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制(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事业编制范文第1篇

一、认清形势,充分认识控制编制零增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全省编制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和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按照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深化各项改革,调整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完善政府机构设置,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着力构筑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体制、机制保障。

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相比,与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需要相比,我省的编制管理工作还存在着冗员过多、超编严重等一些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省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体制、机制等各方面因素影响,政府对经济社会事务包揽过多,形成了庞大的事业单位群体,财政供养人口居高不下。目前,全省共配备编制99.6万名。其中,行政编制18.7万名,机关工勤编制1.2万名,事业编制79.7万名。事业单位实有人员83.8万人,超编4万人;县乡两级的事业编制有54.2万名,实有61.3万人,超编7万人。据测算,我省每万人供养人口达486人,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28人;与经济发展水平、面积、人口等条件差不多的陕西、山西相比,每万人供养人口分别多59人、47人;与邻近的辽宁省、黑龙江省相比,每万人供养人口分别多55人、72人。这样庞大的上层建筑,已与**省欠发达的省情不相适应。财政不堪重负,有钱养人、没钱办事的现象比较普遍,不仅政府没有更多的财力用于公共服务,而且使得一些单位因为维系“养人”局面而变向收费,影响了软环境建设,成为制约发展的一个重要体制。

当前,**正处在增强发展基础、积聚发展能量、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省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经济发达、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生态优良的新**的发展目标,必须革除一切阻碍发展的体制。为改变超编严重的现实状况,切实减轻财政负担,为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省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上,长赋省长代表省政府提出了“全省行政事业编制力争实现零增长”的目标。这是省政府着眼于全省改革发展大局,充分分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编制状况作出的重要决策。各级党委、政府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领导,健全措施,切实把“零增长”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创新管理方式,努力实现全省行政事业编制“零增长”目标

实现行政事业编制“零增长”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突出重点、抓好突破,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工作。

(一)要搞好规划,增强编制管理的科学性。加强规划引导,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过去,我们常用“十羊九牧”来形容财政供养人员过多的现象。那么,到底是“十羊几牧”才不多,需要我们认真地加以思考和研究。人事编制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我省现阶段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不仅要搞好中期规划,而且要搞好长期规划,确保编制工作科学、规范运行。最近,省编办正在研究制定与辖区人口、面积、经济规模、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挂钩的市(州)、县(市、区)事业编制总体配备规模标准,以便对各地编制实施科学有效的调控和管理。这项工作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加紧研究,争取早日突破,早日用于编制管理工作中。

(二)要明确重点,提高编制资源使用效益。编制是重要的行政资源。如何调配编制资源,我看有两方面的标准:一方面,每个编制要“用得其所”,不白用、没闲置。另一方面,最需要编制地方都相应地配备编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省委、省政府确定了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的工作重点。所以,必须把服务发展、服务民生作为编制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有增有减,有保有压”,把有限的编制资源集中到推动发展、保障民生上来。“零增长”不是要把编制管死,而是要把编制用活,要在编制总额不增长或负增长的前提下,用活用好编制资源。对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因职责任务增加,确需补充编制的,首先在现有编制内调剂,没有空编的,可采取抽编带人和抽人带编的办法解决。对职责弱化、任务减少的单位要予以整合,人员只出不进,由编制部门收回空编,统一调剂使用。按照省编委**8年第一次会议决定,今后要停止审批自收自支性质的事业单位和编制,为下一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奠定基础。

(三)要强化管理,着力解决编制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和编制部门要认真分析编制管理中的突出问题,重点解决财政供养人员过多问题。要把财政供养人员的数据划分到各行业、各部门,逐个系统研究,逐个部门落实,在借鉴外地经验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进行调整、清理。凡是超过标准的,不仅不允许再增编,而且还要限期把编制压下来,争取只做“减法”不做“加法”。如果涉及比较复杂的历史问题,可以搞好统筹规划,分期分批逐步加以解决。要加快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省市县三级网络建设,切实推进编制实名制管理,尽快做到适时调控、跟踪管理。要进一步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加快形成编制部门与组织、纪检、监察、人事、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和相互制约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作用,确保实现行政编制“零增长”。

(四)要解放思想,创新编制管理手段。认真分析我省编制工作中存在的固有的旧观念、僵化的旧模式、不合时宜的旧体制,追本溯源是我们的思想解放不到位造成的。刚刚闭幕的省委九届五次全会,确定在全省开展“继续解放思想、推动**振兴”大讨论活动。各地、各有部门和单位要以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契机,打破旧的思维定式,针对目前机构编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长期积累下来的突出矛盾,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拿出切实可行措施,不断突破体制机制束缚,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增添活力。最近,省委、省政府两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编制管理、实现行政事业编制“零增长”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对全省行政事业编制实行省级宏观调控,这是解放思想、创新编制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今后凡市(州)、县(市、区)新增事业编制的,必须报请省机构编制部门同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事业编制不断膨胀的局面。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控制编制增长是一项长期任务。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精心组织、认真实施,确保完成各项任务。

第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充分认清加强编制管理,实现行政事业编制零增长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重要部署,健全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定期研究编制工作,亲自协调解决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确保“零增长”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行政事业编制“零增长”工作已经纳入省政府80项重点工作目标责任制。同时,按照省编委会议的决定,长赋省长委托我代表省政府与9个市(州)负责同志签订了行政事业编制“零增长”责任书。这次会议之后,各市(州)也要与所辖县(市、区)政府签订行政事业编制“零增长”的责任书,纳入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层层落实责任,对凡未完成“零增长”任务的,要进行行政问责,确保行政事业编制“零增长”目标落到实处。

第三,加大检查力度,搞好社会监督。人事编制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对违反编制管理纪律的行为,做到调查一起、处理一起、曝光一起。对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对编制管理工作的监督作用,不断畅通编制管理的监督渠道。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事业编制范文第2篇

护士是事业编制,护士是指经过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护士分为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和护师。护士的工作内容有:1、协助医生做好对病人及其家属的咨询、辅导、接诊和治疗工作;2、执行口服、注射、其它途径给药治疗以及采集检验标本;3、了解病人的疑虑,及时解决病人存在的问题;4、加强基础和业务知识的学习,重点学习本科室的相关知识;5、负责医疗文件和物品管理,做好物品清点交接。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事业编制范文第3篇

第一条为规范我县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根据《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86号)和《省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190号)、《省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224号)等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机关是指县委工作机构、部门管理机构,县人大机关,县政府工作机构、派出机构、部门管理机构,县政协机关,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民团体机关及乡镇政府所属的行政机构。

本办法所称事业单位是指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县、镇(乡)国家机关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第三条机构编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职责配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和编制结构、实有人员以及对机构编制工作监督管理等。

第四条县机构编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县编委)是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负责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及机构编制管理等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县编办)是县编委的常设办事机构,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编委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以及机构编制管理日常管理工作的机关。

第五条机构编制管理应当适应本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遵循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坚持凡是机构编制事项,由编委及其办事机构一个部门承办,由编委及其办事机构“一支笔”审批,由编委及其办事机构一家行文的规定。

第六条县直机关和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必须严格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基本审批程序是:

(一)申报。凡涉及机构的设立、变更与撤销、职能的配置与调整、机构规格的确定、人员编制与领导职数的核定、编制的使用包括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选招(调)等,须由主管部门提出专题申请,报县编办;其中,机关、事业单位选招(调)工作人员的,由主管部门专题申请,县编办进行编制审核并提请县编委会研究后,由组织、人社部门组织实施。

(二)审核。县编办依据国家和省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定编标准,在调查研究、科学分析与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意见,提交县编委审议。

(三)审议批准或上报。县编委对县编办提出的意见研究决定后,由县编办拟文,县编委主任签发或受主任委托的副主任签发。须提交上级编制部门或本级党委研究的事宜要及时上报。

第二章机构管理

第七条全县机关的设置、撤销、合并、更名由县委、县政府审议,报市委、市政府批准。工作部门的设立、变更、撤销,应当报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全县机关增加内设科室和人员编制,由县编办综合审核后报县编委审批。全县机关内设机构撤并、更名、挂牌由县编办办理。

第八条全县事业单位的设立,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意见,经县编办审核后报县编委审批,并报省、市编办备案;其中副科级以上事业单位的设立,由县编委审议,经县委常委会同意后报市编办审批。事业单位内设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或者变更规格、名称,由业务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县编办审批。

第九条事业单位的经费预算形式,应当根据其职责配置的不同情况,确定为财政全额拨款、财政补助或者经费自理。事业单位机构数实行总量控制,一般不再增设财政拨款事业单位,个别确因工作需要设置的,遵照“撤一建一”的原则办理,并严格履行报批手续。

第十条设置行政机构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设置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机构的名称、职能、规格和隶属关系;

(三)与相关行政机构的职能划分;

(四)内设机构的名称和职能;

(五)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

设置事业单位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二)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三)明确的公共服务属性和职能;

(四)明确的举办主题;

(五)有与其业务活动正常开展相适应的经费保障;

(六)业务范围涉及国家实行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的事项,应当取得法定机关的资质认可或者执业许可;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撤销或合并机构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机构撤销或合并的理由;

(二)机构撤销或合并后职能的消失、转移情况;

(三)机构撤销或合并后编制的调整和人员分流。

第十一条经批准设立、变更或者撤销的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设立登记、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第三章编制管理

第十二条行政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县编办在省下达的行政编制总额内,提出全县机关的编制数额,报县委、县政府和县编委会审核批准。

第十三条县编办依据省机构编制管理机关的相关规定,对全县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实行总量控制、结构管理和标准管理。

第十四条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制在该机构的设置方案中一并明确。因工作需要增加或减少编制的,由机关提出申请,事业单位还需报其主管部门同意,专题写出书面请示,报县编办审核、县编委批准下达。

第十五条机关事业单位用编审批原则和程序。

(一)用编审批原则

1、坚持“编制审批先行”的原则。机关事业单位进人,必须有编制空缺;超编制机关事业单位新招聘的特殊人才(大学以上学历)实行会议联审,提交编委会审定。

2、坚持“超编单位只出不进、满编单位先出后进、空编单位按需进人”的原则。

3、坚持科级领导配备按职数管理的原则。

(二)用编办理程序

1、人员调配、新增人员用编程序。

1)申请。机关、事业单位调配人员,必须在有空编的前提下,由进人单位填报《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申请使用表》(部门下属机构需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写明申请使用编制单位的编制人员现状、拟调配人员基本情况及使用编制的主要理由,报县机构编制部门审批。新增人员属于政策性安置的,由县组织、人社等部门事前向县编办抄送安置计划,并通知进人单位填写《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申请使用表》。新增人员需公开选招(调)的,用人单位要以正式文件向县编委报告并抄送县编办,写明申请使用编制单位的编制人员现状、拟调配人员基本情况及使用编制的主要理由等。

2)审批。机构编制部门审核调配、增人单位人员编制情况,提出意见后报县编委领导审批。

3)使用。经县编委审批同意后,属于人员调配的和政策性安置的,县编办核发《控编通知单》,用人单位凭审批后的《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申请使用表》和《控编通知单》向县组织、人社部门申请人员调动、进人;新增人员属需公开选招(调)的,编办研究并报县编委审批后,将选招(调)计划告知组织、人社部门,由组织、人社部门具体组织选招(调)工作,选招(调)工作结束后,组织、人社部门要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填写《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申请使用表》报县编办,县编办核发《控编通知单》,用人单位凭审批后的《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申请使用表》和《控编通知单》向县组织、人社部门申请办理相关手续;财政部门凭组织、人社部门调配、新增人员有关手续核拨经费。

2、科级领导职数使用程序。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科级领导由县委组织部按照核定的领导职数控制使用,用编时,由组织部与县编办共同审核。

第十六条上编、下编程序。

(一)上编程序。机关事业单位进人按规定程序办理完调配、安置或选招(调)聘手续后,用人单位凭组织人事部门调动、安置或选招(调)介绍信、《机构编制管理册》到县编办办理上编手续。

(二)下编程序。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出、退休、离岗、在职死亡的,用人单位都必须及时到县编办办理下编手续。人员调出的凭组织、人事部门调动介绍信和本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册》办理;退休、离岗的凭组织、人事部门审批的审批表和本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册》办理;在职人员死亡的凭单位介绍信、死亡证明以及本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册》办理。

机关事业单位科级领导职务变动后,现在单位和原单位均要及时凭任免机关的任免文件、本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册》到县编办办理上下编手续。

第十七条编制管理纪律要求。

(一)各级、各部门要自觉遵守机构编制纪律,严格执行用编审批办法,按章办事,依法管理,需使用编制进人的,要按照本办法要求事先履行编制使用审批手续,无编制空缺的,不得申报使用编制,不得签署意见接收人员,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合理用编、按需进人,以促进我县编制实名制管理落到实处。

(二)县编办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建立机构编制管理工作机制,切实维护机构编制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于不执行进人控编管理办法的,主管部门不得办理人员补充和人员流动手续,编制部门不得办理出入编手续,组织、人社部门不得办理调动和社会保险手续,财政部门不得办理工资和经费拨付手续,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不得办理住房公积金手续。

第四章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县编办对本县机构设置和编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包括本县机构编制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机构改革方案实施情况;部门职能、机构限额、编制数额和领导职数配备的执行情况;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干部的情况等。

第十九条县编办采取例行检查、专项检查、综合检查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县编办根据监督检查的对象和内容,可以单独组织进行检查,也可以会同监察机关等联合检查。

第二十条全县各单位应当按要求每年向县编办提供其机构设置、编制管理和人员情况的统计数据或情况报告,并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县编办做好机构设置和编制的管理工作。

第二十一条上级业务部门不得干预下级部门的机构编制事项,不得要求下级部门设立与其业务对口的机构或提高机构规格,不得要求为其业务对口的机构配备或增加编制。各业务部门制定的行业标准,不得作为审批机构编制的依据。

第二十二条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在审核(批)涉及机构编制的事项时,应遵守本办法。纪检监察部门应将各单位执行机构编制管理政策规定的情况列为党纪政纪的检查内容,加大查处力度。

第二十三条机构编制事宜必须严格按照机构编制申报程序办理,未经县编办审核的机构编制事项,县委、县政府和编委会不予审议。对擅自设立的机构,增加编制、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干部或未经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审核占用编制的,机构编制管理机关一律不予认可;组织、人社部门不下达增人计划指标,不予办理调配手续,不予核增工资;财政部门不予核拨经费。

第二十四条在机构编制管理中违反本规定的,按监察部、中央编办颁布的《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中纪委办公厅、中央编办颁布的《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省编办、省监察厅《关于印发<省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实施办法>的通知》予以追究责任。

第五章附则

事业编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共事业单位 预算编制 方法

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指公共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并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它反应着公共事业单位和财政之间的资金领拨缴销关系和事业计划、工作任务的规模和方向,是完成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财力保汪,也是事业财务管理的依据。由于公共事业单位活动内容各异,业务状况不一,收入差别较大。许多公共事业单位一般不直接从事物质资料的生产,没有足够的收入,在为社会提供给公益的过程中,难免收不抵支,政府需要无偿拨付一定的资金.保证他们活动的正常开展;而有的公共事业单位收大于支,按规定要上缴政府预算。这些构成了公共事业单位预算与各级政府之间存在着资金拨付缴纳关系。

一、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意义

1.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确保公共事业计划和任务得以完成

公共事业单位主要在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社会福利、农业等领域从事公益性的业务活动。他们开展工作和业务活动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多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解决。而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就是有计划地筹集资金和安排支出的活动和过程,筹集资金是安排支出的前提,安排支出是筹集资金的目的,是从财力上保证公共事业目标的实现。

2.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确保公共事业目标得以实现

公共事业单位预算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公共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公共组织预算是各级财政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事业组织支出涉及文教科卫、社团中介等各个领域,编制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就可以及时掌握我国公共事业的运行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出现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

3.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确保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管理水平得以提高

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贯穿于公共事业组织内部财务活动的全过程,是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管理的核心。严格的预算管理对于提高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水平具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1)通过全面反映公共事业组织各项财务收支状况,为公共事业组织财务管理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依据。(2)可以使公共组织财务管理按照预算规定的内容,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避免工作的盲目性。(3)可以使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有明确的增收节支目标,合理安排收支,调动员工积极性。(4)以预算为基础对实际工作进行评价与考核,来揭示矛盾,发现问题,并进一步寻找造成差异的原因,以便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纠正偏差,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公共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方法

预算编制涉及计算指标时应用的具体方法。预算编制方法可以分为:

1.固定预算法

固定预算法也可称为静态预算,是指预算的编制“不考虑”资产、人数和事业发展及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对相关收入和支出进行测算的方法。这里的“不考虑”,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影响太小可以忽略不计;二是难以估计影响的不考虑;三是在预算年度开始前,对相关计划已经确定的业务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用固定预算法编制的收入、支出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超过一定的范围就应当考虑采用其他方法。

2.弹性预算法

弹性预算法也可称为变动预算,是指编制预算时根据资产、人员及相关业务的变化而对相关收入和支出进行测算的方法。这种预算编制方法,反映了现实经济生活中可变因素的影响,在高校收入支出预算中被广泛采用。如学费收入,考虑到收费数额较大,而且实际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在年度之间均会上下浮动,这时根据预算年度计划招生人数、在校学生人数和相应收费标准测算较为科学、合理。

3.增量预算法

增量预算法是以现行预算为基础并预测变动量来测算相关收入和支出的预算编制方法,又称为“增量预算”或“减量预算”。增量预算法的显著特点是:从现有的预算出发,假定目前的收入、支出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在此基础上,对相关资产、人员和业务活动预测一个变动量,然后测算收入和支出。也就是说,根据经济业务的增减对现有的预算进行增减,就可确定预算年度的收支水平。这种预算编制方法简便,容易操作,同时由于考虑了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所编制出的收支预算易得到认同。

4.零基预算法

零基预算法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简称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受过去经费收支实际情况约束,不考虑现有基础,一切均以“零”为基础,根据经济业务活动本身的必要性、合理性来测算收入支出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经费,合理配置资源。因不受现行预算约束,也有利于发挥各部门管理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管理人员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5.定期预算法

定期预算法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以会计年度(如日历年度)作为预算期的一种预算编制方法。传统预算编制一般都属于定期预算,其优点是能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年度相配合,便于考核和评价预算的执行结果。由于定期预算往往是在年初或者提前两三个月编制的,难以对预算年度学校整个业务活动做出准确预算,尤其是对后期的预算只能进行笼统的估算,以及连续不断的业务活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

6.滚动预算法

滚动预算法又称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是指在编制学校预算时将预算期与会计年度分离开,随着预算的执行不断延伸补充预算,使预算期永远保持12个月的一种方法。具体做法是:每过一个月份或季度,立即根据前一个月份或季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对以后月份或季度进行修订,并增加一个月份或季度的预算,如此以逐期向后滚动、连续不断的预算形式来安排规划学校未来的业务活动。

总之,各项公共事业发展计划和公共事务管理任务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是公共事业组织活动的范围和方向的反映。因此,公共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应当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各项财务制度为依据,体现国家资金积累和资金使用的方针和政策,根据完成公共事业计划和公共事务管理任务的需要,合理安排和分配资金。

参考文献

[1]蔡拓.全球治理与中国公共事务管理的变革[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2]黎斌.事业单位经营机制的经济学 [J].理论前沿,2001(17).

[3]吴知论.事业单位三分法及改革对策[J].中国行政管理,2003(2).

事业编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 事业单位 编制外用人 劳务派遣

随着经济建设规模的扩大化和产业的多样化,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制约了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满足,影响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以来,事业单位编制外用人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努力创建适应新情况的和谐的用人环境,才能保障事业单位协调、有序、持续的向前发展。

1.事业单位编制外用人问题

1.1重使用,轻培养

当前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愿意采用聘用编外人员的方式开展工作,从而产生了编外人员的流动性较大的问题。由于很多编外人员自身的文化素养较低,事业单位又没有提供充电和深造的机会,这就导致他们未来在社会上也难以有较大的竞争力,变得思想陈旧,没有创新意识,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事业单位在用人的时候对于人数也没有过多限制,常常是“越多越好”,给予较低的报酬,从而导致人浮于事,编外人员更加不愿意提升自己。

1.2编制人员严重缺乏归属感

我国对于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编制人员人数是有一定的规定的,聘用人员的使用,就导致“归属感”下降问题的产生,因为聘用人员没有编制,他们都是采用签合同或者劳务派遣的方式在事业单位中工作,不论是福利待遇、工资保障还是培训机会都与编制人员不同,这就导致聘用人员始终是用一种临时工的态度看待自己,一旦自己掌握了一技之长,就会到待遇更好、发展机会更佳的单位去。

1.3资金保障不到位,单位将面临法律风险和经济惩罚

我国《劳动合同法》中对于劳动者薪酬保障有三个方面,(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等。因此编制外用人的资金保障性不足将使事业单位面临法律风险。

1.4工作周期短,流动性频繁

近些年的实际用人情况表明,一些刚从院校毕业的学生,因为待遇与编内人员的差异太大而选择离开。这种现象在事业单位里面很常见,也成为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一方面,事业单位受现行政策的限制,要大幅度提高编制外用人的收入确实有困难,转成正式员工更是难题。另一方面,很多事业单位编制外用人没有归属感,一旦掌握了一技之长,就会流动到更中意的单位或岗位。这就是事业单位编制外用人流动性极大的主要原因。

2.解决事业单位编制外用人问题的措施

2.1设置专人负责

应当规范劳务派遣制度,并负责专人监督,让被派遣人员与派遣机构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且要为临时人员缴纳五险一金,督促聘用人员工资的发放情况,一旦工作中发生了工伤等问题,单位必须承担责任。另外还要强化聘用人员的日常培训、安全教育以及考核问题,避免出现劳动补偿的情况。

2.2规范薪酬体系,实现按岗定酬

要努力实现同工同酬的问题,很多在编人员和聘用人员做的工作相同,但是薪资待遇却相差非常大,因此要建立岗位与薪酬挂钩的薪酬体系,按照岗位、工作任务的不同来把握定岗定酬的标准,在这个方面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要参考当地平均工资的水平,结合自身单位的资金实力,完善岗位薪酬制度,第二,给聘用人员提升晋升机制,让优秀的员工能够在岗位上发挥自身价值,有提升机会,第三,给予优秀聘用人员年终奖励,让聘用人员看到留下的价值。

2.3注重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编制内人员和编外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聘用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同时也对聘用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起到约束作用,特别是对于党员和团员的思想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工作优秀的编外员工来说,为了让他们能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要不断挖掘优秀员工,及时转入编制关系,不仅要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培养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可以建立一个职工之家,让编外人员也可以参与丰富的知识竞赛、趣味竞赛中去,让聘用人员身心的到放松,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得到归属感。

2.4资金专款专用

事业单位对聘用人员的资金拨付中要做到专款专用,必须通过正规的财政核算,对于财政的拨付要做到及时列支和报告,对于编外人员的经费拨付要在账务中的专项经费中体现,规范聘用人员的人数,加强定岗定额制度管理,对于聘用人员的聘用年限,岗位职责,人员数量等都要做到规定和限制。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事业单位在使用编外人员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不仅仅是某个单位存在的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了普遍的社会问题,因此事业单位下一步要设置专人负责、规范薪酬体系、注重基层组织建设,以及做到资金专款专用,让事业单位未来的用人机制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上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事业编制(精选5篇)全部内容。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学不会思考。(来源:360范文网 http://www.360fanwen.com)文章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27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