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精选5篇)

| 婕音

推荐文章

菁英职教网 培训啦 留求艺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辅导员 就业教育实践 大学生 就业指导

1.辅导员加强就业教育实践的现实意义

1.1加强就业教育实践,有助于改善辅导员知识结构

就业指导工作要求辅导员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高校辅导员来源多是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直接留校任教,多数辅导员没有社会工作经验,对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环境、岗位认知鲜有了解,缺乏就业经验导致许多辅导员不了解学生就业过程的各个环节。辅导员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认识到指导学生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锻炼重点,要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岗位工作内容和需求标准有所认知,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此基础上才能不断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2加强就业教育实践,有助于丰富就业指导内容

就业指导工作要求辅导员要具备丰富的就业理论和实践基础。辅导员承担着对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任务,学生读大学的直接目的是就业,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职业认知、简历制作、面试准备、就业心理调节等多个环节都需要辅导员的指导。所谓“师者诲人当先知”,辅导员如果不对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和就业过程有所认知,就很难将有效的就业指导通入到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去,势必导致就业指导工作质量的降低,从而影响学生的就业。

1.3加强就业教育实践,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匹配度

就业指导工作要求辅导员要对就业形势有一定的前瞻性。高校扩招、经济社会发展促使学生的就业形势不断的变化,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在近年来层出不穷,企业对毕业生适应工作岗位的匹配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上海人才市场的《长三角地区企业用工状况调查报告》中的数据为例:2008年,有超过74%的用人单位倾向使用具有一定经验的社会从业人员。不少企业逐步从注重“现货”向注重“期货”转变,和学校签订了人才智力合作协议,设立学生实训就业基地,建立了学生实训就业合作关系。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将改变企业“即缺即用、即招即用”的传统引才模式。[1] “订单模式”是近年来高校的就业工作适应市场需求的产物,辅导员应在充分把握就业工作前瞻性的同时适当对就业指导工作重点做以调整,准确把握学生培养过程中的工作重点。

2.加强辅导员就业教育实践的有效途径

2.1加强理论学习,系统掌握就业指导理论知识

辅导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把握形势,辩证的汲取实践过程中的收获。辅导员在上岗前后大多都会接受岗位技能的培训,培训过程中的培训内容涉及的基础理论较多,辅导员要在掌握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增加实战技巧的学习。举例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近年来已经成为就业指导的工作热点,辅导员要在明晰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一些对学生示范性、指导性强的实际案例,在辅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将贴近学生实际、能够有效示范的案例提供给学生做参考,以强化就业指导的工作效果。

2.2深入用人单位,分析总结企业招聘录用标准

辅导员要多走出校园,加强对企业用人需求的调研,逐渐提升就业指导认知的前瞻性。当前形势下,各个高校为进一步做好就业工作都会在春秋两季举办大型招聘会,平时的一些小型专场就业洽谈会也会在学校召开。辅导员可以在招聘会中和用人企业接触,了解企业人员对目前毕业生的评价,了解企业未来用人需求趋势。

2.3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就业教育实践重点

辅导员要不断总结调整社会实践中的重点,根据用人需求形势和学生实际特点制定社会实践计划。从当前就业形势上看,经济发展的转暖给学生就业带来的更多的生机。但是社会对人才需求饱和度、岗位匹配度都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企业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就业态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去进一步提高当前形势下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教育重点要研究的课题,辅导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明晰重点,社会实践计划和方向的制定也应该更加准确。

3.就业教育实践过程中辅导员应注重提高的五项能力

3.1辅导员要有积极修身的学习能力

辅导员要通过自身的学习明确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侧重点,从而给学生提供良性的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是一种思路的指导,做好指导工作的前提是指导者思路要比被指导者的思路成熟,我们很难想象一名知识匮乏的辅导员能做出有高度、有深度、易于学生接受的就业指导。同时,在对企业用人需求调研和毕业生沟通过程中如果不能把握当前就业形势的热点和难点,就很难在交流中达到畅通。

3.2辅导员要有出色的沟通能力和筛选信息能力

如何更有效地将自己要了解的内容和要传递的信息表述给沟通对象,是辅导员应该在平时工作中重视并加强训练的基本点。有的辅导员平日不注重沟通能力的提高,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虽然耗时很多,但收获甚微,不能在有限时间和机会中收集到有效信息,工作效率低下,不能很好的完成工作任务。辅导员在社会实践中能获取大量的信息,如何对这些信息处理总结,也是对辅导员工作的一个考验。

3.3辅导员要有较强的经历总结能力和创新能力

辅导员在社会实践中,主要工作内容是收集别人的经历,将收集与总结进行流畅的转换是有效发挥社会实践作用的关键。辅导员应在收集大量有效信息的基础上做精炼准确的总结,提升对经历总结的能力,可以进一步提升辅导员工作方向的准确性,同时增强了工作流向的前瞻性,将对社会实践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的良性循环起到推动作用。辅导员要通过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辅导员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推陈出新,从而把握住时展特点,最大限度的为培养和谐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提供有力保证。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2-0084-03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及补充,是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等众多力量共推的结果,产生至今,以蓬勃之姿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12月4日,全国独立学院266所,招生规模占本科人数近1/3,加上国家政策对独立学院的大力扶持,现独立学院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总结过去,成绩喜人,但问题和挑战并存,尤其在独立学院学生的教育、管理等方面备受社会各方关注,而作为学生和学校的纽带――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在教育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总结独立学院学生的现状及特点,结合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独立院校学生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诉求,探索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独立学院学生,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个特殊群体,是高等教育改革下的必然产物,特殊产物必有其与众不同的特征,又因其本科层次招生的性质,再加上招生进档分数和等级要求,又加上她的高收费标准,最终造就独立学院学生生源具有其独有的特点。

(一)良好学习习惯缺乏,学习基础与能力不足

好的学习成绩和能力是建立在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之下的,而独立学院学生与本一、本二批次的本科学生相比,在学习基础和能力上确实存在差异,追根溯源与学习、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联。这对进入大学的他们来讲,随着求学方式的改变,在遇到具体的自主学业任务时,因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更会出现迷茫、自信不够、计划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现象,最终导致成绩不理想,甚至个别学生产生放弃学业的念头。

(二)自律意识薄弱,个体目标实现受阻严重

个体要成功实现自身的目标,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就是自律,我们不难看到,部分大学生的自律意识距离社会的要求,学校、家长的期望还有较大的差距,而独立学院学生当中,或多或少存在集体自律意识淡薄的现象,这对导致个体自我约束能力不强,自律意识相对薄弱起极大的催化作用。无论是在课堂学习、课间休息还是课外生活等场合和时间内,均有不少个体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道德失范现象,这对个体目标和理想的实现有极大的阻碍,甚至会摧毁其原有的理想和目标。

(三)担当责任意识不够,面对挫折勇气相对欠缺

苦学知识,不虚度年华是大学生的责任。因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意识,独立学院很大比例的学生个体在中学期间,主要是在家校的敦促和管教之下进入大学,而面对大学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环境下,选择回避责任成了顺理成章之事。因较本一、本二批次学校,本三批次的独立学院收费标准相对较高,很多学生家庭条件相对比较富裕,在其成长过程中基本上无大的挫折经历,当面对大学学习等过程挫折时,缺乏正视、克服挫折的勇气,甚至最终会自暴自弃。

(四)参与学生组织热情较高,组织协调及管理能力比较突出

根据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独立学院对学生专业要求较本二及以上层次的高校相对偏低一些,而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作为第一学习课堂的延续,独立学院学生会、社团、班级等学生组织对于学生施展特长、健全人格的养成,政治素质的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发挥着日益凸显的作用。而学生组织各项活动的策划、开展及总结等工作,离不开学生这个绝对重要的主体的参与,而主体作用的完美发挥,相应地就要求对学生个体的组织、协调及管理能力有相对较高的要求,以便顺利开展学生组织工作。

(五)思维活跃,创业激情转为行动的执行力度较大

独立学院很多学生个体,因其相对较好的家庭环境,从小接受多种特长教育,使其具备较广的兴趣特长和爱好,这对个体思维活跃程度的提升及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起到较好的孵化孕育作用。活跃的思维是积极创新创业的前提,而创业需要有激情、雄心壮志,更需要有将创新创业意识转化为创业行动的执行力,独立学院很多学生个体受家庭环境及创业校友的影响,再加上很多独立学院想方设法积极为孵化孕育学生的创业梦想提供创业的空间,这将更加激发学生个体把创业想法付诸创业行动的冲劲和动力。

(六)社会活动能力突出,对接社会工作的优势明显

由于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各个学校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学分要求上都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和安排。如相关专业的专业实习、见习,每学期的社会实践,最后一学期的实习均列入学生的教学大纲之中;同时,学院还为学生搭建课外学分认定平台,为学生的课外活动做指导性的规划和认定。另外,学院对学生的课外兼职、勤工助学工作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个体根据个人情况开展正确合理的兼职助学工作。关键是独立学院学生个体能够在各个阶段及打造的平台上根据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各个阶段充分锻炼提升自己,保证个体步入社会参加工作顺利完成对接。

二、独立学院学生对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诉求

国家教育部〔2014〕2号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中对初、中、高级辅导员的职业能力要求做了详细的要求和规定。《能力标准》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及理论和实践研究等职业功能上对不同级别的辅导员做了具体的职业能力规定和要求。

而独立学院学生是优劣势的结合体,辅导员如需顺利开展学生各项工作,还得具备独特而具体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基于对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梳理和研究,结合学生问卷调查,笔者对独立学院学生诉求下的辅导员职业能力进行了概括和归纳。

(一)具备将学风建设贯穿学生个体学业生涯的能力

因独立学院学生个体良好学习习惯的缺乏,再加上其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这就需要辅导员将学生精力和动力引向自我学习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上来,通过定期开展学风建设系列活动,以奖惩的方式激发学生个体的参与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集体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辅导员能够分年级、分专业、分个体、分方向地做好学生个体的引导和管理工作,帮助学生个体制定实现短、中、长期的学习规划和安排,最终能够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为以后的人生生涯目标的规划和实现做好扎实的铺垫。

(二)具备发挥案例与制度规范教育,提高个体自律意识的能力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个体,空洞的道德理论要求的宣讲对其教育目标的实现意义不大,从而需要辅导员具备将具体案例教育转化为规范学生行为、道德的教育手段,这需要辅导员不断学结教育教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是教育管理学生的宝贵财富。同时,学生规章制度的制约比任何方式方法都能成为规范教育管理学生的利器,这就需要辅导员能够具备充分发挥和灵活利用制度的规范性教育管理学生的能力。

(三)具备激发学生敢于担当责任,成功对抗挫折的能力

独立学院学生个体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的无视,不闻不问态度,实际上隐藏于其背后的是回避责任,妥协挫折的无力表现。作为辅导员得能够及时有效地充当一位加油助力师,利用情感体验、典型示范等方式在关键时刻为学生做出积极的人生指引,使其勇敢直面个体自身面临的责任和挫折,充分发挥本身的潜能,从而使其感受成功,形成大学生涯的能量正循环,使其具有积极的直面人生的态度。

(四)具备运用时令知识引导挖掘各学生组织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的能力

独立学院的学生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是大学生自我服务、教育、管理的主要载体力量,作为学生组织的主要指导者,辅导员需具备能及时调整更新文化理念,融入新一代大学生组织文化之中,在文化易受冲击的信息文化交融的大环境中把持方向,做好大学学生组织的总舵手,保证学生组织活动的能量正面性,且需具备创造更积极适当的机会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个体的组织管理能力。

(五)具备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思维平台的能力

独立学院学生个体具有活跃的创新创业思维,很大一部分的学生个体具备将创业想法付诸创业行动的能力,而辅导员教师是使其活跃的思维和想法付诸实施的直接引导者,这就需要辅导员,具备了解学生创新创业现状,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能的能力;具备站在一定的科学高度,科学指导学生将创业兴趣转化为创业行动的能力;具备为学生积极创造创业条件,最终帮助学生个体实现校园创业梦想的能力。

(六)具备利用学生社会活动能力优势,引领学生步入社会的能力

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步入社会参加工作是每一位学生个体的最终去处,学生个体需在大学这个大熔炉中千锤百炼方有顺利进入社会参与博弈的资本,作为炼炉人,独立学院辅导员需要把握好学生个体的专业实习、见习、每学期的社会实践、最后一学期的实习及课外兼职、勤工助学工作等环节,能够为学生个体做出有价值的指导性规划和认定;具备根据学生个体特长因材指导,帮助个体进行生涯规划和设计,并帮助学生个体将生涯规划付诸实际行动的能力。

三、学生诉求下的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路径

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培养均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及需求下进行探讨和研究的,随着辅导员制度的完善,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侧重点也相应地做出调整,作为高等教育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独立学院,其辅导员队伍也随着独立学院的发展和突起得以不断壮大,而服务的质量取决于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认可,在对独立学院学生诉求下的辅导员职业能力进行研究和总结之后,对新时期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培养路径进行探索总结。

(一)利用规章制度,选拔优秀辅导员

按照辅导员德才兼备的原则,严格把握“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认真选拔辅导员,切实保证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较高的综合素质,同时,在辅导员引进过程中,充分考虑配备独立学院出生的人员力量,为独立学院辅导员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现实说服力,成为独立学院学生效仿的标杆;同时,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保证独立辅导员工作的规范运行,确保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落小、落细、落实”,达到全面优化培养辅导员队伍建设。

(二)拓展辅导员培训、交流与深造平台

首先,各高校应对照教育部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即将或正在履行独立学院学生工作职责的辅导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辅导员掌握系统的学生教育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其次,独立学院积极主动搭建辅导员学术交流平台,加大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成绩显著的兄弟院校相关工作部门的交流学习的力度,不断丰富完善独立学院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创新工作形式,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最后,高校通过制定激励辅导员继续深造的政策,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学生管理、辅导咨询等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工作的质量。

(三)打造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

独立学院辅导员除了承担单纯的事务管理工作之外,还需结合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特点,针对独立学院学生存在的心理、生涯规划、就业创业等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服务。这就表现出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专家化雏形,独立学院需根据自身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结合辅导员的专业特点、职业兴趣等,进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引导、心理咨询、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教育的专业化队伍培养,打造一支适合独立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干,全方位的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

(四)创新辅导员工作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各项省级、部级与辅导员职业能力相关的大赛平台锻炼辅导员的实践能力,如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指导大学生创业大赛等,通过参加和指导比赛的实践平台提升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同时结合《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及职称申报工作,引导辅导员积极深入地进行科学研究,主动参与省级辅导员等课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研究总结工作,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成果,使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有效转化。

参考文献:

[1]霍利生.基于职业发展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研究

[D].西安:西北大学,2015.

[2]李汉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研究[D].济南:山东

大学,2012.

[3]彭梅芬.加强自律意识 提高学生素质[J].广西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S1).

[4]刘子芳.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看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

[J].渤海大学学报,2014,(1).

[5]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J].2014.

[6]陈东升.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建探讨[J].高等

教育,2011,(5).

[7]陈晨子,严建骏,孙倩.当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途

径思考[J].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12,(12).

[8]陈钦华.推进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

学报,2012,(12).

[9]张本青.独立学院辅导员的人才流失问题[J].天津市经

理学院学报,2013,(2).

[10]张春华等.提高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认同的对策[J].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3).

[11]韩露.浅谈独立学院辅导员职业化建设[J].教育教学

论坛,2014,(30).

[12]何剑萍.关于独立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3).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辅导员;渐进式;自我发展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人和引路人,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重要职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为此,广大高校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明确政策、培养人才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辅导员的积极性,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水平。作为辅导员,更要充分认知辅导员的角色内涵,明确辅导员的素质要求,在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上下功夫,不断探寻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实现自身发展的科学方法,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下面笔者就新形势下辅导员渐进式自我发展做一下探讨:

一、辅导员渐进式自我发展的含义

辅导员工作要求辅导员自身的基本素质是多方面的,应具备的能力也是多层次的,这些基本素质和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工作实践中逐步提升自己。所谓辅导员渐进式自我发展,就是辅导员在深入调研学生特点和自我正确评价的情况下,经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找寻自己的特长,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特点的学生管理方法,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科研创新,并把自己的创新成果运用到学生管理当中。在经过不断的实践和反馈,反思管理方法和自我缺陷的基础上,再进行总结和科研创新,并在实践中进行检验。

二、渐进式自我发展的必要性

1、适应时展的需要

当代大学生是信息社会的宠儿,在数字电视-手机-互联网的年代,随心所欲地享受着现代社会的方便快捷。他们摒弃普通,赞扬个性;他们独立坚定,相信有能力走自己的路;他们博知,想法总比老师超前;学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加之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交织、碰撞,给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新情况,这就要求辅导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地开展工作,在长期不断地学习实践中,实现渐进式自我发展[2]。

2、培养社会主义创新人才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重任的辅导员,其自身素质、工作水平和良好形象感染和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其工作的复杂程度对辅导员素质的要求更加全面,渐进式自我发展显得尤为必要[3]。

3、履行自身主要工作职责的需要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自身主要工作职责就有八项,内容涉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养成教育等多个层面的教育,要求辅导员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咨询等方面的具体工作。要想履行好这些工作职责,要求辅导员必须认真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确保在思想上、行动上能始终跟上学生变化的步伐,有效引导、服务好学生。

三、实现渐进式自我发展的方法

1、正确自主评价和角色定位

正确的自主评价不但要对自身的现实状态做出“诊断性”判断,了解和掌握自己的优缺点、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以及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长处和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等方面的缺陷,还要对自身的渐进式自我发展过程进行自我评价,通过不断修正、调整自身的学习、实践计划,承担好“人生导航”的教育职责,以胜任管理学生和服务学生的角色。

2、合理规划自身职业生涯

辅导员自身要对自己的发展负有全责,对未来的选择取决于今天做出的努力,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都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清晰地认识,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阶段有详细的规划。通过规划,能清楚地了解辅导员的角色是什么,能做什么,能够成为哪种类型的辅导员,把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位置,才能克服各种困难,端正工作态度,满足自我发展、职业兴趣、创造性、社会价值等方面的需要,适应新形势下的辅导员工作要求。

3、强化学习和实践,不断反省自我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辅导员要想有效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合格的教育者,就必须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从事这一职业的相关学科知识,使自己具有广博的知识面和合理的知识结构,增长才干,提升自身素质,学习是渐进式自我发展的源动力。其次,要在实践中注重工作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辅导员不但需要具有一定的领导、组织、计划、协调等方面的管理能力,还需要提高沟通交流能力、写作能力、判断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疏导能力等能力。这些能力的锻炼和提升,需要辅导员在学习和工作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工作得失,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 辅导员自身素质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关键。“打铁尚需自身硬”。辅导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进行渐进式自我发展,把自身做大、做强,才能适应新时期对高校思想政治者工作的新要求,开创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9.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2)01-0109-04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担负着育人的重任,发挥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指导和领路的作用,因此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时展的必然趋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选择。”[1]目前,高职院校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并且正在逐步实现从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化发展向内涵建设的转变。但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却存在着一些影响其发展的现实问题,阻碍了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高职院校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不断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

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规模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逐年增多,呈现出规模化发展的新趋势。辅导员队伍的素质提升和专业发展,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全面发展。努力建设一支认真负责、政治素质坚定、工作作风优良的辅导员队伍,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大发展阶段,虽然不过短短十几年的历史,但是其发展规模和数量大大增加,从1999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161所发展到现在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1 239所。截至2008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299万人,在校生人数达到850万人,累计毕业人数达到1 100万人。[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了今后10年我国高职教育在校生的发展指标:2009年达到1 280万名,2015年达到1 390万名,2020年达到1 480万名,即每隔5~6年就增加百万名在校生。[3]这种规模化发展使得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再者,高职院校实施的是专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学生入学分数普遍偏低,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学生管理和教育的难度。要满足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技术工人的需要,必然要求高职院校要重视并不断培养和建设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的优秀辅导员队伍。要逐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从规模化向内涵建设的转变,就更要求高职院校建设适合高职教育发展特点的、基于学生职业选择与发展需要的专业化辅导员队伍。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006]24号文件)中明确了辅导员工作职责的八个方面,即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并做好助学工作;班级建设和党团建设;就业指导和安全稳定工作等。八个方面的基本工作职责是面向高等院校所有辅导员提出的基本要求,需要辅导员在学生日常工作中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但是在目前高职院校规模化发展的新情况下,为了满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总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任务、责任会越来越大。

此外,由于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的是和学生有关的所有事情,从日常生活到学习考试,从思想工作到心理辅导,从毕业到就业等,千头万绪,非常琐碎,这样往往会导致辅导员工作职责不够明确,工作重点也不突出,存在泛化倾向,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对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及岗位价值认识不清,对自身的定位和未来发展认识模糊。这种情况在高职院校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清,理论素养有待提高

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辅导员认识不到其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缺少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和管理学等专业知识,政治理论素养不高,导致不热爱、不安心本职工作,畏难情绪较重、患得患失思想突出。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辅导员日常事务性工作过多,大部分时间忙于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往往不经意间会放松对政治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提升,这就使得他们业务能力提高较慢,理论水平与现实要求相比不够高,专业知识与工作需要相比则显得不足。在此背景下,辅导员难以做到有效运用科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引导、教育学生,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存在年轻化趋势,学院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又缺少足够的重视,对辅导员的未来发展认识不足,使得年轻辅导员入职困难,工作上疲于应付,没有真正理解和认同辅导员的基本工作职责,疏于学习。

(二)辅导员工作缺少有效交流和深入研究

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方法和途径缺少深入探索和研究,工作不够扎实,对教育工作缺少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恒心,就事论事、就人论事,不善于总结工作规律和经验。同时结合教学和学生生活不够紧密,认为学生管理与学生学习是两回事,存在重宿舍、轻课堂,重业余、轻课时的思想。这就需要辅导员锻炼良好的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善于联系学生,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打成一片,面对面、心贴心,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工作,教育、启发和引导学生,比如,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但是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普遍较高,抓住了这一点也就抓住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培养的实质,即培养生产和工作一线需要的、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团队精神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在总结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工作,发展成为专业化的研究型辅导员是辅导员未来的发展目标。再者,人们普遍认为辅导员只是负责学生的日常生活,欠缺了对学生的学习和就业的有效指导。事实上,辅导员是学生第一位的学习管理者。在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上,辅导员不仅需要与受教育者,即高职大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和沟通,还要在形成教育合力上不断努力,争取得到学院领导、系部领导、行政部门、宿舍管理人员等更多的支持。一旦学校的所有力量都开始重视学生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管理工作,辅导员工作也就在教育合力下变得容易了许多,辅导员工作也才能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与支持。

(三)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通过年龄状况和职称结构,可以大体看出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现实情况。近年来,由于高职院校的规模化发展导致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流失严重,尤其是一些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辅导员队伍出现年轻化趋势。年轻的辅导员固然存在与学生沟通方便的优势,但由于缺乏经验对辅导员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在把握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和解决、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就职称结构而言,辅导员队伍中具备中级和高级职称者较少,初级职称者居多。不合理的职称结构,使得辅导员对自身的发展前景产生忧虑,思想不稳定。

(四)辅导员的专业发展定位模糊

从专业发展的视角来看,辅导员的专业发展之路模糊,对未来发展定位不明确。教师的专业发展理论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专业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4]辅导员教师的成长通常包括职前教育、入职训练和在职继续教育三个基本环节,这三个环节是一个持续和不断发展的过程,缺一不可。由于高职院校对辅导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引导,尤其在新任辅导员的入职期缺少足够的培训与指导,导致入职困难、畏难情绪等问题。此外对辅导员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的认识模糊,在职称评聘上缺少政策和制度的有力保障。这就会导致辅导员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认识和专业发展模糊,缺少工作热情和信心。

三、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深化理论学习,加强思想修养

在辅导员中广泛开展敬业爱岗的教育活动,指导和督促辅导员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认清国家对于辅导员工作职责的规定,深刻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岗位价值。

在辅导员队伍中开展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教育活动,让辅导员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同时要求辅导员不断了解高职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成长规律,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从校外聘请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对辅导员进行专题培训,或者组织辅导员外出学习,鼓励辅导员进修思想政治或教育专业的硕士或博士,引导其积极参加心理咨询师、就业指导师的资格考试,增强广大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指导的能力。当然,高职院校也应为他们的学习和进修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

(二)开展广泛交流,借鉴先进经验

高职院校要定期召开辅导员工作研讨会,加强辅导员与学生、学院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交流与沟通,针对辅导员工作存在的共性问题,探讨解决方法。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对一些有效的工作方法可以在全院推广。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如何有效地改进教育、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方式和方法。总结分析造成辅导员重宿舍、轻课堂,重业余、轻课时现象的问题根源,从学院和辅导员两个方面进行整改。通过改革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和制度,逐步引导辅导员重视学生学习和学生课堂。

学习和借鉴其他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和办法,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使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使辅导员做好学生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具规范性、科学性。

(三)认清工作定位,提升自身素质

贯彻和落实国家有关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文件,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落实辅导员的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明确辅导员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人、教育人的历史使命。同时高职院校要努力做好辅导员的选拔与聘任工作,保证数量,优化结构。在辅导员的队伍选配上要以促进队伍结构的整体优化组合为目标,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基础,逐步改变年轻化的年龄结构和低职称的专业职称结构。以终身教育理论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指导,加强辅导员队伍的领导和管理,提升教育素质和能力。

(四)坚持岗位培训,进行科学评聘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加强辅导员、班主任的培养工作,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关键。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制定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规划,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这就对辅导员的培养和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为高职院校优化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

辅导员培训工作要紧紧围绕“高校学生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这一主题开展,以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工作认知、辅导员成长探究、班级建设、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预防、危机事件处理、学生工作常见法律问题等为主要内容。比如,河北省每年举行的大学生新任辅导员培训就是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依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要求而开展的有效培训。通过培训,不仅提高了辅导员的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道德品质,而且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也将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

此外,高职院校要贯彻专职辅导员的行政职级晋升办法,建立和健全专门的专职辅导员职称评聘办法和体制;要为辅导员的发展搭建平台,建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的长效激励机制,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辅导员岗位上有所作为;要切实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和未来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保障。

综上所述,建设好辅导员队伍是关乎育人的大事,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选择。着力打造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高素质、高水平辅导员队伍,是高职院校实现从规模化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从重学生数量向重培养质量成功转变的关键所在。为此,必须着力解决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努力构建促进辅导员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1]梁家峰.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途径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6):69-72.

[2]马树超,郭杨,等.历史的抉择――中国高等职业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18.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 辅导员 建设 对策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逐步兴起,到现在已有30多年的历史。由于我国民办高校高等教育起步较晚,民办院校办学时间短,办学经验不足,导致民办高校辅导员的队伍管理和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发展相对滞后。民办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挑战。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推进民办教育的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一、民办高校辅导员的现状分析

(一)民办高校学生特点

现如今,民办高校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都与公办高校无明显差异,同样要修满一定学分方可毕业,只是在入学分数上采用国家专科或者“三本”的入取分数线,所以学生整体素质不如公办高校;再加上所有高校每年的大规模扩招。这无疑对民办高校辅导员的要求和挑战也越来越高。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有以下特点:

1.生源欠佳,来源复杂

我国民办高校的大学生主要来源还是那些学习成绩差,高考分数低的学生。与公办高校大学生相比,民办高校大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缺少奋斗的目标,自信心不足。民办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容易使他们自暴自弃,自信心不足等等。

2.学生文化课成绩偏低,心理承受能力差

受生源的影响,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基础较差,相对而言学习能力较弱,学习自律性不强,学习态度不主动地特点;另一方面,现阶段进入民办高校就读的学生均是在高考中因为多种原因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不能进入理想的公办高校而选择民办高校,故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又加之家长期望值过高,压力较大,心理承受力和抗压能力很弱。

3.学生缺少目标及职业定位和规划。

尽管90后的孩子兴趣和爱好广泛,社会活动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但他们非常需要职业规划、心理辅导、就业培训等多方面给与他们帮助的“良师益友”。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现状

1.结构性问题

青年教师较多,多数民办高校都是招聘刚毕业的大学生担任辅导员,辅导员队伍思想不稳定,他们中多数以辅导员作为跳板,做完几年就转到行政岗位或是从事专业教学。

2.队伍理论和专业素质不过硬

由于经费和政策等诸方面因素,辅导员上岗前缺少必要的培训。大部分都是边干边学、边学边积累边总结,使得这支队伍的管理水平不高。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广泛的理论基础,如心理学、社会学、哲学、教育学等,还需要具备现代工作者的技能。

3.工作定位不清,工作繁杂琐碎

民办高校的辅导员许多精力都用于日常事务工作,如到课率的检查、宿舍卫生检查、晚归检查、催交学费、评选国家奖助学金和处理学生突发事件等等,普遍存在工作领域模糊不清、工作内容繁杂凌乱、工作职责事无巨细、工作时间无限延长、角色扮演越位错位、评估检查没完没了等问题。

4.辅导员配备数量不足

教育部规定的辅导员和学生比例是1:200,但是很多民办高校为了节约成本,使得这个比例达到1:300甚至1:400。总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滞后,人才的匮乏制约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二、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来源复杂,结构不合理

当前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属于私人办学,资金运转速度较慢,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较差,因此,辅导员的来源也较为广泛和复杂,流动性极强,他们中既有研究生和本科学历的,也有专科学生升本后回校的。许多民办高校没有按照教育部文件规定1:200(本科生)、1:150(专科生)的比例配备辅导员。从数量上看,我所工作的单位――南宁学院也没有达到这个要求,致使该院的辅导员的人数长期以来相对不足,辅导员管理的学生较多,工作便就难以深入细致。另外,辅导员年龄结构普遍年轻化,工作经验、社会阅历和人生历练的缺乏,加之理论水平也不够深入,不少年轻的辅导员工作起来难以得心应手。辅导员队伍里女多男少的情况也非常普遍,而女教师大多是刚毕业的学生,多数人过两三年就将结婚生子,这样一来,辅导员更换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辅导员的更换对于学生和新接手的辅导员来说都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而交接工作的不到位更是增加了辅导员后续开展工作的困难和压力。

(二)理论水平欠缺,缺乏经验和培训

目前,在民办高校当中,辅导员政治理论水平相对比较低,而民办高校的学生个性较鲜明,文化基础较差,加上来自社会、家庭、情感等方面的压力,导致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的上升,这就要求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具备较丰富的心理学知识。而在民办高校,由于经费投入不足,辅导员上岗前缺少必要的培训,往往都是一来就干,边干边学,边干边总结。民办高校的辅导员大部分是刚刚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另一部分也大多是参加工作年限不超过三年的年轻教师,社会经验不足,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偏弱。而部分表现突出的辅导员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得到锻炼后,表现突出者往往又被调离工作岗位。

(三)职责过多,角色定位模糊

在工作的实际过程中,民办高校辅导员往往充当 “行政干事”、“教辅人员”、“党政秘书”、“团学干事”和“招生就业人员”来使用,大大降低了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职责,使辅导员整天套在繁冗的事务之中,使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观上想做好,但客观上往往力不从心。如此反复,辅导员学习思考的时间很少,更谈不上创新性研究,从而出现辅导员角色的错位、越位和缺位。与其余的岗位相比,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模糊,多数辅导员在高校中充当着各个部门的桥梁,更别说民办高校辅导员“保姆”式的扮演者。

三、加强当前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一)政府对民办高校的进行大力扶持

一是出台宏观政策文件,把民办高等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创造性地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优化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稳定的体制机制。二是着力拓宽筹资渠道,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向民办高校捐赠,建立和完善融资担保体系,允许办学规范、信誉良好的民办高校向银行申请贷款,落实税费和用地优惠政策,支持民办高校吸引、培养、稳定优秀教师。三是加大政府对民办高校的奖励和补助力度,重点用于高水平民办高校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科学研究、表彰和奖励为民办高等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四是营造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氛围,既鼓励和引导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培育健康向上的职业发展环境,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支持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形成社会合力,共同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深入开展。

(二)民办高校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1.完善选聘选拔机制,明确辅导员职业要求

要进一步明确辅导员的工作宗旨和权利义务,建立相应的职业标准,从而帮助辅导员们做出理智的职业选择,无怨无悔地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项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其次,从思想素质、学习情况等各个方面,对辅导员进行严格选拔、考察和评定。另外,要通过辅导员的选聘不断优化队伍结构,不断增强年龄梯队的合理性、知识结构的互补性以及团队合作的融洽性。

2.完善培养机制,提升辅导员职业素质

要全面系统地开展辅导员队伍培训,不断提高辅导员的职业素质。一方面,要做好岗前培训,使辅导员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另一方面,要做好在岗培训,支持辅导员外出培训并多为辅导员队伍创造培训交流机会,实现辅导员的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的有机结合,为深入开展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

3.完善管理监督机制,引导辅导员科学规划

应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有效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考核中要贯彻公平公正的原则,将考核结果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升等挂钩,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高度重视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帮助辅导员进行科学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规划。

4.完善晋升发展机制,拓展辅导员职业空间

要根据辅导员的个性特点、职业意愿和发展需求等具体情况,为辅导员疏通实现职业理想的道路,指明达到职业目标的路径,拓展辅导员职业发展的空间,建立良好的辅导员晋升机制。同时,还应为辅导员创设较好的发展平台和工作环境。

(三)辅导员的自我努力是内在动力

辅导员自身要深刻认识到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辅导员工作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任务,特别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下,辅导员工作的意义更加突出。其次,辅导员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负责,积极主动、认真细致地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第三,不断修正,完善规划。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完善、持续实施的循环过程。最后,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三大基本功能,辅导员只有在促进学校教学水平的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以及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方面多做文章,才能在学校占有一席之地,找到应有的位置。作为辅导员,既然选择了这一职业,就要干一行爱一行,安贫乐教,乐于奉献,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总之,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民办高校今后的发展壮大。因此,建设一支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对于民办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民办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应该结合新时期的时代特征长期并且坚定地坚持下去,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

参考文献:

[1]董晏辰.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

[2]黄文丹.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1.

[3]连文忠,庄秋琴.浅谈民办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J].价值工程,2011,30(15).

[4]王姿琰.民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和专业化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1,(04).

[5]徐绪卿.新时期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6]李娜.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探析[J].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6(19):2

[7]付佳.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与专业化发展状况调研报告――以江苏省为例[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8):81.

[8]周为生.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设计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来源:360范文网 http://www.360fanwen.com)文章共字

菁英职教网文章归档 教育资讯 留学攻略 七品教育网站地图xml
216496