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简笔画(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护士简笔画范文第1篇

非洲东北部,基涅提山下,尼罗河水流潺潺,一个古老的文明就建立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尼格罗人用双手建起自己的家园,稳定的部族延续了几千年。这里植被茂密、物产丰富,人们稍作简耕、悠然放牧,就可安享劳动果实和大自然丰厚的馈赠,如生来就在一片乐土,生活如此简单,这个美丽的国度叫南苏丹。

近三个世纪的战乱,再无安祥宁静可言,这个美丽的国度至今还在饱受苦难,多少沃土烧成焦土,多少生灵遭受涂炭,多孺失去了快乐容颜。大批民众被迫离开故土家园,从居民变为流民,从流民沦为难民,在拥挤的难民营里,在简陋的铁丝网内,祈求短暂的平安。

有一支队伍,头戴蓝盔、领系蓝巾,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为和平呼吁斡旋,为生灵扶困帮难,修路架桥恢复社会重建,辛苦付出每一天。长巡路上,历尽千难万险;难民营里,日夜维护治安;疾病面前,勇敢坚守一线;施工场地,哪管扬尘似狼。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心愿,为保一方平安,为和平早日实现,为难民重返牧场和田园。

护士简笔画范文第2篇

今日重温子昂高论、人生画蹟,或亦厘清文踪脉迹,品格学问,抑扬藏否,裨益于当今绘画。

一、古从何来

公元1279年,汹涌的蒙古铁骑攻入都城临安(今杭州),南宋王朝灭亡。第一个少数民族一统天下的王权登上中国历史的舞台。靠武力打天下,要稳定初始政权只有靠武力。元统治者挟军事上的威力,厉行野蛮的专制统治,把中国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个等级,废除科举制度,汉人儒士被排斥在政权之外,以致“十儒九丐”,读书人不再有一席之地。国破家亡,文人无以为计,只好忍辱偷生,寄情于书画。

时画风有两类,一是辽金以来北方及其继承者元代宫廷工丽写实画风,二是南宋宫廷院体精丽巧密画风,尤其是马夏的半边残山剩水。这两种画法,既不能让这些失落文人在笔法语言上轻松放笔直取,又不能满足对家国江山的怀恋,而宋苏轼倡导的写意画风,倒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他们寄情适性的目的,从而导致了两种不同的画风,一为工细巧丽,二为文人墨戏。但是,文人墨戏虽然可以解一时之兴,却不能完全满足它们对山水家园的爱恋之情。好在,国家的统一使“靖康之变”沦没于金朝的唐代、北宋绘画辗转流传到江南,加上南宋皇室一些珍藏亦因宋亡而流散民间,许多南方文士有机会见到久违的唐代、北宋绘画,从而找到了一种可以更好慰藉心灵的绘画形式,而不再是让人心酸的半边山水,不合时宜的宫廷细琐工艳巧技抑或消极的文人墨戏。

赵孟頫正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宋亡时赵孟頫23岁,居吴兴,其父已逝(时赵孟頫12岁),家境败落,生活维艰,在生母启导下致力于学,并寄情书画。24岁作《书画合卷》,26岁从教于名儒敖继公,作有《尚书集注》,“经明行修,声闻涌溢”,在诗、文、书、画上都展示出过人的才华。赵孟頫受到良好的家教,其父亲、伯父都是富甲一方的大收藏家,比一般人能看到更多前人真迹。加之吴兴等太湖东岸一代没有受到战乱的破坏,聚集了大批的文人雅士和富商。赵孟頫交游甚广,乘舟往来于苏、杭、松江、吴兴一代,见识博厚开阔。像吴兴一带的钱选、张复亨、年应龙、陈仲信、姚式、萧子中、陈元逸等,都交游甚密,彼此“放乎山水之间,而乐乎名教之中”,还仿王羲之兰亭修禊,北宋坡、李公麟西园雅集之雅事,结好为社,诗文书画交酬,驰名于时,人称“吴兴八俊”。国破家亡的遗民心态,加之得天独厚的条件和环境,像钱选、任仁发、赵孟頫等江南文士,绘画自觉不自觉地转向唐人和北宋传统就不是偶然的了。

1282年,程钜夫初下江南,遇赵孟頫,劝其出仕,赵不就,程钜夫感其义。是年赵孟頫29岁,近而立之年,已经是“声闻涌溢,达于朝廷”。就在这一年,宋相文天祥因不屈而被杀于元大都。1286年,元世祖忽必烈谓:“自今省、部、台、院必参用南人”,遣行台侍御史程钜夫到江南搜访遗逸,頫以首选,与姐夫张伯淳以及万一鹗、张伯淳、凌时中、胡梦魁、曾冲子等24人被举荐,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重用,北上大都,从此开始了他仕元的生涯。这一年赵孟頫33岁。

二、绘画之古

1301年,赵孟頫48岁,时在江浙等处儒学提举任上3年,距离应招入京相隔15年。在大都的十几年中,赵孟頫看到不少前代名迹,而此次赴浙江又从大都搜集带回来不少北方画迹,观摩研习,而愈加排斥流行江南的南宋院体画。是年为高克恭作《秋林平远图》,自题画跋云:“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为能手。殊不知古意即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吾所作画似乎简率,然识者知其近古,故以为佳;此可为知者道,不为不知者说也。”而此时已有为周密所作的《鹊华秋色图》(42岁)以及《桐阴高士图》、《疏林秀石图轴》(46岁),《坡像》(48岁)大作于世,名振朝野。翌年(1302),又为好友钱德钧作《水村图》。这些作品已明显与南宋院体画拉开距离。当时赵孟頫收藏董源山水画《潇湘图》卷已有多年,自然会受其影响。自题《双松平远图》曰:“盖自唐以来,如王右丞、大小李将军、郑广文诸公奇绝之迹,不能一二见。至五代荆、关、董、范辈,皆与近世笔意辽绝。仆所作者,虽未敢与古人比,然视近世画手,则自谓少异耳。”对北宋与时下画风有着清醒的认识。而最重要的是,赵孟頫并未停留于唐人和北宋人式样中摹刻(与后来也是力主古意的清“四王”不同),而是自出新意,所画为所见,自谓:“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绘画本原造化,是感云山流水而图绘之,这也是自古绘画之来意所在,而非门内纸上文人墨戏。

赵孟頫对南宋画法的排斥,从他对李唐的评价中可见一斑。其跋《长江雨霁图》云:“李唐山水落笔老苍,……自南渡以来,未有能及者,为可宝也。”但觉得李唐画“所恨乏古意耳”,因李唐笔法多为独创的斧劈皴,而少唐人和北宋画法,尤其是南方董源画法(皴法)。虽然赵孟頫本人也采用李唐的画法作过山水画,不过已融合董氏之法化刚劲为和柔了。包括后来的王蒙,元初孙君泽、刘贯道,元末明初王履等人,画中也不乏李唐一系笔意,但仍然以北宋画法为主。这种不得已的取舍,更多是具体画面上的画法需要,而不是画风本身的需要。赵孟頫名作《水村图》《鹊华秋色图》《洞庭东山图》等,多董源画法。而《江村鱼乐图》则师李成、郭熙,《重江叠嶂图》卷是师法李成、郭熙的代表(画于1304年,当时赵孟頫51岁)。

所谓与南宋院体画法不同的古意是什么呢?自云:“吾自少好画水仙,日数十纸皆不能臻其极,盖业有专工,而吾意所寓,辄欲写其似。若水仙、树石,以至人物、牛马、虫鱼、肖翘之类,欲尽得其妙,岂可得哉?”远形似而写意,求其质朴自然意趣,非简单率直,而是寓用意于笔墨之中,清远、古雅、简淡,以其味求其象,以其象写其诗情诗境。既不像文人墨戏只取其笔情墨趣舍其自然造化与境象,也不似南宋院体之刚硬艳细,而是以笔写意,诗情画意跃然纸上。自云:“王摩诘能诗更能画,诗入圣而画入神。自魏晋及唐及三百年,惟君独振,至是画家蹊径,陶镕洗刷,无复余蕴矣”。对王维的画法十分倾心。我们知道,王维是董源南宗画法的源头,意图诗境画面融会(王维云:“诗是无声画,画是无声诗”。北宋苏轼亦云:“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这就是所谓的“古意”,以象写意,不计形似,诗画一体。这是赵孟頫与当时画法不一样的地方,加上推进画诗书印的全面融合,完成了自己对中国画的独特创新与贡献。而与其绘画本为一体的诗文、书法相比,这也是他高出历史又改变中国绘画历史的地方。

三、诗书之古

四、笔法之古

五、开启元四家

六、人品与画品

因为赵孟頫仕元,影响了后人对他的评价,也让人们对“画品”和“人品”的关系产生了诸多模糊、矛盾乃至错误的判断。故而关于“书品、画品”与“人品”的关系,我们多言几句。

古人信奉“一朝天子一朝臣”,在今天看来,王权归皇室,有时其实并非属于人民,也不一定就代表整个中华民族长远的根本利益,朝代更替与民族文化的渊源长流有时并无直接关系。对传统民族文化的维护意义,有时要大于对一个政权的忠心。何况,历史上从来都是“忠臣良将天子心”。当我们今天面对和评价历史上这些文人的时候,不能奉行单一的政治标准。恰恰相反,既然他们是文人艺术家,我们就应该以对文人的要求来评价他们,未可凭政治态度来取舍,因为他们本来就不属于政治,而是属于这一民族的文化和艺术,尽管他们离不开政治也不可能没有一定的政治立场。相对于政治而言,一个艺术家日常的为人处事对于他的人格建构更为重要。像赵孟頫的为官与为人,我们看到的都是正面评价(比如《赵公行状》记:“士大夫莫不颂公之德”),除了他是所谓的“二臣”(元政权前赵孟頫未仕宋严格来讲并非“二臣”只能算是遗民)。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果我们把政治从中剥离开来,相应的结论就会发生变化。不管是和平时期还是非常时期,知识分子应有知识分子自己独立的人文品格。尤其是在民族危难之际,知识分子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民族气节不仅仅在维护一时的政治权益上,而是对传统文化的极力保护与弘扬上。像“抗日战争”期间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等中国画艺术家对日本人的鄙视及其表现,令我们敬仰有加!而与赵孟頫同时代的文天祥,因不屈服于元政权而被杀害,也一样受到我们的敬重。当年王国维的自杀,我们也能够理解他当时的心境。还有像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无论是作为反封建斗士的鲁迅、革中国画命的陈独秀,还是倡导和维护传统文化的于右任、黄宾虹,都值得我们尊重!因为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传播与缔造者,而不是政治的附庸。

当然,艺术与时代毕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意识形态,但这种关系是一种自然存在,不应是人为形态。我们不可以以意识形态和政治地位作为唯一标准来评判一位艺术家或文人,历史最终还是要看他的艺术成就,而不是一时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名位(我们这里绝不是一概而论只是说这一现象确实存在而已)。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相反,往往把艺术家所处的社会地位与名声看作唯一的标准。而艺术家也多以结交权贵和有钱人为荣,甚至唯马首是瞻。这一点,也是我们与古人不一样的地方。古人也追求结交权贵,但这些权贵与文人们一样从小读一样的书、写一样的字、作一样的诗,又多家富收藏,故而是在同样的语境、同样的爱好、同样意趣中交游,所谓同好相交,而且也会同样被写进历史。今天就大不一样了,我们没有可以交往的文人士大夫,这些所谓权贵、有钱人也绝对不会被写进历史。说白了,古人交游而今人交际,白白把大量宝贵的时间与生命浪费在一时浮华的红尘名利场中,让难得的才华付之东流。因为我们的教育体系没有传承给我们古老而灿烂的传统文化,大家不再读同样的书,尤其是家庭、学校、社会是三本不同的书,让本来属于所有人的传统中国书画(尤其是书法)只属于极少数专业人员。当我们今天感觉到因为它的缺失而导致巨大的社会问题,认识到它的存在必要时,突然发现我们已经失落的太多。和谐社会,先和谐文化、和谐人。但是,“百年树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可不是一句口号、一时的冲动,抑或全民动员的文化产业所能解决的。对此,我们并没有冷静、理性地作深刻反省、思考与研究。既然我们今天研究赵孟頫复古的意义和价值,对比一下今之所谓古与古人之所谓古有什么不同,当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但是,一个人的人品与艺品绝对有关。我们可以说人品画品与政治无关,但一定与德性修养有关,有什么样的德性修养,就有什么样的作品。比如,一个内心躁乱的人,画出来的画必然火气冲天,一个内心充满阴暗心灵肮脏的人画面必然灰暗脏乱。而内心澄明的人,画面必然干净爽利。这一点,也是业内人士的共识。笔墨落在白纸上,掩盖不了内心真情。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信奉“书为心画”,把书画作为遣性悦性修身养心的艺术形式。艺术参与人格德性的建构,但不承诺政治责任。至于何种艺术为好或不好,这就需要读者明鉴了。

虽然人格德性不同,作品审美也不同,但一旦表现于艺术作品时,它就属于艺术和审美范畴,不再属于道德范畴。如果这时我们仍然以道德标准来评价艺术,必然会得出不置可否的矛盾判断。我们可以不喜欢,但未可否定。这不是一个通常人们认为的那样,可以以性格的多面性来解释的问题。

但是,我们绝不是说人品不重要,同样是艺术品,我们宁可喜欢健康大美的东西,而不是稀奇古怪的乱东西、脏东西。现实中谁也不愿意与德性不好修养不高的人打交道,何况对于中国人来说,一个艺术家的影响也决不仅仅限于其作品本身。

领袖也罢,“二臣”也罢,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文人、艺术家,赵孟頫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以一个文人的微薄之力呕心沥血把传统集大成而至于极致,无愧于其所处的时代!傅山曾极力贬抑赵孟頫,但晚年也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敬佩之情溢于言表(《秉烛》诗:“秉烛起长叹,其人想断肠。赵厮真足奇,管婢亦非常。醉起酒犹酒,老来狂更狂。斫轮馀一笔,何处发文章”)。

至于赵孟頫不时流露出来的退隐之心,那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心态,这既与以宋室仕元情节的纠结有关,也与他作为传统中国文人一贯外儒内道的情结有关。我们知道,赵孟頫与方外人士交往颇深,其中有画“葡萄”而知名的僧人,人称“温日观”的释子温(生卒年月未考),赵孟頫与之执弟子礼,且多有书翰往来。与南谷真人杜道坚(1237—1318)亦有师徒之宜。而赵孟頫与夫人管道升同为中峰明本和尚(1263-1323)弟子。故而,赵孟頫时时表现出思想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性。晚年的赵孟頫感慨万千道:“齿豁童头六十三,一生事事总堪惭。唯馀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悲从中来,是何等的心境!有时,我们从他这种矛盾的心态中反倒感其高大。

但这都被其显赫的地位和影响掩盖了。

从66岁离开大都,仁宗遣使者召孟頫还京因病不赴,一直居吴兴(是年作《竹石图》并题“石如飞白木如籀”)。直到1322年6月16日这天,赵孟頫仍观书作字,谈笑如常,至黄昏,逝于吴兴,年69岁。

参考文献

1. 李铸晋《趙孟頫之研究》

2. 伍蠡甫《赵孟頫论(节选)》

3. 王似峰 黄惇《赵孟頫年表》

4. 李铸晋《鹊华秋色: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三联书店2008年7月版

5. 陈秀娟《元代文人画家群研究》

6. 胡光华《赵孟頫及其山水画研究》

7. 任道斌《中国书画名家精品大典》

8.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第六卷

9. 《元代最显赫的画家--赵孟頫》

护士简笔画范文第3篇

蜗牛是一种包括许多不同科、属的动物。取食植物,产卵于土中或者树上。在热带岛屿比较常见,但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区。那么蜗牛的简笔画要怎么画呢?小编今天教大家画蜗牛,步骤很简单,一起来学习吧!

蜗牛的简笔画成品图:蜗牛的简笔画步骤如下:蜗牛简笔画步骤1

蜗牛简笔画步骤2

蜗牛简笔画步骤3

蜗牛简笔画步骤4

蜗牛简笔画步骤5

关于蜗牛的作文: 关于蜗牛的作文一猜猜它是谁?背着房子成天走,走过有痕迹,遇到危险缩进壳里,睡觉也缩进壳里,是史上最早的软体动物。

当然是蜗牛了!它的腹部是软的,壳上有花纹,嘴里有几万多颗牙齿,遇到危险和睡觉的时候都会缩进壳里,壳可真是个一举两得的好壳啊!科学老师以前说过,如果蜗牛在睡觉,把它放到水里就可以马上醒来。为什么把蜗牛放进水里就会醒来呢?这个疑问一直在我的脑子里盘旋,直到有人告诉我答案为止。

蜗牛吃食从来都是细嚼慢咽的,不会像我们一样狼吞虎咽,不一会儿就把东西卡在嘴里了。蜗牛爬的很慢,一小时就爬了几分米,可以说是非常的悠然自在了,就像一位小绅士。蜗牛对我们而言是益虫,对农夫伯伯而言是害虫,为什么呢?因为蜗牛可以用来做药,但它会吃植物,所以它既是益虫也是害虫。蜗牛是杂食虫,什么都吃。蜗牛如果在家一直不换家,不换食物,没过几个星期就死了。蜗牛的平均寿命是六到九岁,第一次抓到蜗牛,我是多么高兴啊!我打算以后要一直养蜗牛。

关于蜗牛的作文二周末,我一大早起来就出去散步,突然我看见了一只可爱的小蜗牛。

它的身体很柔软,两根触角也很长,触角上有两个小眼睛,让它能看清道路,撞不到墙上。长触角的下面还有两根短触角,是用来探索食物的。它的壳很硬,像一个海螺,上面有许多美丽的花纹。

我轻轻地跟在小蜗牛的后面看它有什么特点,只见蜗牛背着一个重重的壳慢慢地向前爬着,保持着身体的平衡。我看到它爬过的地方有一道白线,我很好奇,就跑过去问妈妈:“为什么蜗牛爬过的地方有一道白线呢?”妈妈说:“你还是自己查一下资料吧!”

到了晚上,我就去书柜里拿出一本《科学神话》,从书中我查出了蜗牛是因为它的腹足很柔软,所以它爬行的时候会分泌出一种粘液,这种粘液能保护蜗牛的腹足,还可以帮助它爬行。怪不得蜗牛能在刀刃上爬行,还能在特别粗糙的表面上爬行呢!原来,小小的蜗牛蕴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呀!

那天,我观察到了蜗牛,也发现了蜗牛的秘密。以后,只要我们走到大自然中去,就会发现更多动植物的奥秘。

好了,蜗牛的简笔画学会了吗,更多简笔画学习,可关注【简笔画频道】(本文为5068儿童网(5068.com)原创作品,获授权转载;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致其他平台!)

护士简笔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吴门画派;园林;山水画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7-0001-03

明吴门画派画家游园、居园、构园、绘园,园林山水是其理想心斋,建构其饱游沃看可游可居可卧的林泉之好。以斋室庭院为题材的绘画融入画家理想生活意境,运用画面质料、章法色墨建构整合心性意趣,以真园、轩、斋之名画意境中的园林、庭院与斋室。

一、明吴门画派园林庭院山水画真境与意境创生整合的生态艺术美

吴门画派山水画分写实景、摹古、即兴写意三类,①写实景描绘吴中山水与庭园、斋室山水画有创新。写实景非其终级理想,以画自娱才是其真境与意境创生整合的终级理念。吴门画派被董其昌列为董巨、元四家之后的文人之画,说:“吾朝文沈又遥接衣钵”。②文人画抒发性灵写得意与失意都是感情凝结,讲究笔情墨趣,意境幽淡,笔简意浓以自娱,格调清新平和淡雅。吴门画派承元四家文人画统。沈周说他作画“聊自适、闲居饱食之兴”③、“余作画特游戏”,④他的画多“信手涂抹,不拘于形似,妍丑不管,多潇洒自在,无一点郁闷情绪,无一点媚俗的气息,贵在意到情适”。⑤自娱是吴门画派画家终级审美理想。杜琼提出“胸中造化,吐露于毫素之间。恍惚变化,像其物宜者。则足以起人之高志,发人之浩气焉,亦不能无助也”。⑥文征明诗画都渗透着真境与意境圆融整合的审美理想。吴门画派以园林山水画抒发自我心性情感,注重真景表现,这是生态美观念性的真实。“表现出一种并无确定含义和情感,从而具有多义性的无我之境”。⑦画家自然与艺术审美观通过对真山水无穷变幻的把握表露出来。写实抒情兼备,真境意境创生整合,着意于具体的吴中小景,醉心于景中之景,如沈周《东庄图》册、文征明《拙政园诗画册》等。描绘的是画家游历过的真境,“以一种日常的亲切方式打动欣赏者”⑧点景人物引观者入画境。文征明《东园图》卷,写庭院内外有树木掩映的曲径、假山、竹林、池水,文人高士精细入微,观之让人心意荡漾其间。《真赏斋》图,斋前古木参差,山石错落其间,斋后竹林远山,斋内陈设具细可辩,观者心意可游走其间。董其昌论文征明画说“文公精工具体,吾所不及”[注:董其昌:《容台集》。]。沈周《东庄图》册用笔朴厚简拙,园林小景富情趣。画家游历时生成激荡之情整合有我之境以笔墨形式传达。沈周的《魏园雅集图》《东庄图》描绘真实场景,画面有可识性,但经过主观修饰,绘景同时又抒发主观情感。画家用写实之意传达“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美,“一水一石皆从耳目之所睹,记传其神采”,[注:见吴敢:《沈周》第117页 台湾历史博物馆编印《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大家书画集》第9页。

]这种可识性是以文人的绘画思想来借景抒情,将写意的精神实质与实景之美圆融整合。杜琼提出像其物宜即尊重物象真实美,对沈周与文征明影响极大。吴门画派对真实景观的描绘并不是停留在物象之上,他们将胸中造化与真实景观恍惚变化用以抒发个人性情,融情于景。写景与抒情复杂交错是画家游历后追忆情感之作。沈周在《西山纪游图》卷中跋曰:“平生好游,未足之心归而追求其迹,放笔想象一林、一溪、一峦、一坞”他描绘实景是追忆筛选画面景物。沈周《草庵图》卷是游历咏诗之后画之,跋道“茂公曰:诗状小处将无遗,向顷一图使画中更见诗。”沈周听之绘此图。游历后即兴作是画中景和真景在似与不似之间。庵中房屋变化错落,曲径池田自观察所得,用疏简沉郁之笔清新生意。筛真景繁杂更为清净简易率真,表游历雅致情怀更有清幽之气。沈、文画作真景与抒情圆融,表现平和安逸心态,恋吴中美景,醉园林幽居,寄情书画以自娱,是真园林庭院对画家心灵的陶冶和净化并为之传神。对真实之景的写生来借物抒情,是吴门画派画家的创新。明吴门画派园林、庭院山水画,把园林、庭院的真境与作者借物抒情的意境圆融、创生、整合,表现出具有生态的园林、庭院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真境美与借物抒情表达有我之境的生态艺术美。

二、吴门画派园林庭院山水画中两难结构矛盾整合的人文艺术美

吴门画派园林庭院山水画受时代、修养、自娱等影响,风格与审美有程式化特点。画面真境与程式化重复、世俗与雅逸等多重两难结构,这是吴门画派园林庭院山水画人文艺术美,本文以两难结构矛盾圆融整合的角度引申哲学式思考。

护士简笔画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汉简;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066-01

汉简,是我国书法遗产中的一朵瑰丽的奇葩。东汉碑刻书法占据了中国书法领域中的重要位置,而大量西汉竹木简书的出土更呈现奇观,填补了由秦至东汉这一历史阶段的空白。使汉代书法有了全貌。简牍中的真、草、隶、篆洋洋大观,笔姿精妙,质朴古雅,自然茂美,在中国书坛独树一帜,光彩夺目。

由于汉简出土的时间较近,人们还来不及充分认识到简书的艺术价值,有些人还怀疑简书的艺术性。而怀疑的缘由,是汉简大多出自社会下层的职业抄书人之手或为下层士吏、士卒所书;结体不如东汉书法严谨,用笔不如东汉书法规范。于是,认为在两汉只有东汉成熟,规范化时期的隶书名碑《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史晨碑》等,这才是具有高度艺术性的书法碑刻。

需知历代的书法艺术珍品有相当一部分是工匠和无名书家留下来的。如秦汉的砖文和瓦当文字,商周的彝器中的铭文、镜文、印玺文等。即使是东汉或魏晋时期的不少碑刻文字也是一些无名书家的手迹。那些来自民间和下层的千百万不知名的书家,昕创立的书法艺术成果,是人民群众辛勤劳动的产物,确实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广阔的生命力,是不容忽视的。中国文字书体的演进几乎都有这样一个过程,即任何高明的书体往往都是先由社会下层士吏率先创造。开始总不免带有不规则和稚拙的形态;但被统治者利用以后,在御用书法家或当时书坛的佼佼者加工整理之后,逐渐被规则、工整的形式所代替,进而加工成标准化、规范化的字体。现存世的名碑、名碣、墓志多属于后者。这是中国文字的演进规律,也是中国书法演进的规律。从一般人角度只重视后者,只承认后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从书法艺术家的角度也是只看重后者,那就不免偏颇了。我认为有许多书体就其实用性和流通性这个角度看,标准化、规范化是有益的、必须的,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就书法艺术而言,情况却又不同了。因越是标准化和规范化,“馆阁体”气息就越浓,也就越呈机械死板,而缺乏生气。

汉简书法都是汉人的墨迹,无可争议从墨迹更能领略到汉代书法家的书法气息。墨迹在书法中的地位是众所周知的。较之于刻石,墨迹更能真实反映原作者的书法意趣。而刻石即使是新刻也是经过加工走样以后的了。我们在读古碑帖的时候就会发现,有的碑由于刻工文化低,有的则由于粗心把字刻错、刻掉笔画、或任意增加笔画,造成了古碑中的错别字。何况有的刻工技术粗劣,效果更加可想而知。何况汉碑经上千年风蚀和人为磨损(指搬动、抚摩、锤拓等),字迹已模糊不清,离原作者书法意趣已相距千里。就是有保护措施的孔庙和岱庙里的汉碑刻石绝大多数都已残破,有许多字迹都已脱落。如《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等最为明显。有些碑刻就有已被过之嫌。今人要想领略汉人笔法,多以传世的东汉碑刻现在呈现的笔形为据,其实相距原汉人笔意已远矣!依我之见,现在书家推崇的汉碑如《张迁碑》、《乙瑛碑》、《礼器碑》等,如不经过近两千年大自然的再创造,而是如新刻之时,笔画清清楚楚、光光生生、整整齐齐,那今人恐怕是不会有那么大的兴趣的。泰山金刚经、云峰山刻石更是如此。试想此经石峪金刚经和郑文公碑不是露天摩崖,让大自然进行两千年的加工,那神乎其神的自然残缺、那玄妙得令人难以捉摸的笔法从何说起。即使西安碑林的《曹全碑》出土晚,保护好也有破损,碑腰断裂,有十四字被损坏,未破损的字,字画也多少发生了风蚀变形。何况拓工技艺高低又左右了作品的质量。我在市面上看到不少书店发行的《曹全碑》版本,因锤拓、制版、印刷的原因,已离原碑风貌甚远。有的偏肥,更多的偏瘦,有的因笔画已被墨蚀而面目全非。但初学隶书的人仍把它作为范本。这叫初学者怎样去领略汉人的笔法呢?

而汉简就不大同了,我们可以直接欣赏到两千年左右的汉人手书墨迹。普通条件的人也可看到影印的汉简墨迹,结体之天成,笔法之执着,墨色之燥润,行笔的疾涩,乃至气度和神韵皆跃然简上。在用墨上,汉时的墨是当时通行的丸墨,那种墨是天然原料制成的漆烟。色泽乌黑而带紫光,而且墨色经久不衰,所以两千年之后的今天,我看到的几处出土的简牍书法的墨色仍然乌黑而有光泽。汉简大多是用于函札记事,多非经意之作,又是笔墨真迹,因而可以明显地看到用笔迅疾酣畅,流利奔放而又古朴。这是由于社会的发展,对文字――人们社会交流的工具,不得不追求简易速成、草率急就。这也是汉简书写中的一大特色。正因为如此,反而在书法艺术上表现出一种自然生趣、落落大方、粗犷拙实,使转用笔较速而不拘谨做作的古拙风格。

好了,本文就介绍到这里,愿我们如花绽放,不负韶华,学员们,加油!(来源:360范文网 http://www.360fanwen.Com)文章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30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