不服等。

最常见的是孩子的年龄受到忽视。部分家长听信早教机构的宣传,孩子上早教的年龄由3~6岁提到了6个月。这也是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上海师范大学杨德广教授提出,应当警惕“早教过早”的问题。过度、过早教育,会伤害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思维发展、创新才能,不利于孩子成长。而早教机构忽视孩子的年龄问题,为了商业利益盲目地招收低龄幼儿。过早的对婴幼儿进行干预,反而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不适当的运动训练还有可能伤害到婴幼儿。此外,对幼儿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的忽视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早教机构招聘的老师没有获得幼儿教师资格证,这使得很多教师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不顾幼儿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生搬硬套地使用培训机构所交给的教学方法。

鉴于以上三个因素,笔者认为婴幼儿早教课程内容应该切切实实是孩子需要的,早期教育应该是一种“跟着孩子走”的教育。“跟着孩子走”的早教,就是真正地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孩子的经验和能力来制定课程内容。

参考文献

[1]华爱华、黄琼.托幼机构0~3岁婴儿教养活动的实践与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2]王艳洁.早期教育的误区与建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2(S3)

早教课程范文第2篇

一、营造温馨的环境氛围,让早教课程更“宽松”

2岁左右的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为了消除孩子初到陌生环境中的焦虑,我们努力创设如家式的环境氛围。我们的亲子早教活动中心设立了美美共享厅、亲亲阅读屋、聪聪创意室等10多个主题活动室,为宝宝在情感联系、运动发展、社会交流、认知和创造性等方面的整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柔和的色彩、适宜的高度、温馨的布置,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2~3岁的宝宝与3~6岁的宝宝无论生理和心理上都不如后者成熟,因此我们的班级的人数都控制在10人以内,让孩子在生理方面有足够的空间锻炼成长,在心理方面能得到更全方位的教养。为了走进孩子的心灵,我们常常和他们进行肢体接触,如拥抱孩子、摸摸他们的头、握紧他们的手,这样的肢体接触给孩子安全感和亲近感,从而使其更喜欢参加亲子早教活动。

二、借助适宜的材料媒介,让早教课程更“生活”

《江苏省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中提到:教养人员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真实物品,挖掘其蕴含的多种教育价值,激发其探索周围生活的兴趣,帮助其积累各种感知经验。让他们在与玩具和材料的互动中动手、动脑、开心、开窍。在早教指导课程组织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选取一些常见的生活用品作为活动材料,例如:盒子、瓶子、沐浴球等等。为了充分发挥生活物品的教育价值,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研讨,大家集思广益,根据婴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目标设计出各种游戏材料,同时给予家长在家庭中进行教玩具制作方面的参考与指导。我们还专门开展了生活物品一物多玩制作评比,老师们充分利用纸箱、纸盒、饮料瓶、毛线、废布、竹子等废旧物品,经过巧妙构思,大胆创新,精心加工,制作出丰富多彩的户外运动器械。

三、利用巧妙的游戏介入,让早教课程更“有趣”

游戏是孩子的基本活动,在亲子早教课程实施中我们充分运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有趣的游戏。我们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兴趣,让孩子和家长在充满趣味的亲子游戏中共成长;通过设疑质疑,主动探究,让孩子和家长在充满智慧的亲子游戏中共提升。除了常规的游戏内容外,我们还针对2~3岁幼儿的年龄特点挖掘更有针对性的游戏类型。抚触游戏对于2~3的幼儿来说是促进他们大脑发育、增强免疫力等的重要手段。我们借鉴一些专家设计的抚触活动尝试进行创编,通过加入相应的儿歌、音乐等形式,增强抚触游戏的趣味性,在发挥抚触游戏作用的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节奏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增进了亲子感情。

四、依托多样的实施途径,让早教课程更“丰富”

我们的早教课程在实施中对活动形式进行着不断探索,例如围绕各种节日开展大型户外亲子主题活动:亲亲感恩节活动、中秋灯笼秀活动等;围绕增进亲子感情开展的:妈妈故事屋、爸爸运动会等;还有围绕孩子们的兴趣和需求开展的护牙大行动、宝宝入园100天等。多样化的实施途径,使早教课程更加丰富,既增进了亲子感情,又促进了孩子和家长的共同提升。“妈妈故事屋”活动中,我们先通过发放《亲子阅读调查表》了解每个家庭亲子阅读的现状,向家长宣传亲子阅读的重要意义,并推荐适合本年龄段宝宝阅读的书目。我们邀请家长进行座谈,谈自己陪伴孩子阅读的感受,谈自己积累的亲子阅读经验。并邀请家长来当志愿者,很多妈妈提前将故事背熟,并准备了生动有趣的教玩具,精心设计了提问内容,让孩子们都爱上了阅读。这样的活动形式,也引发了家长对早期亲子阅读的关注,在所有家庭中掀起了一股阅读的热潮。

五、制作生动的成长档案,让课程评价更“直观”

早教课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年级语文;早读效率;评价机制

早读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并不陌生,但是目前在早读课程安排中存在很多问题,通过总结调查问卷的结果发现,早读中问题主要包括:一方面,朗读内容具有局限性,多数早读的内容仅限于课本上的文章,这样有碍于学生读书习惯和态度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扩展知识面;另一方面,早读没有明确的目标,在早读过程中,教师没有为学生设立明确的目标,使得学生的读书具有盲目性,使早读变得形式化,影响早读的质量和效率。

一、早读中教师应多指导,辅助学生完成早读课程

学生可以通过早读时间认知生词,并且早晨是认知单词的最佳时间,掌握一定的生词量也是小学高年级语文的一项学习任务和目标。与此同时,随着学生掌握生词数量的增加,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背诵文段和课文逐渐增多,学生可以利用早读时间去记忆和巩固。所以,教师应在早读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多安排重点文章和段落的朗读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丰富早读课程的内容,能够为学生积累知识提供素材,拓宽写作的思路,教师也可以根据早读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让学生依照所读的文段进行总结和回答,这样不仅丰富了早读的内容,使早读变得富有趣味性,也能帮助学生提高早读的效率,使师生共同顺利完成早读课程。

二、加强对早读课程的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思维活跃,课堂上好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应加强对早读课程的管理,严明早读课堂的纪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笔者认为,要想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教师应言传身教,并且要有身教重于言传的意识。教师就应为学生做出榜样,在平时的早读课上教师应以身作则,杜绝迟到现象,这样不但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防止学生因迟到影响课堂的纪律和早读的效果。

三、丰富早读内容,设计新颖的早读模式,拓宽学生的眼界

传统的早读模式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阻碍了早读课程的进展,也影响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应丰富早读的内容,设计新颖的早读模式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思维,巧妙地组织学生参加早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样才有助于早读的有序进行和良性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早读的时间划分为几个板块,每个板块以不同的内容为主题,避免单一的内容,使学生对早读产生厌烦情绪。首先,可以是课文朗读和背诵,根据课本的内容和语文教学的课程安排,为学生选择相应的早读内容,这样不但能够预习新课,也可以复习课本上要求的背诵文段;第二个板块可以设置课外知识板块,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学生安排早读的内容,如新闻播报、生活见闻等,也可以是名言警句、优秀作文、配乐诗朗诵、短篇小说、寓言故事等,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也能让学生通过朗读拉近与身边事物的距离,通过对古典文学名作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接触到古代文人墨客的风韵,也能通过寓言故事明白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既是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传承,也能让学生通过朗读积累知识。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增强学生的自信

对学生的早读进行有效评价,不单单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也是保证早读质量的途径。对于教师而言,在评价学生的早读时,教师既要迎合学生的心理,也要实事求是,多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但不能盲目叫好,混淆视听,这样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甚至使其形成错误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所以,在实际的评价中,教师应结合实际,以实为实,评价中讲求技巧,多使用鼓励性语言,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早读的自信,也能保持学生对早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也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虽然学生的能力有差异,朗读水平有限,但是学生也有判断能力,在课堂上也注重同学对自己的看法。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但在过程中教师要加以引导,避免学生评价不当而有伤他人的自尊心。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因为客观的自我评价能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身的优缺点,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十分重要。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主动性和客观性,不但能够增强早读的效果,也能增强学生早读的自觉性。

总之,只要教师把握好早读课程,科学运用早读时间,转变教学思路,丰富早读内容,就能为学生打开学习语文的兴趣之门。开展早读对于高年级语文教学来说意义重大,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致,也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更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早教课程范文第4篇

高中英语早读课有效性策略一、引言

高中英语的早读课是英语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教学课堂上的延伸与扩展。完善早读课的合理安排,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早读习惯,这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还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牢固基础。伴随着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发展,大家会不断认识到早读课的重要性。然而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早读课,存在着一部分不尽如人意的认识误区。

二、高中英语早读课的认识误区

在高中教育阶段,不但存在着部分学生觉得早读课不重要,缺乏认真对待的学习态度,同时一部分教师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认识误区,觉得早读仅仅是学生自身的事情,和教师没有直接的关系,教师仅起到巡视与监督的实际作用。所以,早读课上就出现了多种现象:写作业、做笔记、打扫卫生、教师找学生谈话、完成班上的其它事务等方面。早读课缺乏明确的目的性。学生不明确早读课的合理安排,如选择朗读的课本、需要记忆的材料、需要区分精读与泛读的内容。在这些环节教师缺少准备与统一的引导,直接使得早读课出现盲目性、随意性与单一性的实际状况。

学生早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断下降。早读课即为朗读课文,这样的简单认识一定会导致学生对早读课产生认识偏差,所以学生逐渐丧失对早读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有部分学生在早读课基本上是属于被动,甚至出现教师在教室的时候学生被动地应付;教师不在教室时学生就不朗读的现象。

早晨作为读书的黄金时间段,也属于学生记忆的最佳时间段。高中学生一般正处在思维活跃发展、记忆力较强的一个年龄阶段时期。所以早读课效果的好坏程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英语这门工具语言的实际效果。早读课的有效性通常是指在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的实际基础上,不断追求早读课的效率和效益。这种具体的追求是在进行早读课的同时,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意识与自我引导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牢固的重要基础。这里所提到的进步或者发展,不仅仅指获取知识这一具体方面,还应当包含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个方面的实质性发展,即为学生有无实际发展或者有无实际进步是早读课有效或者无效的主要指标。假如学生不想早读,或者是早读没有实际收获,即使有教师的相应指导,也是毫无效果的早读。同样,如果学生读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也是无效的早读。

三、高中英语早读课的有效策略

1.改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提高英语早读课的重要性认识

传统的思想观念认为,早读课一般是以学生作为主体进行相关的阅读或者记忆,教师参加或者不参加是无关重要。这种的认识偏差一定使得早读课出现无序、混乱与枯燥等现象,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出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导致早读课的效果不理想。所以,要让学生明确到早读课的实际意义,早读课是英语学习过程的一个主要部分,是课堂学习的重要基础。早读课不但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是学生获得理想成绩的重要前提;早读课不但可以大力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锻炼出学生相应的自学能力,甚至对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2.加大教师对英语早读课的实际引导

高中英语课本的重要知识要点相对比较多,课文的信息量较大。所以学生在早读课上容易感觉到无所适从,不明确如何正确利用及安排好早晨的早读时间,这对于教师而言,早读课的具体引导是十分有必要的。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各不一致的,教师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需要具备各种不同的实际要求: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言,不但需要做到温故,还需要做到知新;对于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而言,有部分知识点需要进行反复的指点;还有一些学生,甚至连英文单词都不会读,更不用说熟练地阅读课本文章了。这样的学生应当需要在语音语调方面加强巩固练习,熟读课本单词与文章,然后进行记忆,从而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对于具备以上各种特征的实际状况,可以将早读根据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特点分成三大模块:首先,挑选出班上英语口语相对较好的学生领读英文单词与课本文章,这不仅可以照顾到班上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而且对于口语较好的学生也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作用。其次,实现师生互动,检查课本单元的重点句型与语法。最后,为学生分配相应的早读小任务,学生带着任务进行阅读和记忆。早读任务可以为熟读课本单元的文章、记忆10~15个单词、背诵5~10个英文句型,根据时间的长短情况,由学生自己灵活确定。这样进行的反复练习与记忆,不但可以充分照顾到班上大部分的学生,促使其能够掌握早读所需要进行记忆的相关材料,而且也能够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扩充学生的阅读视阈,提升早读课的趣味性

单一形式的课本阅读,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长时间下来学生难免会对英语早读课产生一定程度的厌恶感,通常会草率地应付了事,更加谈不上早读课的实际效果。对于大多数高中学生而言,扩大阅读范围,拓充学生的阅读视野,提升早读课的趣味性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根据每周早读的具体安排,适当地增加一部分学生的优秀作文赏析或者刊登在报刊杂志上的经典短文赏析,从而可以达到活跃英语早读课的学习气氛。在教师的相关指导下,学生可以欣赏到好的文章,这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听读能力,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可以作为英语课的重要发展目标。

四、结束语

加快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是基础性教育的主要改革目标之一。在高中英语的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改变传统与被动模式的学习方式,形成积极与主动模式的学习方式。不断地分析各种灵活的学习对策,有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实际能力。所以关注高中英语早读课,改变传统模式的早读方式,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有效形式的早读对策,是学生掌握英语能力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学生掌握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路线,这一引导路线是需要深思与探索的。

参考文献:

\[1\]\[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黎奇.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早教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语文 早读课 朗读

1.引言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中的黄金时间拿来读书,这是莘莘学子最应该养成的习惯。因此,在我国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很早就提出了“早读”的概念,并以一堂“课”的形式来组织开展,来保证其有效实施。“早读”,也称之为晨读,广义上是指在早晨进行的一切朗诵、背诵等活动,它无需目的、组织多样、无地点限制;狭义上即为当前教育部所规定的中小语文教学中的“早读课”,是指由学校统一规定或安排的、有教师参与指导的、在教室进行的读书活动,即是一种有组织的有声阅读活动。从狭义的早读到广义的早读,这是一个人从被动阅读到主动良好读书习惯习得的过程。作为一个中学语文老师,我针对的是还未养成良好早读习惯的青少年,因而此处仅仅指狭义上的早读。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国各高级中学的全面展开,高中语文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也在悄无声息中被改变,传统的早读课也在接受新的挑战。语文早读课上琅琅的读书声越来越小,甚至消失,随之而来是一节加课四节正课的课程安排取代了此前的一节早读四节正课,早读课提升成了加课,并排满了各学科的教学任务,早读课变成了“早讲课”。虽然有些早读课幸免于难,但也被“改革”为“早看课”,甚至“早睡课”,教室渐渐成为沉默的世界。偶尔的,零星的书声,也由于缺乏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沦为“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传统的语文课似乎离我们的语文教学慢慢远去。

是不是在当前课程改革中早读课已经不再重要,或者已经无此必要了呢?如果仍然可定早读课的重要性,又怎么样应对当前繁重教学任务的挑战呢?作为一线教学工作者,我将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旨在“抛砖引玉”,为完善语文教学制度,培养中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的教学质量贡献绵薄之力。

2.早读课的重要性

早读课的沦丧是否是一个悲剧,首先需要知道早读课是否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我们知道,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个眼、脑、口、耳协同活动的综合思维过程。此时,眼睛所感知的文字,耳朵所听到的声音,增强了传人大脑皮层的信息刺激,强化了对语感对象的理解。就语文学习而言,朗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语文早读课最主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朗读、朗诵来培养语感,提升教学成绩。语文早读课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阵地,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延续与拓展,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利时机,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关键环节之一。因此,早读课本身就应是学校日常教学的一部分,它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首先,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看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语感的重要方式,而早读课的重要形式就是朗读。

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语言文字分析、理解、体会、吸收全过程的高度浓缩。语感与其他语文能力一样,是靠长期反复时问得来的,亦是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同样总须先感知字面信息,看到字、组成词、连成句,知其所言;再由独有的词的组合,追溯内在联系,发觉潜藏的信息;然后由词的音韵、节律体昧句子的气势,有词句表达的意象,在心理描摹出其形色状态,领悟其意境情感,如睹形色、如闻声音、如知味滋,方得窥其妙。因此,培养语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朗读。朗读的最佳时问就是早读课时间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次,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早晨是学生每天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第一时段,最佳时段,早读将是语文学习的中啊哟组成部分。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学生的积极性越高,主动性越强,学习效率就越高。早晨是人一天中记忆力最强的时候,若没有有效,可行的组织形式,只靠学校的管理制度来开展早读,甚至不上早读,无疑将压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影响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所以有效的朗读可以激发兴趣,燃起学生学习语文的渴望和热情。

再次,从知识积累的角度来看,日积月累的早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可能影响学生以后的一生阅读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知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早读课时的早读就是要读懂生词,读懂句子,读懂文章内容,读懂语言形式。一点一滴地积累词汇,积累知识,日积月累的朗读,最终做到水滴石穿、水到渠成。而且早读课的有组织性,学生虽然有一定被动阅读之嫌,但是这样的长期训练将有助于一个人阅读习惯的形成,逐渐使被动转为主动,使一个人养成早晨看书、看报等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

最后,针对作文写作,早读课将帮助中学生积累知识,开拓视野。

读是思的凭借,是悟的前提,是说的储备,是写的基础。有人形象地将读与写的关系称之为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朗读可以帮学生开拓视野,积累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文化素质;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许多文章样式和种类,它们能为写作提供良好的方式和借鉴。在早读课上所获得的字,词,句都将成为作为这座大厦的一砖一瓦,它比听要更广、更主动、更活泼,也更有效。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见,无论课程改革的指挥棒如何指向,早读课作为一个有效培养中学生语文阅读语感,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帮助写作提升的重要方式,因此应该被重视和发扬。那些将早读课变成早讲课的行为,只是片面追求学生升学率等短期利益,无助于一个人的行为养成,心灵净化,语感培养,更谈不上“授人以渔”,使人终身受益。可以想象,其结果必然是“饮鸩止渴”,难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3.早读课开展之我见

如果我们毋庸置疑早读课的重要性,那么必须将这种重要性付诸实践,保证其有效开展。在这里,我提几点个人想法以供大家参考:

首先,早读课的开展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目的性是人类活动和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之一。早读课作为学校日常教学的一部分,同其他课堂教学一样,也应具有相应的合理的教学目标。以此来循序渐进,厚积薄发,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体系,从而避免盲目的无目标性的无效朗读。

其次,早读课的朗读内容必须丰富多样,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要和生活的外延等同起来,语文学习要不拘泥于课本。因此,朗读的内容也可分为课内和课外两大版块。除了课本中要求熟读、背诵的部分外,我们还可读一些课外书、报、杂志,甚至是自行印发的作文素材等。精选“美文”以供阅读将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培养良好语感。

再次,早读课朗读的形式要多彩多样。

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耐心的缺乏,做事不能持久,喜欢新鲜事物。因此,朗读形式的多样化、参与方式的多样化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读下去,这样才能收到意想不道的效果。朗读形式可以分为配乐式朗读、示范式朗读、接龙朗读、点读等方式;参与方式则可分为单人朗读,双人朗读,分组、分性别朗读等多种方式。只有打破传统的、一层不变的翻来覆去读的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爱上朗读。只有学生爱读了,才能更好地培养语文素养。

4.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早读课的实施需要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的精心设计,使其不流于形式、不拘于眼前的学生综合成绩的利益。另外,早读课的顺利开展的前提还在于制度上保证,在于师生一丝不苟的务实精神。我想,许多一线中学语文教师同我一样,期待着早读课早日“返璞归真”。众多重拾早读课的行为将形成良好的语文教学风气,从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春兴.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5

[2]秦训刚,晏渝生.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修订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原标题:早教课程(精选5篇),(来源:360范文网 http://www.360fanwen.com)文章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2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