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手术室消毒隔离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4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3-0-01

隔离消毒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诸多要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消毒隔离工作也是基础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的高低,因此,加强对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的管理,是衡量手术室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降低医院感染率、防止交叉感染、预防和减少手术过程中可能诱发切口感染因素的有效措施。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管理不仅要强调环境、器械和物品的管理,还应重视手术人员的管理。下面对手术室消毒隔离存在的潜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1 手术室消毒隔离潜在的问题

1.1 人员的培训问题

我院为山东医科大学附属三级甲等教学医院,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有各大中专院校医学系、护理系实习、见习学生,各外科专业进修生、研究生、医疗器械公司人员、卫生员以及新上岗的医护人员。人员结构复杂,各科轮转较快,给入科培训带来困难,进入手术室后出现无菌意识薄弱、操作违规等问题。

1.2 器械清洗、包装存在的问题

1.2.1 器械清洗不规范导致灭菌失败。器械清洁剂选择和使用不规范;器械处理不彻底;存在着重视消毒忽视清洗的现象。

1.2.2 厂家器械包装不符合要求。医疗器械公司的器械盒尺寸较大,器械数量多,重量超出器械消毒灭菌标准的要求。

1.3 消毒液使用问题

消毒液有效浓度和使用时间掌握不准确;消毒液监测、记录不到位;不重视消毒液对人及环境的污染;自身防护意识差。

1.4 环境问题

手术室限制区域人员流动频繁,存在互串手术间现象;连台手术之间相隔时间较短,环境处理不到位;手术室卫生清洁不规范、不彻底、墙壁清洁不够重视;净化手术室空气过滤装置更换、维护不及时;滥用空气化学消毒剂;物品表面污染后消毒处理不够重视等问题。

1.5 手消毒问题

对手的清洗、消毒只求速度,不求质量,达不到洗手标准要求,存在着对手消毒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个别医生洗手标准掌握不到位。

1.6 医疗废物管理问题

医疗废物的分类不规范,玻璃安瓿等损伤性废物与感染性废物混放;医疗废物袋内有血性液体;医疗废物的包装不规范;医疗废物的交接落实不到位。

2 应对措施

2.1 手术室人员的管理

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制度及要求是手术室入科教育内容之一。手术室应与医院教育处、护理部等部门联合,加强对各级人员的教学管理,将手术室入科教育内容安排在新职工、大中专实习生、进修人员入院理论培训中。根据培训对象和目的,分期分批组织不同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及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认真学习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培训结束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手术室工作。

2.2 规范器械的清洗和包装

手术器械的规范清洗是消毒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器械的规范清洗越来越被医务人员重视。规范的器械清洗不仅能延长器械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灭菌成功的保证。器械包装技术达到闭合完好性要求,控制器械包的大小和重量。器械的包装材料应选用符合GB/T19633的要求。

2.3 正确使用消毒液

清洗后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处理,常用消毒液有75%乙醇、酸性氧化电位水或取得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许可批准的消毒药械进行消毒。严格掌握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和作用时间,并做到每人每次使用监测有效浓度并记录。

2.4 环境的管理

2.4.1 加强手术室卫生清洁工作

手术室一切卫生清洁工作必须采用湿式打扫,并且要在净化系统运行中进行。手术间内所有物品均应每次术后认真擦拭,血液、分泌物污染处用消毒液处理。连台手术地面不能有垃圾、有线头和污染物,手术床用床单沾消毒液擦净,与上一台手术结束间隔20分钟后进行第二台手术。走廊、辅助间、办公室等每天湿式擦拖两遍。手术部每周彻底大扫除1次,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手术人员手、无菌物品等灭菌培养,并将结果备案。

特殊感染手术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消毒处理,封闭手术间3天,各项培养合格后方可开启使用。

2.4.2 限制人员流动

监测证明,手术开始前细菌降落量最大,结束又出现一个峰值。说明在手术开始时人员流动大,安置、消毒、铺单等操作多是导致手术间空气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手术室门卫的管理,根据手术的需求,控制进入手术室手术人员及参观人员的数量是非常必要的。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按要求更换衣裤,帽子应将头发全部遮盖,口罩应盖住整个口鼻部,操作中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控制参观人员数量,每台手术要少于3人。参观人员服装颜色应与手术人员区分,以便于管理。杜绝参观人员互传手术间,尤其是不允许从污染手术间进入无菌手术间。

手术间的巡回护士工作要有预见性,在手术前做好充分的物品准备,减少进出手术间的次数。巡回护士要严格监督手术人员的无菌操作及参观人员的行动。

2.4.3 净化设备管理――与工程部、技术员、物业人员合作进行

净化空调使用时间:术前1小时开启,术后待卫生处置结束人员全部撤离后0.5小时关闭。根据手术室各项监测结果高效过滤器12~24个月更换1次,每6个月检修1次;中效过滤器每6个月~12个月更换1次;初效过滤器3个月~6个月更换一次。回风口过滤网每周清洗1次,1~2个月更换1次。

2.5 掌握正确的洗手、手消毒方法

认真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污染的器械时要做好标准预防。熟练掌握六部洗手法及洗手时机,无菌操作前、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两个患者之间、脱手套后,均要按照六部洗手法洗手。进行有创无菌操作时,应按外科洗手程序洗手和手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2.6 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手术室的医疗废物是医院医疗废物的主要来源,严格医疗废物管理是预防传染病和交叉感染的主要手段之一。手术后医疗废物应分类放入容器内,标识清楚。医疗废物袋应装至三分之二处封口保存,废物袋内不能有液体,必要时应该采用双层废物袋包装。锐利废物应放入锐器盒内封存。医疗废物应专人管理,操作时做好标准预防,防护用具用后消毒处理。加强医务人员及专职管理人员的职业防护的学习和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医疗废物严格交接,如实登记,防止出现记录不真实现象。文字记录保存3年。

2.7 加强消毒隔离质量控制管理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001-02

现将我院洁净手术室一年消毒隔离管理存在的风险问题及防范措施报告如下。

1 问题:

1.1工作中易忽视问题,手术室运送交换车,被服物品管理交换车及被服。进出手术间的管理不规范与护士责任心不强。交换车未执行严格的清洁及消毒制度之间有直接的关系,是造成手术间污染的原因之一。

1.2科室物品、病例、X光片、CT片、术前用药及接生新生儿的被褥衣服,经手环节过多易导致细菌的污染。

1.3外来器械,随骨科手术增加,存在外来器械及生产厂家也越来越多。跟台手术人员杂,使用后的器械洗涤及包装没按规程操作,使用前未统一送消毒供应中心灭菌,手术器械到达不规范延误手术时间等问题。这些不规范对医院感染带来了不安全隐患。

1.4手术室人员、保洁员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缺乏专业培训,缺乏消毒隔离知识。未意识到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科人员11名,新进护士过半为控制可变因素,对我科手术排班与使用人员进行限定。

1.5洗手,洗手依从性不够。时间不足。连台手术,连台手术环境处理,清洁不够。约束带、垫存在交叉感染的隐患。

2 方法

2.1对手术室出入人员与设备的管理

对手术室设备的管理应该在保证划分为无菌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前提之下开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应该对出入手术室内外的各项人员和设备进行详细的登记,保证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找到责任方。其二,对患者的床单、被褥等物品要采用一次性处理并进行及时的更换和拆洗,保证床品类物品的卫生。其三,要对出入手术室的人员和物品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患者的交叉感染,保证手术室的安全性[1]。

2.2 加强对外来器械的消毒处理

对外来器械应该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在层层把关确认之后,才能够将器械运送到手术室。首先,在对外来器械进院的验收环节中,验收人员要对器械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是否存在破损、安装不合理等现象,在检查合格之后再将物品运送到各科室。其次,各科室的医务人员要对这些外来器械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再次确保器械的安全性。第三,在器械被运送到手术室应用时,要做好查验和记录工作,在保证器械的清洁性、安全性达标之后才能够使用。

2.3提高手术室人员的管理水平

提高对手术室人员的管理水平,应该从思想和行为两方面的管理下手。一方面,应该保证手术室人员能够认识到对手术室进行全面的消毒隔离处理的重要性,提高他们自身在进行手术室的消毒隔离处理时能够秉承着安全第一,对患者的健康负责的理念来完成工作。另一方面,对手术室人员行为的管理应该从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两方面着手。不仅要保证手术室的人员能够具有优质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同时还要确保他们具备专业化的消毒隔离处理能力,最大程度的提高手术室消毒隔离处理的水平[2]。

3 讨论

当前我国的医院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还存在很多易忽视的问题,针对这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下将提出几点有效的解决对策。首先,在对手术室出入人员和设备的管理方面,应该将其放在对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的重要位置上,因为在整个手术室中,医护人员和手术设备是出入手术室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人员和设施。因此,应该对手术人员和设备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保证进入到手术室中的人员和设备绝对的安全性。同时还要对从手术室中出来的医务人员和设备再次进行消毒处理,防止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3]。

其次,在对外来设备进行消毒管理时,应该严格把握三个环节的检查和消毒处理,即入院验收环节、科室检查环节和手术室消毒处理环节。在这三个环节中对外来医疗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消毒处理,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之下,再将设备运用到手术治疗中。从根本上消除外来设备的不安全性,给患者提供最安全的手术治疗。

再次,对手术室人员的管理是整个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方面,因为一切消毒隔离工作都是由手术室人员来完成的,因此,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管理,从医务人员的思想意识和工作行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保证医务人员具有治病救人、行医济世的工作理念,处理好手术室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治疗环境。另一方面,应该不断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促进他们专业素质和消毒技能的提高,保证对手术室的消毒隔离管理工作能够全面、彻底[4]。

参考文献:

[1] 李卫芝,王凤英,郑清圈.洁净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中易忽视的问题与防范策略[J].海南医学,2012,7(15):110-121.

[2] 周俊卿.临床隔离消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D].全国医院感染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传染病护理新进展研讨会、全国自然灾害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2011,10(12):39-45.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消毒;隔离;控制措施;医院内感染;灭菌

医院内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毋庸置疑,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内容。

1 加强医院消毒隔离基础设施

基本设施应设置专用消毒间、洗衣房等;而病区要设有更衣室、办公室、治疗室、库房、值班室等,每个区域间要有间距。患者的标本采集物应专门设有区域放置,送检时分类,用密封容器进行送检。

2 加强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2.1 贯彻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医务人员要树立无菌技术操作观念,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2.2 切断院内感染途径 医务人员需重视并了解空气、物体表面与工作人员手的含菌量与感染的关系。认真做好空气物体表面的消毒,使空气含菌量及工作人员手的含菌量达到要求。医护人员应介绍有关防止交叉感染的知识及防止措施,加强宣传工作。

3 加强消毒隔离效果监测

医院的感染管理科及科室主任、护士长、感染控制监督员成立感染领导小组层层管理,负责感染控制制度与知识考核落实情况,并监控每一项工作环节的工作质量,发现问题立即采取措施,使感染管理工作程序化、制度化、标准化,积极参加院内感控例会,全面进行消毒、灭菌、隔离,每周每月上报报表。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消毒隔离措施及管理制度并进行考试考核,从根本上认识到控制感染的重要性。每月对科室医护人员的手进行卫生学监测,定期进行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检测,及时更换紫外线灯管;每月对监护室、治疗室、换药室进行空气、物表细菌培养一次,必须天天对消毒液的浓度进行合理检测,定期核对隔离效果进行评价,及早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4 防止院内感染的主要措施

4.1 隔离预防是防止感染因子从病人或带菌者传播给其他人的一种措施。包括严格隔离、呼吸道隔离、肠道隔离等。

4.2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切断院内感染的传播途径,预防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与传播。

4.3 合理使用抗生素 遵守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即病毒性感染者不用,发热原因不明者、若无明显感染的征象者不用,尽量避免皮肤粘膜局部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抗生素的预防使用。

4.4 中心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与院内感染有密切关系,完善医院消毒供应室的无菌物品质量管理制度,规范各项操作流程,提高无菌物品的质量,使质量管理形成制度化、程序化,确保医疗护理安全,维护病人的生命,降低医院感染。

4.5 紫外线灯管的管制 每天要进行换药室、治疗室的紫外线空气消毒两次并记录消毒时间,病房每周一次消毒,照射强度越高其灭菌效果越好,紫外线灯管要合理安装,合适的反光装置、消毒时间的长短,及时更换新的灯管并做好相关记录。

4.6 科室内的感染废弃物用含氯消毒剂消毒6小时后倒入黄色垃圾袋内或倒入下水道,按无害化处理原则处理;非一次性用品如吸痰器、手术单等用含氯消毒剂浸泡2-6小时清洁干燥备用,手术单、被褥、衣物等送洗衣房。

5 重视医疗废物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为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全院职工进行医疗废物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对医疗废物危害的认识。生活垃圾要与医疗废物分开归类。医疗废物按感染性、损伤性、化学性、病理性和药物性五类分别进行处理,并放在指定污染区域内。损伤性废物应放在防刺破、防渗漏的黄色专用锐器盒内;感染性废物放在有医疗废物专用标识的黄色包装袋内,严密封口,注明科室、时间、废物种类等;化学性废物应交由专门的专业机构处理;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药品依照有关国家规定标准执行。医院医疗垃圾收集、焚化,医院污废水汇集处理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6 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

医务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职业素质和责任心,应自觉的履行医疗原则和行为规范,严格遵守消毒灭菌隔离技术,加强消毒隔离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杜绝医院内感染。加强对医务人员感染知识的培训,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提高。

7 及时治疗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由于院内感染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因此除应针对病原选择杀菌作用强、疗效高的抗菌药物外,还应改善病人的体质,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对病人的原发病应积极治疗,也有助于院内感染的控制。

8 传染病疫情管理

为防止传染病的蔓延,医院要保证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避免传染病疫情造成院内播散,并做好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措施。

9 结论

随着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院内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病人安全以及维护医务人员健康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控制感染,从我们做起。

【参考文献】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文第4篇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的突出,手术室成为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手术室担负着医院手术和重危病人的抢救任务,手术室感染的控制直接影响到手术病人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

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全年手术约2 700人次。平均每天手术8台左右,多达16人次。连台手术多,工作量大。全院共有5间手术室,现有手术室护士8人。在工作量大、手术床位紧张的情况下,如手术室感染管理不严、对策不当、制度不健全或制度不落实都可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因此,我院手术室认真制订控制手术室感染的对策,紧紧把住院内感染这一关,做好预防手术室感染的有效干预,有目标地进行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将我们的做法报道如下。

2 组织管理

2.1 健全组织机构

在院感染科的领导下,我们完善了手术室管理机构,成立了手术室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主治医师、主管护师4人组成监督小组,负责科室的微生物监测,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及对医院感染工作的监督,每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2.2 健全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医院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制订出手术室各种手术防感染的规章制度。如:手术室感染管理措施、医疗物品消毒管理制度、空气净化制度、门卫制度、手术人员参观、外出制度、一次性医疗物品使用与回收制度、洗手流程、各班护士职责、洗手制度、巡回护士职责,使手术室感染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3 加强素质培养,提高控制感染意识

① 组织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器械师学习有关感染管理规范,各种规章制度。全面普及医院感染知识,分期分批派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参加短期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感染严重性与危害性的认识。加强对医院感染的新知识、新业务及控制措施的掌握,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促进手术室感染监控与管理工作的开展。

② 手术是由医务人员共同协作完成,要充分认识到手术室无菌质理管理的重要性,要加强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提倡慎独精神,确保手术安全进行。

③ 加强对新护士、护生、跟台器械师的教育和培训。对新来的护士、护生、跟台器械师要有专人带教,学习消毒隔离制度的细则。严格规范操作,在上岗之前要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在操作过程中,给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④ 加强对卫生员和工人的培训。我科有卫生员和工人3人,他们担负着手术室卫生、接送病人的任务。卫生员和工人的文化程度较低,又未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基本的医学知识,操作不可能符合要求,有可能引起自身感染与交叉感染。因此,对卫生员和工人进行岗前培训,传授相关的医学知识和消毒隔离技术。严格指导督促他们按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在工作中严格管理、检查、督促、指导各项制度的落实。

3 手术室管理

3.1 环境管理

① 手术室环境要求非常严格,手术室应环境整洁,无尘、无蝇虫。每天早晨用清水擦拭手术间内全部物体表面,紫外线照射30 min,术后照射30~60 min,并有记录。手术结束后均应有通风设备,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包括墙面),地面清扫后用消毒液拖地,将手术间内的尘埃和细菌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② 做好室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可控制细菌的繁殖,又可避免医务人员、患者通过汗腺排出细菌。将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6℃,湿度控制在50%~60%,是抑制细菌浓度的有效手段。

③ 手术室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区域的划分。按照要求着装,通过三通道线路,进出手术间的无菌物品与污染物品严格分出入道。接送病人进出手术室,用内外对接车防止污染。

④ 手术室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是导致手术感染的因素之一[1],要限制手术人数,控制参观人员。各手术间装有电话,解决手术时急需的对外联系。减少手术间人员走动。教学参观通过闭路摄像系统进行。无影灯调节器用高压蒸汽消毒,手术灯光由台上医生自己调节。术前调节好输液架合适位置,防止术中拉动输液架天轨。术中减少手术人员走动,避免尘埃悬浮。同时每月进行空气培养,菌落数控制在≤20cfu/m3,减少感染因素。

3.2 手术物品、器械、一次性物品管理

① 所有手术器械使用后要彻底清洗。器械清洗不彻底,残留下的血迹和有机物会使细胞产生保护膜,从而影响灭菌效果。手术后器械使用加酶清洗剂进行清洗,并注意打开轴关节,彻底清除残留的血迹和有机微生物,清洗干净以后上油打包,用高压蒸气进行灭菌消毒。高压蒸气灭菌具有高效、快速、方便、经济、安全、实用等优点,对不耐高压的物品采用冷消毒或2%戊二醛浸泡消毒。

② 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可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进入手术室的一次性物品要符合国家医药卫生规定条例。使用前严格查对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厂名批号、产品的有效期、无菌包装的密封性,均符合要求方能使用。过期、不合格、不配套、被污染、潮湿、破损、字迹模糊不清均不能使用。一次性物品应存放在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室内空气含菌量≤200 cfu/m3,湿度与温度相宜的库房中,并定期进行空气消毒和检查。

3.3 手术室垃圾处理

对手术室的垃圾及时分类处理,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物品分别装置于不同颜色的袋内,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装有血液、体液、消毒液的容器要防水防漏,对刀片、缝针等锐利物品要分别装置处理,减少危害,防止感染。

4 防止术中感染

①外科手消毒是预防手术感染的重要措施。有效的外科刷手能把指甲及前臂微生物刷除。残存皮肤上的细菌降低到最低程度,抑制微生物快速繁殖。手术人员要严格执行有效的洗手制度,接触患者前后均要洗手或用消毒剂洗手,必要时要戴一次性手套。手术医生护士要严格按照洗手流程进行刷洗消毒,并定期进行手指细菌培养监测。

②术中使用的C臂X光透视机,要按常规清洁消毒,术中使用时要注意无菌技术,C臂机要加无菌套,手术野要加无菌单。每次透视拍片要重新铺巾,更换无菌单,以防感染。

③对手术时间长、手术大、出血多的手术,手术衣易被浸湿,浸湿的手术衣可以将身体的细菌渗透到手术部位,手术衣如被浸湿后应及时更换。术中使用的无菌干镊,每4 h更换一次以防污染。

④在手术门前挂隔离牌,严格隔离管理,术后物品器械按隔离种类进行消毒处理。标本隔离处理,手术室严格终未消毒。

我院手术室在院感染科的指导下,用科学实用的方法,结合手术室的情况,建立合理的控制感染流程,加强手术的管理,加强无菌观念、无菌技术的操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降低了手术感染率,提高了控制手术感染的管理质量。

5 参考文献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 护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521-02

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是以科学检测为依据,以医院感染管理为手段,以规范为标准,以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安全为目的的学科活动,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妇幼保健专科医院的业务环境中,特别是手术室、产房、新生儿科等重点科室,是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不断加强院感管理工作,对于保证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对于保障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对于有效防止疾病的院内外播散,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提高人们对院感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医疗、医技、特别是工勤人员进一步了解院感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加强消毒、隔离,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工作,将院感控制理念逐步渗透到全院每名职工、渗透到患者当中,必将对院感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医院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院内感染管理与护理安全密切相关,临床护理工作,特别是新生儿科护理工作,护理人员是否严格执行隔离消毒制度,严格执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和有效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直接影响到住院患者安全和护理人员自身安全。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护理安全,要严格落实院感管理规范,把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各项工作、各个环节。从院感管理的角度围绕护理工作流程和护理工作环境实行细节监管,才能有效促进护理安全工作开展,提升医院整体管理水平。本文结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谈谈粗浅认识。

1 明确院感管理与护理之间责任,发挥院感管理与护理管理双重作用,促进护理安全工作开展

医院的院感管理工作实施网络化管理,在这个网络中,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承担全院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医院感染委员会负责,对全院各科室、各部门、各岗位院感管理进行培训,工作指导、检查、监督职能。院感管理与护理管理工作之间关系是:院感办护理部门诊、科室院感管理小组专兼职医生和护士。同时实行院感管理信息反馈制度。在院感管理网络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院感相关制度、规范贯彻落实到护理工作当中并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在院感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医院感染管理各层面都吸纳了护理人员,并明确其职责,从院感管理的角度,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相应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2 加强院科两级管理,进一步规范查房制度

建立院感管理护理查房制度,从院感管理的角度发现并弥补护理管理缺陷,保证护理安全:常态情况下, 院感办逐月对全院各科室及门诊进行院感管理查房,检查院感管理规章制度、隔离消毒制度等在护理工作中的落实情况。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或收治特殊感染性疾病的情况下,实施专项检查。对于常态检查或专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通报并提出工作改进意见。涉及需要医院采取统一工作的,由院感办提出改进意见并以文字形式呈报主管领导。检查结果与奖金挂钩。

实施院感管理护理查房制度能够有效的促进护理管理质量的提升,及时消除护理安全隐患,从而有效保证护理安全。

3 实施细节监管、监测、保证护理安全

3.1 严格手的清洁与消毒: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而医护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中十分活跃而重要的传播媒介,严格落实手的清洁与消毒制度,保证医护人员手的清洁,是防控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采取了系列措施:在对医护人员进行六部洗手法全员培训的基础上,再把六部洗手图解镶框悬挂于全院各科室,医办室、护理站、值班室洗手池旁,让医护人员洗手时随时参照执行。在全院各科室使用快速手消毒液对护士的手进行诸份采样后消毒。明确了佩戴手套操作的条件,对于应当按规定戴手套操作的护士操作前必须先配戴手套,然后再进行操作。同时建立了医护人员手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制度,定期对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监测。

3.2 加强重点科室的监管,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我们在医院感染管理实践当中,立足本院的实际情况,重点做好产房、手术室、新生儿室、供应室的消毒管理工作。医院产房感染的病原菌比较多,主要有厌氧菌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病毒,这些病原体可能来自产妇自身、医务人员,也可能来自灭菌不充分的医疗器具等,环境污染也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1]

首先要求产房布局与设施要符合要求,严格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和限制区,各区之间用门隔开并有明显标志。接生和手术时必须符合无菌操作与隔离原则。产房与手术室,产科病房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环境清洁、安静、通风、采光条件好。产房温度应保持在24―26度,湿度以50%―60%为宜,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在手术中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和进出,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无污染。产房和手术室需配备消毒净化设备,做好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一次,细菌数不超过200cfu/m3[1、2]。

新生儿室位置应相对独立,设在医院相对清洁区域,通风采光条件好。新生儿室应包括正常新生儿室、重症监护室、隔离新生儿室、浴室、陪奶室等,各区之间布局应合理,分区明确,不得交叉使用。室内温度应在22―24度,湿度应在55%―56%。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室内建筑材料应选用防滑、便于清扫的材料,应设双层玻璃,内壁及天花板应无裂隙,且不易落尘。床间距离最少应保持60cm以上[1]。各室内应设洗手设备,水龙头必须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工作人员应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手卫生消毒。对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特别是对刚参加工作或新调入新生儿室的工作人员,应检查肝功能,如发现各型肝炎及病毒携带者或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均不应在新生儿室工作。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隔离技术规范》做好个人防护。新生儿要一婴一奶瓶、一用一消毒。特别是保温箱,经实践表明长期应用保温箱的新生儿及早产儿感染机会明显增加,主要是以绿脓杆菌为主。要定期对保温箱用含氯消毒剂擦洗或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湿化瓶每日更换,患儿出保温箱后应对保温箱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定期对重点科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对供应室压力蒸汽灭菌物品按规定进行工艺监测和生物监测;对治疗室的清洁卫生、物品摆放及消毒均做出限制性规定,并实行重点检查、监督;特别是儿科病房,在清洁消毒常态管理上,着重把好四个环节,即地面及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或喷洒消毒:定期开窗通风换气,并在规定时间采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实行一床一套、一桌一布、一床一湿扫,物品用后先清洗再消毒;病人出院后进行终末消毒;产房、新生儿科遇特殊感染病人时,则针对病种的性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3.3 加强消毒剂、消毒药械、设施监测,保证消毒效果、保证护理安全:消毒是临床护理过程中不可豁缺的重要内容。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配制液体、肌注、穿刺)前要做相应的消毒;空气、地面消毒,物品表面消毒等,均属于临床护理工作或护理管理工作范畴。而消毒效果,有赖于消毒剂、消毒药械、设施的性能与可靠性及操作者的正确配制与使用。在院感管理工作实践中,我们紧紧抓住消毒管理根源,针对消毒剂、灭菌剂、消毒设施的可靠性及各种消毒剂配置后浓度与定期更换采取了严格的监测、监管措施,相继制定并执行了新进消毒剂、灭菌剂监测制度,新进紫外线灯管强度监测及使用中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定期检测制度。对各种消毒液的配制、保证有效浓度方面制定检测制度。在日常工作中,特别加强了对各种医疗器械清洗与消毒,进一步规范无菌物品的管理。只有抓住根源,才能保证消毒效果,保证了消毒效果,才能消除护理安全环节隐患[3]。

4 预防职业暴露、保障护士执业安全

护理安全不仅仅是围绕病人安全展开的,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来看,护理安全应当包括护士执业安全,这才是对护理安全定义的完整解读。而预防职业暴露是维护护士执业安全的重要内容之一。大量的资料证明, 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4]。特别是在我们妇幼保健专科医院,预防职业暴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发热门诊、儿科门诊肩负着筛查呼吸道、肠道传播的疾病的重任,针对呼吸道、肠道传播的疾病制定了转院流程和医务人员的防护流程,制定了消毒、隔离制度。经过近两年的工作实践,能够达到预期效果,有效保证医护人员安全,进而使医院的护理安全得到改善。

本文从院感管理的角度对护理安全进行了探讨,明确了院感管理与护理工作之间的关系,正确发挥临床科室的护理管理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尤为重要,说明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的全过程,消毒隔离、无菌、无菌技术、标准预防是保证医院正常的护理工作基础,医院感染的预防监控,确保了医院感染工作有序进行。有效地促进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的落实,对预防医院感染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加强院感管理护理查房制度建设,护士在院感管理中的作用,院感管理细节监管、监督及效果进行了探讨,同时,对预防职业暴露进行粗浅论述,结论是,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工作,能够极大地促进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精选5篇)的相关内容。关注360范文网了解更多手术室 消毒隔离制度 精选相关文章!(本文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3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