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语文阅读教学范文第1篇

一、陶冶学生的阅读情趣

我们以往的阅读教学往往教师的“牵引”多,学生的发现思辩少;教师的分析提问多,学生的理解感悟少,教学形式不够丰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这些都导致学生丧失了语文阅读兴趣,影响了良好语感的形成。所以,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社会的发展步伐,根据时代的信息观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情趣。

1.培养学生的广泛阅读

将学生的阅读面从书本中、教材中引导到生活中、实践中,以主题阅读的模式从生活中搜集阅读素材,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作家作品,尝试自我发现、探究、品析、鉴赏,再进行相关专题的交流,从而陶冶学生的阅读情趣,广泛拓展学生的阅读范畴。

2.拓展阅读,淡化任务,搭建阅读兴趣的桥梁

如今的阅读很多都停留在快餐式阅读的层面,各种快餐文化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对学生的阅读情趣起到了不良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帮助学生搭建阅读兴趣的桥梁。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的拓展延伸,实现以所学带未学,以已知带未知,切实地感受到阅读的兴趣所在。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要淡化阅读教学的功利性,适当地抛开作文、考试的束缚,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情感底蕴,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阅读带来的身心愉悦,使阅读变成一种享受,使阅读成为真正的悦读。

3.了解名家事迹,培养阅读兴趣

知其人方能爱其文。对于很多作家作品,学生往往因为不够了解而与好的作品失之交臂。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适时地与学生交流一些作家的奇闻轶事,介绍一定的文学典故,探讨相应的历史故事,学生越是了解作家的经历事迹,往往就会越容易产生渴望拜读相关作品的愿望,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畅游书海,贴近作者的情感体验,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感受人间的悲欢离合。

4.创设阅读氛围,提升阅读兴趣

阅读氛围离不开阅读环境的创设,书香校园、文化教室的氛围会引领学生从被动阅读走向主动阅读,激发阅读兴趣。同时,阅读也是一种身心的享受,安静、温馨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阅读活动有序进行,也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获得情感共鸣。教师的示范朗读、同学的竞赛比读、合理的情境阅读等都会极大地刺激学生的阅读感受,提升阅读兴趣。

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学生能够自觉地走进阅读,热爱阅读。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不仅仅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也不要将优美的阅读文段肢解成独立的字词句,而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素质,教会学生如何筛选好的文章,如何品析好的语段,如何领会文章内在的情感,从而让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乐读书。

阅读动机是爱读书的前提。学生在没有教学任务、学习压力下的情况下,出于自身的情感需要产生的阅读兴趣是强大的,这种来自于理想的追求、审美的需要或者是对知识的渴望所产生的阅读动力会成为学生阅读的内驱力,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甚至终身的依赖。

学为所用是会读书的表现。如果说爱读书只是学生的一种兴趣选择,那么会读书就是一种能力的提升和阅读价值的体现。学生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积累,进而改变着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对真善美的评判,这种从最初的捕捉信息,单纯记忆到通汇贯通,迁移整合的过程,学生学会了如何去欣赏好的作品,如何去创造新的知识,如何去运用所学处理问题,这种由量到质的变化,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方法,掌握规律,慢慢形成属于自己的阅读技巧,从爱读到会读。

情感共鸣是乐读书的需求。我们一直强调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任何文学作品都有其内在的生命价值,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仔细揣摩文章的情感,不断在阅读中展开联想和想象,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创造性的火花,运用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引读、范读等多种阅读形式创造阅读乐趣,达到学生“乐读书,读书乐”的最佳境界。

三、提高阅读的鉴赏水平

1.鉴赏文章,离不开写作背景和作者经历,这是鉴赏作品的前提。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内涵的文学作品,同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内涵也会因作者的经历有所不同。知人论世,知人论文,是鉴赏文章的必做功课。

2.鉴赏文章,离不开作品的思想感情,这是鉴赏阅读的立脚点。任何语句的分析,结构的安排,字词的斟酌都服务于中心的需要。因此,明确文学作品的中心情感,是鉴赏阅读的关键。那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鉴赏技巧,比如,抓住文眼和关键句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情感;理清文章的内在线索,揣摩文章中心;提炼主要事件的情感倾向,品味作品情感……只有明确了作品的中心情感,才能使阅读鉴赏有的放矢。

3.鉴赏文章,离不开规范表达。我们的学生常常在阅读过程中理解了文意题意,但却得不到满分,这很大原因在于缺乏规范的表达。教会学生一定的答题术语,传授一定的答题步骤,领会文法的不同答题重点相当于传授给学生一把鉴赏文章的金钥匙。

语文阅读教学范文第2篇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般认为,阅读能力包括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想象力、鉴赏力、记忆力、阅读速度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对阅读教学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自读与教读相结合,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自读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独立钻研课文,理解课文。教读要求教师对学生作必要的启发、点拨和讲解,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并进行阅读训练。教读带动自读,教读是为自读服务的。自读既是教读的基础,又是教读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一方面,通过教读,教师给学生以必要的讲解、释疑、示范和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正确的阅读方法。

另一方面,学生自读能力的提高又强化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并给教师以信息反馈,从而使教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步骤、方法和进度,以促进教读取得更好的效果。自读和教读是课堂阅读教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实践证明,自读与教读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

2.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①朗读。

它要求学生在符合语音、词汇、语法规则的基础上,更准确、更恰当地表情达意。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一般要经历准确的朗读、流畅的朗读和有表情的朗读三个依次递进的阶段。朗读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语言的含义和体味课文的精妙所在,进而提高鉴赏能力。

②默读和速读。

默读是一种无声的阅读。默读时学生可将通过视觉所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默读有利于提高理解水平,有利于加快阅读速度。速读是在一定时间内迅速地获取文章内容的一种快速阅读方式。阅读速度快而正确,是阅读能力强的重要标志。速读可以节省时间,加快理解,增强识记,丰富知识,提高阅读能力。默读与速读,都要有专题训练,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从而使学生不断提高阅读速度。

③复述和背诵。

复述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背诵有利于强化记忆,巩固阅读成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语文教学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主要是通过复述和背诵训练而实现的。反复诵读与深入理解相结合,能使背诵获得最佳效果。

④精读和评析。

精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最重要、最基本的手段。评析是阅读中的一种鉴赏活动,它要求对文章特点作出评价。精读与评析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它们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语文知识,并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中,把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增强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般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多思考、勤动笔的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边做笔记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要训练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通过深入思考和认真分析,自己解决问题。同时,要训练学生养成做各种类型的读书笔记的习惯,如摘抄要点、制作卡片、做读书笔记等。

②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预习、自学的过程中,运用工具书可以迅速解决随时遇到的一些疑难问题。中学生应养成随手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③阅读卫生习惯。

语文阅读教学范文第3篇

(一)树立崭新的阅读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教学应减少繁琐的分析,反对讲深讲透,反对阅读过程繁琐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因此,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以及收集、处理阅读信息的能力。阅读教学提倡品味、体验,重在情感熏陶、个性发展、语感的培养。

(二)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彻底摆脱“师道尊严”的心理,应建立一种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大胆质疑,敢于辩论,敢于向老师挑战,敢于标新立异的学习氛围。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教师应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开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解放学生的心理压抑,使学生身心愉悦地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

(三)构建开放的阅读教学课堂语文课标要求:“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被动地直接从外界输入到学习者的头脑中,它将知识的习得归结为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的结果,而且十分强调知识是学习者自我主观建构而成。在开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求知欲,关注学生成功感和交往的需求。问题让他们提、疑点让他们辩,结论让他们得。教师在课堂中,应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应尽可能地减少统一的要求,还给学生学习的自。新课标倡导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选择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注重联系,构建开放的阅读教学形式

开放的实质是联系。从时间上说是向前后辐射,从空间上说就是向校内外,家庭、社会辐射,从内容上说就是从书本向各学科、自然界辐射。只有注重联系,才能实现阅读教学的开放。

(一)加强同社会、自然的联系,开放阅读教学的时空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家庭、社会、自然是知识的源泉。开放的课堂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室、校园内,应加强同家庭、社会自然广阔的教育资源的联系。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小语阅读教材,许多内容都是抽象的,甚至都是远离学生生活的实际的。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开放阅读教学的时空,应充分利用网络、图书馆、博物馆、报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课程资源。如《五彩地》一课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查找有关五彩池的介绍和图片资料;《春天》一课,可以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的足迹;《第一场雪》可以让学生堆雪人,打雪仗,观雪景;《放风筝》可以带学生去开展放风筝的实践活动;《荷花》可以让学生去荷花池边观赏荷花等等,活化了阅读内容,丰富了阅读形式。

(二)加强生生之间的联系,开放阅读教学的组织形式未来信息社会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的。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合作学习的互相影响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起新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如课程标准所述的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生生之间的联系,使之学会交流、合作。应形成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元互动的交往方式,通过语言、暗示、情绪感染、合作竞争、角色互换等交住活动。从而在交住中整合,归纳阅读材料,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中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9-0071-03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一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义及其作用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通过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兴趣、爱好的培养,使学生尽量掌握文学知识,接受文学熏陶,提高文学修养。通过阅读教学能积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不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塑造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康人格。所以,我们说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培养提高中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重要环节和手段。

阅读活动的根本价值还在于为成长中的中学生提供精神食粮,并不断地补充营养。它不断地把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作品提供给每个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他们的灵魂,丰满他们的血肉。

二 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

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从教经验和心得谈一下指导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

1.采取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方式

采取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方式,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全体学生喜欢阅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地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阅读的人,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因为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每一门学问都是从阅读书籍开始的,所以我们必须善于根据全班学生各自的个性特点,培养每一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

根据教学目的和大纲的需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可以提高阅读的教学效果。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要带有一定的任务性、探讨性。特别是初三和高三的学生,他们都会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都有一个强烈而又美好的理想,于是他们的阅读目的就不免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教师要促使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把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老师指示的范围上,并且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尽量使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向教学的要求;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

3.指导学生进行目的性阅读

在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课文教学目的需要,要善于指导学生进行目的性阅读。例如,在任教高三语文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如何开展好阅读,直接为高考服务,这就很有必要要求学生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的阅读。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到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要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就目的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

三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在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经验不同,教学能力和教龄的差异,尤其是才走上教学岗位的年轻教师,往往容易出现下列问题。

1.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形成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乏主动性的情况

在中学的阅读教学中,阅读的主体是阅读教学中必须解决的根本性的问题。传统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尽量把课文讲深、讲透,尽管有时也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但都是围绕着教师灌输而进行的。搞题海战术、机械重复作业、抽背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应试的机器,他们主动安排阅读的凤毛麟角,学生越学越乏味,甚至厌学、辍学,久而久之,学生的个性被泯灭,创造的天赋被扼杀。

2.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往往容易出现以讲代读或只读不讲的现象

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在课堂上遇到对学生启而不发的时候,教师对学生就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于是就出现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了,就只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喧宾夺主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读,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教学的目的演变为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学生自然免不了成了被填之鸭,成了知识的容器。

3.在阅读练习中容易出现本末倒置、以练代读的情况

有些教师认为阅读课的任务就是精讲和多练。只有精讲多炼才能弥补因缺少自读而忽视的基础与细节的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能力。这种训练完全剥夺了学生阅读本来的趣味与快乐,使本来充满魅力与情味的阅读变得枯燥无味。以这种训练代替自由的阅读,以技法训练代替作为根本的阅读训练,绕过阅读量的积累沉入题海,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违背培养阅读能力乃至全面的语文素质及人文素质的规律,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是应该特别注意的。

四 指导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基本原则

阅读教学是一个广阔的领域,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要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把握好一些基本原则,以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的学习效果。

1.对阅读内容中精美语句充分理解的原则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其中精美的语句进行品味。让学生对阅读内容中的精美语句的表达作用、表达方式都要认真消化。学生只有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了解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只有经过思考,学生的感受、体会才能更深,这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什么要求学生对文章的句子、语词等多去品读的根本所在。

2.边读边体会,并仔细感受阅读内容的原则

教师在指导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从阅读中去体会并获得语感,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教学方法。通过感悟性的阅读,引导学生去感受文本的语言,让学生凭借自己对文章内容的感觉、认识、情感去逐渐融合,使学生能对文本产生类似心电感应的意识形态,与作品中的对象产生思想上、情感上的共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际中,要充分发挥主导性,让学生在特殊的条件下获得在自然状态中所达不到的效果。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感悟越深,阅读的效果就越好,如果学生只是读“望天书”,没有认真去感悟、去思索阅读的内容,那收到的效果就更差。

3.要善于体会、总结和创造生活中生动语言、语感的原则

我们应该明白,任何好的语言都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任何生动的语感都是在运用语言的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所以,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去使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和根本目的。当然,在进行课堂语文的阅读教学时,必须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要把社会生活中的生动语言引入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语言实践相联系,而不是削弱课堂语文教学;相反,只有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让学生更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五 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地位和学生的本体地位

学生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总的阅读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多采用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拓展思维空间,当然,教师在指导学生整体感悟、体验情境、理清思路、鉴赏评价和把握意蕴等其他方面的环节上,并不能撒手不管,教师教学的指导地位就必须显现出来,要指导学生采用比较有效的阅读方法来展开。

语文阅读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分析

课堂的阅读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文本间相互渗透的一个过程。而教师在教学环节要全面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对学习模式予以相应的引导,为学生构建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独立性以及自主性,而教师要发挥其指导的作用。文章将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给出几点有效的策略,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一、构建情境,从根本上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有效学习的一项重要因素,同样是学习效率的原动力。所以,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差异化特性,掌握学生思维模式的兴奋点,利用相应的途径构建与教学相关且有趣的教学情境,构建和谐愉悦的学习空间,从根本促进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得到切实的情感体会。

二、合理地运用评价去深化阅读

评价激励可以有效地深化阅读教学,而且,教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也要依附于教学评价,同时,教学评价不管是在课堂或者是在课外都会对学生的阅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实施差异化的评价能够从根本上影响学生的阅读程度。所以,针对其阅读水平,教师要予以不同的评价。作为教师要掌握课堂评价语言的尺度,在教学过程通过文本的中心思想实施相应的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情绪,构建一种和谐生动的语境,让评价语言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从而激发被评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且都可以对阅读产生兴趣。

三、读、练进行有机的结合,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若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只是体会与感受,或者只是一味地进行阅读,学生同样会缺乏相应的阅读能力,那么语文课对学生的积极作用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语文课要将“练”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有让“读”和“练”进行有机的结合,在课堂过程做到以读为本位,读练穿行,才可以让学生从根本上累积语言,从而体会其深层次的语境,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深化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精选5篇)的全部内容,更多语文阅读 教学 精选相关文章请持续关注360范文网!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67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