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变电检修;安全控制;现场危险点

电力的变电检修是一项具有高危险性的作业过程,检修的操作程序中会受到包括了检修的工作环境、检修的作业环境和作业人员自身的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变电检修现场的危险点分析是对电力企业的用电安全和正常运行产生巨大变量的活动,所谓危险点分析就是在正式进行检修作业之前对可能发生的危险点进行系统的判断和分析,并运用相关的机动行为对危险进行一一排除达到保障检修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的目的。

1 分析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的重要性

变电检修作业都会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其中的危险因素包括人为操作、环境因素、工程设备原因以及线路布置问题等等,一旦出错都会对检修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也为正常的检修工作和电力企业的平稳运行设置障碍。所以,在执行变电检修现场作业时,应当尽力找出危险点可能发生的步骤环节,针对不同原因产生的危险隐患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危险源发生的地点和原因,从根本上解决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做到加强对危险点的防范意识实现对事故的控制和预防的作用。

1.1 分析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的关键点

在进行变电检修工作之前,检修工作人员需要对检修现场进行彻底的实地勘测检察,把现场的所有特征的记下并做侧重点分析,才能在没有发生事故之前排除危险。例如变电检修现场如果位于露天条件下,那么危险点就在于可能发生的雷雨天气中电流的泄露;变电检修现场如果设置在高层之上,那么危险点就会在于高空作业容易出现的坠落情况;如果变电检修现场位于矿井下,那么危险点就会发生在地动或者开发中产生的有害气体等等情况。这些都是变电检修情况中作业人员可能遇到的实际情况中危险点的关键环节,也是很难避免的外界因素造成的危险点。

检修作业人员是整个变电检修工作现场的主要负责人和执行人员,但是由检修人员引发的危险情况也是比较难以控制和管理的。检修人员可能出现的疏忽大意、没有布置好防护措施、违反了规范操作章程等等行为,也会对日常的变电检修工作带来难以杜绝的危险。有一些新上任的检修人员还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因恐惧而带来的紧张情绪和不稳定的精神状态也会为检修工作带来很大障碍。

1.2 分析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的步骤

首先,可以根据检修工作的性质来分析变电检修过程中出现的危险关键点,并对这些危险点通过预判得出如何规避风险的手段和措施。并且用之前排除不安全因素的经验和教训与当前的危险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实际应该更改检修方式的策略。

其次,检修部门内部要做好交接工作。可以采取召开会议的形式对变电检修手段和技术进行交接和交底,让双方在充分了解检修现场的情况和实际遇到的问题,汇总变电检修现场的危险因素和对应的防范措施。对人员的资质也要严格要求,持证上岗,技术达标才能为高效的达成检修任务做出铺垫。

最后,要在变电检修工作开始之前就完善科学合理的应急处理方案。这样才能确保变电检修工作的顺利进行。应急方案的制定应该是依据变电检修现场的特定环境和特定设备进行处理,明确作业分工和小队任务,建立应急救援队和后勤保障组织,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紧急救治路线,确保应急处理团队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达到控制现场的作用。

2 控制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的手段

控制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的手段就是要加强变电检修现场的安全管理问题和加强对检修操作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工作,要从个人和作业环节上着重下手才能确保变电检修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2.1 加强检修现场的安全管理

让检修人员都能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负起责任来,是管理人员对执行员工进行重点培养的素质之一。检修操作人员是整个变电检测作业的主体,其他的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对其的保护工作和作业后的后勤保障。可以独立开设出一个单独的监督小组来对检修环境和检修手段进行监督和巡视,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及时处理,让工作人员都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事前预防,事中尽责,事后复查,全方位的保障检修工作的高效率执行。

2.2 提高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

变电检修作业的能否顺利实施和对现场危险点的把控主要是根据检修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因此电力企业应当适当加强对检修人员的培训工作,为其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变革的快速步伐,以便应对在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紧急突发问题。培训一般分为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检修技术的学习实践、规避风险安全教育、心理创伤辅导等方面的培训和学习。让员工在各个方面体会到企业对自己的关怀和教育,通过管理人员主动帮助执行者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实程度,对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确保我国电力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和加强日常检修维护工作的安全和顺利需要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和防范。因此为加强电力企业在各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监督同时保障检修工作人员的作业安全,进行对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的分析和探讨是极其重要的。另外变电检修现场和作业人员自身的能力也不可忽视,只有做到检修工作的面面俱到才能保障执行者的人员安全和确保做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杨海松.变电检修现场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控制[J].科技风,

2012,24:118.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范文第2篇

1 变电检修工作简介

变电检修是电网企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工种。变电检修是指对电网中的各类高压电气设备的巡检、检查、检修与修复。其目的是为了保障电力设备的安全性能与运行水平,从而保障电网在长期的运行中不会因设备的缺陷故障导致电能供应的中断或质量的降低。

2 变电检修作业的特点

变电检修作业具有频繁性、复杂性、危险性的特点。

(1)变电检修的频繁性。变电生产的复杂性,决定了变电设备的故障和事故的频繁性,因而也决定了检修的复杂。

(2)变电检修的复杂性。

由于变电设备种类多,数量大,结构和性能各异,这就要求从事检修的人员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技术,熟悉和掌握不同设备的结构、性能和特点。检修中由于受到环境、气候、场地的限制,有些需要在露天作业,有些需要在设备内(大型变压器、电抗器等)作业,有些需要在电缆沟下作业,有时还需要上、中、下立体交叉作业,所有这些都给变电检修增加了复杂性。

(3)变电检修的危险性。

电力生产的危险性决定了变电检修的危险性。变电检修又离不开高压、高空作业,稍有疏忽就会发生事故。统计资料表明,变电事故中,停电检修作业或在运行中抢修作业中发生的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3 充分认识到当前变电检修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随着状态检修的不断深入,变电检修质量总体水平不断提高。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的看到。变电检修安全生产形势仍不容乐观,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检修作业现场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和安全漏洞。二是检修未遂事故仍时有发生。

4 变电检修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

(1)接受检修任务。

检修项目负责人在接任务时,要明确检修具体内容、地点和具体时间范围等。

(2)现场勘察。

无论哪种类型的检修项目,正式检修前的现场勘察都是做好现场安全管理的前提。根据检修具体内容,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到被检修单位的相关部门(如生产、设备、技术、安全等)了解咨询情况,列出设备运行、故障、性能、安全等项目明细,一同勘察现场,明确检修区域的边界、联络信息、联络人员、相互间职责和义务等。

(3)预测危险因素。

根据现场勘察和提供的相关资料(特别是技术和安全要求),对检修场所进行危险源辨、危险点分析预测危险因素。危险源辨识是指对作业现场进行系统的情况分析,辨识和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可能发生事故的途径及其变化规律。作业班组及相关人员进行危险源辨识时,由专职安全组织班组作业人员对检修作业项目开展作业前危险源识别与控制,对找出的问题和隐患进行措施和责任人的落实。

(4)作业前安全确认。

这是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最后一道关。作业前安全确认,体现了企业安全文化的普及,员工安全素质高低,安全规章制度执行力等。作业前安全确认内容主要有检修内容和范围是否明白、检修过程中危险因素是否熟知、防范措施是否到位、检修场所和所用器具是否安全,作业员工间的作业行为是否会伤害他人和自己等。作业者必须养成作业前安全确认的习惯,否则事故难免。

(5)深入推行变电检修现场标准化作业。借鉴自身及兄弟单位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构建以设备状态评估为主要手段的“设备管理标准化”、“变电站典型检修模式的计划检修标准化”、“实施检修文件包”的现场作业标准化等三个标准变电作业工作框架,提升变电检修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较大程度上保证了检修安全的可持续性。

(6)制定安全防范措施。

根据危险因素预测制定针对性安全防范措施,分解、指定专人落实,责任到人。制定“检修方案”,现场勘察是否全面、细致,直接影响到检修过程安全管理的效果。

(7)安全监护。

安全监护制度能否落到实处,是实现作业现场安全生产最为关键的环节,是作业现场安全管理的最后防线。安全监护必须明确分工职责,形成安全检查、监护闭环。

(8)现场清理。

在检修工作结束后,清理现场的过程中,还应恢复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及原有的物品定置,确保不给生产现场留下安全隐患。

5 加强变电检修安全管理的措施

(1)完善现场检修安全管理制度、检修现场标准化作业等制度。

(2)变电检修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应重点对安全管理人员、检修人员等进行以安全知识、业务技能为主要内容的行车安全教育和岗位培训。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对各类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时间、具体内容、形式及方法、要达到的效果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3)严格安全工器具、检修机具管理制度。要加强安全工器具、检修机具管理制度,对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及职责做出明确规定;严格机具维修、安全工器具检测,规定维修、检测时间、机构、程序、内容等。

(4)完善落实安全交底制度,重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建立安全生产交底制度。主要是在检修前、检修中和检修后,对检修中影响安全并应注意的问题和措施,通过安全交底、召开班前班后会的形式告知检修人员。注重对检修过程中安全措施的落实是做好检修安全的重要环节。

(5)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奖惩制度。目前,变电检修单位都制定了奖惩制度,但大多数存在奖惩不够合理的问题。企业应该根据具体的考核指标、考核方案,征集检修人员的意见,根据自身企业的承受程度,确定最能激发员工积极性的绩效考核办法,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工作积极性,使得每个人的安全目标和绩效考核相挂钩。

(6)强化现场作业监督检查制度。变电检修安全监督、检查应包括日常常规检查、安全重点检查、安全综合检查等。

(7)安全工作例会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工作会议。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会议,安全工作例会的主要内容是传达、学习有关安全管理工作的文件、指示;分析安全生产形势;总结本单位近期内安全工作的经验教训,制定措施,布置开展安全活动。

(8)建立完善安全活动制度,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组织“安全活动日”、“安全活动月”、“安全活动年”是进行全员安全意识教育、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非常重要的形式。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范文第3篇

关键词:装饰装修施工现场 管理问题 解决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decoration industry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because the development time is shor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there are decoration in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these problems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normal production and living of people, in serious cases, may even threaten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 safety, and norms of decoration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is the prerequisite to the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this paper analyzing the existence of decoration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problem in the work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ettlement measures.

[keyword] decoration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measures

1、引言

在建筑行业的繁荣之下,我国装修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就现阶段来看,虽然我国装修施工质量在整体上而言呈现出一种日趋繁荣的趋势,但是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之下,装修施工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对人们的正常生产与生活产生不良影响,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施工质量问题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导致施工现场出现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管理上的漏洞,因此,规范装饰装修管理施工现场势在必行。

2、我国装饰装修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问题存在漏洞

装饰施工现场的施工内容很多,对于施工质量的检查多使用抽检法,而抽检法就会遗漏一些质量问题,因此,全面检查装饰装修成果一直都是装修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2.2 人员控制工作不到位

装饰装修施工是一种劳动密集性的工种,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较大,这就给施工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违反规范导致的质量问题也较多,因此,对施工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管控也是现阶段装饰装修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2.3 装修材料的控制问题

在装饰装修市场中,需要投入大量的材料,因此,材料的控制也极为重要,在实际的装饰装修管理市场之中,监理工程师多使用产品试验与检验的方式进行判别,但是,在装修进度的变化之下,装饰材料会随时进入到施工现场,而试验进度是难以及时跟上装修进度的,因此,对材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也是装饰装修管理现场的难题。

2.4 安全责任问题

在装饰装修施工现场中,安全性是第一守则,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对于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但是就现阶段来看,很多管理人员都未意识到安全责任的重要性,一味的追去施工进度,这也是导致装饰装修管理现场安全问题频发的主要因素。

3、规范装饰装修施工管理工作的措施

3.1 科学划分开料作业区

装饰装修工程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材料,在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之后,就需要进行开料加工,开料加工需要使用到多种多样的工具,也会产生大量的废料,还伴随噪声与灰尘,这也会给施工带来一些难题,如果未科学的进行管理,很容易诱发安全事故。为了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在施工前必须要事前划分好开料作业区,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将施工区域分为电焊区、材料库、木工区与电工区。不同工种的工人只能够在各自区域施工,这样不仅减少对施工材料的浪费,也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能够为上级管理人员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防止材料供应不足与供应过剩的情况产生。

3.2 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

装饰装修现场的施工工作较多,在施工现场多存在交叉作业,若所有的工种都同时进行施工,不仅难以保障施工质量,也会影响施工进度,浪费施工材料,也容易发生一些施工安全事故。为了保障施工工序的科学性,就需要根据施工需要合理的安排施工工序,一般情况下,可以先让电、水共进入施工现场,待凿孔、开动、批荡、防线等隐蔽工作完成后,泥工与木工就可依次进场。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把握好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关,及时的进行验收,上一道工序验收合格后,下一道工序才能施工,采取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落实好施工计划,也可以有效提升施工的质量。

3.3 规范材料供应与管理工作

装饰装修现场需要多种多样的装饰材料,如果施工计划不确定,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为了保障施工质量,必须要规范材料的供应与管理工作,严格内部约束机制,保障各项材料可以有组织、有计划的得到供应。在重点装修场所,应该设置好独立仓库材料,将各类材料分类堆放,这样既可以节约施工人力、物力与财力,也可以为安全施工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3.4 规范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在装修施工过程中,各个工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根据相关质量标准来施工,为了保障施工的质量,管理人员就需要综合考虑各个工作的施工要求与施工特点制定好行之有效的质量验收标准,制定好完善的奖惩措施,保障各个工种的施工质量。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规范装饰装修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是保障建筑施工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前提条件,为此,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意识到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制定好完善的管理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对施工现场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这样才能够保障施工的质量,才能够促进装饰施工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芳. 浅谈怎样做好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06)

[2]崔葛芹. 建筑企业应高度重视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J].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5(04)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范文第4篇

随着汽车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机械配合精密复杂,车型越来越多,汽车维修检测设备、诊断仪器,使得专业素质的员工和维修技术资料的作用就越来越重要。汽车维修会涉及一些危险、有毒有害的作业内容,在这些作业过程中,加强对维修人员的保护尤为重要。从维修企业来讲,要求企业对相关设备定期维护与检查;严格规范整个作业流程;给维修人员配备齐全的防护用具。从汽车维修教学环节来看,中职汽修学校应让学生了解在汽车维修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不安全因素,教会学生掌握安全维修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一 汽车维修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1.维修场地导致的安全隐患

汽车维修教学场地包括维修车间、喷漆车间以及钣金车间等。维修场地安全性直接影响着车辆维修的正常进行以及学员的安全。例如,维修场地中待维修车辆摆放顺序混乱,维修场地的卫生条件差,在维修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蓄电池充电时释放的氢气燃烧,严重的可能会引起爆炸。这些隐患不仅影响维修器具和维修教学进程,也会对学生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2.学生操作不当导致的安全隐患

学生操作不规范不仅会直接导致车辆维修的质量,而且也会给维修过程带来安全隐患。例如,学生不按照相关规程进行车辆维修,在维修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安全问题;学生由于乱放维修工具、没有正确使用维修工具,可能会导致维修工具伤人;学生对车辆故障诊断错误,凭个人感觉更换汽车配件,错修同样会导致安全事故。

3.维修设备导致的安全隐患

汽车维修时必须借助举升机、黄油枪、火花塞套筒、气门弹簧装卸钳等设备或工具,只有这些设备质量得以保证,才能够实现汽车维修顺利进行。在维修教学中,如果某个维修工具或设备出现问题,都可能对学生或教师的人身安全带来伤害。例如,维修过程中千斤顶故障致使车辆突然下降,如果下面的学生或教师不注意,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设备老化、失灵会给汽车维修教学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4.维修流程导致的安全隐患

不同的车辆维修手册是不同的,对维修流程的设计和要求也不同,一旦随意更改就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注意听讲,对一些操作细节不重视,容易颠倒流程,结果只会导致维修不当、影响维修质量。从安全的角度看,学生擅自更改维修流程,会导致维修各个流程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影响安全作业,带来诸如电解液伤害、发动机高温烫伤、手动工具划伤等安全事故。

二 汽车维修安全教学的对策

由于汽车维修过程中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教师在教学中就应重视维修安全的教育,通过采取安全措施,确保学生人身和车辆的安全。

1.改善维修教学场地的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安全维修的重要条件,要保证维修场地安全,就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首先,合理布局维修车间。中职汽修学校在设计和建设汽车维修教学场地时,就要对所有的维修工位、汽车通道、车辆通道、减速装置等进行科学的设计。同时做好安全防范:在维修通道转角处设立反光镜、在维修场地内张贴提示标语、维修车辆同向有序排列等。其次,保持维修场地通风。教学维修场地的建筑高度要能保证通风排气良好,避免狭窄、拥堵;喷漆车间必须安装通风装置,避免有害气体伤害到学生和教师,也可以避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发生爆炸;钣金车间也要确保通风良好,避免维修过程中蓄电池充电、乙炔泄露等产生有害、可燃气体。再次,有序摆放维修工具。教师要以身示范,教育学生在维修结束后把所有工具和设备归回原位,避免因工具乱放而导致意外伤害事故。最后,加强危险品管理。汽油、燃油添加剂、制动液、油漆等是汽车维修生产必需的物品,但这些物品易燃易爆、含有有害物质,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要教育学生妥善放置危险品,相关保管人员要对这些物品定期、定量发放,并及时收回多余物品。

2.引导学生遵守操作规范

维修人员的安全素质是保证汽车安全维修生产的根本。所以,维修教学中,学校一方面要通过制度约束操作人员的行为,让教师、学生都熟悉并遵守维修车间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教学和操作;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提升师生的安全技能和素质。从教师的角度讲,首先,要通过理论学习和现场示范的教学,给学生全面介绍汽车维修各个环节的安全隐患、维修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通过持续的安全意识教育提升学生维修操作的安全意识,并通过演示、实际训练等途径提升学生的安全技能和防范技能;其次,强化维修操作规范性的教学,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汽车维修的维修知识与技能,熟悉维修流程,引导学生自觉按照流程标准进行操作;最后,把规范操作与学生的成绩挂钩,专业性操作、安全技能应该全面和学生的成绩挂钩,这样可以促使学生规范作业,尽可能避免一些安全事故。

3.加强维修设备的检查和维护

汽车维修教学场地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设备的安全检查与维护,在日常检查中做好记录,对发现的设备问题要及时报告处理,提出可行的处理措施。有关领导和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设备更新和安全生产、安全教学之间的关系,对于老化、陈旧和功能不全的设备,要及时更新和替换。在安全预防上,中职汽修学校要努力配置各种安全保护设备,最大限度保障师生的安全。例如,设置汽车双柱举升机的自锁防坠落机构、车轮动平衡的安全防护罩等。

4.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选修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术自由;市场自由;制度生成

中图分类号 G71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0-0030-05

选修制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高职教育需要构建个性化、多元化的人才培养制度,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难以适应学术自由思想主导的大学选修制度。高职院校需要在市场自由的视角中寻求选修制度的生成路径。

一、选修制是多元化市场和高职自身发展的要求

(一)在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职教育面临着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和选择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和新常态化,高职教育需要为学生和市场提供多元化的选择。一方面,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和高度流动性使个人越来越可能去选择各种不同的职业或岗位,这要求高职教育向学生提供多种职业发展和岗位选择的可能;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也促进着行业和企业转型,在产品供给端,顾客群体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这也造成现代企业的多元化、个性化。现代企业即使在相同行业下的不同企业间,在企业产品、企业资本的组成成分、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以及对人力资源的选择和使用等方面也会具有不同特点。这反映到人才市场,造成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差异化。这些对人才的多元需求,也要求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为此,高职院校需要进行制度变革,为学生和企业提供更多的选择性,以适应市场的不同人才需求。

(二)专业必修课制度越来越禁锢着高职的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仍然没有脱离必修课的制度模式,采用班级授课,有固定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授课计划。我国的专业教育模式上世纪50年代受前苏联影响,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这种模式采用了封闭式、单向度的由上而下的演绎路径,从学科和社会分工系统中延伸出专业,从知识系统中推导出课程。这造成专业类别及其课程设置明显受限于知识系统的逻辑性和序列性,因而更适合建立以选修课程为主导的学习制度。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及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依然遵循行政化管理的演绎路径,学校领导、行政管理部门和院系对专业及其课程系统具有不同等级的由上而下的决定权。而编制具体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采用细化分工的操作路径,更多地追求专业概念及其课程体系的抽象化,依赖于学科分类理解专业,求助于知识系统设置课程,把职业能力理解为学术和技术知识的应用。结果造成高职课程体系过于庞大和细化,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少,教学资源浪费多。

在市场人才需求多元化的背景下,高职需要专业与多变的职业对应,能力与不同的岗位结合,同时又能满足学生对职业发展的个性化追求。为此,高职人才培养制度不能禁锢于固定的专业必修模式中,而要破解垂直化的管理模式和人才培养的抽象化演绎路径,建立开放式、多元化、立足市场和学生个性需求的制度生成路径。显然,无论是面临的外部形势和还是内部的制度变革,推行选修课都成为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学术自由生成了精英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大学选修制

改革传统的专业必修课制度,一种惯性的思路就是推行大学的选修制。大学选修制在西方大学中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和制度体系。其核心主题是学术研究,核心思想是学术自由,这也使其难以移植到高职教育中来。

(一)大学选修制源于学术自由的思想

学术是大学的基本特征。布鲁贝克曾指出,“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初等教育的主要差别在于教材的不同:高等教育研究高深学问”[1]。而学术自由是大学的基本原则。孟禄在其主编的《教育百科全》中指出:“学术自由是指在具有高深学问的高等教育机构中教学并证明真理的自由,或探求真理而不受政治、官僚或宗教权力的干扰的自由。”[2]

而为了实现学术自由,就必须有教师“教的自由”和学生“学的自由”。柏林大学校长费希特曾提出,大学的办学目标是知识,即不计功利地坚持真理探求。为了实现办学目标,就必须满足“教的自由”和“学的自由”这两个基本条件[3]。随后的校长施莱尔马赫,也提出“大学的目的……在于为其养成科学的精神,而这种科学精神是无法靠强制,只能在自由中产生。”[4]正是在学术自由思想的指引下,19世纪初,柏林大学最早出现了选修制。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在“教与学的自由”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自由选修制,标志着现代大学选修制的形成。从学术自由到教的自由和学的自由,再到自由选修制,西方大学选修制的形成并没有脱离学术的逻辑框架。“很清楚,埃利奥特治校的根本方针是向高精尖的学术进军,把学术看作大学的中心任务。”[5]

可以肯定,学术自由的思想和办学理念,并不见得能适用于我国的高职教育。高职教育首先被认为是一种职业教育,其基本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级职业技能人才,主题显然不是追求知识和真理,而是更为现实和功利的职业技术与能力的学习。源于学术自由思想的自由选修制度,能否适用于我国的高职教育,是值得质疑的。

(二)大学选修制具有强烈的学术精英教育背景

学术自由的思想促成了大学的学术精英教育。大学一直具有精英教育的传统。从其出现之初,就是少数人的特权,实行的是贵族精英教育。而随着科学兴起与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自由的影响下,大学从贵族的精英教育转向学术的精英教育,大学选修制也应运而生。即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优秀的大学仍然以精英教育为主导,虽然这种精英是更为广义上的社会精英。

精英高等教育的目的是要“塑造统治阶级的头脑和性格;为精英角色作准备”[6]。这种教育深深地打上了学术的烙印。它们或者以学术为目的,或者以学术为手段,培养社会各领域中卓越的领导者。“今天的精英高等教育实际上是以培养学术精英的过程和模式来培养社会精英的教育。”[7]

大学的选修制显然契合了学术精英教育的需求。作为学术精英,其追求往往并不局限于特定专业或职业,其学习能力和视野也没有必要限于固定的学科。因此学校就需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尽可能扩大学生的选择面,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以国内少数研究型大学为例,其人才培养基本目标是培养卓越的高素质高质量人才。为此,要淡化专业,强化基础,加强通识教育,增加选修学分要求;探索文理交融、理工渗透,人文、自然、社会不同类别学科和专业的学分互选互认,以培养复合型人才;重视学生科研能力训练,推行导师制;实行分层教学,设立精英班或精英学院等。

高职教育是大众化教育、平民化教育。国家与社会层面对其要求主要是职业人才输送和社会劳动力的满足。高职院校也会培养出精英,但它是职业中的精英,是特定行业或职业的专门人才。其培养途径也不是学术研究和训练,而是立足市场需求,与具体工作实践相结合。高职院校与大学在教育主体上的差异性,也决定了其并不关注学生学术素养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可见,高职院校并不适合采用大学式的选修制度。

(三)大学选修制形成了通识教育为主导的庞大课程系统

与学术自由思想密切相关的是大学的自由教育(也即现在的通识教育或普通教育)传统。虽然专业技术教育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在高等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越是顶尖的、综合性的大学中,通识教育越受到重视,甚至处在基础性地位。哈佛大学校长康南特指出,“通识教育一词被用来表示在学生的生活中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首先应该接受的那部分教育”[8]。以哈佛大学为例,在其历次课程制度的改革中,无论是艾略特的自由选修制改革,康南特的普通教育计划,还是德里克・博克的核心课程,通识课程的内涵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

大学推行通识教育是出于学术研究和精英教育的需要。从学术研究视角看,科学研究的前沿往往是跨W科的,这要求研究者有广泛的知识背景和多种学术能力。从培养精英的视角看,“精英教育……与适应某一特定职业的专家的培养截然不同。……(其)目的都在于为各种领导角色作准备,这些领导角色所需要的技术方面的知识则能在工作中获得。”[9]通识教育的意义不是简单地扩充知识面,而是通过学术研习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掌握成为“有教养的人所必备的学识、智能以及思辨方法”。在哈佛大学,新生第一年并不确定选修专业,反而鼓励学生选修自己不感兴趣的核心课程,以发掘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同时,学校在为学生的专业个性化设置和自由选择上提供很大的灵活性。

通识教育对大学选修制度的推进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因为不像专业或职业技术课程之间具有的逻辑性和序列性,通识课程往往更具有基础性和横向的替代性,更适合采用自由选修的形式。现代大学凭借雄厚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通识教育为基础、专业教育为衍生的庞大选修课系统。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通识教育并不是其教育本性的核心要求。虽然高职教育并不能放弃通识教育――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所应接受的基本教育,它对于高职生显然也是必要的。然而,高职无论在师资力量、教育资源和学生自身的能力和学习时间等方面,都不具备大面积深层次推行通识教育的条件。这也意味着高职院校不应去移植大学选修制及其课程体系。

三、市场自由应成为高职院校选修制的生成逻辑

一种重要教育制度的形成,往往有其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和自身制度的演变根源,而不是外部制度的简单照搬。高职院校的选修制应当在我国市场经济和高职教育活动的自身规律中,寻求制度生成的逻辑。

(一)高职院校选修制应源于市场的自由

选修制来源于教育主体从事教育活动时对自由秉性的追求――在选修制下学生对学习和教师对教学都具有一定的选择权和自我决定权。而就自由而言,其一,认识的自由(哲学自由),体现了主体对客观世界的征服与占有,其遵循的是自然的法则。西方大学倡导的学术自由,强调了大学认识客观世界、从事科学研究的自由和权利,实质是一种认识自由。其二,实践的自由(交往自由),体现了人们在特定社会交往规则下生活和做事的自由。

与大学的“做学问”主题不同,职业教育则以“谋职业”为核心目的。作为职业不是存在于客观的世界中,而存在于人与人交往的环境(也即市场)内,这使其在自由的追求上,更关注于人自身的现实生活状态。“职业的自由”也即学生追求职业发展和工作选择的自由,需要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这是一种实践的自由,是市场自由的表现。

市场必然要求其活动主体是自由而平等的,只有这样,商品才能进行有效交换。除了必需的生活资料外,决定劳动力价值的是劳动者所接受的职业技术教育和训练,是其掌握职业技术技能的水平。而劳动力只有在市场中实现自由流通,受到价格机制和供求关系支配,才能实现其价值。劳动力在市场中的择业自由,也即职业院校学生可以实现的职业自由。

可见,高职教育的对象――学生不是认识的主体,而是进入市场的交往的主体(职业人)。市场赋予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高职教育唯有尽可能实现这种权利,使学生最大程度实现其市场价值,才能完成其教育的基本目的:既满足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选择的需求,又为企业实现个性化的人才输送。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在市场自由的规则下构建一种供学生自由选择的教育制度,这种制度以实现学生在市场中的“职业自由”为宗旨,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职业人为目标。这种制度可以说就是职业院校的选修制。

(二)市场自由中高职院校选修制的表现形式

市场自由与学术自由的本质差异,使高职院校选修制的表现形式与大学完全不同。

1.选修是在市场规则下建立学生与企业的选择性关系

学术自由中的选修制,建立的是学生与认识对象间的主客体关系。而高职院校的选修制需要构建主体间的关系。市场自由反映到职业教育中,表现为企业与学生之间的两种自由:一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和选择人才的自由,二是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选择的自由。这两种自由在市场规则下是互补共存的,企业只有具有选择学生和参与培养学生的自由,才真正有参与职业教育的动力;而学生也需要通过对企业及其提供具体职业和工作岗位的选择,才能实现职业发展和就业选择的自由。为此,高职院校选修制,要表现为在市场自由竞争和选择的规则下,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自由选择性关系的建立。

2.选修是企业选才与学校育人的有机结合

企业与学生自由选择的关系建立后,要使其进入教育过程,学生才能最终达到企业人才招聘的要求。市场自由中的选修要实现市场与教育的对接,即是要实现企业选才与学校育人的结合。这两者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企业主导选才活动,学校是参与者;学校主导育人活动,企业是参与者。选才是育人的基础和前提,要以选才的标准来育人;而育人是实现选才目的(人才招聘)的途径。选育结合的选修明确了企业和学校的各自定位,实现了企业市场功能和学校育人功能的有效结合。

3.选修是企、生、校之间多元主体的协商过程

在学术自由原则下,选修往往是学生的自主行为,体现主体对客观世界的自由意志。而在市场规则下,一旦学生与企业的选择性关系建立,学习不再是学生的单方行为,而是源自企业、学生甚至学校之间的契约:能否达成交易的关键在于学生毕业时是否具备了岗位对应的价值,也即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正是这种契约成为企业、学生以及学校共同参与教育活动的重要动力。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考量,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生和校会就人才培养标准、实施方案甚至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交流,展开协商。

4.选修主要是对工作场景和职业岗位的选择

学术自由中的选修表现为学生对以课程为载体的知识领域的自由选择。而市场自由下的选修,实质是学生职业自由的体现,主要表现为学生对职业技能和工作领域的自由选择和发展。而这可能会突破课程的固有界限,由于职业技能受到特定工作情境的制约,工作情境不可能完整地转化为学校的课程。同时学生学习与工作间的界限也不再清晰,校内教学和校外工作有机结合和相互交替是高职院校教育活动的常态。因此,高职院校的选修不再只是课程的选择,而更可能是工作场景和职业岗位的选择。

(三)在实现学生职业自由的限度中寻求高职院校选修制的生成路径

自由都是相对的,任何自由都有其活动的范围。正如我国学者指出“学习自由的实现程度不可能超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所能提供的办学条件的制约”[10]。历史经验表明,学习自由一旦超过一定限度,不但不能促进有效学习,反而会起到破坏作用。

有限度,并非是要限制。限度可以理解为,在客观现实的条件下,自由可以达到的最大范围和程度。就学术自由而言,客观世界的存在和人类认识的逻辑构成了自由的限度。可以说大学就是要追求这种限度的实现。而就职业教育而言,市场为学生提供的职业发展和各种选择的可能性,就是其追求的限度。选修制是高等教育实现教育自由的重要制度。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和选择的各种可能性,并使其在市场中实现这些可能性,也即实现职业自由发展的限度,是职业院校选修制应当追求的目标。

结合职业教育活动规律,市场自由中学生职业自由的实现受到三种因素的制约:一是市场中职业和岗位的需求度。学生职业发展的可能性首先取决于社会和市场向他们提供了多少职业和岗位。二是职业或岗位的活动方式。任何一种职业活动都包含了特定的职业技术和技能,有相对固定的工作流程和活动条件,具有程序性和规范性。这都限制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方式。三是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限度。虽然学校会尽可能引进企业和社会资源,但教学资源永远是稀缺的。

构建高职院校的选修制,应该对这三种自由限度的实现问题作出解答:专业层面,如何把市场对高职人才的需求,尽可能地转化为学生职业发展和岗位选择的选项;课程层面,如何把不同的职业和岗位活动有效地转化为教育活动中的选修模块,以供学生选择学习;教学层面,如何充分调动企业资源,并且有效利用校企资源,就各选修模块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以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并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首先,需要在校企合作基础上建立企校选育结合的制度性平台。以平台为基础,尽可能吸引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最大程度地实现学生对企业、对职业和岗位的选择。该平台要遵守市场原则,依据市场准入、交易和竞争的规则为平台建立企业选才的准入制度、企生间的选聘制度以及企I间公平竞争制度。同时要用教育规律来运行,以育人的要求来确定企业参与的资质,规范企业选才和相互间的竞争行为,促进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参与和教育资源的投入。

其次,建立将职业和岗位活动转化成学生选修模块的机制。对职业和岗位活动的分解和组合,既要包含职业技术技能和相关知识,又要体现具体工作内容和情境,实现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之间的结合。学校应当突破传统专业教育的思维路径,从具体的职业和岗位出发,与选人企业合作,为学生制定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最后,根据前两种限度的要求,对校企教育资源进行整合重组,探索优化配置的方式方法,并建立相关制度。校企教育资源的配置区别对待,学校教育资源要按教育规律做到公平公正,而企业投入的教育资源要体现市场法则,并由企业自由支配。

在市场自由的原则下,遵循职业教育自身规律,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实际状况,探索实现学生职业自由限度的制度和方法,这一路径能有效融合市场、教育和资源等各种要素,可为高职院校选修制的生成提供基础性框架。

近年来,我国政府文件中多次强调发挥市场机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提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推动学校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增强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职业院校应当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变革教育制度,实现与市场对接。构建基于市场自由的高职院校选修制不失为一种可以尝试的路径。

考 文 献

[1]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绪承,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Paul Monore(ed).A Cyclopedia of Education (vol.2)[M].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25: 70.

[3][4]眭依凡.学术自由理念与大学校长治校[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1(3):13-18.

[5]贺国庆.外国教育专题研究文集[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148.

[6][9]马丁・特罗.从精英到大众再到普及高等教育的反思:二战后现代社会高等教育的形态与阶段[J].大学教育科学,2009(3):5-8.

[7] 邹晓平.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两个体系的解读[J].高等教育研究,2005(7):11-16.

[8] Harvard Committee. 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45:51-52.

[10]马廷奇,张应强.学习自由的实现及其制度建构――兼论创新人才的培养[J].教育研究, 2011(8):50-54.

Academic Freedom or Market Freedom

――On Generative Logic of Courses Elective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ang Youxin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elective system is the requirements of diversified market and own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o research” is the theme of the university. Academic freedom thought has formed a university elective system that pursues academic elite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and is difficult to transplant to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ursue career” is the core purpos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rofessionals trained b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e that who communicated freely enter to market, rather than who study the word. For this reason, the elective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derived from the logic of market freedom, with unique forms of express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explore the generation path of the elective system by pursuing the realization of the limits of students’ occupation freedom in the free market.

以上就是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精选5篇)全部内容,愿我们如花绽放,不负韶华,加油!(来源:360范文网 http://Www.360fanwen.com)文章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4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