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祭(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雨祭范文第1篇

1、谷雨祭海的意义是出海平安、满载而归。

2、在谷雨节气,渔民有祭海的习俗。谷雨时节春海水暖,正是下海捕鱼的好时期。俗话说“骑着谷雨上网场”,为了能够出海平安、满载而归,谷雨这天渔民就要举行海祭,祈求海神的保佑。所以,谷雨节又叫作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这一习俗在沿海地区流行,如山东胶东、荣成一带。

3、渔民合伙组织的海祭如果没有整猪,就用猪头或蒸制的猪形饽饽代替。旧时每个村都有海神庙或娘娘庙,时刻一到,渔民们便将供品抬到海神庙、娘娘庙前,摆供祭祀;有的则将供品抬至海边,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面向大海进行祭祀,场面十分隆重。

(来源:文章屋网 )

雨祭范文第2篇

路上,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为这次祭拜营造了一个恰当的氛围。这场春雨同时也为这原本就美丽的的山水更增添了一份诗意,远处还隐约地传来几声鸟叫,再加上山脚下冒出丝丝炊烟的房屋,这景象可真美呀,对了!这不就是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的一幅作品——《罗浮觅句图》吗?!看那优美的线条,再看那逼真的房屋,可真是令人大开眼界呀!我心中原来因雨而埋下的不适一下子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心情反而越加高兴起来。

终于,一级级的台阶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到山脚下了!当我兴奋地就要跨上台阶时,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却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的好奇心也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于是我便向四周张望,然而却没有发现一丝线索。无奈之下,我便只好向妈妈求助了:“妈妈,这噼里啪啦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呀?”妈妈的注意力也被我给吸引过来:“这是什么声音呀?似乎听过,却没有一点印象。”妈妈也和我一样,向四周望去。最后我们的注意力落在了雨伞上:“妈,莫不是这雨有问题吧?雨落在雨伞上是没有声音的呀?”妈妈听了我这话,便伸出手接住了一点“雨”,又凑上前用眼睛仔细地看了一下,“斌斌!”妈妈的声音掩饰不住激动:“下雪霰了!”我听了有点好奇,便问:“妈,什么是‘雪霰’呀?难…难道这…就是所谓的雪吗?”我激动地连说话都有点结巴了。“嗯!”得到妈妈的肯定后。我顿时欢呼雀跃,要知道自从数年前那场大雪下过以后,我已经有五年没有看到雪的样子了。我高兴地在雪中玩耍起来,只是可惜的是,这儿是南方,雪不会像北方那样把汽车都埋没。要不然我哪还有心思上坟山,早会和弟弟妹妹堆雪人了。不过我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这雪霰还不是真正的雪,只是在下雪前的的一种征兆罢了。

于是就这样,在这阵难得一见的雪霰中,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台阶拾级而上,这可真有点“雪”中漫步的感觉呀。

几十分钟过去了,可我连坟的影子都还没有看到。于是在这漫步中我有点不耐烦了,便问妈妈:“妈,咋还看不见那个先祖的坟呀?无聊死了!”“快了,我们穿过一个隧道后,就到了。”果真不一会儿,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个隧道,隧道口上方用行书写着五个大字——小横山隧道。“哈哈,我可真有先见之明呀!”我开始洋洋自得起来。啊?你问为什么,哈哈,因为我在出发前便让我的妹妹——佳佳事先带了一个小手电出来,没想到还真的派上了用场,怎么样,你能不说我的先见之明很高吗?有了手电稳定明亮的光,我们避开了路旁的障碍物,顺利地通过了这个阴暗的隧道,再一次迎来了光明。

历经千辛万苦后,我们终于到了先祖的墓前,外公点起了蜡烛和香,又烧了一些纸钱,燃放起着鞭炮,一切都按照传统进行着。

我向远方眺望着,毕竟刚才耗费了这么多体力,该让大脑放松放松了。附近的山依然是那么翠绿,即使经历过无数次野火的考验,也是“春风吹又生”。再看路上的车停得满满的,原来今天上坟的人很多,连路都堵住了。突然,我发现原来那种噼里啪啦的响声已经不见了:“这雪霰可真有意思,一会儿声音噼里啪啦地响,一会这声音又和我们玩捉迷藏。”我站在台阶上,尽情享受着这雪霰的高级待遇,要知道当雪霰下到身上时,很是好看呢!可似乎这雪霰的服务质量又下降了,因为我的衣服很快就被这“雪霰”给淋了个湿透。我再仔细一看:“额滴神哪!雪霰已经停了!”我这时才恍然大悟,“这爱恶作剧的雪霰,竟然这样对待我,害得我全身都湿了。幸好我穿的衣服可以防水,没能让你这个阴谋得逞,不然我非得感冒了不可!”

雨祭范文第3篇

二零零八,五月十二,刻骨铭心。汶川突遇地震,一瞬间,天崩地裂。

抬眼再望川蜀,竟面目全非。念去去,多少亡灵,烟消云散人世间。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中华经浩劫!旧年梦断何处?蜀道难,断壁残垣。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纵有万缕哀思,更与何人说?

雨祭范文第4篇

一路上,他们遇到马尔维奇部队的偷袭。由于只有三百个步兵,他们损失惨重。最后他们利用战场上的幽灵作掩护,才逃出重围。但是身边没有一个步兵了,在森林里躲过马尔维奇部队的搜查,好不容易等到了天黑。周围散发着死尸的臭气,高尔多兹发现步兵的肉体开始脱落,骨头开始站立,站立的骸骨拣起地上的武器,向高尔多兹的藏身处走去。高尔多兹握紧了自己的法杖,不料骷髅兵却跪下企求高尔多兹帮助他们回到魂的故乡:天堂或地狱。不要在这个世界做活死人。

高尔多兹收留了他们,他说:“你们帮助我激活能量柱我会祈祷你们进入天堂,而不是地狱。若你们效忠于我,我会使你们的身体感到舒适;若你们背叛我我会使你们永不超生,在人间做活死人!”

五天后,第一根能量柱发出耀眼的光辉,第二、第三根也在八天后发出耀眼的光辉。但是他们不知道第四根位于何处,天边还是……

雨祭范文第5篇

一、仙圃寨风雨圣者信仰圈的形成及其发展

.仙圃寨建寨的历史原因及概况

明朝中后期,战争迭起,社会动荡,山贼海盗趁机作乱,侵害村民;(P)同时,村落械斗之风甚盛,大村吞食小村,同宗欺负异姓的现象不时发生。有些村落为了增强力量、确保自身安全,联合友好村落,组成会乡进行械斗。这种会乡械斗规模更大,时间更长,危害也更严重。村民为了有效抵御山贼海盗的侵犯和敌村的进攻,就在乡的周围筑起围墙,从而形成一个寨堡。仙圃寨的形成就属于这种情况。仙圃寨最初是由辜厝、田头黄、厂头吴、赖厝、廖厝、上官路、南埔黄、黄厝巷、张厝巷、陈厝巷个村组成的。明朝末期,黄厝巷、张厝巷、陈厝巷和横陇,辜厝和仙乐,赖厝、廖厝和仙都,厂头吴和古楼林、下陇之间互有矛盾,吵架械斗时常爆发,于是,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这个村结成联盟,建立仙圃寨。“仙圃寨与东莆金石市接界,距城三十五公里。”(注:参见清代吴道róng@①所纂《(光绪)海阳县志》(卷三)之《舆地略二》,年版,第页。)它长约公里,宽约公里,北邻龙下村,东邻仙乐村,南面宏安,西面仙都,地势开阔,寨内除赖厝的西厝属于海阳县东莆都外,其余各村都属于海阳县上莆都。

.仙圃寨信仰风雨圣者及组织巡游会的缘由

仙圃寨建寨的确切时间无从考察。但据寨中老人说,建寨是由“戊辰八贤”之一的辜朝荐(注:辜朝荐:字端敬,号在公,海阳县上莆都仙圃寨人,崇祯元年进士,永历二十二年病逝。《金石镇志》(卷),年版,第页。)主持的。(注:笔者调查材料。报告人:翁和坤,男,翁厝村人,岁,退休教师,高中文化。调查时间:年月日。)可知建寨时间应在明末清初。而仙圃寨信仰风雨圣者是至清嘉庆三年()才开始的。据记载:

“盖仙圃寨所祀风雨圣者,原于浮洋斗文。清仁宗嘉庆三年(),吾寨干旱,乡绅自斗文恭请圣者金印、香火设坛求雨而得甘霖。回銮之期,神示驻驾仙圃,民以寨中诸神裁定,示警大路顶黄林谢庄合建之娘宫前殿,故设庙刻金身奉之。后有鉴于各地会乡之风甚盛,为增全寨团结,共御外侮,便遵斗文村旧例,每年正月二十二日为神游期,并拈阄以定灯首,主全年神事。至于神游所行之路,则由神降乩于黄厝巷乌门一位十余岁童子之身,由其前导而确立之。灯首则由嘉庆六年()始轮排。”(注:仙圃圣庙石刻《潮州仙圃寨风雨圣者史略》。该碑存于风雨圣者庙内,年立,宽厘米,长厘米。)

那么,风雨圣者究系何方神圣,为何仙圃寨要以它为主祭神并组织规模浩大的巡游会呢?陈景熙在《孙雨仙信仰研究》一文中已作概述:风雨圣者姓孙名道者,南宋人,生于揭阳孙畔村北厝,小时候就能预知风雨。岁时,他在开元寺看到官民设坛求雨,于是登坛代之,雨果然大至。第二年,他在宝峰山上牧牛时忽然不见,人们认为他是钻入巨樟中遁仙而去,于是伐樟刻像建庙奉拜,皇帝也封其为“风雨圣者”。(P)由于风雨圣者很灵验,又是皇帝亲自册封的,因此信仰它的人很多。每逢大旱之年,不少乡村从拥有“雨仙真像”的浮洋斗文恭请雨仙金印、香火设坛求雨,立庙祭拜。

仙圃寨内各村历来都是以农业为主。在古时水利灌溉系统不发达、人力对自然的改造无法取得实质性成果的情况下,农业生产对自然的依赖性很大,特别是在旱魔的威胁下,人们只能仰仗神力,祈求神明的帮助。仙圃寨的雨仙信仰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建立起来的。至于把风雨圣者作为全寨的主祭神并组织隆重的巡游会,则是适应“增全寨团结,共御外侮”的需要。当时,仙圃寨各村都有自己的信仰神,但要把寨内别村的神作为自己的主祭神,村民也不愿意。于是,新诞生的风雨圣者信仰及其巡游会适应形势的需要被全寨村民共同接受了。这个以风雨圣者为中心的超村际的祭祀圈,经历了两百余年复杂纷繁的内外部社区整合,直至今日还是一个非常紧密的地域组织,这也可以看出民间信仰超凡的凝聚力了。

.翁厝加入风雨圣者祭祀圈的始末

在调查中,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尽管翁厝也祭祀风雨圣者,有一段时间在行政上也归属仙圃寨,但在仙圃寨村民的意识中,翁厝却不属于仙圃寨,“老爷”无份;而翁厝也有自知之明,寨中“大闹热”(即风雨圣者巡游日)时,其他村祠堂前挂的绣匾写的是“合寨平安”,惟有翁厝写的是“合乡平安”。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使得翁厝虽也祭祀风雨圣者,其寨内成员的身份却得不到承认,陷入妾身未明的尴尬境地呢?这还得从翁厝信仰风雨圣者的始末说起。

翁厝在古时与仙圃寨并不在一个“都”里,它当时属于海阳县东莆都。古时翁厝是属于下九社的。这个社由陈厝陇、翁厝、李厝、卢厝、董厝、王厝、吴厝、曾厝、谢厝九个村组成。和其他会乡一样,下九社也通过信仰仪式增强凝聚力,他们所信仰的神是陈尧佐王公。但是,下九社在清末就解散了。卢厝在村落械斗中被东凤陈氏所灭;李厝则因盗贼袭击,村民奔逃而散;王厝、吴厝、曾厝等村则迁移的迁移,绝丁的绝丁;到最后只剩下陈厝陇和翁厝,于是它们分别接管了这些村的王公,把他们作为本村的地方神。陈厝陇和翁厝还是继续联合游神,直到年发生了一件不大却足以改变现状的事情。事情是这样的,陈厝陇和翁厝联合游神,游完“安路”(神所经过的特定路线)后,两支队伍在村交界处分手。当时盛行着一种“掷石头”的习俗,即两村的村民拿石头互掷对方,据说这样做会使自己的霉运飞向对方,从而使自己兴旺发达。这种习俗使得每年都或多或少有人受伤,但因受伤的是平民百姓,习俗还是得以继续盛行。年游神中,翁厝一名余岁的孩子被石头掷伤,翁厝才决定不联合游神。为何一名小小年纪的孩子的受伤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习俗呢?原来,这名孩子的伯父是县长,(注:翁梓光,世纪年代初曾任大埔县长。)家族中还有达官贵人,这个显赫的家族对其生活地方的社会生活,权力分配,冲突解决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多年后,这名孩子荣任仙圃寨乡长。(注:笔者调查材料。报告人:翁克庶,男,翁厝村人,岁,退休干部,大学文化。调查时间:年月日。)

下九社散了,翁厝需要重新寻找盟友。翁厝之所以选择仙圃寨,是因为翁厝与仙圃寨不仅地理位置紧邻,而且在信仰、社会生活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翁厝还属于下九社时,因为风雨圣者巡游时恰好要经过翁厝,因此,有些村民已有祭祀风雨圣者的习俗。下九社散后,翁厝为了寻求安全保障,就加入了仙圃寨;又因为风雨圣者在寨内诸神中的地位最高,翁厝也就入寨随俗,把它作为全村的主祭神,而原来供奉的王公反而降到次要位置。

对于风雨圣者为何要经过翁厝,这里补充说明一下。仙圃寨个村有个村都完全属于上莆都,只有赖厝比较特别,以村南厝和西厝的水沟为界,分属上莆都和东莆都。当时,在确定寨墙时,负责人考虑到不同“都”之间如果围起来可能会发生税收等纠纷,因此没有把属于东莆都的西厝围在寨墙内,(注:笔者调查材料。报告人:廖镇汉,男,廖厝村

人,岁,高中文化,风雨圣者庙理事人员。调查时间:年月日。)但作为赖厝的领土,它又确实属于仙圃寨,风雨圣者巡游时还是要经过其地。而赖厝西北与翁厝接壤,东南紧靠廖厝,东北隔一小溪与厂头吴相望。这样,巡游队伍无论是从赖厝到厂头吴,还是从厂头吴到赖厝,都必须经过翁厝,这就为翁厝加入仙圃寨创造了客观条件。

翁厝加入仙圃寨,参加祭拜风雨圣者时,个村的风雨圣者灯首已经确定。风雨圣者理事会经过商量,认为翁厝与赖厝在地理位置上是邻村,决定让翁厝与赖厝一起担“灯脚”(潮州音译,即组织巡游会之首席),所以人们总是说:“翁倚赖”(指翁厝依靠赖厝)。而人口比赖厝多,经济比其发达的翁厝人认为自己虽然没有“灯脚”名分,一样可以把祭祀活动办得热热闹闹,根本不需要借助赖厝“灯脚”的名义虚张声势,因此不愿意接受“翁倚赖”这种说法;而寨内人一方面认为风雨圣者翁厝无份,另一方面又认为翁厝不愿意接受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尽管翁厝是后来加入的,仙圃寨还是最终确定了风雨圣者信仰和祭祀的地域范围,即个村共同信仰和祭祀风雨圣者。

.风雨圣者巡游会

风雨圣者巡游日即本地人俗称的“大闹热”。每逢“大闹热”到来,全寨彩旗飘飘,锣鼓阵阵,爆竹震天,人潮涌至,到处一派升平欢乐的气氛。在“大闹热”的一系列活动中,最能体现风雨圣者对全寨的影响的首推风雨圣者巡游会。风雨圣者巡游会开始于嘉庆六年(),第一个组织巡游会的是陈厝巷,其次分别是黄厝巷、上官路、赖厝、廖厝、田头黄、张厝巷、辜厝、厂头吴,最后是南埔黄。每村十年轮流一次。风雨圣者的巡游路线是逆时针方向(见图)。灯首和巡游路线是通过拈阄和神降乩确定的,这表明仙圃寨各村尽管有强弱大小之分,但在风雨圣者面前一律平等。这种平等性还体现在圣驾的停留时间上。在确定圣驾的停留时间时,曾有人主张在大村的时间应比较长,但最后经过一番争议,还是决定在每村的停留时间都为分钟。当然,当届组织巡游会的村落也有一些特权,这些特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先祭祀权。祭祀风雨圣者一般在正月二十二日圣驾巡游本村时,村民才将祭品集中拿到祠堂前祭祀,惟有“灯脚”村的村民可先祭祀。()请剧团。剧团是指由真人现场表演的潮剧团,而非道具戏。自有风雨圣者巡游会,只有“灯脚”村才有权请剧团就成了一条不成文的约定。这条约定是否是为了防止“灯脚”村的风头被别村超过,已经不得而知了。也因这个规定,未获“灯脚”资格的翁厝村就成了全寨中惟一在“大闹热”中没有请过剧团的村落。()组织锣鼓标队进行表演。锣鼓标队是由标旗队、锣鼓班、英歌舞队等组成的,一般在正月二十二日上午八、九点风雨圣者巡游后举行。近几年,锣鼓标队在正月初二到镇政府及镇内其他村政府那里去拜年,正月初三则游行寨内各村。代表仙圃寨地区保护神信仰的锣鼓标队到寨外其他村游行,这是其他神明信仰所少见的,从中也可以看出风雨圣者信仰的影响有多大。

附图

图 风雨圣者巡游路线

翁厝村虽然不能享受上面三种特权,但也有其他村落所没有的特权。这就是:无论轮到哪村担“灯脚”,其巡游队伍经过翁厝,都会在村口把神轿交给翁厝人,让他们抬到祠堂供人祭拜,而经过其他村时,却不曾有这样的事。为什么翁厝人有这样的特权?原来,“在乡村社会中,神明往往起着地域分类的作用。”(P)神明在巡游时,足迹是不能踏进其信仰范围之外的其他地方的,否则会被视为侵犯了他人的领土,从而引起乡村间的矛盾和冲突。在翁厝不属于仙圃寨时,为了确保翁厝人不捣乱,仙圃寨决定,在翁厝村口让翁厝人抬神轿护送“老爷”过境;翁厝人认为这样做能使“老爷”保佑自己,也就乐意去做。后来,虽然翁厝也加入风雨圣者祭祀圈,这一做法却保留下来,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翁厝未能获得担“灯脚”资格的遗憾。

由于不能承担“灯脚”角色,翁厝一直不被视为仙圃寨的一员,但翁厝也并非没有机会获得这一资格。据寨里老人讲,年,南埔黄曾提出把“灯脚份”让给翁厝,因为南埔黄一直人丁不济,只有几户人家。每次轮到它担“灯脚”,辜厝、田头黄、黄厝巷都得鼎力相助,尽管如此,南埔黄人还是感到组织巡游会确实力不从心,因此想放弃“灯脚份”。当时翁厝也同意。但南埔黄一名富有的华侨不同意这种做法,认为有损村的体面。这名华侨刚做生意时,曾在风雨圣者面前许过愿:如果能赚到钱,就分一半给神。后来他果然生意兴旺,他认为现在是兑现诺言的时候,于是他提出组织巡游会的费用由他负责,再请辜厝、田头黄、黄厝巷帮助出人出力。因此让“灯脚”没有成交。后来华侨生意衰败,无力再承担这种费用,又提出让“灯脚”,但时过境迁,翁厝却不要了。

二、风雨圣者以外的其他信仰

人类学者冈田谦指出,“共同奉祭某一位主祭神的居民的居住地域为一个祭祀圈。这个地域范围随着主祭神影响力的大小而有不同,它可小至某一村落中的一个‘角头’,大可包括整个村落,甚至无数的村落,形成一个超标际的祭祀圈;在另一方面,祭祀圈的范围是相互重叠的。”(P)在仙圃寨,除了以风雨圣者作为文化标志确定这一地域外,在这个社区内还以其他地方神为标志,形成地域层次较低的祭祀圈。

.以龙尾圣爷为中心的祭祀圈

廖厝、翁厝、赖厝、厂头吴以龙尾爷为社主组成仪象社。龙尾爷的祭祀仪式较简单,没有组织巡游会,只是在农历正月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分别由厂头吴、赖厝、廖厝、翁厝迎它到本村祠堂祭祀,并于当晚在本村游神。龙尾爷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不如风雨圣者。它的兴起主要是四村联络感情、抵抗外侮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村落大械斗的现象不再时常发生,龙尾爷的这一作用已经减弱了,因此近年来它的香火不如过去旺盛了。这说明民间信仰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密切的联系。

厂头吴、赖厝、廖厝和翁厝作为一个祭祀圈,还创办了维正学堂。据《金石镇志》记载,维正学堂是廖厝侨胞廖正兴先生和汕头商会会长赖礼园先生合资于年兴建的一所完全小学,其校舍和教学设备曾为“三阳”(海阳、潮阳、揭阳三县)之冠,从而解决了当时仙圃寨各村高小学生的入学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在仙圃寨的地位,也反映了作为一个祭祀圈在教育文化上的联系。

.以三山国王为中心的祭祀圈

除了以龙尾爷为中心的仪象社,三巷也以三山国王为中心组成祭祀圈。三巷的始祖都是先迁居赤石宫,后才迁至现村址的。他们的村落创建史和以三山国王为中心组成祭祀圈是否有因果联系,现在已不得而知。但三山国王虽然为三村的共祭神,现却只有香炉供人祭拜,没有神庙,也没有塑像。究其原因,是因为三山国王庙原址建于陈厝巷,建国后庙被铲除,年后虽然恢复祭拜,但其他两村都觉得自己是大村,把庙建在陈厝巷这样一个小村对自己不公平,因此不愿出钱建庙。这表明神明在村民心目中不仅是乞求发财平安的精神寄托,同时也是反映村落力量的象征。

关于雨祭(精选5篇)的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对你有用。访问360范文网了解更多精选相关内容。(本文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3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