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应用语言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交际语言交流语言模式教学设计

交际语言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英国的应用语言学家强调了语言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语言交流的能力上,而不是过多地强调掌握语言结构。当时,支持这种观点的代表是克拉斯托福•加德林(ChristopherCandlin)和亨利•威德森(HenryWiddowson)。到了70年代中期,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内涵规模扩大了很多,不论是美国的,还是英国的交际法支持者,都把交际语言教学法看作是一种方式而不是一种方法。

一、交际语言教学法的主要观点

交际语言教学法视交际语言能力为教学的目标。在语言学习中,交际是中心,上下文要素是中心,并且需要在广泛的社会文化的上下文中去研究语言。强调语言学习需要通过交流,这不仅仅是一个活动问题,而且存在把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插入到语言学习中的问题,也是一个刺激语言系统本身发展的问题。“学习是为了使用英语”,即必须通过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强调使用集体学习的方式,而不是个人,学生理解失败的实际是大家共同的责任,既不是讲话人的过失,也不是听话者的错误。成功的交际是由于坚持不懈地使用语言而完成的。并且认为学习语言技能的四个步骤顺序是听、说、读、写,认为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是相互依赖的。

二、交际语言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1.交际原则

这个原则强调给学生提供以交际为目的而使用英语的机会的重要性,明显地设法把这样的活动,结合到语言教学广泛的项目中去,进一步说明了语言学习需要通过交流。

2.作业原则

这个原则指的是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用语言来贯彻执行意思丰富的作业,以促进学习。这个实践活动,把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插入到语言教学中去,它能刺激语言系统本身的发展。

3.丰富意义原则

对学生来说,意义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习。不断地选择、改变学习活动形式,是为了能把学生的活动和他们使用的意义丰富的词汇联结成正规的语言,而不仅仅是机械呆板的语言句型操练。

三、交际语言教学的基本要素

1.目标

如同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任务一样,交际语言教学大纲也有其目标指向。它以培养流利的口语和语意的理解能力为重点的目标,特别强调语言学习要通过实际交际,在使用中学习语言,课堂活动应把集中设计的语言资料,通过完成任务(作业)的媒介,来达到传递信息和分享信息的目标。

2.备课大纲

大纲的本质,一直是交际语言教学的中心。它所阐述的是学习外语时,需要使用外语的典型情况。如TalkingaboutTravelExperience、TalkingabouttheWeather,它们可能需要讨论的话题;如Introduction、Education、Shopping,它们需要的语言功能;如Describingsomething、AskingaboutAdmissiontoaschool、AgreementandDisagreement,它们在语言交际中使用的概念:如时间、地点、方式,或者需要的词汇和语法。大纲试图说明的是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在用外语交际时,才能达到一个理想的熟练程度。

3.教学活动形式

在交际法的教学活动中,和交际方式相一致的练习形式和活动的范围是无限的。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交际中能达到交际大纲的要求,并且建议把这样的交际过程作为分享信息,讨论意义和相互影响的有效方法。这样的课程设计可以采取很多形式,如Groupdiscussion/debate,Pairwork,Games,Roleplay,Freetalk,Errorcorrection等。

4.教材

语言材料直接影响课堂反馈质量和语言使用的方法,这说明教材在促进交际语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把交际语言教学中使用的教材分为三种:①以课文为基础的教材:有许多课本,是直接提供给交际语言教学法使用的。②以任务(作业)为基础的教材:指的是提供给各种各样的游戏、角色扮演、模仿和以作业为基础的交际活动所使用的材料。如练习手册、提示卡片、活动卡片、实践材料和小册子。③以实物为基础的教材:指的是“来自实际生活的材料”。如画片、广告、杂志、报纸或语言交际活动所使用的录音和视听材料。

5.教师和学生的角色

在交际语言教学中,教师的责任是组织课堂活动,进行语言交流,实践语言模式。教师作为语言材料的组织者,同时教师本身就是语言材料,教师是课堂活动步骤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并能大量地提供合乎课堂实际的知识和技能,并具有实际教学、观察学习和课堂组织的经验。学生作为一位谈判者,跻身于学习过程和学习目的之间,活跃在小组或全班的活动中,直接影响课堂活动,充分发挥谈判者的作用。学生应尽可能多地贡献出他们在课堂上所获得的信息、知识和技能,学习是在一种相互依靠的基础上进行的。

四、交际语言教学的教学设计

交际语言教学的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及任务完成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位学生、活动内容和过程都要有充分的了解。下面以Shopping(UnitFiveBookII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试用教材)为例来说明交际语言教学的基本步骤:

Step1

1.Exchangethegreetingwiththestudents(Ss).

2.Dailyreport.

3.Makecleartheteachingaims.

Step2Revision

Reviewsomesentencepatternsofshoppinglearntbefore.(Thispartisshownontheprojector.)

1)MayIhelpyou?/WhatcanIdoforyou?

2)Whatareyoulookingfor?

3)Howmuchisit?/Howmuchdoesitcost?/Howmuch?

4)Itcosts…

5)I’dliketobuy…

6)It’stooexpensive.

Step3Presentation

1.Thewholeclassreadthenewwordsandexpressionsonp.36inthetextbooks.

2.Listentothetapetwicewiththebooksclosed.TelltheSstopayattentiontothepronunciationandintonation.

3.Learnthecommunicationwordsinthedialogue.(HelptheSsfindthesentencesinthedialogue.)

1)I’mlookingforanewwatch.

2)Howmuchwouldyouliketospend?

3)Wouldyouliketotrythisoneon?

4)Itfitsnicely!Howmuchisit?

5)Thisoneisnormally$170butit’sonsalefor$120.

6)It’sagreatdeal.

4.TheSsreadthedialoguetogether.

Step4Practice

1.Readthedialogueinpairs,theningroups.

2.HelptheSsmakeaconversationwiththeteacher.(SaytotheSs:IfIamanassistant,youareacustomer,youwanttobuyapairofwhitegloves.Howwillyousay?)

T:CanIhelpyou?

Ss:I’mtryingtogetapairofwhitegloves.

T:Whatsizewouldyoulike?

Ss:Iwouldlikesizesix.

T:Thewhiteglovesareonthiscounter.Thisway,please!---Hereisasizesix.

Ss:Thankyou.MayItrythemon?

T:Sure.

Ss:Thanks.Theyfitmewell.Howmucharethey?

T:Theycostfivedollars.

Ss:Allright.I’lltakethem.

T:Pleasepayatthecashier’s.

Ss:OK.Bye!

T:Seeyounexttime.

Step5Roleplay

1.AskfiveSstocometothefront,andputonashortplayaccordingtothesituationgivenbelow:(Usingtheteachingtools:abag,amap,severalpens,severalerasersandsomeexercisebooks.)

Annieisanassistantinastore.Kate,Mary,JimandBillaregoingtobuysomeschoolthingsthere.NowAnnieisservingthem.(ThispartisshownontheProjector.)

2.TheSsputontheshortplayingroupsonebyone.

Step6Consolidation

MakeclearwhattheSshavelearntinthisperiod.(HelptheSstospeakout.)

Step7Homework

Makeanewdialogueinpairsafterclass,accordingtothesituationgivenbelow:Jennyisasalesgirlinadepartmentstore.Jackisgoingtobuyasweaterthere.AndJennyisservinghim.(Thispartisshownontheprojector.)

五、运用交际语言教学的几点思考

1.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有意识地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并通过让他们轮流示范表演的方式,成功扮演活动中的不同角色,进一步营造公平竞争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创造均等的表现机会。既要注意培养尖子生,又要重视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应提醒小组中的成员信任这些学困生,当他们有一点的进步时,都应加以肯定表扬,哪怕只是几个“Good”、“Verygood”、“Welldone”等简单的评价都会给学生内心带来一种强大的动力,激励他们进步。

2.在交际语言教学法中,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对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熟悉活动的内容,熟悉教学对象,即“备对象”,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另外,每堂课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在内容编排和练习设计方面应重视知识的衔接,教材应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并尽量反映学生的兴趣和经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尽量用目标语表达自己,限制使用母语,应尽量避免为了指出词汇和语法错误而打断学生的交流。并应注意语意知识的深化和扩展,强化跨文化语言交际功能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

交际语言教学法,注重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强调生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使学生在交际活动过程中,通过实践、体验、参与、合作和交流等方式,完成交际的目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应用语言学范文第2篇

1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研究

随着新课改深入实施,汉语言文学对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精神文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然而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人文科学,它体现着人类历史人文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表着着中国传统文化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在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深刻了解文学里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对其深究,了解其蕴含的精神以及文化,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新课改背景下,引入应用性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汉语言文学在实际教学中有着一定的推动意义。当前,社会在不断进步,为了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解决现代企业用人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体系中,不仅要保持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质和特征,并且还要为社会培养出新型综合性人才,因此这就提出了应用性教学途径,为汉语言文学培养针对性人才。

2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在教学改革研究中,该文针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进行了科学有效的整合和分析,特别是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以及当代文学这些方面,并依此提出了采用应用性教学的策略,在保全该学科特色的同时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整个教学过程中,重点采用应用性教学,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增强对学生就业观的指导和分析,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实效性。采用应用性教学,在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以正确、合理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然而就汉语言文学本身来说:它要求培养学生要具备“写、说、读”的硬功夫,在教学内容中以模块的形式逐步学习。在应用性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写作能力,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各类文件的写作水平加以提高,并能熟练运用各种文学格式,提高应用文写作的能力。这种应用性教学,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写作能力,是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用性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不仅为社会岗位培养了更多的实用性人才,也是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3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汉语言文学是一门结合我国中华民族精神,蕴含了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人文科学学科,有着十分高的价值和地位。在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过程中,只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到语言文学中所蕴含的典故和意义,体会其中所富含的精神,才能更好的结合我国国情、历史来完善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同时,汉语言专业自创设至今,经过进百年的发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基本已经固定,所以优化改革汉语言现今的教学模式,能更全面的增加该专业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显得更为重要。但由于该专业的特殊性,在应聘时很难找到自身专业在工作中的职业定位,导致在就业中面临十分严峻的就业压力。在汉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当前社会需求与形势,从全方位来培养学生。另外,汉语言文学通常侧重于培养学生对于汉语语言能力的运用和分析能力,而对于实践方向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没有过多的涉及,这些原因往往就导致了该学科的应用性相比其他专业缺少实际的应用性。在一般的汉语言文学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不断的讲授课本或者资料中的理论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在被灌输的这一堆理论知识后点死记硬背。这种只适用于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太过枯燥,导致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十分无聊,对这门课程的兴趣普遍不高。因此,现今汉语言文学的教育方式正在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改革,需要通过转变其教学模式,来达到与社会接轨的目的。

4应用性教学的几点核心应用

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教学改革,将学生满足更多的岗位需求为原则进行培养,不断为社会培养出综合性人才。因此,基于新课改背景下,要将汉语言文学的内涵和本质特征与教学策略相结合,促进学生在掌握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在采用应用性教学中必须要从具体实践中展开教学计划,发挥应用性教学的实效性。笔者通过自身多年教育实践经验,归纳并总结到一些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方式策略,希望通过以下分析,有助于提高和改善汉语言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性人才。

4.1模拟情境,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汉语言课堂上应采用理论课程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课堂中专门设计让学生实践的版块,用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社会实际情况,模拟一些类似于招聘会、面试、会议形式、商务交流等形式来和学生互动,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模拟情景对学生进行锻炼。让学生在互动交流过程中对语文学习有更深的理解,同时能够发现自身的缺陷,并及时改正优化。这样一来,不仅锻炼巩固了在课堂中学习的内容,也提升了学生自己的口才和应变能力,使得综合能力全面提高,这种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未来投入到工作中时能更加的从容自信,为以后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2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不仅教师需要做出努力,学校方面也应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实践是提升理论的重要手段,在将来的人才招聘过程中,实践经验更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招聘人员通常通过应聘者的实践能力来侧面了解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而汉语言文学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的局限性,导致大部分学生很难得到实践平台去学习实践。所以,学校方面应主动为学生搭建各种实践工作的平台并进行合理的安排,用来帮助学生来实践所学理论。例如:在学校范围内开展由学生组织的小型模拟招聘会、应用文写作比赛或者汉语言知识竞赛等。教师要让学生从实践中增长知识和视野,在合理安排实习的同时,有助于将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去,增强了自身的经验,并且提高了自身的应用技能和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大环境。

4.3保证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现在主要使用的汉语言教学方式一般是教师进行理论的讲授与板书,让学生单纯的听讲或者抄笔记,并没有过多的师生之间的互动。为此,教师需要对教材和课程做更透彻的研究分析,多听取学生的意见,通过收集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结合当今社会的流行方向,将更多的时尚元素与教材内容相融合。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建立起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通过参加学生问题讨论,多与学生交流。互动教学最大的优势是能够将学生都吸引到课堂中来,在讨论中各自交换想法,达到学生之间知识互补的目的,并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不再厌倦抵触汉语言的学习。教师通过与学生互相沟通讨论,了解学生,从而能够通过学生个人情况来制定实际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并可以保持课堂的活跃气氛,有助于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4.4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完善逐渐成熟的新式教学方法汉语言这一门课程,对于知识的概括率比较高,其所包含的知识范围也比较广泛,以至于涉及到的知识层面比较浅。在日常的汉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重点集中在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使用能力的培养上,并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保证学生在学习时能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打破专业的局限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社会中具有更广阔的前景以及更强的人才竞争力。

5汉语言教学中提高应用性教学的对策分析

为了促进应用性教学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不断创新和改革,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通过加强教学体制改革、改革教学方法以及完善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重点研究,具体表现在:(1)在教学体制改革中,学校要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体制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实用性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在课程安排上,要设置选修和必修两种形式,丰富学科科目,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满足实用性要求;另外还需要根据学科发展的要求,形成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体系,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在教学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进行改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在课堂上努力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来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兴趣,有助于让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相互促进。(3)完善教学评价中,根据汉语言文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内容不同,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评价。通过学生在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写作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形成正确的评价结果,有助于促进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水平。因此,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汉语言文学应用性教学工作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配在教育实施过程中,不断创新和改革,有助于推动中文教育工作的不断优化,扩大学生的就业范围,以理论为指导,实践为手段,全面推进现代化的教学思想。

6结语

应用语言学范文第3篇

摘要:语言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善于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遵循运用语言的准则,提高汉语言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汉语言;学习和应用;准确;生动

汉语言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极为重要的学科。语言在社会现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列宁曾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毋庸质疑,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可见,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

汉语言必须符合它的“三性”。何为“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是运用语言亘古不变的准则。

学习汉语言,一般应先从用词准确着手,锤炼词语;其次要把句子造通,后把句式造好;最后才可以用语句描绘意境。由此可见,准确性是对一切文章和讲话的基本要求,也是鲜明性、生动性的基础。准确性属于逻辑学中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问题。概念不明确,判断不周密,推理不合逻辑,所使用的词、词组、句子必然不准确;反之,所使用的词、词组、句子必然不准确,所表达的概念、判断、推理必然不合思维的规则,即违反了准确性准则。

例如这么一句话:“这次放学回家,既看到了我爷爷,又看到了我奶奶,真是一箭双雕啊!”这句话乍听起来很刺耳,但仔细分析一下,只是用词不正确的问题。“一箭双雕”是个成语,是“语义双关”或者是“做一件事达到两种目的”。在这里用“一举两得”,还说得过去,也好听一些;要是什么都不用,干脆把最后一个分句删掉更好。

当然,语言的准确性必须统一于特定的思想内容。语言的运用如果脱离了内容,只就词句本身来谈准确不准确,就会陷入咬文嚼字、玩弄技巧的泥坑。

赵青《我和爹爹赵丹》一书第286页引用了这样一句话:“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亦善!”句中的“亦”应写作“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是中国古代一句流传十分广泛的名言,出自《论语·泰伯》。其中的“也”,是文言助词,无实义,表示句中停顿。而“亦”是副词,意思如同现代汉语中的“同样”。上述名言中的“也”显然不可代之以“亦”。因此,语言的准确性应是以准确地认识事物为前提,选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准确的思想内容。

运用语言,有了准确性的基础,还得讲求鲜明性。鲜明性是一切文章的共同要求。所谓鲜明性就是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言短意长,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鲜明地告诉读者,给读者以清晰的印象,使读者受到教育。

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鲜明性对文学作品来说,还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如用鲜明个性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鲜明色彩的语言描绘社会环境及用较少的语言表达较丰富的思想内容等。譬如中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一课的同志的《沁园春·雪》上阙: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这首词里以奔泻的革命激情,博大的胸怀,惊人的气魄,色彩鲜明的艺术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雄浑神奇的画卷。不仅塑造了无限雄伟、壮丽的祖国山河的鲜明形象,而且准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再如,《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的一段话也很有魅力。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罢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又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这两段文字中是黛玉对两个人的回答。初看是平常话,其实鲜明的语言这里把黛玉时时留意,步步小心的寄人篱下的心态和性格全展示了出来,足见作者的功力。引导学生认识小说戏剧的美妙之处,不仅仅让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又如,语文教材里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只有两千多字,却写活了封建里的一群人,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孔乙己这个迂腐、懒惰、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概括了丰富的内容:孔乙己看不起做工的短衣帮,为了跟他们区别,舍不得脱掉那件又破又脏的长衫;但他又不阔绰,所以只能在柜台外站着喝酒。这就是艺术的语言,鲜明性的体现,精炼的典范。要想使文章具有鲜明性,只有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用极少的语言写出鲜明丰富的内容来。

一般来说,鲜明的语言,往往也是生动的语言,但生动性在词章技巧方面还要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它要求语言要新鲜活泼,感情洋溢,有说服力、感染力。语言的生动性是语言形象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它应贯穿全部文学作品。

使语言生动活泼的手段很多,如精心锤炼词语、巧妙安排句式、广泛运用意境描绘的方法等。

如朱自清的《春》中语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迸发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纯洁又灵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生长的力量。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然而,语言的生动,并不在于用词是否华丽。有时不用形容词,直接说出,只要恰到好处,语言同样生动。

咱们再来看一下鲁迅先生的作品《狂人日记》,文章在掀开了那几千年吃人的“筵席”之后,末尾只用“救救孩子”四个字总结全篇。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扣人心弦,发人深省,令人久久不能平静。四个字,道出了多少言外之意,引发了读者多少丰富的联想,又给人多么有力的鞭策!这就是语言的生动、鲜明、准确之处。

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结合体;也有人说“语文”应该是“语言”和“文学”的融合;更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章”的组合。其实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注定了“语文”这门学科的美学意义是客观存在的,美感是语文学科的必然属性之一。

语言文字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特有的最美妙的精神载体,是人类文明前进的阶梯。我们的汉语言较之其他语种具有优美、隽永的特点。我们理所应当对它兴味盎然。文学作品更是思想、情感、美感的集合体,我们应该对它满怀热情。

语言当然也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工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特别是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讲究逻辑和词章,掌握运用语言的技巧,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在学习和运用中不断进步和提高,精益求精!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汉语言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极为重要的学科。语言在社会现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汉语言必须符合它的“三性”。何为“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是运用语言亘古不变的准则;语言文字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特有的最美妙的精神载体,是人类文明前进的阶梯,其中,主要包括:运用语言,有了准确性的基础,还得讲求鲜明性、用鲜明个性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鲜明色彩的语言描绘社会环境及用较少的语言表达较丰富的思想内容等、这首词里以奔泻的革命激情,博大的胸怀,惊人的气魄,色彩鲜明的艺术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雄浑神奇的画卷、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结合体;也有人说“语文”应该是“语言”和“文学”的融合;更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章”的组合,等。具体材料详见:

摘要:语言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善于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遵循运用语言的准则,提高汉语言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汉语言;学习和应用;准确;生动

汉语言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极为重要的学科。语言在社会现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列宁曾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毋庸质疑,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可见,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

汉语言必须符合它的“三性”。何为“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是运用语言亘古不变的准则。

学习汉语言,一般应先从用词准确着手,锤炼词语;其次要把句子造通,后把句式造好;最后才可以用语句描绘意境。由此可见,准确性是对一切文章和讲话的基本要求,也是鲜明性、生动性的基础。准确性属于逻辑学中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问题。概念不明确,判断不周密,推理不合逻辑,所使用的词、词组、句子必然不准确;反之,所使用的词、词组、句子必然不准确,所表达的概念、判断、推理必然不合思维的规则,即违反了准确性准则。

例如这么一句话:“这次放学回家,既看到了我爷爷,又看到了我奶奶,真是一箭双雕啊!”这句话乍听起来很刺耳,但仔细分析一下,只是用词不正确的问题。“一箭双雕”是个成语,是“语义双关”或者是“做一件事达到两种目的”。在这里用“一举两得”,还说得过去,也好听一些;要是什么都不用,干脆把最后一个分句删掉更好。

当然,语言的准确性必须统一于特定的思想内容。语言的运用如果脱离了内容,只就词句本身来谈准确不准确,就会陷入咬文嚼字、玩弄技巧的泥坑。

赵青《我和爹爹赵丹》一书第286页引用了这样一句话:“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亦善!”句中的“亦”应写作“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是中国古代一句流传十分广泛的名言,出自《论语·泰伯》。其中的“也”,是文言助词,无实义,表示句中停顿。而“亦”是副词,意思如同现代汉语中的“同样”。上述名言中的“也”显然不可代之以“亦”。因此,语言的准确性应是以准确地认识事物为前提,选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准确的思想内容。

运用语言,有了准确性的基础,还得讲求鲜明性。鲜明性是一切文章的共同要求。所谓鲜明性就是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言短意长,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鲜明地告诉读者,给读者以清晰的印象,使读者受到教育。

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鲜明性对文学作品来说,还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如用鲜明个性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鲜明色彩的语言描绘社会环境及用较少的语言表达较丰富的思想内容等。譬如中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一课的同志的《沁园春·雪》上阙: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这首词里以奔泻的革命激情,博大的胸怀,惊人的气魄,色彩鲜明的艺术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雄浑神奇的画卷。不仅塑造了无限雄伟、壮丽的祖国山河的鲜明形象,而且准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再如,《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的一段话也很有魅力。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罢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又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这两段文字中是黛玉对两个人的回答。初看是平常话,其实鲜明的语言这里把黛玉时时留意,步步小心的寄人篱下的心态和性格全展示了出来,足见作者的功力。引导学生认识小说戏剧的美妙之处,不仅仅让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又如,语文教材里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只有两千多字,却写活了封建里的一群人,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孔乙己这个迂腐、懒惰、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概括了丰富的内容:孔乙己看不起做工的短衣帮,为了跟他们区别,舍不得脱掉那件又破又脏的长衫;但他又不阔绰,所以只能在柜台外站着喝酒。这就是艺术的语言,鲜明性的体现,精炼的典范。要想使文章具有鲜明性,只有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用极少的语言写出鲜明丰富的内容来。

一般来说,鲜明的语言,往往也是生动的语言,但生动性在词章技巧方面还要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它要求语言要新鲜活泼,感情洋溢,有说服力、感染力。语言的生动性是语言形象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它应贯穿全部文学作品。

使语言生动活泼的手段很多,如精心锤炼词语、巧妙安排句式、广泛运用意境描绘的方法等。

如朱自清的《春》中语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迸发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纯洁又灵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生长的力量。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然而,语言的生动,并不在于用词是否华丽。有时不用形容词,直接说出,只要恰到好处,语言同样生动。

咱们再来看一下鲁迅先生的作品《狂人日记》,文章在掀开了那几千年吃人的“筵席”之后,末尾只用“救救孩子”四个字总结全篇。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扣人心弦,发人深省,令人久久不能平静。四个字,道出了多少言外之意,引发了读者多少丰富的联想,又给人多么有力的鞭策!这就是语言的生动、鲜明、准确之处。

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结合体;也有人说“语文”应该是“语言”和“文学”的融合;更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章”的组合。其实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注定了“语文”这门学科的美学意义是客观存在的,美感是语文学科的必然属性之一。

语言文字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特有的最美妙的精神载体,是人类文明前进的阶梯。我们的汉语言较之其他语种具有优美、隽永的特点。我们理所应当对它兴味盎然。文学作品更是思想、情感、美感的集合体,我们应该对它满怀热情。

语言当然也是老师和学生交流的工具,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特别是一名语文教师,一定要讲究逻辑和词章,掌握运用语言的技巧,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因此,我们应在学习和运用中不断进步和提高,精益求精!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汉语言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极为重要的学科。语言在社会现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汉语言必须符合它的“三性”。何为“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是运用语言亘古不变的准则;语言文字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特有的最美妙的精神载体,是人类文明前进的阶梯,其中,主要包括:运用语言,有了准确性的基础,还得讲求鲜明性、用鲜明个性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鲜明色彩的语言描绘社会环境及用较少的语言表达较丰富的思想内容等、这首词里以奔泻的革命激情,博大的胸怀,惊人的气魄,色彩鲜明的艺术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雄浑神奇的画卷、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结合体;也有人说“语文”应该是“语言”和“文学”的融合;更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章”的组合,等。具体材料详见:

摘要:语言在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善于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遵循运用语言的准则,提高汉语言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汉语言;学习和应用;准确;生动

汉语言学是一门复杂而又极为重要的学科。语言在社会现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列宁曾说过:“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毋庸质疑,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彼此交际,交流思想,达到相互了解的目的。可见,语言是作为交际工具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它的巨大作用。

汉语言必须符合它的“三性”。何为“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这是运用语言亘古不变的准则。

学习汉语言,一般应先从用词准确着手,锤炼词语;其次要把句子造通,后把句式造好;最后才可以用语句描绘意境。由此可见,准确性是对一切文章和讲话的基本要求,也是鲜明性、生动性的基础。准确性属于逻辑学中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问题。概念不明确,判断不周密,推理不合逻辑,所使用的词、词组、句子必然不准确;反之,所使用的词、词组、句子必然不准确,所表达的概念、判断、推理必然不合思维的规则,即违反了准确性准则。

例如这么一句话:“这次放学回家,既看到了我爷爷,又看到了我奶奶,真是一箭双雕啊!”这句话乍听起来很刺耳,但仔细分析一下,只是用词不正确的问题。“一箭双雕”是个成语,是“语义双关”或者是“做一件事达到两种目的”。在这里用“一举两得”,还说得过去,也好听一些;要是什么都不用,干脆把最后一个分句删掉更好。

当然,语言的准确性必须统一于特定的思想内容。语言的运用如果脱离了内容,只就词句本身来谈准确不准确,就会陷入咬文嚼字、玩弄技巧的泥坑。

赵青《我和爹爹赵丹》一书第286页引用了这样一句话:“鸟之将亡,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亦善!”句中的“亦”应写作“也”。“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鸟之将亡,其鸣也哀!”是中国古代一句流传十分广泛的名言,出自《论语·泰伯》。其中的“也”,是文言助词,无实义,表示句中停顿。而“亦”是副词,意思如同现代汉语中的“同样”。上述名言中的“也”显然不可代之以“亦”。因此,语言的准确性应是以准确地认识事物为前提,选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准确的思想内容。

运用语言,有了准确性的基础,还得讲求鲜明性。鲜明性是一切文章的共同要求。所谓鲜明性就是遣词造句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言短意长,能够把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鲜明地告诉读者,给读者以清晰的印象,使读者受到教育。

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鲜明性对文学作品来说,还有更多更高的要求。如用鲜明个性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鲜明色彩的语言描绘社会环境及用较少的语言表达较丰富的思想内容等。譬如中学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一课的同志的《沁园春·雪》上阙: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这首词里以奔泻的革命激情,博大的胸怀,惊人的气魄,色彩鲜明的艺术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雄浑神奇的画卷。不仅塑造了无限雄伟、壮丽的祖国山河的鲜明形象,而且准确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再如,《红楼梦》第三回中林黛玉的一段话也很有魅力。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罢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又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这两段文字中是黛玉对两个人的回答。初看是平常话,其实鲜明的语言这里把黛玉时时留意,步步小心的寄人篱下的心态和性格全展示了出来,足见作者的功力。引导学生认识小说戏剧的美妙之处,不仅仅让学生有一种美的享受,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又如,语文教材里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只有两千多字,却写活了封建里的一群人,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孔乙己这个迂腐、懒惰、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概括了丰富的内容:孔乙己看不起做工的短衣帮,为了跟他们区别,舍不得脱掉那件又破又脏的长衫;但他又不阔绰,所以只能在柜台外站着喝酒。这就是艺术的语言,鲜明性的体现,精炼的典范。要想使文章具有鲜明性,只有一把抓住事物的本质,才能用极少的语言写出鲜明丰富的内容来。

一般来说,鲜明的语言,往往也是生动的语言,但生动性在词章技巧方面还要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它要求语言要新鲜活泼,感情洋溢,有说服力、感染力。语言的生动性是语言形象化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它应贯穿全部文学作品。

使语言生动活泼的手段很多,如精心锤炼词语、巧妙安排句式、广泛运用意境描绘的方法等。

如朱自清的《春》中语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迸发而出的挤劲。“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美、力。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纯洁又灵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生长的力量。春风是无形的,是难以描绘的。作者娴熟地从触觉、听觉、嗅觉的角度,把无形、无味、五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

然而,语言的生动,并不在于用词是否华丽。有时不用形容词,直接说出,只要恰到好处,语言同样生动。

咱们再来看一下鲁迅先生的作品《狂人日记》,文章在掀开了那几千年吃人的“筵席”之后,末尾只用“救救孩子”四个字总结全篇。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扣人心弦,发人深省,令人久久不能平静。四个字,道出了多少言外之意,引发了读者多少丰富的联想,又给人多么有力的鞭策!这就是语言的生动、鲜明、准确之处。

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字”的结合体;也有人说“语文”应该是“语言”和“文学”的融合;更有人说“语文”是“语言”和“文章”的组合。其实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注定了“语文”这门学科的美学意义是客观存在的,美感是语文学科的必然属性之一。

语言文字是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特有的最美妙的精神载体,是人类文明前进的阶梯。我们的汉语言较之其他语种具有优美、隽永的特点。我们理所应当对它兴味盎然。文学作品更是思想、情感、美感的集合体,我们应该对它满怀热情。

应用语言学范文第4篇

课程体系的建构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以笔者所在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为例,中文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目标确定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强化全过程的实践教学,着力于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使实践教学成为学生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基本指导思想为“高素质、强能力、显特长”,构建具有专业特点、岗位要求和学校层级类型三维关联度的中文专业学生核心能力体系。结合其定位的“文化信息传播”方向,核心能力表述为:合旨得体的言说和写作能力、自如灵动的沟通与策划能力、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等。教学的重点围绕核心能力培养来展开:提炼汉语言文学核心课程的理论精髓,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突出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课程的实践内涵,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具体而言,保留中文专业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以确保专业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凝炼核心课程,把握相应的理论精髓;综合课程内容,合理取舍,形成语言类、文学类、写作类、应用传播类四大课程群,利用现代传媒的技术手段,鼓励学生合理利用这个载体学习、提高。

首先,文学类课程内容注重名著解读的学理归纳,培养学生“思”的能力。将原来文学分阶段授课的方式改为块状式讲解的课程,弱化史的完整性,以小说、戏剧、诗歌、散文等文体形式发展为线索讲解,以考察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为主,并辅以具体作家作品研究的系列选修课,重点培养学生艺术感悟、艺术欣赏和审美判断能力。

其次,适应市场需求,优化语言类课程教学,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操练,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以应用语言学内容为主,重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自我表达能力和倾听理解能力协调发展。

第三,优化写作类课程内容,强化学生文字表述训练,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根据学生个性需求,提供相应的文学写作、日常应用写作、新闻写作等课程,加强与外部的联系,外聘著名作家、记者、编辑等开设专题讲座,负责学生课外写作辅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本质上改变原有写作课侧重于理论的性质,使写作课的实践本质落到实处。第四,加强应用传播类内容的实验化,利用传媒技能实验室优势,强化学生办公、制作等操作实践,培养学生“做”的能力。

二、分立教学层次,改变“教”、“学”态度和方法

调适知识性、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的比例,注意课程设置与学生专业素质、专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匹配,强化实践性课程的比重。中文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一种设计性教学,其核心环节是设计有效的实训。实践教学体系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课程内非独立实践环节;一是独立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大量包含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的开设,如计算机文化基础、多媒体技术与运用、动态网页制作、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应用写作等必修和选修课程,支撑“文化信息传播”的专业方向,并针对实践教学环节内容,编写出完整的教学大纲,设计出详细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考查措施。这样就有助于强化学生基本专业能力,有利于提高其专业特质的显示度。独立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实践环节必修课和实践环节选修课程,如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作为必修的专业实践课程,新闻采编实践、传播策划实践以及办公文秘实践等作为选修实践课程。每门实践课程通过时间安排、过程评价和综合考查措施的完整设计、确立实训主体并激发其内在动力从而达到实训目的。如实践必修课程“社会调查”,在学生第二学年结束后,利用两周时间进行实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到社会中去锻炼,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其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强化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职业技能。

以上是显性计划里能反映出的并带有一定强制性的课程设计,另外还鼓励所有老师进行课程实践性探索。如《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如何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尤为重要。我们的任课老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获得成功:从传统的角度,要求学生多读、多背、多写,立足传统打基础的一个方面。从创新的角度,强调师生互动,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1)除了老师讲授之外,某些次要章节的内容布置给学生,由学生在课堂上主讲,老师补充。有些章节也直接安排学生自学,写出相应的学习提纲;(2)就重要的教学内容,设置论题,布置辩论会,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论辩;(3)布置某一专题的学习时,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独立完成小论文;(4)利用成都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把课堂延伸至名胜古迹,如在讲李白和杜甫时,组织学生到江油太白堂和杜甫草堂,让学生感受传统历史文化。

三、恪守“结合”原则,加强过程评价,形成职业能力。

1.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相结合。在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能力培养”这一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专业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推动理论的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开发。当前社会的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学生是否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能否快速适应岗位需要,是用人单位在接收毕业生时优先考虑的因素。因此,与社会职业技能鉴定接轨,鼓励学生在完成模块教学后衔接参加社会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考试、测试,取得社会公认的职业技能资格考试证书,不失为一条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我们在教学中积极推行职业资格的培训,如普通话等级证、秘书证、教师资格证、广告从业资格证等。通过这些职业资格的培训,培养学生从业规范和良好的职业素质,使其在毕业后能够达到劳动准入制要求的相关技能等级,为自己顺利就业“添砖加瓦”。在此涉及到师资问题,从中文专业教师基本构成看,博士、硕士学位和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师居多,但多数只能纸上谈兵、坐而论道,由于自身缺乏实践,无法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所以安排教师到实习基地或指定单位兼职进行“锻炼”,培养“双师型”教师以弥补实践性环节的缺失是目前切实可行的做法。

2.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一方面采用“岗位模拟”这一行之有效的实践方式,充分利用课堂、实验室和校内其他资源,如校园电视台、校报编辑部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一方面开门办学,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双方互利性的校外实习基地,集中开展实践实训,推动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课外学分的设置和管理,把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学生综合素质和操作能力的提高、专业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社会发展人才类型需求相结合,在相对稳定的专业教学与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之间构造一定富有弹性的中介。这对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20世纪初,西班牙著名思想家奥尔特加曾经指出:“大学不仅需要与科学进行长期的永久的接触,否则就要萎缩退化,而且需要和公共生活、历史事实以及现实环境保持接触。大学必须向其所处的时代的整个现实环境开放,必须投身于真正的生活,必须整个地融入外部环境。”①

3.教学实践活动与学生社团活动相结合。能力只有在活动中才能体现出来,课内活动由于教学时数的限制,无法进行充裕的安排,因此与课内作有机联动的活动设计,然后通过课外活动来实现成为十分重要的实现途径。充分利用中文专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作用,通过创办文学刊物,组织文学社、开展读书征文竞赛、演讲比赛、写作比赛、辩论赛、话剧表演等,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4.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初步科研意识。学生毕业论文和各种科技创新竞赛活动,选题均可源于专业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通过师生间研讨式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应用语言学范文第5篇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儿化趣化的东西。在儿童的世界里,世间万物都具灵性,像花儿会笑,鸟儿会哭,布娃娃会跟他们说悄悄话,他们想与蝴蝶共舞,为着急的小蝌蚪找妈妈,就是每一首儿歌、故事也都是有情感的,都是有生命力的。孩子与成人并不拥有同一片天空,教师只有蹲下身子,把自己变成孩子,才能与孩子处在同一水平线,才能一起分享孩子的童心、童真、童趣,看到与他们一样的风景,才能聆听孩子们心灵深处的声音。课堂上老师的语言如果能轻声细语、如沐春风、暖人心怀,孩子就自然会乐学、爱学,就会学得轻松、主动。上课时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能根据教学情节调整语调。好开头是课成功的一半,因此,课伊始,大家都尽量针对教学活动内容创设有趣味性或制造悬念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如我在健康活动《玩法多》这节课,就借助诙谐夸张的律动《小矮人》作为热身导入,先把幼儿拉进活跃的游戏氛围中,然后巧妙设计历险故事,提出活动要求:“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巧克力王国玩,大家开心吗?当然,到巧克力王国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去的,要一级一级闯关,每一关都有不同要求,同学们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能到王国去游玩。”这样,孩子为实现到巧克力王国游玩,他们马上集中精力认真听老师讲游戏规则,唯恐没听清进不了王国。在讲解游戏规则的时候,又机智地采用惟妙惟肖的各种动物的声音,一会儿是又粗又涩的大灰狼,一会儿是温柔清亮的小白兔,还有阴阳怪气的老巫婆等,夸张、形象、生动的声音把孩子不知不觉带入童话世界,有效地激发孩子的活动兴趣。体态语在教学中与有声语言相比,更直接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与情感,可以通过面部表情、体态表现出来。幼儿教师的体态语对幼儿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比如,教师的微笑可以缩短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能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形成一股内在的亲师感;教师一举手一投足,一个信任的目光一个赞赏都会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鼓励孩子时,轻轻抚摸头、拍拍小屁股、送他一个吻、给他一个赞许的眼神或是甜美的微笑。分享孩子“天真无邪”、“童言无忌”的快乐时,以开怀大笑来呵护孩子的童真童趣和天真烂漫。以手势或眼神的暗示使幼儿在犯错时心领神会,自觉改正。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正确的评价,即使是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对孩子有着直接的影响,正确的评价有利于孩子的发展。

二、赞赏鼓励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孩子思想单纯,爱听好话,只要教师一表扬,便劲头十足,往往会有出色的表现;受到批评,则萎靡不振,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在课堂上,如果随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赞许,你就会发现,一句简单的赞美之辞,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好效果。所以要多看孩子的优点,哪怕就一点,你也要发现,并随时给予鼓励。每天准备一百顶高帽,让孩子天天带着荣耀回家。而且是每个人都至少有一顶。对待孩子的“童言”要呵护、尊重。在课堂里,哪怕错了,老师也应该善意包容。孩子们放松了,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在老师的适度引导下,这些童心折射出来的世界是多么精彩!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如“很好”、“真棒”、“你能行”。课堂中应充盈着这样的声音:鼓励式的:“哦,不会没关系,认真学就会了”“嗯,你已经讲对了,能不能简洁些,用一句话表达”;商量式的:“这个问题你需要帮忙吗?”“你还没有想好是吗?”“没关系,再想一想?”“我们一起来好吗?”“你说应该怎样呢?”;委婉式的:“别着急,想好了再说行吗?不会,没关系,听其他同学是怎么说的好吗?”“你先试试看,如果需要帮忙就叫我。”“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你去尝试一下,失败了也没关系呀!”“你试试看”“再想想,就能想出来了。”“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的。”赏识式的:“哦,你懂得真多!”“你想得真特别。”“你读得真好,能不能带大家读一遍?”旁敲侧击式的:“小红今天真认真,大家跟他学一学。”“女同学今天表现特好,男同学可要加油哦!”;欲擒故纵式的:“你真厉害,老师都被你问倒了!”“唉呀,老师不会的你都会,真棒!”;诱惑式的:“老师有一个问题没明白,大家能帮忙吗?”“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大家能答应吗?”赞赏和激励是促使孩子进步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每个孩子都有希望受到老师重视的心理,孩子在受到赞赏鼓励之后,会因此而更加积极地去努力,会把事情做得更好。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应用语言学(精选5篇)的全部内容,更多精选 语言学相关文章请持续关注360范文网!(本文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310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